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楚辞作品赏析和理解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悲回风—楚国屈原《九章》原文、译文及赏析
悲回风—楚国屈原《九章》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①,声有隐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②,暨志介而不忘。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③,孰虚伪之可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鱼葺鳞以自别兮④,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⑤,兰茝幽而独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⑥。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⑦。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⑧,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⑨。
寤从容以周流兮⑩,聊逍遥以自恃。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於邑而不可止。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折若木以蔽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存仿佛而不见兮。
心踊跃其若汤。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逝死而流亡兮,不忍为此之常愁。
孤子唫而技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孰能思而不隐兮,昭彭咸之所闻。
注释:①物:指蕙草。
性:通“生”,生命。
②造思:思念。
③盖:掩盖、藏。
④葺:整治。
朱熹《楚辞集注》:“整治其鳞,以白区异。
”⑤荼:苦菜。
荠:甜菜。
⑥更:经历。
统世:世代。
贶(kuànɡ):通“况”,善。
自贶,犹自许。
⑦相羊:同“徜徉”,这里形容白云飘浮不定。
⑧惟:思。
⑨掩:留的意思。
不去:不能去怀。
⑩周流:四处游荡。
於邑:同“郁悒”,气闷。
膺:胸,这里指护胸的内衣。
存:指客观存在的事物。
仿佛:看不真切。
衽:衣襟。
案:按捺。
曶曶:同“忽忽”,迅。
薠(fán)、蘅(hénɡ):均为香草名。
节离:茎节断折。
惩:止。
唫:古“吟”字,呻吟。
技:拭。
隐:心痛。
译文:悲哀啊,旋风撕卷着蕙草,我心郁结,我心忧伤。
柔弱的蕙草易被摧残啊,秋风无形却能产生巨大影响。
为什么彭咸令人长久思慕啊,他那高尚节操和志向令人难忘。
千变万化岂能把真情掩盖啊,哪有虚伪能够保持久长?鸟兽鸣叫把同伴呼唤啊,鲜草靠近枯草堆就失去芬芳。
如何认识和欣赏《楚辞》
如何认识和欣赏《楚辞》在中国,只要谈到屈原,几乎是无人不晓,这是因为,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诗人,他的作品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他不仅象征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诗歌创作成就的高峰,而屈原所创作的以《离骚》为代表的诗歌作品,正是中国文学史早期先秦时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核心。
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之后,崛起于战国时代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诗歌,它承继了《诗经》之余绪,融合了南方楚地的文化特色,独创一体,别具一格,在先秦时代以其浪漫奇崛之形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泽被了后世百代诗坛和文坛。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流传,至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诗歌作品合为一集,编辑定名,自此始有了作为诗歌总集的《楚辞》。
《楚辞》之所以姓“楚”,不光是因为屈原、宋玉等人系出身楚地的楚人,更因为其诗歌所写“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宋黄伯思:《翼骚序》)。
正由于这些诗歌作品大量运用了楚地的民歌样式和楚地方言声韵,载录了楚地风土物产,具备了浓厚的楚地和楚民族的色彩,因而构成了独特的语言和文学风格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楚辞体,在《诗经》四言诗格局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空前的楚辞体(也称骚体)诗歌样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楚辞》的主要代表作者——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个人作品传世的伟大诗人,他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奋斗,矢志不渝,百折不挠,表现了一位封建士大夫爱国爱民的高尚气节与人格。
为表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向君主表示忠心,抒发满腔的爱国激情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屈原写下了一系列的诗歌作品——《离骚》《九歌》《天问》《招魂》等。
这些诗歌,是屈原心声的真实吐露,是他毕生经历的历史再现,也是他人格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们艺术地展示了这位历史伟人的崇高形象;这些诗歌,创立了独特的诗体形式,熔《诗经》、楚地民歌、先秦诸子散文和神话传说于一炉,在充分吸收楚地民间文化和文学形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开创了中国诗歌历史的新纪元,其中尤其是《离骚》一诗,语言奇美,想象奇特,构思奇绝,融历史、神话、传说于一体,塑造了高大伟岸的主人公形象,展现了浪漫主义风格色彩,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篇空前绝后的绝唱。
楚辞九思原文与解析
楚辞九思原文与解析楚辞九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被誉为楚辞之首。
九思包含了《离骚》、《天问》、《涉江》、《招魂》等九篇作品,每篇都独具风采,情感真挚,流传至今。
