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四十八《读山海经十三首》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组诗作品《读山海经》十三首(附译文)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
首篇为序诗,后十二首从《山海经》《穆天子传》中撷取题材而写成。
组诗中,世间的传说、神话、寓言、史实,通过其“魔镜”,或被化为睿智的火花,或被化为哀婉的叹息,或被化为惊天的怒吼,或被化为由衷的敬佩,或被化为刹那的顿悟,或被化为玄妙的虚幻,或被化为警世的宣言,可看作作者壮年时期思想状态的全面映照。
《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其一》译文: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读山海经·其二》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读山海经·其二》译文:玉台灵秀出云霞,王母安适美容颜。
天地与之共俱生,不知岁月几多年。
神灵变化无穷尽,仙馆很多非一山。
高会酣饮唱新谣,哪像世俗凡语言!《读山海经·其三》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读山海经·其三》译文:遥遥高耸槐江岭,那是玄圃最高冈。
远望西南昆仑山,珠光宝气世无双。
高高珠树光明照,谣水涓涓流细淌。
可恨不及周穆世,搭车也去一游赏。
《读山海经·其四》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山海经》诗词赏析
《山海经》诗词赏析《山海经》诗词赏析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免不了接触古诗词的赏析吧,那么如何去赏析一首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山海经》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山海经》诗词赏析 1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赏析】: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
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
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
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
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
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诗的最后4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
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
“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叙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中的传说绘制的图。
从这里的“泛览”、“流观”的读书方式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只是把读书作为隐居的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
所以诗人最后说,在低首抬头读书的顷刻之间,就能凭借着两本书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这难道还不快乐吗?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山海经》诗词赏析 2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注〕虞渊:即禺谷,神话中日入之处。
倾河:把河水倒干,即饮尽河水。
余迹:本意为遗迹,此处兼指夸父之遗愿。
邓林:古时邓、桃二字音近,邓林即桃林。
《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此诗是第一首,写于初夏时节。
诗人在孟夏的时节回到了自己的田园,这里草木茂盛,绿树成荫。
他看到鸟儿们在树上欢快地筑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好。
而他自己也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享受着耕读之乐。
诗的开篇两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描绘了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的繁茂景象。
绿树环绕着房屋,枝叶繁茂,给人一种宁静与舒适的感觉。
接着,诗人写道:“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鸟儿们在树林中找到了栖息之所,这让诗人感到很高兴。
他认为自己也像鸟儿一样,在这个简陋的房屋中找到了归宿,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他已经完成了耕种和种植的工作,有时间回到书房读书。
这表明他不仅注重劳作,也重视精神上的追求。
在辛勤劳作之后,读书成为了他放松和充实自己的方式。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这里的“穷巷”指的是偏僻的小巷,“深辙”则代表着权贵们的车轮印。
诗人居住在这样的小巷中,与繁华的世界隔离开来。
虽然很少有故人来访,但他并不感到遗憾。
他更愿意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与自己的书籍和自然为伴。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聚会的场景。
他欢快地酌着春酒,品尝着自己园中种植的蔬菜。
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让他感到快乐和满足。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诗人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微雨和随之而来的好风。
微雨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好风则吹拂着他的脸庞。
这种自然的恩赐,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的阅读爱好。
他广泛地阅读《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
这些书籍充满了神话和传说,让他的思绪在古代的世界中遨游。
