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文艺随笔两篇

合集下载

最新文艺随笔

最新文艺随笔

文艺随笔文艺随笔篇【一】:诗与书倘若提起艺苑那还要比世外桃源的意境还深邃,幽雅哩!我带大家一同迈进艺苑,领略一下柳陌花庭,湖影仙舟,雨声雪絮,鱼游鸟唱,还有仙女散花,轻笛绕耳,这些迷人的景象,激发对中国诗书文化的兴趣,此乃流连忘返啊!艺苑里美景目不暇接,让徜徉在文艺大门上的“游客”张目而望。

当你身伏在霓光灯下,翻阅着粉泪沿面滴润的花笺,记忆着花板杨柳曼舞风韵的诗篇。

或者,手持毛锥在洁白的纸上临习着飞鸢翔空,眉月露天,零雨洒地般的书法,美轮美奂的笔墨文字间,洋溢着时代的气息,流光溢彩般的美妙,剔透心灵。

诗歌与书法相提并论,就像“魂”和“体”一般关系,诗歌为书法的灵魂,诗歌为语言的精华,书法若没有诗歌作为载体,那就空有躯体存在。

缘于书法以文字为载体,从上古文字到中古文字,再到今天的文字,作诗雕字,无不体现中国书法与诗歌的孪生团圆。

但“书”是手拿着可以呈现字形的工具,做出的字表现出来的活动。

而诗歌是心花的怒放,心声的自然的流溢,也许最需要土壤的沾卷。

倘若一个诗人,哪怕冰壶干枯,犹如一条涸辙之鲋,都会在眼睛里挤出两行泪花花的诗句来。

因为诗人生命的背影是对生活感悟的源泉,心泉淙淙的流淌,最终会湿润巴掌大的天地,让最早的花果树,移植到他乡别处。

诗歌格律严谨,意境寥廓,浓缩度精,想象空间广阔。

这大概是历来大家承认“诗无达诂”的缘由之一吧!在一个夜晚,梦见自己乘着一匹天马在苍穹中奔腾嘶叫,凌空回望着幅员辽阔,绚丽多彩的世界,想把自己的才华展现给天上人。

看那灵芝烟韵飘渺多情,封住了神圣天宫,蓬莱,琅嬛的大门,可以排闼欣赏上天和谐、迷人的风光。

在那皓月千里,静影桂树在蟾陌上云影旖旎,月宫中的嫦娥婀娜多姿,舞态翩翩。

月影映着瑶池犹如静影沉璧般的宜人。

伴随着婵娟扬起了锦袖丝袂,一缕仙风玉露抹面扑鼻而来,同时邀请着天上各路神仙,把酒临风,吟诗畅饮,但此时的我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微风吹过蟾宫,让我感到格外的凉快舒适,天边卷起了五色的云朵,把我的一支玉兰笔染得简直是郭璞送给江淹的彩笔头了。

文艺随笔两篇复习

文艺随笔两篇复习

十五文艺随笔二篇一、课文分析《咬文嚼字》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一篇文艺随笔。

“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勘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枢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没有一个是褒扬的。

但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义,鼓励人们去咬文嚼字。

作者提出:“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中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是从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实质。

因为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与情境有关,与意境有关,与联想有关,与创新有关,要参透文章,写出好文章,必须学会咬文嚼字。

作者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入手,以表达最合当的思想感情为最终目的,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即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挖掘思想感情的内涵。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咬文嚼字是文学艺术进步的根本途径,是精读文章的一个基本方法,有助于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

“不求甚解”也常被用来指摘别人的学习毛病,但马南邮先生却赋予了它襄扬义。

作者对“不求甚解”四个字赋予了两层含义:①虚心;②不固执一点,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其中好读书是前提,不求甚解是要诀。

作者指出,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枢字句,求其表面。

要学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学诸葛亮“独观其大略”,学陆象山“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马南顿要求人们“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总之,这篇杂文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

4.3文艺随笔两篇

4.3文艺随笔两篇

返回作业资料文艺随笔二篇一、课内阅读①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②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③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1.关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C)A该句的意思是好好读书,没必要过分认真。

