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4届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质量检测试题(一模)含答案

2024届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质量检测试题(一模)说明:1.考试形式为开卷书面考试。
可查阅所带教材、资料,但不得相互讨论和互借资料。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为研究史前时期提供原始史料的是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B.传说中炎帝教民种植五谷C.电视纪录片《解密甲骨》D.《史记》中记载的大禹治水2.“食肉饮酪”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饮食特征。
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
但据《齐民要术》记载,北魏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乳酪生产加工技术,民间饮酪风气兴起。
这一变化说明A.北方民族交融进一步加深B.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不断汉化C.中原畜牧业发展十分迅速D.《齐民要术》是北朝畜牧业专著3.当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时,古代文人纷纷吟出悲壮之音,唱出慷慨之声,将个体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与以上所述主旨相符的宋词是A.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C.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4.明朝小说集“三言二拍”中,有超过二分之一篇目的故事主角为市井人物,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铺、酱铺、街头巷尾、市场码头等成为小说主要描写的场景。
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明朝A.文学创作题材丰富B.商品经济十分发达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1861年,被称为“中兴之臣”的胡林翼看见当时清军精锐湘军水师驾驶的木制帆船被英国的蒸汽轮船激起的波浪掀翻,感叹道“天要变了”。
此后,“天变”首先表现为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6.观察下列两幅图片,这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A.新式交通工具较为普遍B.仍处于封建社会时期C.生活面貌的变化不平衡D.已实现了经济近代化7.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深入解放区的村庄,在每个村子都设了党支部、村委会、民兵武委会、妇女救国会等组织。
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2. 下列哪项不是唐朝的盛世?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康乾盛世D. 永乐盛世3. 明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海禁”政策?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厚照D. 朱由校4. 清朝末期,哪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第二次鸦片战争D. 太平天国运动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国内军阀混战D. 国内经济危机6.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 陈独秀B. 胡适C. 鲁迅D. 曾国藩7.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主要活跃在哪个地区?A. 华北B. 华东C. 华南D. 西南8.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9. 以下哪位科学家发明了“地动仪”?A. 张衡B. 祖冲之C. 沈括D. 郭守敬10.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个组织是被错误地批判和打击的?A. 红卫兵B. 造反派C. 四人帮D. 知识分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12. 描述一下“一国两制”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3.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模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B4. A5. A6. D7. A8. B9. A10. D二、简答题1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实现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权利;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12. “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则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考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4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未生。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思;姑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讨论按比例分配赋税与徭役;“商功”解决筑城、开渠等土木工程所遇到的各种体积计算问题等。
这反映汉代A.基层官员的日常公务繁重B.注重数学教育C.科技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D.主地兼并严重3.北魏孝明帝以考试选拔御史,同时射策者800余人,高第者24人;孝庄帝时朝廷动荡不安,仍以考试选任散骑常侍、散骑侍郎;北朝的考试动辄数百、数千人,吏部任官除察举之外仍需考试。
这有助于A.创新政治制度B.消弭民族隔阂C.巩固国家统一D.提高军事实力4.新罗使用唐代年号,采用唐朝历法,汉字是官方文字,男女服装、婚丧嫁娶同汉族习俗一样。
朝鲜半岛的留学生可以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及第可以做官。
这说明了当时A.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唐朝的繁荣昌盛C.唐文化兼具包容性和辐射力D.中朝关系较和睦5.范仲淹认为商人“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喜身”;北宋纪传体史书《东都事略》载:“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益也”。
