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季节问题试题例析 (4)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湖南卷)
干热风、土壤养分、低温 冻害影响树干的整体
一、选择题
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
,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1905年后该地降水
增多。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完成
12~14题。
谷坡生长缓慢
14.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
C.17日22:00—23:00 18日01:00—02:00
D.17日13:00—14:00 18日00:00—01:00
16.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
A.地形阻挡 C.气温变化
B B.东南风影响
D.摩擦力作用
同一区域地形、摩擦力差别不大;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河谷地区温差更小
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业的区位条件
18题 19题
伊朗北部——里海区域的湿地 四川贡嘎山中华斑羚与中华鬣羚的主要栖息地分布
河流的特征、湿地的演变
生物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2024年湖南省选考真题“稳”中有“变”。
“稳”——2024年是湖南省新高考自主命题的第四年。历经三年的尝试、积 累与创新之后,经过三年自主命题的具体实践与经验积累后,如今湖南省选考已 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破旧有桎梏,从国内外的最新地理文献研究中挑 选适合作为高考地理测试的素材;大胆突破创新,通过变更高考地理测试的题型与 分值设定以更加符合实际的考情和学情。2024年湖南省选考试题基本延续了2023 年湖南卷的风格。
A.历史悠久
B.交通便利
C.宣传有力
D.物美价廉
B
术的人才;也有豆制 品的相关产业,产业
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
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导致气温、气压、气候、水文、动物、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又导致人类活动的季节性。
因此,有关地理季节判断的试题,推理性强,时空跨度大,综合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图文转换能力和知识迁移整合能力。
季节判断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第一步判断错误,后面的题就会全错,如果将这类问题进行归纳找出规律,就会尽量避免答题的错误。
高考地理中给定的条件,往往隐藏着限制性的季节信息,如何准确的提取信息,是能否解题的关键,本专题就重点阐述季节信息的提取规律。
一、根据天文现象提取季节信息1、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分析季节——近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冬半年,远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夏半年。
2、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地球在公转快的位置是1月初,地球在公转慢的位置是7月初。
3、正午太阳高度判季节——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
4、昼夜长短判季节——以北半球为例(1)昼长于夜,昼长>12时,为夏半年,昼短于夜,昼长<12时,为冬半年。
(2)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为夏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为冬半年。
5、太阳视运动信息条件的提取——以北半球为例(1)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二、根据气候变化信息提取季节1、气温所反映的季节信息(1)太阳辐射的季节分配——夏半年是高温季节,冬半年是低温季节。
(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点北陆北,点南陆南”,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突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3)我国的具体情况:1月前后,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温差大,东部的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7月前后,全国普遍高温,东部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吐鲁番盆地。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甲卷)及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文综试题地理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上大规模种植,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
2019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过。
据此完成1 ~ 3题。
1. 泉州成为全国重要胡萝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①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强②拥有优良港口③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④铁路运输发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 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对泉州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A.明显提高胡萝卜产量B.明显提高胡萝卜质量C.增加胡萝卜出口国家D.增加胡萝卜种植效益3.泉州海关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重点关注胡萝卜的①新鲜程度②出口关税③出口数量④食用安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
据此完成4 ~ 5题。
4.影响1790~1870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A.河流水比例上升B.河流水用量减少C.地下水比例上升D.地下水用量最多图1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
据此完成7 ~ 8题。
图16. 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A.淡水湖、下渗B.淡水湖、蒸发C.咸水湖、下渗D.咸水湖、蒸发7. 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A.狭长湖盆B.断流河道C.古冰川槽谷D.泥石流通道8. 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A.南部抬升,背部沉降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C.褶皱隆起D.褶皱凹陷图2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趁机,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