九思中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屈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以屈原的亲身经历与情感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多样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在逐渐失去宠爱与被贬谪的过程中的心境变化。
全文分为六章,每章都以独特的意象与抒情手法展现了作者的思考与思索。
《离骚》的开篇“百川总为一,不可夺且”以才子哀怨之辞,作为作者对自己智慧才能的自豪与失落的表达。
通过描绘屈原的心智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命运无奈的痛苦。
随后,作品中的文字渐渐从抱怨转为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苦乐的深刻思索。
九思中的另一篇重要作品《天问》则是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探讨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诗中所提出的“无问以优劣”、“问天地好在”等问题,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寻与思考。
这种对宇宙存在与人生意义的反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涉江》则以屈原的遭遇为素材,通过描绘屈原与他的爱人离散后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与思念之情。
作品中的水与江的形象,象征了作者与爱人之间的感情纽带,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情共鸣。
《招魂》是九思中唯一一篇描写灵异现象的作品。
通过屈原在梦中与死去的妻子相见,表现了作者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作为一篇追悼故人的诗歌,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痛苦和思念,也抒发了对死者的思念与敬仰之情。
除了以上提到的四篇作品外,九思中还包含了《东篱》、《涉江》、《九辩》、《卜居》、《九章》等,每一篇都独具特色,展示了屈原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楚辞九思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瑰宝之一,它不仅在诗歌形式与艺术手法上有过人之处,更通过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九思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和艺术价值仍然对后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楚辞九思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它以其独特的形式与韵律,展示了屈原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楚辞《离骚》赏析
楚辞《离骚》赏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佛陀是人类灵魂的导师,而屈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始祖!两位都是爱国爱民的人君和辅君!概赏:第一章(被贬)53行:诗人从自己的家世和出生写起,回顾了自己有生以来的努力、追求、奋斗以及所遭受的失败,满腔悲愤地表述了矢志不渝的精神和九死未悔的态度。
第二章(反思)38行;接着面对自己的失败,进行了一番深刻的反思。
毕竟惨遭失败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诗人以“路径似未看清兮”领起,先以“退身修整服装”一般地表现自己的反思,但仅如此则缺乏波澜,且难以深入,所以借“家姐”这个人物从反面来责备、劝说,以逼出“找舜帝评理去”一节,既深化了反思,又强化了情感。
连情谊最亲密、对自己最关心的“家姐”,也如此责骂、劝说,世上还有谁能理解自己呢?一气之下便“找舜帝评理去”。
反思的结果,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第三章(再试)38行:又积极地重新求索,然而上下求索后却没有结果。
诗人写自己的“仔细寻路”。
这是在遭遇诽谤之后的重新努力,但无论叩“天门”还是“求美女”,都以失败告终。
第四章(徘徊)38行:诗人又陷入苦闷与徘徊之中。
辛辛苦苦的求索又遭失败,究竟何去何从?诗人无奈,于是“取琼茅来卜卦”,请灵氛为他占算以决疑。
灵氛卜卦的结果是必须远游离开楚国才有出路。
经过一番考虑,仍然犹豫不决。
于是再请巫师降神求教。
之后,又经反复审慎的思索,最终决定“远游自离去”,离开楚国出游。
第五章(他投)21行;通过审慎思虑后,诗人结束了自己的徘徊,认可了灵氛的“吉卦”,选择“吉日”出发。
但充满憧憬的出游还是因为“眷顾楚国”而中途放弃了:”曲身回首停步“。
结果只能选择以死殉国,“追随彭咸归去!”诗歌通篇是第一人称叙事的结构,情节分明,脉络清晰,而它的言志、抒情,则全都融入叙事过程之中,密切结合情节发展的具体阶段来进行,从而达到一种悲愤倾诉的强烈效果。
赏析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
先秦之三屈原和楚辞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志节不灭】
第一部分小结:反复抒发自己对美政理想 的坚定信念,对君王的怨恨,对群小的愤 怒。满腹委屈,一腔牢骚。 以香草象征人格之高洁,以美人象征对政 治理想的忠贞不渝。
第二部分:幻想世界
1、和姐姐女嬃的对话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2、飞天堂,寻天帝,不遇
朝发轫(rè n)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xuá n) 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yān z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徜徉)。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yà )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被楚怀王疏远
《史记》: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 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 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 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 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 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 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 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 ‘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 原 与 楚 辞
