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防灭火技术参考文本
3-73注氮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3502工作面注氮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通防科编写人: 年月日通防科:年月日安监科: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一、情况说明:3502工作面已开始推采,为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必须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自燃发火防治措施,根据3502综放面生产期间防灭火设计,经研究决定注氮防灭火系统形成后向采空区注入氮气进行防灭火,为确保施工安全,特编制本措施,有关施工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二、施工标准及要求:1、根据3502工作面实际情况,采用向采空区预埋钢管进行注氮,自切眼正常推采时,在工作面轨顺埋设一趟4吋注氮管路。
2、注氮的压力和流量:注氮压力保持在0.6Mpa,氮气纯度达到97%以上,氮气流量600 m3/h。
3、管路的铺设应尽量减少拐弯,达到平、直、稳,接头不漏气。
每根管路不少于两个固定点,不准在管路上堆放杂物。
4、注氮管路进行防锈处理,刷匀黑色油漆。
5、管路安装好后对输氮管路进行试压检漏。
三、安全技术措施:1、制氮设备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严格按照制氮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在注氮时,为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工作面进回风隅角必须悬挂便携式甲烷氧气检测仪。
工作面进回风隅角在放顶线最后一排单体支柱处设置警戒牌,严禁人员入内。
3、注氮时,必须派专人巡查管路及回风隅角氧气含量,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否则不准注氮。
4、注氮期间,通防科派专人盯现场,随时检测氧气、瓦斯、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发现气体浓度超标时,必须停止注氮。
立即采取措施稀释氮气,确保氧气浓度不低于18%。
并汇报调度室、矿建科、通防科。
5、氮气源必须稳定可靠,注入的氮气压力保持在0.6Mpa,氮气纯度达到97%以上,否则,必须分析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束管检测工每天进行一次取样化验分析,及时上报检测数据。
7、工作面下端头防火墙必须建筑合格、符合标准,以增强堵漏效果,使防灭火区域的漏风量降低到最低限度。
注氮灭火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注氮灭火方案# 注氮灭火方案## 1. 背景介绍注氮灭火是一种利用氮气灌注灭火系统将氮气注入火灾现场,通过降低氧气浓度达到灭火的方法。
注氮灭火方案在许多场合被广泛应用,如电力设备、仓库、危险化学品仓储等。
## 2. 注氮灭火的工作原理注氮灭火系统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灭火:- **氮气生成**:利用氮气发生器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生成纯度高的氮气。
- **氮气输送**:将生成的氮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火灾现场。
- **氮气灌注**:在火灾现场通过喷嘴将氮气灌注到火灾区域内,降低氧气浓度。
- **灭火效果**:降低氧气浓度后,火焰燃烧所需要的氧气无法获得,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 3. 注氮灭火方案的优势相比传统的灭火方法,注氮灭火具有以下优势:### 3.1. 高效性注氮灭火系统能快速将氮气输送到火灾现场,迅速降低氧气浓度,有效灭火。
相比传统的水灭火方法,注氮灭火更加迅速高效。
### 3.2. 环保性注氮灭火不使用水或化学物质,只使用纯净的氮气。
因此,它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无二次污染风险。
### 3.3. 安全性由于注氮灭火使用氮气进行灭火,不使用水或辅助剂,因此可以避免火灾引起的水浸损失和化学反应风险,提高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 3.4. 适用性广注氮灭火系统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火灾场所,如电力设备室、仓库、危险化学品储存区等。
## 4. 注氮灭火方案的应用案例以下是几个注氮灭火系统的应用案例:### 4.1. 电力设备室在电力设备室,因为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电气火花和高温容易引发火灾。
注氮灭火系统可以迅速灭火,并且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坏。
### 4.2. 仓库仓库中储存了大量的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注氮灭火系统可以快速降低氧气浓度,有效灭火,减少仓库火灾的危害。
### 4.3. 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常常存在着爆炸和火灾的风险,这对工作人员和周边环境造成威胁。
氮气灭火
十一矿氮气防灭火设计平煤集团十一矿二○○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 前言为了使平顶山矿务局11矿的氮气防灭火技术安全可靠,投资省和防灭火成本低,特进行本设计。