专题04巴以冲突(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例析
专题04 巴以冲突【热点背景】2023年10月7日,中东“火药桶”再次点燃,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数千枚火箭弹,并进入以色列境内开展军事行动。
以色列随后对加沙地带发起多轮空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称以军将出动全部军事力量摧毁哈马斯。
截至2023年10月13日,巴以新一轮冲突目前已造成双方超2800人死亡,超10500人受伤。
【热点解密】1、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是中东冲突的热点之一,为阿以冲突及中东战争的一部分。
巴以冲突不能够简单地概括为所有以色列犹太人与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冲突。
在争端双方的族群里,有些个人和团体呼吁完全消灭对方;现时国际的共识是支持两国方案;亦有些支持一国方案——建立一个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地区、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种族及宗教地位平等的世俗国家。
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
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
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
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2、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黑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
”因此而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历经沧桑,已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
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而耶城争夺的根源和焦点,则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
2000年就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引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踏步圣殿山,几乎每一个砖瓦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妙,或凄婉。
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理解练习题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理解练习题季风气候是指一年之中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带来的气候特点。
它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对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其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情况。
一、季风气候的特点1. 风向变化:季风气候以风向的明显变化为特征。
一年之中,气候系统会出现两次风向相反的季风,一般称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夏季风吹向内陆,带来多雨的气候,而冬季风则从内陆吹向海洋,通常带来干燥的气候。
2. 降水分配不均:季风区域的降水分配通常不均,夏季风季节雨水集中,而冬季风季节则相对干燥。
夏季风带来的雨水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但同时也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3. 温度变化:季风气候的温度变化较为明显。
夏季风季节气温较高,冬季风季节则相对较低。
不同地理位置的季风区域因纬度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其温度变化幅度会有所不同。
二、季风气候的地理分布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区,下面将就不同地理区域的季风气候进行介绍。
1. 亚洲季风气候亚洲地区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和东亚。
南亚的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地是一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域,夏季风带来丰沛雨水,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也有明显的季风气候。
夏季风季节,这些地区的雨量较大,有利于热带雨林的生长。
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朝鲜等国也有季风气候,尤其是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地。
夏季风季节这些地区雨量丰沛,为农业提供了必要的水源。
2. 非洲季风气候非洲地区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萨赫勒地带和东非。
萨赫勒地带的国家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等,有着典型的夏季风和冬季风。
夏季的季风雨被广泛利用于农业灌溉。
东非国家如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也有季风气候。
这些地区一年之中有两个明显的季风季节,分别是雨季和旱季,对于当地的农业非常重要。
3. 澳大利亚季风气候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也有季风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季节,北部地区的降水较多,有利于农业生产。
初中地理气候变化经典题型讲解及答案
初中地理气候变化经典题型讲解及答案地理气候变化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掌握气候变化的知识对学生的研究和生活都非常有帮助。
以下是几个经典的地理气候变化题型讲解及答案。
选择题1. 某地气候属于("热带")气候类型,其特点是(A. 温度变化大B. 降水量充沛C. 气温平均较高D. 年降水量小)- 答案:C. 气温平均较高2. 气候变化是指(A. 天气状况的变化 B. 气温的变化 C. 气候要素的变化 D. 区域降水的变化)- 答案:C. 气候要素的变化填空题1. 气候类型主要受到(纬度)、(海陆分布)、(气候要素)等因素的影响。
- 答案:纬度、海陆分布、气候要素2.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候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 答案:重要解答题1. 请简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广泛影响。
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生活。
气候灾害也可能增加,如洪涝、干旱等,对农业和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影响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对生物多样性带来威胁。
