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方剂组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和解剂
故见经水不当断而断,又见少阳寒热往来等证候者。 3.疟疾、黄疸及内科杂病见少阳证。
【病机】热犯少阳,正邪相争,枢机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透表泄热,疏畅枢机)
第6页/共52页
·小柴胡汤 ·
方解
君:柴胡 — 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 — 辛散疏畅少阳枢机的郁滞。
臣:黄芩 — 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 柴、芩相配: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
竹茹 — 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半夏 —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竹 茹
第14页/共52页
·蒿芩清胆汤 ·
·蒿芩清胆汤 ·
方解-续
• 佐:碧玉散 (滑石、甘草、青黛) 赤茯苓 清热利湿解毒,导邪从下而去; 枳壳 — 行气消痰,散结除痞; 陈皮 —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使:甘草 —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挟痰湿上逆 或呕黄涎而粘; 湿热下注 — 小便黄短; 胆热偏盛,痰湿内阻 —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病机】·少阳热盛,胃失和降;
·湿热痰浊中阻。
【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和解少阳。
第13页/共52页
·蒿芩清胆汤 ·
方解
君:青蒿 — 清透少阳邪热,芳香“辟秽宣络”。 黄芩 — 清泄少阳邪热;清热燥湿。 * 蒿、芩相配,透邪泄热,引邪外出,和解少阳。臣:
·本方枳实易枳壳 + 川芎、香附、陈皮
(《景岳全书》)。
柴胡疏肝散
第23页/共52页
·四逆散 ·
·和解剂 ·
逍 遥 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甘草炙,半两 芍药
当归 白术
茯苓 柴胡各一两
【用法】
第25页/共52页
·逍遥散 ·
【主治】肝气郁结,血虚脾弱之月经不调证。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解表剂
小青龙汤
5
辛凉解表
·解表剂·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 【证候】共证 + 口渴,咽痛,舌偏红舌
苔薄黄,脉浮数; 【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
6
·解表剂·
扶正解表
【适应证】体虚外感表证 【证候】气血阴阳之虚证 + 表证 【代表方】败毒散、加减葳蕤汤。
运用
4.现代运用:
·流行性感冒、急.类方比较:桑菊饮&银翘散
6.病案分析
65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组成】
麻黄去节,四两 甘草炙,二两
杏仁去皮,五十个 石膏碎,绵裹半斤
【用法】
69
·麻杏甘石汤 ·
【主治】表邪化热,壅遏于肺之喘咳证。
表邪
化热
经气不舒 — 头痛身疼; 肺气不宣 — 气喘、咳嗽。
【病机】
· 风寒束表(主),肺气不宣(次)。
【治法】《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16
【方解】
·麻黄汤 ·
君:麻黄 —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
— —
散寒解肌发表, 温通经络。
•麻、桂相配,相须为 用,发汗散寒力强。
22
小 青 龙 汤 《伤寒论》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桂枝去皮,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甘草炙,三两
【用法】
23
·小青龙汤 ·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 风寒束表 — 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脉浮; · 水饮 肺失宣降 — 喘咳痰多而清稀,胸闷,苔白滑; 停肺 溢于肌肤 — 头面四肢浮肿,体重。
【方剂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清热剂
佐:
·清营汤·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竹叶、黄连—清心除烦 丹参—清心除烦,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
—引药入心
·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一方面清心解毒以除 烦,另一方面透邪外出,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 解;(透热转气)
·热入营分易于致瘀,配用丹参一则加强清心解毒, 又能活血散瘀,以防瘀热互结,使清营泻热而不留 瘀。
·白虎汤·
佐、使: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生津止渴; —调和药物。
* 寒凉的石膏、知母配伍益胃护津的粳米和甘草, 防寒凉伤胃,祛邪不伤正。
运用
·白虎汤·
1.《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