阅读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也带给他无尽的想象和乐趣。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总结。
诗人在俯仰之间,体验到了宇宙的广阔和无限。
他感到无比快乐,因为他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读山海经十三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读山海经十三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其二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其三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其四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其五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其六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其七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干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其八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其九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其十一巨猾肆威暴,钦䲹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四,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其十二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其十三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陶渊明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在初夏时节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同时,他通过阅读《山海经》,探讨了生死、命运、道德等问题,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组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古诗读山海经十三首陶渊明
古诗读山海经十三首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咏史抒怀为主题,被誉为"田园诗人"。
在他的作品中,有一首古诗名为《山海经十三首》,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川和广阔的海洋景观。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全面的回答。
首先,从题材上来看,《山海经十三首》以山海为主题,山和海是自然界最为壮丽的景观之一,也是人们心灵得以净化和放松的场所。
陶渊明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山海的壮丽景色,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其次,从形式上来看,《山海经十三首》是由十三首独立的诗篇组成的。
每首诗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呈现,每首诗都短小精炼,表达了作者对山海景观的深刻感受。
这种简洁明快的写作风格,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再次,从意境上来看,《山海经十三首》通过描绘山海的壮丽景色,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悠远的氛围。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读者在阅读诗歌时,会被诗中所描绘的山海景色所吸引,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此外,从情感上来看,《山海经十三首》流露出作者对山海的深情厚意。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山海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世间繁华的追问。
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内涵和情感共鸣,引发读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最后,从艺术价值上来看,《山海经十三首》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诗句充满了美感和韵律感。
这首诗作不仅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对象。
总的来说,《山海经十三首》是陶渊明的一首重要诗作,它以山海为主题,通过简洁明快的诗句描绘了壮丽的山海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在题材、形式、意境、情感和艺术价值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读山海经》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3篇
《读山海经》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读山海经》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3篇《读山海经》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作品原文读山海经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①,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②?余迹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
作品注释①虞渊:即禹谷,神话中日入之处。
②倾河:把河水倒干,即饮尽河水。
③余迹:本意为遭迹,此处兼指夸父之遗愿。
邓林:古时邓、桃二字音近,邓林即桃林。
作品译文夸父生出一宏大志向,竟然是要与太阳赛跑。
他们同时到达虞渊的日落处,似乎没能就此决出胜负。
夸父既有如此奇才异能的神力,倾黄河渭水又怎能够他喝呢?夸父遗留下的手杖变成了桃树,功业最终成就于身后。
