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交易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
内部交易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
内部交易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所谓内部交易成本,就是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的方式协调供需双方的矛盾而发生的成本;所谓市场交易成本,就是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来协调供需双方的矛盾而发生的成本。
任何一项具体的交易,理论上都可以在两种协调方式中进行选择,或者通过市场进行协调,或者将供需双方内部化于一个企业,通过内部管理来协调。
两种协调方式的交易成本是可以进行比较的,因为市场协调和企业内部管理协调具有不同的特征。
市场协调有三个显着的特征。
一是供需双方的相互独立性。
如果某种产品或者业务活动供需双方采用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协调,那么在供需双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更根本的矛盾,那就是所有权的矛盾。
二是,市场协调是一种间接的自发协调。
供需双方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市场交易是一种间接的自发的供需矛盾协调方式。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供应商并不直接针对某一个单独的客户的需求做出反应,而是根据各种市场信号,综合考虑所有客户的需求情况后,自发地做出生产和供应的综合决策。
从需求方的角度看,情况也是这样。
三是,较高的不确定性。
市场协调这种一对多的客观现实,决定了供需双方都要面对一个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销售或者供应环境。
就拿卖方来说,由于要面对多个客户的需求,而每个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时间、需求地点、需求数量、需求品质都不相同,并且这些需求又是不断变化的,其面临的需求环境是相当不确定的。
企业内部协调则具有与市场协调恰好相反的三个特征。
首先,在企业内部协调中的供需双方不是相互独立的。
他们隶属于同一个组织,要接受作为第三方的上层主管人员的统一管理与协调,而作为协调者的高层主管人员,更多的是要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利益,而不是单纯考虑供给单位或者需求单位的利益。
企业内部供给单位和需求单位也存在着本位主义,但这种本位主义与市场协调中供需双方的本位主义相比,程度要弱得多。
其次,企业内部协调是一种有计划的直接协调。
这是企业内部协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作为需求方的生产单位,其生产是按计划进行的,而作为供给方的生产单位则是根据需求方的计划安排来安排自己的生产计划。
路骋《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完整版笔记
目录路骋《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完整版笔记 (5)章节一成本,你真的算对过吗? (5)第一章:机会成本 (5)第二章:比较优势 (5)第三章:沉没成本 (6)第四章:边际成本 (6)第五章:交易成本 (6)章节二价格,是你想定就能定的吗? (7)第六章:供需定理 (7)第七章:需求弹性 (8)第八章:凡勃伦商品 (8)第九章:边际效用 (9)第十章:价格歧视 (9)章节三博弈,也是有价格的 (10)第十一章:囚徒困境 (10)第十二章:人质困境 (10)第十三章:智猪博弈 (11)第十四章:斗鸡博弈 (11)第十五章:枪手博弈 (12)章节四消费者,从来就不是理性的 (12)第十六章:心理账户 (12)第十七章:损失规避 (13)第十八章:路径依赖 (13)第十九章:比例偏见 (14)第二十章:赌徒谬误 (14)章节五不但不理性,还会自己骗自己 (15)第二十一章:诱饵效应 (15)第二十二章:羊群效应 (16)第二十三章:禀赋效应 (17)第二十四章:预期效应 (17)章节六“新钱”在哪儿? (18)第二十六章:共享经济 (18)第二十七章:社群经济 (19)第二十八章:网红经济 (19)第二十九章:她经济 (19)第三十章:Baby经济 (20)章节七5个数字读懂经济大环境 (20)第三十一章:GDP (21)第三十二章:CPI (21)第三十三章:M2 (22)第三十四章:汇率 (22)第三十五章:利率 (23)章节八关于互联网,我们只知道一半 (23)第三十六章:用户思维 (23)第三十七章:简约思维 (24)第三十八章:极致思维 (24)第三十九章:迭代思维 (25)第四十章:流量思维 (25)章节九我们所知道的这一半,都是错的 (25)第四十一章:社会化思维 (26)第四十二章:大数据思维 (26)第四十三章:产融思维 (26)第四十四章:生态思维 (27)第四十五章:跨界思维 (27)章节十你看赚多少,投资人看值多少 (28)第四十六章:融资阶段 (28)第四十七章:商业计划书 (29)第四十八章:路演策略 (30)第四十九章:公司估值 (31)第五十章:融资条款 (31)章节十一为什么星巴克这么懂客户经营? (31)第五十一章:客户细分 (32)第五十三章:客户获取 (32)第五十四章:客户价值转化 (33)第五十五章:客户保留 (33)章节十二多便宜,算便宜? (34)第五十六章:撇脂定价法 (34)第五十八章:阶梯定价法 (35)第五十九章:动态定价法 (35)第六十章:反向定价法 (36)章节十三有种资产,叫品牌 (36)第六十一章:品牌资产 (36)第六十二章:品牌定位 (37)第六十三章:品牌组合 (37)第六十四章:品牌延伸 (38)第六十五章:品牌激活 (39)章节十四一件事儿,到底该怎么说? (39)第六十六章:整合营销传播 (39)第六十七章:精准定向传播 (40)第六十八章:意见领袖传播 (40)第六十九章:公关为先 (41)第七十章:创意为王 (42)章节十五谈判,是“舍”与“得”的艺术 (42)第七十一章:最佳备选方案 (42)第七十二章:开局策略 (43)第七十三章:让步策略 (43)第七十四章:终局策略 (43)第七十五章:谈判软技能 (44)章节十六学习这件事儿,也需要学习 (45)第七十六章:1万小时定律 (45)第七十七章:刻意练习 (45)第七十八章:批判性思维 (46)第七十九章:图形化思维 (46)章节十七沟通就是好好说话?太傻太天真 (47)第八十一章:乔哈里视窗 (47)第八十二章:关键对话 (48)第八十三章:非暴力沟通 (48)第八十四章:非语言沟通 (48)第八十五章:公众演讲 (49)章节十八让别人,做你想让Ta做的事 (49)第八十六章:反馈 (49)第八十七章:协调 (50)第八十八章:拒绝 (50)第八十九章:争取 (51)第九十章:禁忌 (51)章节十九你和比尔盖茨,都只有24小时 (52)第九十一章:时间四象限 (52)第九十二章:战胜拖延 (52)第九十三章:地抗干扰 (53)第九十四章:压力管理 (54)第九十五章:精力管理 (54)章节二十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自己 (55)第九十六章:什么是好工作 (55)第九十七章:跳槽与积累 (56)第九十八章:入对行与跟对人 (56)第九十九章:选择 (57)第一百章:等待 (57)路骋《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完整版笔记章节一成本,你真的算对过吗?7'45课时1 放弃掉的鱼,是选择熊掌的代价?8'15课时2 我做的比你好,就应该我做吗?7'52课时3 因为来都来了,所以将错就错?8'15课时4 飞机起飞前的座位,只卖一块钱?8'42课时5 马云开始的地方第一章:机会成本在经济学里,这些不得不放弃的东西,就是我们为当前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第四章 生产论》测验试题(带答案)
《第四章生产论》测验试题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 对市场反应最为灵敏,管理损耗最小的厂商形式是()。
[单选题] *A、个人企业(正确答案)B、合伙制企业C、公司制企业D、有限公司2. 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Q=f(L,K0)而言,当TP L处于达到最大值后逐步递减的阶段时, MP L处于( )的阶段。
[单选题] *A.递减且MPL<0(正确答案)B.递减且MPL>0C.MPL=0D.无法确定值的变动特征3. 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
交易活动选择是在企业内部进行还是在市场进行,取决于()的比较。
