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综合知识整合

【第一部分教】教育与教育学

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2.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3.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4.从对象看分为:个体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派生功能)。

5.从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6.生物起源说代表: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

7.心理起源说代表: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

8.劳动起源说代表:米丁斯基、凯洛夫。认为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的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说。

10.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11.原始社会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无阶级性,教育水平低下。

12.夏朝代有了教育形态,周王朝建立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有了:国学、乡学之分。

13.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之学(礼、乐、射、御、书、数)

14.封建社会教育:宋代以后,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明代:八股文。

15.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7.德国最先普及义务教育。马丁路德提倡公费设立学校。

18.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19.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学原则与方法:乐学与立志、学、思、行并重、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内容:六艺、四教:文、行、忠、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世界上第一篇研究教育的专著是:《学记》提出(教学相长、尊师重道(师严而后道尊)、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相观而善、预与时)

21.朱熹: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2.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23.最早有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中外教育学家分别是:孔子、苏格拉底、

24.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25.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原则,历史上首次提出。

26.开始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论述教育问题是在教育学发展的:独立形态阶段。

27.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28.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代表作《大教学论》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及教学原则、提出“泛智”思想。

29.洛克:提出白板说、绅士教育。

30.赫尔巴特:“现代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编制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应用(五段))。

3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3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并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凯洛夫《教育学》。

33.实验教育学:梅一曼、拉伊;

34.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35.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36.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布厄迪尔。

3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里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38.最早提出教育性原则的是;赫尔巴特。

39.“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提出者:孟子。

40.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4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以儿童为中心、学校即社会、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展观、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教育即学生经验的不断增长。

42.曾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观点的教育教有:夸美纽斯、亚里士多德、卢梭。

43.20世纪以后现代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

44.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重视学前教育,强化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各国教育交流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凸显。

45.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研究基础和研究范式呈现多样化。

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教育学科体系。

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加强了自身的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知识。

4.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育能够保存、整理、传播、融合、创造文化。

5.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是由:精神、物质、制度文化整合而成的。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7.教育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人口功能。

8.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9.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生产力

10.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政治经济制度

11.学生文化的成因有: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

1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13.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目的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1.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和具有最佳发展期等特性。

2.一个先天失明者的听觉、触觉等方面往往会获得超常发展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3.“拔苗助长”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4.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在最短时间取得最佳效果。

5.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是遗传因素的差异。

6.洛克的白板说属于:环境决定论,外铄论。

7.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影响的是:环境。

9.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内发论。

10.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11.“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