高三历史复习备考:高考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重大改革回眸答题规律汇总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完整版)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要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改革的分类①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③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①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②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③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①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②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③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2、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的原因(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标签:标题]篇一: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要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改革的分类①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③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①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②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③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①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②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③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2、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的原因(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历史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与“革命”一同被视作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一)改革的含义在含义上看,改革是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技术改革、改革经济体制、宗教改革。

改革的实质应该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那么,一定程度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是一部人类不断完善社会机制的历史演进过程。

这与疾风暴雨般的革命有区别。

具体含义:从程度上看,改革有两种: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而革命是对旧的事物或思想进行彻底的变革的一种形式。

从内容上看,改革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革命是对这些方面的彻底变更。

从性质上看,改革有奴隶主阶级改革、地主阶级的改革、资产阶级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革。

当然,革命也包括这些。

从背景上看,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阶级关系错综复杂,阶级矛盾走向激化,社会相对动荡。

从方式、力量上看,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渐进的变革方式;而革命一般是自下而上的、社会阶层广泛参加的暴力方式。

从根本目上看,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从对生产力影响上看,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

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2)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2)

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目录课标要求 (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3)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5)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8)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10)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12)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7)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0)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23)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28)课标要求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返 首 页
11
2.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②“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③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
返 首 页
12
(2)内容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 行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上: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征收地税,废除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③文化及生活习俗上:倡导“文明开化”。 ④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人才。
返 首 页
13
(3)影响 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加强了中央集 权,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 洲资本主义强国。 ②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返 首 页
14
3.戊戌变法 (1)时间:1898 年。 (2)背景:中日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 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
返 首 页
9
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返 首 页
10
(2)内容 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3)影响 ①积极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返 首 页
31
(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 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选修1 第3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选修1 第3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3.吸收其他民族的特长。少数民族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 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的需要,如北魏孝文帝改 革。也有汉族吸收少数民族特长的改革,如赵武灵王“胡服 骑射”。
4.达到特定目的的改革。如管仲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欧洲宗教改革(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罗斯福新政(应对 经济危机的需要)。
第3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常考题型及答题规 律总结
目 录
洞悉常 考题型
答题规 律总结
选修过 关检测
[全国卷 5 年考情分析]
试题来源 2018· 全国卷Ⅰ 2018· 全国卷Ⅱ 引文出处 设问方式 关键词 西汉,年号制改革
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特点类、意义类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 背景类、内容类、 1977 ~ 1981 年,科 和国专题史稿》 影响类 技体制改革
二、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 (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四、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
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 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 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 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 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 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 1977~1981 年我国科 技体制改革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 1977~1981 年我国科 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 分)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提分策略:第二部分解题方法探究 含解析 精品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提分策略:第二部分解题方法探究 含解析 精品

第二部分解题方法探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做题的史料组成无非背景、目的、措施、影响。

而问题的设置无非让分析一场改革的背景(原因)、特征、影响(作用、意义),概括改革的措施或政策,从改革中得出什么认识或启示。

这些都是有规律可遵循的。

下而我们就结合全国卷来分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的做题技巧。

一、前后颠倒。

也就是做题前先看改革题要回答什么,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阅读材料,从而能效得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高做题效率。

二、做题模式套用(一)改革的原因或背景分析改革的背景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

阅读材料时有意识的想一想材料的背景从哪些角度分析改革背景的,然后依据材料从这些角度来组织答案。

如2 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II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

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

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

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8分第(1)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等信息归纳得出。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记忆口诀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记忆口诀

选修一记忆方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1、财产等级制度:一全二高三低四无(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可出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2、找三人代表三位改革家讲述改革措施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11、春秋战国的新气象:经济大发展,地主要掌权,战争很频繁,百家齐呐喊2、秦国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得到认同。

尚武精神很猛,晋国已经不行。

到处招揽贤能,孝公决心强兵。

商鞅及时到来,变法隆隆发生。

2——2商鞅名字的由来:商鞅本来不姓商,本姓公孙名叫鞅。

卫国是其出生地,故此又称他卫鞅。

曾投魏国不得志,后到秦国拜秦王。

两次变法功劳大,封到商地称商鞅。

对商鞅一生的评价:一代有雄才商鞅,变法使得秦强。

纵然有些局限,难掩成就辉煌。

招致贵族反抗,无奈命归西方。

生命死得其所,英名万古流芳。

第三单元孝文帝改革第2课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新制;长官租田(三长制、官吏俸禄制、租调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的原因:平城离得远,改革难进展。