这体现了宋代A.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反思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6.有学者评价某一制度:“是全面实现人丁徭役税从土地税里征收的制度,使得人口税与财产税合4……实质上是政府从分征人口税、财产税转变为征收单一的财产税。
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考一模历史试卷含详解

20.从1761年到1791年,利物浦附近裁缝 日工资从6便士增长到1先令2便士;屋顶匠的日工资从1先令增长到2先令;木匠造一副车轮的工资从18先令涨到1英镑15先令。这一变化( )
A.巩固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B.为技术革新创造条件
C.彰显了英国民主政治的优势D.使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A.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B.反映了我国医疗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C.体现了新型大国外交关系战略布局D.推进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施
17.赛拉匹斯神是托勒密埃及王朝时期希腊和埃及文化融合 典型代表。作为一名混合型的神,他兼具了希腊神宙斯、狄俄尼索斯和埃及冥王俄塞里斯、阿庇斯的特征。这表明( )
A.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A.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具有强大的活力B.媒体宣传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C.知识分子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D.工农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11.下图所示的《妇纺小组》黑白木刻版画创作于陕甘宁边区,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画反映了陕甘宁边区( )
A.人民公社制度初步形成B.社会主义改造成果显著
C.妇女的参政意识增强D.生产组织化程度较高
A.反映了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升级B.推动了双方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
C.旨在促进民众了解美国商品与价值观D.凸显了美苏在消费品市场的争夺
25.1982年,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年会上宣称“国民健康服务是我们的安全阀”,“我们要坚持适当的原则,即根据我们的经济能力作出我们的安排。”据此可知撒切尔夫人试图( )
A.国家独立缺乏政治基础B.殖民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政治精英注重语言改革D.殖民地本土语言逐渐消亡
24.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举办博览会,6周时间里有近300万苏联民众进入展厅,惊讶于琳琅满目的展品,特别是速冻食品、精美的收音机、彩色电视机、照相机等家庭消费品。每位参观者的纪念品袋中都塞满了赠送的图书、儿童玩具、塑料餐具和各种甜点。这次博览会的举办( )
2024年郑州九年级一模历史试卷+答案

2024年中招第一次适应性测试(郑州)1.西周时期,周公领命择址建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建议把洛阳作为陪都。
据此推断,其挥都原则是A.农业为本B.依山傍水C.交通要津D.天地之中2.有学者认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借一位大臣之口描述了赢政的长相:“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有丑化、恶化秦始皇的偏向。
据此可知A.赢政的相貌异于常人B.历史叙述未必完全客观C.司马迁能够秉笔直书D.学者研究结论较为可靠3.考古工作者在古晋阳地区(今山西太原)发掘整理了大批北齐墓葬中的陶俑和壁面。
……不仅穿戴有三棱风帽等鲜卑传统胡帽,亦出现了笼冠、头巾等中原汉族常戴之首服。
这主要体现了当时A.民族交融B.服饰华丽C.经挤繁荣D.战争频发4.自古国人常用传统动植物组合的吉祥图式来作面,在西中暗含有“话”。
如,一只喜鹘落于莲蓬上啄其颗粒果实,就是“喜得连科”;一只喜鹘和三个桂圆构成“喜报三元"。
这些画作暗含的“话”为A.幸福美满B.岁岁平安C.科举高中D.多福多寿5.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唐代壁画(右图)描绘了一农夫正在扬鞭挽牛耕地。
其农具应该是A.耧车B.简车C.曲辕犁D.秧马6.学界普遍认为宋代海外贸易频繁兴盛,但也有研究指出,宋代远洋外贸必须利用冬夏两季季风,向北的航线是“趁南风而去,得北风乃归”,往南则“冬南夏北”。
据此,影响宋代海外远举贸易的因素是A.自然条件B.国际关系C.经济水平D.国家政策7.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城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唐与突厥的联系C.清设置台湾府—加强中央对台湾管辖D.清册封达赖班禅—加强清对新疆的管辖8.袁行霈等在(中华文明史)中指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偏重经验、实用而缺乏理论概括的特点。
以下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天工开物》B.《几何原本》C.《红楼梦》D.《海国图志》9.与下列形势图相关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周成王年幼继位,“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摄行政事。
周厉王被国人驱逐后,周公、召公“共和行政”。
这些事例佐证了西周()A.氏族遗风尚存B.舆论影响朝政C.君臣平等共治D.推广分封制度2.连云港东海县尹湾村6号汉墓出土的上计文书木椟《集簿》,详细记载了辖区面积、吏员总数、人口总数、一岁钱谷出入数等。
《集簿》在收、支、存上建立了科学的等式数量勾稽关系,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三柱账”模式,即:收入一支出=结存。
这反映出汉代()A.完善中央监察制度B.地方政治清明C.严格地方人口管理D.强化财政控制3.“十恶不赦”的罪名经过《唐律疏议》修订,最终确定: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这表明唐朝法律()A.开启礼法结合先例B.集封建礼制之大成C.遵循轻罪重罚原则D.重在维护社会稳定4.阅读元朝疆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民族政权并立阻隔东西交通B.新疆地区开始接受中央的管辖C.行省的设置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致5.北宋北方边境地区因战争导致人口损失严重、社会动荡,宋真宗颁行“崇善诏”减免全国赋税。
此后,宋廷又先后颁布了《天圣定助贫钱物法》、《天圣令》等相关法令,进一步明确了减免税的规定、范围、对象以及操作流程等内容。
这些救助措施()A.体现民本理念B.重视南北平衡C.发挥教化功能D.善用社会力量6.明清时期的土地买卖文书整体上结构差异不大,文字部分主要包括立契人、卖掉土地的理由、土地的由来、土地所处位置面积、议定的价格、证人签名等等。