一般都会读懂得书里的含意,别高兴起来就忘记吃饭。

B这是陶渊明教导他的学生的读书方法。

C这是陶渊明自己对读书的认识和态度。

D该句表明了(陶渊明)虽喜欢读书,但却是个读书不用功的人。

2.对于“不求甚解”这个词理解或运用错误的一项是(B)A.一般用做贬义,用于批评人做事或研究学问不认真,不能深入钻研。

文艺随笔精选

文艺随笔精选

文艺随笔精选篇一记忆的碎片零星地散落在四处,因为长时间被遗忘而稍稍有些黯淡。

我重新将它们拾起,串成属于我自己的一首歌。

有时候我很羡慕父亲,因为他能把童年时的一幕幕趣事在脑海中重现。

年已过不惑的他仍旧可以在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之际,悄悄跑回童年的院子,再拾一把青草,捡一片欢愉。

我的脑海中有时也会闪过一些零碎的画面,夕阳落下后的颐和园,树枝做成的小船,我甚至还恍然能看到小船和鱼线缠绕起来的样子。

但我不知道,如果画一幅画,最主要的色彩会是什么。

童年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家里的阳台。

好宽阔的阳台,站在那里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最新鲜的绿色。

阳光灿烂的时候,仰起头,看着太阳好像阳光在抚摸我的脸。

我唱歌跳舞、画画玩球,那种单纯的,没有理由的快乐强烈得近似于今天的梦幻。

这个场景在我写很多东西时被多次地提起,因为如今我不再那么阳光。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再次对着太阳微笑,却找不回当初满心的欢喜。

童年,我愿意把它染成阳光的金色。

我喜欢我的小学,那里的我是一朵从胆小走向活泼的花朵。

六年,那是一朵花开的时间。

世界的大门徐徐向我打开,各种丰富的五彩缤纷的事物刺激着我的眼。

我有了许多小伙伴,我们开始学习、开始懂事、开始知道记住别人的生日。

第一次走过家门口那条马路的场景我记得很清楚,那种小心翼翼、紧张又兴奋的心情今天我仍可以想象。

我看看左边,没有车,看看右边,同样空荡荡,于是我飞也似地跑到了对面,好像一秒钟也不愿再等。

父亲说,那天他一直在楼上阳台上看着我,当我兴奋地跑过马路时,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童年金色的灿烂直逼人眼。

初中就不再算是童年了,因为我们开始为成绩也为梦想和未来奋斗。

我是如此地热爱我的那个班级,那里有我最好的一群朋友,在其它班级都为了考试喘不过气的时候,我们却依旧抓住所有空闲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聊天、散步,选择操场上阳光最好的角落几个人一起看书,随意点评着打球的男生,本应枯燥的初三生活依旧充满笑声。

我们一起享受成长岁月中的缕缕快乐,也一起学习,分享彼此心中的梦想。

中职语文《文艺随笔二篇》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文艺随笔二篇》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十六文艺随笔二篇
练习与思考
一、阅读《咬文嚼字》回答下列问题。

1.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是”和“这”在用法上的区别。

参考答案:文中的“是”和“这”有着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

2. 第3自然段从两个角度对“咬文嚼字”的作用进行了阐述,请分别找出表现这两个认识角度的短语。

参考答案:斟酌文字的分量,调整思想和情感。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二、阅读《不求甚解》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请从文章的第1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参考答案: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2.文中“未晓处且放过”的意思是_D__
A.读书可以马马虎虎
B.读书不要死抠一字一句
C.读书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D.读书不要因小失大,不要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3.这篇短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参考答案:读书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

