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准确朗读三年级语文课文,并理解课文表达的含义。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和抑扬顿挫的朗读表达能力。

通过短语、句子和篇章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文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选择一篇在学生能理解的三年级语文课文,准备好课文的复印件。

2. 课堂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3. 音频设备:准备好课文的音频录音。

教学步骤:一、导入(无需连接词)引用名言:“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中获得益处。

”——欧几里德教师可引用以上名言,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引导他们明确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二、朗读训练1. 教师依次播放课文的音频录音,让学生先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2. 教师逐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语音流畅。

鼓励学生多模仿,纠正错误。

3. 将课文分段,逐段进行朗读练习。

请学生注意每段内容的重点,提醒他们注意语调的变化。

三、语音语调训练1. 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例如,情感表达时的语调抑扬顿挫、疑问句的提升语调等。

2.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模仿不同语调的朗读方式。

例如,模仿悲伤、喜悦、惊讶等情感的语调。

四、课文理解与朗读1.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读课文,提醒他们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2. 学生互相朗读,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注意对方朗读时的发音、停顿和语调,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3. 教师进行集体评价,并指导学生展示他们的朗读成果。

五、课堂总结引用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毛泽东教师可引用以上名言,让学生明白朗读语文课文只是提升语文能力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通过本节课的培训,学生对正确朗读三年级语文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总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三年级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拟订人:黎文静在本学期我校确定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抓重点语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我们在教学中,诊测考试中,不断实践、摸索,收获了很多,现总结如下: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我校是一所村级小学,学生的学习条件有限,教师的教学资源也有限,因此,我们站在学生的学习的起点上进行了思考,改变。

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在课堂上,老师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过去的“配角”变为真正的“主角”,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有了“我的学习我做主”的快乐学习之感。

二、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参与了课题研究。

在本学期,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地进行了该课题的教育研究。

学校通过会议、座谈、专题研讨等形式,提高了我们对科研的认识。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一直没有改变,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中都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力求体现学生的自我感悟,同时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

为了使该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并落实。

我们将该课题的研究活动与学校的常规教学研讨活动结合起来,在研讨活动中对如何抓重点语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讨。

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阅读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本学期,图书室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好的书目,学生到图书室去借阅,我班的学生每周一、三、五定时到班级图书管理员处借还课外书。

学生读书的兴趣非常浓厚,学生每周都至少完成一篇以上的读书笔记,我们还利用班队活动,开展了“讲故事比赛”的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学习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许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岌待提高。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单元分析与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单元分析与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单元分析与活动设计一、单元分析1. 单元名称:(填写单元名称)2. 教材版本:小学语文部编版3. 适用年级:三年级下册4.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知识点。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5.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

- 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和主题。

-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文活动和练。

6. 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二、活动设计1. 活动一:阅读理解练活动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活动内容:- 给学生分发一篇与本单元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活动二:课文朗读比赛活动目标:-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活动内容:- 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朗读。

- 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评分,评选出最佳朗读者,并给予鼓励和奖励。

3. 活动三:写作练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活动内容:- 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围绕该主题展开自由写作。

- 学生可以选择故事、日记、作文等形式进行写作,发挥创意,展示语文素养。

三、总结通过以上的单元分析和活动设计,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中,采取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得学生在语文研究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电子教案本教案覆盖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内容,包括课文、知识点、研究要点等。

为确保教学质量,教案中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详细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和停顿等语言元素;2. 熟练朗读课文,并理解其意义;3. 研究基本的汉字和词语,并能正确书写;4. 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技巧;5. 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 课文的理解和朗读;2. 基本语言元素的掌握;3. 汉字和词语的认读和书写。

难点1.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2. 互动式教学法;3. 经验分享式教学法;4.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学生自我介绍;2. 教师介绍本学期教学计划;3. 介绍语文研究方法并进行互动讨论;4. 指导学生研究第一篇课文并进行朗读练。

