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的功能与选择

合集下载

交通水利等15项土地控制指标

交通水利等15项土地控制指标

交通水利等15项土地控制指标

摘要:

1.土地控制指标的背景和意义

2.15 项土地控制指标的具体内容

3.交通水利等土地控制指标的作用和影响

正文:

【土地控制指标的背景和意义】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要素,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趋紧张,土地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控制指标,旨在对土地使用进行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

【15 项土地控制指标的具体内容】

根据相关资料,目前我国共设置了15 项土地控制指标,涵盖了土地利用、土地保护、土地整治等多个方面。这15 项指标具体包括:

1.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2.耕地保有量

3.耕地质量保护

4.土地利用强度

5.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6.城镇用地规模控制

7.工业用地控制

8.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9.生态保护用地

10.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11.矿产资源开发用地

12.旅游用地

13.军事用地

14.宗教用地

15.其他用地

【交通水利等土地控制指标的作用和影响】

在15 项土地控制指标中,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设施是支撑国家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其中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合理规划和管理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实施这些土地控制指标,有利于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规划中指标的确定与管理分析_1

土地利用规划中指标的确定与管理分析_1

土地利用规划中指标的确定与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1T08:11:00.704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6期第6月第40卷作者:阿斯古丽·艾孜木[导读] 土地规划和利用又称为土地规划,是指根据土地开发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

阿斯古丽·艾孜木

新疆克孜勒苏自治州阿合奇县自然资源局 843500摘要:土地规划和利用又称为土地规划,是指根据土地开发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历史依据和实际条件合理调整、分配和控制一定范围的土地资源,具有长远规划。中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领土资源人均份额较小。因此,大多数人少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土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国土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一套符合国家经济发

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实现国土、资源和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关土地规划和利用的政策各不相同。只有做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耕地矛盾,推进城市化,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体系;指标管理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资源节约和土地资源集约管理利用的要求,在土地资源与自然资源平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土地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协调发展。充分把握各地建设用地与自然之间的具体情况,制定实现良好发展的基本战略,明确基本建设用地的评价标准,构建一套合理的发展思路和指导体系,科学评价各地建设用地,促进区域中小城市经济的良好发展。1土地资源及主要类型土地资源指的是人类目前已经使用或将来可能使用的所有土地,包括自然背景下的所有自然属性,经济也指的是土地的社会属性,如人类的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可包括在农田、森林、牧场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一定的时空性,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历史条件,如存在大面积的湿地问题,不适合农业利用,不能纳入农业土地资源,其内容各不相同。将其过去的非农土地资源置于现代社会,可以依靠现代高科技管理手段将其转化为农业土地资源。根据地形和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可分为不同类型:根据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山、盆地等,显示了土地本身的自然基础,可以更明显地展现出地形特征。其中,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更适合发展畜牧业,而平原和流域更适合从事农业活动。根据土地利用情况,可分为林地、草地和耕地。第二,适合开发的土地,即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第三,暂时难以使用土地,主要是高山、沙漠和戈壁等。根据开发利用程度,从社会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土地资源,可以有效地研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数量、质量等。从土地利用组合来看,我国东南和西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东南地区以各类耕地、林业和淡水湖为主,土地复盖率高。西北地区的土地大多是草地,多用于种植草地饲养牲畜,草地大多属于半干旱和干旱物种,土地垦殖指数较低,极其难以改造。2指标控制

解读:新一轮土地规划以6项约束性指标保护耕地

解读:新一轮土地规划以6项约束性指标保护耕地

解读:新一轮土地规划以6项约束性指标保护耕地

解读:新一轮土地规划以6项约束性指标保护耕地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王立彬)《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共提出15项调控指标,其中6项约束性指标突出了耕地保护与控制用地的核心管理意图。

