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习要求: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表现;(2)理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原因;(3)探究洋务运动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表格梳理、问题探讨、情境创设等方式学习、认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强入侵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但也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2)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固守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

学习重点: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特点。

学习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过程:变动一:“瘦死的骆驼”——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合作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三,谈谈你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含义的理解。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变动二:“挣扎的帝国”——洋务运动的兴起[自主学习一]阅读、梳理教材:[合作探究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主题内部的知识结构如下:根据上述示意图,我们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耕织分离、纺织分离,这就为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洋务运动兴起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而洋务运动兴起之后,又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环境下产生与发展的,这就决定其发展历程曲折艰难。

本主题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下图:由图可知,纵向看,本主题上承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下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横向看,本主题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分析本课纵横古今中外,概念性强,对正处在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高一学生而言,认知上存在很大困难。

照本宣讲,不但枯燥乏味,也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不能让学生在真实感悟中深刻理解历史。

如果在遵循教材所选择、所呈现的基本史实的前提下,通过创设新情境,将故事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通过对课标的研究,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了这样的理解:本课知识的内涵就是“一个变动”。

“变动前”即指鸦片战争中国固守传统经济结构,“变动中”即指自然经济的解体。

“变动后”指自然经济解体影响下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因此我补充了大量相关材料,设计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悟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的曲折过程和近代中国农村生产生活的变迁,体会近代企业的艰难起步。

二、课程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教学设计《历史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 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

《考纲要求》: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认知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史实,分析探究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辩证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案教学,采用情景教学、自主学习、分析、讨论、看图、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全面、客观、辩证的认识列强的侵略给中国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变化 让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经济结构的变化 ②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的兴起。

2、教学难点:①对洋务运动作用的评价;②民族工业的特点;③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学案辅助教时:1课时导入新课:请将下列史实用一段话联系起来(通过图片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应用所学知识。

引入新课)西方国家经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后,迅速崛起,对外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冲击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中国被迫走向近代化。

补充:什么是近代化?现代化:(又叫近代化)表现为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过度:中国是如何开启近代化的呢?其冲击表现为新课讲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变动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板书)合作探究一: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解体的原因表现或影响传统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①男耕女织(耕织结合);②自给自足;③以家庭为单位;变动二:自然经济的解体解体原因: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破坏性和建设性)内因: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和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展示材料: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我所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第9课。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解说这节课的情况。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所在单元是必修二经济文明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既是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又是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发展而来的,提醒学生要注意历史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本节课涉及到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经济、近代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诸多经济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地位,对学生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引起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一系列的变化,这是教学中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及表现;洋务运动目的、内容、失败原因及评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条件及特点。

(2)能力培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探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经济的出现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地位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2)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客观上也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资本主义既有依赖,又深受其压迫,在夹缝中成长。

我国要真正实现近代化必先获得民族独立。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2、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二、说学情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同第一学期相比,此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2. 视频资料:播放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相关的纪录片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4. 电子白板:方便教师标注、讲解重点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位于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其影响。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背景、特点、主要表现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外部环境互动、主动建构的过程而获得的。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 PPT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历史图片、图表等,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记忆,同时作为教学内容的视觉辅助,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抽象的历史概念。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精心准备,提炼关键信息,避免冗余,同时在课堂上适时书写,保持与教学进度的同步。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 学生对经济结构变动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 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在史料分析和评价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1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分为三个子目,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2 教学重点:自然经济的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3 教学难点: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理解自然经济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对洋务运动的评价;4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史实,但对其前因后果理解不够深刻,对经济结构的变动缺乏整体的认识;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概念;识记自然经济的解体表现;(2)掌握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认识其积极作用及破产的原因;(3)理解民族资本主义与民族工业的概念;(4)理解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整体认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掌握重大历史现象的演进过程;(2)通过阅读和分析处理,理解欧风美雨是中国近代化的外部条件;(3)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特点和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认识中国近代化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引入本课学习情境设计的主人翁——郑观应。

设问晚清适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以何种方式迈入近代化之门?从他的一生来感受近代经济结构的变迁。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故事展开教学内容,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真实的故事便于学生理解深奥晦涩的历史专业名词。

