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会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古代的宗教教案
第7课古代的宗教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传播等相关知识。
(2)通过分析三大宗教的主要教义,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基督教性质演变原因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概况、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有关材料,了解古代宗教的基本知识;(2)通过观察图片、教师讲解、资料整合、对比探究等学习形式,向学生渗透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到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宗教的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交融。
(2)通过学习认识到宗教最终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统治人们的工具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学情分析宗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宗教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宗教,对宗教有关的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
3重点难点1.重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及主要教义。
2.难点:基督教的影响及基督教性质演变的原因。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播放《西游记》片尾曲,学生欣赏后,教师提问:《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
那么,这里的“西天” 指的是哪里?“经”又是指的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发源于古印度的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神秘的宗教世界吧!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自己动手,展示成果1.学生预习课本,约十分钟,并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栏目。
2.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承担三大宗教中的一项。
结合课前准备,进一步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素材,为介绍三大宗教作准备。
3.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大宗教产生背景、主要教义、发展变化、传播地区、重大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基督教 教案
基督教教案教案标题:基督教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基督教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
2. 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播。
3. 探索基督教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基督教的尊重和理解。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基督教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基督教的初步了解和认知。
知识讲解:2. 介绍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耶稣基督的生平、教导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3. 讲解基督教的核心价值观,如爱、宽恕、仁慈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探讨这些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设计: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选择一个基督教节日或仪式(如圣诞节、复活节、婚礼等),并设计一个展示,包括相关的背景知识、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等。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基督教信徒,模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基督教的价值观。
6. 辩论活动:组织一个辩论赛,让学生讨论基督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辩论。
总结:7. 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总结基督教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并强调尊重和理解不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评估:8. 设计一个小测验或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基督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拓展:9.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观看纪录片或参观教堂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基督教。
教案指导:1. 在讲解基督教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和背景,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冲突。
2. 活动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在讨论和辩论环节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并引导他们运用逻辑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以上是一个基督教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的教案撰写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群体和教学时间等因素进行调整和完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2.1《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教案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难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基督教文明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封建等级制度和基督教会的权力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封建等级制度和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作用。
5.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该章节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该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该章节内容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答案】等级制度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查理·马特改革的了解。通过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回忆起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世界史知识储备不足理论素养有限,但对具体事实感兴趣,参与意识强,所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选取大量与教学有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比较轻松掌握基本史实,同时课上教师积极有效引导,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
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基督教创立的时间、教义,法兰克王国创立的时间、建立者、巩固措施、版图、封君与封臣的内容、查理曼帝国的疆域和统治措施等基本史实。
目标2:简述基督教的兴起及其地位的确立;(重点)目标3:说出克洛维利用基督教扩张法兰克王国版图的史实,认识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和扩张的史实;(重点)目标4:简述西欧社会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理解这种封建制度的特点;(重点、难点)目标5:从查理曼帝国的发展过程认识查理大帝的历史功绩。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背景材料引入
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公元前481年,“海滨法兰克人”克洛维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他立下大志,要壮大自己的力量,统一法兰克。五年后,二十一岁的克洛维从高卢北部动身,向南部的罗马残余部队发动进攻,双方在巴黎南部的苏瓦松展开激战,结果,罗马军队被杀得大败,法兰克人夺取了高卢南部的大片土地。
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形成以土地封赐
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培养学生概括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查理曼帝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5—36页,完成下列问题:1.查理曼帝国形成的过程;
2.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重点
兰克王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改革、封君封臣制度。
难点