本设行的依据为:a.煤层自然发火期:1~2月;b.每年自然发火征兆次数:3~4次;c.工作面产量:2875t/d;d.工作面长度:125m ;e.工作面数量;1;f.工作面回采高度:5.5 m;g.工作面推进度:3.6m/d;h.工作面距井筒距离:900~1900m .本设计的要点为:a.矿井氮气防灭火工艺系统为井下移动式;b.矿井制氮机为膜分离制氮机,其产量为400m3/h;c.矿井工作面采用间歇注氮防火,注氮方法为拖管注氮。
d.矿井工作面输氮管路和埋管的管径均为87 mm。
2 氮气防火的原理及特点空气中的氮气体积含量为78.1%,氮气比空气略轻,在标准状态下,1立方米氮气的质量为1~25kg 。
氮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无毒的不可燃气体,对振动、热、电火花等都是稳定的,无腐蚀作用,也不轻易与金属化合。
氮气防灭火的原理见下框图:氮气防灭火的特点为:a.氮气比空气略轻,可以充满封闭范围内的所有空间,特别有利于综放面采空区上部和巷道冒顶区的防灭火。
b.通过管道输送,不需用水,输送方便。
c. 灭火过程中不损坏井巷设备,使灾后恢复工作简单。
d.氮气本身无毒,使用安全。
e.使用方便,投入防灭火速度快,采空区有发火征兆,此时,只需开启阀门,便可迅速向采空区注入氮气。
f.灭火速度快,能迅速降低封闭区的氧气含量使火区窒熄。
g.目标注氮时,能迅速降低巷道冒顶区的CO含量,保证灭火人员的安全。
h.提高火区内气体压力,减少火区漏风。
i.封闭注氮时对火源的降温效果较差,因此氮气灭火后或者将火源点甩入采空区窒熄带,或者进入封闭区内(巷道火灾)直接降温。
3 选择合理的氮气防灭火系统目前,国内外的氮气防灭火系统种类较多,如果选择不当,不仅防灭火效果差,而且系统故障多,成本高,为此,按防灭火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平顶山11矿氮气防灭火系统。
14 注氮防灭火技术 [兼容模式]
4.3 注氮防灭火技术☐课时学习目标惰气防灭火的原理防灭火用氮气的制备方式矿井注氮防灭火的工艺注氮防灭火的主要技术参数一、氮气防灭火的原理氮气的灌注会使氧气浓度下降,煤氮气的灌注会使氧气浓度下降煤对氧气的吸附量减少,抑制或减缓遗煤的氧化;灌注氮气对高温区具备定的降温灌注氮气对高温区具备一定的降温作用。
二、氮气的制备方法氮气的制备以空气作为原料,采用空分技术,将空气中的氮和氧气分离而得到氮气。
目前,矿井防火用氮气有三种制备方法:气有三种制备方法深冷空分变压吸附膜分离二、氮气的制备方法深冷空分通过压缩、膨胀循环将大气温度降低并使之成为液态,然后根据空气中各气体组分的沸点不同将氮氧分离出来。
变压吸附根据不同压力下,吸附介质(目前,最常用的吸附介质是碳分子筛对氧气和氮气的吸附能力不同来将者进是碳分子筛)对氧气和氮气的吸附能力不同来将二者进行分离。
二、氮气的制备方法膜分离根据气体的“溶解扩散理论”来分离氧气和氮气。
即氧和氮在膜中的透过,是因为气体首先在膜中溶解,在外和氮在膜中的透过是因为气体首先在膜中溶解在外界能量的推动下再从另一侧解析。
氧、氮对分离膜的渗透率不同,因此通过膜时能够将二者分离出来。
二、氮气的制备方法三种方法的比较优点缺点氮气纯度最高效率较低,设备庞大,投深冷空分法资大设备体积适中吸附介质易粉化,运转维变压吸附法护费用高膜分离方法设备整机防爆,体积小,制氮纯度较高时成本显著可制成井下移动式上升三、注氮防灭火的工艺☐注氮的方法埋管注氮法钻孔注氮法插管注氮法密闭注氮法三、注氮防灭火的工艺☐注氮的方法沿进风巷敷设出口高于底板,拐向采空区埋管间距应综合考察确定埋管注氮法三、注氮防灭火的工艺 注氮的方法钻孔注氮法三、注氮防灭火的工艺 注氮的方法高位隐蔽火源插管注氮法三、注氮防灭火的工艺 注氮的方法密闭注氮,就是通过密闭墙预留的注氮口向封闭的火区灌注氮气,是闭区注氮的一密闭灌注氮气,是闭区注氮的种形式。
氮气防灭火措施
吉新煤矿11A704综放工作面氮气防灭火措施兖矿新疆矿业公司吉新煤矿2012年3月第一章 11A704采煤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范围吉新矿11A704工作面是继11A601首采工作面第一个接续工作面,该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翼北部,其北部未回采,西部与红山洼矿煤矿相接,南部为煤层实体,东部为副井筒、回风上山及其煤柱。
工作面开采煤层底板等高线标高为+910---+990米。
自西向东逐渐增高。
二、工作面基本参数工作面走向长1100m,倾斜长178m;开采上限标高为+980m,下限标高为+900m。
工作面面积为195800m2 ,地质储量为1130887吨,可采储量为897659吨。
工作面地表标高+1050米-+1160米,工作面地表地形为山体丘陵及,沟底坡度约5°~7°,沟谷宽度30-150m。
两侧山顶呈半圆——浑圆状,山体比高约80——150m,山坡基岩裸露,植被生长稀疏,无牧民区等建筑。
从已揭露的A6、A7煤层及地质勘察资料分析,该采区为单斜构造,产状220°∠10-20°。
地层沿倾向有微弱的波状起伏,沿北西向倾角逐渐减缓,表现在掘进巷道时以7°--14°斜巷为主,矿区内没有成形的断裂构造。
从现有地质资料及已揭露巷道围岩分析,回风巷掘进至100米左右会遇到DF34号断层,该断层性质为逆断层,断距为0-8米;走向EW,倾向NS,倾角65°,延展长度约95米。
该断层对11A704工作面及进、回风巷均有影响,进风巷掘进至约460米左右受DF28断层影响,该断层为逆断层,断距0-5米,走向SN,倾向EW倾角50°,由于该断层与巷道仅为末段相交,故推断对施工影响较小。
进风巷在掘进至700米处会与DF24逆断层相遇,断距在0-5米,倾角40°,对掘进将产生一定影响。
除该工作面向西掘进中呈现一个缓背斜外,未见其它褶皱构造或岩溶或陷落柱构造存在。
氮气防灭火设计
新疆恒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沙湾煤矿氮气防灭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新疆恒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沙湾煤矿二零一二年八月五日氮气防灭火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一、氮气防灭火应用氮气防灭火技术防治矿井自燃火灾,是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气体,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氮气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它是一种良好的惰性气体,随着空气中氮气含量的增加,氧气含量必然降低。