作品鉴赏《山海经》一书记载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其中《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所载夸父追日的神话更饶奇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海外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
逮之于禺谷。
”(《大荒北经》)夸父追日的神话以绝妙天真的想像极度夸张地表现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第九首(“夸父诞宏志”)即据此写成。
但诗人不是一般地复述神话的情节,而是凭藉卓越的识见,运用简妙的语言,对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和审美评价,因而又有其不同于神话的审美价值。
神话反映事物的特点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反杜林论》)。
因此,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某种象征的意义。
此诗对夸父追日其人其事的歌咏,自然也是一种含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歌咏。
诗人之言在此,诗人之意则在彼,所以不像直陈情志的诗那么容易理解。
但是,“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下面采取披文入情、沿波讨源的方法,试探一下这首诗的意蕴。
开篇二句咏夸父之志。
《大荒北经》原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
陶渊明《读山海经》原文、注释及解析
陶渊明《读山海经》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读山海经[晋] 陶渊明孟夏草木长②,绕屋树扶疏③。
众鸟欣有托④,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⑤,颇回故人车⑥。
欢然酌春酒⑦,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⑧。
泛览周王传⑨,流观山海图⑩。
俯仰终宇宙(11),不乐复何如!〔注释〕①本篇选自《陶渊明集》。
《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本篇列第一。
《山海经》,一部记述古代神话传说及海内外山川异物的书。
②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③扶疏,枝叶繁茂的样子。
④托,依托。
⑤穷巷,偏僻之巷。
深辙,指显贵者来往的车迹。
⑥回,回转。
⑦酌,饮。
⑧俱,同来。
⑨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周穆王西游的故事,杂有许多神话传说。
⑩山海图,后人为《山海经》所绘的图像,郭璞有《〈山海经〉图赞》。
(11)俯仰,顷刻之间。
终,穷尽。
〔解析〕这是《读〈山海经〉》整组诗的一篇总序,所以并没有涉及《山海经》及《穆天子传》中的内容,而只是写了读书的环境与自己的心情。
时当初夏,草木葳蕤,欣欣向荣,屋子四周的树木枝繁叶茂,青苍欲滴,开头两句,便给人以一派生机勃发的印象。
正由于树木的茂盛,所以众鸟有了栖身之处,它们欢欣地在枝头歌唱。
万物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诗人对自己那绿荫掩映中的庐舍也寄予了无限热爱。
“众鸟欣有托”既是眼前景象,也为托物起兴,引出诗人自己田园生活的怡悦,也体现了他乐天知命、放情自然的恬淡心理,并道出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性的道理。
陶渊明的诗能以极平淡与极形象的语言引发出深刻的哲理,这是古往今来的诗人难以企及的。
“鸟”在陶诗中往往是一个体现自由人格的意象,其中包涵着深刻的理性启示,如“望云惭高鸟”(《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羁鸟恋旧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等,莫不以飞鸟象征回归自然、摆脱羁绊的精神,而在“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中鸟与人是浑然一体的,万物的熙和景象感染了诗人,而诗人自己的喜悦也给客观世界抹上了一层浓重的感情色彩,所以刘熙载说:“陶诗‘吾亦爱吾庐’,我亦具物之情也。
以陶解陶:读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以陶解陶:读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陶渊明不仅是中国古代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实际上,他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是一种理想和人格的象征,是后世文人的精神家园。
关于他,我们有太多津津乐道的话题:不为五斗米折腰、弹无弦琴、以葛巾漉酒、采菊东篱,以及桃花源理想世界的营构,等等。
而真正走近他的最好方式,就是熟读涵泳其诗文。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族谱引”云:“正渊明诗意,诗字少意多,尤可涵泳。
”事实上,涵泳之后必然带来的另一个收获是对陶渊明诗文理解上的融会贯通,即以陶解陶。
本文打算探讨对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的理解,就是实践这一理念的粗浅尝试。
先列原诗于下:孟夏草木長,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组诗,逯钦立《陶渊明集》附录二《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认为是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六月中遇火之前的作品。
龚斌《陶渊明集校笺》认同其说,并将其暂系于义熙三年。
组诗的标题叫《读山海经》,顾名思义,其内容都是读《山海经》有所思有所感而作。
实际上除《山海经》外,这组诗也有一两首涉及《穆天子传》。
《山海经》今本十八卷,晋人郭璞有注并题图赞。
大概成书于战国时代,秦汉间又有增益。
包括《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以记山为主干,旁及草木禽兽物产。
《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各四篇,《海内经》一篇,合称《海经》,不同于《山经》之专记山川道里物产,它主要记载殊方异闻,保存了丰富的远古神话传说,有很明显的神仙不死及服食内容。
总体上看,《山海经》的性质比较复杂,是巫书和地理博物书的混合,郭璞说它“宏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注山海经叙》)。
《穆天子传》六卷,晋郭璞注,记周穆王驾八骏游行天下事。
