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影响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知识讲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二、考点分析考向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压带或风带移动带来的影响1.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

读图,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答案 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向此地,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岛夏季气候干热。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2~3题。

2.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D.植被较好3.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答案 2.B 3.B解析第2题,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只有纬度偏低,甲地冬季气温才不会比夏季低很多,气温年较差才较小。

第3题,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三、跟踪训练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

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A. abe B. bcdC. adeD. cde2.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A. B. C. D.1.C2.D【解析】1、三圈环流中,空气上升气流即对应的低气压带,分别为a赤道低气压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流向较高纬度引起降水的为西风气流,对应图中的d,据此选C。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
分布范围:30° 40° A 分布范围:30°—40°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B 气候特征: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冬夏季节的南北移动,有些 地方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和影响, 形成的气候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复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温 带 海 洋 性 气 候
气温/℃
降水量/mm
30 15 0 -15 -30 -45 -60 1 4 7 1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气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 候 气压带、 气压带、 风带 冬:中纬 西风带; 西风带; 夏:副热 带高气压带 气候特征 冬:温和 多雨; 多雨; 夏:炎热 少雨, 少雨,有明 显的季节变 化。 地区 南北纬30南北纬 40°的大陆西 ° 部
还有哪一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气压带、风带的季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附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附答案)

陆地 海洋
夏季 气温 气压 高

冬季 气温 气压 低

原因
低 高 海陆热力 高 低 性质差异
-16-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海陆分布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 (1)冬季,陆地更冷(陆地比热容小),形成冷高压,在亚欧大陆上形 成的是亚洲高压,其中心位于副极地地区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 (纬度高,气温低,进而气压更高),故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而本 来应该在副极地地区存在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压所切 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2)夏季,陆地更热(陆地比热容小),形成热低压,在亚欧大陆上形 成的是亚洲低压,其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的印度半岛西北部(纬度 低,气温高,进而气压更低),故又称印度低压。而本来应该在副热带 地区存在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 上。如下图(单位:百帕)所示: (3)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呈带状。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带来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左右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分析
考向三
-22-
第(1)题,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地位于我国东部,1月盛行西北季风。 第(2)题,B地位于南亚,夏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洋地区,高温湿润; 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 退得迟,影响时间长,易带来洪涝灾害。第(3)题,C地为澳大利亚西 北沿海地区,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为1月左右。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关闭
第(2()1夏)题季,S,市S市为主地要中海受气( 候,夏) 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 较A弱.季,导风致影常响被雾笼B罩.西,故风C带项影正确响。第(2)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 热C带.低高压气控压制带控制D,故.高D压项正控确制。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气温与降水的因素(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气温与降水的因素(含答案)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气温与降水的因素一、知识讲解一、影响气温的因素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3、地形(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一0.6C/ 100米)(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影响)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对太阳反射率低)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二、影响降水的因素1、位置海陆位置: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2、大气(1)风向:海风(湿地)降水多,陆风降水少(2)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反之干燥少雨(信风带)(3)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赤道对流雨);高压带相反(3)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锋面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 高压反气旋空气下沉,干燥少雨3、地形(1)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山腰处形成地形雨(2)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3)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4、洋流: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5、下垫面: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水汽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6、人类活动:凝结核(城市雨岛)二、例题分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学习的分析和辅导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原因与规律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形成了有规律分布的大气环流,各纬度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环流形势,即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之下。

1、地球公转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总体是稳定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季节移动的,例如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移动,造成地球上各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进而引起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

例如夏至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全球最热地带不在赤道,而在赤道以北,赤道低气压带也相应地北移到赤道以北地区,由此导致低纬信风带也相应北移,其余的气压带和风带均向北移动。

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的分析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均以赤道对称分布,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23°26´~30°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6°34´南北两侧,南北纬90°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春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亦随之向北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回归线,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到最北的位置,即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赤道以北地区,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之向北移动到赤道,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到北纬30°~40°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移动到北纬66°34´以北地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动到南纬23°26´的两侧,南半球西风带可北移到南纬30°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则移动到南纬66°34´以北地区,风带亦同样向北移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一、考试内容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2.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二、考查方式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主要通过经纬网地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名称,对气候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及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是潜在考点。

三、考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的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突破位置判断——抓“分布”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如图所示: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四、考点训练1.下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

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一年中影响南半球的时间较长C.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D.盛行下沉气流2.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

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和分布特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和分布特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与分布特征一、知识讲解二、跟踪训练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A. ②①③④B. ②③①④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③②2. 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风带 a 和 c 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B. 气压带M 和风带 b 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M 无关D. 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 c 的北移有关【答案】1. C 2. D【解析】1.根据图中各风带的风向及所处的纬度,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