封君封臣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区别,形成的不同结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图片,公元476年,北方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国家。最著名的是法兰克王国,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基督教》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不同宗教信仰,树立平等、包容、开放的价值观。
2.理解宗教对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培养审美情趣。
3.关注宗教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敬畏之心。
-学生可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师将组织课堂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交流。
3.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所学,分析基督教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欧洲文化以及近现代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撰写一篇评论性文章,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
-鼓励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1.撰写一篇关于基督教发展历程的简短论文,要求涵盖基督教的产生背景、主要教义、三大分支等内容,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
-教师将根据论文的质量、观点、论证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2.选择一个与基督教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分析其艺术特点以及所体现的基督教文化内涵,字数在500-800字之间。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判断题:关于基督教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主要教义等方面的判断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纠正。
2.选择题:涉及基督教三大分支的异同、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欧洲文化以及近现代解、拓展。
3.学生对于宗教信仰、文化差异等敏感话题持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探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历史与清朝教案
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历史与清朝教案早在唐代,有一支基督教派曾到中国传教,被国人称作景教,这就是叙利亚的聂斯托里异端东迁后的遗绪。
近年出土的洛阳《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是基督教东传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7世纪早期出土于西安的《景教碑》首次揭示了基督教东方教会--聂斯托利派经丝路至唐朝首都长安自称"景教"后一个半世纪的传播史,《景教碑》由此成为"世界四大名碑"之一。
聂斯托里派的教义是三世纪的一个叙利亚主教聂斯托里提出的,他认为耶稣的神人二性是独立相连的,玛利亚只是生了耶稣的肉身,没必要加以崇拜,曾任君士坦丁堡大牧首。
之后他在基督教以弗所会议上被认为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理论划为异端,个人开除出党,客死埃及。
不过他的教派在地中海世界不见容,在东传波斯后却很兴盛。
在唐贞观九年,波斯教士阿罗本带经书到长安,得到了房玄龄迎接、太宗的亲自接见,准予传教。
到唐高宗年间,阿罗本被奉为镇国大法主,往后教堂亦挂上历代唐朝皇帝像(囧~)。
到肃宗时,因为郭子仪的手下有一个景僧,于是郭子仪也被影响入教了。
在唐朝后期,基督教被国家取消,于是基督教被赶出了中国。
而后宋朝时间,因为西方自己民族纷争,犹太人有一批进入中国避难而为中华民族吸纳包容,而这一批人因为汉族文化的魅力而彻底放弃了基督教信仰而融入儒家文化氛围里面,不曾听说有什么基督教的传播---当然,宋时代国家在信仰上是高度开放的、自由的,这批犹太人放弃基督教完全是自觉自愿。
在元朝、明朝、清朝时期,基督教再次回到中国传播,先是穿上和尚衣服来试图被中国人接受,后代知道和尚在中国并非社会信仰的主体和被尊重的主体人物时间,基督教教徒变身"儒家"知识分子来影响中国高层知识分子和达官贵人来传播,如明朝末年利马窦就是这样,甚至发展到清朝,基督教教士一度占据康熙王朝天文高官:汤若望,后来到雍正时间彻底被禁止传播而礼送出境。
(统编版)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新人教版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过程,掌握法兰克王国建立的发展及分裂的过程。
2.了解封臣和封君的关系的形成过程及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3.明白中世纪西欧社会国家形态的演变过程,即蛮族列国——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大裂变。
4.在讨论、评价历史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解释、评价文明的特征,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难点中世纪西欧国家形态的演变过程。
回忆罗马的历史。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起封建制国家,西欧封建国家是如何发展的?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领略这段历史的风采。
一、基督教的兴起1.基督教产生的背景史料1罗马帝国的残酷统治:公元一世纪左右,巴勒斯坦犹太人处于罗马帝国统治下,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掠夺,激起犹太民族的强烈反抗。
当时发生了多次犹太民族大起义,但都在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
史料2传统的犹太教弊端显现: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奴隶、贫苦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是反抗运动的主力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原来以维护以色列国家的奴隶社会秩序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犹太教已经不能起到团结犹太民族摆脱罗马帝国的统治作用。
教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为什么会产生?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民族的团结就必须有一个精神上的统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这一点要求,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能够为全民族接受的宗教,基督教应运而生。
2.基督教的创立史料1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
耶稣是上帝耶和华之子,公元一世纪元年他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伯利恒。
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
教会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庆祝耶稣诞生,成为基督教最盛大的节日。
为了纪念耶稣,人们把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纪年,耶稣诞生前叫“公元前”。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基督教的诞生、传播和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三个方面展开叙述,揭示了基督教在欧美地区的兴起及其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的历史背景、传播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宗教、封建社会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基督教的起源、传播过程以及其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史料和图片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诞生、传播过程,掌握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以及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基督教的诞生和传播过程。
2.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及其原因。
3.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讲述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基督教的传播过程及其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史料和图片:用于辅助教学的史料和图片。
4.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史料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史料和图片,讲述基督教的诞生、传播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选修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第1课时 教案
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1、背景:
(1)起源:基督教的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
(2)发展:
①公元392年,成为帝国国教。
②教会实行教区制,其中罗马教区享有崇高声誉,后来其主教获得“”称号。
③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④756年,国王的增地奠定了的基础。
(3)分裂:1054年,东西部基督教决裂。西部的基督教称天主教。
3、表现:
(1)经济方面:
天主教会控制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采取封建剥削方式,教会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教会还向教徒征收“什一税”。
(2)政治上:是教会组织的最高统治者。
二、天主教会的落后、堕落与野蛮
1、落后:
(1)思想方面:天主教的思想基础是高于理性。信仰的内容是。
(2)天主教的主要教义包括:一神说和创世说,原罪说,末日审判说,。
【课堂演练】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必然性?