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此书是西晋太康二年(281)年从汲郡(今河南汲县西南)的战国魏王古墓中发掘出来的,曾经当时学者荀勖、和峤、卫恒和束晳等人的整理。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作品既有田园诗,又有山水诗。
他的作品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陶渊明的作品《读山海经十三首》是他对中国古代地理学著作《山海经》的赞美和思考。
下面我将讲述这些作品和陶渊明的写作思想。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一部由陶渊明创作的长诗。
诗中描绘了中国古代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奇异的山川名胜和神秘的生物。
陶渊明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情。
这些作品中,陶渊明以诗人的视角,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山海经》中记载的众多山川名胜和神奇之物。
他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丽和美丽迷人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无尽敬仰。
他通过诗歌,将读者带入到神秘的山林和幻想的世界,并感受其中的神奇和美妙。
陶渊明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思考。
他观察到许多人为的破坏和不合理的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他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否则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和毁灭。
他在作品中警示人们要以谦虚的态度面对自然,不要过于傲慢和自负。
总之,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展示了他对中国古代地理学著作《山海经》的向往和思考。
他用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山川名胜和神奇生物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深深热爱和敬仰之情。
他通过作品,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陶渊明的作品永远被人们珍视,他的文学成就深深烙印在中国文学史上。
陶渊明集卷之三诗五言《读山海经》十三首
陶渊明集卷之三诗五言《读山海经》陶渊明集卷之三诗五言《读山海经》十三首《读山海经十三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
全诗主要运用借古讽今手法,文笔自然,意蕴深广。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集卷之三诗五言《读山海经》十三首,一起来看看吧。
说明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
这组诗除第一首具有诗序的性质外,其他十二首分咏《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所记奇异事物,多为借古讽今之作,以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现实不满的感慨。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十八卷。
作者不详。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晋代郭璞作注。
《穆天子传》是晋代从战国时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汲家书》)之一,作者不详。
旧题晋郭噗注。
六卷。
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西游故事,后一卷记盛姬之死及其丧仪。
其一(1)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2)。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3)。
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士“。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疏。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5)。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6)?[注释](1)这旨诗自咏隐居耕读之乐,是组诗的序诗。
初夏之季,耕种之余,饮酌春酒,观览图书的诗人的神情伴随着美妙的神话故事邀游宇宙,乐趣无穷。
(2)盂夏:初夏,农历四月。
扶疏:枝叶茂盛纷披的样子。
《韩非子。
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本枝扶疏。
”(3)欣有托:因为有了依托而高兴。
托:依托、指寄身之处。
庐:住宅。
(4)穷巷:僻巷。
隔深辙:谓距离大路很远。
隔:隔开,相距。
辙:车辙,代指大路。
颇回故人车:经常使老朋友的车子掉转回去。
颇:很,这里指经常。
回:回转。
故人:熟人,老朋友。
(5)周王传:指《穆夫子传》。
山海图:指《山海经图》。
《山海经》原有古图及汉代所传图,晋代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有图及赞。
后原图均失,今所见图是清人补画。
读山海经十三首原文
读山海经十三首原文其一孟夏草木长②,绕屋树扶疏③。
众鸟欣有托④,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⑤,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⑥,流观山海图⑦。
俯仰终宇宙⑧,不乐复何如!其二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其三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其四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其五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其六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其七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干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其八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其九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其十一巨猾肆威暴,钦䲹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四,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其十二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其十三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第一首写耕余读书之乐。
