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系方剂重点
方剂中药全部重点
紫菀:化痰止咳
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枇杷叶:化痰止咳、和胃降逆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白果:敛肺平喘、收涩止带
十四、安神药
磁石:潜阳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酸枣仁:养心安神、敛汗
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
石菖蒲:开窍辟秽、安神聪耳、化湿和胃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香:开窍辟秽、止痛
十七、补虚药
17.1补气药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痈肿
琥珀:定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十五、平肝息风药
羚羊角: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代赭石:平肝潜阳、降逆、止血
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湿、止痹痛
六、利水渗湿药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金钱草:利水通淋、排石、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茵陈蒿:清利湿热、退黄疸
猪苓:利水渗湿
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外) 清热收涩
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
《中医学概论》方剂部分的重点要点
P275方剂总论:重点讲清:第一节:①治法的定义与特点(多层次性);②方剂的定义;③治法与方剂的关系;④八法的内容(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
第二节:①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君药、臣药的定义;佐药的三种意义;使药的两种意义;方剂的三种变化形式(分别举例说明)。
第三节:剂型——重点讲汤剂、散剂、丸剂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
P282-316各论:所有方剂的掌握要点均包括三点:组成、功效、主治。
麻黄汤:麻黄与桂枝的配伍特点;麻黄与杏仁的配伍特点;银翘散:主治证包括“咽痛”,为热毒之象,故功效除“辛凉透表”外,还包括“清热解毒”;荆芥穗、淡豆豉“去性存用”,为讲授重难点。
大承气汤:病机较复杂,应讲透,实质是“里热实证”,临床见“痞满燥实”,硝黄组合为配伍特点;方中为何配伍行气药为讲授难点。
逍遥散:病机:肝郁&脾弱&血虚为讲授重难点,柴胡、当归、白芍为调肝常用配伍,为重点。
白虎汤:四大症,配伍中石膏与知母为重点。
龙胆泻肝汤:病机中肝胆经循经部位发病为重点;方解中调肝的柴胡、生地、当归为重点。
理中丸:病机较复杂,应讲透。
方中干姜为君药,配伍人参、白术、甘草等温补同用。
四君子汤:茯苓、白术健脾祛湿,顺应了脾“喜燥恶湿”的生理特性。
四物汤:病机为血虚&血滞,故组方动静结合,血中气药(川芎、当归)与血中血药(熟地、白芍)配伍,全方补血为主,兼可活血。
六味地黄丸:结合肾的生理特性,分析病机与临床见症;配伍中三补&三泻,三补中讲清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另外,三泻的配伍意义是学习的难点。
肾气丸:方中桂枝、附子轻用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难点。
越鞠丸:六郁证的具体内容,其中以气郁为主;故君药为香附。
另一难点是五药治六郁,体现治病求本。
血府逐瘀汤:病机为气滞血瘀,故治法为行气活血。
全方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
藿香正气散:主治为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故辨证属湿热证者禁用。
方剂重点完整版
方剂组成功用主治1.解表剂辛温解表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炙甘草【桂枝:芍药=1:1】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小青龙汤: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疲,或干呕,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止嗽散:组成: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陈皮、炙甘草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咽痒,咳痰不爽,舌苔薄白,脉浮缓。
辛凉解表银翘散:组成: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荆芥穗、淡豆豉、苇根、生甘草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桑菊饮: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苇根、甘草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咳逆气急,甚则鼻煽。
扶正解表败毒散:组成:羌活、独活、川芎、柴胡、桔梗、枳壳、前胡、茯苓、甘草、薄荷、生姜、人参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胸膈痞满。
“逆流挽舟”麻黄细辛附子汤组成:麻黄、附子、细辛功用:助阳解表主治:1、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预寐。
方剂学复习重点
方剂学复习重点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1.现存医书中,最早记载方剂的是《五十二病方》
2.“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普济方》
5.“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6.汤剂:优点:①吸收快②迅速发挥药效③便于临证加减
缺点:①携带储存不便②口感差
7.散剂:优点:①制作简单②吸收较快③节省药材④便于服用、携带
缺点:①口感较差②不便于临证加减
8.丸剂:优点:①药效持久②节省药材③便于服用、携带
缺点:①吸收较慢②不便于临证加减
9.
