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技术及其特征说课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及其特征》,本节课是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五个部分,分别是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载体以及信息的特征等内容。
由于本节教材叙述性内容较多,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1、理解信息的概念。
2、能够描述信息的特征。
【学生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高中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讨论、分组协作和自主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来完成任务。
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利用信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方法】《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让人觉得内容抽象、乏味、枯燥。
如果采用讲授法进行概念的简单阐述,学生会觉得的课堂沉闷,没有情趣。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实例,综合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本节课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
【教学过程】1.信息的介绍为了使学生们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用谈话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初中的知识,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当学生举出各种信息相关例子后,我进行总结,点出信息的特性和作用,然后过渡到信息特征的学习中。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优质课比赛说课稿 精品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一、说教材信息技术课标要求,《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按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教材。
《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信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引领学生较好的把握信息的的特征,体验到信息对我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是本节课程重要目标。
二、说学生我任教年级是高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中等偏下。
对于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
在教学中,我通过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教法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
因此我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参考了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列举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信息的重要意义。
时间约10分钟。
教师展示“生存实验”。
用屏幕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物质、能量、信息是三个基本的要素。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案例: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分析:案例中,物质和能量得到保证,由于缺乏信息,人类无法继续生存。
因此,引出最终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初中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初中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
2. 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
4. 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二、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的概念,强调信息是用来传递知识、思想、情感等内容的一种符号系统。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信息的分类,包括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
三、信息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载体依附性,如书籍、报纸、网络等;价值性,如新闻、学术、娱乐等信息;时效性,如实时新闻、过时资料等;共享性,如公开讲座、社交媒体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信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判断信息的价值,如关注信息来源、内容真实性、对自己和他人的帮助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处理信息时的经验,讨论如何筛选、整合和应用信息。
五、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不良信息等原则。
2. 学生承诺自觉遵守使用规定,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信息处理能力的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息概念和特征的掌握情况。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5-
教学过程
•1、 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 •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的 实例,提出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 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提问。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 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 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 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 乏信息将会怎样?
-13-
教学反思
通过实践,我认为它有如下几个优势: 通过实践,我认为它有如下几个优势: 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 一、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为学生展示了魅力无 穷的信息世界; 穷的信息世界; 教学过程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推理, 二、教学过程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推理,丰富了课程 内涵,体现了课改精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 内涵,体现了课改精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上完本课后, 三、学生上完本课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 全新的感觉,兴趣非常的浓厚。 全新的感觉,兴趣非常的浓厚。
-10-
教学过程
教师 动: A4纸 来 德咨询公司故事 结 刚 讲 共 载 , 说 载 价值 ,并 具 时 ,但 , 须 载 。
•
朝鲜战争与兰 网络教 。总结: 能独
-11-
教学过程
•
4、拓展训练: 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孙膑‘减灶退敌’,虚假广 告,中奖的短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些实例。 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学生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真伪性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内容尚欠系统的提练、重组和内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提炼其中的方法和思想。
由于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待培养,看待信息的深度不够,需要教师做足够的引导,才能产生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2)通过布置课后的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信息技术这们课程,激发和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并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法、学法1、教法:《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和游戏,综合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举例法,比喻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展开合理地想象、热烈地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掌握什么是信息2、掌握信息的特征教学难点1、理解信息基本的含义。