粮食很困难,北方不安全。

迁都的进行:谎称要南伐,抵洛道路滑。

谁还愿南伐,只好迁都啦。

移风易俗的措施:讲易通改(讲汉话、易服装、通婚姻、改籍贯、改汉姓。

作业让老师一讲就容易了,学生们通通都改过来了)第3课政权封建化的措施:尊儒、办校、复礼、纳制第四单元第2课富国之法:青市农税均免(请示农税均免:请示中央后,农民的税全免了)强兵之法:甲马兵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第3课变法的作用:变法的启示:改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改革的信念是不能妥协的,改革的人选是要细加斟酌的。

第五单元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因信能称义,仪式去一去。

《圣经》是权威,上帝心中立。

王权高教权,路德才出气。

第3课加尔文改革:核心虽是先定论,选民弃民自己混。

政权教权合为一,最高领袖加尔文。

第六单元第1课改革的背景:奥斯曼统治黑暗,马木路克割据混战,阿里上台夺权。

第3课英国的干涉:签约奥斯曼,策动奥斯曼,偏袒奥斯曼。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考点归纳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考点归纳

课标要求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知识点总结答题模板与高考例题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知识点总结答题模板与高考例题

高考选修专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总结、知识举例、高考真题【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的分类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2.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4.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外国: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规律性总结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规律性总结

五、改革成败的原因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 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 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 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 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 的政治魄力。 ④ 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 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三、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四、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 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 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1、 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3、 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 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 强兵; 4、 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5、 民族危机严重。
2、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欧洲宗教改革、俄国农奴 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 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3、失败的改革: 外国:苏联改革。 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六、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 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 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习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 于改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4、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 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5、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 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 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7、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7、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答:说明米饭不是甜的,但米饭含有淀粉,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答: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如果月球挡住了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变成蓝色,这种蓝色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1、说说你身边物质变化的例子。
10、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
4、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吗?为什么?13、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历史上重大回眸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回眸》这个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一系列与历史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1.法国大革命:在18世纪末,法国爆发了一场以民主、自由和平等为核心思想的运动,即法国大革命。

这场运动推翻了旧的封建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知识点包括:三级会议、1789年法国革命、重要人物如路易十六、拿破仑等。

2.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发生了一场工业化的革命,这就是英国工业革命。

知识点包括:纺织工业革命、煤炭和铁矿资源的开发、蒸汽机的发明、独立发明家与企业家、工厂制度、劳动条件改善、城乡差异、资本主义的形成等。

3.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一场由工人和农民领导的革命,即十月革命。

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知识点包括:旧俄国社会、沙皇专制、布尔什维克党、列宁、农民起义、红军、全民所有制等。

4.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至1783年,美国爆发了一场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战争,即美国独立战争。

这场战争使得美国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知识点包括:殖民时期、不平等对待、独立宣言、华盛顿、合众国宪法等。

5.中国近代变革: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运动,目的是要改变积弱落后的国家面貌。

知识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6.德国统一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历了一场为实现德国的统一和民主而进行的运动。

这场运动成功将德国各邦联合起来,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知识点包括:德国分裂与三国同盟、统一派与分裂派、普鲁士王国、巴黎和约、威廉一世等。

7.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发生了一场基于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维新运动,即明治维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税法

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赋税,得到实惠。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 强制农民借贷;利
青苗法 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收 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 息偏高,农民负担
货后还本付息
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依然沉重
4
免役法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 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服差役的 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 为免役钱
(三)作用:⑴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⑵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⑶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1、改革不加选择,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忽视北部边境,忽略军事改革;(3)后继乏人。
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水(根);(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3)冯太后的支持以及孝文帝的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点一
商鞅变法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
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突出
原因:1、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实行“更
戍法”;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积弱 积贫
积弱
局面
的形
成 背
积贫
2、在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 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 表现: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 原因:1、冗官(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职位,官职增加;科举取士多; “恩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重大改革回眸答题规律汇总一、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分类:(性质)(一)奴隶社会(主)改革:梭伦改革(背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政治地位中国春秋末期(奴隶主内部)针对经济基础背景:生产力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目的: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富国强兵,实现争霸,有利于社会发展(转型)。

表现: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是管仲提出的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农业税的财政思想,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个历史性的进步,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鲁国"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为了增加收入,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从Array律法的角度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初税亩的实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使其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

(二)、封建性质(地主)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社会转型,针对上层建筑,变革生产关系):(奴隶主与新兴地主)商鞅变法李悝(kui)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梦国的变法等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兼并战争,宗法分封制度的崩溃,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封建地主专政,实现社会转型。

2、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带有社会转型特征。

背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缓和矛盾,稳定秩序,巩固政权。

经济:农耕、农业;政治改革官制、吏治、军制;文化:移风易俗1满族:八旗制度((建州女真)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武力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其编制按军事组织形式,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契丹:双轨制金:猛安谋克制(将女真族划分为许多猛安谋克,其成员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是兵农合一的制度。