2. 请解释气候类型的分类基础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气候类型的分类基础包括温度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
根据地球纬度的分布和大气环流等因素,世界上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这些气候类型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影响植被的类型和分布、动植物的适应性和分布、土壤的形成等。
人类在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也会根据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
以上是初中地理气候变化经典题型的讲解及答案。
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复习精华-地理特征描述(袁)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热带季风
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 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7分) 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季和旱季。
读图,回答(1)至(4)题:(26分)
PQ线的东南部属于 (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点是 。(9分)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一般特点:夏季高温(炎热),冬季温和;年降水量较多,集中夏季
描述地理事物
熟练的描述思路;地理术语,准确使用 良好的思维品质;根据实际,灵活答题 清晰的记忆能力;思维答题,看分踩点
基本要求
备考启示
思路清晰、全面简洁、术语使用准确
(2012年福建高考)37.图 13 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7 分) 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 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 地势南高北低; 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其他:凌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速、水能状况等
图中信息:拉丁美洲 设问要求:河流的水文特征
设问要求:水文特征
3
1
2
4
例:(全国卷Ⅱ第36题)图2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2,完成下列要求:
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8分)
图中信息:横断山区
河流特征的描述思路
径流量的多少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有关自然环境整体性试题例析
US E¡?@¢£◇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 卓晓坚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试题更具有情境性和整体性,高考对于同学们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趋势愈发明显。
同学们要基于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在新情境中分析问题,灵活创新地运用地理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然环境整体性试题答题思维分析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对于地理现象要从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方面进行分析。
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要学会从试题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抓住影响自然环境的主要因素综合思考,提高解题能力。
1.地域分异规律试题分析答题思路:明确地域分异类型+调用地域分异规律具体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具体分析①地域分异类型首先要明确地域分异类型,即试题中出现的地域分异是体现在水平上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还是垂直地域分异。
②调用地域分异规律不同类型的地域分异在表现上有差异,从沿海向内陆70··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体现在经度变化上的差异:沿海气候湿润,降水多,离海越远,降水越少,造成水分分异。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体现在纬度变化上的差异,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变化。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海拔上的差异,海拔的差异导致水热组合差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随着海拔的变化也呈现明显变化。
③结合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在掌握考查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试题给出的具体信息,运用前面分析过的地理规律作答。
二、试题分析在陕西北部地区如图1所示的阴影部分为森林草原区,其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区,该地貌的植被分布从丘陵顶部到沟壑底部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
由于人们长期在黄土丘陵的坡面进行农业耕作活动,该地本来比较脆弱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为了恢复生态,从1999年开始,榆林到延安的区域开始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以往的坡面耕地上停止耕种,开始种植树木和野草,有效减少了该区域的水土流失,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但是黄土丘陵沟坡面林地土壤开始干燥化,这对坡面上的植被带来潜在威胁。
高三地理专题:非季风气候区的季风现象
【知识小结】 1、可能存在的气候类型区: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 2、有季风现象的地区夏季盛行风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 移动。 3、形成过程:7月,北半球夏季(如7月)行星风带北移,赤道 低压移到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之北移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 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1月,北半球冬季(如1月)行星 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东北信风带随之南移跨越赤道 后,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北风。 4、典型地区: ①几内亚湾沿岸 ②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的南部 ③澳大利亚北部 ④中美洲西部
沼泽
非洲部分地区水系和等高线地形图
沙漠
石油
非洲部分地区降水量分布 (→ 表示主要风向)