得到官府盖印公正的称“红契”,没有官府盖印的称为“白契”。
这主要反映明清时期()A.官府加强社会管控B.契约内容繁杂严苛C.契约签订较为规范D.土地流转十分频繁7.1861年,恭亲王奕诉上书清朝皇帝,正式聘请英国人赫德接手清朝海关事务。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一)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商时期,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是木耜,单独的木耜一个人操作,只能刺土,需要多人合作(通常是三人一组)才可以翻起土块,这种协作方式被称为协田。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的字样。
这表明当时A.个体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B.精耕细作已处于成熟阶段C.耕作方式和生产力相适应D.土地公有提高了生产效率2.这些道路的修建A.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维护了秦朝的长期统一C.保证了秦代经济的高度发展D.有利于消除地区间差异3.北魏孝文帝按照周礼以教典扰万民、以礼典谐万民、以刑典纠万民的理论框架,把“礼本刑用”付诸实践。
其法制改革从手段到内容都体现出隆礼义、重教化、慎刑罚三环紧扣的治国原则。
这反映了当时A.法律体系不断走向完善B.封建礼法开始实现融合C.周礼成为刑法根本原则D.以礼入法成为治国理念4.这一变化A.反映了江南经济发展B.有助于皇权的稳固C.弱化了中央集权统治D.体现中枢体制异变5.宋朝实行鱼鳞保甲法,其“保甲鱼鳞簿”是为了便于稽查盗贼,与徭役并无关联。
南宋时,出现了作为地籍的鱼鳞图,经官府印押,绘有田形图的砧基簿(鱼鳞图册)成为当时田宅争讼案件的主要证据之一。
这反映出宋代A.基层管理不断强化B.法律体系日益完善C.土地兼并得到缓解D.乡里组织规范有序6.研究明代手工工场的出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市民阶层的政治面貌等,都可以在当时的小说集“三言”“二拍”中找到大量的旁证。
这说明A.文学作品的叙述偏离了历史事实B.历史真实依存于文学作品的表达C.文学作品包含印证史实的历史资料D.以诗文证史成为史学家的主要途径7.乾隆时期《湖南通志》记载:茶,产安化者佳。
充贡而外,西北各省多用此茶,而甘省及西域外藩需之尤切。
设之官商,做成茶封,抽取官茶,以充市易,赏赍诸蒙古之用。
2022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历史(含答案)

2022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历史1.本试卷共12页,24道小题,满分70分。
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木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后,农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以下遗址中,能为我们了解祖先的农业活动提供证据的是①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的70万—20万年②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③良渚遗址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④陶寺遗址陶寺都城遗址距今4300—4000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殷墟出土的文物对人们识别甲骨文提供了一些帮助。
通过以下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A.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陶器上的文字B.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仅仅涉及祭祀和饮食C.象形是甲骨文使用的重要造字方法之D.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3.有学者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英明果断,完成了汉王朝的政治重建和文化重建。
其史实依据有A.分封制、百家争鸣B.郡县制、焚书坑儒C.休养生息、无为而治D.“推恩令”、尊崇儒术4.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时间471年490年494年499年事件年幼即皇帝位,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正式亲政,受冯太后影响,继续推行改革力排众议,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崩、葬于长陵A.该帝王即位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该帝王亲政标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皇帝苻坚任用汉人为相锐意改革D.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5.二十四节气历法起源于黄河流域,为农民准确把握农作物耕、种、收的农时提供保障。
下列著作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误农时的是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大唐西域记》D.《红楼梦》6.以下是某一专题知识示意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7.下侧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024年青岛市高三一模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提出“人之有德也,劳焉如仁”;墨子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他们两者都()A.提倡仁德B.重视劳动C.崇尚安民D.追求公平2.董仲舒认为,人性分三品,大多数人持“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孵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
其主张()A.宣扬了孟子人性善学说B.强调了社会教化的重要性C.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D.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3.唐代散官番上制度是指获得文武散官者,需按固定分组和时间,到吏部、兵部为国家服役,服役期满后可参加吏部、兵部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参加铨选,从而正式迈入仕途。
这一制度()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B.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C.缘于科举制度的僵化D.有利于后备人才的培养4.下表为宋神宗时期商税数与户数统计。
对其理解合理的是()地区商税数户数户均北方3633392贯5676606640文南方4114751贯10893868377文全国7748143贯16570474467文(注:商税数为熙宁十年额,户数为元丰初年额,两者统计时间接近。