3.临证加减: ★若兼阳明腑实:+大黄、芒硝; ★若温热病气血两藩:+羚羊角、水牛角、钩藤 ★若温证,见寒热往来,热多寒少:+柴胡; ★若消渴见烦渴引饮属胃热:+麦冬、天花粉、芦根。
—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三、使用注意:
1、辨别热邪所在部位; 2、辨别热证真假; 3、辨别热证虚实; 4、注意保津、护胃; 5、药性寒凉,不宜过用; 6、服用格拒时,可用反佐法
第一节 清 气 分 热 剂
白虎汤
《伤寒论》
医圣·张仲景
·白虎汤·
【组成】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炙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运用
·清营汤·
1.《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降 而干,脉数。
3.临证加减:
若气分热盛,营分热轻:重用银花、连翘、竹叶,相对 减少水牛角、生地、玄参用量。
若神昏谵语较重:+安宫牛黄丸 若高热烦躁抽搐:+羚羊角、钩藤、地龙,或紫雪丹 若寸脉细数,舌干甚:-黄连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固涩剂
固冲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第44页/共79页
【组成】
固冲汤
白术一两 牡蛎八钱 茜草三钱 五倍子五分
生黄芪六钱 山萸肉八钱 海螵蛸四钱
龙骨八钱 生杭芍四钱 棕边炭二钱
【用法】 原方未著用法(现代用法:水煎服)
第45页/共79页
固冲汤
【主治】 脾气虚弱,冲脉不固之血崩。
色淡 脾气虚弱 短,
上锉为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 分,去渣食前温服。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
第21页/共79页
四神丸
《内科摘要》
第22页/共79页
【组成】 肉豆蔻 补骨脂四两
【用法】
四神丸
五味子各二两 吴茱萸二两
第23页/共79页
【主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
四神丸
肠失固摄,五更阴盛:五更泄泻
脾肾 肾虚
分类
固涩剂
1、固表止汗 —— 治体虚、卫外不固之自汗、盗汗。 代表方:牡蛎散
2、敛肺止咳 —— 治久咳肺虚、气阴两伤证。 代表方:九仙散
3、涩肠固脱 —— 治大便滑脱不禁证。 代表方:真人养脏汤,四神
丸
第1页/共79页
分类
固涩剂
4、涩精止遗 —— 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 也治肾虚不摄,膀胱失约之尿
*配伍要点 罂粟壳+乌梅、五味子;人参+阿胶; 桔梗+桑白皮
第13页/共79页
九仙散
【运用】 1、本方适用于久咳肺虚之证。 2、辨证要点:
久咳不止,气喘自汗,脉虚数 3、临证加减:
肺肾亏虚者,加蛤蚧、胡桃肉; 气虚明显者,加黄芪、西洋参; 阴虚明显者,加麦冬、沙参; 燥热伤肺,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 4、现代运用: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属久咳气阴两伤者。
方剂学第十一章广药
胸痛,喘息短气,苔白腻,脉弦紧。
理气剂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苏叶 【主治】 痰气互结之梅核气。
痰气互结 痰气互结于咽喉:咽中如有物阻,吞咽不下,
咯吐不出 苔白腻,脉弦滑 肝气不舒:胸胁满闷,气急作痛 【病机】 痰气互结于咽喉 【治则】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吞酸呕吐
食不消化(食郁) 饮食不消
越鞠丸
【病机】肝郁化热,脾胃气滞,停食蕴湿生 痰
【治则】行气解郁(疏肝理脾)
越鞠丸
【方解】 君: 香附─行气解郁(治气郁) 臣佐:川芎─行气活血(治血郁)
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 苍术─燥湿健脾(治湿郁) 神曲─消食和胃(治食郁)Fra bibliotek越鞠丸
【运用】 辨证要点: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
【方解】 君:苏子─降气平喘,化痰止咳;润肠通便,以助
降肺气 臣:半夏─降气化痰
厚朴─降气平喘,宽胸除满 佐:前胡─降气祛痰
肉桂─1、温肾纳气,使气能归元;2、温阳化 气,以利水化饮 当归─1、养血润燥,防肉桂之温燥;2、“治 咳逆上气”,以助平喘止咳;3、配肉桂温补下 元。 苏叶、生姜 ─ 宣肺散寒、和胃降逆 使:炙甘草、大枣 ─ 调和诸药,调和脾胃
理气剂
一、概念 组成:以理气药为主; 作用: 行气或降气; 主治: 气滞或气逆病证。
理气剂
二、分类与适应证 1、行气剂―― 气滞证 (脾胃气滞、肝气郁结) 代表方:越鞠丸,半夏厚朴汤 2、降气剂―― 气逆证(肺气上逆、胃气上
逆) 代表方:定喘汤,苏子降气汤
理气剂
三、使用注意 1、辨清虚实; 2、理气药多芳香辛燥,易伤津耗气; 3、辨明气病的兼夹(兼热、寒、湿、痰),
广中医-方剂归纳概要
姜芍药枣夏川军,枳实(为了)大柴胡。
江琴要找夏川军,只是(为了)打豺虎。
4.清热剂
4.1清气分热
32白虎汤★
《伤寒论》
阳明气分热盛证
清热生津
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
4.小青龙汤★
《伤寒论》
外寒内饮证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脉浮
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半夏、五味子
小青龙马跪下,要喂新干草
小青龙姐表散文非花银
6.止嗽散★
《医学心语》
风邪犯肺证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
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甘草、陈皮
