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教案5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最精良的资源往往是收费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1.认真学习山东省《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注意研究山东省与生物高考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取得一定的课外知识量。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的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知识的再现。
4.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生物复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复习过程中都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作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一轮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训练高考试题,争取在年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具体教学措施1.继续认真钻研教材、考纲和《考试说明》,及时了解和收集各类高考的信息,认真分析研讨近几年生物考试试题,以便把握教学的有的放矢地进行生物学科的复习,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认真开展备课组活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课和上课质量,备课组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
3.近一步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二召开一次备课组教师会议,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有专人发言,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全组教师凝结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实现智慧共享。
4.为了进一步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采用“组内备课,组内评议,改进教案,再行教学,不断完善”的连动式备课、上课方式,及时总结,反思问题,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
盐和糖的溶解的教案三年级科学教案第5课 盐和糖的溶解
5 水和糖的溶解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实验活动,探索体会物质溶解能力不一样。
2.了解加快溶解的基本方法。
3.了解影响白糖溶解快慢的因素。
4.通过问题、假设、实验和验证等几个环节,探索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分别于溶解快慢的关系。
5.观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快速溶解的应用。
6.学会细致观察生活、互相合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实验探索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分别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分别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食盐20 g、白糖20 g;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杯2根、量筒、小勺、水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活动设计】糖溶解时间记录.jpg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提问】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白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白糖会溶解在水中。
还有很多物质也能在水中溶解。
如果我们把它们一直不断地加入同样多的水中,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食盐的溶解【提问】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点拨】食用碱、味精、墨水、醋、味精等。
【过渡】物质溶解在水中有没有限度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1)工具与材料:食盐、烧杯、量筒、玻璃杯、胶头滴管、小勺、水。
(2)实验操作:①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接近50毫升时改用滴管滴加接近刻度线。
【提示】取用一定量的水时,当倒入的水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用于滴加或吸取少量液体。
用量筒量取水读数时,水面的弯圆面的最低点要与所量取的刻度线相平,观看时眼睛与刻度线相平。
②加入一勺食盐,待这勺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勺食盐。
如此一勺一勺滴加入食盐,会有什么发现?知识点二:白糖的溶解【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记下了50毫升水中溶解食盐的份数;现在我们来探究50毫升水中溶解方糖的份数。
初中三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初中三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科学》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了解火焰的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火焰的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温度计在火焰中的使用技巧。
2.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火柴、温度计、铁丝、石棉网等。
2. 实验材料:火柴、酒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燃烧的知识,如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火焰有温度吗?火焰的温度是否一样呢?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1) 点燃酒精灯,待火焰稳定后,将温度计的金属部分伸入火焰中,注意不要接触火焰外的热源。
2) 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3) 重复实验,记录多组数据。
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焰烧伤皮肤。
2) 温度计的金属部分要完全浸没在火焰中,避免热量散失。
3) 记录数据时要准确,避免误差。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观察火焰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2. 引导学生分析火焰温度的影响因素,如燃料的种类、燃烧的程度等。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实验结论:火焰是有温度的,且温度会随着燃烧的程度和燃料的种类而变化。
2. 拓展思考:如何利用火焰的温度进行实际应用?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火焰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图表。
2.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火焰的温度,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焰烧伤皮肤。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火焰的温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学习燃烧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实验课的安全教案初中