一起先从良辰好景叙开,结穴到"得其所哉"的快乐。
"孟夏"四月,是紧接暮春的时序。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到四月,树上的杂花虽然没有了,但草木却更加茂密,蔚为绿阴。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政治主题疏释(1)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政治主题疏释(1) 【摘要】本文用文史互证之法,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陶渊明在易代之际的思想情感,对其《读〈山海经〉》十三首中的诗篇逐一疏释,指出组诗在浓重的神话色彩掩盖下的政治主题和现实批判锋芒,以及诗人内心所崇尚的社会政治理想。
十三首诗中,前面七首均从正面着笔,在诗中借美丽的神话世界寄寓对理想的天道与人君关系、理想的王朝政治、理想的社会模式、理想的士大夫人格修养与价值取向等的描绘与期望;第八首是组诗从美好的神话领域过渡到惨烈之现实之中的一个转折;从第九首始,采用古典与今典结合的双重象征手法,通过悲悼怀想上古神话中的悲剧英雄,表述诗人对晋宋禅代之际史事人物的强烈感喟,并展现内心独有的道义原则与批判精神,最后一首以“帝者慎用才”作结,最深刻地揭示了组诗的政治主题。
【主题词】陶渊明东晋《读〈山海经〉》上古神话墨家学派政治思想 《读〈山海经〉》十三首在陶渊明的诗集中,是一组神话色彩非常强烈的诗篇,从性质上说,最接近于前人之游仙诗。
汉魏以来,由于老庄思想和神仙道教在社会各阶层中影响的深入,以游仙为题材的诗歌创作大为盛行。
在题材的采用上,作者大多利用各种古书所记载的仙真传说,在诗中想象与仙人来往交游,或翔游天界,高步太虚,或采药名山,养性颐情。
而当玄学兴起之后,诗人笔下的仙境,进一步趋于哲理化,而游仙诗,也成为诗人抒写怀抱,展示其自由追求的重要诗歌载体。
故魏晋传统之游仙诗,除了描写奇幻的仙境风光及诗人逍遥飞举,远离尘寰,享受与神仙交往的娱悦之外,更常常于其中咏怀寄慨,表现出作者本人强烈的主观情绪,诗中仙心、玄味、身世之感兼而有之,纯粹客观描写神仙生活,表现“列仙之趣”的作品反而鲜见。
而自从具有天师道信仰的诗人郭璞作《游仙》诗,并以其“艳逸”之才,将这一题材的诗歌创作推向高峰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东晋诗坛上游仙一体的创作归于沉寂,直到晋末,始有这组类似游仙之《〈读山海经〉》诗的问世。
古代诗歌赏析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①,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②,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注]①深辙:大车所轧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
②周王传:指《穆天子传》,记录了有关周穆王的传说。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夏”紧跟着暮春的时序,此时草木繁盛,枝叶纷披,将陶庐笼在一片绿阴之中。
B.“既”、“已”、“时”等字眼表明耕种既毕,收获尚早,诗人可以偷闲读书,别有兴味。
C.“微雨”、“好风”是细雨和风,润衣不湿,吹面不寒,增加了酌春酒摘田蔬的兴致。
D.这一首诗在写法上纯以自然为宗,节奏舒缓适度,语言俚俗粗拙,口语化,亲切朴实。
14.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感到“乐”的原因。
四、情景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与“水滴石穿”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显示出“不舍”的重大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上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在简单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乐趣,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D项,“语言俚俗粗拙,口语化,亲切朴实”说法错误。
本诗语言风格是含蓄雅致的,其中间用比兴、用典等手法,厚积薄发,深衷浅貌,文情融合臻于绝妙。
陶渊明的田园诗词《读山海经》赏析
【导语】《读⼭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三⾸组诗的第⼀⾸。
本诗抒发了⼀个⾃然崇尚者回归⽥园的绿⾊胸怀,讴歌了宇宙间博⼤的⼈⽣乐趣,体现了诗⼈⾼远旷达的⽣命境界。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陶渊明的⽥园诗词《读⼭海经》,欢迎赏析! 《读⼭海经》 晋•陶渊明 孟夏草⽊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车。
欢⾔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赏析】 诗的前六句描写初夏的景物,及作者耕作之余的读书之乐。
环境清雅,充满⽣机;情调悠闲,⾃然平和,体现出诗⼈⾃得其乐的⼼境。
“穷巷”句描写居处的环境,“穷巷”说明了诗⼈居处之幽深僻远。
就是在这么⼀个“颇回故⼈车”的地⽅,诗⼈⽣活得⼗分逍遥⾃在,他独⾃⾼兴地饮酒,采摘园中的蔬菜⽽⾷,还可以享受初夏细⾬的滋养,多么地惬意。
最后四句概述读书的活动及感想。
诗⼈⼀边泛读“周王传”,⼀边流览《⼭海经图》。
他不是为了收获知识⽽读书,⽽是把读书作为隐居的⼀种乐趣,⼀种精神寄托。
有了这种精神寄托,他从书中寻觅到了极⼤的快乐——“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 结尾两句是说我在读书的俯仰之间,就能凭借这两本书领略古往今来的奇异风物,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这难道不是很快乐吗?诗⼈的快乐,不仅来⾃于⾃然界的草⽊飞鸟,还有书中积淀下来的风物赏识,这样的⼈⽣快乐,在昏暗的官场上是⽆法得到的。
因此,诗⼈胸中流出的是⼀种囊括宇宙所有⽣命的快乐。
这两句既可⽤来表现隐居之乐,⼜可表现读书之乐。
扩展阅读:陶渊明的诗⽂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12篇,被后⼈编为《陶渊明集》。