29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寒热互结之痞证
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心下痞满,满而不痛,呕吐,肠鸣下痢,舌苔腻而微黄
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炙甘草
连亲三下草枣姜,寒热凭条,小屁三界
3.4表里双解
30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少阳阳明合病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小承气汤
«伤寒论»
阳明腑实证“痞满○实”
健脾消食,清热驱虫。
大便不通,谵语潮热,脘腹痞满;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老黄舌,滑疾脉
大黄、厚朴、枳实
小承气不笑
16.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肠痈初起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脉,滑数
大黄、桃仁、丹皮、冬瓜子、芒硝
大黄牡丹销瓜桃,破瓜泄热散肿结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9.里剂
当 归
2012-8-23 方剂学
· 当归四逆汤 ·
五、现代运用:
血栓闭管性脉管炎、雷诺氏病、风湿性关 节炎、冻疮、小儿麻痹等属血虚寒凝者, 可用本方治之
六、类方比较:
肉 桂
2012-8-23
方剂学
· 当归四逆汤 ·
七、现代研究: · 调整血液循环,改善末梢循环障碍和镇静、 镇痛 · 促进消化,缓解肠痉挛
【治法】
回阳救逆
八仙藤
2012-8-23
方剂学
· 四逆汤 ·
【方解】 君:附子—温肾祛寒, 回阳救逆 臣:干姜——温阳散寒
· 《本经疏注》‚附子以走下, 干姜以守中,有姜无附则难 收斩将夺旗之功,有附无姜 难取坚壁不动之效‛
佐、使:炙甘草——益气温中,调和诸药,
· 两药相须为用,助阳散寒之力尤大,有 ‚附 子无姜不热‛之说
【用法】
饴糖一升
2012-8-23
方剂学
【主治】 1、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腹痛 2、虚劳心悸 3、虚劳发热
· 阳气不足,脘腹失于温养:腹中时疼, 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缓 中焦虚寒 · 阴血亏虚,心失所养:面色无华,心悸,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2012-8-23 方剂学
· 小建中汤 ·
【病机】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 【治法】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方剂学
名医论方
‚此厥阴初伤于寒,发散表寒之剂。凡厥阴伤寒,则脉 微而厥,以厥阴为两阴之交尽,又名阴之绝阳,伤于寒, 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然 相火寄于厥阴之脏,经虽寒而脏不寒,故先厥者后必发 热,所以伤寒初起,见其手足厥冷,脉细欲厥者,不得隧 认为虚寒而用姜、附耳。此方取桂枝汤,君以当归者,厥 阴主肝为血室也;倍加大枣者,肝苦急,甘以缓之,即小 建中加饴法;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细辛甚辛,通三阴 气血,外达于毫端,力比麻黄,用以代生姜,不欲其横散 也,与麻黄汤不用同义;通草能通关节,用 以开厥阴之 阖。当归得芍药生血于中,大枣同甘草益气于里,桂枝得 细辛而气血流经。缓中以调肝,则营气得至太阴,而脉自 不绝;温表以逐邪,则卫气得行四末,而手足自温。不须 参、苓之补,不用姜、附之峻,此厥阴四逆,与太、少不 同治,仍不失辛甘发散之理,斯为厥阴伤寒表剂欤!‛
广中医-方剂表格整理1
剂名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病中风)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辩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口苦微渴,脉浮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清稀,苔白滑病机风寒束表(主),肺气不宣(次)风寒客表,营卫不和风寒湿邪外袭,热蕴于内风寒束表(主),水饮内停(兼)—表里同病治法发汗散寒,宣肺平喘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发汗祛湿,清里热散寒解表,温肺饮逐方解君: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臣: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散寒;佐: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使:炙甘草—和中,调药;*麻+桂—相须为用,加强发汗散寒解表;麻+杏—宣降肺气,增强平喘止渴。
君:桂枝—散寒解肌发表,温助卫阳;臣:白芍—滋养营阴,收敛阴液;佐:生姜—辛散风寒,助君解表调卫;温胃止呕;大枣—补益脾胃,助白芍和营血;使:炙甘草—调药;*桂+芍—调和营卫,解肌发表,散中有收,祛邪不伤正,养阴不留邪;桂+草—辛甘化阳,助阳实卫;芍+草—酸甘化阴,加强敛阴和营。
君:羌活—散寒祛湿,祛风止痛(太阳头痛);臣:防风—祛风散寒,盛湿止痛,“一身尽痛”;苍术—祛风除湿,发汗解表。