10.方药的组方原则:君臣佐使
1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
的药物
1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并或兼证起治
疗作用的药物。
13.佐药:①佐助药:协助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②佐制药: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
③反佐药: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14.使药:①引经药:引方中诸药达病所的药物
②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15.方剂的变化:①药味加减②药量加减③剂型更换
19.龙胆泻肝汤:
52.桃核承气汤:
71.五苓散:
72.苓桂术甘汤:。
方剂考试重点
方剂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七方;2.十剂;3.君药;4.逆流挽舟法;5.大承气汤;6.增水行舟法;7.和解少阳法;8.痛泻要方;9.辛开苦降法;10.清营凉血法;11.凉膈散;12.理中丸;13.开窍“三宝”;14.玉屏风散;15.辛凉平剂;16.生化汤;17.刚柔互济法;18.滋阴熄风法;19.镇肝熄风法;20.滋阴润燥法;21.燥湿化痰法;22.培土生金法;23.清肝宁肺法;24.阳和汤;25.温经汤;26.补气生血法;27.复元活血汤;28.金锁固精丸;29.四神丸;30.补火生土法;31.汤剂;32.鸡鸣散;33.透热转气法;34.升阳举陷法;35.扶正解表法;36.釜底抽薪法;37.凉血散血法;38.通因通用法;39.滋水涵木法;40.回阳救逆法;41.三补三泻;42.消食导滞法;43.健脾消食法;44.温补命火法;45.八法;46.补气托毒法;47.汗法;48.温下剂;49.反佐药;50.使药。
【参考答案】1.七方,是方剂分类方法之一。
首见于《内经》,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不同的方剂。
2.十剂,是方剂分类方法之一。
始于北齐徐之才《药对》,指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方剂。
3.君药,方剂基本结构之一。
即指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4.逆流挽舟法,是治疗方法之一。
指用败毒散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仍由里出表而愈,如逆水中挽舟上行之意,故称逆流挽舟。
5.大承气汤,方名。
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具有峻下热结之效,用治实热积滞证。
因本方有泻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可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大承气。
6.增水行舟法,治法名。
对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症,以大量滋阴补津液之品,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之意。
代表方如增液汤。
7.和解少阳法,和解法之一。
治疗外感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经)的方法。
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
方剂重点
一.辛温解表剂(解表剂)1麻黄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君:①麻黄,辛温,入肺与膀胱经,为发汗之主药,既开腠理,透毛窍,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又开宣肺气,宣散肺经风寒而平喘臣:②桂枝,解肌发表、通达营卫,助麻黄发汗散寒之力③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之力较强,可使风寒去而营卫和,肺主宣降,肺气郁闭,宣肺失常佐:④杏仁,利肺平喘使:⑤炙甘草,既调和药性,又缓麻、桂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致耗伤正气2桂枝汤(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君:①桂枝,辛温,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寒臣:②芍药,酸甘而凉,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③桂枝芍药等量配伍,既营卫同治,邪正兼顾,相辅相成,又散中有收,汉中寓补,相反相成佐:④生姜辛温,助桂枝散表邪,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协芍药补营阴,兼健脾益气,生姜大枣相配,补脾和胃,化气生津,益营助卫佐使:⑤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益营3小青龙汤(功用:解表散寒,温肺话饮;主治:外寒内饮证)君:①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解表,且麻黄兼能开宣肺气以解喘咳之证,桂枝化气行水以利内饮之化臣:②辛温之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协麻黄、桂枝解表祛邪佐:③辛苦而温之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④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既令散中有收,以利肺气开合,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防诸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之虞佐使:⑤炙甘草益气和中,兼调和辛散酸收之性二.辛凉解表剂(解表剂)4银翘散(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君:①银花连翘为君,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臣:②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功善疏散上焦风热,兼可清利头目,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鼓辛而微温,解表散邪,协君药开皮毛以助祛邪佐:③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合牛蒡子宣肃肺气而止咳利咽佐使:④生甘草合桔梗利咽止痛,兼可调和药性5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君:①麻黄辛甘而温,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②二药相伍,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合而用之,既宣散肺中风热,又清宣肺中郁热。