《纲要》提出土地调控指标包括总量指标、增量指标和效率指标三大类,按指标性质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两类。国土资源部强调,约束性指标是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在15项指标中,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等6项指标为约束性指标,是规划目标的具体化,反映了土地利用规划最核心的管理意图,其意义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突出对耕地的特殊保护。在6项约束性指标中有4项指标涉及耕地。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两项总量指标作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指标,明确在目标年必须保有的耕地规模和在任何时点都必须保持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和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是相互关联的指标,体现耕地占补平衡法人责任制的政策要求。规划期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要控制在指标确定的规模以内,不得突破,突出强调各项建设应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二是强调对建设用地的控制。6项指标中3项指标涉及建设用地,分别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将城乡建设用地作为约束性指标,一方面强化对包括城镇、独立工矿和农村建设用地在内的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控制。既要满足城乡人口的合理用地,又要从人口与用地关系上保持协调一致,遏制建设用地的低效利用,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控制建设过多占地。另一方面,促进城乡用地的统筹发展,防止城镇化发展带来城镇工矿用地增长的同时,农村建设用地不减反增。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约束性指标强调用地效率方面的引导控制,重点是防止建设用地的低效利用,而不是限制城镇化、工业化对建设用地的正常需求,同时防止规划中夸大城镇人口发展规模而人为增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土地指标应用及指标交易详解

土地指标应用及指标交易详解

土地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管理土地利用的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土地的面积、用途、开发密度、绿化率、建筑高度等,其目的是为了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指标的应用和交易在城市规划和房地产领域中非常重要,下面是相关内容的详解:

土地指标的应用:

1. 城市规划与设计:土地指标是城市规划的基础,通过制定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密度等指标,规划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分区。

2. 土地管理和监控:土地指标用于监控土地的使用情况,确保土地利用符合规划要求,防止不合理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3. 环境保护:通过设置绿化率、水土保持等指标,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减轻城市的生态压力。

4. 房地产开发:土地指标对于房地产开发非常关键,规定了建筑的高度、密度、用途等,确保房地产项目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5. 基础设施规划:土地指标也与基础设施的规划密切相关,例如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考虑土地的用途和开发密度。

土地指标交易:

1. 土地拍卖:政府通常通过土地拍卖的方式将土地指标出售给开发商,开发商通过竞拍获得土地使用权。

2. 指标交易市场:有些地区设立了土地指标交易市场,开发商可以在这个市场上购买或交换土地指标,以满足其项目的需求。

3. 土地转让:开发商可以在合法的前提下将其拥有的土地指标转让给其他开发商,这通常需要经过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4. 土地开发协议: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政府和开发商之间会签订土地开发协议,明确土地使用权、规划要求、建设标准等内容,确保开发符合规划。

5. 土地金融工具:一些地区还可能引入土地金融工具,如土地债券等,用于融资土地开发项目。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探析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探析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探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旨在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

利用和城乡发展的协调。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编制及调整变得愈发重要。本文将对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进行探析。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日益突显,土地供应与需求的矛盾日趋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和

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也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如何在城市化和产业发展

的背景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平衡城乡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规划,以科

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准确分析、预测土地资源供需状况,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

布局,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依法合规,坚持依法编制和执行规划,注重合法

性和可操作性,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三是综合考虑,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协调发展。四是加强监管,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

督和评估制度,确保规划的贯彻执行情况。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职能,形

成合力推进规划工作。二是加大监测力度,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评估系统,及时掌握

土地资源供需状况和规划执行情况,为规划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加强信息共享,推动

土地利用规划和其他规划的协同编制和调整,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四是加强宣传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

1. 引言

土地利用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本文档旨在阐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制定原则和流程。

2. 重要性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制定对于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其重要性的几个方面:

2.1 国家发展战略

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其合理利用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制定年度计划指标,可以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

2.2 生态环境保护

土地利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可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农村产业发展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土地利用对于农村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制定年度计划指标,可以调整农田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制定原则

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综合考虑

制定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产业发展等因素,确保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2 科学规划

