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交易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交易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

所谓内部交易成本,就是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的方式协调供需双方的矛盾而发生的成本;所谓市场交易成本,就是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来协调供需双方的矛盾而发生的成本。任何一项具体的交易,理论上都可以在两种协调方式中进行选择,或者通过市场进行协调,或者将供需双方内部化于一个企业,通过内部管理来协调。两种协调方式的交易成本是可以进行比较的,因为市场协调和企业内部管理协调具有不同的特征。

市场协调有三个显着的特征。一是供需双方的相互独立性。如果某种产品或者业务活动供需双方采用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协调,那么在供需双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更根本的矛盾,那就是所有权的矛盾。二是,市场协调是一种间接的自发协调。供需双方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市场交易是一种间接的自发的供需矛盾协调方式。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供应商并不直接针对某一个单独的客户的需求做出反应,而是根据各种市场信号,综合考虑所有客户的需求情况后,自发地做出生产和供应的综合决策。从需求方的角度看,情况也是这样。三是,较高的不确定性。市场协调这种一对多的客观现实,决定了供需双方都要面对一个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销售或者供应环境。就拿卖方来说,由于要面对多个客户的需求,而每个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时间、需求地点、需求数量、需求品质都不相同,并且这些需求又是不断变化的,其面临的需求环境是相当不确定的。

企业内部协调则具有与市场协调恰好相反的三个特征。首先,在企业内部协调中的供需双方不是相互独立的。他们隶属于同一个组织,要接受作为第三方的上层主管人员的统一管理与协调,而作为协调者的高层主管人员,更多的是要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利益,而不是单纯考虑供给单位或者需求单位的利益。企业内部供给单位和需求单位也存在着本位主义,但这种本位主义与市场协调中供需双方的本位主义相比,程度要弱得多。其次,企业内部协调是一种有计划的直接协调。这是企业内部协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作为需求方的生产单位,其生产是按计划进行的,而作为供给方的生产单位则是根据需求方的计划安排来安排自己的生产计划。尽管这种协调要通过更高一层的主管人员来完成,但协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一种直接协调。再次,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不确定性较少。尽管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也是不断变化的,但由于协调的直接性和供需双方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关系,企业内部协调中供需双方所面对的不确定性要小于市场协调中的不确定性。

因为以上协调供需矛盾特征的不同,一项具体交易如果通过市场协调供需双方的矛盾,其代价要比通过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代价大,也就是说,一项具体交易的市场交易成本要高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具体说明如下。

市场交易协调模式下的运输成本一般要高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模式下的运输成本。这是因为,在运输技术不变的情况下,运输成本的大小主要与供应方与需求方的空间距离有关,而在市场交易模式下,供应方一般要面对多个用户,要在综合考虑多个用户分布以及各自的需求规模的情况下布置自己的生产地点,平均运输成本自然要高一些。而在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模式下,企业只需考虑自己内部供需单位之间的情况来安排生产地点,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自然要本着运输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就近安排。

市场交易协调模式和企业内部管理协调模式下的库存成本有很大的差异。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市场交易协调模式一般存在两级库存,而企业内部协调模式一般只需要一级库存。在市场交易协调模式之下,由于供需双方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实体,各自在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考虑库存问题,因此一般存在两级库存。供应商为了不发生产品脱销等问题而影响产品的销售,需要保持一定的库存。需求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生产的平稳进行,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库存。而在企业内部协调模式下,由于供需双方都隶属于同一个企业,是一种一对一的关系,因此可以将市场协调模式下的销售库存和生产库存合而为一,只需要一级库存。第二,两种模式之下的库存量要求也是不同的。由于市场协调模式是一种间接协调模式,供需双方并不完全了解相互的供应和需求情况,这就需要较多的库存量来进行缓冲。而企业内部协调模式是一种直接的协调模式,供需单位之间对于相互的生产能力、生产的数量、生产的时间等情况有较全面的把握,因此只需要较少的库存量。企业内部协调之所以需要一定的库存储备,主要是由于供需单位的生产能力、生产数量和生产时间可能不完全协调配套,同时也为了应付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上下游之间的能力均衡,生产调度科学,做到零库存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市场谈判成本和企业内部的计划调度成本也是可以比较的。市场谈判成本,由于涉及两个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谈判是一个相对艰难和漫长的过程,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也较多。但在企业内部的计划调度中,供需双方同属于一个企业,作为供需协调者的上层管理人员,主要站在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上进行计划调度,并且企业的游戏规则要求供需双方必须执行上层管理人员的协调指令,因此,其计划调度工作是相对容易和快捷的,成本花费也相对较低。

非机会主义风险成本,只与供需环境的变化程度有关,而供需环境的变化则主要与生产技术的变化、最终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一个国家的宏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客观因素有关,而与采取什么供需协调模式基本上不相关。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两种供需协调模式下,非机会主义风险成本基本上没有大的差别。

而机会主义风险成本则不同,它不仅与供需环境的变化有关,更与供需双方的行为有关,在不同的供需协调模式下,机会主义风险成本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市场交易模式之下,由于供需双方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实体,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力量较弱,相对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因而机会主义风险成本相对较高。而在企业内部管理协调模式之下,供需单位同属于一个企业,有着共同的利益,并且供需协调主要依靠第三者——上层管理人员的计划调度进行,上层主管人员主要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很少会考虑供应单位和需求单位的局部利益,在这种情况之下,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可能性较小。当然,在企业内部协调模式之下,供需单位仍然有自身的本位利益,说机会主义风险成本根本不存在也是不客观的。

在市场协调模式下供需双方的信息沟通不如企业内部沟通那样方便、快捷,因而市场协调模式下的信息成本要高于企业管理模式下的信息成本,二者之间的差异与信息技术水平有关。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推广,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大大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