方剂学90个必背知识点
方剂学90个必背知识点1.大承气汤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
以痞、满、燥、实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
2.大陷胸汤的配伍意义:甘遂为君药。
大黄先煎,取其“治上者治宜缓”之意。
本方为泻热逐水之峻剂。
3.温脾汤主治:阳虚寒积证。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4.芍药汤配伍意义:当归养血活血,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木香、槟榔行气导滞,体现'调气则后重自除'之义;大黄苦寒沉降,合芩、连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归、芍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作用可通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体现“通因通用'之法。
5.葛根黄芩黄连汤配伍意义: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可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
本方对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6.四物汤配伍特点:以熟地黄、白芍阴柔补血之品与辛香之当归、川芎等量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补中有行,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7.当归补血汤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8.归脾汤辨证要点:为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
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9.参苓白术散配伍意义:桔梗宣利肺气,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与诸补脾药合用,有'培土生金'之意。
10.真武汤配伍意义:佐以芍药,一者利小便以行水,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治筋肉瞤动,四者防止温燥药物伤耗阴津,以利久服缓治。
11.麦门冬汤配伍特点:培土生金(粳米、大枣益脾胃,助人参益气生津,寓培土生金之意),肺胃同治。
12.玉液汤主治:消渴之气阴两虚证。
13.增液汤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14.麻黄汤的主治病证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用法用量、功效及适应症等内容的学科。
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由多种药物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在方剂学中,有一些重点方剂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对治疗各种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方剂学的重点方剂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方剂学知识。
一、四物汤四物汤是一味温经活血、通络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组成。
主治血虚经络不畅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症状。
四物汤具有滋补血气、调经止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二、桂枝汤桂枝汤是一味温经解表、扶正宣通的经典方剂,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
主治表里不和、经气郁滞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体痛等症状。
桂枝汤具有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初期风热感冒等疾病。
三、通草四物汤通草四物汤是一味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通草、川芍组成。
主治经络瘀阻、气血不畅所致的痛经、闭经、乳房胀痛等症状。
通草四物汤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痛经、不孕症等疾病。
四、逍遥散逍遥散是一味理气和胃、疏肝解郁的经典方剂,由枳壳、白芍、茯苓、甘草等组成。
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满、情绪不宁等症状。
逍遥散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开郁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郁证导致的各种疾病。
五、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味补益脾胃、健脾和胃的经典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