三、学习这两篇文章后,请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自己从中得到的启迪。

文学_文艺随笔文章分享

文学_文艺随笔文章分享

文艺随笔文章分享谁为我照亮“十字街头”【1】小年夜,炮竹鸣,落红片片恋人间。

晚风起,意微凉,闲倚窗台感年近。

云烟散,月更明,且看双亲品青茗。

欢声言,笑语连,其乐融融迎来年。

静夜寂,人未央,铺纸素签书流年。

三千繁华入眉心,尘缘善变忘情泉,泪坠指尖回眸现,花落成尘叹浮世。

暗霜易逝青烟绕,悔把瞬间当永恒。

繁华终有归尘日,何须伤感愁白头。

月皎洁,星寂寥,三生烟火堕轮回。

爱恨嗔痴皆为空,浮世悲欢转瞬过,莫为红尘泪空抛,缘起缘灭前世定。

情难遣,意难消,寂寞忧伤转珠帘。

弹曲琴音心魔逝,去陪双亲品青茗。

杯中甘苦皆尝透,聚散离合古难全。

我辈何须空余叹,唏嘘不为赋新词,儗目浅笑素手挥,柔情千转嘴微扬。

成长的路上【2】这天是九月十日,是“中国教师节”。

清早,同学们都捧着要送给老师的礼物,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

咦?这小女孩怎么走得这么急?只见一位身穿粉红衬衫,头上扎着辫子的小女孩,飞快地向一扇窗跑去,她的手里好像拿着什么。

这扇窗里有张桌子,是一位语文老师的。

而这位老师是小女孩的班主任。

看来,这位老师又操劳了一夜,连墨水盒都没时间去关紧。

小女孩走进窗子,伸出小手,一束野菊花出现在她的手上,有黄的,还有蓝的。

这束花并不是一束普通的花,而是一束十分特殊的花。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花是小女孩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小女孩象栽培“祖国的花朵”一样,那么细致,认真,所以花的颜色十分鲜艳。

小女孩从这花中精挑细选,未开的不要,有点枯萎的也不要,就是有点小毛病的也不要。

选好后还把茎的后半部剪得整整齐齐。

这束花曾经包含了小女孩对老师深深的敬爱与感谢,这束花曾经吸收了小女孩的辛勤汗水,这束花也被她的真诚所感动,开得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每朵都表达了小女孩对老师的感谢。

小女孩把花小心翼翼地插进笔筒中,她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迷人。

在阳光的照射下,印出了两个酒窝。

鲜艳的红领在胸前好象也十分开心。

七色花【3】云云背着重重的书包回到家里,天气阴的像云云此刻的心情。

文艺随笔两篇

文艺随笔两篇
•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
• (1)炼字的重要性。 • (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
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 (4)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自学指导三
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
松的谨严。
当堂检测 完成课后第三题。
文艺随笔两篇 ----不求甚解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写作主旨。 2.找出并掌握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3.对比《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5分钟后展示答案)
•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宗明义。先提出人们 对“不求甚解” 态度,再提出作者的观点。
议论论证文的论证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举_例_论_证__等。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8分钟后交流成果)
• 第一部分(1-2),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 第二部分(3-4),“李广射虎”这个例子说 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
• 第三部分(5),作者教我们一种推敲的方法: 运用联想结合意境。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材料,小 组分析作者通过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5 分钟后小组展示)
材料:
•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 一句台词。
•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 的话语。
•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 对它的改动。
文艺随笔两篇
----咬文嚼字

文艺随笔两篇教案

文艺随笔两篇教案
课件:竖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
②你能否谈谈你从这种论证上学习到什么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写作的方法)答案是多面的,如写作思路一定要清晰,要符合人的思维过程;如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举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文章更具说服力,权威性;再如论证一定要完整,语言表述一定要严密、准确。还有,论证时一定要明确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见解或观点。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
具体分析:
1、同学集体朗读,请个别同学示范朗读,然后比较、分析不同句子的感受,
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比较作者和你的答案。
2、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
3、介绍关于推敲的故事,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同学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板书:郭沫若改字——是改这——感情变化
【篇一:15文艺随笔二篇】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二、认识作者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明确:朱光潜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讲话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而他的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
王若虚该文——增与减——意味全改
贾岛作诗——推与敲——意境有别

关于随笔作文三篇

关于随笔作文三篇

关于随笔作文三篇关于随笔作文三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随笔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笔作文篇1 记得秋天刚刚和我们打招呼时,我们仍然穿着T穴在太阳底下汗流浃背,蝉也好象没有因为季节的更换而停止鸣叫,反而更猖狂了。

天空中白云依旧,甚至不用多久就可以把整个蓝天都覆盖,丝毫没有秋天特有的万里无云。

太阳也高高地挂在天上,光辉依旧,耀眼,灼热,好象它还不甘就此减弱自己,仍然和夏日一样威严。

然而这样的天气就在一夜之间变了,昨天还挂着豆大的汗珠的我们,今天就因为突如其来的冷空气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除了吼叫的狂风好象还比昨日多了一分寂静,耳边不在有此起彼伏的丝丝声。

以前讨厌这声音,而现在终于消失之后心中又觉得空荡荡的,仿佛缺了什么东西,有些落空。

仰望天空,现在的蓝天也不曾像昨日那样被云朵重重包围,反而变得一碧如洗,只有孤零零的几片白云还守在这个地方,眼前突然觉得明朗了许多。

平时骄傲的太阳今天也放下了自己的权威,黯然了许多,不在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酷热,也不在那么夺目。

