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
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优质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中“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土壤的概念、性质和作用;探究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习如何保护土壤。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作用,认识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究、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会珍惜和保护土壤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土壤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作用,学会观察和探究土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土壤样品、植物幼苗、放大镜、小铲子、喷壶等。
2. 学具:小铁锹、小花盆、种子、浇水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土壤样品,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土壤的外观特征。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吗?”2. 例题讲解(1)讲解土壤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作用。
(2)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土壤对植物生长有哪些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土壤?”等。
(2)实践活动:让幼儿动手种植植物,体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土壤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2.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3. 保护土壤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自己种植的植物生长情况。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农田,了解农民伯伯是如何保护土壤的。
(2)开展“我为土壤做贡献”的公益活动,让幼儿实际行动起来,保护土壤。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中“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章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土壤的成分和类型;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土壤的成分和类型。
教学重点: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土壤样本、放大镜、小铁锹、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
2. 学具:每组一份土壤样本、放大镜、小铁锹。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生长的环境。
(2)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能生长得这么好?它们生长的摇篮是什么?”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讲解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教师出示土壤样本,让幼儿观察土壤的外观,并引导幼儿讨论土壤的特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观察,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本,了解土壤的成分。
4. 土壤类型探索(5分钟)(1)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教师讲解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 小结(5分钟)(2)强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土壤的作用2. 土壤的成分和类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土壤,描述其特点。
答案:要求幼儿观察身边的土壤,描述其颜色、质地、湿度等,并画出土壤中的生物。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幼儿需列举三种土壤类型(如沙土、壤土、黏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故事《土壤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引发幼儿对土壤的兴趣。
2. 学习土壤的定义:让幼儿了解土壤是由物质、空气、水分和微生物组成的。
3. 探究土壤对植物的作用: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认识到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4. 了解土壤的种类:让幼儿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如沙土、黑土、红土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 比较法:让幼儿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壤,加深对土壤的认识。
4. 讨论法: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土壤对植物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土壤妈妈和她的孩子们》2. 植物生长图片3. 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4. 记录表和画笔五、教学步骤:1. 导入:讲述故事《土壤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引发幼儿对土壤的兴趣。
2. 学习土壤的定义:让幼儿了解土壤是由物质、空气、水分和微生物组成的。
3. 探究土壤对植物的作用: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图片,让幼儿认识到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4. 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让幼儿触摸和比较沙土、黑土、红土等土壤样本。
6. 延伸活动: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土壤类型,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土壤的认识程度。
2. 评估幼儿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3. 检查幼儿在记录土壤类型和植物生长情况时的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幼儿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土壤知识。
3. 思考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教案一、前言植物是生命的载体,而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或多或少都有与植物打交道的经历,但对于土壤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刻。
因此,本次大班科学活动将以“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为主题,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土壤,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
二、教学内容1. 目标学生将会: - 了解土壤是什么; - 了解土壤的构成和种类; -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 掌握培养植物的方法。
2. 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土壤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配合观察实物图片,让孩子们了解土壤是什么,土壤与泥土、沙土的区别,还可以让孩子自行探究不同土壤颜色的秘密。
第二步:了解土壤的构成和种类通过实物展示以及课堂小游戏,让孩子们了解土壤的构成和种类。
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们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第三步: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通过实物展示,让孩子们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将多种不同土壤与培养植物的成效作对比,让孩子们亲自从中领悟到土壤的重要性。
第四步:掌握培养植物的方法在课堂上配合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培养植物。
可以尝试用小盆栽育种,让孩子们动手试试,从中学到培养植物的技巧与方法。
3. 教学反思本次的科学活动授课过程较长,孩子们学习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因此如果中途有小的游戏环节,将有助于孩子们的放松。
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利用实物展示与解释相结合的方式,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在授课结束后,可以设计一些小作业或让孩子们带着献上精心培育的小植物回家,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也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
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精品教案(1)
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三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并学会如何保护土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知道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
2.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土壤,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3. 培养幼儿保护土壤、关爱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学会保护土壤。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了解它们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土壤样本、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小铁锹、塑料盆、种子、水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植物生长的摇篮是什么。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介绍不同类型的土壤,展示实物土壤样本,让幼儿观察、触摸,辨别它们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如何保护土壤”为例,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保护土壤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用小铁锹、塑料盆等工具,种植植物,观察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