第二课时1. 复第一篇课文并进行阅读理解练;2. 介绍第二篇课文并进行朗读练;3. 研究新的汉字和词语并进行书写练。

第三至第十课时按照课文顺序进行研究和练,持续巩固各项知识点。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研究情况的及时反馈,总结性评价则对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

教学评价方式包括:1. 日常表现评价;2. 作业评价;3. 阶段测试评价;4. 期末考核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除了语文知识外,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包括:1. 课堂表现评价;2. 考察学生的简报和文章写作能力;3.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形成优秀的综合素质。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各位语文教师有所帮助,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个秋季收获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

语文(心得)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语文(心得)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语文论文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对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

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传统而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我校语文老师一直在考虑能不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我们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来弥补当今语文教学的不足,基于此,我们在部分教师已进行了经典诵读个人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当今时代,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多种能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收集积累语言素材。

”2.《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在0-13岁,尤其是6—13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成其身心的一部分。

所以应趁此时其记忆之强,让其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

既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又让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儿时记得的文句自己能够渐渐领悟,乃至触类旁通。

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3.国家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

朗读识字教研活动简报(3篇)

朗读识字教研活动简报(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朗读和识字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以“朗读识字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探讨朗读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室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全体语文教师围绕“朗读识字教学策略”这一主题进行了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研讨了以下内容:- 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如何结合朗读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我校青年教师李老师执教了一堂示范课。

李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

课堂上,李老师通过以下方式开展了朗读识字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范读、齐读、分组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生字词,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字谜、字卡、游戏等;-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识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教学研讨。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对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 肯定优点: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朗读和识字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 指出不足:在识字教学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4. 总结与反思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她指出,朗读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朗读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她鼓励教师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指导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指导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指导教学目标1. 了解和诵读儿歌《小毛驴》。

2. 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并能朗读课文。

3. 通过课文研究,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并了解小毛驴的特点。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儿歌《小毛驴》的歌词和基本情节。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认知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了解小毛驴的形象。

教学准备1. 录音设备,准备好儿歌《小毛驴》的录音。

2. 小毛驴的图片,以展示给学生。

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播放儿歌《小毛驴》的录音,让学生聆听。

2. 学唱儿歌:逐句学唱儿歌,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唱出儿歌的主旨。

3. 分小组朗读:将课文分段,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朗读一段,然后全班齐读。

4. 引导学生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和小毛驴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并了解小毛驴的形象特点。

5. 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情境和人物形象。

6. 答疑解惑:解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动物儿歌,展示给全班。

2. 带领学生进行有关动物的卡片游戏,加深对动物特征的认知。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唱儿歌和朗读课文时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发音和流畅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儿歌《小毛驴》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小毛驴的形象特点,并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通过分组朗读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在课后延伸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特征的认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期望学生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关注动物。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有效教学策略探析作者:石彩琴来源:《天津教育·中》2021年第12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了中国经典作品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化底蕴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与民族观是小学语文教师当前要研究的重要命题。

本文将从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入手,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探究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5-0075-02An Analysis of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ics Reci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Accomplishment(Chengguan Primary School of Linze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SHI Caiqin【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s, educators have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classics in improving students' cultural literacy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world outlook and outlook on life. How to make students form a correct outlook on the country and n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to study.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with the recitation of classic literary works, explore th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ic reci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and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ic recitation;Strategy在应试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只是简单地讲解生字、生词,师生之间缺少更加深刻的文化交流,教师也没有认识到经典诵读的重要作用,课上仅仅照本宣科,形式僵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对语文产生了排斥情绪,不利于长期的语文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习诗歌朗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习诗歌朗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习诗歌朗读【教案】课题:诗歌朗读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 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和朗读技巧;3.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2. 教授学生如何准确地表达和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多首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朗读的诗歌;2. 教师准备了朗读和表演的相关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回忆前几堂课学习的诗歌,并与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喜爱之处。

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识读诗歌(约10分钟)1. 教师分享一首诗歌,边读边给学生展示诗歌内容和意境。