实验课的安全教案初中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室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 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学会如何处理实验中的突发事件。
教学重点:1. 实验室安全意识。
2. 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处理实验中突发事件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室安全规则的遵守。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环境布置。
2. 实验器材和药品的准备。
3. 教学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实验知识。
2. 提问:实验中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实验室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 讲解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讲解如何处理实验中的突发事件。
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分组讨论:如何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2. 学生分享:自己经历的实验安全故事。
四、实验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操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 教师点评实验操作,强调实验室安全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实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实验室安全知识,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 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3. 提高学生处理实验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实验安全。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实验知识。
初中生物5个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5个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气体释放情况,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材料:
1. 鲜豆子植物叶片
2. 水槽
3. 放大镜
4. 水杯
5.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鲜豆子植物叶片放入水槽中,加入足够的水,确保叶片完全浸泡在水中。
2. 遮挡一部分水槽,使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
3. 在强光照条件下观察叶片的气泡释放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在弱光照条件下观察叶片的气泡释放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取出叶片,将其浸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气泡释放情况。
实验结果:
1. 在强光照条件下,叶片释放的气泡较多。
2. 在弱光照条件下,叶片释放的气泡较少。
3.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气泡停止释放。
实验总结: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条件,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比较它们的光合效率。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案1【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并关心长辈的饮食。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1.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三、教学难点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收集若干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以备教学需要;电视报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课前培训学生,指导小组长如何展开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设计评比栏和课前课后学生设计午餐食谱营养差异性的对比图。
让学生明确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展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带各种食品包装袋;课前询问家长购买肉类、鱼类及其他食品时是怎样挑选的。
五、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一、合理营养1.1不注意合理营养的危害课前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主讨论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的危害。
1.2什么是合理营养观察、讨论、归纳:怎样做才是合理营养。
1.3“我”该怎么做师生合作,为本班制定一个合理营养的文明公约。
运用知识指导生活,设计午餐食谱再次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对比哪一份更合理。
先在全班评一评,比一比,然后参加全年级的设计赛,并把好的作品办成生物专刊。
合理营养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阅读书上提供的信息并观察书上的插图或自制投影片,结合身边实例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合理营养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并利用节假日亲自烹调,为长辈献上一份爱心。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铁与硫的化学反应,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硫粉、铁丝、试管、试管架、酒精灯、黄磷火柴、镊子、玻璃棒、磁力棒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将几根铁丝放入试管中。
2. 用镊子夹取适量硫粉放入试管中。
3. 将试管夹在试管架上,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铁与硫混合物。
4. 不断用玻璃棒拨动试管,观察试管内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5. 当试管内物质产生明显变化时,将磁力棒靠近试管底部,观察是否有铁砂吸附在磁力棒上。
实验结果:铁与硫的化学反应会产生铁硫化合物,生成黑色的铁砂。
铁砂可以被磁力棒吸附。
实验要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将试管清洗干净,避免残留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观察实验结果时要仔细观察,提出合理的结论。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铁与硫的比例或加热时间,观察化学反应的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铁与硫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了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测量工具的使用:米尺、卷尺、尺子等。
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3. 实验原理:物体长度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
2. 介绍本节课的实验目的:测量物体长度,提高测量技巧。
二、实验器材与方法(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验器材:米尺、卷尺、尺子等。
2. 讲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介绍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测量对象(如书本、桌子等)。
2. 组长负责指挥,组员分工合作,进行测量。