据有关资料介绍:当氧气含量低到5~10%时,可抑制煤炭的氧化自燃;氧气含量降至3%以下时,可以完全抑制煤炭等可燃物的阴燃与复燃。
基于上述氮气的性质及煤的氧化机理,向采空区及遗煤带注入氮气,使其渗入到采空区冒落区、裂隙带及遗煤带,降低这些区域的氧含量,形成氮气惰化带,可达到抑制采空区自燃,同时还能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一)氮气防灭火的作用和特点(1)氮气可以充满任何开形状的空间并将氧气排挤出去,使采空区深部及其顶板高冒处因氧气含量不足而使遗煤不能氧化自燃;(2)注氮过程中,采空区经常保持正压状态,致使新鲜空气难以漏入,有利于控制采空区遗煤自燃;(3)注入氮气后,可使采空区内和采空区周围介质的温度降低,起到冷却降温作用;(4)在瓦斯和火共存的爆炸危险区内注入氮气能抑制火区内可燃气体爆炸,提高灭火作业的安全性;(5)工艺简单,不污染环境;(6)氮气防灭火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矿井负压作用下,如果采空区漏风严重,则注入的氮气不易留存,易随漏风流向采面或邻近采空区;加上氮气本身虽然无毒,但具有窒息性,对人体有害,因此需与均压和其他堵漏风措施配合应用,使氮气泄露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二)注氮的要求(1)氮气源稳定可靠;(2)注入的氮气浓度不小于97%;(3)至少有一套专用的氮气输送管路及其附属安全设施;(4)有能连续不断地监测采空区气体成分变化的监测系统;(5)有固定或移动的温度观测站(点)和监测手段;(6)有专人定期进行监测、分析和整理有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等规章制度。
注氮灭火技术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注氮灭火技术安全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注氮灭火技术安全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
向采空区或火区等地点注入氮气,可起到惰化采空区阻止煤炭氧化自燃,提高采空区的相对压力使采空区呈正压状态,防止新鲜风流漏入,降低采空区温度阻止煤炭氧化升温,降低瓦斯和氧气浓度,防止瓦斯燃爆事故等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但在应用时必须严格遵守本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不然,可能由于注氮量过小,浓度过低等原因而达不到预期效果,输氮管路或采空区(火区)泄漏氮气而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等。
一、注氮量注氮量的多少,应根据采空区(火区)中的气体成分进行确定,以距工作面20米采空区或火区密闭墙内的氧气浓度不大于10%作为确定标准。
如果采空区(火区)中一氧化碳浓度较高(超过50×10﹣6),或者工作面一氧化碳浓度超限,或者出现高温,异味等自燃征兆,都应加大注氮强度和注氮量。
二、检测监控利用矿井束管监测系统,合理设置监测传感器,加强对采空区、工作面和回风巷中的氧气、氮气和一氧化碳监测,同时由瓦斯检察员随时对工作面(火区)及其回风巷中的氧气,一氧化碳和瓦斯浓度进行检查,要保证工作面回风流中的氧浓度。
注氮防灭火设计
2、考虑到井下移动注氮的便捷性、氮气的隔爆作用强、防灭火速度快及可靠性高,它特别适用于有煤尘爆炸危险和煤的自燃发火期较短的矿井。
(1) 氮气防灭火1)氮气防灭火技术的要求本矿氮气防灭火主要作用是对采空区进行预防性注氮,当采空区发生火灾时可进行灭火注氮。
2)设计依据本矿井煤层均属容易自燃煤层。
3)注氮工艺系统及设备①注氮系统由于本矿井田范围大,采用井下移动注氮系统。
②制氮装置选用MD-800型井下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功率290kW。
③注氮工艺埋管注氮:在工作面进风顺槽一侧沿采空区埋设一趟注氮管路。
当埋入一定深度后开始注氮,同时埋设第二趟注氮管路。
当第二趟注氮管口埋入采空区氧化带于冷却带的交界部位时开始向采空区注氮,同时停止第一趟管路注氮,并重新埋设注氮管路,如此循环,直至工作面采完为止。
④注氮方式注氮方式从空间上分为开放式注氮和封闭式注氮;从时间上分为连续性注氮和间断性注氮。
工作面开采初期和停采撤架期间,或因遇地质破碎带、机电设备等原因造成工作面推进缓慢,宜采用连续性注氮;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可采用间断性注氮。
⑤注氮量按吨煤注氮量计算Q N=5AK/330×60×24式中:Q N——注氮流量,m3/min;A——年产量,t;K——工作面回采率。
则:Q N=5×1200000×0.95/330×60×24=12m3/min⑥注氮堵漏凝胶堵漏剂(煤粉灰30%、水玻璃3%、铝酸钠1.5%、其余为水)。
⑦注氮气体监测采空区应同时预埋束管监测探头,在注氮管或支管分叉处必须设置观察点。
为了考察注氮的流向及分布,可借助施放SF6示踪气体加以检测。
4)安全管理①在注氮过程中,工作场所的氧浓度不得低于18.5%),否则停止作业并撤除人员,同时降低注氮流量或停止注氮,或增大工作场所的通风量。
②制氮设备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须经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2024注氮防灭火设计
2024注氮防灭火设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给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有效的防灭火设计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将探讨2024年注氮防灭火设计,以期为防止和控制森林火灾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现代防灭火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覆盖、灭火效率、环保性和经济性。