屈原与楚辞一、屈原生平屈原生活在战国后期。
在楚国,他生活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期,这是楚国历史上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在战国的大环境中,屈原又生逢“合纵”、“连横”斗争最为尖锐、激烈的时候。
战国七雄中,秦、楚、齐三国国力最强(秦国改革彻底,军事力量最强;齐国滨海,最为富庶;楚之疆域最大),都具有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条件。
这三国中又以秦、楚斗争最为尖锐。
屈原的一生始终处在时代斗争的漩涡之中。
屈原年轻时颇有才干,“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再加上他出身于王室公族(当时楚国有屈、景、昭三氏同为公族),所以,大约在他23岁左右,被封为“左徒”之职,其地位仅次于“令尹”(楚相)。
屈原在担任左徒期间,“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担负着楚国的内政改革和外交事务。
屈原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则主张“联齐抗秦”,统一中国。
这使屈原受到楚王信任,努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图有所作为、实现“美政”的时期。
但是几年之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了。
怀王曾令“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这是说屈原受怀王重托,起草改革宪令。
而代表旧贵族集团利益的上官大夫想探知宪令的内容,屈原不告诉他,上官大夫试图抢夺,两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斗争。
后来上官大夫到怀王那里进谗言,挑拨怀王与屈原之间的关系,怀王轻信上官大夫的话,疏远了屈原。
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包括屈原)对顷襄王和子兰当初鼓动怀王赴秦之约而导致怀王死于秦、楚国蒙受奇耻大辱之事,十分愤慨,对顷襄王和子兰颇有怨愤之辞。
于是“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被逐出郢都,放逐在江南长江及沅湘流域的荒野之地,过着长期飘泊愁苦的生活。
他沿江而下到过鄂渚(今湖北武汉市)、陵阳(大概在今安徽境内),再折返溯江而上过洞庭,到辰阳、溆浦(均属今湖南省),再过洞庭到达汩罗江畔,历时二十年。
楚辞名篇赏析
楚辞名篇赏析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楚辞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广受赞誉。
本文将重点赏析楚辞中的几篇名篇,带您领略楚辞的魅力。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楚辞之冠"。
它由屈原所作,以饱含激情的词章表达了屈原内心的痛苦和对故国沦陷的愤怒。
整篇文章以追溯神话传说为引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遭遇来抒发作者感慨。
其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疾雷霆之奋迅兮"等经典句子,表达出作者的激情与愤怒,意境独特。
《天问》是屈原的又一经典之作。
它以问答的方式展开,既有探讨宇宙大问题的哲思,也有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其中"天何言也,斯人何存"的提问,表明了屈原对人类存在与命运的疑惑。
全文以华丽且富有感染力的辞章,展示了屈原的洞察力和对人世间的思考。
《卜居》是宋玉的作品,情感真挚动人。
这篇诗以描绘宋玉的荒凉贫困之境为主线,通过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对荣华富贵的追求,抒发出对命运不公的不平之情。
"寄言广文,笃志好学,兼济天下,修身齐家节用"等句子则展现了宋玉追求进步和改变命运的奋斗精神。
《涉江采芙蓉》是宋玉另一部经典之作。
它以宋玉与采芙蓉女的对话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通过描绘采芙蓉女在水中漂浮的形象,宋玉抒发对逝去爱情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以其细腻婉转的词章,渲染出一种忧伤而又浪漫的氛围。
楚辞的创作风格独特,多以抒情为主,情感真挚动人。
它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感慨,也有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与渴望。
楚辞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以其独特的音韵和意境,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
通过赏析楚辞的名篇,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楚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具备文化价值,也是文学史上的杰出成就。
我们应当继续弘扬楚辞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楚辞离骚原文与解析
楚辞离骚原文与解析楚辞《离骚》原文与解析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歌体裁之一,而《离骚》则是楚辞中的代表作之一。
它由屈原所作,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本文将介绍《离骚》的原文以及对其进行的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原文:朝若惊鸿,言辞亦若泣;夕拂乘龙,言辞亦佚。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浑浑兮,顺以自专。
後者谂之,始可使有厌。
曰握寝檝兮新交征,弃繁缨兮期白首。
是以战栗心之悸悸兮,祼以为陈。
装石匮之厚层兮,蔽琼筵之舜华。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友心之所短。
抱琴直筝,腾无竞之竹丝;凝情己极,窅无声之梵玉。
三顾吾徒兮,既识余以真。
还矣吾怀,无妄乃发。