三、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
1、原因:
(1)在西北欧和意大利出现并发展;
(2)新兴资产阶级推动了的形成和的觉醒。
(3)新兴资产阶级要求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
教学难点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学习
情境创设:赎罪券、宗教“异端”、“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先定论、英国国教
【自学评价】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1、11世纪末,天主教会内部进行了改革,首先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__________制度;12世纪初又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__________,12世纪末,迫使英、法、德等国的________臣服于教会的权威;同时还组织________对近东地区发动侵略战争,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________的威望。
第6课 世界三大宗教教案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汪桂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发展、传播和影响等;2、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阿育王和佛教;3、基督教的产生、传播与分裂;4、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和扩张过程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与传播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三大宗教的产生的时间、创始人、教义、经典及它们的传播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归纳分析历史的能力。
3、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巧妙提出,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索、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和传播难点:要求学生掌握三大宗教基本教义,使学生认识为什么统治阶级要利用它。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图片;2、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
二、学生准备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比较法、列表格等方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具】PPT课件、教材、讲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法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交往主要的两种方式,是哪两种方式?生:……讲授新课:师:很好。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六课的内容——世界三大宗教。
在开始新课之前请跟老师观察这幅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以便学生对三大宗教的地域分布有个直观的概念。
)师:区域分布最广的是哪个教派?生:基督教。
师:是的。
那么对我国影响最大、建筑物最多又是哪个教派?生:佛教。
师:非常好。
请你们继续判断以下三幅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个宗教的建筑物?PPT:显示三幅人物及建筑图片生:……师:这三个建筑分别代表三种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现在全世界有将近一半的人口信仰这三种宗教,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世界三大宗教。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0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创始人及传播情况;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掌握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通过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壮大,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给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信息等的阅读利用,培养学生利用图片等学习资料并对此进行分析与归纳,从中提炼出对学习有效的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1.图片展示:《耶稣》2.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提示:犹太人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3.教师提问: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提示: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4.教学补充: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圣经》的知识,如关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诺亚方舟、大洪水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是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
比如,在大洪水的故事中,就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的部分历史史实,以此消除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形成对基督教的正确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提示:名称产生时间诞生地创造人经典教义主要节日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大藏经》“众生平等”“忍耐顺从”浴佛节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耶稣《圣经》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圣诞节复活节目标导学二:法兰克王国1.教师讲述: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相继在西欧建立起一系列的日耳曼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是最典型的西欧封建国家。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同步教案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1)积极:这些基本特征既有罗马法传统的延续,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存在着许多局限性。
