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沔城回中陈敏
一、设计思想
(一)理论依据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教学活动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创设条件。结合本课具体教学内容,我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兴趣,通过图片、课件等为学生提供观察素材,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从而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将生物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行为。
(二)设计特色
1、注重情景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探究。
3、对教材内容重新组织加工,由表及里、由直观具体到微观抽象、由部分到整体展开学习。
4、注重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关注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
5、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模型教具、自制教具、板书协同配合,各种教学资源取长补短。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解决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将人体新陈代谢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高中阶段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新陈代谢(营养、呼吸、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为学习尿的形成做好了铺垫;同时在生活中他们也了解到一些有关尿液形成的常识,并看到过肾移植、捐肾的新闻报道。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兴趣浓厚,并有了解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的内在需求。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不够强。肾单位的结构不易直接观察,尿液在肾单位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学生学习会感觉困难。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3)泌尿系统卫生保健
2、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说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解释排泄的意义,能举例说出排泄的基本途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得出肾单位各部分的功能,提高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观察肾单位的结构组成,猜测并讨论尿液的形成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有关泌尿系统常见生理现象的问答,尝试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原理。
(2)关注泌尿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四、教学对策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突出重点,我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安排。运用“利用已知探求未知”的教学策略,由表及里、由直观具体到抽象微观、由部分到整体开展学习。
首先创设情景从体育比赛中的尿检谈起,提出问题引入新课。通过模型观察、生物学读图、实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肾单位的结构,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推测肾小球、肾小囊壁、肾小管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在完成相关教学后,迅速将话题转移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泌尿系统卫生保健上,引导学生分析、解释常见的生理现象,实现课堂知识的运用和提高。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所以将排遗、排泄的区别、排泄的其他途径放在第二节。
概括而言,我采用以问题解决为线索,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想知道又不能解决的问题精心设计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不断思考。
五、教学资源准备
(一)多媒体资源:自制ppt课件(包含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动画等内容)(二)教具:肾脏解剖模型
六、教学过程
七、作业设计
1、教材P83练习3
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2、课后延伸拓展:
课下收集有关“世界肾脏日”的资料,就肾病预防、肾移植、肾脏捐献等内容(任选一个)与同学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