卷之⼀诗四⾔: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归鸟》 卷之⼆诗五⾔: 《形影神(并序)》《九⽇闲居(并序)》《归园⽥居五⾸》《游斜川》《⽰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诸⼈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旦作和戴主簿》《连⾬独饮》《移居⼆⾸》《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顾贼曹》《悲从弟仲德》 卷之三诗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岁五⽉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丑岁七⽉赴假还江陵夜⾏涂⼝》《癸卯岁始春怀古⽥舍⼆⾸》《癸卯岁⼗⼆⽉中作与从弟敬远》《⼄巳岁三⽉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中遇⽕》《⼰⾣岁九⽉九⽇》《庚戌岁九⽉中西⽥获早稻》《丙⾠岁⼋⽉中于下潠⽥舍获》《饮酒⼆⼗⾸(并序)》《⽌酒》《述酒》《责⼦》《有会⽽作》《腊⽇》 卷之四诗五⾔: 《拟古九⾸》《杂诗⼗⼆⾸》《咏贫⼠七⾸》《咏⼆疏》《咏三良》《咏荆轲》《读〈⼭海经〉⼗三⾸》《拟挽歌辞三⾸》 卷之五赋辞: 《感⼠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 卷之六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疏祭⽂: 《与⼦俨等疏》《祭程⽒妹⽂》《祭从弟敬远⽂》《⾃祭⽂》 扩展阅读:陶渊明的作品类型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学第⼀个⼤量写饮酒诗的诗⼈。
读山海经陶渊明
读⼭海经陶渊明《读⼭海经》和注释和赏析读⼭海经(⼀)孟夏②草⽊长,绕屋树扶疏③。
众鸟欣有托④,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车⑤。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⑥,流观⼭海图⑦。
俯仰终宇宙⑧,不乐复何如![1]作品注释编辑①、《读⼭海经》为组词,共⼗三⾸,写读《⼭海经》和《穆天⼦传》时的奇思异想及对⼈⽣和政治的感慨,此为第⼀⾸,写耕余读书之乐。
《⼭海经》,⼀部记述古代⼭川异物、神话传说的书。
②、孟夏:初夏③、扶疏:枝叶繁茂貌④、“众鸟”句:⾔众鸟因有树可依⽽欣喜。
⑤、穷巷:陋巷。
隔:隔绝。
深辙:⼤车所扎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
频回故⼈车:经常让熟⼈的车调头回去。
⑥、周王传:指《穆天⼦传》,写有关周穆王的有关传说。
⑦、⼭海图:《⼭海经图》。
古⼈疑《⼭海经》依图画⽽述之。
⑧、“俯仰”句:顷刻间遍游宇宙。
俯仰,俯仰之间,指时间短暂。
终宇宙:遍及世界。
译⽂孟夏的时节草⽊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从东⽅⽽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海经图》。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这个更快乐呢?作品鉴赏编辑⼀起先从良⾠好景叙开,结⽳到“得其所哉”的快乐。
“孟夏”四⽉,是紧接暮春的时序。
“暮春三⽉,江南草长,杂花⽣树,群莺乱飞”,到四⽉,树上的杂花虽然没有了,但草⽊却更加茂密,蔚为绿阴。
“孟夏草⽊长,绕屋树扶疏”,“扶疏”便是树⽊枝叶纷披的样⼦,陶⽒⼭居笼在⼀⽚树阴之中,这是何等幽绝的环境。
鸟群⾃然乐于到这林⼦中来营窠。
“众鸟欣有托”⼀句,是赋象。
然⽽联下“吾亦爱吾庐”之句,⼜是兴象——俨有兴发引起的妙⽤。
“欣托”⼆字,正是“吾亦爱吾庐”的深刻原因。
不是欣“吾庐”之堂华⽽宅⾼,⽽是如同张季鹰所谓:“⼈⽣贵得适意尔”。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长”古诗词阅读理解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长”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东晋﹞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①,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②,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注释】①深辙:大车所轧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
①周王传:指《穆天子传》,记录了有关周穆王的传说。
1.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讲,初夏时节,诗人隐居在草木茂密的幽静环境中,吸引了“众鸟”欢欣营巢。
B.“众鸟欣有托”,用了拟人手法,“众鸟“既可以看作实写,也可以理解为有所象征,和“羁鸟恋旧林”用法相同。
C.“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好”“微”二字互文,即所谓和风细雨。
风好,雨也好,吹面不寒,润衣不湿,且俱能助友人对酌之兴致。
D.最后诗人用设问结尾,强调了皈依自然、精神自由的乐观心态。
2.有人说”泛览”“流观”意为泛泛而读,因为诗人并不求现实功利的目的,所以读得不在意。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诗歌说明理由。
【答案】1.D2.不同意。
“泛览”和“流观”是指诗人不带功利的“乐读”,表现了读书能给诗人带来精神上的轻松愉悦。
诗歌末尾两句恰好验证了读书仍然需要思考,所思所得同样会给诗人带来巨大的欢欣。
因此“泛览”和“流观”是指没有外在负担的“乐读”,并非是说作者读得不在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D.“最后诗人用设问结尾”表述错误,本诗最后一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意思是: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呢?此句运用的是“反问”,而非“设问”。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本诗后四句“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意思是: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此四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赏析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赏析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赏析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拼音版dú shān hǎi jīng qí yī读山海经其一táo yuān míng陶渊明mèng xià cǎo mù zhǎng ,rào wū shù fú shū 。