寄言中情,度德以咨予。
解析:《离骚》的第一节描述了主人公的心情起伏。
他在早晨像惊起的天鹅一样高昂气势,言辞仿佛含泪。
而晚上,则骑着神龙轻抚,言辞则轻锁平淡。
主人公既为自己戴上华冠,又为整理自己华丽的长袍。
他心中的所爱之人是他最为珍爱的,即使面临九死一生,他依然毫不后悔。
第二节以怨灵修为主题,描述了主人公的心境。
他的内心一直处于痛苦和苦闷之中,但他依然顺从自己的专断。
在后来得到指点之后,他开始明白自己应该达到满足的程度。
他强调了自己在战斗中的勇猛以及在修行中的坚持。
第三节使用了大量的比兴手法,以描绘主人公对心灵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他握住了寝檝(屏幕)和竹丝,使音乐声声相抵。
他的内心达到了极致,但却毫无声音。
他多次向他的徒弟请教,最终认识到自己的真实面貌。
他回忆起他过去的思绪,渴望能够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度量自己的德行并征求他人的意见。
《离骚》是一首以音乐贯穿全文的具有极高艺术性的诗歌作品。
通过屈原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和意象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苦闷和对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歌不仅是楚辞的珍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和欣赏之道。
通过对《离骚》原文的解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屈原的文学才华和思想境界。
古代文学1 第六章 屈原和楚辞
《离骚》的思想内容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表达诗人的“美政”理想和政治革新主张。
其具体内容是,要效法古代贤君,“举贤而授能”, “循绳墨而不颇”。 ﹡所谓“举贤而授能”,即主张明君贤臣共兴楚国,限制旧贵
族世卿世禄、垄断政治的特权,要不分贵贱,唯贤是举 。 诗人列举古代正反事例加以说明。
﹡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要革新法度,君主和上层贵族
第二节 屈原的时代 生平思想 作品
• 屈原像
一、时代
战国后期:
秦、楚、齐、韩、赵、魏、燕七国争雄;
政治外交斗争 “合纵”、“连横”;
苏秦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二、生平思想
袁本文学史 p.110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 县)人。他与楚王同宗同姓(姓“芈”mǐ),其祖先 封邑于屈,因以“屈”为氏。 约生于前340年,卒于前278年。 (楚宣王三十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屈原一生主要经历了楚怀王和顷襄王两朝。楚怀王 时期曾长期担任“三闾大夫”,并任过“左徒”(仅 次于令尹),“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屈原是当时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其思想受儒家和 法家的影响。
• 内政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 改革积弊,限制旧贵族特权;
• 外交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
(曾三次出使齐国)
因奸佞进谗、楚王昏庸,屈原两次被放逐:
▲
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屈原被放逐到汉北。
(袁本文学史p.111 说 屈原被怀王疏远,自己愤而离开郢都,到汉北。)
都要严格按照法度办事。
诗人严厉揭批楚国统治者争权夺利、贪婪谋私、违法乱纪。
(二)表达诗人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爱国感情和忠君 思想。
楚辞赏析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师祖”、“辞赋之祖”。
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
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
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
名士公孙衍提出合纵,即联合六国一同抗秦,屈原积极参与此事,与公孙衍一起促成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并使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因此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因此,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
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疏远,因为齐楚连盟,秦国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秦王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
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
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秦国对于楚国的妥协并不满足,后来白起攻下郢都,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了。
这就是屈原的流放和自投汨罗,所以中华传统节日才有端午节来纪念屈原。
他的精神品格指引我们。
学习楚辞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古代文学一种浪漫精神。
譬如“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沅水旁边有白芷,澧水旁边有泽兰,而我身边没有你,想念你啊又不敢说。
表达了湘夫人对湘君的思念之情,后世“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与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处。
从“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
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屈原和《楚辞》参考资料
词语解释补充: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佩:佩刀陆离:参差杂乱→长剑低昂貌《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2.忽临睨夫旧乡..王逸《楚辞章句》:旧乡,楚国也。