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四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补益中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疾病。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到此结束,通过对上述方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方剂的主治疾病、药物组成以及药理作用,对于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方剂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应用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应用能力,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方剂知识点
方剂知识点一、方剂定义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基本治疗单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配伍而成,用于防治疾病。
二、方剂的组成原则1. 主药:针对主要症状或病因选择的药物。
2. 辅药:协助主药发挥作用的药物。
3. 佐药:减轻或消除主药的毒副作用的药物。
4. 使药: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所的药物。
三、方剂的分类1. 按照治疗作用分类:- 发散风寒类- 发散风热类- 清热解毒类- 补益类- 活血化瘀类- 利水渗湿类- 温里祛寒类- 安神类- 平肝息风类- 化痰止咳类- 理气类- 收敛固涩类- 驱虫类- 其他类2. 按照处方来源分类:- 经典方:源自古代医学典籍的方剂。
- 经验方:根据医生个人临床经验创制的方剂。
- 民间方:流传于民间,未经正式文献记载的方剂。
四、方剂的配伍禁忌1. 十八反:某些药物共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2. 十九畏:某些药物共用会减弱药效。
3. 妊娠禁忌:对孕妇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应避免使用。
五、方剂的临床应用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2. 随证加减:根据病情变化对方剂进行调整。
3.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六、方剂的现代研究1. 方剂药理研究:研究方剂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2. 方剂剂型改革:开发新的方剂剂型,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患者依从性。
3. 方剂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方剂配比和质量控制标准。
七、常用方剂举例1. 麻黄汤: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2. 四君子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
3. 桂枝汤:用于治疗风寒表证。
4. 八宝丹:用于治疗气血两虚。
5. 五子衍宗丸:用于治疗男性不育。
八、结语方剂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方剂的基本知识,对于中医药学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剂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进步,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请注意,本文仅为方剂知识点的概述,具体应用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方剂学总结(知识点精华版)
《方剂学》重点内容第一章、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方名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歌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鼻塞流涕,无汗,身体疼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加味香苏陈草姜,蔓荆芥防芎秦艽。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姜五味。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
百部紫菀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2.辛凉解表剂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阳明热盛入母膏。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喘咳,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麻杏甘石汤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发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柴葛解肌姜枣膏,羌草桔梗芩芷芍。
升麻葛根汤解肌透疹麻疹初起疹出不出(或出而不畅),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升麻葛根草芍药,解肌透疹此方良。
方剂重点知识整理
1.试述方剂的组成原则及其内涵。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或消除君臣药毒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某些病证之需,配伍少量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2.桂枝汤的药物用量有何特点?使用时如何煎煮?服药后如何调护?用量:桂枝芍药等量。
煎煮:微火煮取。