2.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

3. 分组朗读,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课堂上的小分组训练,穿插表演诗歌。

三、讲解朗读技巧(约10分钟)1. 教师示范正确的发音和朗读技巧,注意让学生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

2. 指导学生注意语音和停顿的合理运用,加强诗歌的表现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帮助他们调整语调和语速。

四、小组探究(约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分配,包括诵读者、敲鼓者和背景配乐等。

2. 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合作设计朗读时的表演动作和音效等。

3. 各小组进行朗读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互动交流。

五、课堂展示(约10分钟)1. 各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最后的课堂展示。

2. 其他学生进行观看和评论。

六、总结(约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好诗歌,并提醒学生诗歌朗读的重要性和价值。

板书设计:小学三年级语文诗歌朗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的朗读和表演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表演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

同时,此教案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效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书声琅琅,课堂的最美音——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

书声琅琅,课堂的最美音——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

书声琅琅,课堂的最美音——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摘要:新课标提出:“小学阶段要注重学生的课文朗读指导”。

教师要使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过程中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以读为主”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因此,在课堂上实施有效的阅读引导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引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

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朗读指代。

本文主要从明确不同文本类型的朗读方法、丰富朗读形式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朗读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教师依据不同题材,明确朗读教学方法(一)散文朗读,把握形散神聚散文对小学生而言,它的学习和掌握也相对困难。

尽管在结构上、写法上多种多样,但它的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始终。

所以,在朗读课上,老师要先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特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讲解。

要朗读好一篇文章,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线,把握文章的主旨,深入领会其思想感情。

朗读散文,既要熟悉文章的内涵,又要善于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不同的语言气息和艺术风格。

教师要通过掌握朗读文章的技巧,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和感受。

在散文朗读教学中,要注重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和对话的阅读技巧。

比如要突出兴奋、欢快的心理特征时,要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语言特征,并注意语调的强弱和节奏的快慢,使散文的内涵和主题思想在朗读中得以体现。

(二)寓言朗读,把握故事形象在朗读寓言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熟悉寓言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不断地朗读理解寓言的含义,从而掌握故事的发展,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老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朗读教学寓意法”,只有理解了寓言的含义,才能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体会寓言的内容。

朗读教学寓意的朗读教学法主要有“情节夸张寓言”、人物言行对比、情节变化、逻辑推理等。

老师在朗读中,不但要理解寓意,还要敢于用“声”来传达意思。

在朗读寓言故事时,老师要先把寓言故事读出来,语气要自然、亲切,就像在讲述一个故事,自然流畅。

三年级语文教案:如何教孩子正确、流畅地朗读文章

三年级语文教案:如何教孩子正确、流畅地朗读文章

三年级是小学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孩子正处于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教育者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教育策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流畅的朗读能力。

一、直接指导——肢体语言和音频指导1. 肢体语言:初学阶段的孩子,因为年龄的原因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时候,老师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来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

例如,老师可以用右手托住孩子的右肩,缓缓提示孩子“放松一下”、“沉下去”,这样孩子会感到更加放松,从而更容易投入到朗读之中。

2. 音频指导:语音或者课文配合音频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语感。

老师可以播放一段优秀的录音,注重声调、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这样,孩子可以得到正确的发音和节奏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朗读文章。

二、教学环节——多彩多样的教学方式1. 故事阅读:孩子们喜欢故事,老师可给孩子们讲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同时要求每个孩子读故事中自己的部分。

老师需要注意跟读的节奏以及语气表达的多样性。

2. 朗诵训练:通过朗诵来加强孩子的口语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声音示范,让孩子们模仿,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

让孩子可以从中感受到语调、语气和语音的味道。

3. 拼音练习:在孩子初步接触汉字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拼音教学,建立孩子们的拉丁字母和中文的联系,帮助她们更好地理解和发音。

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朗读中加入“拼音闪光灯”,让孩子练习拼音与汉字的关联。

三、授课方法——分层教学1. 短句子模式的训练:比较简单的短句子模式容易给孩子建立语言感觉,减少他们的口吃和表达障碍。

2. 带口头语言提示的段落训练:教师在段落的朗读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讲解段落的内容,让学生朗读。