言己虽升昆仑,过不周,渡西海,舞《九韶》,升天庭,据光曜,不足以解忧,犹顾视楚国,愁且思也。
另提供一说,供参考:旧乡,即指昆仑,而非楚国。
在上文里写道,诗人想象自己接受神巫劝告,远逝自疏,但忽然改变方向,“邅吾道夫昆仑”。
这是因为新疆、青海、甘肃一带的昆仑山是高阳氏的发祥地,也是高阳氏的葬地、人在困窘无望时,追念祖先,想到祖坟上去哭诉一番,寄托感情,是人之常情。
这里所“临睨”到的“旧乡”,正是指昆仑山。
看到祖先的发祥地,想到先人创建的基业正面临崩溃覆灭,怎么能不极度悲伤、顾而不行呢!所以,把“旧乡”解释成郢都、楚国,是不符合诗人感情发展的线索和已行至西方上空的描写实际的。
(参阅姜亮夫《说高阳》,载《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思考题:一、如何正确理解《楚辞》的地方特色?先来看《楚辞》的地方特色,即所谓“楚味”。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至于托云龙,说迂怪,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女,诡异之辞也。
康回倾地,夷羿毙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谈也。
依彭咸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狷狭之志也。
士女杂坐,乱而不分,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
擿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
(《文心雕龙·辨骚》) 《楚辞》的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导源于楚人神话巫教观念的神巫色彩荆楚地区开发较晚,保留着比中原更多的远古神话和上古遗风。
《国语·周语》:“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
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
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
……神狎民则,不蠲其为。
”《楚辞章句·九歌序》:“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
《楚辞》及屈原
楚 辞
二、 “楚辞”的文体风貌
3.结构:
篇幅加长,加强铺陈叙事成分以尽情抒情。
4.创作方法:
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5.风格:
充满个人的情志与幻想,风格浪漫而神秘。
楚 辞
三、 “楚辞”的代表作家和注疏
1.代表作家
屈原、宋玉等。
2.注疏:
东汉 王逸《楚辞章句》、宋 洪兴祖《楚辞补注》、 宋 朱熹《楚辞集注》、清 王夫之《楚辞通释》。
楚地:
疆域广大,在长江、汉水流域, “地方五千里”
楚文化
①中原与南方文化的融合;
②信巫鬼,重淫祀: 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 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楚 辞
二、 “楚辞”的文体风貌
1.句式:灵活自由,参差错落, 较多部分采 用六言,亦参杂四言、五言、七言等形式 2.语言: 大量采用楚国民间的口语和方言, 大量使用虚字作语气助词,如“兮”; 词采缤纷华美。
原
后世知识分子的典范: 忠贞不屈 、 特立独行
濯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 尘埃之外,不获世之 滋垢,皭然泥而不滓 者也。推此志也,虽 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屈原作品】
郭沫若将屈原作品的写作年代划为三个时期:
屈 原
第一期为《橘颂》、《九歌》、《招魂》,大约 是中青年时代的作品。
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
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
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
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
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
屈 原
《楚辞》简介
一、“楚辞”的名称
1.诗体:指战国时以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带有 浓厚楚地色彩的新诗体,又称“骚体”。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 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宋· 黄伯思《校定楚辞序》
屈原与楚辞(三《离骚》和《九章》)
屈原与楚辞(三《离骚》和《九章》)
《离骚》和《九章》,都直接反映了屈原的生活经历,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
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
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
”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二说均可通。
尽管对《离骚》的写作年代和题旨有不同说法,一时难下定论,但仍可这样明确地概括: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我们可以把《离骚》分成前后两大部分。
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篇,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的情况;后半篇则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并主要通过幻想方式。
在前半篇中,由三方面的人物,即诗人自我、“灵修”(即楚王)和一群“党人”,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
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
《楚辞》原文及译文赏析(下)
《楚辞》原文及译文赏析(下)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
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
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楚辞》原文及译文赏析(下)《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1],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以折中兮[2],戒六神与向服[3]。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4]。