2.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 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极地高气压带D. 副极地低气压带4. 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 宁波地区夏季受甲风带的影响B. 丙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C. 7月,大陆上的热低压能切断该气压带D. 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答案】3. B 4. D【解析】3.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图中的“丙气压带”的风吹向两侧,是高气压带,A、D错。

北侧是东南风,南侧是西北风,是指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B对。

极地高气压带周围是东北风或东南风,C错。

4.宁波地区夏季受丙气压带的影响,出现伏旱天气,A错。

丙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B错。

7月,北半球大陆上的热低压能切断该气压带,南半球是冬季,大陆上是高压,C错。

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D对。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一、知识讲解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典型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

3.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下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

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压中心的分布。

“露气寒冷,将凝结”大意是近地面气温低,使近地面水汽凝结。

这种现象易出现在秋天晴朗的夜晚。

10月8日左右,蒙古高压已经控制我国北方地区,此时秋高气爽,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近地面气温低,易使近地面水汽凝结而形成露。

夏季印度低压控制南亚地区;阿留申低压冬季形成于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强盛。

答案A2.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气压带和风带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步:确定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特殊: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三步:以水定性
观察以下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特点和降水分配特点。
并偿试判断所属半球(南、北半球)及气候类型.
500 400 300 200 100 0
年雨型
夏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点 甲
气温和 降水量 气温 降水量
90° 80° 70°
西部
大陆内部 极地气候 寒带(极地)
东部
90°
7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60°
温带海 50° 洋性气候
40°
30° 20° 10° 0°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 55°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35°
地中海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
25°
亚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 10°
C
7、请在下图中的直线上画出箭头将环流完成;
(1)写出a,b,c所代表的风带;
(2)E,F,D所代表的气压带 (3)使之形成湿润气候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30°
0°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实际中的气压是不是也呈带状分布?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一 月
C 阿留申低压 D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4. 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要 是因为( C ) A 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B 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C 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描述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压和风向、风速的分布情况。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天气变化、气候变化以及对于环境和农业的影响。

气压带气压带是指地球上不同纬度上的气压分布带状区域。

由于地球自转、光热的不均匀分布,引起了大气的运动,在不同纬度上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

1.低气压带: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也就是0纬度附近,称为赤道低气压带。

这个地区阳光照射较为直接,导致空气被加热,产生热浮力,使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

低气压带是常年的热带气旋活动区,伴随着阵雨、雷暴等强对流天气。

2.高气压带:高气压带位于地球的30°纬度左右和60°纬度左右,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高气压带。

这些地区的空气下沉,导致气压升高。

高气压带是干燥的区域,通常没有降水,形成了沙漠和荒漠。

3.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地球的极地地区,由于太阳照射角度小,因此地表和空气受到的辐射能量较少,导致气温低并形成低气压带。

这个地区的天气通常寒冷、刮风且多云,降水量很小。

风带风带是指在气压带的影响下形成的大气环流运动带状区域。

气压带和风带是相互关联的,气压带的存在影响着风的形成和方向。

1.赤道低压带: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形成了称为赤道低压带的风带。

由于赤道附近的气压高度低,空气上升,形成了一股从南向北的上升气流。

这股气流被称为赤道东风,它主要影响赤道附近的热带和地区。

2.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的气流在上升后分裂为两股,一股朝北、一股朝南。

这两股气流在30°纬度左右降落到地表形成高气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

在南半球,这个风带被称为南风带,而在北半球,则被称为北风带。

这两个风带主要影响副热带地区。

3.副极地辐合带:在副极地高压带降落到地表之后,形成了一股从北向南的下沉气流。

这股气流与来自赤道的南风带相汇合,使空气被迫上升,并形成低气压带,称为副极地辐合带。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

授课:陆中举 5课时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半球的夏季(7月)向北移,北半球的冬季(1月)向南移。

二、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和气旋、反气旋系统。

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

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

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内,主要是因为低压槽附近有冷暖气流交汇,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在中高纬度地区的近地面,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锋面气旋。

锋面一般沿槽线向两侧延伸,一侧为冷锋,另一侧为暖锋。

不管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西侧都是冷锋、东侧都是暖锋。

四、气候(气温、降水、气压、风)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带。

在调节全球热量、水汽的的不平衡时又使气候复杂化。

下垫面①.海陆差异的影响: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b.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且年内分配不均;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年内分配均匀。

c.洋流的影响②.地形的影响海拔高度的影响阴阳坡的影响:阴坡蒸发少,湿润;阳坡蒸发多,干旱。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人类活动: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