①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每个人财产的多少往往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②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从历史上看,英国光荣革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很少人拥有选举权。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无产阶级壮大,经过长期的斗争,包括多次议会改革和宪章运动,广大工人和其他无产者才逐渐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美国黑人、原住民和妇女长期受到歧视,没有获得法律上的平等地位,直到20世纪,还在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这些都与资产阶级法律标榜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违背。
(3)零散到体系: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对罗马法进行了大规模系统的整理和编纂,编纂出了《查士丁尼法典》,又下令撰编写了《法学汇纂》和《法律概要》。后来又将查士丁尼颁布的法令汇编成册,称为《新法典》。约12世纪后,随着人们对罗马法的重视,这、四部法典被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或《国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对罗马的法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是古代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同时由于东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仍然存在了近千年,《罗马民法大全》为西方近代法律制度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所以也被视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和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法国《人权宣言》
(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归议会,体现了议会至上的精神;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 上册 第7 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教案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发展和传播情况;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形成;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发展和分裂。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封君与封臣的权利和义务的分析,提高学生归纳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改革是欧洲的封建化进程开始,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王国的基本情况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一、基督教的兴起:1、基督教: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
基督(希腊语Χριστοs,拉丁语Christos,英语Christ,"基利斯督"的简称),意思是"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司时要举行为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希伯来语发音为弥赛亚。
《圣经》中的耶稣就是基督,耶稣是耶和华神的儿子,常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
2、产生时间、地点: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道路。
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
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教”。
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称为“基督教”3、主要教义: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4、发展4世纪,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大大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后来,基督教逐渐传遍全欧。
二、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84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2、国家的建立:481年3、克洛维与法兰克王国克洛维一世(Clovis I;466年 - 511年11月27日),法兰克王国奠基人、国王。
481年,法兰克人部落萨利昂法兰克人的首领希尔代里克一世逝世,其子克洛维一世继任。
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上册《基督教会》教案、教学设计
c.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发展中有何贡献?
d.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基督教会的发展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故事导入法,为学生讲述一个与基督教相关的故事——耶稣诞生。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基督教的起源,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基督教教义中包含的道德观念,如,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基督教会这一章节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兴趣方面,学生对宗教信仰、神秘文化等方面具有好奇心;挑战方面,基督教会的历史悠久、涉及面广,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包容不同宗教信仰的态度。
2.基督教的创立与耶稣的教义有什么关系?
3.基督教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如何传播开来的?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过程及其在世界宗教中的地位;
2.介绍基督教的基本教义、重要节日和宗教仪式;