(二)新课学习1 郑观应年谱一:1842年,郑观应1岁。

这一年郑观应出生在距虎门不足两百公里的广东省香山县一个士绅之家。

设问:问1:郑观应出生这一年中国遭遇了怎样的危机?这一危机导致中国与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个条约给英国商品进入中国带来怎样的便利?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引出鸦片战争这一背景,为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做铺垫;巩固所学知识《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让学生亲自参与历史研究,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2.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增强历史思维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查找史料、分析史料,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分析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经济结构变动的方面,如小农经济解体、洋务运动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5.亮点五:教学策略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感悟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近代中国经济的变迁,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利用多媒体展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图片,如农村景象、城市风貌、工厂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经济结构的变动。
3.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小农、企业家、外国资本家等,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诉求。
3.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史料搜集、整理、分析和论证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教师跟进: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优秀教学案例
3.历史故事引入:通过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如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李鸿章的洋务事业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欲望。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是什么?”“洋务企业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何曲折?”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2.分享与交流: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小组竞赛:组织小组竞赛,如历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2.洋务企业的兴起:介绍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如清政府的内忧外患、洋务派的形成等,以及洋务企业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阐述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中的角色,以及其产生、发展和曲折的历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就特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如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企业的兴起等。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经济形态的特点,认识各种经济形态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素养。
3.案例解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深入了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历史进程。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说课人:朱文辉单位:南阳市二十九中二零一二年六月说教材:本节课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较多,如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工业革命等,体现出了中外历史知识的“交点”;涉及到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经济、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等诸多的经济概念,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近代由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课标要求】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及表现;洋务运动背景、目的、代表、内容及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时间、分布及影响;2、能力培养:通过学案预习及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列强入侵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方法:学案预习、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讲授导入新课:画面一:当江南水乡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蒸汽锅炉已经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二: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车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新时代! 画面三: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交融流转探索)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交融流转探索)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原因及其影响。
难点:
1.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外因素的理解和分析。
2.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历史作用的评价。
3.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影响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主要集中在16-18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史学知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因果分析和评价。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近代史尤其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较为抽象的经济概念和理论感到困惑。在学习习惯上,学生普遍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
3.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问题、完成任务。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历史图片、地图、时间轴等,用于直观展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
1.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特点及其解体过程。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包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等。
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原因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特点及其解体过程。
2.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包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讲授法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为后续的探究和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1.教学重点: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自制力不足和学习习惯尚未养成的问题。在认知水平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历史事件研究。然而,对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变动,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具体到经济结构变动这一课题,可能需要通过生动案例和实际应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史料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探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加深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解。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经济结构变动对自己所在地区或家庭的影响。
3.完成一份关于洋务运动或民族资本主义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知识结构的把握。布局上,板书将分为几个部分:标题、时间线、主要事件和影响。标题位于最上方,时间线贯穿整个板书,主要事件和影响则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时间线旁边。板书风格将以简洁的线条和图示为主,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经济结构变动的脉络。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一个直观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梳理和记忆知识点。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提前准备并练习板书设计,确保在课堂上能够迅速、准确地呈现所需信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业完成,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表现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讨论主题: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3.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汇报。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学习心得。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教师强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注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1.必做作业:
(1)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
2.提出问题:通过展示资料,教师提出问题:“近代中国经历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3.学生思考:学生结合已有知识,思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外因素,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教师按照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
(2)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简短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交一份300字左右的思考报告。
2.选做作业:
(1)收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史料,如图片、文字、视频等,制作成PPT或小册子,与同学分享。
(2)选取一个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份500字左右的案例分析报告。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动;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思考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张謇和荣氏兄弟的事迹,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思考。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教师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教学过程学生自学: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①________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形成猛烈冲击。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表现:①使中国家庭“纺”与“织”,“ ________”与“ ________”分离。

②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________。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________的窘境。

(2)概况: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②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________。

③代表:在中央是_______,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④旗号:前期打出“_______”旗号,后期打出“_______” 旗号。

(3)实践:①创办________。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________,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交融流转探索)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交融流转探索)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使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5.亮点五: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讲授新知
1.鸦片战争后的经济结构变动:详细讲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如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的兴起等,让学生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历史背景。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阐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贡献,如民族企业的兴起、新兴阶层的壮大等。
1.亮点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设计具有时代背景的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同理心。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历史背景。
2.运用历史分析法,探讨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和探究,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学会运用历史发展的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结构问题,提高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认识到经济发展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点同步解读1、全面认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涵“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

“洋务运动”是一些开明的官员在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深深认识到外国生产技术的先进性,提出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并确实加以实践的运动、然而这场运动并没有触及封建制度,其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是“师夷长技以自强”。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结束于19世纪90年代,正处在同治和光绪年间,因此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洋务运动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列强更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同时当时正是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因此,能够说当时清政府处于内交外困的窘境中、为了摆脱内交外困,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开展了30年的洋务运动。

主要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

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特点及其性质: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不参与市场流通,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

