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上课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雨霖铃完整ppt课件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01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03
02
引出离别的主题,表现出作者对离别的悲伤 和无奈。
04
写出了酒醒后的迷茫和孤独,表现了离别 的痛苦和无助。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05
06
写出了离别后的孤独和失落,表现了作者 对离别的深深悲伤。
03 雨霖铃词文解析
CHAPTER
上片解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描述了季节、时间和天气, 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气
氛。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 舟催发。
写出了分别的场景和情绪, 表现出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通过动作和表情的描写,刻 画了离别的痛苦和难舍难分 。
下片解析
之感。
对比映衬
运用对比手法,使曲中情感更加 强烈,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中 ,通过“杨柳”与“残月”的对 比,表达出离别的哀愁 情感融入其中,如“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对 秋景的描绘,表达出离别的凄凉
与悲切。
修辞手法
用典
词中运用了古人的典故,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等,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
改变了词的审美风尚
雨霖铃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改变了五代以来词的审美风尚,为 后来的词人提供了新的艺术范本。
丰富了词的表达方式
雨霖铃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性,它不仅采用了传统的“起承转合” 的结构,还融入了散文化的表达方式,使词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灵活。
后世对雨霖铃的评价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01
雨霖铃在当代的传播
音乐会表演
《雨霖铃》ppt课件(15页)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情绪;多想再留 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出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互相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落,楚地的天 空辽阔无边。
鉴赏课文 下阕 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时假设能有个好 天气,或许能略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 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
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开封〕 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 的痛苦心情。通过这种描写,十分真 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离别给予青年 男女的爱情以多么繁重的打击。这首 词正是爱恋歌妓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感 情交织着的作品,是柳永的代表作品 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 曲〞之一。
注释:
7、暮霭:(ǎi)黄昏的云气。 8、沉沉:深沉。 9、楚天:楚地的天空〔战国时楚国很大,包括 湖 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这里泛指南 方天空。 10、经年:一年。 11、便纵有千种风情:就算是有多少风情。风情, 深情密意。
听音频材料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设 想作者与爱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况。词句勾画出 拂晓江岸的秋景,把词人激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 景物描写中。“杨柳〞、“晓风〞、“残月〞这 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想思的味, 用以描述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境 况、心情,都非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 好烘托出人物形只影单的孤零心境。因此,这两 句的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辅相成,发人深省, 妙不可言,历来被广为传诵。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互相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落,楚地的天 空辽阔无边。
鉴赏课文 下阕 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时假设能有个好 天气,或许能略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 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
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开封〕 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 的痛苦心情。通过这种描写,十分真 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离别给予青年 男女的爱情以多么繁重的打击。这首 词正是爱恋歌妓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感 情交织着的作品,是柳永的代表作品 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 曲〞之一。
注释:
7、暮霭:(ǎi)黄昏的云气。 8、沉沉:深沉。 9、楚天:楚地的天空〔战国时楚国很大,包括 湖 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这里泛指南 方天空。 10、经年:一年。 11、便纵有千种风情:就算是有多少风情。风情, 深情密意。
听音频材料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设 想作者与爱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况。词句勾画出 拂晓江岸的秋景,把词人激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 景物描写中。“杨柳〞、“晓风〞、“残月〞这 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想思的味, 用以描述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境 况、心情,都非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 好烘托出人物形只影单的孤零心境。因此,这两 句的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辅相成,发人深省, 妙不可言,历来被广为传诵。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雨霖铃》课件 (共62张).ppt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 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 欢,今宵别梦寒。”
这些诗句都将离别与长亭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
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 少有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少佳侣从此各奔他乡?作者面对此 亭,睹物伤心,触景生情,怎能不感慨万端!更何况眼下是骤雨初 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 环境中,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 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 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 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 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 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
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 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 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 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 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 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北宋前期 柳永
发展婉约派
《雨霖铃》
北宋后期 周邦彦 婉约派集大成者 《苏幕遮》
南宋前期 李清照 婉约派大家
《声声慢》
南宋后期 姜夔
继承→格律词派 《扬州慢》
柳永(约987——约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排 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为 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是个风 流才子。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 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 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 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 处,皆能歌柳记词”,对宋词的 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 集》。
这些诗句都将离别与长亭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
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 少有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少佳侣从此各奔他乡?作者面对此 亭,睹物伤心,触景生情,怎能不感慨万端!更何况眼下是骤雨初 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 环境中,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 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 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 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 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 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
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 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 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 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 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 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北宋前期 柳永