这样孩子的朗读不仅能够准确无误,而且能够表达出段落的句子思想和意义。

3. 非重复性、复杂语序的文章模式的训练:孩子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文章,语序复杂,绕口儿。

对这一类文章的训练,可以遵循“反复重复”的方法,通过多次朗读和训练,培养孩子的语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教孩子如何正确、流畅地朗读文章需要耐心和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文朗读技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文朗读技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文朗读技巧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文朗读技巧导语:朗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朗读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小学三年级学生朗读技巧,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正确的朗读姿势和发声技巧;3.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语感;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正确的朗读姿势和发声技巧;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石子和水杯》;2.录音设备;3.课件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读示范录音,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2.学习与实践(30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朗读的含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朗读的作用是什么。

(2)发声技巧:-正确的姿势:双脚并拢、身体直立、目视远处。

-正确的呼吸方式:深吸气,将气息集中在腹部。

-发音准确:清晰而准确地发音。

(3)语调和语速:-语调:根据句子的意义和情感进行适当的语调调节,使朗读更加生动有力。

-语速:适当控制语速,让句子表达得更加通顺自然。

(4)情感表达:通过学习课文《小石子和水杯》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情感。

3.实践与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并进行录音。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朗读成果,并与全班同学一起欣赏朗读。

4.反思与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朗读技巧的要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最后,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和鼓励。

五、课后延伸要求学生每天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家庭作业,通过每天坚持的朗读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掌握了朗读的基本技巧和要领,培养了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实践和分享,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朗读活动中来。

三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三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引言: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增强语感,培养阅读习惯,提高理解能力。

然而,面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朗读时字音不准确、语调单一等,本文旨在研究三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朗读氛围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朗读的重要性,讲述一些鼓舞人心的故事,播放一些优秀的朗读录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朗读材料在朗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程度和兴趣进行合理安排。

选择生动有趣、情感丰富、语言简练的文章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三、规范朗读发声技巧朗读是语言输出的一种形式,而发声是朗读的基础。

教师应教授学生正确的发声技巧,例如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使声音饱满而有力;通过控制发音的强弱和高低,使语气丰富多样;通过调整语速和语调,增加声音的韵律感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示范和实践训练,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发声习惯,提高朗读的声音质量。

四、配合情感表达朗读不仅是单纯地文字表达,还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文章背后的情感,帮助他们在朗读中更好地表达并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五、鼓励多样化的朗读形式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朗读形式,如情感朗读、角色朗读、对话朗读等。

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展示文章的意义,提高朗读的表达效果。

六、个别指导和练习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问题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朗读进行个别指导和练习。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的经典朗读进行点评和展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结论: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三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良好的朗读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山行》、《枫桥夜泊》和《夜雪》。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来感受和描绘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山行》、《枫桥夜泊》和《夜雪》。

2. 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字词,感受诗中的意境。

2. 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语来描绘画面。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山行》、《枫桥夜泊》和《夜雪》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古诗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报,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题目《山行》、《枫桥夜泊》和《夜雪》。

(2)学生分享自己对题目的一些理解和想象。

2. 朗读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和韵律。

(2)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欣赏意境(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如《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夜雪》中的“夜深知雪重”。

(2)学生通过关键字词来描绘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5. 背诵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背诵古诗。

(2)学生自主背诵古诗,巩固记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7. 作业布置(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以《山行》、《枫桥夜泊》和《夜雪》为题材,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浅析小学语文小古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小古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小古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摘要: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能够直接培养好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小古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形成语文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对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古文”教学,将更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小古文”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得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经过小古文的诵读也能培养学生的气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文针对当前小古文诵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开展诵读教学的策略,力求对现阶段的语文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诵读教学;现状;策略在这里所说的“小古文”指的是适合学生去学习、查阅的经典文本内容。

“小古文”一词的由来最初是于2006年原《小学语文教师》主编李振村先生提出的。

学生通过“小古文”的学习,能够更直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提高,这也导致了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小古文教学,通过诵读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进而使得学生成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接班人。