可是当它不在给我们带来温暖之后,我们只能不停地向自己冰冷的手呵气,脖子也紧紧缩在衣服里,只为惜日那分从来没有珍惜过的温暖。

变了,就在一夜之间,所有身旁熟悉的一切多变地那么陌生,难以适应。

随笔作文篇2 本以为孩子是最纯洁的物质了,可当我看到一些孩子满嘴荤话,却自得其乐时我懵了。

在如此纯真的世界中还杂质着这么多。

这世界,大人自以为平常的带口语已烙在孩子的心上。

童心误语,毫无分辨的他们陷在这儿。

误读世界,救救孩子。

随笔作文篇3 清晨,5点30分,澜海,三个影子映在海面上。

我,哥哥,清漾。

我和哥哥刚从美国回来,时差还没倒过来,并且澜海就在机场附近,回家要经过那儿,所以来了。

而清漾,是知道我要回来的消息,特地来的'。

我们三个人手牵着手,在海边散步。

关于文和艺杂文随笔

关于文和艺杂文随笔

关于文和艺杂文随笔第一篇:关于文和艺杂文随笔其实现在才想明白,美术、音乐、文学、建筑、摄影、雕塑甚至是很多很多事物都是内在联系非常丰富乃至深刻的。

无论是时代变迁,还是艺术更迭,我们总是可以对着这些作品有几点自己的思考。

不关乎对与错,只是你领悟到的,属于你的东西,他人拿不走,换不了,夺不去。

之前听教授讲抽象派、达达画派、超自然超现实画派、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画派等总是不能理解,甚至还觉得有那么几分好笑,现在看了许多幅画、许多篇文章之后才理解了那种渴望突破却到最后失去了艺术本身价值的荒谬和无奈。

之前听的钢琴曲、协奏曲、民族乐、古风歌和看过的教堂、园林、宫殿还有读过的诗、小说、散文和那一幅幅画一件件雕塑等都好想慢慢融合着,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前两天想动笔写小说,搜集了很多很多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中国古代的资料也欣赏了很多照片和绘画,才突然发现闭上眼,脑海里全是一幅幅仿佛自己去过一样的画面。

我努力的把自己当成自己笔下的人物或者是画面里的人物,揣摩着他们的心情,感受着他们的感受,有一种我不太能说的清楚的感觉就出现了。

好像刹那间什么都懂了,又好像什么都不懂,只是一知半解,却又好奇着,想要探索,无法满足。

这两天我又找出了《神曲》《十四行诗》《唐诗三百首》和《枕草子》,慢慢就发现,其实中外艺术也是殊途同归。

了解越多就越觉得自己太浅薄,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传承,我们不了解或者搞错了的太多,对于外国的文化和信仰,我们有偏见和误解的太多,我们在这些文明中的见解是在不断摸索着前行,就仿佛是在黑暗中行走,只有一丝微弱的火光指引着我们一样。

我们不理解的太多了。

文化可畏,文艺亦可畏。

第二篇:幽静的艺圃杂文随笔午后,喝喝茶发发呆,对于爱动却不喜欢闹的我来说,来艺圃是个不错的选择,她既幽静又不失雅致,茶室外的牡丹开得甚好,看着盛开的牡丹任意遐想。

艺圃,位于金门与阊门间的文衙弄,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

艺圃园子不大,进门左边是座假山,山不高,但园内景致尽收眼底,景色开朗,风格质朴,过了假山有个小巧精致的园中园,继续往前有个回春廊,出来就是茶室。

400字文艺随笔5篇

400字文艺随笔5篇

400字文艺随笔5篇400字文艺随笔1日落的余晖,映衬着一片片金黄色的云朵,谁能说它不美?总认为一生匆匆忙忙,错过了几次黄昏风景?有幸,驻下脚步,站在山顶来欣赏日暮的风景线。

当天边渐渐发黄时,阳光便慢慢不那般照眼了。

此时此刻,太阳象一个矜持的姑娘,害羞地红了脸,向西落着,好象不愿匆匆谢幕,而对这世界有无数的倦恋。

随着太阳收回它刺眼的光,我抬起头,静静观察着。

远处,是叠嶂的连山,翻滚的云海,当太阳离山尖还有二丈高的时候,猛地停住了。

云,被映成了红色,衬托着半边天,两颗梧桐在寒风中凛冽。

一瞬间,勾勒出一幅幅绝美的画面。

忽然觉得落寂,有一丝伤感。

时光流逝得这么快,一辈子才能有几个黄昏?又度过了一天。

有多少形影不离,黄昏却还要分离,这情这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毕竟那么短暂的是瞬间,黄昏再次错过了,永远。