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zhòng niǎo xīn yǒu tuō ,wú yì ài wú lú 。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jì gēng yì yǐ zhòng ,shí huán dú wǒ shū 。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qióng xiàng gé shēn zhé ,pō huí gù rén chē 。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huān yán zhuó chūn jiǔ ,zhāi wǒ yuán zhōng shū 。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wēi yǔ cóng dōng lái ,hǎo fēng yǔ zhī jù 。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fàn lǎn 《zhōu wáng chuán 》,liú guān 《shān hǎi 》tú 。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fǔ yǎng zhōng yǔ zhòu ,bú lè fù hé rú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其一翻译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山海经十三首(赏析其中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这是《读山海经》组诗的第一篇。
组诗共十三首,内容写躬耕之暇浏览《山海经》、《穆天子传》的启示和感受,借吟咏神话故事以寄托壮志豪情,对黑暗现实予以影射和抨击。
此篇冠于组诗之首,它描写诗人住宅环境的恬静幽美,叙写躬耕之暇饮酒读书的陶然自得,点明所读的书籍和浏览的乐趣,是后面十二首分咏读书心得的小引。
“孟夏”四句,描写住宅环境的恬静幽美。
诗人主要突出树和鸟。
“绕屋树扶疏”,一个“绕”字点出了诗人住宅的环境特点,使人联想起《归园田居》中“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的诗句来。
当此孟夏时节,树上虽无艳丽桃花李花,也不见飘拂的榆钱柳絮,但茂密的绿树却贮蓄着惬意的清阴,鸟儿鸣声啾啾,更衬托环境的清幽恬静。
饶有意趣的是,这里众鸟栖树与诗人托身田庐,成了绝妙的比对映照。
“欣有托”三字写鸟儿托身得所的喜悦,是拟人写法,或者说是移情写法,显示出诗人与众鸟心心相印,宛如心有灵犀一点通,玲珑剔透地表现出了诗人辞官归田后乐得其所的怡悦之情。
“吾亦爱吾庐”,句中这个“亦”字虽然是个虚字,但这里却有着丰富的蕴含和浓厚的情感色彩。
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两句诗一样,妙处就在于借这个“亦”字,用移情的写法,寓深意于景物描写之中,创造出物我情融的意境。
“既耕”八句,叙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和诗人陶然自得的心境。
这八句分四层。
“既耕”二句,概述田园生活的内容;诗人于耕种之暇,以读书自乐。
耕种使诗人得以摆脱尘网,不为五斗米折腰,心灵上获得莫大的慰藉。
耕种事毕,诗人兴之所至,浏览一下心爱的书籍,亦是一件赏心乐事。
简括的两句叙述,勾勒出诗人的生活风貌,透露出诗人心底的欢愉。
“穷巷”二句,叙写诗人住处的僻静和内心的清净。
“穷巷”指诗人所住的园田居处所,“深辙”指达官贵人乘坐的轩车。
车大辙深,古人常以门外多深辙,表示来访的贵人多。
诗人辞官归田,门前没有达官贵人车马的印迹,连熟识的故人也大多断绝了往来。
这二句写出了诗人谈泊独处的境况。
《饮酒》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数句与“穷巷”二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毫无二致。
诗人不慕荣华,厌恶尘俗的喧嚣,向往清净闲适的生活。
这深辙不至的田园穷巷,无疑是躲避污浊现实最理想的处所。
“欢然”二句,叙写饮酒之乐。
诗人嗜酒,每每于耕作之后,自斟自饮,怡然自乐。
“欢然”二字点染出了这种自得其乐的情绪。
诗人的饮酒具有田家的风味。
酒是自家酿造的春酒,下酒菜不是丰盛的佳肴美味,而是园中摘来的时鲜蔬果。
看起来有些寒伧清苦,但诗人却感到其乐无穷。
因为这春酒和园蔬凝结着诗人辛勤的汗水,让诗人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品尝到了超脱尘网的情致。
诗中几次出现“我”字:“摘我园中蔬”,“时还读我书”,“吾亦爱吾庐”。
诗中这些“我”或“吾”字,正是主人翁精神这种喜悦和自足心情的表露。
“微雨”二句,叙写得天时之宜。
孟夏时节,耕种已毕,好风及时送来细雨,润泽着大地,催促种子发芽生长,耕作者心里是何等乐滋滋呵。
诗人笔下的风和雨都似解人意,带着浓郁的情感色彩。
雨是“微雨”,风是“好风”,雨用“来”,风用“俱”,仿佛风雨结伴,迈着轻盈的步履,给大地送来抚爱,向耕作者预报丰收的福音。
杜甫《春夜喜雨》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写法上与“微雨”二句有些相似,只是笔角更为细腻,更注意锤字炼句罢了。
诗人于耕种之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天赐闲暇,正好读书弹琴自娱。
诗人将满心的喜悦注入于风雨的形象之中,景语即情语,很富于韵致。
“泛览”四句,总写读书的乐趣。
前二句交代所读的书籍和读书的方式。
周王传,即《穆天子传》,是战国时期一部富有神话小说色彩的书。
山海图,指《山海经图》,原先有文有图,是古代记载神话故事的书,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都载于此书。
《穆天子传》和《山海经图》,是人们用来消遣的闲书。
诗人热衷于这类书籍,反映了他辞官归田后的闲适,也表现了他鄙视尘俗寻求精神超脱的情怀。
诗人读书的方式是“泛览”和“流观”。
不死抠字句,也不煞费苦心去探求微言大义,而是兴之所至,浏览取乐。
诗人曾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诗人于浏览中往往有所妙悟,获得许多启示和快乐。
“泛览”、“流观”,写出了诗人读书时兴会淋漓的情状,为结句伏下了一个“乐”字。
“俯仰”二句,归结读书的乐趣。
“俯仰”,即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极短,也是摹写浏览时轻松愉快的姿态。
“终宇宙”,指诗人在浏览之间,展开想象的羽翼,进入神话世界,周流天地,出入古今,目击宇宙的沧桑巨变,饱览天地间的奇观伟迹。
诗人无比兴奋,有飘飘凌云之慨,以“不乐复何如”的反问,倾吐出了内心不可遏止的欢乐。