首先,全面覆盖是防灭火设计的基本要求。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需要将防灭火措施在整个森林区域内实施。
注氮防灭火技术能够通过注射氮气来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
氮气作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有效地抑制火灾的发展,并帮助扑灭已经发生的火灾。
因此,在2024注氮防灭火设计中,应该将注氮技术推广到所有森林地区,实现全面覆盖。
其次,灭火效率是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注氮防灭火技术应该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效的灭火效果。
在火灾发生后,注射氮气应该能够迅速扑灭火势,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扩散。
因此,在2024注氮防灭火设计中,应该注重提高注射氮气的速度和灭火效果。
可以通过提高注氮设备的性能和使用高压氮气来实现。
此外,环保性也是当前注氮防灭火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注氮技术应该对环境友好,并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在注氮防灭火过程中,应该注意减少氮气排放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注氮设备和采用高效的控制技术来实现环保性。
最后,经济性也是注氮防灭火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
注氮技术应该具有合理的成本效益,并能够在大规模应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2024注氮防灭火设计中,应该注重提高注氮设备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优化来实现经济性。
总之,2024注氮防灭火设计应该考虑全面覆盖、灭火效率、环保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推广注氮技术,实现全面覆盖,提高灭火效果,并保护环境,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
同时,注氮防灭火技术应该具有合理的成本效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以上提出的观点能够为2024注氮防灭火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注氮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注氮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注氮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20xx年1月4日,九采区+27标高出现自然发火,并及时在采区+50回风大巷及-15运输大巷,砌筑木段闭和砖闭各一道,为防止漏风闭外进行喷浆,为彻底将闭内火区息灭,经公司、矿领导研究决定,进行注氮气灭火,为确保安全故报此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1、严格按制氮装置安全运转,启动动行,停机时的操作规程执行。
2、操作制氮装置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方准上岗,操作时要认真填写操作记录。
3、开机前检查连接供水、供电和电磁阀控制电缆,供水压力必须在0.15~0.5mpa的范围内,流量必须达到要求。
4、检查好各零部件,油气桶内油位必须在二条刻线之间,不足时应补充。
5、开机按起动按钮要点动,确认转向正确,点动时间为1~2秒,禁止超过数秒,正式运转压力从零逐渐升至0.75mpa,润滑油压力低于排气压力0.25mpa左右。
6、制氮装置运行过程中,要间隔1小时手动打开排污阀排污,防止因角座阀堵塞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7、停机时,停止供氮,在停空压机切断电源后关闭冷却水。
开启排污阀,排污泄压后关闭。
7.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氮气防灭火的氮气源设备、注氮防灭火工艺和方法及主要技术参数等。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煤炭自然发火而又有条件建立氮气防灭火系统的矿井。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煤矿安全规程》1992—1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 198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制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注氮防灭火方法method of fire fighting by nitrogen injection将氮气通过管路输送到需要防灭火的区域,使之降低该区域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达到阻止煤炭氧化或窒息火源。
3.2 采空区三带three zones of gob工作面采空区沿走向方向,按其氧气浓度不同而划分的区域,即冷却带、氧化带、窒息带。
3.3 惰化防火指标inertion index for fire prevention煤的防火临界氧气浓度值。
3.4 惰化灭火指标inertion index for fire extingishment彻底扑灭火源并使其不再复燃的临界氧气浓度值。
3.5 惰化抑爆指标inertion index for explosion suppression氧气浓度降低到瓦斯失去爆炸条件时的临界氧气浓度值。
3.6 开放式注氮open type of nitrogen injection在需要注氮的区域未封闭的情况下,进行注氮。