400字文艺随笔2窗外冰冷的秋雨敲击着薄薄的铁片,发出刺耳的怪音。

心中不在拥有喜悦、眼中瞬间失去了光彩。

“低压”的情绪如同窗外灰白的云层累积着抑郁的水气,随着瓢泼大雨在空气中扩散开来……花儿再娇艳也无法承受暴雨的蹂躏,小草再坚韧也无法抵御飓风的席卷,海燕再勇敢也无法对抗雷雨的打击!曾经筑起了多少铜墙铁壁的心,曾经经历了多少次锤打磨练的心,还是无法阻止“酸雨”的侵蚀,无法支撑脆弱凋零的心……雨,呼哩哗啦,还在下——泪,嘀哩嗒啦,还在坠——心,噼哩啪啦,还在碎——几天的雨,一直在陪我哭泣!虽然,天空终会出现彩虹;虽然,土壤终会滋长花草。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失去的不会回来,未到的不一定属于我。

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而我还有充足的时间吗?泪水肆无忌惮地飞泻,心情的黑洞无法弥补。

思绪狂飞交结在一起,莫名的伤痛隐隐地刺着柔弱的心,我不知道该如何挽救逝去的一切。

心以伤,泪纷飞,欲断魂!400字文艺随笔3喜欢写下文时那“沙沙”的声音,好悦耳,仿佛我写下的是一个世纪。

每一段人生都有一个总结我喜欢的是总结是:微笑的面对痛,伤,悲。

最新文学性随笔

最新文学性随笔

文学性随笔文学性随笔【第一篇】:读文感悟偶然,翻看《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一书,便觉爱不释手。

孙双金老师说,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

如何让老师从事务型转向研究型,从知识型转向文化型,读书成了教师唯一的精神选择。

由此,我联想到王崧舟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他从儒、道、释的角度透视文本,思接千载,才有了课堂上给学生以情感的熏染,智慧的启迪,多少潇潇洒洒,多少荡气回肠!心里不由感叹:文化的奠基才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源泉。

许多教师憧憬成功,但无法拒绝浮躁的尘嚣,面对巨大的网络资源,总认为成功唾手可得——那么多优秀的教案只需轻轻敲击几下键盘便会呈现在眼前。

这种侥幸的心理使得自己不能安心读书,潜心钻研。

这样的课除了拾人牙慧,何谈自己的风格与个性?这样的课即便成功了,自己就真的站在了更高一层的教学水平的台阶上了吗?我校也在大力营造书香校园,其中,也要求教师多读书,读好书。

不仅让教师读文学书,读教育书,还让教师博览群书,跳出教育看教育,有更大的教育视野。

让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地里,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根越深,枝越茂,花越鲜,果越硕。

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教育的法则,更是成功的法则。

”“欲速则不达。

”放下浮躁,静能生慧。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能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想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想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就得多读书,朋友,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终身伴侣吧!有它为伴,生命飘香!文学性随笔【第二篇】:绘画的文学性自现代以来,艺术家的工作方式似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艺术家仍然不缺少天赋,技艺的磨练,敏锐的直觉,丰富的想象,甚至仍享有着很高的社会声誉。

人们常常惊叹,绘画艺术品在拍卖行的魔术里所达到的令人咂舌的天价。

但是从参与历史实践的角度看,艺术家的经验也从未现在这样受到了惊人的忽视。

这种忽视反映了现代社会对绘画艺术的一种浅薄的肢解:一方面从人文价值上关注绘画的社会效益,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这种社会效益多半会被商业行为所掩盖和扭曲。

随笔文章(热门5篇)

随笔文章(热门5篇)