2. 不同类型的土壤及特点。
3. 保护土壤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并思考如何保护土壤。
答案:观察记录表(包含植物生长过程、土壤变化等内容)。
2. 延伸作业:请小朋友们与家长一起,收集更多关于土壤的知识,下次课堂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认识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并学会了保护土壤的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4.1-2土壤地成分、各种各样地土壤(带问题详解)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能够认识并描述不同种类的土壤。
3.能够通过实验方法证明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能够理解丰富肥料对植物的影响。
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知识,例如造成土壤性质不同的原因、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等。
2.让学生进行实验,证明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讨论产生影响的原因。
3.分类讨论不同的丰富肥料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1.实验所需的材料与设备(例如植物种子、水、不同种类的土壤、肥料等)2.图片或动画,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知识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图片、实物或动画引入本课的主要内容(例如,示范植物对土壤的需求,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等)2.学生实践: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行进行以下实验:•将不同种类的土壤分别装入容器中。
•将相同数量的种子分配给每个容器。
•为每个容器浇上相同数量的水。
•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发芽率等数据。
•让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
3.讲解:介绍不同种类的肥料以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教学提醒: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尽量使各个条件(例如温度、光照等)保持一致。
•尽可能同时开始实验。
•细心进行记录。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并进行课程反思,评估本次教学的效果。
注意事项1.在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例如不要让学生接触过于有毒的肥料、尽可能把握好容器内水的量等。
2.在实验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表达答案的能力。
3.课后可进行测验,考察学生对这一节课的理解掌握和对相关知识的记忆。
教学反思在本课中,学生能够通过了解土壤的基本知识,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方法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会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具备了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数据的能力。
除此之外,本课的教学还加深了学生对肥料种类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认知,加深了学生对于该领域的知识掌握,提高了科学素养。
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教案
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中“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土壤的概念、组成、分类;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土壤中的生物;如何保护土壤。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土壤的概念、组成、分类,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能够观察和描述土壤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学会保护土壤,关爱大自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土壤的概念、组成、分类;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土壤中的生物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土壤样品、放大镜、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PPT课件。
2. 学具:小铲子、小盆栽、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让幼儿注意观察植物生长的环境。
2. 讲解土壤的概念、组成、分类(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土壤的图片,讲解土壤的概念、组成、分类。
3. 讲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5分钟)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4. 土壤中的生物(5分钟)教师出示放大镜,让幼儿观察土壤中的生物,了解它们的作用。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用小铲子和小盆栽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土壤,记录土壤的特点。
7. 教育幼儿保护土壤(5分钟)教师讲解如何保护土壤,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土壤的概念、组成、分类2.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3. 土壤中的生物及其作用4. 保护土壤,关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土壤,记录土壤的特点。
答案:土壤是黑色的、黄色的、棕色的;土壤中有小石头、树叶、昆虫等。
2. 作业题目:用自己的话描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答案: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提供水分和养分,让植物茁壮成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土壤的概念、组成、分类,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024年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教案精选
2024年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手册》中班第五章《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
详细内容包括:土壤的概念、土壤的组成、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土壤的分类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土壤的概念,了解土壤的组成,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能够观察、描述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保护土壤、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壤的分类及特点。
重点:土壤的概念、组成及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土壤样本、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学具:放大镜、小铁铲、小桶、土壤样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够生长得这么好?(2)请幼儿观察植物生长的环境,发现土壤的作用。
2. 新课导入(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土壤的概念、组成、分类及特点。
(2)教师讲解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请幼儿观察实物土壤样本,描述其特点。
4. 随堂练习(1)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本,找出其中的小动物和植物。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土壤特点。
(2)请幼儿思考如何保护土壤,爱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土壤的概念、组成及分类2. 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3. 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土壤,描述其特点。
答案:请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观察身边的土壤,描述土壤的颜色、质地、气味等,并记录下来。
2. 作业题目:思考如何保护土壤,爱护环境。
答案: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讨论,提出保护土壤、爱护环境的措施,如不乱扔垃圾、减少化肥使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土壤环境,提高保护土壤的意识。
组织幼儿参与植树活动,亲身体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模板适用年级:中班学科领域:科学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土壤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土壤的基本特征和功能2. 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1. 土壤的微观结构2. 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土壤样本(沙土、黏土、黑土等)2. 放大镜、小雨靴、小铲子等观察和操作工具3.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4. 记录表格和画笔环境准备:1. 室内活动场地2. 户外土壤环境三、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土壤样本,引发幼儿对土壤的兴趣。