2、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一、说教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高中信息技术的开篇内容,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也是对信息技术的社会地位和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以及人类发展等各个方面影响的总概括,对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理解信息的含义二、说学生教学对象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说目标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本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结合本节内容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节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2、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过程与方法1、在交流讨论及探究学习中,提高分析概括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四、说教法、学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以讲授法作铺垫,以讨论法为主体,以探究法为拓展。
具体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说媒体现在学校多媒体设备日趋完善,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准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各种电子表格、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1、虽然这节课主要是理论,但我还是决定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索学习、交流,让学习方式更多样有趣,并能通过上机增加学生对电脑及网络的熟悉程度。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第一节,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特征。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本节内容的课堂效果将会影响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学生分析:高一新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对信息的认识感性认识居多,缺乏从理性的角度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信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含义;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对信息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理解信息的含义。
五、教法分析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探究法六、学法分析自主阅读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学习法七、教学过程分析1、情景导入展示“印度狼孩姐妹卡马拉和阿玛拉、俄罗斯狼孩利奥哈”的案例视频,提出疑问:为什么狼孩不能说话?不能正常的直立行走?学生一般会回答:没有人教他们讲话和走路教师归纳:教狼孩讲话和走路的过程其实就是向狼孩传递学习讲话和走路的信息。
设计意图:引入信息的概念,让学生对信息的定义有个认识,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2、展示学习目标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信息的含义,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
3、信息的含义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有哪些信息?请举例说明学生回答误区:把书本、电视、报纸、计算机等传播途径当成信息教师纠正误区并指导学生阅读p3中有关信息的概念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信息的传播途径跟信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含义。
4、让学生阅读书本p4 ,并填写表1-1学生展示结果,组间进行点评,教师补充并总结归纳信息的传递过程设计意图:通过信息的传播过程,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的含义。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临邑洛北中学西校信息技术组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及其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包括教学内容、所教对象、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课程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相对于其他章节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之课,主要学习信息的相关论述、信息的传播过程及信息的基本特征。
2、所教对象: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充满着好奇,对所学知识充满着渴望,喜欢亲自体验分析来认识和理解新鲜事物。
但是分析问题缺乏深度,面对问题存在惰性和依赖性。
所以本节课的课堂设计从活动安排到事例选取要力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希望能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能从兴趣出发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3、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传播的过程●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2)过程和方法:●能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归纳出信息的特征●能综合应用信息特征对实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甄别信息真伪、信息共享、信息交流的重要性4、教学重点:是信息的特征, 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将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对深入理解和有效地应用信息都很有帮助。
5、教学难点:是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界定是从不同视角进行的,难以做出统一的描述,应侧重于让学生自己归纳对信息的感性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本课采用任务驱动、讲解演示、类比分析、激励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老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引导着、帮助者和促进者。
三: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知识学习、综合应用、随堂练习、教学总结五部分)1、新课导入:在上课前先让学生进行“看看你是什么性格”的心理测试。
具体做法:将心理测试的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
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稿3
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稿3第一篇: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稿3《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五个环节对本节课的课堂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绪言》的第一节。
本节内容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信息的含义做了更深层次的解释,描述了信息的特征。
目的是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准备。
【学情分析】我所教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的经验,但缺少理论和系统的知识。
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与态度不正确,对教师的依赖性重,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模仿老师的操作,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而且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较大。
【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分析】课标要求: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信息或者举例说明什么是信息;2、在教师的启发下,能结合实例说出对信息认识的三种典型观点;3、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并结合实例说出信息的5个基本特征;4、能结合实例,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
根据学习目标确立了本节课的重点:重点:描述信息的特征,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难点:难点:对信息概念的理解。
【教法和学法分析】教法:采用启发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理由:由于本节课偏重于理论知识,如果不考虑学生情况一直讲下去,基础好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愿听,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听不懂,所以我选择了启发教学/ 6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通过启发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思考,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分享经验与知识。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优秀3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优秀3篇《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三、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明确信息的多种表达形式和信息的多种载体。