尽管这些企业采纳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

(2)创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完全是为了满足清王朝的需要而创设,使一些特别的企业,产品不是商品,不需要经过市场,然而发展到后来,这些军事工业的原料供应、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运输方面产生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从70年代中期又开始创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

特点: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

例如,张之洞从英国引进的全套纺织设备。

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人教版必修2历史
教案
1. 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过程;
•掌握近代中国不同经济结构的特点;
•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当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演变;
•不同经济结构对中国的影响。

学习难点
•经济结构演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学习内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19世纪的中国经济结构
2.新旧经济结构的冲突
3.20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变局
4.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化
不同经济结构对中国的影响
1.传统农业经济的体制及其弊病
2.国民经济的新变化——大规模工业化和改造
3.农民的觉醒和资源的转移
4.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课堂讨论
•小组讨论
5. 学习评价
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课堂讨论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学习成果的评价
•测验
•期末考试
6. 课时安排
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课时:学习不同经济结构对中国的影响。

7. 作业安排
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并做好笔记;
2.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扩充对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解;
3.小组讨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 Word版含解析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 Word版含解析

【教案】【教学目的】1. 让学生正确理解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关系。

2. 让学生正确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四个表现、一个主题和一个特征。

【教学重难点】1. 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关系。

2. 洋务运动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本课是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第一课,上承《工业革命》,下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并与必修一政治史部分的的《鸦片战争》相关联,主要分析的是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侵华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由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近代的经济现象,体验中国的经济近代化,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本节课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较多,如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工业革命等,体现出了中外历史知识的“交点”;涉及到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经济、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等诸多的经济概念,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近代由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二、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归纳为“四、一、一”四个表现:外商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一个主体:整个近代社会,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一个特征:经济结构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四、图示法理解“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关系”五、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1)经济:洋务运动创办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政治:①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促使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和无产阶级成长。

②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自强”和“求富”旗帜下,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和创建的新式学堂。

要求学生掌握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评价和影响。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创办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

要求学生掌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图文资料,设置情景模式,再现情景。

(2)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采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

(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开展辩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法指导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合作探究】什么是自然经济的?小农经济?两者有什么区别?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教材第40 页插图)。

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

即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为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自然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

由于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因而可以同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联系,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存在。

自然经济具有如下的特征:①它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②它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

③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自然经济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它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新课标教材对“小农经济”表述为:它“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

”小农经济具有如下的特征: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由此看来,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足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和商品经济联系加深。

1、表现(1 )引起中国家庭“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男耕女织”,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相结合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机器工业品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价值的70%。

原来“衣被天下”的东南沿海地区,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因此受到很大冲击。

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逐渐破产,造成耕与织的分离,造成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这是几千年封建自然经济解体的重大标志。

(2 )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

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丝、茶生产服务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并且日益商品化。

这种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诱使土地所有者改变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得不面对农产品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增加收入。

生产目的的调整或改变,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经济的性质,为自然经济彻底解体敲响了警钟。

2、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侵入东南沿海。

【合作探究】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的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 )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量的主权遭到破坏,通商口岸的开放,关税主权的破坏,加速了列强的商品输入,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受猛烈的冲击,开始瓦解。

( 2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自然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的“历史纵横”,思考: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在这一解体过程中农民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联系?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商品市场等 , 促使近代企业的产生。

过渡: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近代企业是什么企业呢?(洋务企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从中归纳出时间、原因、主张、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内容、破产标志、和影响及失败的原因。

)二、洋务运动:1、出现的原因: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认为不能不调整统治政策,他们学习西方,搞起了洋务运动,逐渐形成洋务派。

2、概况:①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

②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③主张及目的: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3、内容:(1)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9世纪60~70年代)代表: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

【合作探究】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有哪些特征?第一,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

第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

如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赶上了德国,制造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水平。

第三,这些近代军事工业都属官办。

封建国家出经费由封建官吏采用封建的方法进行管理。

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

(2)以“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19世纪70~90年代)①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②代表: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合作探究】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工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

例如,张之洞从英国引进的全套纺织设备。

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因为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市场。

如,开平煤矿生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矿开采的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创办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约10万匹;修卢汉铁路所用的铁轨也是由汉阳铁厂生产的。

(3)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4)发展近代教育:①目的: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②成就: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到1896年达20多所。

还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③作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4、评价:(1)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惨败。

【合作探究】洋务运动破产(或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第二,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

第三,企业中近代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使之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2)评价:第一,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1、产生的原因:通过对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作全面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四点: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概况(1 )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2 )来源:官僚、地主和商人。

(3 )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4 )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3、意义: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合作探究】阅读P42历史纵横,思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有哪些?(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本较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为主。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

(4)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

★本课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