1.2 引导幼儿观察土壤样本,提问:“你们看到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1.3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土壤的了解。
2. 基本知识学习:2.1 教师讲解土壤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如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等。
2.2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不同类型的土壤,如沙土、黏土、黑土等。
2.3 幼儿观察土壤样本,了解其所属类型。
3. 实践操作:3.1 教师带领幼儿户外观察土壤,使用小雨靴、小铲子等工具进行探索。
3.2 教师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土壤微观结构,如土壤颗粒、微生物等。
3.3 幼儿分组进行土壤探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总结与反思:4.1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4.2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4.3 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土壤,培养环保意识。
四、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画一画自己观察到的土壤微观结构。
五、教学评价1. 幼儿对土壤的基本知识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土壤DIY:教师准备各种土壤样本和容器,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盆栽,体验种植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课件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
中班科学教案课件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命的奇迹》第三节《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
详细内容包括:土壤的组成、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如何保护土壤。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保护土壤、爱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土壤的组成及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土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保护土壤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土壤、植物生长的图片等。
2. 学具:小铁铲、小桶、植物种子、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片绿油油的植物,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生长的地方,引出土壤这一主题。
2. 例题讲解:(1)土壤的组成:沙、土、腐殖质等。
(2)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提供养分、保持水分、支持植物生长等。
(3)如何保护土壤:不乱扔垃圾、合理施肥、保护植被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观察实物土壤,用小铁铲挖一挖,感受土壤的质地。
(2)让幼儿动手操作,将植物种子种在花盆里,观察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强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保护土壤、爱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2. 内容:(1)土壤的组成:沙、土、腐殖质(2)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提供养分、保持水分、支持生长(3)保护土壤:不乱扔垃圾、合理施肥、保护植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心中的土壤,并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列举几种保护土壤的方法。
2. 答案:(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它由沙、土、腐殖质等组成,能为植物提供养分、保持水分、支持生长。
(2)保护土壤的方法有:不乱扔垃圾、合理施肥、保护植被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土壤的组成、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教案名称: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适用班级:中班学科内容:科学教案长度:1200字以上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2.认识土壤的成分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土壤样本、水壶、小铲子、小盆栽、水杯、透明玻璃容器。
2.课前准备:确定好教具准备,准备多种不同的土壤样本。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的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湿润程度等特点,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兴趣。
2.探索(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花坛或小菜园,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中的情况,并与课前准备的土壤样本进行对比。
(2)教师向学生介绍土壤的特点,如:含有水分、空气、有机质、无机质等,以及不同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湿润程度等。
(3)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透明玻璃容器,分别往容器中倒入不同的土壤样本,然后倒入一杯清水,学生用小铲子搅拌均匀,观察不同土壤样本在水中的情况。
(4)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不同土壤样本中的有机质、无机质、水分和空气比例不同,从而使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情况也不同。
3.实践(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外出进行小实践活动: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小盆栽和一些土壤样本。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栽种植物种子,然后用不同的土壤样本进行浇灌,观察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2)学生将实地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发表自己的观察和看法。
4.归纳(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根据实践活动和观察结果,让学生了解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5.展示(15分钟):学生可以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在实践中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使学生通过展示增进对植物的关注和热爱。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土壤;2.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3. 观察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2.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教学难点:1. 观察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准备:1. 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例如沙土、粘土、腐殖土等)、种子、种植盆、水、阳光等;2. 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要生长在土壤中?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展示已有的知识和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黑板或白板,教师简要讲解土壤的定义和组成,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了解土壤是由矿质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
3. 实验观察(20分钟)3.1 教师分发实验材料给学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种不同的土壤样本。
3.2 学生将土壤样本放入种植盆中,并在每个盆中种植相同的种子。
3.3 学生记录每个盆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根长、茎高、叶片数量等。
4. 实验分析(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可以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
5.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次强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包含实验观察的数据和结论。
教学延伸:1. 邀请农民或园艺师到班级来分享有关土壤的知识和体验;2. 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比较不同土壤条件下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3. 参观植物园或农田,观察和了解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注意事项:1. 实验中注意安全,避免土壤和种子误食;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培养科学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精品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中“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土壤的概念、土壤的组成、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概念,知道土壤的组成及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关爱土壤的观念。