6、根据图5、图6信息描述该区域赤道以北年降水量的分布 特征(4分);分析几内亚湾北岸6—8月份降水分布的主要原 因(4分);分析几内亚湾北岸地区冬夏大气环流的变化(4 分)。
【解析】从图中看区域赤道以北地区年降水量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自 南向北递减;几内亚湾北岸降水较多,达3000毫米以上,中部降水较 少。 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几内亚湾北岸受东北信风影响,西南季风与东 北信风的辐合带南撤至几内亚湾沿海地区;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 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并深入内陆。
B.红腹滨鹬此时迁徙主要是顺风飞行
C.若只考虑全球气候变 暖的影响,渤海湾湿地面积可能扩大
D.据推断红腹滨鹬迁徙途中会飞越纽芬兰渔场
4、乙处风越过赤道后,对经过地区产生的影响为 ( )
A.带来高温干燥的天气
B.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C.使气候寒冷干燥
D.对农作物产生冻害
解析:3.红腹滨鹬从越冬地起飞时,甲地的盛行风应是东南风;从澳 大利亚向北迁徙,所以应是顺风飞行;全球气候变暖,海水上涨,渤 海沿海滩涂的湿地面积缩小;因红腹滨鹬迁徙途中,在中国的渤海湾 滩涂湿地停歇补充能量,所以不会飞越纽芬兰渔场。故选B。 4.乙处风越过赤道后,偏转成西南季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可能 造成洪涝灾害;因西南风是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气温高,不会对农 作物产生冻害。故选B。
2013年全国高考地理精彩试题例析与启示
2013年全国高考地理精彩试题例析与启示作者:朱爱华来源:《地理教育》2013年第08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地理高考也一直在不断探索与创新。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课标卷),让人耳目一新,试题无论是材料选取、图表呈现,还是设问角度、设问层次、做题要求,都散发着新课程理念的光芒。
本文选取部分精彩试题进行简要评析,并把从中得到的一些感悟和启示与同仁交流,以期为今后的地理教学与备考提供帮助。
一、精彩试题例析1.(2013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第5~6题)图1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1,回答(1)~(2)题。
[图1](1)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A.棉花纺织B.甘蔗制糖C.葡萄酿酒D.大豆加工【答案】(1)D (2)C【赏析】常见的降水时间分布图,变式的呈现方式,构图精巧,深层次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第一,情境呈现方式新颖,推陈出新的典范。
题目在建构与情境设计上,采用原创性图表为信息载体,以一幅简洁的“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水循环、气候类型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等,一改过去直接给出各月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的命题视角。
做题时必须先分析图示曲线的含义:降水量逐月累计,否则无从下手。
可见本组题看似简单、平淡,实则推陈出新,切入视角独到,形散神不散,结构紧凑,思维时空跨度大,材料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相结合,使学生的解题过程充满探究。
第二,突出能力立意和地图能力的考查。
通常情况下,通过观察降水量随月份分布图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进而判断气候类型。
而本组题更高一筹,必须先通过“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判读出该地降水量随月份分布特点,进而判断季节分布特点。
由图名、曲线弯曲特点,可推断计算出各月的大约降水量:如1月降水量为110毫米,2月降水量则为220-110=110毫米;7月降水量为410-400=10毫米,8月降水量420-410=10毫米;12月降水量750-620=130毫米等。
高考地理小专题——沙丘类问题
高考地理小专题一一沙丘类问题典型例题一:(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
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典型例题二:(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 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典型例题三:根据材料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7分)材料一:鄱阳湖区域分布图鄱阳湖区域弁花国*域期历材料二:“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神秘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
图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
2011年11月,位于M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1)湖畔沙丘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分析M地沙丘的成因。
(3 分)(2)简述M地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4分)材料二 图乙示意鄱阳湖南部地区,PQ 铁路线的建成对该区域的铜矿开采、 冶炼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024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精品试题地理(上海)(A4考试版)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上海卷)地理-生物(跨学科案例)(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第一组我国东北地区拥有肥沃的黑士,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与美国东北玉米带并称为世界黄金玉米带。
(15分)材料一: 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干旱频次不断上升,直接影响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
材料二: 由于过度垦殖,生态破坏等因素,影响了东北地区黑土的肥力。
科学实验表明,通过玉米秸秆还田和耕地用养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保护黑土。
材料三:野猪体躯健壮,头长,鼻子坚硬,嘴长而有力、犬齿发达;以嫩叶、坚果.浆果、草叶和草根为食,土壤中的蠕虫、腐肉等也是它的取食对象;喜欢拱土挖掘根及球茎,啃食庄称时,往往能隐藏行踪,方便逃窜。
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野猪等一些野生动物的数量明显增加,以黑龙江省为例,自1995年全省林区禁猎后,不足十年间,黑龙江野猪种群调查数量已超过2.5万头,年递增率达约7.4%。
截至 2021 年底,全国的野猪数量超过百万头,在多数省份存在着毁坏农作物、侵害家畜、致人伤亡等“肇事”记录。
1.据图1 ,我国东北玉米带生长季干旱分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干旱次数由四周向中部递增B.干旱次数最大值主要出现在吉林C.干旱仅影响西部和北部区域D.干旱11 次及以上约占该区域面积一半2.据图2,推测在玉米生长期更易发生干旱的是(中国/美国)东北玉米带,理由是。