(太阴头痛);佐:细辛—搜风散寒止痛(少阴头痛);白芷—祛风散寒止痛(阳明头痛);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少阳、厥阴头痛);生地黄—清热养阴生津,防辛温伤津;黄芩—清泻里热;使:甘草—调药;*防+苍—助君发汗祛风寒湿邪;辛+芷+芎—辛温香燥,助均散寒祛风,宣痹止痛;*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配伍,药备六经。
君:麻黄—发汗散寒解表,宣肺平喘;桂枝—散寒解肌发表,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臣: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佐:五味子—温肺敛气,止喘咳;白芍—养阴和营,防麻、桂过汗伤津;半夏—燥湿化痰,祛饮降浊;使:炙甘草—调药;*姜+辛+味—温肺散寒化饮,收敛肺气平喘,散中有收,散寒化饮不伤正,敛肺气,止咳不留邪;麻+桂—相须,发汗散寒解表力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4开窍剂
热炼津成痰, 痰热内盛
痰盛气粗,喉中痰鸣, 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
【病机】热毒亢盛,痰浊内闭心包。
【治法】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2020/5/25
方剂学
方解
·犀角、麝香 — 清热开窍。 ·冰片、安息香 — 芳香开窍,辟秽化浊。 ·牛黄、玳瑁 — 清热解毒。 ·朱砂、琥珀 — 镇心安神; ·雄黄 — 豁痰解毒, ·金箔、银箔 — 镇心神、定惊悸。 ·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痰开窍之效。
【组成】
苏合香一两 安息香 沉香各二两 荜菝 香附
苏合香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麝香研二两 青木香 乳香一两 犀角 诃子煨各二两。
冰片研一两 白檀香 丁香 白术
2020/5/25
【用法】
方剂学
【主治】 寒闭证。 蒙蔽清窍,
扰乱神明
寒邪或痰浊 内陷心包
寒凝气滞, 痰壅气闭
突然昏倒 牙关紧闭 不省人事
·犀角、羚羊角、麝香 — 清心凉肝,开窍熄风。 ·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玄参、升麻—甘寒清热泻火。 ·木香、丁香、沉香 — 行行通窍; ·黄金、朱砂、磁石 — 重镇安神; ·芒硝、硝 石— 泄热散结; ·甘草 — 益气和中。 ·诸药和用,共奏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之效。
2020/5/25
方剂学
【运用】 1、辨证要点: ·高热,烦躁,神昏,痉厥,便秘,舌红绛苔干黄, 脉数有力。 2、现代运用: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症肺炎、 猩红热、化脓性感染等疾患的败血症期;肝昏迷、 小儿高热惊厥等属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内者。
【用法】
2020/5/25
方麝剂学香
【主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证。
热入心包
热扰心神 —— 高热烦燥,神昏谵语 热迫血行 —— 斑疹吐衄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复习版本资料完整版本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复习版本资料完整版本方剂学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方剂:中医在辩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的药物治疗处方。
2、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和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
二、方剂的起源与发展1、主要方书及其意义2、金成无己贡献:①首次以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开后世方论之先河;②首次以四气五味剖析方剂配伍,奠定了性味配伍的基础;③注解伤寒论,使之由论升为经;④明确提出“十剂”、“七方”分类法。
第二章方剂与辩证论治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治法来源于方剂;2、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3、治法是组成方剂的依据。
二、方剂与治法程钟龄《医学新悟》统方“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一、七方源于《内经》——金成无己《伤寒名理论-药方论序》,明确提出:大、小、缓、急、奇、偶、复。
二、十剂金成无己《伤寒名理论-药方论序》: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一、配伍的目的1、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
2、提高药效:①增强原药效;②综合多药效;③产生新药效。
3、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二、方剂的组成1、“君、臣、佐、使”字语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2、《内经》中: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三、方剂的变化1、药味增损;2、药量加减;3、剂型变化。
第五章方剂的使用方法一、常用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酒剂、丹剂、茶剂等等。
二、汤剂制备急火煎煮谓之武火;慢火煎煮谓之文火。