调护:药后啜粥以助酿汗;温覆以助汗出,汗出症除止服,不效继进;药后忌生冷、黏滑、酒肉及臭恶饮食。
3.为什么逍遥散既可治疗肝脾失调证,也常用于妇女月经失调?柴胡、薄荷疏肝,茯苓、甘草健脾,故可治疗肝脾失调证。
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肝郁血虚往往会导致女子月经不调,当归、芍药养血活血。
4.为什么归脾汤既可治疗心悸健忘,又可治疗崩漏出血?心主血而藏神,脾主思而藏意,心脾气血两虚则神无所主,意无所藏,故见心悸健忘。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亏虚不能统血,故崩漏出血。
5.乌梅丸为温脏安蛔之方,为什么又能治疗久泻久痢?乌梅安蛔,蜀椒、细辛温脏驱蛔,附子、干姜、桂枝助其温脏安蛔之力。
附子、干姜、桂枝、蜀椒、细辛温脾暖肾,乌梅涩肠止泻,故可治疗久泻久痢。
6.试联系下列各方的主治证候并分析其配伍意义。
(1)大承气汤。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配伍意义:大黄泻热通便为君;芒硝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通便为臣;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为佐。
全方峻下行气,通导大便。
(2)小柴胡汤。
伤寒少阳证;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柴胡疏散少阳之邪为君;黄芩清泄少阳之热为臣;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为佐;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益胃生津,调和营卫。
方剂重点
桔梗参苓白术散——1宣利肺气,通调水道 2载药上行,并补于肺银翘散——宣利肺气,上咳化痰败毒散——宽胸理气,化痰祛湿血府逐瘀汤——开宣肺气普济消毒饮——清利咽喉,载药上行桂枝炙甘草汤——温心阳,通血脉桂枝汤——散风寒以解肌表小青龙汤——发散风寒,宣畅肺气麻黄汤——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桃核承气汤——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五苓散——外解太阳之表,内助膀胱气化苓桂术甘汤——温阳以化饮乌梅丸——温脏祛寒大黄大柴胡汤——内泻阳明热结桃核承气汤——下瘀泻热十灰散——清热泻火芍药汤——荡涤积滞,通因通用,给邪出路茵陈蒿汤——泻热逐淤,通利大便,导瘀热下行大承气汤——泻热通便,涤荡肠胃黄芪补中益气汤——1入肺脾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2补肺气,实卫气,固表止汗归脾汤——补脾气,气能生血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大补元气,气旺则血行,瘀消正不伤三、治咳喘(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泻白散、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小青龙汤:外感风寒,寒饮内停而使肺失宣降则咳喘痰多而稀,以麻黄,桂枝为君药发汗解表。
麻杏甘石汤:治疗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之邪热壅肺证。
以麻黄,石膏为君药宣肺平喘,解表透邪。
泻白散:治疗肺有伏火郁热所致肺热喘咳证。
以桑白皮为君药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
苏子降气汤:治疗痰涎壅肺肾阳不足所致上实下虚之喘咳证,以紫苏子为君药降上逆之肺气,消壅滞之痰涎。
定喘汤:治疗素体痰多,肺气壅闭郁而化热所致痰热内蕴之哮喘。
以麻黄,白果为君药,一宣一降,恰合肺性,既能增强平喘之效,又可使宣肺而不耗气。
四、经文题1、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2、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并除——芍药汤3、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川穹茶调散4、治湿小便不利,非其治也——茵陈蒿汤、三仁汤、五苓散五、列出含有几位药的方剂及其组成1、含“桔梗、甘草”血府逐瘀汤(杏红花当地芎赤牛桔甘柴枳壳)、藿香正气散(藿香大复苏甘桔陈茯术厚半白芷姜枣)、银翘散(连翘银花桔薄竹叶甘芥穗豆豉牛)、参苓白术散(莲子肉薏砂仁桔甘白扁豆茯人参术山药)、普剂消毒饮(芩连人参橘红玄参甘连翘鼠黏子马勃僵蚕升麻柴胡桔)2、含“半夏、生姜”小柴胡汤(柴芩参甘半姜枣)、大柴胡汤(柴芩芍药半枳大黄姜枣)、半夏厚朴汤(半厚茯姜苏叶)、苏子降逆汤(紫苏子半当甘前胡厚肉桂)、二陈汤、温胆汤(半竹茹枳陈甘茯)、半夏白术天麻汤(茯橘红甘)3、含“白术、茯苓”逍遥散(甘当茯芍药白术柴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莲子肉薏砂仁桔甘白扁豆茯人参术山药)、归脾汤(术茯神黄芪龙眼酸参木香甘当归远志)、藿香正气散(藿香大复苏甘桔陈茯术厚半白芷姜枣)、苓桂术甘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茯橘红甘)。
中医方剂重点
这里只集合了老师课上赤果果暗示的重点,但没写在这里的不一定不考,大家以课上老师所讲内容为主。
后面总结的不全,大家自补~方剂一、治法P225:“八法”,重点为其中“和法”和“消法”。
和法,少阳病,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消法,消缓体内有形之邪:气、血、痰、湿、水、虫(多选);扶正抑癌汤。
二、组方原则P226:君臣佐使。
佐:佐助、佐制、反佐(多选)。
三、解表剂P230:以“辛散”解表药为主。
1.风热,有咽痛;风寒,无咽痛。
2.止嗽散(书上无,老师加的):咽痒而咳,风邪犯肺证。
3.小儿咳:食积咳、夜咳明显;利咽茶:麦冬、菊花、木蝴蝶、胖大海。
4.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发汗解表,辛凉平喘。
5.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
四、藿香正气散P237:(各种重点哦)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上吐下泻,挥霍缭乱,内湿外寒的最佳选方。
配伍特点:表里双解,升清降浊,扶正祛邪。
五、茵陈蒿汤P238:湿热黄疸。
临床上有茵栀黄注射液。
三月的茵陈最好。