制定指标时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估,科学规划土

地的利用方式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3.3 民主参与

制定指标时应充分听取相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决策的公开、公正

土地利用规划中指标的确定与管理分析贾林芳

土地利用规划中指标的确定与管理分析贾林芳

土地利用规划中指标的确定与管理分析贾林芳

发布时间:2021-11-02T10:45:38.04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1期作者:贾林芳[导读] 摘要: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在此环节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合理确定以及科学管理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惠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滨州 251700摘要: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在此环节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合理确定以及科学管理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基于提高土地利用规划有效性的目标,对土地利用规划指标进行合理设定和管理,进而使土地

资源配置有效性得以提升。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确定;管理引言

土地规划采用“数+图”的组织体系,“数”是指规划指标,反映了对土地利用结构的预期;“图”是指反映土地利用布局安排的规划图。规划指标是整个土地规划体系的“发动机”,规划图则是整个土地规划体系的空间执行。只有有数字和地图相一致的土地规划,才能真正发挥规划指标的灵魂作用。在新一轮土地规划数据库建设中,最终得以解决,为规划指标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揭开土地规划指标的面纱,正确认识土地规划指标,对于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土地管理的内涵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和监督土地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和合理利用而采取的综合经济、技术、法律和行政措施。在中国,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及其官员是土地管理的主体,目标是人与人与土地、土地与土地的关系。任务是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正确调整土地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土地利用,不断改善国家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有限的土地资源。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开展土地登记和颁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确认土地所有者和用户的合法权益,巩固和稳定土地利用的范围和顺序;调动农村驱动者合理利用土地和投资土地改造的积极性;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并依法办理土地征用和分配的审批登记手续;审查和监测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和处理违法案件,调解土地纠纷等。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不仅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也是促进城市化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 2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确定为了保证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确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确定指标时应该基于以下原则作业:1)全面性和层次性。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性和土地资源利用合理性,而这些指标都应该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那么,为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量。同时,为了保证指标具有明确性、易懂性和适用性,还应该基于不同要求而实现分层设定。2)科学性。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指标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但为了保证其使用有效性,必须基于简明科学的要求开展指标确定工作,这样就能避免指标获取环节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浪费。3)可得性。为了便于获得与使用,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应尽量从统计资料中直接获取。确定指标时,应确保其体系适中、便于理解、易于计算,且能快速捕捉信息完成定量化处理。4)动态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应该具有反映区域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并能为区域发展提供导向和预警。因此,为避免土地利用规划失效,必须保证指标确定的时效性,实现动态确定。5)定量与定性。为提高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确定体系,从而达到提高规划精确度的目的。

大庆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性分析

大庆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性分析

大庆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性分析

[摘要]本文总结了大庆市新一轮规划编制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提出了大庆市新一轮规划编制的特点。同时,结合上一轮规划评价结果,对新一轮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调整合理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庆市新一轮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大庆市新一轮规划修编的背景

2006年以来,大庆市国民经济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不仅高于全省平均经济增长水平,而且逐年递增较大,随着大庆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全市经济建设将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黑龙江省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作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和石化生产基地,大庆市规划期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各项建设用地量急剧增长,土地利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建设用地供需失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及生态环境用地保障急需加强等几个方面。

二、大庆市新一轮规划修编的特点

1.从耕地保护到节约集约为核心

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核心的上一轮规划是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形成的。

新一轮规划面临的是保护耕地、保障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多重矛盾,根据“五个统筹”的要求,开展了规划六个重大问题的研究,

包括保护耕地、节约与集约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从土地利用系统出发,体现了以耕地保护为前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核心,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的特点,实现了从耕地保护为重点到统筹兼顾耕地和建设用地,从单一地就土地谈土地到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转变,体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的定位。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计划与指标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计划与指标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的土地利用计划与指标管理

土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对

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计划和指标管理是有效实施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

