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导学案(共5课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全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炀帝陵罗隐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炀帝陵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如今隋炀帝居然使先帝夺取的江山大业沦为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
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经历了哪些事情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找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统一的标志及统一的意义。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那在此基础上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4.图文展示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被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直到20世纪70年代,含嘉仓才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
据统计,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
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是一篇介绍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篇章。
文章主要围绕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分析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唐朝衰落过程中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唐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知识已经掌握。
但对于安史之乱这一复杂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唐朝衰落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还需要深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过程,认识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过程。
2.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朝衰落过程中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和视频等。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课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史的隋(581-618)、唐(618-907)两个朝代。
本单元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学艺术等方面,构建了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及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可见,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作用。
②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内容、影响。
③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④知道武则天的统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内容。
⑤盛世经济的繁荣。
⑥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⑦唐诗的成就及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
⑧以谴唐使、玄藏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⑨安史之乱。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老师提示,找出关于隋唐的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引导学生从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所体现的繁荣开放去领会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创新、经济繁荣、民族和睦、社会开放、文化灿烂、对外交往,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
四、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导入复习出示本单元目录和单元线索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每课的知识点并回答。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导学案(无答案)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驾驭式自助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历史制作人:历史组教导处审批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资料补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秦代以前:世官世禄制;秦:军功爵禄制;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制一、学习目标1、掌握隋朝建立和灭亡的情况,分析其兴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路线,作用及评价。
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情况、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
4、比较秦朝与隋朝的异同。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三、巩固诊断1、隋朝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
它的都城在()A 北京B 长安C 洛阳D 建康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
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意义是:()A 巩固隋朝的统治B 有利于中外经济的交流C 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D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全国统一。
3、隋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经由大运河到洛阳经商,他不必经过()A 江南河B 邗沟C 通济渠D 永济渠4、《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是指()A 分封制B 三省六部制C 行省制度D 科举制5、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A ①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②③四、学史感悟: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驾驭式自助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历史制作人:历史组教导处审批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掌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3、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4、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二、自学指导与检测历史填充图册练习题四、学史感悟: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驾驭式自助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历史制作人:历史组教导处审批第三课盛唐气象一、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的社会风气。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2.过程与方法识读《大运河示意简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
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为浓厚,也初步知道大运河、科举取士的相关知识,但知识不够全面,不能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也还有待提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大运河》音乐,配以大运河的图片,以大运河入选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话题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一)隋朝之文帝篇—建立隋朝出示隋文帝图像,简介隋文帝,引出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二)隋朝之文帝篇—统一全国观察隋朝与陈朝形势图,思考:作为一名有所作为的皇帝应该怎么做?究竟是谁完成统一?原因是什么?对比南北朝形势图和隋朝疆域图,思考:隋完成统一有何意义?出示东汉至隋朝历史发展简图,师总结隋完成统一的意义。
(三)隋朝之文帝篇—强盛的隋朝出示隋初和隋盛时的一系列现象对比表,思考以上变化说明了什么?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引出隋文帝的治国措施。
(四)隋朝之文帝篇—人才选拔出示王富贵和张有才的故事:(王富贵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推荐人:当地最高长官张有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人品:为人正直推荐人:无结合课本思考,这两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朝谁能入朝为官?为什么?(五)隋朝之炀帝篇—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包括隋朝的建立、统一南北、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历史的前期内容,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是,对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为表面的阶段,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提升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掌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相关史实。
2.教学难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相关史实。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课件。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隋朝的历史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教学资源,呈现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相关史实。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等问题,培养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视频、材料及阅读教材等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见证,至今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3)科举制度的出现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促成隋朝繁荣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的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概况。
这些知识对于本单元的学习起了铺路搭桥的作用,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知识的条件。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关注历史发展的广泛性和持续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这里的繁盛帝国指的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来了解它的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_5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隋朝盛衰的历史,包括隋朝的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的暴政及其隋亡的原因。
2、能够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3、能够客观地分析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学习难点:①隋初经济的繁荣。