[单选题] *A、交易成本(正确答案)B、机会成本C、会计成本D、经济成本4. 企业的扩张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就是:() [单选题] *A、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正确答案)B、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C、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D、企业利润最大化5. 等产量曲线斜率绝对值递减的原因在于()。
*A、边际效用递减规律B、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正确答案)C、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正确答案)D、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正确答案)6. 生产函数表示()。
[单选题] *A.在一定技术水平下,一定数量的投入,能生产的最大产量(正确答案)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C.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D.以上都对7. 常见的生产要素类型有()。
*A、劳动(正确答案)B、土地(正确答案)C、资本(正确答案)D、企业家才能(正确答案)8. 生产函数Q=f(L,K0)的MP L为正且递减时,AP L可以() [单选题] *A、递减B、递增C、达到最大D、都有可能(正确答案)9. 生产函数Q=f(L,K0)反映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 *A、开始于APL曲线的最高点,终止于MPL为零处;(正确答案)B、开始于MPL曲线的最高点,终止于APL曲线的最高点;C、开始于APL曲线和MPL曲线的相交处,终止于MPL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处。
内部交易定价的常用方法
内部交易定价的常用方法以内部交易定价的常用方法为题,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内部交易定价方法,包括市场定价、成本加成法、可比交易法和净资产法。
一、市场定价法市场定价法是基于市场价格确定内部交易的定价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有明确定价的情况。
通过参考市场上类似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定价或协商定价。
二、成本加成法成本加成法是一种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在内部交易中,成本加成法常用于确定转移价格。
具体做法是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再加上一定的利润率,计算出转移价格。
三、可比交易法可比交易法是一种通过比较类似交易的价格来确定内部交易价格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内部交易涉及到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没有明确定价的情况。
通过与类似交易进行比较,确定合理的定价。
四、净资产法净资产法是一种以企业净资产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在内部交易中,净资产法常用于评估公司内部部门或子公司的价值。
通过计算净资产的价值,确定内部交易的定价。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内部交易定价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定价方法。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内部交易定价方法,如市场占有率法、利润分配法等。
这些方法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内部交易的定价。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定价方法,都需要考虑定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定价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确定内部交易价格时,需综合考虑市场竞争情况、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以确保定价的合理性。
内部交易定价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采用适当的定价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内部交易成本,促进企业的发展。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常用方法能对读者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帮助。
交易成本与制度经济学
交易成本与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是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从一个经济主体向另一个经济主体转移资源时所产生的各种成本,包括信息获取成本、谈判成本、合同执行成本等。
交易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经济活动的效率和经济制度的设计。
在交易成本理论中,奥利弗·威廉姆森被誉为这一领域的先驱。
他提出了两个经典的概念:市场交易和内部交易。
市场交易是指通过市场进行资源的交换,买卖双方通过价格的协商来完成交易。
而内部交易则是指在一个公司或组织内部进行资源的分配。
交易成本的产生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和合作行为的不完全性。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交易双方在交易之前难以完全了解对方的信息,从而增加了谈判和协商的成本。
合作行为的不完全性意味着合同无法完全约束合作各方的行为,执行成本因此而产生。
交易成本的研究贯穿于整个经济学领域。
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中,交易成本通常被认为是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政府应该通过法律和制度来降低交易成本,以促进经济的有效运转。
在制度经济学中,重视的是交易成本对制度设计和经济制度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强调,不同的制度安排会产生不同的交易成本,从而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和经济活动的效率。
在现实生活中,交易成本无处不在。
比如,当一个企业决定是否应该将某个环节的生产外包给外部供应商时,就需要考虑外包的交易成本,包括谈判和合同管理的成本。
又比如,当一个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时,就需要考虑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中的风险成本。
交易成本理论对于经济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对于理解经济主体的行为、经济组织的结构以及市场和政府的功能有着深刻的启示。
在现实经济中,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可以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然而,降低交易成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交易成本的降低需要依赖有效的制度安排和良好的制度环境。
制度安排可以通过建立更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信息交流平台来减少信息不对称和谈判成本。
制度环境则需要建立透明、公平和稳定的市场秩序,以确保交易的公正和有效。
交易成本理论对经济组织结构的探讨
交易成本理论对经济组织结构的探讨经济组织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组织、协作与合作的方式和形式。
而交易成本理论则是一个解释经济组织结构的重要理论工具。
本文将通过探讨交易成本理论对经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说明其在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首先,交易成本理论强调了交易成本对经济组织形式的影响。
交易成本包括市场交易和非市场交易的成本。
市场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搜索成本、信息获取成本、谈判成本和合同执行成本等。
