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加强双向沟通,实现信息共享
横向信息传递,是指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平行 信息交流。横向信息交流可以沟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拓宽管 理人员的视野,支持彼此的工作。员工之间的交流,可以增进 友情,团结合作;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协调职能、互相 支持;领导成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彼此体谅、贯彻政策。横向 交流的方式很多,如郊游、联欢、体育活动、舞会等,都可以 加强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日本人每工作25小时,就有1小时用 于在工作之余同团体内部其他人员交际。他们认为,工作后的 活动可以解决工作上的冲突。 交叉式信息传递是指组织各界人员,不分上级和下属,都以群 体一分子的平等身份进行交往。这是一种开放式的交往,它可 以打破部门的界限、职务的隔阂,在组织中从上到下创造一种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气氛,使组织充满活力,富有朝气, 从而达到“人和”的境界。 27
14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程度分类。 边缘公众 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其重要性 最小。
15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4)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 顺意公众 又称为支持公众。它对组织是持赞 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一个组 织的公共关系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保持和 扩大顺意公众的队伍。
19
2. 主要公共关系
2.1 内部公共关系
2.2 外部公共关系
20
2.1 内部公共关系
2.1.1 员工关系
2.1.2 股东关系
21
2.1 内部公共关系
2.1.1 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是指组织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中 包括组织机构里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各个职能部门、科室、 办组织间的关系。 员工是组织的主体,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细胞,他 们的思想和情绪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组织机制的运行,组织的 存在价值和发展目标,组织向社会提供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都要通过他们身体力行去实现。成功的组织能够激发群体中 每一位成员的智慧和潜能,把各种分散的力量聚成一股强大 的合力。可见,良好的员工关系是组织凝聚的粘合剂。处理 员工关系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1.2 公众的基本特点 (1)群体性。 法人群体。即依法成立的社会实体。它们都拥有一定的财产 和生存空间,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如工厂、机关、学 校、医院等。 任务群体。即在一定的时间内暂时汇集到一定地点,从事类 似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共同目标的社会成员集合体,如 图书馆里的读者、商店的顾客、风景区的游客等。 角色群体。指某一共同身份或从事某一共同职业的社会成员 集合体,如学生、工人、教师、医生等。角色群体的种类很 多。
22
23
2.1 内部公共关系
2.1.1 员工关系 (1)加强双向沟通,实现信 息共享 (2)塑造企业文化,增强组 织内聚力 (3)掌握用人之道,加强组 织的向心力 (4)创造“家庭气氛”,协 调 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24
2.1 内部公共关系
2.1.1 员工关系 (1) 加强双向沟通,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沟通是指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通过 语言、文关字、图形以及感情、态度等形式的传递。世间人际 关系的紧张往往产生 于误会,而大多数的误会又是由于人们 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员工 作为组织的一分子,如果对 组织的情况不了解,特别是对与自己切身利 益相关的信息知 之甚少,便会产生猜疑、烦恼、对抗的心理和行为,从而造成 人们之间的隔阂、争斗和内耗。实行信息共享,既是为了形成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为了求得员工在认识上和行为上与组织 的根本目标保持一致。
16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4)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 逆意公众 又称为敌对公众。它们是公共关系 工作的首要对象,要努力改变它们看法和想 法。
17
18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4)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 独立公众 又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公 共关系的工作要争取这一部分公众变成顺意 公众。
29
(3)掌握用人之道,加强组织的向心力
组织的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他们生活 在复杂的社会机体中,除了要求满足经济方面的需求外,还受 到社会环境、社会组织及家庭的影响,追求友谊和爱情,要求 生活得充实、愉快,渴望实现自身价值和受人尊重,因此,在 卓越的中外企业中,都非常注重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 聚力必聚心,聚心必先尊重人。因此,搞好雇员关系,必 须要从确立个体价值入手,使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团体的 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追求和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样才 能加强每一个成员的向心力,通过许许多多的个体活动,去追 求和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4)相关性 公众与公众之间,公众与组织之间都是有共 同的目的或者利益才会走在一起。
7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1.3 公众的分类 (1)根据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分类。 内部公众 内部公众主要是指组织的员工,还包括组 织的股东和员工家属。 外部公众 外部公众是指除内部公众之外的一切与组 织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公众。比如说一家宾 馆,它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它的隶属型公众;新闻界、 开户银行、同行是它的合作伙伴或竞争型公众;广 大的顾客则是它的辐射型的公众。
4
1. 公众的涵义、特பைடு நூலகம்及分类
(2) 同质性。 一家商店进进出去的顾客本来素不相识没有直接联 系,但是由于他们都去购买商品而成为商店的公众。 美国在印度的一家化工厂,由于有毒物质泄漏,造 成大量当地居民的伤亡,这些伤亡者及其亲属原来 彼此之间可能毫无联系,但是他们在共同的毒物污 染事件中有些共同点,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具有内 在的联系,不约而同的或者有组织的对这家化工厂 形成一定的公众压力,舆论压力,甚至采取一致的 行动,因此就成为该公司的公众了。(这就是我们 所说的危机公关,后面的章节会有专门的介绍)
第三章 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2. 主要公共关系