3.在形态结构和行为方面,野猪与家猪存在较大差异。
请结合图文,简述这些差异存在的意义。
(2 分)图3 野猪与家猪的形态示意图4.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力高,其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A.气温较低B.淋溶作用弱C.生物资源丰富D.成土时间较短5.“燃烧秸秆”与“秸秆还田” 的处理方式中,碳循环的路径不同。
比较二者的差异,并简析两种处理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6.简述东北地区黑土保护的意义。
第二组本部分共一个案例。
旅游地理
旅游地理作者:焦方芹来源:《试题与研究·高考文综地理》2015年第04期一、真题例析例1(2015年山东文综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800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
图1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1)分析该景区7、8月游客数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
(2)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自然景观的特点以及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有些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季节性明显,因而景区游客数量也呈现出季节性差异。
第(1)题,由题目材料可知,该景区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平均海拔4800多米,海拔高,气温低,在夏季天气凉爽;7、8月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景观比其他月份丰富、优美。
另外还需要考虑游客的闲暇时间,7、8月为暑假,客源多。
第(2)题,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从经济效益和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分析。
淡季游客少,经济效益差;旺季游客多,对环境的破坏大。
【参考答案】(1)海拔高,7、8月天气凉爽,适合避暑;7、8月自然景观丰富、优美;7、8月为学校暑假。
(2)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环境。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例2(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
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图2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解题思路】结合图中经纬网及等高线数值可判断该地为青藏高原东南部。
该地区海拔高,氧气不足,同时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此季节易发生洪水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此外,该地区人口密度低,易迷路。
【参考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易出现高原反应;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
上海市2021-2022学年地理等级考--原因分析答题模板及案例及课后作业
原因分析类综合题总结历年等级考试题统计分析分值分析年代试题分值201622.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4分)23.这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分)30.根据美国大豆主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生产特点,分析美国大豆市产的原因。
(2分)31.从农业区位的角度,分析巴西大豆产量迅速增加的原因。
(4分)18分32.以中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华北地区为例,运用雨带推移的知识,分析该地区7、8月大豆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的原因。
6分)2017分析芬兰亚寒带针叶林广泛分布的自然地理原因。
(4分)26.分析影响图示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自然条件。
(6分)16分30. 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白洋淀 1、2 月和 5、6 月水位偏低的原因。
(6分)201827.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分析该区冬季温暖,夏季酷热天数较少的原因。
( 6分)31.分析天山北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夏季的原因。
(8分)14分201921.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的角度分析波尔多气候温和湿润的原因(6 分)22.从水资源和交通两个角度分析法国南部开通南运河的原因(4 分)12分31.印度度尼西亚轨道交通建设有什么地质灾害,请选出一个说出成因。
(2分)202022.自然地理角度,分析金奈洪涝多发原因(6 分)25.概述长三角PM2.5浓度南北差异并说明该差异主要原因。
(6 分)26.推测PM2.5浓度冬夏季节差异并用大气逆温原理解释其原因。
(6 分)24分30.羊绒业的发展有赖于畜牧业,从自然因素角度,简述蒙古国46° N以北和以南地区发展畜牧业的区位条件,并分析水分条件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
(6 分)202122.东大河进入金昌市域后,地表径流量不断减少,分析其原因。
(6分)26.2020年12月末,上海经历了一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
判断12月31日影响.上海的天 气系统,并说明其原因。
季节变化练习题
季节变化练习题
1. 什么是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是指地球上气候和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周期
性变化。
通常分为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2. 造成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季节变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地球自转使太阳的光线更集中地照射到地表,导致气温升高,从而
引发不同的季节。
3. 不同季节的特点是什么?
- 春季:气温逐渐回暖,花草树木开始生长,昆虫复活,大部
分动物开始繁殖。
- 夏季:气温较高,白天长夜短,各种植物生长茂盛,动物活
动频繁。
-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植物叶子颜色变化,许多动物开始储备食物,准备冬眠。
- 冬季:气温寒冷,白天短夜长,树木落叶,大部分动植物处于休眠状态。
4. 季节变化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季节变化对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们在不同的季节里更换衣物以适应不同的气温;农民根据季节变化种植农作物;旅游业也根据季节高峰进行安排。
此外,季节变化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户外活动和节日。
5. 如何应对季节变化?