非市场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内部交易成本,如管理费用、监督成本等。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选择市场交易还是内部交易,从而决定了经济组织的结构。
如果交易成本很高,企业可能倾向于通过内部交易来完成交易活动,从而形成较大规模的企业组织。
相反,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较低,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市场交易来完成交易活动,从而形成较小规模的企业组织。
其次,交易成本理论对于创新与合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创新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投入,而这些资源和投入往往需要通过合作关系来获取。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高交易成本将限制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抑制了创新的发展。
因为在高交易成本的环境中,企业之间很难建立起信任、合作与共赢的关系。
同时,如果交易成本较低,企业间的合作将更加频繁,可以通过共享资源和知识,促进创新的活动。
因此,交易成本理论提醒我们,在经济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决策时,需要考虑到合作与创新的需求,并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合作与创新的发展。
此外,交易成本理论还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涉及到如何分配和使用资源、如何组织工作流程、如何协调和控制等问题。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在市场交易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选择建立自己的内部组织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
而在市场交易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外包和合作,将一部分工作外包给市场上的其他企业来完成。
交易成本理论的启示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需要根据交易成本的变化进行调整,并在市场交易与内部交易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后感《科斯企业的性质》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深刻地阐述了企业内部组织的性质和企业如何在市场中运作的机制。
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科斯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对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斯指出,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是由于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而存在的。
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企业在市场中存在,并且为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提供了理论支持。
科斯的研究深刻地揭示了企业内部组织的性质,为人们理解企业内部运作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阅读《科斯企业的性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的重要性。
科斯的理论不仅对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也对企业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内部组织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科斯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企业内部组织所面临的问题。
除此之外,科斯的研究也引发了我对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思考。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科斯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企业内部组织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科斯的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科斯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企业内部组织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科斯的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科斯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企业内部组织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科斯的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大全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大全1960年科斯在《法和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该文章与《企业的性质》(1937年)已成为科斯的经典理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篇一科斯由“外部不经济性”开始论述,即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工商企业的行为(如工厂放出的烟尘对邻居的影响)。
传统经济分析遵循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抓住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的矛盾,得出了要排烟的厂主赔偿,或征“庇古”税,或令他迁走的纠正办法。
而科斯认为,把这种问题归结为由于甲损害乙所以应该制止甲的传统做法,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实际上这种外部效应问题具有相互性,又称不兼容性。
避免甲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必须解决的真正问题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制止损害,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并且应当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来认识问题。
科斯在文中先后分析了养牛问题、“斯特奇诉布里奇曼”、“库克诉福布斯”、“布赖思诉勒菲弗”和“巴斯诉雷戈里”以及其他几个法律案例。
科斯认为,现实是存在交易成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法律制度至关重要。
由于市场中交易的东西不是像传统经济学所认为的实物,而是采取的行动和个人拥有的、由法律设置的权利,所以在交易费用为正的现实世界上,法律制度将会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
权利应该配置给那些能最富有生产性地使用它们的人,应该探索这样一种有效的产权制度。
在本文的后面一部分,科斯的逻辑大致如下:发现交易对象,交流交易愿望和方式,谈判、缔约和履约都有成本;如果这些成本大于权利调整带来的产值增加,禁令或赔偿就可能使权利的市场调整停止或不发生,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这时有利的权利调整也要由法律来确定,不然,转移和合并权利的高成本会使最佳配置和最大产值无法实现;经济组织能以低于市场的成本获得有效的结果。
科斯认为,企业、政府、法院均可以降低社会成本。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重点