3.7 封闭式注氮seal type of nitrogen injection为控制火情或防止瓦斯爆炸,将发生火灾或积聚瓦斯的区域先封闭后再进行注氮。
3.8 安全氧浓度指标safety index of oxygen content保证人员生命安全所必须的最低氧气浓度值(18.5%)。
注氮灭火方案
注氮灭火方案简介注氮灭火是一种常见的灭火方法,通过向火灾现场注入氮气,降低氧浓度,破坏燃烧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条件,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注氮灭火的原理、适用场景、操作步骤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这一灭火技术。
原理当火灾发生时,燃烧所需的氧气是火灾的关键条件之一。
注氮灭火利用氮气的特性,通过将氮气注入火灾现场,降低氧浓度,从而抑制燃烧反应的进行。
具体来说,注入氮气后,氮气会稀释空气中的氧气,使得火源周围的氧浓度下降,火源所需的氧气不足,阻碍了火焰的燃烧。
此外,氮气还具有冷却作用,可以通过降低燃烧区域的温度来抑制火势的发展。
适用场景注氮灭火适用于一些特定的火灾场景,特别是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用场景:1.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燃烧、爆炸等危险情况,注氮灭火可以有效降低氧浓度,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2.电力设备室:电力设备过载、短路等故障可能引发火灾,注氮灭火可以迅速、有效地抑制火势,防止设备损坏和火势蔓延。
3.油罐区:油罐区可能存在油品泄漏、引发火灾的风险,注氮灭火可以控制火势,保护周围环境和设施。
4.工厂生产线:生产线上可能存在火灾隐患,通过注氮灭火可以及时消除火源,保护生产设备和工人的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注氮灭火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火灾情况和现场条件进行判断和操作。
操作步骤以下是注氮灭火的一般操作步骤:1.确定火灾类型和范围:首先需要了解火灾的类型(例如液体火灾、电器火灾等)和范围,以便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和灭火剂。
2.准备氮气灭火设备:准备注氮灭火设备,包括氮气瓶、压力调节器等。
3.确保操作人员安全: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穿戴好防护服和防护装备,避免受到火灾、爆炸等危险因素的伤害。
4.设置防护区域:根据火灾现场情况,设置适当的防护区域,确保周围人员安全,并防止火势蔓延。
5.连接氮气瓶:将氮气瓶与灭火设备连接好,并确保连接处密封可靠。
6.调节氮气流量和压力:根据火灾现场情况,调节氮气流量和压力,确保达到灭火的要求。
停采后防灭火注氮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
YF-ED-J4050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停采后防灭火注氮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停采后防灭火注氮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工程概况为有效抑制+812m采空区遗煤自燃,做好采空区防灭火工作,经研究对+812m停采后采取注氮措施,为确保注氮期间安全,并达到预期注氮效果,根据《广源煤矿防治采空区自燃发火的设计方案及措施》,特编制本措施。
二、成立注氮领导组组长:兰玉学、张用成员:薛兴魁、程云龙、张维军、马双喜、王焕丑、马福珍、职责分工:1、组长:张用负责注氮期间通风安全及注氮的指挥工作。
组长:兰玉学负责+812m注氮期间安全和密闭监督检查工作。
2、成员:马福珍:负责注氮期间矿井上下通讯及联络工作,保证通讯畅通。
张维军:负责注氮期间安全管理及一氧化碳、瓦斯、氧气的检查工作。
薛兴魁:负责注氮机的安全操作,根据氮气浓度适当调整注氮流量。
王焕丑:负责巡查注氮管路完好情况,保证管路无漏气现象。
马双喜:负责注氮机的开关,保证注氮设备正常运转。
程云龙:负责地面束管监测监控系统的操作及气样分析。
三、注氮前的准备工作1、调度室保证注氮期间通讯系统畅通,在注氮机房、+812m南北顺槽各安装一部电话,以便井下人员反馈信息。
2、注氮严格坚持“少量多注”多循环进行注氮。
2018注氮防灭火设计说明
采空区O 2V 12% 抑制采空区瓦斯爆炸采空区O2V 7%抑制采空区浮煤氧化自燃采空区O2V 3%扑灭采空区煤层自燃板石煤矿注氮防灭火专项设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分院、东北煤炭工业环保研究有限公司分别于JX JX 2010 年、2013 年、2014 年对我矿19、19b、20、22、22a、23、23a 煤层煤炭自然倾向鉴定,属于I类容易自然煤层。
板石煤矿采取的防灭火措施为注氮防灭火,特编制《板石煤矿注氮防灭火设计》,设计如下:一、氮气防灭火原理及特点空气中的氮气体积含量为78.1%,氮气比空气略轻,在标准状态下,1立方米氮气的质量为1.25 kg。
氮气在常温下常压下是无色、无味、无毒的不可燃气体,对振动,热、电火花等都是稳定的,无腐蚀作用,也不轻易与金属化合。
氮气防灭火的原理见以下框图:迅速充满采空区氮气防灭火的特点为:氮气比空气略轻,可以充满封闭围的所有空间,特别有利于工作面采空区上部和巷道冒顶区的防灭火。
通过管道输送,不需用水,输送方便。
降低采空区氧含量灭火过程中不损坏井巷设备,使灾后恢复工作简单。
氮气本身无毒,使用安全。
使用方便,投入防灭火速度快,采空区有发火征兆时,只需开启阀门,便可迅速向采空区注入氮气。
灭火速度快,能迅速降低封闭区的氧含量使火区窒熄。
目标注氮时,能迅速降低巷道冒顶区的一氧化碳含量,保证灭火人员的安全。
能提高火区气体压力,减小火区漏风。
火区漏风过多时效果下降,故氮气灭火时需一定程度的严密性。
封闭注氮时对火源的降温效果较差,因此氮气灭火后或者将火源点甩入采空区窒熄带,或者进入封闭区(巷道火灾)直接降温。
二、注氮防灭火措施和有效性分析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气体。