这一内容教材写得比较概括,学生较难感受和理解,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史料和数据,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繁荣表现”的基础上对“繁荣原因”进行理性分析。
②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初一年级学生要辩证、全面地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问题的设置、史料的提供、方法的传授、正确的引导、到位的总结等途径突破难点。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一单元第一课,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了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隋朝在我国的古代历史长河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求知欲较强,形象思维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是,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较低,同时学生在学习上无法保持长时间的注意。
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导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大运河图2.南北贯通的大运河是在隋朝开始形成的。
提问:隋朝大运河是怎样开通的?观察课件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代表发言展示研讨成果。
(四)课堂总结,促进迁移师板书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强化学习效果。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做《课时练》本课的能力训练1——2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能力。
(六)课堂反思1.成功之处:2.失败之处:1.掌握的知识:2.存在的困惑:只有反思,才有进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设计(pdf)新人教版
当堂检测: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安史之乱对唐朝产生了哪些影响?请列举几个主要的影响。
3.唐朝衰落的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描述。
d.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唐朝的影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教学媒体和资源:为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我将充分利用PPT、视频、在线工具等多种教学媒体和资源。
a. PPT: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PPT,用于展示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时期,对唐朝历史产生重要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时空坐标的认识。
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唐朝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的能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4.请简述安史之乱的过程。
5.唐朝衰亡的原因有哪些?请列举几个主要的原因。
6.请结合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历史事件,谈谈你对国家兴衰的看法。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
4.虚拟现实技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创设唐朝时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的繁荣与衰落,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
5.互动平台:利用互动平台,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安史之乱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2.唐朝衰落的原因,如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边疆战事等。
3.唐朝衰落的具体表现,如长安陷落、藩镇割据、民变频发等。
4.安史之乱与唐朝衰落对后世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安史之乱的发生、发展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观察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积极思考问题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3.测试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试或随堂练习,了解学生对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掌握程度。通过测试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视频资源:
-《中国历史》纪录片:播放该纪录片的相关章节,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隋唐风云》电视剧:观看该剧的相关剧集,通过剧情发展了解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历史事件。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历史事件。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协助学生完成课后拓展任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教案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①
遣唐使:早在________朝代,中日就有交往。
________(皇帝)时,鉴真_____次东渡日本. 。
鉴真东渡: _________________ 称为“________”。
第四步:探究释疑(5分钟)
1、经过讨论: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2、讨论:汉朝时也出现过类似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你能说出是什么局面吗?然后比较一下这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点有哪些?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第四步:拓展探究(学生讨论,师生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
拓展升华你从玄奘、鉴真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同我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区别?
都有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传播佛经的精神。
为了理想不畏艰险,值得学习唐僧翻雪山过大漠,经历重重险阻,终取回真经。
鉴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六次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
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都为汉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步:巩固小结(2分钟)
第六步:当堂检测(独立完成,限时:8分钟)
1.隋朝在历史上重新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但它却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其统治类似于历史。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材主要讲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重点介绍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变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繁荣,对唐朝的兴盛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2.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变的。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以便于课堂演示。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
然后提出问题:“唐朝为什么会由盛转衰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让学生对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课件和参考资料,分析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学习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581年,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2.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统一南北和度量衡制度;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5.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
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
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
A.儒家经书
B.学识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8.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隋朝隋文帝 2.589 3.户籍币制中央集权 4.南北交通 605 5.洛阳 6.考试进士
7.618
二、1.(1)南北经济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
(2)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经济和军事力量迅
速增强。
(3)陈后主荒淫无道。
(4)人民渴望统一。
2.不对。
大运河的开通虽然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它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1.C 2.C 3.B 4.C 5.B 6.B
7.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
8.(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
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三、练习巩固
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
是()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26年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他说的这位大臣是()
A.长孙无忌
B.杜如晦
C.房玄龄
D.魏征
4.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曾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她是()
A.吕后
B.慈禧
C.武则天
D.王昭君
5.所谓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那么“开元”是谁的年号()
A.唐高祖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政治比较安定
C.经济繁荣发展
D.国力强盛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材料一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他在位时形成了什么治世?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什么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618 长安 2.李世民贞观唐太宗 3.(1)三省六部制法律进士科政绩(2)农业
4.经济贞观之治
5.官僚贵族殿试发展生产
6.开元盛世
7.姚崇
8.吏治税制
9.开元鼎盛
二、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隋朝创建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经济的繁荣为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唐太宗的个人作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劳动。
三、1.C 2.A 3.D 4.C 5.D 6.A
7.(1)唐太宗。
“贞观之治”。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