1、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公司系指由在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的结合,使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19862、结构性标准:--跨国的程度(transnationality index)跨国指数=(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 国外雇员数/总雇员数)/3 x 100% 3、跨国公司理论:以国际贸易学说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的宏观理论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理论的提出:维农(R.Vernon),《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以美国为基础的三阶段模式(早期模式)-创新阶段:美国宏观经济的特点(高收入、高消费、高劳动力成本、资本丰富、技术发达);美国适合生产的产品;出口西欧-成熟阶段:通过投资到西欧生产,因为比较接近于美国,但成本低;-标准化阶段:到LDC生产,返销美国。
寡占反应理论——Frederick T. Knickerbocker寡占反应行为模式:一些跨国公司的FDI是对其他企业FDI所作出的反应。
进攻性投资和防御性投资Vernon在70年代对该理论的修正以创新为基础的寡占阶段成熟的寡占阶段衰老的寡占阶段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评价:-符合美国当时的情况,有一定解释力-理论具有局限性:很多产品起初并不由母国向海外输出;对诸如日本的对外投资缺乏解释力;美国并非优势丧失后才对外投资。
二、小岛模式(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小岛模式的提出:小岛清(KIYOSHI KOJIMA),一桥大学教授,《对外贸易论》▊基本观点:“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
(顺贸易导向的投资模式)▊解释: - 比较劣势产业(边际产业)的概念: a’,b’,c’- 边际产业转移的作用——夸大两国的比较优势差距- 从“边际产业”到“边际性生产”-日本模式与美国模式的比较——小岛的顺贸易导向思想对小岛理论的评价(p 42)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的微观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理论的提出:海默(S.H.Hymer)和金德尔伯格(C.P. Kindleberger):基本观点:▊垄断优势:指企业对某些经营要素大量占有或者完全独占而形成的优势。
科斯-现代企业理论
➢在解释企业规模扩大时,企业 边际原理就会发挥作用
➢企业与企业家们可以有效地控 制企业内部的成本,维持成本 与效益之间的静态平衡
➢在动态状况下,企业内部交易 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经过比较, 决定企业规模是否扩大或缩小, 进而形成了滚动均衡理论
理论贡
1.
献
❖科斯1937年发表的 《企业的性质》开企业 理论之先河,在一定程 度上打开了新古典经济 理论下企业这个“黑匣 子”。
“不确定性”不 能用来说明企业 特征
b.在契约中明确个人的 权利和报酬
10/4/2023
Q:
企业成本曲线
理论
➢完全竞争条件下
•为什么企业的成 本曲线向上倾斜 不能解释企业规 模受到限制的事 实?
Q: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
•为什么企业规 模会受到限制?
A:
•因为企业不止生产 一种产品,组织一种 新产品的交易可能比 继续组织老产品的交 易成本要低,于是企 业规模受到限制。 (即范围经济能够带 来经济效益)
10/4/2023
a.生产要素配置过程中,不完 全依靠价格机制调节;
b.在企业中,生产要素配置依 靠企业家来完成;
两个假设和一个鸿沟(文章的目的)
假设1: 资源的配 置由价格 机制决定
实践
假设2: 资源的配 置依赖于 作为协调 者的企业
家
10/4/2023
企业产生的原因
指挥(支付报酬)与被指挥(多于价格机制下取得的报酬)的意愿 购买者的偏好(重要性可以忽略不计)
1
2
Knight的观点:市 场存在高度不确定 性,于是“冒险者” 以承担不确定风险 换取对他人行为的 控制;“胆小者” 以行为受到控制来 换取有保证的薪酬。 (不确定性)
手机渠道扁平化 省代必然取代国代
手机渠道xx省代必然取代国代?2004-12-01近期,手机行业渠道扁平化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许多人一谈到国外品牌2003年的失利,就把矛头指向手机代理制,谈到价格就指责代理商的“盘剥”,要把总代理制除之而后快。
本文在分析渠道扁平化的基础上,对国代和省代的渠道模式的优劣作出比较,并探讨新的竞争环境下什么样的厂商和总代理之间的分工合作仍是合理的选择。
一、xx的兴起2003年底,国内外几大手机厂商集体扬言要封杀上海国美,因为国美擅自大幅度降价销售。
然而,后来所有厂家一无例外地否认说过封杀国美,最后以国美获胜告终。
目前的手机行业中,以国美、苏宁之类的“价格杀手”、“价格屠夫”为代表的大型零售终端迅速崛起,“挟规模以令厂商”的事件频繁发生。
厂家也在开始绕开代理商,对大型终端进行直供。
为什么国美、苏宁们“如此嚣张”,连一向高高在上的厂商也要放下尊贵姿态,对他们直供。
不仅如此,还要看他们脸色行事,不断花费大量精力去处理诸如价格战之类的麻烦事?可以说,国美、苏宁等是商业资本的典型代表。
曾几何时,权力(谈判能力)的天平已经悄悄地从厂商代表的产业资本向商业资本倾斜。
商业资本的权力来源于什么呢?不是来源于他们的规模,或来源于管理能力。
实质上,商业资本距离消费者最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消费者权力。
正是因为消费者权力在市场经济中日益成为主导,商业资本顺应了消费者权力,于是获得快速成长,从而在与产业资本的博弈中,渐渐处于上风。
一般来说,当产品由稀缺转变成过剩时,消费者权力会压倒一切成为主宰。
消费者要求有优质的产品,不断降低的价格,谁做到这点,谁在竞争中就有更多的主动权。
总之,手机零售终端,特别是大型连锁的崛起,是因为:第一,大型终端顺应了消费者权力时代的要求。
“价格战”没有错,因为零售终端的价格战迫使渠道提高效率,迫使厂家生产更好更便宜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提高了整个社会福利。
真正需要检讨的不是大型终端,而是生产厂家;第二,零售终端具备信息优势。
交易成本与经济交易
交易成本与经济交易交易成本是指在进行经济交易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各种资源。
它包括了直接的货币成本以及间接成本,如信息搜集、协商和执行合同所需的时间和努力等。
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交易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交易成本理论最早由奥利弗·威廉姆森提出,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肯定。
该理论强调了交易行为的复杂性和不完全性,以及组织形式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在经济学中,交易成本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市场效率、合作与竞争、组织结构等方面。
交易成本可以分为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
外部交易成本是指通过市场进行的交易所产生的成本。
在市场中,交易双方需要搜集信息、协商合同条款、完成交易并解决纠纷等。
这些过程都需要时间和资源,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
例如,买卖双方需要广泛搜集市场信息、比较价格和质量,以确保自己能够得到最优的交易条件。
此外,交易完成后,双方还需通过法律和仲裁等方式解决潜在的争议。
所有这些过程都需要额外投入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外部交易成本。
与此相反,内部交易成本是指由组织内部进行的交易所产生的成本。
组织内部交易的特点是相对规模较小、更容易掌控和协调。
内部交易成本主要涉及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决策层次和组织结构等方面。
在一个组织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所涉及的信息传递和协调工作相对较少,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
此外,组织内部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规则和规范来减少冲突和争议,提高交易效率。
因此,与市场交易相比,组织内部交易成本相对较低。
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交易的效率。