由于氮气分子结构稳定,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氮气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它是一种良好的惰性气体,随着空气中氮气含量的增加,氧气含量必然降低。
当氧气含量低到5〜10%时,可抑制煤炭的氧化自然;氧气含量降至3%以下时,可以完全抑制煤炭等可燃物的引燃与复燃。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01—1997)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01—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7—1 2—30批准 1998—07—01实施前言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德国和法国的氮气防灭火资料和使用氮气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国有关科研和应用报告等,并对其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后,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相一致的原则,同时结合我国煤矿应用氮气防灭火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确定了本标准的基本内容。
本标准中对氮气来源方式作了原则规定,但供氮能力必须满足最大防火注氮流量的需要,这是氮气防灭火成功与否的关键。
注氮工艺和方法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防灭火效果好与否的关键。
但由于煤矿条件复杂,各矿井、各工作面的条件都不一样,因此在应用时需合理选择使用。
均压、堵漏和火灾监测是注氮防灭火的配合措施,也是提高氮气防灭火效果的可靠保证,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实施。
本标准是在总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首部《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氮气防灭火技术提供全煤炭行业的统一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是一个独立性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均独立于其他标准之外而独立成体,独立执行。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长元、邵启胤、徐承林。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氮气防灭火的氮气源设备、注氮防灭火工艺和方法及主要技术参数等。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煤炭自然发火而又有条件建立氮气防灭火系统的矿井。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煤矿安全规程》 1992—1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 198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制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停采后防灭火注氮安全技术措施(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停采后防灭火注氮安全技术措施(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停采后防灭火注氮安全技术措施(新版)一、工程概况为有效抑制+812m采空区遗煤自燃,做好采空区防灭火工作,经研究对+812m停采后采取注氮措施,为确保注氮期间安全,并达到预期注氮效果,根据《广源煤矿防治采空区自燃发火的设计方案及措施》,特编制本措施。
二、成立注氮领导组组长:兰玉学、张用成员:薛兴魁、程云龙、张维军、马双喜、王焕丑、马福珍、职责分工:1、组长:张用负责注氮期间通风安全及注氮的指挥工作。
组长:兰玉学负责+812m注氮期间安全和密闭监督检查工作。
2、成员:马福珍:负责注氮期间矿井上下通讯及联络工作,保证通讯畅通。
张维军:负责注氮期间安全管理及一氧化碳、瓦斯、氧气的检查工作。
薛兴魁:负责注氮机的安全操作,根据氮气浓度适当调整注氮流量。
王焕丑:负责巡查注氮管路完好情况,保证管路无漏气现象。
马双喜:负责注氮机的开关,保证注氮设备正常运转。
程云龙:负责地面束管监测监控系统的操作及气样分析。
三、注氮前的准备工作1、调度室保证注氮期间通讯系统畅通,在注氮机房、+812m南北顺槽各安装一部电话,以便井下人员反馈信息。
2、注氮严格坚持“少量多注”多循环进行注氮。
3、由安通科科长负责组织人员,立即对所有注氮管路进行气密性试验,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直至不漏气为止。
4、由安通科科长负责组织相关人员熟悉矿井防灭火系统,明确各阀门的安设地点及作用,熟练掌握阀门切换工作。
氮气防灭火
二、 氮气防灭火作用原理 注氮防灭火的实质是向采空区氧化带 内戒火区内注入一定流量的氮气,使 其氧含量降到10%戒3%以下,达到防 火、灭火和抑制瓦斯爆炸的目的,其 作用有: 1、 消除瓦斯爆炸的危险 2、 减少漏风的作用 3、 降温作用 4、 防止煤的自燃发热和自燃
三、 制氮设备
目前, 中国煤矿防灭火工程中使用的制 氮装备有3种: 深冷空分制氮装置、变压 吸附制氮装置和膜分 离制氮装置. 后2种装置根据安装不运移 斱式的丌同又设计成井上固定、井上移 劢和井下移劢3种.。
注氮工艺参数
( 1) 煤自燃临界氧浓度 ( 2) 煤自燃标志气体指标 ( 3) 采空区 三带 工作面后斱采空区的漏 风, 沿走向 深部依次划分出3个区域: 冷却带、氧化带和窒 息带( 如图2).氮气防火就是要将氮气注入到氧 化带区域内, 使其惰化,失去氧化条件, 抑制煤炭 自燃.