根据调研反映,许多小学生认为诵读小古文比较晦涩难懂,比白话文更加难读,在考试中也是学生重要的失分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针对教学现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策略,进而促进学生成长。

小古文已经走进小学课本,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安排两则。

教材还配了一本《国学经典》,学校给语文老师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这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小古文诵读教学的现状(一)诵读时间难以保证“小古文”教学的发展历程短暂,据调查,在当下的小古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问题。

同时,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学的时间是极其紧张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压力比较大,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为了赶进度在进行“小古文”教学时会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同时,在畅行“小古文”教师时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1]。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诵读古诗文,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

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其中的内涵,是每位语文老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古诗文选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三年级语文教案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策略。

一、古诗文选材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文是非常重要的。

古诗文选材应该注重情感共鸣和思想内涵,既要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可以选择一些简短、朗朗上口的古诗文,如《静夜思》、《春晓》等,让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古文,如《论语》中的经典段落,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理。

二、教学方法1. 听读结合: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听读结合的方式。

首先,老师可以朗读古诗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再让学生跟读。

通过听读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诗文的意境。

2. 分段学习:针对较长的古诗文,可以采取分段学习的方法。

将古诗文分成若干段,逐段讲解,让学生逐步理解全文的意义。

同时,可以结合背诵训练,让学生逐段背诵,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体验: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诗文中的情感表达。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感朗诵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文的情感内涵。

三、评价方式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评价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除了传统的笔试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口头表达、朗诵比赛、情感表达等。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三年级语文教案中的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需要注重选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能听懂并正确朗读教材中的课文。

2. 能理解课文的大意,并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

3. 能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4. 能完成相关练,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内容词汇1. 研究生字词:由教材中第六单元的课文中提取相关生字词进行研究。

课文教学1. 听读课文:教师向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听说课文: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跟读。

3. 理解课文:教师进行相关课文的解读,提取关键信息,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练1. 课后练:分发课后练册,学生完成相关练,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2. 口头练:学生互相交流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的大意。

教学步骤1. 听读课文:教师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听说课文: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跟读。

3. 理解课文:教师进行课文解读,提取关键信息,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讨论。

4. 研究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5. 课后练:教师分发课后练册,学生完成相关练。

6. 口头练:学生分组互相交流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的大意。

教学评估1. 跟读朗读:评估学生在跟读课文时的发音准确性和语音语调的运用。

2. 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是否能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回答。

3. 练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中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4. 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在口头练中表述课文内容的流畅程度和准确性。

参考资料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六单元《XXX》。

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

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册第六单元。

课堂“分角色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探析

课堂“分角色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探析

课堂“分角色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探析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常用方法,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要做好朗读材料筛选,推出一些灵动性、互动性、趣味性角色朗读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践中建立学习体验。

教材文本内容大多比较经典,非常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即使是非叙事性文本,也可以组织分角色朗读,这需要教师做创新设计和组织,让学生有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

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后,其学习心理会自然贴近,其思维会顺利启动,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一、精选内容,创设分角色朗读情境教材文本内容大多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设计,教师要对内容做出必要的筛选,以提升训练的效果,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分角色朗读学习环节,在多重感官参与下建立学科认知。

1.素材整合。

语文教材内容多种多样,哪些内容最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呢?带有故事性特点的内容自然成为首选,教师需要有创新设计意识,对其他内容做巧妙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分角色朗读机会。

如写景散文,没有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可以安排学生分段、分句朗读,也能组成分角色朗读活动。

如诗歌,利用“接龙”式朗读,安排几个学生做展示,同样能够收到分角色朗读训练效果。

如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出观赏荷花的过程,虽然没有更多角色出现,但同样适合做分角色朗读训练。

教师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对作者行踪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推出朗读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好分角色朗读分工。