)A.北方商人的社会地位更低B.南北方经济差距继续扩大C.北方商业活动依然较为活跃D.全国商业重心已转移到南方5.鸦片战争以后,苏州地区地方士绅设立义庄重构宗族,致使该地区义庄数量增长。
到1911年,共设有义庄128个,而尤以道光咸丰同治时期居多,占比近70%。
该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A.社会政治局势动荡B.政府赋税压迫沉重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列强侵略程度加深6.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下图)。
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仰韶文化早期,中原地区多数村落的农作物种类为粟和黍,只有淮河流域的贾湖遗址发现有水稻。
仰韶文化中晚期,中原的不少遗址如泉护村、大河村、西高崖、下王岗、下集等都发现了稻作遗存,当时中原地区呈现粟、稻兼种局面。
这一变化( )A.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点B.奠定了南稻北粟格局C.催生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反映了原始农业发展2.商鞅认为,实行为善、怀柔的政策必然导致“奸民”增多,民强则国起内乱,民弱则众皆依上,唯以权力压制民众,才能使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所谓“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
重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
据此可知,商鞅这一主张的特征是( )A.重刑轻德B.严刑峻法C.崇尚耕战D.国富民弱3.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自然”与儒家“名教”的一致,他们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圣人”。
玄学还提出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动静、自然与名教等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
这表明魏晋( )A.士人阶层主张崇实尚学B.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C.门阀政治制约思想解放D.玄学推动了哲学的发展4.据西湖老人《西湖繁胜录》记载:南宋临安城内,各行头、行老熟悉行内商品物价、供求状况,“凡雇请人力及干当人,如解库掌事、贴窗铺席、主管酒肆食店博士……俱各有行老引领”;行老为政府旬估定价提供商业信息。
这一记载可以印证南宋( )A.经营模式日趋市场化B.商业信息传播方式灵活C.生产理念具有开放性D.城市时空限制彻底打破5.洪武年间《大诰》云:凡良民中年高有德无公私过犯者,自为一席,坐于上等。
有因户役差税迟误及曾犯公杖私笞招犯在官者,又为一席,序坐中门之外;其曾犯奸盗诈伪、说事过钱、起灭词讼、蠹政害民、排陷官长及一应私杖徒流重罪者,又为一席,序坐于东门之内。
202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22分)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某学校历史社团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主题,从世界文化遗产入手组织探究活动。
步骤一:古代文明遗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成员搜集了6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遗迹图片。
1. 根据表格和地图,完善古代文明遗迹信息,准确匹配“古代文明遗迹”与其“地理位置”。
(填写字母,6分)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2. 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桑奇大塔是印度早期佛教建筑的代表。
早期佛教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以下何种制度的不满?(单选,2分)A. 城邦制度B. 君主专制C. 种姓制度D. 封建制度3. 某古代学者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学者所代表的古代文化是哪一地区文化的源头之一?(单选,2分)A.中华文化B.非洲文化C.美洲文化D.欧洲文化4. 以上6处古代文明遗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双选,4分)A.区域文化的特殊性B.中外文化的互补性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古代文化的宗教性步骤二:文化遗产折射人类文明曾经的辉煌,但有些遗产因各种原因日益遭到损坏。
社团成员就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进行探究。
5. 摩苏尔(今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毗邻古代亚述中心尼尼微遗址,该区域曾是古代两河流域重要文化中心之一。
但从古至今频繁的战乱使城市变成废墟,文物遗迹化为瓦砾。
2018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发起了“重振摩苏尔精神”的旗舰倡议,旨在重建遗产。
由此可见(单选,2分)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已经完全消亡B.战争是损毁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C.国际组织试图重新评估该遗存的价值D.《世界遗产公约》确定了该遗存的属性6.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有哪些?(6分)二、近代国际贸易的演变(26分)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国际贸易的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巨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西周时期流行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由此可见以下现象不可能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是A.周王族成员甲整日无所事事,却被周天子封为诸侯B.诸侯乙死后,其封号和封地内的土地、平民、奴隶由其独子继承C.诸侯丙素来与诸侯丁关系亲厚,双方协商将部分封地进行转让D.周天子定期听取诸侯戊陈述职守,对他封国内治理的情况表示满意2.《淮南子·人间训》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一则寓言,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A. 老子B. 孟子C. 孔子D. 韩非3.今年是农历马年,右图中“马”字作为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范文字,他的字体应该是A. 大篆B. 小篆C. 隶书D. 行书4. 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B、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C、科举制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D、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强化了中央集权5. 司马光评价唐太宗:“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