3.分析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影响;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探讨基督教会的发展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基督教会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基督教会历史发展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涵盖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基本教义、重要节日、宗教仪式以及在中世纪欧洲的影响等方面。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示范教案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本课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基督教的产生、发展使基督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容易和中国封建社会君臣关系混淆。
西欧封建社会流行这样一条规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只承认自己直属的上下级,其他的上下级关系与自己无关。
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教学目标1.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主要教义;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
2.8世纪法兰克王国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封君和封臣的关系;查理曼帝国的兴衰。
3.通过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壮大,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知道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督教的产生、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建立;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教师:伴随着日耳曼人的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
那么灭亡的欧洲社会又发什么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直观的展示出罗马帝国分裂后的形势,直接引出本文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罗马帝国分裂的以后的欧洲变化。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基督教的兴起1.基督教的创立教师: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
“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第九课基督教会讲义制作者:叶子涵教皇国的起源教皇国的建立是欧洲各国长期政治斗争的产物。
七世纪至八世纪上半期意大利半岛存在三种势力:拜占庭、伦巴德和教皇的势力。
拜占庭实行的是皇帝教权主义的政策,在宗教问题上由皇帝做出决定,要求罗马必须服从皇帝规定的教义。
但在伦巴德人入侵罗马时他又无力保护教皇。
拜占庭的援助既然不能依靠,教皇就开始寻求外国(法兰克等)君主的保护。
从克洛维皈依天主教以来,法兰克历代国王都比信仰阿里乌斯派的其他“蛮族”国王更容易和教皇接近。
七世纪末圣卜尼法斯等从英国到大陆传教,新建了一些主教区和修道院。
因传教是在教皇主持下进行的,新的教会受罗马管辖。
而圣卜尼法斯在高卢进行的教会改革,召开宗教会议所作出的决定,都得到法兰克统治者的支持和批准。
正是法兰克统治者与教会的密切合作,才促使教皇们脱离君士坦丁堡而求助于法兰克人得保护。
公元6世纪后,教皇国的雏形开始出现,但是查士丁尼大帝治下的拜占廷帝国对意大利展开了一系列征服活动,破坏了教皇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伦巴底人将拜占廷势力逐出意大利。
虽然此时的罗马主教在名义上还要臣服于拜占廷皇帝,但是罗马教会的相对独立使得罗马主教有资本与君士坦丁堡主教和拜占廷皇帝相抗衡,罗马主教格历高里二世甚至开除了拜占廷皇帝利奥三世的教籍。
至公元7世纪,随着拜占廷帝国的衰落,罗马教会作为意大利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再度对拜占廷势力所不及的罗马城周围地区展开统治,并利用军事、外交手段(甚至包括贿赂)来抵抗伦巴底人的进攻。
在罗马教会的努力下,伦巴底人停止南下,转而集中攻打亚平宁半岛北部以拉文纳城为核心的拜占廷总督辖区。
728年,伦巴底国王路易特普兰德将拉丁地区的一些乡村和城镇捐献给罗马主教,这些土地(被称为“Patrimonium Petri”,即“圣彼得的遗产”)成为教皇国的立国基石。
教皇国教皇国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是由罗马教皇统治的世俗领地,也是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
1861年,教皇国的绝大部分领土被并入撒丁王国,即后来的意大利王国。
1870年罗马城也被并入意大利,教皇国领土退缩至梵蒂冈。
教皇庇护十一世时期,墨索里尼在1929年与教廷枢机主教加斯佩里签订拉特兰条约,罗马教廷正式承认教皇国灭亡。
国名教皇国并没有正式的国名,它并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是由许多昔日的独立或半独立城邦、小国和贵族领地构成的共同体。
东西教会大分裂基督教东派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在1054 年的正式分裂。
由于事件具体起因多与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宗主教阿卡西乌相关,故又称阿卡西乌分裂。
罗马帝国在公元4世纪末分裂之后,东西两部分在社会、政治、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促成了基督教说拉丁语的西部派别和说希腊语的东部派别之间的分化。
西部的罗马教会自认为是耶稣门徒彼得的继承者,坚持认为其在各宗主教区中拥有首席地位;东部的君士坦丁堡教会则在东罗马皇帝支持下与罗马教廷争夺势力范围;再加上教义方面的分歧,终于在1054 年相互开除教籍,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西方教会以罗马为中心,东方教会以拜占庭为中心。
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位于现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宗教建筑,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因其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
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上帝智慧。
其拉丁语名称则为Sancta Sophia,希腊语全名是“Ναός τῆς Ἁγίας τοῦΘεοῦΣοφίας”,解作“上帝圣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基督教神学里的耶稣。
大教堂称为“圣索菲亚”(Ἁγία Σοφία),是特别献给天主圣智的那一位,即圣三中的圣言。
在该教堂伫立的地点曾经存在过两座被暴乱摧毁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
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的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
刚竣工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正教会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在1519年被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取代之前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教皇体制教皇亦称“教宗”,意指“爸爸”,最初本为古代天主教对其神职人员的一般尊称,至今在东派教会中仍有以此称神父者。