1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1.1 公众的涵义 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随着公共 关系学在西方国家的兴起,公众一词也日益引起人 们的注意。公众的英文为Public,泛指公众、民众, 也指具有“合群意识”的社会群体。公共关系学中 的公众,与人民、群众、人群等概念相近,但区别 还是比较明显的。人民,属于政治哲学及社会历史 范畴,指以劳动群众为基础的社会基本成员,包括 各个历史阶段推动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或集团。 而群众则泛指人民中从事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生产 的劳动者。而人群,作为社会学用语,与人民、群 众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它指成群的人,但不一定需 要合群的整体意识和相互联结的牢固纽带。 2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公共关系学中所说的公众,并不是广泛意义上的 公众、民众,而是针对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而言的 公众,即与社会组织的运行发生一定关系的社会群体。 就某一社会组织来说,它的公众既包括与它有关系 (涵盖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个人,也包括与它有 关系的其他社会组织。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它的公众 都会是一个社会群体。公众,对社会组织确定目标、 实现目标、扩展目标,以至对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和影响力。因此,公众 是公共关系的客体,是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进行信 3 息传播与沟通的对象。
8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1.3 公众的分类 (2)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分类。 非公众 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一个特殊概念,它 受组织的影响,但是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所 影响,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 针政策和行为。例如,一般我们说文具店可以被看做 是服装店的非公众,洗衣店可以被看做是钟表修理店 的非公众。 也就是说他们是“非公共关系对象”。
12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程度分类。 首要公众 他们对组织的生存、发展、成败有 举足轻重的影响。比如组织中的员工、商店 的顾客这些都是组织的首要公众。
13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程度分类。 次要公众 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影响,但 不起决定作用的公众。但是他们虽然不是公 共关系工作的重点,但如果忽视他们的存在 也会造成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不良。比如说 新闻媒介。弄不好就会影响组织的正常发展。
9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1.3 公众的分类 (2)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分类。 潜在公众 例如飞机失事了,在一段时间内遇 难者的家属还不知道他们的亲人发生以外, 在这个时间段内,对于航空部门来说,遇难 者的家属就是潜在公众。在这个时候组织就 应该开始准备好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了。
5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3)变化性。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你的角色也会 因为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变。对于商店来说, 你是顾客;对于学校来说,你是学生;对于 工厂来说,你是员工。不管你的角色如何变, 组织的目的都是使你成为它的伙伴,朋友, 让公众向有利于组织的方面变化。
6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2)塑造企业文化,增强组织内聚力
因此,有人将企业的经济与文化作为同一 共同体的两个侧面来分析,把企业文化看作相 对于经济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它能通过 明确的经营宗旨、深层次的意识行为准则、公 开的和悄悄的暗示,渗透人们的心理,聚集人 们的先进意识,取得人们的共识,指导人们的 行为,在企业深层的精神文化层面发挥凝聚人 心的特殊功能。
(2)塑造企业文化,增强组织内聚力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组织及其员工所具有的一整套价 值观念体系。它包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就 “软’’的一面来看,就是指员工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和价 值观念;就“硬"的一面来看,就是指决定企业价值观念的各种 具体活动,如技术活动、福利活动和娱乐活动等。企业文化是 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它可以使人们改变原来只从个人角度建 立的思想意识,树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价值观念,从而 在潜意识中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培养良好的集体意 识。具有强烈集体意识的企业成员会对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职责 和企业目标有深刻的理解,从而自觉地约束个人行为,使自己 的言行与企业整体联系在一起。这样,企业的各项工作就能有 机地联系起来,合力运转。可见,内聚功能是企业文化最显著 的一种功能,它把员工的意志和行为引向同一目标,并为这个 目标而协同动作。同时,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向社会展 示了它良好的管理机制、经营素质和企业风貌,无形之中向市 场提供了可以信赖的信息,这就使企业塑造了良好的整体形象, 28 树立了良好的市场信誉。
10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1.3 公众的分类 (2)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分类。 知晓公众 知晓公众(尚未采取行动)遇难者 的家属接到消息说发生空难,亲属有可能遇 难。遇难者的家属就是航空部门的知晓公众。
11
1. 公众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1.3 公众的分类 (2)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分类。 行动公众 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当公众变成行动公众并且会对组织产生不利影 响的时候,组织就必须要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把 损失减少到最小。在公共关系工作中,能否通过努 力改变行动公众的态度,使他们与组织达到相互适 应,就是检验公共关系工作效果好坏的依据。
25
(1) 加强双向沟通,实现信息共享
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是多流向的,既有纵向信息传递、横 向信息传 递,又有立体交叉式信息传递。纵向信息传递是指 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即通常所说的“上情下 达"和“下情上达”。纵向信息交流可以使组织的意图和职工的 要求达到和谐的统一,从而形成上下一心、同心协力。为此, 组织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形式,如组织的杂志、小报或通讯、 简报、墙报、广播等等,向员工们介绍本组织的盈亏情况,领 导层的人事变动,奖金、红利或福利政策,以求得到员工的理 解和支持;介绍本组织在生产、技术、质量、销售等方面的困 难,竞争厂家的挑战与影响,以及外部对本组织的评价和反应, 以求增加员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员工的斗志和对本组织 的忠诚;介绍组织领导和先进人物的工作业绩,以求增加员工 对本组织的信心和光荣感;介绍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设 备,以求培养员工在信息时代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不败的信念。 另一方面,还需要将员工的情绪、意见、牢骚、要求、流言或 建议,及时归纳、整理,反映给领导层或有关部门,作为决策26 和工作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