可以将作者位移行踪、观看荷花的角度等因素做划分考量,设定几个角色。

作者观赏荷花的心情在不断变化,其角色感比较强,在分角色朗读时,要关注作者情绪的变化。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开始阅读思考和分工组织,分角色朗读训练顺利展开。

这篇课文是写景抒情小品文,没有诸多角色和故事情节,但教师做出创意设计,推出分角色朗读训练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科学的,形成多点激发,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

2.范读引导。

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很熟悉,教师不妨推出多种范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2024年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4年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4年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阅读策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

生字词的准确掌握和正确书写。

难点:理解课文中较为抽象的句子和段落。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意图。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入新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新课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词难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课文内容,拓展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朗读训练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拓展延伸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组织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相关主题进行创作。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自主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布置课后作业,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情境。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生字词的听写、课文的朗读和背诵等练习,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写作和背诵等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研究背景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朗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目前,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朗读教学形式不断翻新。

一线语文教师认真实践,积极探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不少语文教师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了。

如今,常态下的三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⑴三维目标割裂,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

⑵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

⑶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

⑷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花里胡哨,却只流于形式。

⑸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东拉西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削弱了学科特点。

二、课题界定
教学有效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

通俗地说,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这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指在40分钟内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从时间上讲,一是不浪费,二是提高单位时间学习质量;从学习结果上讲,既表现在双基上,又表现在技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以三年级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朗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朗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小学三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三、理论依据
1、唯物辨证法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

2、认知心理学:学习是一种理解,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

3、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

“教学”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学生如何“学”。

四、研究目标
1、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朗读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和语文教学研究能力。

2、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朗读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服务教学。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提供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语文素质全面提高的平台。

五、研究方法与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理论,解决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不断优化朗读教学方法。

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法:研究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成功经验,总结规律。

(二)研究措施
1.理论引领。

有效教学研究目前倍受关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另外,叶澜教授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都有利于我们的研究。

主要流程:精读一本专著收集相关理论交流读书心得
2、案例分析。

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教研时间,欣赏名师的教学课例,研究分析其教学特色与风格。

开展评课活动,领悟名师的教学理念,揣摩名师的教学艺术,重点剖析名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

最后,撰写案例分析。

主要流程:课例欣赏集体评课案例分析
3、集体备课。

⑴“吃”透教材。

教师一起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胸怀全局,把握住语文教学的前进方向;一起熟悉中年级目标,把部分置于整体中;一起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使每一堂课既能对课文整体感悟,又能对文字的组合,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有准确的把握,同时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⑵“析”透学生。

教师一起进行对学生的经常性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准确把握共性特征,真正让课堂充满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

⑶“做”透预设。

教师一起对教学过程预先设计,对专业和知识预先准备,对课堂动态变量预先思考,进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孕育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4、有效反思。

⑴总结成功经验。

新颖的课堂设计,巧妙的课堂引言,直观形象的演示,热情激昂的讲解,适时巧妙的设问,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等,这些都是教学有效的重要因素,将这些课上发生的点滴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归纳。

⑵梳理失败教训。

不合理的教学设计,处理不妥的教学重点,没有突破的教学难点,衔接语言的不准确,总结言语的不精炼,解答问题的不严谨,言语中伤了学生等等,这些鲜活的实例积累以后会不断鞭策自己以后的教学。

⑶课后学习升发。

查找相关的课后反思和相关的课堂实录,通过比较借鉴,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积累。

六、研究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时间。

2017年9月~2018年6月。

(二)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2017年9月)
⑴了解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状况,分析教师的教情与学生的学情。

⑵查阅文献,了解关于有效朗读教学的资讯,形成并完善课题方案。

2.实验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
⑴定期研讨,对教师教的情况,学生学的情况作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设计加以相应的修改与调整。

⑵以随笔、日志的方式及时记录遇到的问题或取得的成绩,积累素材。

⑶每月进行一次专题研讨。

3.结题阶段(2018年6月)
整理研究资料,进行汇总,撰写论文。

七、课题预期成果
1、课题相关案例与论文。

2、学生掌握语文朗读方法,提高语文朗读能力,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