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与养生的原则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因时制宜
春夏慎用温热 秋冬慎用寒凉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因 时 制 宜天人 Nhomakorabea应
顺应四时,不同季节用不同食物养生。中医有五季、五色、 五脏相对应。
春天补肝,肝色是青色,多吃青笋、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 品。 夏天养心,心色是赤色,多吃山楂(红果)、西红柿、红苹果、 红桃子、胡萝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 冬天养肾,肾色是黑色,冬天应适当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 黑豆、何首乌、熟地等黑色食品。 秋天补肺,肺色是白色,多吃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 秋梨膏等白色食品。 长夏属脾,脾色是黄色,四时皆养,长夏及四时都可吃山药、土 豆、黄小米、玉米等黄色食品。
用天人相应的法则来指导饮食起居措施,既要注意全面膳食 “合而服之”,同时又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饮 食内容也应有所变化,做到“审因用膳”和“辨证用膳”。
平衡阴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为阴阳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相互对
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就人体而言,也存在着阴阳两个 方面。身体患有疾病,究其原因,均为阴阳失调所致, 如阴阳之偏盛偏衰。饮食治疗就是以调整阴阳平衡为 基本指导思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素问·至真要大论》),以达到“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广东的汤拿到黑龙江去喝,不出三天,头上就起包了。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为什么喝鸡汤但要吃烤鸭呢? 鸭子在水里长成,其性偏寒,是凉性的。把 鸭子放到烤炉里一烤,去掉寒性,变成平性, 北京有烤鸭。南方炖老鸭汤,是因为那个老 鸭的寒性已经下去了。 鸡是温性的,炖鸡汤,有进补的功效。
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爱 吃土鸡、土猪、本地的。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不时不吃,提倡吃应季的食物; 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饮食不能标新立异; 一种蔬菜、一种谷类,只有到那个时令,到那种最 饱满状态的时候,才是最佳的; 《食之味》中告诫我们,大蒜在四月、八月食之伤 神;韭菜春食香,益人,夏食臭,五月食之昏 人乏力。 大棚里养出来的东西,只有其形没有其神(味、营 养)。
●因地制宜
选择适宜的自然环境
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
提高健康,预防疾病
西北少用寒凉之药 东南慎用温热之品
因 地 制 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四川、湖南人吃辣,湿和热特别重,苦瓜是苦的,是往下 降的,而辣椒是往上升的,辛开苦降,胃口就开了。
广东人煲汤,广东有夏无冬,只有生发没有闭藏,一年四 季就像那常绿植物一样,你不给他足够的营养,他就没法 维持这个平衡。
辨证论治与辨证施膳
辩证施膳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
“证”是施膳的前提,“施膳”以“证”为依据,证 同治同,证异治异。
实证:形体壮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
苍老,脉实有力等 寒证:怕冷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等 热证:口渴喜冷,身热出汗,舌红苔黄,脉数洪
《黄帝内经》中指出“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另外,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制备方面,中医也是
注重调和阴阳的,使所用膳食无偏寒、偏热、偏升、 偏降等缺陷。例如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总要 配以姜葱酒醋类温性的调料,以防止性偏寒凉,食后 有损脾胃之弊。又如食用韭菜助阳类菜类常配以蛋类
滋阴之品,也是为了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食药同源
食物与药物皆属于天然之物,均具有形、气、味、质等特性, 二者在性能上有相通之处。食物也具有类似药物的“四 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功效等属性。(寒、 凉、温、热;辛、苦、甘、酸、咸) 食物与药物同理,是食物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理论基础。
第五讲 食疗养生的原则
内容
天人相应整体观
平衡阴阳 食药同源 辩证论治
中医饮食营养学和其他中医学科一样, 它的发生与发展,因受历史条件的影响, 其理论与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理论紧密地 结合在一起。其特点体现于宏观与整体观 方面。
中医认为,人处在天地之间,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具 有相通相应的关系。早在两千年前,古代中学家就认识到饮食的 性质对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影响。在整体营养观的指导下, 运用食物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目的。
从古代众多的本草、方剂典籍中可发现药食同用的例子,如 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血虚腹痛等适用);椒面羹、
(川花椒10克炒,研末,白面120克,盐、豆豉适量,煮
食
食药一体营养观
中医使用食物或/和药物来进行营养保健,或治疗康复的
情况是极其普遍的。食与药同用,主要基于食物和药 物的应用皆由同一理论指导,也就是食药同理。正如 金代《寿亲养老书》所说:“水陆之物为饮食者不下 千百品,其五气五味冷热补泻之性,亦皆属于阴阳五 行,与药无殊……人若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 于药也……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数千年来,在中 医药发展过程中,食药同路,食药同理,食药同用已 经成为常见的现实,成为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一大特点.