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下列对于唐太宗的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A.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B. 知人善任,任用了魏征等著名的谏臣C. 以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奉为“天可汗”D. 统治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史称“开元盛世”6. 一博物馆进行了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一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这个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A .宋代民族的融合B .宋代商业的繁荣C .经济中心的南移D .海外贸易的发达7. 下列对于历史著作的叙述当中错误的一项是A.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 《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C. 《史记》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D.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8. “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赞颂的是右图中的英雄人物,他是A. 林则徐B. 李鸿章C. 左宗棠D. 康有为9. 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洋务运动的内容最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A. 派留学生出国B. 创办民用工业C. 兴办新式学校D. 创办军事工业10.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化的两次重要探索,这两次变革的共同之处是A. 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B. 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C. 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D. 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11.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涌向街头举行、游行,是为了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 抗议清政府屠杀革命党人C.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 在经济危机中找到工作清明上河图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货郎图 市舶司遗址12.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与这首悲壮的抗日歌曲有关的事变是()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13. 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的标志是A. 清朝统治被推翻B. 抗日战争胜利C. 抗美援朝胜利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4.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B. 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C.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5. 36年前的中国,刚刚结束十年浩劫的中国,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贫困人口高达2.5亿,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面对这样的难题,我党召开了哪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中共“十五大”C. 中共“十七大”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6.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有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厦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7. 后天是汶川512大地震的6周年。
6年过去了我们至今难以忘记在四川抗震救灾的现场,到处活跃着带着“红十字”标记的医护人员,“红十字”成为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据此,你认为“红十字”标记起源于下列哪一宗教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18.九(l)班同学在一次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它客观上促进了新大陆的开发;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之间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
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问题是A.新航路开辟B.三角贸易C.世界市场形成D.美国内战19. 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A.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C.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0. 马航MH370的动向和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牵动着亿万人的心,飞机和轮船这两种普遍的交通工具最早都出现在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法国21. 右图是英国为纪念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300周年发行的邮票,背景是一只红色的大苹果,牛顿与苹果有关的一项伟大的成就是A. 天文望远镜B. 微积分C. 运动的三大定律D. 万有引力定律22. 列宁以一种”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这一“改良主义的办法”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政策D. 