- 针对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合理选择衣物,保持身体舒适。
- 多吃当季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和营养。
- 合理安排室内温度,避免过度使用空调和暖气。
- 参与适合季节气候的运动和户外活动,增强身体健康。
- 根据季节特点合理调整工作和研究计划,提高效率。
以上是关于季节变化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 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综合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5.写在试卷上和答题卡指定区域外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日晷(guǐ)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烟台的小明对校园中的日晷进行了观测。
以下是他在一天中同一位置不同时刻拍摄的照片。
按拍摄时间早晚将照片排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③①D. ③②①2. 古代人类利用日晷测定时刻,主要运用了()①一天中太阳位置与晷针影子位置的关系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与晷针影子长度的关系③地球自转原理④地球公转原理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 如果该日正午晷针影子在一年中最短,此后两个月内烟台()①昼长夜短②天寒地冻③作物生长旺盛④路灯处于一年中耗电较高的时段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小明在省外读书,开学季爸爸开车送他去机场。
出发前,小明用手机软件查看路况。
下图是小明查阅的电子地图截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手机软件推荐的三条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方案一用时最少B. 方案二路程最短C. 方案三红绿灯最少D. 方案三无道路施工5.经比较小明决定选择方案一,但是该线路有拥堵路段。
高中地理例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径
例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径浙江饶水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及“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
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回答“能力立意”试题的前提条件。
那么如何在高考解题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呢?1. 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每一组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对解题无效的信息或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一般没有,而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完整。
因此解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
2. 从地理图表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由于地理图表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因此判读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应该从地图上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
如经纬度、大陆轮廓、国界线和省界线、等值线、特殊地名、特殊地理景观等。
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与设问无关的图形要素就可以不管,排除干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3. 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
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
4. 从试题的答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是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围绕一个共同的背景材料设问。
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前一题的答案是解答后一题的信息。
如果前一题解答错误就会为下一题的解答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产生连锁反应。
[例](2005高考文综全国卷I)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
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
据此回答(1)—(3)题。
(1)上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A. 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B. 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C. 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D. 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2)从图中可以看出A. 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B. 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C. 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D. 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3)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A. 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 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C. 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D. 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解析:解答时首先从文字材料中关于该图的说明:“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确定这是一幅统计图表,主要考查学生统计图表的判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季节问题例析
河南省郏县 王庆新 湖南省长沙 游予国
季节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由此导致气温、气压、气候、水文、植被自然景观的季节变化。
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又导致人类活动的季节性。
因此,有关地理季节判断的试题,推理性强,时空跨度大,综合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图文转换、知识迁移整合等思维能力。
这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现略举几例,将此类问题作一归纳。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速度和季节判断的关系
例1 当地球处于图中的B 点位置时,地球上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B .我国江淮地区将进入梅雨期。
B
C .蒙古高压势力强盛。
D .北京白昼越来越长。
该类试题主要是通过题干提供的信息确定季节后,再判断题肢的正确性。
所用的知识主要是“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该题通过题干“地球位于B 位置时为远日点附近”判断出是7月初,而此时江淮地区的梅雨将要结束(6月中旬到7月中旬);蒙古高压强盛时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北京的昼长越来越短。
故选A 。
2.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比较和季节判断的关系
例2 当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普敦地区进入雨季
B .硅谷地区正值干季
C .南亚地区盛行西南风
D .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该类试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比较和季节的关系。
所用知识点主要是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纬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每年6月22日左右,即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
12月22左右,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