随笔文章(热门5篇)1.随笔文章第1篇这篇文章写完后,将曾经刻骨铭心的情殇画上了句号。

翻开整洁的好友列表,想找那个只有一个人的列表聊天,却发现那个人已经消失不见,无疑,她将我拉黑删除了。

我浅浅一笑,被删除的往往都是自己最在乎的人,记得曾经我也做过如此“矫情”的事。

时过境迁,曾说过要陪我天长地久的人,如今已不再联系,或许,当初就不该把承诺说的太早。

如果你对我只是有一点点喜欢,或者只是淡淡的欣赏,那么就不要告诉我,放在心里,那些美好的心动还可以在时光里开成绝美的记忆,我也能若无其事的维系彼此的默契。

虽然,很多时候真的喜欢被你照顾的感觉,喜欢你在我身旁嬉戏打闹的感觉,真的想站在你面前听你懵懂晦涩的告白,真的想牵你的手去古老的小镇旅行。

可对于天长地久的相爱,我真的学不会怎样去经营,我怕年少轻狂的个性,让我失去彼此之间最纯真的情谊。

爱情是一个太神圣的词,我不敢用我无知的心去惊扰它的灵魂,我怕来不及铭记你微笑的模样,岁月便要夺走我的想象。

你能听懂我的心吗?不是不爱,而是真爱需要等待,不是不愿,而是我要用足够的时间将你写进我的人生。

不是过客,来了,就是永恒。

可惜,很多人听到先做朋友之类的回答,就只身而退了,他们觉得不确定就是不喜欢,不喜欢强求又有何用?其实,女孩的心,只不过希望男孩为自己坚持久一点,再多等一分钟,或许女孩就愿意踏出那一步,走向幸福的起点,这一点我想我还是做得到。

都说人生需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一次说谈就谈的恋爱,青春,就应该义无反顾的疯狂一次,有时候我何尝不想,想牵起一个人的手,说走就走。

可经历的太多,考虑的太多,心中的不安,绝不是“疯狂”二字可以消除的。

到了二十三四岁的年纪,恋爱是朝着结婚去的,走进婚姻殿堂的或许不是自己最爱的,但一定是最合适的。

毕竟像张爱玲那样,愿意为了精神恋爱奉献一生的人只是少数,多数人还是会像林徽因,找一个安稳的人过平静的生活。

曾经,现在,未来,我都一个人在爱情里上下求索,有过聚散,已经让我笃定从容。

美文的随笔范本十份

美文的随笔范本十份

美文的随笔范本十份美文的随笔 1岁月冲淡了激情,社会抹杀了热情。

到了这样一个阶段,突然就不想去联系谁了,就只想这般倚着天黑到天明。

一直都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这种长大不仅仅是单指年龄的增大,其中也包含着心智的逐渐成熟。

然而时光流转,星辰变换,当我真正与社会接轨的时候,我是那样的欣喜,我以为我可以再次的成长,变得更加的坚强。

然而当我在轨道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之后。

我突然就发现,原来我错了,社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而成长也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样轻而易举。

当想象与现实相遇的时候,往往就变得不堪一击了。

当我还没踏出校园的时候,我是那样的渴望,渴望着自己能够尽快的逃离这里。

在很多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憧憬着未来的职场生涯,想象着未来的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模样。

然而现在,当我真的走出校园与社会接壤的时候,我突然就很怀念很怀念,怀念那些曾经拼命想要逃离的时光,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校园生活。

人,有时候真的是很奇怪,总是后知后觉,拥有的时候不曾珍惜,失去后却悔恨着拥有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

在大学的时候,一直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太过于*凡,*凡到可以用无聊这两个简单的字眼来概括。

所以,在很多个难眠的夜里,我总会不自觉就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虽然一直都知道想象和现实之间是存在着差距的,可我再也不曾想过这个差距竟然会是如此之大。

来到这里之后,毫不夸张的说,真的在一夜之间就懂得了什么叫做社会。

在大学虽然听说过勾心斗角,但幸运的我却没有真正的遇上。

然而一到这里,我就很幸运的知道了这里不为人知的一面。

原来表面上风*浪静,一派祥和的地方竟然存在着这么多的勾心斗角事情墙角偷听,打小报告,嚼舌根.听到这些之后,感觉整个人都是崩溃的。

我怎么会这么幸运,初来乍到就碰到了这样的事情。

当想象遇见现实的时候,整个人都处于崩溃的状态。

每每被上司批评的时候,就想逃跑,干脆辞职不干了。

可每每静下心来的时候,这样的念头就会被打消。

说实话,真的很讨厌现在的自己。

遇到问题总是想着逃避,都不会想一想如何才能解决问题。

生活的艺术随笔

生活的艺术随笔

生活的艺术随笔生活的艺术随笔1艺术在常总是非常高雅而不行及的,其实它可以是一首歌、一次展览、一段经验……有艺术的生活就有快乐,就有美。

记得刚起先学习油画时,我用色总不够大胆,所以画出来的油画魅力不足。

后来老师告知我:画画时要让自己放松,要大胆地用色,假如你还觉得把不住,你就乱用吧。

所在后来再画油画时,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为所欲为地画,等作业交上去以后,老师却说我画得特别好,而且说我的画用色特别美,其中的一幅还被老师选去参与了一个全国性的少儿书画展,获得了优秀奖。