天主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和耶路撒冷五地的主教均用此称谓来表示其宗主教之衔,而罗马主教认为此衔仅指西部教会的领袖。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主教成为西方教会中的最高首领,加之756年法兰克王丕平“献土”后又在意大利形成“教皇国”世俗政权,“papa"这一称谓遂逐渐为罗马主教所独有,开始构成“教皇”之涵义。
到11世纪时,罗马主教格列高利七世独占“papa"之称,从而正式形成了西方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制度。
“papa"一词也就作为“教皇”之专称沿用下来,即今日英语中的“pope”。
安诺森三世英诺森三世(1161年2月22日—1216年7月16日)罗马天主教教皇(1198年1月8日—1216年7月16日在位)。
在巴黎大学攻读神学,并曾闭门研修神学理论,1198年当选教皇。
在位期间教廷权势达到历史上的顶峰,积极参与欧洲各国的政治斗争,曾迫使英国、丹麦、葡萄牙、瑞士等国王称臣。
曾发动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镇压异端阿尔比派,批准天主教多明我会与方济各会成立,1215年主持召开第四次拉特兰公会议,颁布了圣餐变体说教义。
梵蒂冈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或梵蒂冈城,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
同时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宗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
梵蒂冈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国中国),为天主教最高权力机构圣座所在地,也是教宗驻地所在。
简而言之,梵蒂冈城,是梵蒂冈的首都,亦即国家,故曰“城国”。
作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冈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
其前身为教宗国(即:教皇国),自从1929年起以《拉特兰条约》确定为主权国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统治,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西斯廷教堂又称“西斯廷礼拜堂”近邻圣彼得大教堂,以米开朗基罗所绘《创世纪》穹顶画,及壁画《最后的审判》而闻名。
也是教皇的选出仪式的举行处。
西斯廷教堂始建于1445年,由教皇西斯都四世发起创建,教堂的名字“西斯廷”便是来源于当时的教皇之名“西斯都”。
教堂长40.25米,宽13.41米,高20.73米。
是依照《列王纪》第6章中所描述的索罗门王神殿,按照比例(60:20:30)所建。
西斯廷教堂是罗马教皇的私用经堂,也是教皇的选出仪式的举行之处。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以收复阿拉伯入侵占领的土地名义发动的战争。
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
但实际上东征不仅仅限于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
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起了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国等。
第一次十字军战争,是十字军对东方战争中200年间唯一对穆斯林取得胜果的战事,夺占了耶路撒冷圣城,夺回了主的圣墓,在当时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引发了空前轰动,也是乌尔班二世至死未曾想象过的完美大捷。
自然,它受到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累世的传诵,众多随军教士及后世的教会编年史家都在竭力记述此役,赞美基督大能,如神迹般传诵。
同时,这场战争及其后拉丁东方的建立,更是影响了整个东地中海格局,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各方的强烈关切。
拜占庭、亚美尼亚、突厥人、阿拉伯人,各种宗教背景、不同地位出身的史家都在著述陈辞,详述此事,以资借鉴反思。
(阿尔伯特,耶路撒冷史)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大学(University)一词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意为“总和”、“联合”,即学生组织之间或学生组织与教师组织之间的联合团体。
神学又称圣经学。
是欧洲著名的经院哲学的前身。
最早的神学起源于圣保罗,圣保罗用基督的话语来解释天地奥秘、人生百态,遂成神学之基础。
5世纪左右,圣安东尼奥用圣经来补充他自己的元素论,进一步为神学奠定基础。
到了中世纪早期,神学家只是对基督教的圣经、信条加以阐述,或对文献、经籍的一些段落进行注释。
到11世纪,神学命题日益以问题的形式提出。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人们将正反两面的理由或意见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当时称这种方法为辩证法。
而辩证法也成为经院哲学的基础。
并日益成为神学的理论基础。
而教授神学的学校即为神学院。
最早的神学院是现在的巴黎大学,罗马大学后来居上,成为当时罗马教廷名下的第一神学院。
13至15世纪的枢机主教大多从这里毕业。
当今的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也是罗马大学神学院的神学院长。
神学院神学院基督教培训教士的学院(天主教亦译作修道院)。
在西方,有些大学是神学院发展而来的,有些则还是独立的学院。
如著名的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罗马大学和巴黎大学至今还有神学院。
巴黎大学巴黎大学的前身是索邦神学院,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一词。
但更早可以追溯到1150-1160年就有了大学。
英国牛津大学就是1167年从巴黎大学回到英国的师生建立的。
在13世纪时,巴黎大学的学生已经上万,许多来自欧洲的邻国。
在很长时间里,巴黎大学同教皇和国王都有特殊关系。
17世纪,宰相黎世留出任巴黎大学的校长,使巴黎大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奠定了他的国际威望。
受拿破仑教育改革影响,巴黎大学于1793年被撤销,直至1896年才获得重建。
教堂基督宗教是欧洲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因此教堂遍布城乡各地,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历史久远。
到欧洲,到德国,教堂是必须参观的,也是值得参观的。
教堂是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举行弥撒礼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按照级别分类有主教坐堂,大教堂(大殿),教堂,礼拜堂等。
世界现今前三大教堂是天主教的:圣彼得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塞维利亚大教堂,全世界共有1,520座宗座圣殿,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欧洲,特别是在意大利。
欧洲的教堂大致分为四种建筑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和现代主义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