科学规划和调控土地利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将从土地利

用计划的制定以及指标管理的实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地利用计划的制定

土地利用计划是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

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和发展目标的规划文件。土地利用计划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可持续性原则:土地利用计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

利用,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保护好农田、森林、草原等生

态功能区,促进生态经济建设。

2.多元化原则:土地利用计划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用途的土

地需求,加强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统筹协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公平公正原则:土地利用计划应基于科学评估,公开透明,确保

各项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在土地利用决策中,要注重民意、法律

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土地利用计划的制定需要科学的技术支撑和全面的信息数据,通过

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收集和分析土地利用相关数据,

进行土地评价和土地潜力分析,确定不同土地类型的利用方向和合理

布局,最终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计划。

二、指标管理的实施

土地利用指标是在土地利用计划基础上,为了实现计划目标,对土

地资源利用程度和效益进行定量化、专业化和可操作化管理的指标体系。指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指标管理应注重土地利用的整体平衡与协调,形成

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指标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是我国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文件,旨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2023年国家土地利用计划的主要指标。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二、城乡土地利用

1.城市用地

-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优化城市布局,合理控制城市扩张。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品质和功能。

2.农村用地

-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三、资源开发利用

1.矿产资源

-加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推动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

2.能源开发

-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3.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资源调控和保护,确保水资源供应安全。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

四、生态环境保护

1.自然保护区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恢复和修复能力。

2.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

-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改善环境质量。

五、农田保护与粮食安全

1.加强农田保护

-完善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农田面积稳定。

-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探析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探析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调整探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国家、地区或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在土地利用总体方针和政策

的指导下,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定和安排的一种计划。它是一种基础性的规划,对于促进城

乡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调整更加需要探析和研究。

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土地利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充分考

虑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风险。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将耕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空间保护等纳入规划范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

益的统一。

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

推进,城乡发展的差距逐渐缩小,城乡要素的流动交流愈加频繁。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时,应注重城市与农村的互动关系,统筹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村资源的合

理配置和城市功能的优化。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村综合效益和

农民工收入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更加关注新兴产

业的发展和创新的驱动力,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合理规划

和布局,引导土地利用向绿色、智能和可持续方向发展,打造创新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链条,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

土地利用评价指标是衡量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标准,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土地利用评价指标。

一、土地生态环境指标

土地生态环境指标主要针对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土地植被覆盖率、水土保持功能、土地退化程度等内容。在土地利用评价过程中,生态环境指标是核心指标之一,它的评价结果直接关系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土地经济效益指标

土地经济效益指标主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包括土地产出值、资产收益率、经济开发程度等内容。这些指标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土地利用决策的依据,同时也是衡量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

三、土地社会效益指标

土地社会效益指标主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土地使用人口、就业影响、垃圾处理等内容。评价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土地资源评估指标

土地资源评估指标主要考虑土地的资源特征,包括土地质量、土地利用限制等内容。这些指标能够为土地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避免对土地造成过度开发与不可逆转的损害。

五、土地利用风险指标

土地利用风险指标主要考虑土地利用的风险程度,包括自然灾害风险、环境污染风险、市场风险等内容。评价土地利用的风险程度对于保障土地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上述指标的评价,可以科学正确地评估土地的利用价值和质量,为土地利用规划、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同时,也能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重点及创新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重点及创新
合 利 用 分 区 、土 地 利 用 功 能分 区 、
设。
设用地 总量 控制为主要手段 ,系统 制线型基础设施 和独立建设项 目建 安 排 国 土 整 治 工 程 ,增 加 耕 地 和 绿
色空 间 ,合 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 ,
自然 保 护 区 核 心 区 、 森 林 公 园 、列 入 省 级 以上 保 护 名 录 的 野 生
城 镇 村 建 设 扩 展 边 界 示 意 图
2 0 I Roecmsca 司 上 滹 5 0 .Nu eu nlfl 寸 司 赘 锰希 13a srE oc h co 。 n
图 慧
同纲领 ”成为统一认识 。并在规划 中贯彻三条 :一是要 以耕地保护为 前提 ;二是 以建设用地为重点 ,即 重点安排好建设用地 ,使其在整个 国民经济 发展 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 是要集约节约用地 。