另外: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世界气候的分布几点说明:①.上表中的P表示年年降水量,T表示年均温。

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沿海、美国佛罗里达半岛、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区。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的知识点详解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①假设地面均一,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单圈环流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压带。

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带。

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气从赤道流向极地。

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②假设地面均一,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即赤道低压。

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

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圈。

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气压带和风带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气压带和风带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气压带和风带一、教学目标1.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2.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地球上的气压分布规律,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1)讲解:气压带是指地球上纬度带上气压分布相对均匀的地区。

风带是指地球表面上风向和风速相对稳定的地区。

(2)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地球形状、大气运动等因素有关。

(3)展示:通过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3.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1)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受纬度、季节等因素影响。

(2)展示:通过地图展示不同纬度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3)分析:讨论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讲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降水、风向等方面。

(2)实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3)讨论: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5.实例分析(1)展示:通过地图展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实例。

(2)分析:讨论实例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具体影响。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7.课后作业(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

(2)分析我国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在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其影响一、典例剖析
典例.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和气压分布图。

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
A.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D.地势起伏状况
(2)该季节( )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
[解法指导]
读:从图和材料可以看出,甲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部,此时该地盛行西北风。

提: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可以看出该气压为低压,说明澳大利亚大陆上
气温高;该西北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从沿海吹向内陆,其性质是温和湿润。

调:根据材料所示内容调取如下知识:气压带、风带对季风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冷暖干湿性质。

答案:(1)C (2)D
解析:(1)图中甲地的盛行风是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偏转形成的,C对;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势起伏状况对此处西北季风的形成影响不大,A、B、D错。

(2)该季节为南半球夏季,甲地盛行西北季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A错;乙地盛行东南信风,炎热干燥,B错;丙地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C错;丁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此时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D对。

[考法指导]
二、方法讲解
1.巧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依据时间判断:北半球夏半年(春分→秋分)气压带、风带因北移而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气压带、风带因南移而位置偏南。

(2)依据关键气压带的纬度位置判断:主要看气压带随太阳直射
点移动而移动后的位置特点。

(3)依据特殊的自然景观或现象判断:如地中海地区高温干燥时期,说明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时,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等。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三、跟踪训练
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
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项错误。

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A
解析: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
的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
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项表述正确;副热带高气压
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项表述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表述正确。

右图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
B.②为高空南风
C.③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
D.④为东南信风
答案:A
解析:根据纬度位置可以判断,①地为赤道地区,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上升,属于热力性气压,故A项正确;在赤道高空形成高压,向北流动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风,故B项错误;向北流动的气流在30°N高空被迫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属于动力性气压,故C项错误;在北半球30°N与赤道之间形成东北信风,故D 项错误。

4.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巴西高原绿草茵茵
B.我国大部分地区丹桂飘香,蟹肥菊黄
C.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
D.海洋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陆地)向南凸出
答案:D
解析:③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在北半球夏季时被亚欧大陆的印度低压切断。

此时南半球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项所示现象出现秋季;夏季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北半球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较低,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西伯利亚高原是冬季存在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的强大冷高压,一般选择气压场中1 025hPa等压线作为其特征线。

下图为近几十年来西伯利亚高压特征变动示意图。

完成5~6题。

5.与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
A.距海远近
B.洋流性质
C.海陆温差
D.地表起伏
答案:C
解析:特征线包围面积大小变化即高压势力强弱的变化,西伯利亚高压是由于冬季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其强弱取决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温度差异。

6.与1970~1980年相比,1951~1965年我国( )
A.夏季旱灾多
B.冬季多低温冻害
C.夏季洪涝多
D.冬季旱涝灾害频繁
答案:B
解析:大陆出现冷高压的季节为冬季。

与1970~1980年相
比,1951~1965年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范围大,说明高压势力强,冬季寒冷干燥。

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 000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
C.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风带
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
答案:C
解析:等压面凸向低处,说明该处气压较低,高空气压和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由此判断该地3 000米高空等压面向下弯曲的地方为低压,近地面对应气压为高气压带;两侧等压面向上弯曲,说明高空为高压;因此近地面对应气压为低气压带, 甲乙两处的风带,在近地面由高压流向低压,图中的气压带可能是动力原因形成的,也可能是热力原因形成的,A错误;高空空气受两个力,最终等压线与风向平行;近地面受三个力,最终等压线与风向有一定夹角,B错误;如果甲、乙风向相同,说明甲、乙之间的气压带为极地高压带,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
极地东风带,C正确;图中近地面气压带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D错误。

8.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
( )
A.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B
解析: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近地面气压
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应该为盛行西风带,甲应该为东北信风带。

常年受信风带控制一般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B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C错误;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