诗人何以如此激动欢快?并非荒诞不经的神话给人以猎奇之快感,恐怕主要是神话人物可歌可润的事迹,给了诗人以巨大的启示、鼓舞和慰藉。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云:“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诗人历览千载书,意在从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身上借鉴其壮烈行为和崇高品德,以坚持自己的高风亮节。
《读山海经》中吟咏精卫、夸父等神话故事,就是明证。
诗人读书的乐趣盖出于此。
结句的“乐”字,是一首的眼目。
前面写住宅环境的幽美恬静,借众鸟着一“欣”字;中间写田园饮酒,着一“欢”字;最后写趁兴读书,着一“乐”字。
整首诗宛如一曲和谐优美的欢乐乐章。
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清代温汝能《陶诗汇评》载陈仲醇的评语曰:“予谓渊明诗此篇最佳。
咏歌再三,可想陶然之趣。
”温氏自己则称道说:“此篇是渊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
大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
陶诗率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
”这些评赞颇为中肯。
此诗鲜明地体现出了陶诗真率自然平淡朴厚的风格特色,确是陶诗中最有艺术魅力的作品之一。
沈德潜《古诗源》评述本诗曰:“观物观我,纯乎元气。
”诗中所写的树、鸟、风、雨或庐、酒、蔬、书,无不蕴含着诗人托身得所的喜悦,洋溢着诗人怡然自乐的情趣。
诗人意在笔先,情与景会,景中有意,意中有景,物我情融。
观物观我,真率自然,一派天籁之趣。
尤其“读书”数句,兴会淋漓,胸罗千古,豪情直寄八荒之表,于淡泊中见诗人豪放的一面。
物我情融,淡雅疏放,或许就是此诗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原因。
·李春芳其九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这是陶渊明在刘裕代晋后所写组诗《读山海经》的第九首。
有的研究者把它定在宋武帝永初三年(422),距他归隐田园已十七个年头。
诗人在长期躬耕生活中,一直保持“时还读我书”的良好习惯。
在东晋被刘宋取代后,对有关先秦历史传说的古籍,兴趣尤浓。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其一)借咏《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古人古事,抒发现实感慨。
组诗有的篇章,由于思想与艺术都显得富有个性而众口流传。
此诗赞扬了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夸父,用短小的篇幅,显现他宏伟的气魄,是组诗中的名篇之一。
在《山海经》的《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中,都有关于夸父的记载。
前者故事比较完整,它把夸父写成一位胸怀奇志的“神人”(郭璞注),并肯定了他的功绩。
后者则说他是成都载天(山名)一个自“不量力”的“人”,贬低了这个形象的积极性。
此诗基本上以《海外北经》故事中的主人公做原型,以《大荒北经》中的个别情节作补充,剔除了错误的评估,成功地塑了夸父的艺术形象。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诞有夸张意。
夸父怀有超人的“宏志”,乃敢与太阳赛跑,他的故事是富有浪漫味的。
他真不愧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为理想奋斗的形象写照。
诗人精心挑选了“诞宏志”三字来突出夸父的思想境界,接着描写了他的壮美动人的英雄事迹。
于是《海外北经》中“夸父与日逐走”的勇往无前的斗争精神,便在诗中得到艺术的表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诗人汲取《大荒北经》中“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的具体情节,并酌采郭璞注中“禺渊,日所入也,今作虞”的解说,描述了夸父与日竞走的过程。
在竞走中,夸父追逐太阳直到“日入”处的虞渊,表明竞赛双方处于势均力敌状态,好似胜负难分。
夸父用他的行动证实:他的“宏志”是经得起检验的。
这就与口出大言的自我吹嘘不同,无形中否定了自“不量力”的说法。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这里主要采用前一故事中的情节。
夸父逐日成功后,“渴欲得饮”,先饮于河渭,不足,又北走大泽,未至,就在途中渴极而死。
诗人用“殊妙”二字来形容夸父的“神力”,是说他的神妙表现在具有非凡的特殊精神力量。
诗人不禁由衷赞叹:他的神力既然如此超群,当他渴极思饮时,纵使倾河渭之水,又怎能满足需要呢?下句虽用了疑问式,实际上更反衬了“神力”之“殊妙”,使人神往。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这两句描写夸父死后情况,仍采用前一故事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情节。
邓林成了他意志与毅力的集中体现。
夸父希望后人继续完成他未竟之业。
他虽然牺牲了,但创建的功绩和斗争精神,将永垂后世。
它留在人们心中的,只有振奋,没有悲哀的感情。
古代评论家往往把陶渊明仅仅看作一位隐逸诗人,这是一个误解。
在此诗中,陶渊明通过夸父形象,是寄托了创建功绩的思想和顽强斗争的精神的。
它至今还令人神往,足见具有很高的思想意义。
此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丰富的思想内容借少量的诗句而得到很好的表达。
诗人采取了难度较大的浓缩法,对《山海经》中同类型故事的同不情节,作了合理的处理,举重若轻地进行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改造工夫,给古老的传说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
表现得最具体的,就是强调了夸父的“神力”,摒斥了“不量力”的不正确评价,采取了“虞渊”的异文,利用了弃杖化邓林的情节等。
在诗作中,夸父的故事,就有了丰满的轮廓,夸父的形象,就有了深刻的内涵。
在评议上,诗人惜墨如金,从胸怀大志写到生前与日逐走,不分胜负,倾饮河渭,不解狂渴的英雄事迹,进而写到弃杖化为邓林的余迹和长留身后的功绩,仅仅用了八句。
这一切都表现出诗人在艺术处理上卓越的鉴识和出色的才华,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陶道恕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是陶渊明有起有结、叙事完整的组诗之一。
原《山海经》共十八卷,以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为主要内容。
本书经汉代刘歆校订,晋代郭璞曾为该书作注,并题图赞,后为鲁迅先生考订是古代巫书。
《读山海经》这一组诗,则是陶渊明隐居中观览《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时有感而作,其中多用隐曲笔法,托意寓言,借古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