现控 制建设 用地 和 占用耕地规模 , 间布局 形态可依程序在扩展 边界 内
Sp ci a e e al p P
专稿 圜
发挥 农 地 多重 功 能 ,拓 展 生态 空
促 进 节 约 集 约 ,形 成 合 理 用地 结 进 行 调 整 。 间 ,为 建 设 美 好 家 园奠 定宏 观 基 构 , 实 现转 变 用地 方 式 和 经 济 增 长 有 条 件 建 设 区土 地 用 于 规 划 础 。 方 式 的 目标 。 建设用地 区的布局调整 。符合规 定 2 4 系统 安排国土整治 . 2 2引导城 乡用地合理布局 . 的 ,可依程序 办理建设用地 审批手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几个问题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几个问题

2 新一轮修 编面 临的形势
2 1 粮食安全形势严 峻 .
中国粮价在 2 0 0 3年 1 0月 出现 全面 上扬 , 主要原
与城 市规划 等相 关规 划 不协 调 、 地 总量 动态平 衡 3 耕 项指标分解缺乏 科学 性和 合理性 等 , 还有规 划编 制单
位和编制人 员缺乏 资质认证 , 编制 队伍 良莠不分 。 使得
更。 加强 乡级规划的领导 , 以确保规 划修编的质量 。 关 键 词 :土地 ; 规划 ; 修编
中圈分 类号 :F 0 .3 3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3 32 0 )50 8—4 0 32 6 (0 6 0 —0 00
1 对上轮规划 的认识与评价
圈地热潮 , 有些省市全面突破规 划 , 截至 20 02年底 , 有
些地方 已经突破 规划 用地 的 8 %, 至超 过 9 %, 0 甚 0 一
年就 用完 了 1 0年的指 标。造成 ” 寅吃卯 粮” 19 9 7年开始 的全 国第 二轮 土 地利 用 总体 规划 工 些地区 5
作 , 了 19 -2 1 年 的土地 利用总体规 划。此规 现象的直接原 因在于土 地利用 规 划管理 的机制 问题。 编制 97 00
年产不应 需 已经 是一个 不争 的事实 , 2 0 白 0 0年 以来 ,
各地 规划编制水平参 差不 齐 、 划文本相互抄 袭等等 , 规

关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几点思考

“ 五大能力 ” 任务 。从经济 社会 可持续发展和 现阶段宏观经
济运行 的新情 况 、 新特 点出发 , 国务 院及 时做 出了十地政 策
参与宏观调控 ,进一步深化改革严格 上地管理 的重 大决策 , 面对新形势, 土地 调控 的 目标、 点、 重 途径和方 式等都需要 及
时调整。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规划期 内居民点及工矿 用地 中确 定的
规划实施 7年来 ,全 县居 民点及 工矿用地 由 38 . 顷发 6 0 8公
展到 3 5 . 9 9 6公 顷, 审批 居 民点及 _ 共 T矿用地 28 8公顷 , 7. 其
中耕地 9 . 56公顷。到 2 1 规划 目标 年 , 民点及工矿 用 0 0年 居
地耕地指标 将超 出规划 3 . 公 顷。规划期 后 7 内, 22 年 会县居
耕地指标缺 口很 大。规划确定在 1 9 - 2 1 9 7 0 0年 内居 民点及 工矿用地总最 的控制 指标 为 6 2公 顷, 中耕地 2 . 1 其 36公顷,
1 土地供需矛■的必然性 . 2
随着 经济社会的发展 , 土地 需求结构和 区域分布发生 了
显著变化 , 现行 的土地 利用规划 已不再适应 经济发展 的新 需 求, 一方面经 济的持续 高速增 长导致用 地量居 高不下 ; 一 另 方面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的限制 , 多大 型建设项 目尤其 是 很 重点基础设施项 目无法得到有效 的用地保障 , 目实施起 来 项 困难重重 ; 再者, 过于频繁地局 部调整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 对 规划 的实施和管理极为不利 , 而且有损 于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 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土地利用规 划的调控作用将 无法实现 。 《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 理的决定 》 为新一轮土 地 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确 定了指 导思想和 重要原 则。