)答题模版:少数民族改革: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 移风易俗;促进了少数民族汉化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3、调整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改革:王安石改革社会矛盾(阶级、民族矛盾)、经济、政治危机、统治危机,巩固政权。

中国赋税制度演变春秋鲁国--初税亩,中国赋税制度的开始北魏、隋--租调制;初唐--租庸调法,交谷物叫租,调是交绢、绵或布、麻,以绢或布代役叫庸。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中唐--两税法。

分夏秋两季交税,由按丁征税变为按田亩和资产征税。

改变了税收方式,由人丁税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要依据收税,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宋--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由政府雇人服役),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赋、役、杂税合并为一,一律折银交纳,改按丁数和田粮摊派。

简化了征收名目和手续,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吏隐田逃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折银制度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积极推动的作用;清--康熙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地丁银。

雍正(1722~1735)时,清朝政府又进一步采取了“地丁合一”、“摊丁入亩”的办法,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银(人丁二千四百六十二万两、丁银三百三十五万余两)平均摊入各地田赋银中,一体征收。

从此,丁银就完全随粮起征,成为清朝划一的赋役制度。

摊丁入亩的做法: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所以无地的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而少地农民的负担则相对减轻。

同时,政府也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

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特点: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可以两税法为标志;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2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两税法为标志;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⑤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

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埃及阿里改革(四)、社会主义改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苏联的经济改革、东欧国家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摆脱苏联的控制);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

三、规律性总结:1、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①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②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③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④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⑤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⑥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2、改革的实质: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或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3、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①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支持力量大于阻碍力量,改革则成,反之易败。

③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3④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⑤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4、评价改革的原则①历史的原则。

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②辩证的原则。

要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评价。

③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

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结合改革的背景和目的,成功的就是积极方面的影响)生产力标准。

看改革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5、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

(分析成败原因)(1)王朝初期:新王朝建立快足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部分调整生产关系,这为新主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王朝初期,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 王朝初期的改革有强大的王权做保障。

(2)王朝中后期改革: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制度和旧势力的顽强抵抗。

四、不同类型改革的八股金句1.币制金融改革:废止了旧货币,推行了新货币,建立起新货币体系;币制改革总体趋势:金属货币到纸币、规范统一、国际依存加深;有利于携带,促进货币流通;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如汉铸币改革、民国币制改革。

滥发纸币,通货膨胀,民众生活,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一一本条可以成为失败改革的影响,也可以成为部分改革的原因。

2.赋役改革:增加政府收入;发展商品经济;社会赋税公平;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3.户籍制度改革(1)中国古代:起源早,用以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征集兵员、区分人户职业和等级、维护统治秩序。

(2)西方国家:二战后兴起,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提供依据;为民主政治的完善提供信息服务;推动经济决策的科学化;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

4.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调动农民革命或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有利于释放自由劳动力,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

5.盐铁专卖制度:国家对盐铁的生产、买卖进行垄断的经济政策;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提供了军费;与民争利。

46.法律改革;严刑峻法到宽松;繁多到简化;法律更细分、专业;习惯法到成文法;调整社会经济纠纷,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为后世、他国法律制度提供借鉴经验。

7.吏治改革:减少贪腐;提高行政效率;缓和社会矛盾:减轻百姓负担;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治。

8.兵制改革:保障兵源;提高战斗力:稳定军队;缓和社会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

9.机构改革: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节省政府财政开支;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人民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消除了贵族特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政府机构的近代化;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10.欧美文官制度改革:取消了个人恩赐官职的特权;减少了政府的腐败;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不受执政党和政府更替的影响。

11.少数民族改革: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移风易俗;促进了少数民族汉化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属于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五、改革万能八股金句1.经济方面:①促进/阻碍了商品经济/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资本主义/货币金融..业的发展。

②减轻/加重农民赋税徭役负担。

③提高/打击了(一般是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增加税收,扩大税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⑤扩大了政府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

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发展。

⑦国际化潮流、相互依存,连带经济风险。

等等。

2.政治方面:①整顿吏治,抵制贪污腐败,政治风气清明。

②稳定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

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④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统一。

⑤有利于社会公平。

等3.综合层面:①加强了政府对....的管理,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地方的控制力;②为.的出现奠定基础,为后世.创造条件;③开创-.制度,对后世他国影响深远;④终止了.. (坏的,过时的),开启了... (新阶段) ;⑤移风易俗,接受了先进的汉族/西方/某某文明等。

六、八股金句稍作变化,可以适用多种问法。

如:1. “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样表述是背景、原因。

2.前面加上“促进了”,就会变成影响。

3.把动词换成贬义的,可以用来回答改革失败原因,如“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4.在前面加上“为了”,就变成目的,如“为了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5.如果某个改革成功了,其目的往往可以作为影响、意义。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