3. 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等。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测量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误差、操作不当等。
3. 讨论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五、实验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强调测量方法的正确运用。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指导需要改进的学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实验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思考实验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强调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受伤。
综合实践课教案5篇
综合实践课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一、二节,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分析。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教学课件、板书材料等。
学具:记录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6. 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各组展示实验成果,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2.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生活中的一个科学现象,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分析。
(2)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一个科学原理。
2. 答案:(1)观察现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速度与斜面角度的关系。
分析: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记录不同角度下物体的滑动速度,得出结论。
(2)实验设计: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步骤: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喷泉实验教案(5篇)
喷泉实验教案(5篇)喷泉实验教案篇一喷泉实验教案内容:喷泉实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中与氨有关的喷泉实验。
在这一节的相关内容中,绝大多数都不能算是高中化学的重点,而喷泉实验是个例外,它是高中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
它的实验现象,原理以及由此得出的氨的物理性质历年来在各省高考中出现频率都较高。
学情分析:学生来到高中不久,一般还未经历文理分科,且由于初中化学的趣味性和实验性较强,同学们对化学这一门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同学们进入高中,在考试中遇到一些新的实验题后,很多同学对这些实验不知怎么分析才好。
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做法根据实验现象,自己会分析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并由此得出结论。
引领同学们一起探讨出分析实验题目的三个步骤教学重难点:对喷泉实验的原理的分析注意事项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对该实验的升华和提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提出问题→分析实验装置图→观看实验视频→小组讨论→同学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的探究方法教师采用边看视频边讲解的方法使所有学生能弄清楚整个实验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学会分析实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投影一张漂亮的喷泉图片提问大家看老师的ppt上是什么啊?(学生答:喷泉)老师的喷泉呀是我们在广场,公园等地可以看到的,但是其实喷泉不仅仅可以在这些地方看见,在我们的化学实验室里也是可以看到的,大家想看吗?(学生答:想看)好!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实验室里面的喷泉!板书:喷泉实验(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的97面,自己先预习一下实验的基本内容)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实验的装置吧!投影:该实验的实验装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装置,我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装置啊,好,××同学!××:铁架台,装了三分之二水的烧杯,带有胶头滴管和玻璃管的塞子,装满氨气的烧瓶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预习的还是相当认真的。
幼儿园实验课教案20篇
幼儿园实验课教案20篇1.主题:颜色混合目标:通过混合不同颜色的水,观察颜色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材料:蓝色、黄色和红色的水彩颜料、纸杯、画笔、白纸活动过程:1)现场示范向幼儿解释颜色混合原理,并让幼儿详细观察和记录。
2)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将两种颜色的水彩颜料混合,然后用画笔在白纸上涂抹。
3)观察混合颜色的变化,并尝试用不同比例的颜色混合,再次涂抹。
4)引导幼儿发现颜色混合的可能性,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2.主题:种子发芽目标: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帮助幼儿了解种子的生长原理,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心。
材料:豆子、水、纸巾、塑料袋、透明杯子活动过程:1)让幼儿将豆子放在纸巾上,加适量的水并覆盖上纸巾。
2)将湿润的纸巾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然后放置在透明杯子中。
3)每天让幼儿观察豆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在一周内,豆子会发芽并生长出幼苗。
4)引导幼儿对幼苗进行照顾,及时浇水,观察其生长情况。
3.主题:浮沉目标:通过实验,帮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材料:苏打水、盐水、糖水、水杯、塑料片、橡皮泥活动过程:1)让幼儿分别将苏打水、盐水、糖水倒入三个水杯中。
2)给幼儿提供一些塑料片和橡皮泥,让他们进行实验。
观察塑料片和橡皮泥在不同溶液中的浮沉情况。
3)引导幼儿总结浮沉的原理,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4.主题:电的导电性目标:通过实验,帮助幼儿了解物体的导电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材料:铜线、铁钉、灯泡、电池、插线板、实验线活动过程:1)让幼儿观察铜线和铁钉的外观,并进行讨论其材料差异。
2)现场展示如何使用铜线和铁钉连接电池和灯泡,点亮灯泡。
3)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灯泡是否能点亮,并发现不同材料的导电性差异。
5.主题:气体的产生目标:通过实验,帮助幼儿了解气体的产生和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材料:苏打粉、醋、烧杯、小瓶子、气球活动过程:1)让幼儿观察苏打粉和醋的外观,并进行讨论。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案科学讨论可以被标记为基础讨论或应用讨论。