高交易成本会使交易变得低效,并导致市场难以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作用。
相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降低交易成本一直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人们采取了各种策略。
例如,发展信息技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完善制度规范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获取和传递更加便捷快速,降低了交易成本。
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可以提高交易的可信度和效率,减少了协商和监督的成本。
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分析
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分析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资金的流动,促进了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然而,金融市场的运作离不开交易成本的存在。
交易成本是指在进行交易活动时所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与成本的总和。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交易成本的种类。
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两类: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
外部交易成本是指在交易过程中需要支付给外部机构或个人的费用,例如交易佣金、税费、手续费等。
这些外部交易成本在金融市场中是无法避免的,它们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盈利能力。
内部交易成本则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市场不完全竞争等因素导致的成本,例如找寻交易对手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信息获取成本、交易执行成本等。
内部交易成本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更加隐性,但同样对其盈利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交易成本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交易成本的产生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交易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金融市场中,买卖双方的信息水平和获取渠道可能存在差异,一方可能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进而影响交易的效率和成本。
其次,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也是产生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
在竞争不充分的市场中,买卖双方的议价能力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交易成本的出现。
此外,市场的制度设计和监管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交易成本的高低。
市场规则的不完善或监管的松懈都可能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
然后,我们来看看交易成本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首先,高交易成本会降低市场的流动性。
交易成本的增加会使得投资者在交易时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从而减少他们的交易意愿和能力,导致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降低,流动性也受到限制。
其次,高交易成本会影响资金的配置效率。
交易成本的增加会导致投资者在资金配置时面临更大的困境,从而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浪费。
此外,高交易成本还可能导致市场出现套利机会的减少,从而影响市场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2008-11-06 17:48:35| 分类:课程教学与交流|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现代制度经济学,在不同的研究视角下,对企业的性质做出了不同的阐述。
科斯认为企业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阿尔齐安和德姆塞茨认为企业的实质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张五常认为企业其实是要素市场对产品市场的取代。
一、科斯:对市场的替代科斯《企业的性质》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诞生,科斯引入了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的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详细阐述了在正交易费用条件下,初始产权的配置与保障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初始产权配置结构,在其后为消除外部影响的权利交易中,形成的交易费用大小并不一样,选择怎样的资源配置方式,应当根据各种权利配置方式可能产生的交易费用的大小来权衡。
在市场上利用价格机制来协调交易活动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就是交易费用。
对于市场交易来说,最重要的成本来源于决定商品或服务价格的成本、谈判和拟定合约的成本以及由信息失灵导致的成本。
正是出于节约交易费用的目的,人们才把某些资源配置活动转到企业内部,由企业家来协调生产。
科斯认为通过企业方式配置资源,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起到减少交易费用的作用,为此引进了要素契约的概念。
企业替代市场的经济性就在于企业的“一次性、长期的契约”代替了市场交易各方的“一系列、短期的产品契约”。
“当存在企业时,契约不会被取消,但却大大减少了。
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不必与企业内部同他合作的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
当然,如果这种合作是价格机制起作用的一个直接结果,一系列的契约就是必需的。
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
”“如果签订一个较长期的契约以替代若干个较短期的契约,那么,签订每一个契约的部分费用就将被节省下来。
”在此基础上,科斯提出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二者具有互替性,市场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企业则通过权威来进行调节。
企业的存在是由于它能节约市场的交易成本,所以交易成本的差别是企业出现的真正原因。
兼并与公司边界:交易费用理论的一个解说
兼并与公司边界:交易费用理论的一个解说章美锦【摘要】企业兼并引起公司边界的显著变化.无论是纵向一体化兼并,还是横向兼并和混合兼并,从公司与市场划分的角度看,都可以归结为市场交易的内部化.相对于市场的契约解决,兼并扩大了公司组织活动的方法和范围,减少了市场交易的机会和费用,本质上仍然是“企业”对“市场”的替代.当交易费用被看成是所有决定、制约、影响公司边界因素的价格函数时,交易费用能够完全解释公司与市场的边界划分.不仅如此,交易费用理论还对兼并所引起的反垄断规制提供了重要的指引.一方面,公司边界扩张会受到制度安排的价格约束,产业组织内存理性的边界;另一方面,兼并不仅扩大了公司的边界,市场的边界通常也扩大了,更大市场范围的竞争会抵消或削弱企业兼并所造成的垄断威胁.【期刊名称】《学术交流》【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3页(P88-90)【关键词】兼并;公司边界;交易费用【作者】章美锦【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科斯的交易费用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讨论:一是用来解释公司边界,一是作为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的核心概念。