因人施膳
非平和体质人群高达66.3%
食物治疗作用
食物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三方面,即
“补”“泻”“调”。
补益正气 祛除邪气 调和脏腑
补益正气
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体的机能低下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 因,中医学把这种病理状态称为“正气虚”其所引起的
对饮食的宜与忌,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 点的,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例如痰湿质
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阴不足阳有余
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某些患者,如皮 肤病、哮喘病人应忌食虾鱼等海产品发物;对胃寒患者
忌食生冷食物等。总之,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
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原则。
中药和食物,某些属性,特别是补益或调整人体的阴阳
气血之功能本来相通,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 系。从众多的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 例证,如乌鸡、羊肉、驴皮、猪肤、鸟卵、葱、姜、 枣等皆有补益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功,与药 同用取到相得益彰的作用。而大量食谱、菜谱、茶谱 中也有不少药物,如枸杞、淮山药、黄芪、当归、肉 桂等等,从而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治疾病的功效。
●因时制宜
春夏慎用温热 秋冬慎用寒凉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因 时 制 宜天人 Nhomakorabea应
顺应四时,不同季节用不同食物养生。中医有五季、五色、 五脏相对应。
春天补肝,肝色是青色,多吃青笋、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 品。 夏天养心,心色是赤色,多吃山楂(红果)、西红柿、红苹果、 红桃子、胡萝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 冬天养肾,肾色是黑色,冬天应适当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 黑豆、何首乌、熟地等黑色食品。 秋天补肺,肺色是白色,多吃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 秋梨膏等白色食品。 长夏属脾,脾色是黄色,四时皆养,长夏及四时都可吃山药、土 豆、黄小米、玉米等黄色食品。
用天人相应的法则来指导饮食起居措施,既要注意全面膳食 “合而服之”,同时又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饮 食内容也应有所变化,做到“审因用膳”和“辨证用膳”。
平衡阴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为阴阳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相互对
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就人体而言,也存在着阴阳两个 方面。身体患有疾病,究其原因,均为阴阳失调所致, 如阴阳之偏盛偏衰。饮食治疗就是以调整阴阳平衡为 基本指导思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素问·至真要大论》),以达到“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广东的汤拿到黑龙江去喝,不出三天,头上就起包了。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为什么喝鸡汤但要吃烤鸭呢? 鸭子在水里长成,其性偏寒,是凉性的。把 鸭子放到烤炉里一烤,去掉寒性,变成平性, 北京有烤鸭。南方炖老鸭汤,是因为那个老 鸭的寒性已经下去了。 鸡是温性的,炖鸡汤,有进补的功效。
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爱 吃土鸡、土猪、本地的。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不时不吃,提倡吃应季的食物; 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饮食不能标新立异; 一种蔬菜、一种谷类,只有到那个时令,到那种最 饱满状态的时候,才是最佳的; 《食之味》中告诫我们,大蒜在四月、八月食之伤 神;韭菜春食香,益人,夏食臭,五月食之昏 人乏力。 大棚里养出来的东西,只有其形没有其神(味、营 养)。
●因地制宜
选择适宜的自然环境
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
提高健康,预防疾病
西北少用寒凉之药 东南慎用温热之品
因 地 制 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四川、湖南人吃辣,湿和热特别重,苦瓜是苦的,是往下 降的,而辣椒是往上升的,辛开苦降,胃口就开了。
广东人煲汤,广东有夏无冬,只有生发没有闭藏,一年四 季就像那常绿植物一样,你不给他足够的营养,他就没法 维持这个平衡。
辨证论治与辨证施膳
辩证施膳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
“证”是施膳的前提,“施膳”以“证”为依据,证 同治同,证异治异。
实证:形体壮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
苍老,脉实有力等 寒证:怕冷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等 热证:口渴喜冷,身热出汗,舌红苔黄,脉数洪
《黄帝内经》中指出“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另外,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制备方面,中医也是
注重调和阴阳的,使所用膳食无偏寒、偏热、偏升、 偏降等缺陷。例如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总要 配以姜葱酒醋类温性的调料,以防止性偏寒凉,食后 有损脾胃之弊。又如食用韭菜助阳类菜类常配以蛋类
滋阴之品,也是为了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食药同源
食物与药物皆属于天然之物,均具有形、气、味、质等特性, 二者在性能上有相通之处。食物也具有类似药物的“四 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功效等属性。(寒、 凉、温、热;辛、苦、甘、酸、咸) 食物与药物同理,是食物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理论基础。
第五讲 食疗养生的原则
内容
天人相应整体观
平衡阴阳 食药同源 辩证论治
中医饮食营养学和其他中医学科一样, 它的发生与发展,因受历史条件的影响, 其理论与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理论紧密地 结合在一起。其特点体现于宏观与整体观 方面。
中医认为,人处在天地之间,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具 有相通相应的关系。早在两千年前,古代中学家就认识到饮食的 性质对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影响。在整体营养观的指导下, 运用食物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目的。
从古代众多的本草、方剂典籍中可发现药食同用的例子,如 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血虚腹痛等适用);椒面羹、
(川花椒10克炒,研末,白面120克,盐、豆豉适量,煮
食
食药一体营养观
中医使用食物或/和药物来进行营养保健,或治疗康复的
情况是极其普遍的。食与药同用,主要基于食物和药 物的应用皆由同一理论指导,也就是食药同理。正如 金代《寿亲养老书》所说:“水陆之物为饮食者不下 千百品,其五气五味冷热补泻之性,亦皆属于阴阳五 行,与药无殊……人若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 于药也……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数千年来,在中 医药发展过程中,食药同路,食药同理,食药同用已 经成为常见的现实,成为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一大特点.
因人施膳
非平和体质人群高达66.3%
食物治疗作用
食物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三方面,即
“补”“泻”“调”。
补益正气 祛除邪气 调和脏腑
补益正气
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体的机能低下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 因,中医学把这种病理状态称为“正气虚”其所引起的
对饮食的宜与忌,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 点的,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例如痰湿质
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阴不足阳有余
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某些患者,如皮 肤病、哮喘病人应忌食虾鱼等海产品发物;对胃寒患者
忌食生冷食物等。总之,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
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原则。
中药和食物,某些属性,特别是补益或调整人体的阴阳
气血之功能本来相通,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 系。从众多的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 例证,如乌鸡、羊肉、驴皮、猪肤、鸟卵、葱、姜、 枣等皆有补益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功,与药 同用取到相得益彰的作用。而大量食谱、菜谱、茶谱 中也有不少药物,如枸杞、淮山药、黄芪、当归、肉 桂等等,从而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治疾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