土地规划指标

土地规划指标

土地规划指标

土地规划指标是指在城乡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时所要考虑的指标或标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利用强度指标。这是衡量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指标,主要包括建设用地利用率和农业用地利用率。建设用地利用率指的是土地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农业用地利用率指的是农业用地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这些指标的合理设置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避免过度开发或浪费土地资源。

二、城乡用地比例指标。城乡用地比例指的是城市用地面积与农村用地面积的比值。这个指标的合理设置可以实现城乡用地平衡发展,保障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需求的需求。

三、绿地率和森林覆盖率指标。绿地率指的是绿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森林覆盖率指的是森林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这些指标的合理设置可以实现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保护耕地面积指标。这是为了保护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而设定的指标。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以及保护农地的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力,可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五、交通指标。这包括道路密度、交通流量、交通设施等指标。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减少拥堵和交

通事故,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六、建设用地布局指标。这包括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功能布局和建筑密度等指标。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用地,可以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空间优化利用,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

总的来说,土地规划指标是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指导土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体系与应用
摘要: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不能缺少指标,特别是具可实施性很强的市县一 级的土地利用规划。 随着我国土地利用规划日益成熟, 对规划控制指标的功能和作用就有了 新的认识。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应该是动态的、具有弹性的“过程式”的空间区域规划,规 划指标宏观层面的协调功能, 又具有微观层面上的控制作用, 文中具体阐述了其最重要的四 大功能和作用。 现行规划中的指标是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成式, 已经不能满足土地规划的 需要。从土地利用规划的新功能和发展理念,构建了体现规划弹性、指令性、指导性和激励 性的指标体系。 “规划指标控制法”的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的确定和分解用地指标。最后, 以县级土地利用规划为例,探讨了需要分解下达的指标的分解方法。
的确定,还可以运用指标浮动,对于经济发展快,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高、土地 利用效益好的地方采用规划控制指标的上限值,相反,则采用规划控制指标的下 限值10。 但是指标的浮动范围、 激励性指标和机动指标预留多少以及规划指标奖 励幅度大小应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经科学合理测算后确定。
表 1 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类 (1)指令性 指标 ①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②耕地保有量 ③生态保护面积 ①建设用地规模 ②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和补充耕地面积相 (2)限制性 指标 ③城乡建设用地人均面积标准 ④土地开发潜力 ⑤河、湖水域面积指标 ⑥林地面积大于生态公益林面积 ⑦土地利用集约利用强度控制指标 ①交通用地面积 ②水利设施用地面积 (3)预期性 指标 ③土地产出率 ④土地开发和整理面积 ⑤土地利用率 ⑥生态环境建设指标 (4)周转性 指标 ①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复垦周转用地面积 ②独立工矿复垦周转用地面积 ①超过县域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经济产出水平获得的追加建设用地指标 ②超额完成上级分配的耕地保护任务获得的追加建设用地指标 (5)激励性 指标 ③超额完成上级规定的上缴财政收入获得的耕地保护任务减免指标 ④建设用地折抵指标 ⑤环境建设贡献突出获得的追加建设用地指标或耕地保护任务减免指标 ⑥易地代保基本农田或委托造地指标 指标名称
3.2 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分解并下达的指标 (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耕地保有量;
(3)城镇和独立工矿用地面积; (4)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5)土地开发和整理补充耕地面积。 (6)生态保护面积
4 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应用
在我国当今的政治管理体制和国情下,在较长时间内“规划指标控制法”作 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部分, 仍然是一种可取的办法,而关键是如何分解和确定合 理的用地指标。 4.1 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分解的原则 (1)尊重现实; (2)维护公平; (3)激励先进。 4.2 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分解的方法 指标分配依据虽不尽相同, 但检验指标分配合理与否的标准是能否很好地协 调经济建设与资源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它是建立在充分、准确掌握区域经济发 展趋势的基础上综合平衡的结果。 (1)城镇和独立工矿用地面积的分解 城镇建设和独立工矿用地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最为需要的用地, 是 二、三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也是城镇居民生活的舞台。城镇建设和独立工矿用 地区位条件优越,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大,土地经济产出多,价值高。其规模 大小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也是其经济实力的体现。其