基础讨论是对知识的搜索,而应用讨论是对使用此知识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搜索。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实验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案1一、课程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舞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进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进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进展的需要、社会进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学情分析:五班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四、教学措施: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老师和学生使用。
采纳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实验教案通用5篇
实验教案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策划方案、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plan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实验教案通用5篇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教学时间,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实验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一)课程名称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实验名称:肺通气功能测定学时数:2学时目的:学习和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
仪器:微型肺活量测定仪、肺量计、消毒棉球、75%酒精、嘴夹分组方法:每四人为一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统计实验内容和方法:1.肺活量的测定:仪器归零。
令受试者取站立位,竭力深吸气后,由吹气口向筒内作最大限度的呼气,记录数据,连续测量三次,取最大一次的数值作为肺活量值。
2.时间肺活量的测定:受试者取站立位,夹上鼻夹,口含橡皮吹嘴并与外界相通,作平静呼吸数次;之后,令受试者作最大限度深吸气,关闭三通开关,吸气之末屏气1-2 秒,此时开动快鼓(25mm/秒),令受试者作最快速度用力深呼气,直到不能再呼为止。
从记录纸上测定第一、第二和第三秒内呼出的气体量,并分别计算出它们各自占肺活量的百分比。
健康成年人第一秒平均值约为83%,第二秒约为96%,第三秒约为99%。
3.最大通气量的测定:肺量计内充入4-5 升新鲜空气,受试者取站立位,夹上鼻夹,口含橡皮吹嘴,转动三路开关,使口与肺量计相通,开动慢鼓记录平和呼吸曲线。
然后开动中速鼓(1.67mm/秒),令受试者按主试者口令在15 秒钟内尽力作最深、最快的呼吸。
根据呼吸频率与每次呼吸深度,计算出15 秒内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然后乘以4,即为最大通气注意事项:(一)受试者在测试前应了解测试指标,掌握测试方法。
(二)受试者使用吹嘴前,应进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吹筒,避免交叉感染。
(三)在测试时,要戴好口嘴及鼻夹,不要漏气。
(四)每一单项指标测完后,需平静呼吸几次,然后再测下一个指标。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二)课程名称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实验名称:运动过程中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定学时数:2学时目的:掌握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对心率及动脉血压的影响仪器:听诊器、节拍器、心率表或心率遥测仪、弹簧式血压计、电子感应血压计、水银血压计分组方法:每四人为一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统计实验内容和方法:1.心率的测定。
高中化学全套实验课教案
高中化学全套实验课教案
教案一:化学实验概述
目的: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技能。
时间:1节课
教学内容:
1.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示范
实验器材:
1. 实验用玻璃器皿
2. 实验用试剂
3. 实验用工具(酒精灯、试管夹等)
实施步骤:
1. 讲解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示范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 提醒学生化学实验中的危险和安全注意事项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对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案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时间:1节课
教学内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3. 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教学方法:示范实验结合讨论
实验器材:
1. 酸碱指示剂
2.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3. 实验用器皿和工具
实施步骤:
1.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 示范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操作步骤
3. 让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4. 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高中化学教育课程教案5篇(精编版)
高中化学教育课程教案5篇(精编版)1. 实验教学: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设计目标: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内容::- 实验简介: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实验步骤:详细说明实验所需材料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场景。
- 实验总结:让学生总结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 知识点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目标: 通过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元素的特性和分类。
: 通过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元素的特性和分类。
内容::-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分组特点。
- 元素的周期性:说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周期变化规律。
- 元素的应用:介绍一些常见元素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3. 探究活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目标: 通过实际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通过实际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内容::- 活动简介: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重要性。
- 实际探究活动:设计一系列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
- 探究结论:让学生总结探究活动中得出的结论,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单元综合训练: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目标: 通过综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和应用。
: 通过综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和应用。
内容::- 知识回顾: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原理。
- 练题目:提供一系列关于化学方程式平衡的练题目,包括平衡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常数的计算等。