竭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5]。
忘儇媚以背众兮[6],待明君其知之。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7],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8],羌众人之所仇。
屈原-楚辞《天问》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
屈原-楚辞《天问》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屈原-楚辞《天问》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导语】:《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何谓“天问”?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
楚辞中屈原被放逐时所作
楚辞中屈原被放逐时所作
在《楚辞》中,屈原在被放逐期间创作了多篇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离骚》和《九章》的各篇。
这些作品反映了屈原在政治上遭受迫害后的个人遭遇和内心感受,以及他对楚国和自己遭遇的深深忧虑。
另外,《渔父》也是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有观点认为它也是屈原在被流放期间创作的。
这部作品以问答的形式,通过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性格。
其中,屈原坚守自己的高尚品德和理想,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与《离骚》中的“虽体解吾犹未变”是一致的。
需要注意的是,《楚辞》中的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身份存在争议,不同的学者和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
因此,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
对屈原楚辞的认识和理解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政治家和爱国者,他被誉为楚国文化的代表。
楚辞是屈原的作品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屈原和楚辞的认识和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品特点:楚辞是一部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爱国思想为主题的诗歌集,
其中包括了《离骚》、《九章》等知名篇章。
楚辞的风格独特,表现出屈原深沉的爱国情怀、对政治现实的关切以及对人生、命运等深刻的思考。
2.爱国情怀:屈原是楚国的官员,他深爱着楚国,忧心忡忡地为其未来而担
忧。
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对楚国处境的担忧以及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批判。
3.抒发情感:楚辞是屈原内心情感丰富的抒发,包含了对生活困苦、失意抑
郁、友情离别等情感的表达。
其中,《离骚》被视为楚辞的代表作之一,以富有想象力和瑰丽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起伏和对现实的思考。
4.影响和价值:楚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创作风格、主题和
表达方式对后来的文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尤其在宋代以后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范本。
同时,楚辞也被广泛研究和欣赏,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屈原楚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展现了屈原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以及对故土与命运的关注。
它在文学、历史和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 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 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知 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孟子·离娄上·沧浪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 以濯我足。”
三、屈原的作品
据《汉书·艺文志》载,屈原作品共25篇,但没交代具体篇 名;根据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这25篇分别是:《离骚 》、《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 、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天问》、《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 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卜居》、《渔 父》 。
楚辞:
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 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 “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西汉末 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代一些 文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这 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 总集。
“楚辞”的别名。楚辞作为一种诗 体,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 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 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 称为“赋”。