工业化政策23.如今乌克兰地区的政局动荡,在历史上,1945年初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曾经召开过一次重要的会议,出现在这次会议上的领导人有①罗斯福②希特勒③丘吉尔④斯大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4. 2012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欧盟,这说明欧盟A. 推行非军事化政策B. 成员国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在弯角方面完全用“一个声音说话”C. 为促进欧洲的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作出了贡献D. 形成了新的侵略集团25.2014年1月25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达沃斯落幕,在为期4天的会议中,与会各界人士就一系列全球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达沃斯年会的召开不能说明的问题是A.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B.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C.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协商解决D.世界各国相互依存,联系密切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
)26.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的关系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
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
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2014年又迎来了一个甲午年。
中国的干支纪年60年一轮回,120年前的那个甲午年发生的中日战争,是中国命运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材料三:“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材料四:日本的右翼分子的“新历史教科编撰会”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扫侵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竭力否认侵华事实和罪行。
日本首相也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的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人民的感情。
材料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19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选自人民网1. 日本在亚洲的“第一位老师”是谁?(1分)哪次改革标志着日本放弃了向这位老师学习?(1分)2. 根据材料二中“中国的干支纪年60年一轮回”可以推断,我们将经历的下一个戊戌年是公元的哪一年?(1分)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哪一条约?(1分)该条约还有哪些内容?(2分)4. 阅读材料四内容并结合史实,举出两例事实,揭穿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的谬论。
(2分)5. 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2分)6. 近年来,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紧张,你认为如何才能促进中日间的世代友好?(2分)27. 20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个从战争走向联合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历史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14年是一战爆发的100周年。
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战的爆发地欧洲早就开始准备各种大规模纪念活动。
材料二: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威尔逊更是一针见血:“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一场新的世界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将不再是一场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大灾难。
”材料三:两次大战的惨痛教训,让欧洲人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问题。
在战后重建的道路上法、德两国认为,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继续使用相互遏制——称霸欧洲大陆的传统政策不行了。
材料四: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至今欧盟成员国达到28个。
欧洲国家的联合越来越紧密,范围不断扩大,超出了西欧的范围。
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1分)交战国为了各自利益两大阵营的名称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确立的国际新秩序体系的名称是什么?(1分)列宁等人的预言得到验证的是哪次战争?(1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60年代欧洲放弃战争走向联合建立了什么组织?(1分)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只是回答,列举欧盟“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的主要表现。
(3分)5.欧盟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从整个20世纪欧洲的发展脚步当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26、(1)中国(1分)。
明治维新(1分)。
(2)2018年和2031年(2分)。
(3)《马关条约》(1分)。
内容: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2分)。
(4)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每点1分,满分2分)(5)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扶持;重视科学教育的发展;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每点1分,满分2分)(6)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