三、服药方法1、服药时间:并在上焦,饭后服;在下焦,饭前服;急性重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定时服;补益与泻下药,空腹服;安神药,睡前服;对肠胃有刺激性药物,饭后服;治疟药,发作前两小时服;(特别:十枣汤,平旦服;鸡鸣散,五更服。
)2、服药方法3、药后调护4、服药食忌:①病证对饮食的宜忌;②药物对饮食的宜忌。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处方拾穗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处方拾穗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 30 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法〕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燥剂PPT课件
2020/6/24
.
8
【方解】
·杏 苏 散·
君:杏仁 — 宣降肺气,润燥止咳。
苏叶 — 轻散风寒以发表邪,
— 开宣肺气以助止咳。
*苏叶配杏仁:轻宣温润,宣肺 散寒,止咳润燥。
臣:桔梗 — 宣肺化痰止咳。
前胡 — 疏风宣肺,降气化痰。
枳壳 — 理气消痰。
桔梗、前胡、枳壳相配:宣肺降气,化痰止咳
2020/6/24
上燥(肺)— 干咳、少痰,口燥咽干,咯血;
内燥 中燥(胃)— 多食易饥,肌肉消瘦,口渴干呕;
下燥(肾)— 消渴,便秘。
2020/6/24
.
3
·治燥剂·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轻宣外燥— 凉燥或温燥
— 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2、滋阴润燥— 脏腑津伤液耗的内燥证
— 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百合固 金汤、玉液汤、增液汤。
2020/6/24
.
10
【临床应用】
·杏 苏 散·
1、本方是治疗凉燥证的代表方剂。
2、辨证要点: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 苔白,脉弦。
3、临证加减:
❖ 若无汗,脉弦甚或紧者,加麻黄、防风以解表发汗;
❖ 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以化湿除满;
❖ 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
4、现代运用:
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属外感凉燥, 肺气不宣,痰湿内阻者。
2020/6/24
.
46
【组成】 生山药一两 知母六钱 葛根一钱半 天花粉三钱
【用法】
玉液汤
生黄芪五钱 生鸡内金二钱 五味子三钱
2020/6/24
.
47
玉液汤
【主治】 气不布津,肾虚胃燥之消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解表剂一辛温解表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生姜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二辛凉解表
银翘散: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
三扶正解表
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甘草
再造散: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生姜
加减葳蕤汤:生葳蕤生葱白桔梗东白薇淡豆豉苏薄荷甘草
B泻下剂一寒下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桃仁瓜子芒硝
二温下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三物备急丸:大黄干姜巴豆
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三润下
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陈皮
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四攻补兼施
黄龙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
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细生地大黄芒硝
五逐水
十枣汤:芫花甘遂大蓟大枣禹功散:黑牵牛茴香
C和解剂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蒿芩清胆汤: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
二调和肝脾
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
痛泻药方:白术白芍药陈皮防风
三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四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防风通圣散: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石膏
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栀子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甘草黄芩黄连
疏凿饮子:泽泻赤小豆商陆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槟榔茯苓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