所以直到现在画画仍是我的最爱。

而我学习毛笔字的经验就和学画画不同了。

我一起先学习书法时,字就写得不错,但我练得并不多,为此没少挨爸妈的指责。

有一次书法班里一个高年级大哥哥将他的部分练习作品带到班里展览,我发觉他每星期都要练习写一百零一零一张毛边纸。

难怪他的字写得最好,这真应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古训了。

所以我平常也起先主动地多练习写字了。

经过不懈地努力,我的毛笔字写得更好了。

今年参与省书法家协会组织的竞赛,我的一幅四十字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还参展两个月呢。

不过我和舞蹈的相遇还真可以用奇迹两个字来形容。

妈妈说要让我的特性中多一些潇洒的成分,所以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共同选择了拉丁舞,刚起先学习时,我跳得不够奔放,大家给我的评价是:动作都对,但都没有到位。

为了修正我的动作,爸爸妈妈甚至买了两套杨艺等人的拉丁舞光盘让我观摩,经过长时间地努力,我的舞姿最终潇洒起来了。

今年的五·一,我和其他几个小伙伴的团体拉丁舞还在省第十一届体育舞蹈锦标赛上获得了L组的冠军呢!这就是我,一个能歌善舞、和艺术接下不解之缘的小姑娘。

生活的艺术随笔2艺术是一个广义的提法,一般指用艺术形式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而成的作品。

这包括:文学、绘画、摄影、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等。

甚至连富有创建性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为艺术。

比如领导艺术,斗争艺术、建筑艺术等等。

因此艺术不仅仅是生活,而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真善美,才能照亮生活的真善美;彰显生活的假丑恶,所以能指引生活,鞭挞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著名学者治学为文的态度以及本文所论述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艺随笔的体裁及特点。

3.学会品味语言,积累成语。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的严密准确。

2.学习“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注重写作中的“炼字”。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两篇随笔的主旨。

2.如何在写作中“炼字”。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

2.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成语接龙”游戏:以组为单位,在黑板上接一条成语长龙,多者为胜。

(语文游戏引入课堂,活跃气氛。

游戏中同学会发现:积累成语量有限,且由于对成语意思不理解而别字频出。

以此激发学生平时多积累,养成多写多用成语的习惯)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篇随笔,都是以成语为题目的,不仅如此,文中还有许多成语,要求同学们整理出来,解释并造句。

(1)请同学解释“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现代汉语词典》)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现代汉语词典》)(2)请同学用两个成语的不同义项造句。

(3)在使用中有什么发现?“不求甚解”,旧指读书方法,是褒义词;现在多指做事态度不认真,是贬义词。

“咬文嚼字”,多指一种读书做事的坏习惯,属贬义词。

由此来看,这两篇文章的题目只是圈定了论述的范围,到底作者借用这两个成语做怎样的文章,还需细读文章才知道,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开始我们第一课的学习。

(学生能做的老师不代劳,如查阅工具书,造句练习,分析感情色彩,都由学生来做,同时使学生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有了好奇心。

)二、解题1.文艺随笔属于笔记文学,是对文艺问题有所感而随手写出的一种具有独特形式的散文。

它篇幅小,形式多样,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朴素自然,意味隽永,以质朴见长。

2.了解作者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

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

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本文写作于1961年,当时我国处在经济困难时期,邓拓同志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

在为合集写的自序中他说:“我们生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活动在祖先血汗洒遍的燕山地区,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应该放松努力,要学习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后人!”《不求甚解》就是《燕山夜话》中的一篇代表作。

3.杂文杂文是散文的一种。

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

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观点发表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运用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丰富多彩。

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介绍作者时提到了“杂文”,学生会有疑问,故进一步解释,明白在归类上,有交叉现象。

)三、研读课文1.朗读让三个学生分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提倡的是“不求甚解”读书法。