3 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功能的指标体系新建
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指标不仅具有指令性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导向、激励 的作用,求得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土地合理利用是一个过程,其主要的目标是 要保证土地利用有序, 土地利用结构合理,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需要能够满足, 土地利用集约化和生态化,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能够最大 化。有利于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制度,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监控的主要指标等。 基于新的规划功能的认识和发展理念, 根据作用不同, 这里把指标分成五类: 指令性指标、限制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周转性指标和激励指标,并以此为基础 弥补原有指标的缺漏。 3.1 规划指标的种类与体系建立 (1)指令性指标 指令性指标主要是指国家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 为确保土地资源安全下的 国家安全,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区域平衡的方法编制和分解下 达的作为法定义务必须执行的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指标9,如耕地保有量、基本 农田保护面积等。另外,应该增加生态保护面积的控制指标,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在土地利用规划上没有真正得到体现,实际采取措施不力,远低于理论上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为了切实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的和谐,促进区域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应该设立这样一个监控指标。指令性指标是土地利用规划刚性的重要体 现,也是各级规划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它的编制必须要有政策法规依据, 而且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保证其逐级落实,并进行严格的动态检测。 (2)限制性指标 限制性指标是指基于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的限制性条件而做出的数量和结构安排, 如建设用地规模, 建设占用耕地面积, 林地面积等。 限制性指标的制定要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不能 盲目增加指标,必须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并重。必须对土地规划利用强度制定 合理的指标,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便于实施管理。
2 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分析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应当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 势,从规划观念、思路和方法上进行积极的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土 地利用规划应该是动态的、具有弹性的“过程式”的空间区域规划。作为一种制 度安排, 应该体现社会集体理性取向和维护公众利益的公共政策属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具有战略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其主要功能包括: 2.1 土地利用供求平衡的工具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对 区域土地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规模 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影响建设用地规模的增加。但是土地资 源的稀缺性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急剧膨胀。 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根据对未来经济 的发展、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合理预测和调控,综合考虑该区域土 地资源的构成和有效供给状况, 在一定程度上均衡区域土地利用供求,使建设用 地规模合理增长,充分发挥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的作用。 2.2 土地利益合理分配的手段 土地利用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确定不同的功能 区间,协调各业用地矛盾。为了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各利益主体、各区域间的责任