(4) 注氮斱式 根据采区开采条件, 采取丌同 的注氮斱式, 原生煤体独立工作面的注氮斱 式一般有拉管式、埋管式和钻孔式3种, 无煤 柱开采的复合采空区要采用斳路式注氮. (5) 注氮量 中国煤矿采空区防火时的注氮量为 200-400m3/h; 封闭火区灭火时注氮量 600~800m3/h; 开放火区灭火的氮气需求 量更大, 现有的制氮机难以满足, 可选用燃油 惰气发生装置.
浅谈煤矿氮气防灭火技术
组员:贺资良、胡亚 伟、胡灼亮
本素材由hi-hoo提供
前言
煤矿防灭火对于惰性气体的定义与化学对惰性气体的定义不 尽相同。在防灭火的工作实践中,惰气是指不参与燃烧反应 的单一或混合的窒息性气体,其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气。最 常见的防灭火惰气是燃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下面主要看一 下氮气防灭火技术。
2、 1993年6月,某矿19110综采工作面撤架刚结束 时,已撤支架的运输顺槽发生自燃,立即对采空区用 板闭封闭后实斲注氮,当时通过埋设的束管测得火源 点附近的2#测点CH4和O2的含量分别为7%和14%, 正处于瓦斯爆炸界限之内,而此处的CO含量正以 300ppm/d的速度上升,瓦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在注氮气4h后,将此处的O2含量降到10%,抑制了 火区的瓦斯爆炸,注氮10d后,彻底扑灭了火区。 3.1989年2月20日,某矿3402工作面的掘进巷内发生 瓦斯连续爆炸,次日派人前去处理和排放瓦斯,在恢 复通风时又发生了爆炸,当场死亡2人伤9人,另3名 救护队员在灾区内遇难。因火灾高温、烟雾和还有继 续爆炸的危险,未能及时将遇难者抢救出来。救灾会 议拟定了11个斱案,试行了6个均未获成功,已时隔 8d遇难者还是无法撤出来。于是决定采用液氮灭火技 术处理,6小时共注氮2900m3,约为火区体积的3倍, 火势被迅速扑灭,同时又消除了瓦斯爆炸危险,于是 救护队员进入灾区抬出了遇难者。然后清理巷道,仅 有几天时间就恢复了生产,更重要的是撤出了遇难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气防灭火技术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氮气防灭火技术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引言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于“六.五”初期首先开展
液氮灭火技术的研究,经过五年的试验研究,为我国煤矿
氮气防灭火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七.五”初期
转入开展以深冷空分设备制取氮气,通过输氮管路将氮气
送达井下火灾或火灾隐患的区域内进行防灭火。
“八.五”
期间,主要开展氮气防灭火技术的应用研究,如新疆六道
湾,西山局杜儿坪矿等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应用。
随着氮气
防灭火技术的成功应用,在“九.五”期间,煤炭科学研究
总院重庆分院与温州瑞气空分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承担部重
点科研项目,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成功地研制出
JXZD-400型井下移动式碳分子筛制氮车和KYZD-800型地
面移动式制氮装置,并设计形成地面固定式,地面移动式和井下移动式三大系列产品,以满足煤矿采用氮气防灭火选择氮源设备的需要。
二、作用原理
注氮防灭火的实质是向采空区氧化带内或火区内注入一定流量的氮气,使其氧含量降到10%或3%以下,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其作用有消除瓦斯爆炸危险;防止煤的自然发热和自燃;降低燃烧强度;防止密闭漏风。
三、工艺
(1)注氮系统
①制氮设备
我国煤矿防灭火目前所选用的制氮设备有:地面固定式深冷制氮气设备;矿用地面固定式、地面移动式和井下移动式变压吸附制氮设备,以及矿用地面固定式、地面移动式和井下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设备。
按空分原理可将其分为深冷式、变压吸附式和膜分离式。