3.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掌握保护土壤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土壤的概念,了解土壤的组成,培养幼儿关爱土壤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土壤、植物生长样本、显微镜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放大镜、小铲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农田,观察土壤和植物的生长情况,引导幼儿思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课件,讲解土壤的概念、组成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实物展示,讲解如何保护土壤,结合例题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观察,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土壤,记录土壤中的生物和植物,讨论如何保护土壤。
5. 动手实践(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小小种植家”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植物,体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土壤的概念、组成、作用2. 保护土壤的方法3. 植物生长与土壤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你所了解的土壤。
(2)举例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简述保护土壤的方法。
2. 答案:(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组成的自然物质。
(2)土壤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和空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3)保护土壤的方法有: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对土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幼儿关爱土壤的意识。
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
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通用3篇)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篇1一、活动题目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二、活动目标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
大班科学活动――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
大班科学活动――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大班科学活动: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2. 学习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味道等特征,感受土壤的存在性。
3. 理解不同植物需要的土壤条件不同,从而种植适合的植物。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植物和土壤样本、水壶和喷壶等。
2. 活动板书,如“土壤的作用”“观察土壤”的重点内容。
3. 活动材料:花盆、土壤、小苗等。
教学过程:1. 导入(1)老师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走走,让他们举起脚把地上的泥土踩松,然后用手掏,观察泥土的颜色、质地和味道。
通过观察、嗅闻等方式,感受土壤的存在性。
(2)板书“土壤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植物的重要作用。
2. 观察土壤(1)老师将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让学生观察、发现和描述它们的特征(颜色、质地、味道、湿度等)。
(2)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挖土壤,观察土壤深度并记录。
3. 种植植物(1)老师将带有小苗的花盆递给学生,让他们在花盆里填入土壤。
(2)老师展示种小植物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想象中的样子来种植。
(3)学生离开活动区域后,老师要求学生画出这些植物应该长什么样子。
4. 后续活动(1)老师布置植物的日常护理任务,比如几天浇水一次、喷水等。
(2)老师和学生一同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对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1. 活动设计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对土壤和植物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
2. 活动中加入了很多的实物图片,这样孩子们就不仅有了实际地感受,还加深了他们对土壤植物的认识。
再加上实际操作的经验,更加丰富了学习经历。
3. 如何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是个问题,这个活动需要老师在启发学生的时候加入幽默和趣味,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
2024年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教案精选
2024年中班科学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中“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土壤的概念、土壤的组成、土壤的作用以及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概念、组成及作用,认识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爱护土壤、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重点: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土壤、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放大镜等。
学具:小铁铲、小盆栽、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
(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生长的摇篮是什么吗?”2. 知识讲解(1)通过PPT讲解土壤的概念、组成及作用。
(2)结合实物土壤,让学生观察、触摸,了解土壤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展示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如何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质量。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身边的土壤?(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给予点评。
5. 实践活动(1)带领学生到户外采集土壤,观察土壤的组成。
(2)让学生动手种植小盆栽,体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土壤的概念、组成、作用。
2. 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 保护土壤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土壤”为主题,画一幅画,展示土壤的特点和作用。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土壤问题,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现状,为保护土壤、改善环境出一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5. 作业设计的创新性和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利用PPT和实物土壤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土壤的组成成分,如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等。
中班科学教案: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
中班科学课计划: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儿童被认为具有土壤中的水,空气,腐烂和其他成分以及它们与植物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什么是土壤?2,三盆土(粘土,壤土,沙子)3,铲土开挖,可种植蔬菜,小盆水。
活动程序首先,观察几天前拔出的蔬菜和草。
看一下,植物可以离开土壤吗?1.蔬菜和草干。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土壤,它们会从土壤中变干。
第二,询问问题:土壤中有什么?用小铲子挖土。
1.土壤中有根,叶子有腐烂。
2.土壤中有死虫。
3.土壤中有蟑螂和蚂蚁。
第三,轻轻挤压厕纸袋的土壤。
1.纸是湿的。
2.土壤中有水分。
4.将土壤用水倒入杯中。
1,有气泡。
2.土壤中有空气。
5.让我谈谈为什么植物在土壤中生长?1.由于土壤中的肥料,植物在土壤中生长。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6.三种土壤(粘土,沙子,壤土)有什么区别?将三杯土壤放在三块板上,然后将等量的水倒入三杯土壤中。
1.沙子中的水迅速流到下面的盘子。
2.壤土中的水仅流少许,其余则被土壤吸收。
3,粘土中的水在杯子的嘴里,不能渗漏,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7.考虑一下。
植物在哪种土壤中,根吸收最丰富的水分和养分?1.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2.幼儿在三种土壤中种植绿色蔬菜,并指导幼儿每天观察绿色蔬菜的生长。
3.记录绿色蔬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八,拓展思路激发孩子们观察和探索为什么仙人掌可以生活在沙漠中并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的不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活动题目
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
二、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
培养幼儿的观察、
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五、活动过程
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
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
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
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
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六、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
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七、拓展思路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