本文先从公司边界的角度讨论交易费用,宗旨则是研判——科斯的交易费用是否能够完全划分公司与市场之间的边界。
让我们以一个加工装配3D眼镜的企业A为例,它正在考虑两件关系到公司进一步发展的事情:(1)增加一个塑胶件车间,以便结束塑胶件的采购业务;(2)并购一家研发制造3D镜片的企业B。
首先讨论第一件事。
促使企业A要自己建立塑胶件车间的因素主要是:3D眼镜的订单非常稳定,且订单量不断增大;塑胶件的供应经常不准时,质量也不十分稳定。
企业管理机构在评估这项决策时当然还考虑了扩建厂房、企业的注塑技术能力、管理组织的调整等其他因素。
这里似乎见不到交易费用的踪影。
当我们将观察视角转向公司与市场之间的边界时,才会发现:第一,塑胶件车间的建立意味着,企业A与塑胶件相关的市场交易内部化为企业组织行为,从而改变了企业A与市场之间的原来边界。
产业经济学复习整理笔记
一、名词解释1.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管理、产业发展等问题的经济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科。
2.产业组织(industry organization):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3.范围经济:单一经营企业内部由于生产或分配多种产品而带来的成本的节约(钱德勒);单个企业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比多个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更有效率.即范围经济。
4.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交易(形成契约)的成本。
5.有效竞争:克拉克提出了有效竞争概念:即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6.市场集中度:用于表示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
7.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一定市场结构中,有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8.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指的是各博弈方先后行动,后行动者知道先行动者的具体行动是什么且各博弈方对博弈中各种策略组合情况下所有参与人相应的得益都完全了解。
二、填空题1)企业并购类型:横向(水平)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2)一个经济组织必须解决的两大关键问题3)按照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和产出量的大小,可以把规模经济分为三个层次:➢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多工厂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4)产业经济学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5)产品差别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影响市场集中度[2]形成差别化壁垒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过头垄断市场的定价行为,其中寡头企业行为包括7)产业管制按照规制的手段划分:可以分为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8)现代企业理论的三大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三、多项选择题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一般方法论包括(1)系统分析方法.即把产业和产业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分析。
证券市场中的场外交易与场内交易的对比
证券市场中的场外交易与场内交易的对比引言:证券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投资机会。
在证券交易中,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是两种常见的交易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交易方式进行对比,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场内交易场内交易是指证券的交易和结算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的交易方式。
在场内交易中,投资者可以通过交易所的电子交易系统买卖证券。
以下是场内交易的几个特点:1. 交易便捷:场内交易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
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进行实时交易,不受地域限制。
2. 透明度高:场内交易具有高度透明度。
交易所及时公布交易信息,包括成交价、成交量等,让投资者可以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3. 交易成本低:由于场内交易采用集中撮合的方式,交易成本相对较低。
投资者可以通过竞价来确定交易价格,提高交易效率。
二、场外交易场外交易是指证券的交易和结算通过交易商和投资者之间直接进行的交易方式。
以下是场外交易的几个特点:1. 灵活性高:场外交易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交易商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交易服务,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交易需求。
2. 信息不对称:场外交易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交易商的信息优势可能使得投资者无法获取全部信息,增加了投资风险。
3. 风险管理能力:场外交易中的交易商通常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衍生品等工具对冲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对比分析1. 交易效率:场内交易相对于场外交易更加高效。
场内交易采用集中撮合的方式,交易速度快,成交效率高。
而场外交易涉及到交易商之间的协商和交流,交易速度相对较慢。
2. 信息披露:场内交易的信息披露更加透明。
交易所要求及时公布交易信息,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而场外交易涉及到交易商之间的协商,信息披露程度较低。
3. 交易成本:场内交易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
交易所提供的电子交易系统提供了高效的交易撮合机制,降低了交易成本。
而场外交易可能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包括手续费等。
内部交易定价的常用方法
内部交易定价的常用方法以内部交易定价的常用方法为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内部交易定价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成本加成法成本加成法是一种常用的内部交易定价方法。
该方法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作为基础,再加上一定的加成比例,计算出最终的定价。
加成比例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缺点是忽略了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
二、市场定价法市场定价法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情况来确定内部交易的定价。
该方法要求企业对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然后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定位来决定定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来确定定价,缺点是需要较为复杂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工作。