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 。(约生于前340年,死于前 278年。)
(二)屈原的事迹:
屈原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根据 这些史料,屈原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其一生大致可分三 个阶段:
1、前期:屈原受到楚怀王的信任与重用。
2、中期:因谗被疏。
3、晚期:放逐沉江。
二、屈原的思想
Ø忠君爱国,坚持理想。 Ø勇于斗争,不屈不挠。 Ø主张修明法度,选贤任能,联齐 抗秦,振兴祖国。
赏屈 析原 和与 理楚 解辞
作 品
本章内容
• 楚辞的含义及特点 • 楚辞的文化背景 • 屈原的生平、思想与创作 • 《离骚》的思想与艺术 • 屈原的其他作品 • 屈原的影响
第一节 楚辞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一、楚辞的含义: 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 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 为太中大夫,用事。” 《汉书·朱买臣传》: “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 秋》,言楚辞,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 与严助俱侍中。”
第三节 《离骚》
一、《离骚》解题
1、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离骚》 者,犹离忧也。”
2、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 ,谓已遭忧作辞也。”(按,离同罹。)
3、王逸《楚辞章句》:“离,别也;骚,愁也。 ”
二、《离骚》的写作时间
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即楚怀王 时期。怀王在位33年(后入秦三年死),具体年代也有 不同说法。 1、两汉诸家多认为在屈原壮年时期。
二、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一)灿烂辉煌的楚文化是楚辞生 长的根本原因。
1、学习中原文化同时,植根南楚文化。 2、巫风盛行,具有浓郁的神巫性 3、人神交融的浪漫性
1.植根南楚文化
• 《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 处草莽,跋涉山川,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 《国语·晋语八》曰:“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 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
• 周成王封熊绎于荆山一带,为子男爵。周夷王时,王室衰 微,诸侯或不朝。熊绎的后代熊渠得到江汉一带的老百姓 的支持,攻打至鄂(今天的武汉地区)。熊渠说:“我蛮 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并分封他的儿子为王,比如: 句亶王、鄂王、越章王。
2.巫风盛行,具有浓郁的神巫性
• 《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 然楚国恰恰如此。
四、《离骚》的艺术成就
• (一)塑造了高洁坚贞的诗人形象 • 《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一个峻洁高大的抒
情主人公的形象。
• 神鬼灵无处不在,人神情感依依,别有韵味。 • 这种浪漫性还造就了楚人惊彩绝艳的色彩美感和飘逸流畅
的动态线条美感。
人 物 龙 凤
包 山 楚 简
帛
画
虎座立凤
撞钟击磬图——曾侯乙墓
漆木 圆盒
江陵 楚墓
(二)楚国民歌和地方音乐是“楚辞”产 生的直接源头。
《老子》21章中有: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有物”。
2、今人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认为,作于 “他23岁的那年……怀王开始不再信任他”的时候。
3、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屈原作品介绍》说, “《离骚》作于顷襄王朝再放江南之时,……屈原 至少已过六十”。
三、《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全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开头到 “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篇,侧重于对以 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的情况; 后半篇则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并 主要通过幻想形式来表现。
• 据桓谭《新论·言体》载,楚灵王本即一位大巫,他简贤务 鬼,信巫祝之道,祀群神,躬执羽绂,起舞坛前。吴师来 攻,王鼓舞自若。日:“寡人方祭上帝,乐明神,当蒙神 佑焉,不敢赴救。”吴兵遂至;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
“北主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 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 多尚虚幻。”
3.人神交融的浪漫性
1、忠君与爱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诗人反复申说其修明法度,任用贤能,使 国家富强的崇高理想,揭露楚国反动贵族 集团排斥贤能,因循误国的罪行,表达诗 人热爱祖国眷恋故土的深厚感情。在这里, 忠君与爱国是统一的。
2、美政理想与身世之感
作品曲折、深刻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 思想和行事,倾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 负,表达出对昏庸王室和庸俗腐朽贵族的 愤慨,流露出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
( 三 )战国晚期楚国的国内国际形势,是屈原 作品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
楚国到战国后期已经成为当时领土最大的国家,但到楚怀王 、楚襄王时期国家由胜转衰。政治黑暗,贵族间相互倾轧, 这种情形,为成就屈原的楚辞提供了深广而又十分残酷的社 会政治背景。
第二节屈原的生平、思想与创作
一、屈原的生平和思 想
(一)屈原的生平: 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