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关系、中法关系、 法美关系、中阿关系、 台海关系……
整体性 公众
环境,不是单 一群体。
同质性 面临
共同问题、利 益和要求
相关性 与特定
组织相关
可变性
2
2004年11月 29日,首都 地拉那举行 盛大阅兵式, 庆祝阿尔巴 尼亚反法西 斯民族解放 战争胜利和 祖国解放60 周年。
3
1979年2月17日晨, 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中 国军队,以9个军的兵力,从广西、云南两 个方向对越南6个省11个县发起进攻,空军 部份战机起飞,沿边境我方一侧巡逻,海军 部份战舰进入北部湾保卫石油平台。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公众概述
公众是企业公共关系的工作对 象,认识和研究公众,是公共 关系战略管理和开展一切公共 关系活动的基础。
公众是企业公共关系的客体。 它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利益,与 特定的企业之间存在某种利害 关系,与企业主体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的总和。
1
公众的特征
10
• 知晓公众是潜在公众逻辑发展的结果,即公众已经知晓自
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 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甚至开始 向组织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这时,潜在的公众已发展成 现实的公众,构成组织不可能回避的沟通对象。
• 对组织来说,采取积极主动的公共关系姿态,及时沟通、
12
按照公众与组织密切程度,分为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
内部公众就是组织机构内部形成的特定利 益群体。内部公共关系就是针对这部分公 众所做的工作。 外部公众即组织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如 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 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等。
公共关系政策需要内外有别。 信息传播要经过选择、整理; 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在形式、尺度、 时间等方面都有区别。对组织内部情况必要的保密也是一种 重要的传播政策。在对外传播之前,内部传播必须统一口径, 否则会造成整体形象混乱。
利害相关者分为直接利害相关者和间接利害相关 者。 企业公众的基本构成(22种)
7
企业公众的构成
员工 国际公众
金融
媒介 社团
社区
组织
顾客
经销商
政府
合作者
供应商
竞争者
8
公众的分类 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关系,分为相关公众 与非公众。
非公众是 公共关系学的特殊概念, 社会学没有。非公众指处在某 组织的影响范围之中,但却与该 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 不受该组织的影响,也不对
主动传播,满足公众要求被告知的心情,使公众对组织产 生信赖感,这对于主动控制舆论局势非常重要。因为知晓 公众如果不能从有关组织那里获得必要的信息,便会转向 其他信息渠道,各种不准确的小道消息将会流传开来,局 势的演变将难以控制,事后的解释将事倍功半。
•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处理水门事件时由于没有正视知晓公众
4
公众与大众、群众的区别
参照物不同----公众 相对于社会组织而言, 大众相对于法律、政 府而言,群众相对于 干部、领导而言。
产生消失的原因不同 ----公众因共同问题 而产生或消失,大众、 群众则只要有领导、 干部存在就会存在。
性质不同----公众 具有同质性,大众、 群众具有异质性。
5
公众及公众 关系分析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企业本身是一个动 态的有机系统;同时,企业又是整体社会经 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公众及公众关系实 质上反映的是支持企业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有 机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这些复杂的内外 联系构成了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6
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关系网络
利害相关者的概念 stakeholder theory.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 蒂格利兹在讨论公司治理理论时提出。认为广义 上的公司“所有者”除了所有者和管理者之外, 还有利益相关集团,包括工人、银行和地方政府 等。
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成败的那部分公 众,如组织员工和股东及客户。 次要公众是指那些对于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有一定影响、 但没有决定意义的公众。
15
按公众稳定程度,分为稳 定、周期、偶然公众。
的要求,失去了引导公众舆论的时机,使自己越来越被动, 最后只好辞职下台。事后,尼克松在总结水门事件的经验 教训时认为,这完全是“公共关系的失策”。
11
• 行动公众自然就是知晓公众发展的结果。在这个
阶段,公众已不仅仅表达意见,而是采取实际行 动,对组织构成压力,迫使组织必须采取相应的 行动。无论公众的行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组 织的反应也不能仅停留于语言、文字上,还必须 有实际的行为。也就是说,行动公众必然促成公 共关系行为的发生。面对着行动公众除了采取相 应的行动别无选择。当然,高超的公共关系行动 方案必将使行动公众的压力转变为动力,转变为 对组织有利的合力,这乃是公共关系人员神往的 最佳结果。
13
按照公众对组织的
态度,分为顺意公
众、逆意公众和独
立公众。
对组织机构
的政策和行为
持赞赏和支持态
度者,是顺意公众;
反之是逆意公众;持
中间态度、或态度不

明朗、或未表态者
点:
是独立公众。




公 众

14
按公众对组织重要 性,分为首要、次 要、边缘公众!
首要公众与次要 公众的“二八” 效应。
所谓“首要’、“次 要”的划分,要从投 入产出的效果来考虑, 保证首要公众过程中不同阶段特点,可分为非公众、潜在 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 潜在公众主要指由于潜在的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伏公 众、隐患公众、隐蔽公众或未来公众。即某一社会群体面 临着组织行为或环境引起的某个潜在问题,由于这个潜在 问题尚未充分显露,这些公众本身还未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因此他们与组织的关系尚处于潜伏状态。这需要公共关系 人员未雨绸缎,加强预测,密切监视势态的发展,分析各 种可能出现的后果,制定多种应付的方案,积极引导事情 向好的后果发展;当事情不可避免要变糟时,采取必要的 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酿 成更大的麻烦。妥善处理这类公共关系问题有相当难度。 但现代组织面临这种复杂情况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促使 公共关系活动策划者日益重视公共关系预测功能、参谋功 能。这也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公共关系界重视“问 题管理”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