三、成本效益法成本效益法是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与其所能带来的效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定价。
这种方法考虑了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
但需要注意的是,效益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品牌价值、市场份额等。
四、市场调整法市场调整法是在市场定价的基础上,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或性能较高,可以适当提高定价;如果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激烈,可以适当降低定价。
这种方法能够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五、参考竞争对手法参考竞争对手法是通过参考竞争对手的定价来确定自身的定价。
企业可以选择与自身产品或服务相似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了解其定价策略,并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定位来进行调整。
这种方法能够借鉴竞争对手的经验,但需要注意的是,竞争对手的定价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成本、品牌价值、市场份额等。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内部交易定价的方法有很多种。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定价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定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成本、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以实现定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公司内部交易理由
在许多公司中,内部交易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它通常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分配以及确保公司运营的顺畅。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内部交易理由:
1. 团队协作:内部交易可以促进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工作,并确保工作流程的顺畅进行。
通过内部交易,团队成员可以共享资源、信息和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项目和任务。
2. 提高效率:内部交易可以帮助公司节省寻找外部供应商和中介机构的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内部交易还可以使公司更了解供应商和市场需求,以便更好地管理库存和订单。
3. 节约成本:内部交易可以减少公司的采购成本和中介费用,从而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此外,内部交易还可以减少物流和运输成本,从而降低公司的总成本。
4. 优化资源分配:内部交易可以使公司更灵活地分配资源,以满足不同部门和项目的需求。
通过内部交易,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源分配,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化利用。
5. 风险管理:内部交易可以降低公司的风险,因为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供应商和市场需求,并能够及时调整策略和计划。
此外,内部交易还可以减少与外部供应商和中介机构之间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6. 内部培训:内部交易也可以为公司的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业务和产品,并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通过内部培训,公司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需要注意的是,内部交易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以确保公平、透明和合法。
此外,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交易机制和管理制度,以确保交易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交易成本对经济的影响
交易成本对经济的影响交易成本是指在市场交换过程中,企业或个人为达成交易所付出的各种经济、信息和时间等资源的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寻找交易对象、信息获取和处理、协商和签订合同、执行合同以及违约成本等。
交易成本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既影响了市场的有效运行,也对企业决策和资源配置产生了深远影响。
1. 交易成本与市场效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交易成本对市场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交易成本较低时,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容易找到彼此并进行交易,从而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
相反,如果交易成本较高,则可能会出现资源无法有效配置的情况。
例如,买卖双方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或是花费大量资金来处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而降低了市场效率。
2. 交易成本与企业决策在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也会影响企业的决策行为。
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内部交易,包括购买原材料、雇佣劳动力、投资设备等。
这些内部交易的成本会对企业进行垂直整合或选择外部市场进行交换产生影响。
如果内部交易成本较低,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垂直整合,将一些原本需要通过外部市场进行的交易转化为内部交换。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交易,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反,如果内部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外部市场进行交换。
这样可以降低内部协调和管理成本,同时也能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 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法降低交易成本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法:a. 市场的完善与规范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市场参与者进行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成本。
b.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成本。
例如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更加便捷地获取和传递,并提供了更多的电子支付方式,从而简化了交易过程。
c. 合作与信任企业之间建立良好地合作伙伴关系和信任机制能够减少协商和合同签订过程中的谈判和监督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交易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
所谓内部交易成本,就是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的方式协调供需双方的矛盾而发生的成本;所谓市场交易成本,就是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来协调供需双方的矛盾而发生的成本。