(3)预期性指标 土地利用规划所涉及的未来重大工程项目用地指标应属于预期性指标, 而重 大工程项目用地布局在土地利用中起着骨架作用,因此应通过反复的科学论证。 预期性指标例如大型水利、 交通、能源和生态工程的建设会对土地利用产生深刻 影响。一旦要调整预期性指标,整个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将发生重大变化。在执行 规划中指令性指标是规划决策的主要控制方向, 预期性指标则是Baidu Nhomakorabea来保障规划的 次要目标的实现,保证规划在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协调和主次目标的统一。 (4)周转性指标 周转性指标是为了农居点整理复垦和独立工矿用地的整理复垦而预先划定 出来的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 这类指标从实际工作出发,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 成。在这些工程竣工的同时,应补充与周转性指标中质量和数量相当的耕地,达 到“占补平衡” 。周转性指标不属于建设用地新增面积,而是为了建设的需要而 “借出”的建设用地面积,所以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偿还”这些指标。 (5)激励性指标 规划实施要引入激励机制, 通过规划实施情况评价, 如果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耕地保护绩效等指标均高于规划预期值,则可以按一定比例 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以鼓励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这就是激励性指标。这类指标不 能按照平均主义配额, 考虑到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以充分调动集约节约用地的 积极性为出发点, 经济发展快速地区要发挥资本和技术的优势,提高建设用地的 集约度,整理复垦更多符合要求的耕地,来获得更多的建设用地新增指标,如折 抵指标和待置换用地指标。 当然以上规划指标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 在土地利用规 划编制过程中, 规划控制指标的分解应成为激励区域竞争的动力机制。对下级的 指令性和限制性指标分解时, 上级土地规划管理部门可以适当保留一定数量的建 设用地,作为激励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可以保留一定的机动数量,以供经济发展 快的地区和重要的新建项目用地的指标不足时的应急处理; 对下级规划控制指标
和权力的平衡, 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耕地保护与非农建设指标,并制定耕地保护 指标和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流动机制7,在区域内部合理分配土地利益,协调各 业用地的矛盾。 2.3 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区域竞争力提高的措施 土地是最重要的经济生产要素之一,通过土地合理出让,扩大对外开放,引 进先进生产力因素。规避“市场失灵”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充分考虑不同区域 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防止由于土地利用系统结构 失衡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受阻。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协调不同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分 工,发挥地方经济特色,在优化生产要素的基础上,提高区域竞争力优势。 2.4 土地利用的行动指南 土地利用规划明确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划定土地用途分区,对土地 利用行为的管制, 有效地减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土里利用的随意性。土地利用 规划中的耕地保护指标及建设用地指标对未来的土地利用行为产生引导作用, 控 制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减小土地利用造成的不可挽回的风险,比如生态系统的破 坏,土地开发投资回收困难等。通过土地评价进行土地利用方案的优化选择,促 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另外,土地利用规划也是社会公众参与的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 地方政府、 开发商和公众等组成了多元化的利益结构,各主体有着互不相同的价 值取向和利益追求, 土地利用规划所寻求的是不同利害关系人的沟通和对话,对 各种不同价值观、 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在空间层面上寻求解释,或者将这些内容 转化为不同的空间形态,然后通过协商和谈判,建构一个协同的纲领,维护社会 公平公正,尤其注意弱势群体和权益损失严重的全体或个人权益的保护8。通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总结群众地集约用地经验,集中群众智慧,调动群众科 学用地和合理用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落实。同时它还 是土地科学管理的龙头。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体系;指标分解
1 引言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乡建设、 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 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1。在新形势下,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 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重点, 以节约合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开展新一轮的土地利 用规划工作,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于是,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又成了新的焦点。 自新《土地管理法》1实行以来,由于“新法”改变了过去分级限额审批用
地的制度,建立了土地用途管制新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 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解决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和监督规划实施的最基本问题。 促使土地使用者在用途管制的前提下依法使用土 地, 即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强化了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作为政府实施土地用途管制重要依据的法律地位。 这就导致了学界关于土 地利用规划方法及模式的研究都偏重于土地用途分区管制方面2345, 对规划指 标的研究尚付之阙如,但在规划编制的实际工作中还是“指标+分区”的模式6, 并且指标仍然是规划中十分重要的控制因素,因此不应忽视了对规划指标的研 究。
1 1998 年 8 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并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 ,并于 1999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行。2004 年 8 月 28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十一次会议对它又做了修订,但是这次只是明确了“征收”与“征用”的概念,其余条款没有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