湿(无湿不成疸):(1)寒湿:阴黄,晦暗如烟熏;(2)湿热:阳黄,鲜明橘子色。
六、五苓散P238: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真武汤P239:功用:温阳利水。
与五苓散共有的药:茯苓、白术。
七、和解剂P245:八法中的和法1.小柴胡汤(张仲景):功用(1)和解少阳。
少阳证特点(2)热入血室(月经期感冒)(3)内科杂病。
(2)(3)是老师加的,功用3点可能考多选。
2.蒿芩清胆汤P246: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
寒轻热重。
3.逍遥散P247: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若还有血热,加牡丹皮和栀子,成加味逍遥丸(丹栀逍遥丸)。
4.焦三仙:焦山楂(肉积)、焦神曲(酒积)、焦麦芽(面积)八、泻下剂:八法中的下法。
1.大承气汤P250: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临床用于痞、满、燥、实四证。
去芒硝为小承气汤;去厚朴、枳实,加甘草,调胃承气汤。
用法。
2.麻子仁丸:脾约证(脾被热邪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方剂重点
方剂重点归纳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1.大承气汤痞满燥实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通因通用阳明腑实重证疗。
釜底抽薪里实热之热厥,塞因塞用去硝名为小承气,痞满实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燥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君芒硝瓜子襄,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尚未成脓服之消3.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泄热逐水效非常二、温下1.大黄附子汤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寒积腹痛见手足不温,苔白腻脉玄紧金匮大黄附子君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2.温脾汤脉沉玄迟温脾附子大黄君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三润下1.麻子仁丸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苔黄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泄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2.济川煎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济川苁蓉君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四、逐水1.十枣汤平旦服药空腹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五、攻补兼施1.黄龙汤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伤寒少阳,妇人热入血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2.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泄热结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呕不止郁郁微烦少阳阳明同合病。
小柴胡和小承气汤和解攻里效无双。
3.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化痰,少阳湿热痰浊阻。
二、调节肝脾1.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2.逍遥散薄荷调达肝气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3.痛泻要方泻必腹痛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痛泻要方用陈皮术君芍臣防风共成剂散肝郁,舒脾气,引经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三、调和肠胃1. 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满,呕吐泄利寒热平调,散结除痞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九味羌活汤,和麻杏石甘汤
2.逍遥散和一贯煎的比较
3.痛泻药方的配伍特点
4.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
5.犀角地黄汤,赤芍和丹皮的配伍意义
6.龙胆泻肝汤,当归和生地的意义
7.芍药汤,肉桂的意义
8.当归六黄汤配伍特点
9.六一散的加减,和付方
10.小建中汤由桂枝汤怎样演化
11.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归脾汤,参苓白术散的关系
12.归脾汤
13.炙甘草汤主治
14.六味地黄汤配伍特点
15.四神丸
16.凉开三宝功效特点
17.理气剂分类
18.越鞠丸治六郁
19.枳实薤白桂枝汤的配伍特点
20.苏子降气汤和定喘汤对比
21.理血剂的分类
22.血府逐瘀汤的配伍特点
23.补阳还五汤
24.黄土汤的功用和黄芪的意义
25.大定风珠中的三甲
26.养阴清肺汤的主治
27.百合固金汤的主治和功用分类
28.去湿剂的分类
29.藿香正气散的配伍特点
30.阴陈蒿汤的大黄意义
31.三仁汤的三仁
32.真武汤和实脾散的对比
33.独活寄生汤,温胆汤,二陈汤
34.清气化痰丸,八正散,贝母瓜蒌散,三子养亲汤的组成
35.保和丸配连翘的意义
36.半夏泻心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中半夏的意义
37.消风散,痛泻药方,独活寄生汤,中防风的意义
38.《五十二病方》和《伤寒明理论》,《医方集解》
39.八法,清法和合法
40.佐助药,反佐药,佐制药。
41.服药时间和方法。
42.方从法出,以法统方
此为中医系的重点,希望大家有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