四、教学重点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布置任务1.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份简介自己的材料。
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等等方面,在规定的2分钟之内,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示。
因为新学校,新同学之间多数彼此不熟悉,学生之间正好通过此次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
学生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形式整理这份材料:①纯书面文字材料;②书面文字辅以简单图片材料;③口头文字说明等。
2.教师课前准备简介自己的材料。
事先用word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档,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一组幻灯片,或者用flash制作一段动画,或者录制一段视频。
(二)学生进行小组活动1.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位小组成员在其小组内进行自我简介,2.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自我简介,3.教师对每个小组代表的自我简介进行适当的评价,4.教师在全班播放简介自己的幻灯片、word文档或者动画材料或者已经编辑录制好的视频材料。
信息及其特征 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一章第3节《信息及其特征》的内容。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既是初中阶段知识的延伸,又是高中阶段信息学习的开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信息的定义与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信息的含义,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普遍性、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时效性、真伪性、价值相对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
3.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逐步让学生热爱信息技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信息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四、教法学法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学习比较乏味,为避免这个问题,我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实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游戏互动、讲授法等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五、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引入本节课关键词“信息”,通过案例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逐步讲授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
将讨论和游戏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第一环节:野外生存训练案例展示。
教师展示野外生存训练案例。
学生思考后,进行分享,讨论最优方案,引出本课新知识。
第二环节:感受信息重要性。
展示案例感觉剥夺实验。
让学生感悟信息的重要性。
第三环节:游戏互动——感受信息传播过程。
通过你来比划我来猜小游戏,让学生感知信息传播过程,加深对信息传过的理解。
第四环节:信息的特征讲授。
依次通过生活案例展示,对信息的特征进行逐一解释。
第五环节:课堂练习通过习题,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1.3信息及其特征说课教学设计
3. 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我们学习了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获取信息的方法有观察、调查、研究等,处理信息的方法有收集、筛选、分析、应用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
板书设计:
1. 信息的基本概念
- 信息:能够传递知识、观点、事实等内容的数据
- 信息的重要性: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科技进步
2. 信息的特征
- 普遍性:各种形式和载体
- 载体依附性:依托一定载体传递
- 价值性:提供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 时效性:随时间、环境变化
- 真伪性:有真有假,需要辨别
3. 信息的重要性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PPT、视频等预习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针对信息特征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信息特征的基本概念。
- 思考预习问题:尝试分析信息特征在实际例子中的体现。
作用与目的:
- 巩固课堂所学,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提高应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习惯,促进长期学习成长。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信息及其特征,具体知识点梳理如下:
1.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指能够传递知识、观点、事实等内容的数据。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信息的特征:
9. 信息创新
- 概念:运用信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实践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课件
信息的特征:时效性
Page 21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 六、案例分析
特色 活动 深入 本质
现在,还能兑奖吗?
2014-09-15
2014-09-16
昨天的天气预报, 今天还有效吗?
Page 22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 七、大家来找茬
特色 活动 深入 本质
在这幅图片中,你看到 的线条是平行的吗? (平行的)
Page 17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
信息载体依附性:
特色 活动 深入 本质
信息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总是以某种形式 (如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表现出来, 并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 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不同的 信息可以依附于同一个载体。
Page 18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 三、名言警句品读
Page 4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
学 情 分 析
好奇心强、思维活 跃、参与探究积极 性高,对事物有自 年龄特点 主的见解和认识, 喜欢通过亲自体验 分析来认识和理解 新鲜事物。
对信息技术的概念 性知识了解不多, 还没有形成一个完 初一学生 知识结构 整的知识体系,分 析问题缺乏深度, 面对问题存在依赖 性和惰性 。
紧张、焦虑、恐惧等。
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
出现错觉幻觉;
信息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 基本条件,也是基本需求。
Page 13
《信
任务分组:
学校组 医院组 交通组 天气组
Page 14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 什么信息?
师生 探究 协作 学习
信息是由文字、符号、图形等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
安宁市实验学校 段晓燕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及其特征》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不会被损耗?阐明信息有什么特征?
共享性
3、假如某同学今日才看到这个告知,他会不会根据告知去做?
阐明信息有什么特征?
时效性
4、假如130班旳同学看到了这个告知他会不会照做?阐明信
息有什么特征? 价值旳相对性
5、假如老师有事不在学校,让136班班长写了这
个告知,你们会不会轻易相信?阐明信息有什么
特征? 可伪性
不同信息能够依附于同一种载体。
载体依附性
举例: 报纸依附于纸张以文字体现信息。 广播、电视依附于电磁波以声音视频体现信息。
共享性
问题1:你有一种苹果,我有一种苹果,互换之后各自有几种苹果?
问题2:你有一种方法,我有一种方法,互换之后各自有几种方法 ?
以上两个问题阐明了什么?
分析:苹果代表旳是物质,互换之后不会再生,而方法 代表旳是信息,互换之后能够同步存在,甚至产生出更 多旳信息。信息能够被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 样产生损耗。
禁止行人经过
禁止鸣笛
从标志中,你取得什么信息呢?
信息是用 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 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 等方式传递旳内容或者意思。
书,是不是信息?