说了本词的来历、含义,举了名人读书的例子。

(2)三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听读,整体感知全文的内容。

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

)2.速读边读边画:(1)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看法。

(2)理解“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3)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4)找出举了哪些名人的例子。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细读的过程。

)3.同桌交流4.整理回答(1)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看法。

(指名)答:课文第一自然段,“不必提倡”,“反对……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面向全体)问:这是什么样的态度,肯定?否定?答:肯定,谨慎地肯定。

问:哪些词语可以证明?答:“一般人”,“常常”,“任何问题”,“其实也不尽然”,“虽然……但是”,“盲目反对”,“没充分理由”等。

问:“不必提倡”的是什么?不能“盲目反对”的又是什么?答:学习或工作不认真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上的“不求甚解”。

问:由此来看,作者的语言是非常——(齐)准确严密的。

(“追问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澄清一些问题,同时也从中品味语言。

追问的对象一般是全体,而不是个人。

)(2)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答:课文第四段,有两层含义:一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问:谈谈你的看法或体会。

(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3)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要求同学按课文顺序来说,会发现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都有作者概括性或总结性的话,这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整理如下:第1段:“盲目反对不求甚解……没有理由”。

第2段:“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方法”,“不应该”“非议”。

第3段:“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好读书,才有发言权。

”“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第4段:“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只好不求甚解了。

”“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虚心,……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好好体会。

”第5段:对……著作,“抱虚心的态度”“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必须活读”“就是说……必须理解……精神实质”。

第6段:“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丰富”。

第7段:“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

第8段:未晓处且放过,“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第9段:“经验证明”书要反复读,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第10段:“重要的书必须反复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整理后,通过对“虚心”“会意”“了解大意”“精神实质”“反复读”等关键词的咀嚼品味,可以理解和概括本文的主旨: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辩证,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

(每整理一句,都让同学注意其中重要的词,既品味了语言,又便于领会其主要观点。

)(4)举了哪些名人的例子。

答:一引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强调学习“应该抱虚心的态度”;二引诸葛亮的例子,赞扬“观其大略”式的“不求甚解”的高明;三引陆象山的语录,说明“未晓处且放过”的方法与“不求甚解”很相似。

问:三个例子有何不同?答:一个国外的,两个古代的;一个反面的,两个正面的。

问:作用是什么?答:运用例证法,从虚心、理解精神实质、了解大意等方面作正反论证,得出“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的结论。

5.理清思路第1自然段,文章开宗明义,表明作者观点。

第2~4自然段,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

第5~10自然段,运用举例论证,得出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的结论。

四、小结“不求甚解”一词,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工夫,是个褒义词。

后来多被用在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深入分析,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

本文作者采取反弹琵琶写法,使人耳目一新,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

就其思路来讲,乃是对“不求甚解”的否定之否定。

就其立意来说,是“不求甚解”的新解。

五、课堂延伸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1.“见风使舵”新解2.“班门弄斧”辩3.“滥竽充数”辩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打开课文《不求甚解》,第4段有这样一句话:“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这里的“咬文嚼字”如何理解?答: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现代汉语词典》)是什么感情色彩的词?贬义。

查阅《汉语大词典》,这里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

那么,朱光潜为什么还用它来做文章呢?作者对“咬文嚼字”这一概念重新作了界定,让我们看看它在文中的内涵是什么。

(由前一课引入,温故而知新。

查阅其他字典,强调“咬文嚼字”确实是贬义词。

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朱光潜到底赋予了它怎样的新意?)二、了解写作意图1.用跳读法,尽快找到作者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启发:《不求甚解》一文中作者是在开头表明观点的,此文是吗?——不是。

在结尾得出了结论吗?——也没有。

在哪里?——第三段。

请一位同学朗读相关语句:“咬文嚼字有时是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启发性提问,一则是为了和上一篇文章比较,二则是提示学生写作的一般规律,提高跳读的效率)2.精读这段文字(1)本文是指在哪方面的“咬文嚼字”?在“文学”方面,具体指“阅读或写作”方面。

(2)作者对“咬文嚼字”怎样理解?“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3)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起到什么作用?使思想透彻,情感凝练。

(4)如何理解“有时”“通常”和“但是”等词语的运用?作者否定了对“咬文嚼字”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明确这里指的是文学层面的,同时表现了作者辩证的观点和用词的准确和严密。

(分析重点段的过程,也是澄清主旨,品味语言的过程)三、了解作者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