- 答题分析:对每道题目进行详细解答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5个实验设计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5个实验设计教案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目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实验:简单介绍什么是物体的质量和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展示天平的使用方法:通过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天平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3. 实施测量:提供不同重量的物体供学生测量,要求他们使用天平记录每个物体的质量。
4. 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结果,总结测量物体质量的要点。
实验二:光的传播直线性目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光线传播的直线性。
教学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一个黑暗的房间和一束手电筒。
2. 引导学生观察:在黑暗的房间中,学生观察当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墙上时,是否呈直线传播。
3. 分析观察结果:与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引导他们理解光线传播的直线性。
4. 进一步实验: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情况下光线是否会呈直线传播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进一步实验验证。
实验三:水的凝固点目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水的凝固点。
教学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一杯水和一个冰块。
2. 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冰块的特点,然后将冰块放入水中观察。
3. 分析观察结果:与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引导他们理解水的凝固点。
4. 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提出其他物质的凝固点是否相同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自行探索。
实验四:物体的浮力目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物体的浮力。
教学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一个,水和几个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
2. 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时,物体的表现,特别是是否会浮起来。
3. 分析观察结果:与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引导他们理解物体浮力的原理。
4.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改变中的水量会对物体的浮力有何影响。
实验五:空气的压力目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空气的压力。
教学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和一个压力表。
2. 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观察通过在瓶子的开口处施加力量,压力表的指针指示会有何变化。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5篇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案1一.说教材《海水制碱》这节课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3单元第3节的内容,纯碱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初中化学遇到的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
本单元以海洋为背景,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氨碱法制纯碱;二.纯碱的性质。
”在第一部分,主要内容:首先是通过认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引导学生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思考原料选择的问题,树立元素守恒观;二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学习化学的必要性。
在第二部分,通过用分类的方法探究纯碱的性质,总结盐类性质的一般规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通过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二.说学情学生的起点知识、能力和思维障碍:(1)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
(2)学生虽然有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的意识,但还不能完全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的现象与变化。
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重点学习了酸与碱,但对于盐的认识仅局限于几种具体物质(如接触的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等)的物理性质,而对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无法根据化学性质推断其用途。
本课时在学习了纯碱的制法和用途的基础上,由学生较了解的盐——碳酸钠入手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既点明了个性,又体现了盐的共性,使学生有全面认识。
三.教学目标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及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纯碱等盐类的性质;3.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和交流讨论,了解盐类的性质,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第5课:《观察更多生物细胞》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1.教学重点
-掌握不同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切片,并能识别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比较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异同,理解它们在生物分类上的意义。
举例解释: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切片,能够指出并描述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叶绿体等特有结构,以及动物细胞中没有细胞壁、叶绿体的特点。
举例解释:
-学生在理解细胞膜的功能时,可能会对半透性、选择性透过性等概念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来解释。
-在使用显微镜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对焦不准确、光源调节不当等问题,教师需要耐心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操作。
-对于细菌细胞的结构,教师需要提供详细的图片和模型,帮助学生建立起细菌细胞的三维概念,并解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生应能理解细菌细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细胞核,而是具有拟核,以及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
2.教学难点