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不是信息, 而是信息旳载体,也是体现形态。信息是经过载 体来表达(体现)和传播(传递)旳。 书是文字、图像旳载体,也是信息旳载体。 而课本身不是信息。
载体
信息是: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 景、表情等方式传递旳内容或者意思。
信息 特征
载体依附性 共享性 时效性 价值旳相对性 可伪性
共享性
举例: 比赛直播、手机报
时效性
如:周末你们要去山上玩,在手机上查询周末旳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上说周末“晴”,可是到周末时下雨了,再重新查 天气预报才发觉那是上个周末旳天气预报,这阐明什么?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第一章:信息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信息的定义:数据、知识、消息等。
信息的重要性:对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展示信息的重要性。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概念。
讲解: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类型2.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来源。
掌握信息的类型。
2.2 教学内容:信息的来源:人类、机器、自然等。
信息的类型: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来源和类型。
展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信息。
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来源。
讲解:讲解信息的来源和类型。
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的信息,如图片、视频等。
第三章:信息的传递与处理3.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传递方式。
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3.2 教学内容:信息的传递方式:口头、书面、电子等。
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收集、筛选、分析、整合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处理方法。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信息处理的方法。
3.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传递方式。
讲解:讲解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处理方法。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等。
第四章:信息素养的培养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
掌握培养信息素养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
培养信息素养的方法:教育、实践、培训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培养方法。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4.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素养的概念。
讲解:讲解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培养方法。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一、引言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之一,自从信息技术的出现,信息爆炸式地增长。
在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围绕信息及其特征进行讲解。
二、信息定义信息是指那些可以传输、处理和利用的特定类型的数据。
具备下列特征:1.数据必须是特定的意义,必须有目的。
2.数据必须有传输的载体,即有形的物体或无形的能量。
3.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人或者机器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够有效地理解信息。
4.信息是可以被复制,传输,存储和处理的。
三、信息的特征3.1 信息量信息量是指一个信息所包含的信息多少。
也就是说,信息量越大,所包含的信息就越多,这需要用信息熵来度量。
信息熵是用来度量信息量的,其单位为比特(bit)。
信息熵越小,信息量就越大。
3.2 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完整性指的是信息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它是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一种保障措施。
如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那么接收者得到的就不是原来的信息了,这就会导致信息的失真和错误。
3.3 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的可靠性指的是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程度,或者说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通常采用各种错误检测和纠错技术。
3.4 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指的是信息的处理和传输的速度,以及信息的使用期限。
信息时效性的高低取决于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存储介质的容量,以及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处理能力。
3.5 信息的保密性信息的保密性指的是信息的机密程度,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保密措施和信息存储的安全措施。
保密性的目的是防止未授权者获取敏感信息,或者保护个人隐私。
四、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得到有用的数据和信息的过程。
信息处理的目的是使得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信息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1.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2.数据的分类和分析3.数据的挖掘和建模4.数据的可视化和展示五、总结信息的产生、传输和处理是社会发展的延伸和推进。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稿一、说教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节内容,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本节作为全书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基本特征有个总体的了解,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
因此,在本节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把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能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定义的理解;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由于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说学过程:情景模拟,激情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的要素。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这,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及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1.1节内容,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会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地位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教师讲解分析理论的同时,要想做到不枯燥空洞,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应该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形式的丰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二、学情分析: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
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把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和归纳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成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情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信息的定义;难点:1、信息定义的理解;2、正确理解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理解信息的含义以及特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问题,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这是高中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的起始课。
内容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理解并能辨别信息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案例分析讨论,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感受信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求知欲;树立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教材分析: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篇,教材重点讲解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一般特征”。
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研究的对象之一“信息”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性格渐趋稳重,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对信息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但对相关概念缺乏系统的提炼和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我认为本节课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并提炼其中与信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深入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及信息的一般特征的目的。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信息的基本含义四、教学策略1.通过“撕纸”游戏,引入信息概念。
2.通过师生讨论、分析、归纳,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
3.通过新鲜、精彩的案例,结合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轻松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4.采用分别学习、分类研究、分组讨论、分享成果的“四分”学习法,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采用自然评价(掌声)、自由评价(网站实时投票)、自我评价(网站评测系统)“三自”评价法,对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
五、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好!从今天踏进校门的第一步,我就感受到空气的清新,树木的繁茂,以及整洁的教室,还有你们的笑脸……信息如此平凡,信息如此奇妙。
信息是什么?信息“长”啥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信息及其特征)师:先让我们做个游戏。
规则,游戏开始后闭上眼睛;听老师指令,进行操作;不许说话,不许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
《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
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
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