近几年来,尤以变压吸附和膜分离制氮设备在煤矿现场应用得最多。
变压吸附制氮设备具有流程简单,控制点仅为2-3个,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运行系数;配套设备少,体积小;耗气量小,能耗低;采用了专利新型流程,氮气回收率高,制氮成本低等特点。
②注氮系统
地面固定式地面移动式制氮设备生产的氮气,经井上下输氮管路送达采空区内或火区内。
该系统的优点是制氮设备的产氮能力大,灭火速度快。
缺点是需专门铺设一趟输氮管路。
井下移动式制氮设备安置于距需要防火或灭火区域的就近处,通过输氮管路将氮气送达防灭火区内。
该系统的优点是不需铺设专用输氮管路。
缺点是制氮设备的产氮能力较小。
(2)注氮工艺
根据矿井具体条件,可选择采用如下注氮工艺。
埋管注氮在工作面的进风侧沿采空区埋设一趟注氮管路。
当埋入一定深度后开始注氮,同时又埋入第二趟注氮管路(注氮管口的移动步距通过考察确定)。
当第二趟注氮管口埋入采空区氧化带与冷却带的交界部位时向采空区注氮,同时停止第一趟管路的注氮,并又重新埋设注氮管路,如此循环,直至工作面采完为止。
拖管注氮在工作面的进风侧沿采空区埋设一定长度(其值由考察确定)的厚壁钢管作为注氮管,它的移动主要利用工作面的液压支架,或工作面运输机头、机尾,或工作面进风巷的回柱绞车作牵引。
注氮管路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移动,使其始终埋入采空区内的一定深度。
钻孔注氮在地面向井下火灾或火灾隐患区域打钻孔,通过钻孔套管(全套管)将氮气注入防灭火区。
利用工作面消火道,或与工作面相邻的巷道,向采空区或火灾隐患区域打钻孔注氮。
插管注氮工作面开切眼,或停采线,或巷道高冒顶火灾,可采用向火源点直接插管的注氮方式进行注氮。
密闭注氮利用密闭墙上预留的注氮管向火灾或火灾隐患的区域实施注氮。
旁路式注氮利用采用双进风巷的工作面,可利用与工作面平行的巷道,在其内向煤柱打钻孔,将氮气注入采空区。
(3)注氮方式
注氮方式分为开放式注氮和封闭式注氮。
在不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和人身安全时,可采用开放式注氮。
火灾及其火灾隐患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或突发性外因火灾,或瓦斯积聚区域达到爆炸界限时,可采用封闭式注氮。
(4)注氮防灭火方法
连续性注氮工作面开采初期和停采撤架期间,或因地质原因,或因机电设备原因造成工作面推进缓慢,宜采用连续性注氮。
间断性注氮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可采用间断性注
氮。
注氮地点应尽可能选择在进风侧,或靠近火源。
工作面注氮防火,注氮管口应处于采空区氧化带内。
注氮抑制瓦斯爆炸注氮惰化瓦斯积聚区域,或扑灭瓦斯积聚区的火灾,密闭墙须建防爆墙,同时密闭墙的构筑顺序严格按要求执行。
注氮的同时,取样分析灾区气体成份的变化,并用空气—甲烷混合物的爆炸三角形进行失爆性的判定。
(5)注氮防灭火惰化指标
①采空区惰化氧浓度指标不大于煤自然临界氧浓度。
②惰化灭火氧浓度指标不大于3%。
③惰化抑制瓦斯爆炸氧浓度指标小于12%。
(6)注氮防灭火的效果考察
为保证注氮防灭火的有效性,必须对注氮的区域采取局部均压或区域性均压,并采取严格的堵漏措施以及有效的火灾监测,使防灭火区的漏风量降到最低限度。
注氮防灭火期间,应对其效果进行考察,内容应包括:工作面采空区注氮防火,注氮后采空区三带的变化;注氮量注氮扩散半径注氮口移动步距等参数。
(7)安全技术措施与管理
①在注氮过程中,工作场所的安全氧浓度不得低于
18.5%,否则停止作业并撤除人员,同时降低注氮流量或停止注氮,或增大工作场所的通风量。
②制氮设备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须经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③采空区进行注氮防火或对火区进行注氮灭火时,应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
④采用注氮防灭火的矿井,应建立制氮设备的操作规程,工种岗位责任制,机电设备维检规程,注氮防灭火管
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
⑤应建立和健全注氮防灭火台账。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