任何一项具体的交易,理论上都可以在两种协调方式中进行选择,或者通过市场进行协调,或者将供需双方内部化于一个企业,通过内部管理来协调。
两种协调方式的交易成本是可以进行比较的,因为市场协调和企业内部管理协调具有不同的特征。
市场协调有三个显着的特征。
一是供需双方的相互独立性。
如果某种产品或者业务活动供需双方采用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协调,那么在供需双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更根本的矛盾,那就是所有权的矛盾。
二是,市场协调是一种间接的自发协调。
供需双方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市场交易是一种间接的自发的供需矛盾协调方式。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供应商并不直接针对某一个单独的客户的需求做出反应,而是根据各种市场信号,综合考虑所有客户的需求情况后,自发地做出生产和供应的综合决策。
从需求方的角度看,情况也是这样。
三是,较高的不确定性。
市场协调这种一对多的客观现实,决定了供需双方都要面对一个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销售或者供应环境。
就拿卖方来说,由于要面对多个客户的需求,而每个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时间、需求地点、需求数量、需求品质都不相同,并且这些需求又是不断变化的,其面临的需求环境是相当不确定的。
企业内部协调则具有与市场协调恰好相反的三个特征。
首先,在企业内部协调中的供需双方不是相互独立的。
他们隶属于同一个组织,要接受作为第三方的上层主管人员的统一管理与协调,而作为协调者的高层主管人员,更多的是要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利益,而不是单纯考虑供给单位或者需求单位的利益。
企业内部供给单位和需求单位也存在着本位主义,但这种本位主义与市场协调中供需双方的本位主义相比,程度要弱得多。
其次,企业内部协调是一种有计划的直接协调。
这是企业内部协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作为需求方的生产单位,其生产是按计划进行的,而作为供给方的生产单位则是根据需求方的计划安排来安排自己的生产计划。
尽管这种协调要通过更高一层的主管人员来完成,但协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一种直接协调。
再次,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不确定性较少。
尽管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也是不断变化的,但由于协调的直接性和供需双方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关系,企业内部协调中供需双方所面对的不确定性要小于市场协调中的不确定性。
因为以上协调供需矛盾特征的不同,一项具体交易如果通过市场协调供需双方的矛盾,其代价要比通过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代价大,也就是说,一项具体交易的市场交易成本要高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具体说明如下。
市场交易协调模式下的运输成本一般要高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模式下的运输成本。
这是因为,在运输技术不变的情况下,运输成本的大小主要与供应方与需求方的空间距离有关,而在市场交易模式下,供应方一般要面对多个用户,要在综合考虑多个用户分布以及各自的需求规模的情况下布置自己的生产地点,平均运输成本自然要高一些。
而在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模式下,企业只需考虑自己内部供需单位之间的情况来安排生产地点,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自然要本着运输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就近安排。
市场交易协调模式和企业内部管理协调模式下的库存成本有很大的差异。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市场交易协调模式一般存在两级库存,而企业内部协调模式一般只需要一级库存。
在市场交易协调模式之下,由于供需双方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实体,各自在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考虑库存问题,因此一般存在两级库存。
供应商为了不发生产品脱销等问题而影响产品的销售,需要保持一定的库存。
需求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生产的平稳进行,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库存。
而在企业内部协调模式下,由于供需双方都隶属于同一个企业,是一种一对一的关系,因此可以将市场协调模式下的销售库存和生产库存合而为一,只需要一级库存。
第二,两种模式之下的库存量要求也是不同的。
由于市场协调模式是一种间接协调模式,供需双方并不完全了解相互的供应和需求情况,这就需要较多的库存量来进行缓冲。
而企业内部协调模式是一种直接的协调模式,供需单位之间对于相互的生产能力、生产的数量、生产的时间等情况有较全面的把握,因此只需要较少的库存量。
企业内部协调之所以需要一定的库存储备,主要是由于供需单位的生产能力、生产数量和生产时间可能不完全协调配套,同时也为了应付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上下游之间的能力均衡,生产调度科学,做到零库存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市场谈判成本和企业内部的计划调度成本也是可以比较的。
市场谈判成本,由于涉及两个相互独立的经济主体,谈判是一个相对艰难和漫长的过程,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也较多。
但在企业内部的计划调度中,供需双方同属于一个企业,作为供需协调者的上层管理人员,主要站在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上进行计划调度,并且企业的游戏规则要求供需双方必须执行上层管理人员的协调指令,因此,其计划调度工作是相对容易和快捷的,成本花费也相对较低。
非机会主义风险成本,只与供需环境的变化程度有关,而供需环境的变化则主要与生产技术的变化、最终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一个国家的宏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客观因素有关,而与采取什么供需协调模式基本上不相关。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两种供需协调模式下,非机会主义风险成本基本上没有大的差别。
而机会主义风险成本则不同,它不仅与供需环境的变化有关,更与供需双方的行为有关,在不同的供需协调模式下,机会主义风险成本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市场交易模式之下,由于供需双方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实体,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力量较弱,相对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因而机会主义风险成本相对较高。
而在企业内部管理协调模式之下,供需单位同属于一个企业,有着共同的利益,并且供需协调主要依靠第三者——上层管理人员的计划调度进行,上层主管人员主要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很少会考虑供应单位和需求单位的局部利益,在这种情况之下,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可能性较小。
当然,在企业内部协调模式之下,供需单位仍然有自身的本位利益,说机会主义风险成本根本不存在也是不客观的。
在市场协调模式下供需双方的信息沟通不如企业内部沟通那样方便、快捷,因而市场协调模式下的信息成本要高于企业管理模式下的信息成本,二者之间的差异与信息技术水平有关。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推广,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大大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