-理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和作用,如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存储等。
-制作临时切片的技巧,包括切片的厚度、染色方法等,以及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在比较分析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与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观察更多生物细胞》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过植物的叶子或者动物的皮肤?”(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生物细胞的奥秘。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课教案
实验名称:控制系统的MATLAB校正设计指导教师:孙红鸽、吴翔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通过对系统性能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设计校正器模型;
2、学习通过matlab仿真,在时域和频域内对校正效果进行验证
3、学习通过通过模拟实验台搭接电路和校正器模型验证校正效果(增加)
二、实验仪器
仿真实验设备与软件:
(1)计算机
(2)MATLAB软件
模拟实验设备与器材:
⑴控制理论实验台
⑵示波器
⑶信号源
⑷阻容元件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实验指导书内容同。
四、教学内容
1、原理讲述(任课教师讲述)
2、实验内容及要求
1). 对未加校正装置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根据性能要求进行校正器模型的理论设计(要求课下完成);
2). Matlab仿真。
(1)观测校正前系统的时域、频域性能。
(2)观测校正后系统的时域、频域性能。
(3)对比(1)、(2)中的结果分析校正器性能,在保证校正效果的前提下并根据实验台实际参数进行校正器模型调整。
最终确定校正器模型。
3). 模拟实验。
(1)根据给定的系统模型和实验台实际参数搭接校正前的系统模拟电路。
(2)根据最终确定的校正器模型搭接校正器模拟电路
(3)用上位机软件观测系统时频域性能进行分析,验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对仿真实验和模拟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在以上内容部分包括了理论、仿真、模拟电路三部分,由于时间限制可能会有所取舍,建议在实验室里时,以模拟电路搭接为主,理论和仿真部分课下补全。
(实际操作有点
脱离本次试验大纲,但是为了让学生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很好结合,以后预计按此进行修订,本次算是实验改革试验吧)
五、实验教学组织
1、 先讲原理。
2、 实验内容介绍。
3、 提醒常出问题的地方:
程序编写应在M 文档完成,
程序运行方式(两种:拷贝选取点击右键;拷贝到程序窗口运行。
), feedback 命令的使用,程序中“;”的使用等。
Figer ()命令的使用以及多个图形在同一窗口显示的实现 参数的获取,分析
模拟部分问题较多,如运放坏、实际电阻电容值达不到标称值,加校正器后放大倍数的改变等。
4、 实验报告要求:
A 、 统一使用chbcc-1软件中提供的实验报告模板,所有需要保存的图形均采用截屏键
(视图最大化)。
B 、 实验报告每人交一份纸质稿同时提交电子稿 C 、 实验报告每组除实验数据相同外,实验结论及实验总结应有自己的见解。
若同组内
实验报告完全相同只给一半分数。
D 、 若非同组出现相同数据或实验报告完全一致,则所有相同者此次实验报告均为零分
(特别强调)
E 、 若非同班内出现完全相同数据,则本门课程实验为零分。
(特别强调)
六、实验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1、重点:原理的应用和能力的锻炼
2、难点:根据系统要求设计校正器模型
bode 图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实际应用; 校正器模型的设计
七、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模拟电路中试验参数受到实验台限制,参数搭配取近似值。
2、通常将开环函数当做负反馈闭环函数使用。
3、图形正确,分析不到位,理解有难度 八、实验参考数据(例子)
本次实验数据,可以根据学生编制的程序运行出现。
例1:系统开环传递函数:()(0.51)
o K
G s S S =
+
性能要求:25v K ≥,35γ≥,10/c rad s ω≥
1. MA TLAB 仿真部分
1.1根据实验四和实验七进行系统校正前的仿真时频域分析 由25v K ≥,确定25K ≥,取25K = 频域分析:
在Matlab 软件中输入程序:g0=tf([25],[0.5 1 0]);bode(g)
图9-2 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
由图9-2中可知系统的性能不满足性能要求,需要校正。
时域分析:
输入程序为:gf=feedback(g0,1);step(gf)
校正前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9-3所示:
图9-3校正前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1.2将理论计算出的校正器模型引入,进行校正后的仿真时频域分析
频域分析:在Matlab软件中输入程序:gc=tf([0.4 1],[0.05 1]);g=g0*gc;bode(g0,g)
图9-4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
由图中可知系统的性能均满足性能要求,校正器模型合理。
时域分析:
输入程序为:gcf=feedback(g,1);step(gcf)
校正后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9-5所示:
图9-5校正后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从校正前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上显示的参数可见,系统性能得到了改善。
1.3对校正前后的系统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确定校正器模型。
仿真确定校正器模型为
0.41
()
0.051
c
S
G s
S
+
=
+
1.4校正器模型修订,根据实验台上可提供的电阻电容值对初定的校正器进行调整使得最终的校正器模型既满足系统的性能要求又能够在实验台上实现。
上面确定的控制模型可以在实验台实现,故不需要调整。
2.模拟部分
2.1根据给定的实验模型搭接校正前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根据传递函数绘制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9-6所示:
图9-6校正前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根据25
v
K≥,结合实验台实际数据图中取R f1=510K,C1=1uF,R1=20K
2.2在实验台上按照上图连接电路,用“THBCC-1”软件观测校正前系统的阶跃响应。
其响应曲线如图9-7所示:
图9-7 校正前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从图9-7中读取t s=4.1s,δ%=∆Y/Y1=1.71/5.75=29.7%
2.3搭接校正后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控制系统的校正器的模拟电路图如图9-8所示:
图9-8 校正器的模拟电路图
根据校正器模型传递函数,图9-8中取:R c1=400k,R c2=510k,C c1=1 uF,C c2=0.1uF。
在实验台上搭接校正器的模拟电路图,并引入原系统,则校正后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如图9-9所示:
图9-9 校正后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2.4用“THBCC-1”软件观测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如图9-10所示
图9-10校正后闭环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从图中读取t s=1.8s,δ%=∆Y/Y1=0.07/5.75=1.2%
3.实验结果分析
由图9-7、9-10进行分析。
4.适当调整校正装置的性能参数,重复上述实验,分析相应参数的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九、实验结果检查方法
1、程序没时间检查,只看实验图形,结果错误要求学生自查程序,更改后查验;
2、实验图形完全正确,根据实验内容随机提出问题,回答正确者加分。
十、课堂实验预习检查题目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及原理图
3、计算公式
4、实验步骤
5、数据记录表格
6、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