3月21日和9月23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递减。
该题根据以上结论判断出此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而A 、B 两项均为地中海气候,开普敦地区位于南半球,此季节应为干季,硅谷(旧金山)应为雨季;南亚地区应为东北风,故选D 。
3.极昼极夜现象、昼夜长短的大小比较和季节判断的关系
例3 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
A .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
B .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
C .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
D .硅谷地区天气干热
该题利用北极圈内的极夜现象,首先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漠河的纬度
远远高于广州,昼日极短;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不会出现极昼现象;硅谷地区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应为雨季。
故选C 。
4.气温变化和季节判断的关系
例4 下面是等温线分布图,有关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
B .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C .北半球各地白天长于黑夜
D .地球公转速度处于全年较慢时期 该类试题难度较大,一般包括三个要素:海陆因素、季节(月份)因素、南北半球因素。
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因素,就可以判断出第三个因素。
在做该类型试题时要熟练掌握两个规律: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夏季海洋均温低于陆地均温,冬季海洋均温高于陆地均温;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凸,气温低的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即高高低低规律。
该题首先利用气温分布情况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半球,其次发现同纬度的陆地均温低于海洋均温,向低纬凸出,因此判断出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最后对照答案一一排除。
选B 。
5.全球海陆气压分布、季风的风向和季节判断的关系
例5 当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阿留申低压势力强大
B .我国主要受东南风影响
C .印度半岛进入干季
D .澳大利亚大陆盛行低压
陆地海洋
15ºC 20ºC
该类试题考查气压与季节的关系。
每年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出现干热少雨的“伏旱”。
阿留申低气压势力强盛时为冬季,此时印度进入雨季。
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大陆盛行高压,故选B 。
6.天气、气候特点和季节判断的关系
例6 当图中的甲地处于多雨季节时,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阿拉伯半岛炎热干燥
②我国北方正受寒潮侵袭 30ºS ③塔里木河处于枯水期
④悉尼昼短夜长
⑤北半球的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30ºE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③
D. ②③
该类试题主要判断的依据是天气、气候特点出现的时间。
天气方面,如我国的梅雨、伏旱、寒潮、沙尘暴、台风等;气候方面,如地中海气候的世界分布、特点、成因等知识。
该题主要通过图中的信息判断出甲地为南非的地中海气候区。
应选A 。
7.洋流流向和季节判断的关系
例7 1月份自日本经马六甲海峡,北印度洋到波斯湾的油轮航行途中将会
A .一路顺流
B .一路逆流
C .先逆流后顺流
D .先顺流后逆流
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就是洋流的有关知识,从日本向马六甲海峡航行的过程中遇到的是北上的日本暖流,因此为逆流;冬季北印度洋的洋流流向自东向西,而油轮从马六甲海峡到波斯湾也是自东向西,故顺流。
选C 。
8.河流的汛期、补给和季节判断的关系
例8 当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时
A .地中海沿岸多雨
B .北印度洋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
C .此时东北地区的河流以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 .新西兰正值夏季
该类试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河流的补给方式,一般靠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出现在夏季(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例外),靠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也出现在夏季。
(这里涉及到南北半球的日期时间、季节不同的知识。
)选B 。
9.植物生长、动物迁徙和季节判断的关系
例9 右图中,如果O 点为极点,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当该地区气温最高季节时
A .正值巴西高原动物稀少的季节
B .我国棉花正值生长旺季
C .该半球的小麦正值越冬期
D .在苔原地带生活的驯鹿迁徙到亚寒带针叶林避寒
该题主要是从图中提供的信息解题。
由风向的流动情况判断出是南半球,
因为极地风向左偏;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判断出为南半球夏季,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应为雨季,动物很多。
BC 两项错误,选D 。
[跟踪训练]
1.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 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期
D 罗马气候干燥
2.某地区朝南窗户二分日和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当阳光如图③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恰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月份
B 北极圈出现极昼
C 北京正值昼短夜长
D 南回归线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3.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至北回归线期间时
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B.日本一直是雨季
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到旱季的变化
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到雨季的变化
4.读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其中数值从上到下逐渐增加,假如E 地所在的区域为陆地,F 所在的区域为海洋,那么
A.此时亚速尔高压盛行
B.此时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C.非洲的狮群由北半球向南半球迁徙
D.我国的冬小麦正值播种季节
5.读某地区气压分布情况,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南半球昼短夜长
B.此时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大
C.塔里木河正值汛期
D.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向
读下图,若MN为晨线,回答下列6~10题。
6.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极长城站处在极夜
B.冰岛北部正处在极昼
C.住在北纬67°东经90°的喀秋莎于当地时间0时观察到北
极星
D.北京的小丽于当地时间18时可能看到太阳黑子
7.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大陆为蒙古高压控制
B.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
C.罗马地区炎热干燥D巴西高原原野一片葱绿
8图示季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口的海水盐度在一年中处在较低的时候
B.尼罗河处在汛期
C.从波斯湾驶向日本的油轮顺风又顺水,速度较快
D.阿尔卑斯山上的雪线较低
9.下列农业生产活动与图示时间相符的是
A. 正值东北农作物生长旺盛期
B.正值华北冬小麦的返青期
C.正值新疆葡萄干的晾晒期
D.长江流域油菜长势很好
10.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在图示季节发生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肆虐
B.南极地区上空臭氧空洞范围达到最大
C.正常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梅雨期
D.漠河地区的月平均气温为我国的最低处【参考答案】
1.A
2.D
3.A
4.C
5.B
6.D
7.C
8.D
9.A 10.C
注:此文发表在《高中生》200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