发展婉约派
《雨霖铃》
北宋后期 周邦彦 婉约派集大成者 《苏幕遮》
南宋前期 李清照 婉约派大家
《声声慢》
南宋后期 姜夔
继承→格律词派 《扬州慢》
柳永(约987——约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排 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为 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是个风 流才子。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 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 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 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 处,皆能歌柳记词”,对宋词的 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 集》。
雨霖铃优秀课件.ppt
皆
情
良辰好景
乐景哀情 语
2020/10/11
19
2020/10/11
细接
体 味 。
抒 情 的 句 子 并 细
请 划 出 文 中 直
20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写景) 直接抒情
2020/10/11
6
意象:
寒蝉、长亭、 骤雨、兰舟、 烟波、暮霭、 柳杨、晓风、 残月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
2020/10/11
7
上 实 寒蝉、长亭、骤雨 片写
烟波、暮霭、楚天
虚
写
下 片
杨柳、晓风、残月
虚 凄切悲 凉 实
相 苍茫落寞 生
借 凄清孤寂 景
抒
感情基调:凄凉哀婉 情
月是离合的象征,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 起词人的愁绪。
2020/10/11
16
景中含情
把杨柳、风、月这 三件最能触动离愁 的事物集中成为一 幅鲜明的画面。
2020/10/11
17
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
酒醒之后
2020/10/11
18
寒蝉、长亭晚
骤雨歇
一 哀景哀情 切
烟波暮霭楚天阔
景
语
杨柳岸晓风残月
2020/10/11
26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 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离
帐饮无绪
难分难舍
无语凝咽
别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难
《雨霖铃》优秀 ppt课件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 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 动人的别离情景。
1作者是如何描写离别的悲伤的?
• 时间: • 地点: • 季节: • 天气: • 环境: • 人物:
离别时的情景: 将所去之地: 别后的情形: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内容
•上阕主要是写 的情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虚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雨寄北》李商隐 实写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虚写
5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 把这首词改写成诗呢?试试看吧!
“词改诗”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 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 柳词”,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变旧声为新声,在唐 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 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 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 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虚实结合举例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实 日照香炉生紫烟,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 俊句。”
•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 价呢?
1作者是如何描写离别的悲伤的?
• 时间: • 地点: • 季节: • 天气: • 环境: • 人物:
离别时的情景: 将所去之地: 别后的情形: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内容
•上阕主要是写 的情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虚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雨寄北》李商隐 实写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虚写
5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 把这首词改写成诗呢?试试看吧!
“词改诗”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 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 柳词”,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变旧声为新声,在唐 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 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 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 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虚实结合举例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实 日照香炉生紫烟,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 俊句。”
•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 价呢?
《雨霖铃》优秀课件(上课)
《雨霖铃》优秀课件(上课)
汇报人:
2024-01-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知识拓展:古代离别诗词鉴赏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02
杨柳、晓风、残月等景物象征思念之情
这些景物在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象征思念和离别,诗人运用它们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1
2
3
读者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自己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产生共鸣。
03
整体理解
总结全词的主题和情感基调,引导学生体会词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和人生哲理。
寓情于景Biblioteka 01分析词人如何通过细腻入微的自然景物描写,将离情别绪融入其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02
对比反衬
讲解词中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如“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对比,突出离别的凄楚和无奈。
03
理解诗人的情感经历和时代背景
读者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结合自身经历产生情感共鸣
知识拓展:古代离别诗词鉴赏
两首诗都以离别为主题,但《雨霖铃》表达了恋人间的缠绵悱恻,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展现了友情和壮志。
两者都以长亭为背景,描绘离别的场景。《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文《雨霖铃》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12
13
词中有画 此 去 行 征 图
14
15
名句赏析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 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 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 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伤感、无可奈何。
16
名句赏析
2
3
诵读要求:
❖1 、读准字音,不可读错一字,不 可增减一字。
❖2、 停顿科学,重音、拖音合理。 ❖3、准确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注
意语速和语调。 ❖4、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
4
雨霖铃
柳永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 法,试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 的艺术手法。这两句是 词人的内心独白。“念” 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
的景物,是虚写。由实 哀景写哀
转虚的巧妙过渡。
17
名句赏析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触景生情
共同感受
“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让 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
6
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 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 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别林斯基 (俄国)
柳永—雨霖铃(公开课ppt)
——《史记·刺客列传》
象 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愁 ——白居易《琵琶行》
温庭筠: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韦庄: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把杨柳、风、月这三 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 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 的画面。(景中含情)
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
象征:离愁别恨
作者简介
柳永,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 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 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 铃》。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 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 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 自许。
写作背景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 词人才华横溢,但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 外郎,为此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 沦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又要与自 己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 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 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因情设景 离别后:
烟波、暮蔼、楚天 (景语)虚拟
杨柳、晓风、残月
刻画心理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情语)虚拟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虚实相济
词中描写的景物
意象
上
实 写
寒蝉、长亭、骤雨
片
烟波、暮霭、楚天
虚
写
下 片
杨柳、晓风、残月
意境
虚 凄切悲 凉 实
相 苍茫落寞 生
借 凄清孤寂 景
抒
感情基调:凄凉哀婉 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离别的场景抓住了特定的动作情态表现人物内心 巨大的痛苦:执手、泪眼、凝噎。
凝噎——喉头发硬,欲语不能。失语乃情感失控 之象
象 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愁 ——白居易《琵琶行》
温庭筠: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韦庄: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把杨柳、风、月这三 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 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 的画面。(景中含情)
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
象征:离愁别恨
作者简介
柳永,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 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 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 铃》。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 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 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 自许。
写作背景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 词人才华横溢,但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 外郎,为此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 沦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又要与自 己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 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 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因情设景 离别后:
烟波、暮蔼、楚天 (景语)虚拟
杨柳、晓风、残月
刻画心理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情语)虚拟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虚实相济
词中描写的景物
意象
上
实 写
寒蝉、长亭、骤雨
片
烟波、暮霭、楚天
虚
写
下 片
杨柳、晓风、残月
意境
虚 凄切悲 凉 实
相 苍茫落寞 生
借 凄清孤寂 景
抒
感情基调:凄凉哀婉 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离别的场景抓住了特定的动作情态表现人物内心 巨大的痛苦:执手、泪眼、凝噎。
凝噎——喉头发硬,欲语不能。失语乃情感失控 之象
《雨霖铃》优秀课件(上课)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 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 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雨霖铃》是柳永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下,与情人话别之作,作于明 道元年(1032)屯田员外郎离任时 。
象征
这些意象在诗词中具有象征意义,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杨柳”象征离 别,“晓风”象征清晨的凉意,“残月”则象征着离别的凄凉和孤寂。
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情感表达
在《雨霖铃》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出离别的痛苦 、不舍和无尽的思念。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 绘出离别时的不舍和痛苦。
教学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方 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给 学生和教师。
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 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和效果。
05
雨霖铃的课堂互动
课堂提问和回答
有效沟通
在《雨霖铃》的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雨霖铃》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 在其用词的精妙上。该词用词简 练,却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离别的 场景和人物的情感。
同时,该词的语言还具有音乐性 ,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 享受。
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详细描述
《雨霖铃》的主题为离别之情, 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人物的情 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感 慨。
该词的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 绘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充 满情感和诗意的离别世界。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词中所表达 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 化的热爱。
《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雨霖铃》是柳永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下,与情人话别之作,作于明 道元年(1032)屯田员外郎离任时 。
象征
这些意象在诗词中具有象征意义,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杨柳”象征离 别,“晓风”象征清晨的凉意,“残月”则象征着离别的凄凉和孤寂。
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情感表达
在《雨霖铃》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出离别的痛苦 、不舍和无尽的思念。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 绘出离别时的不舍和痛苦。
教学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方 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给 学生和教师。
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 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和效果。
05
雨霖铃的课堂互动
课堂提问和回答
有效沟通
在《雨霖铃》的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雨霖铃》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 在其用词的精妙上。该词用词简 练,却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离别的 场景和人物的情感。
同时,该词的语言还具有音乐性 ,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 享受。
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详细描述
《雨霖铃》的主题为离别之情, 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人物的情 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感 慨。
该词的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 绘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充 满情感和诗意的离别世界。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词中所表达 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 化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伤离别” 。全词围绕伤离别进行构思,上阕写 词人和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 依依不舍之情,下阕写词人想象离别 后孤独冷落的凄凉之情。
小结: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 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 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 相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 满的心情。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 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 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 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 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 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 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 答: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 我同意“关键”之说;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 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 到“折柳”曲的笛声引 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 秋雨之 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 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 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 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 蝉高 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 情。本诗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 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 一 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 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 达这样的情思。
愁
——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离愁)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 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 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 一缕缕离愁。
谐 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 ——《诗经》
雨 霖 铃
—— 柳 永
词出现于唐、五代时期
豪放派 (写对社会生活的种种
观察与感受)
宋词
苏轼 、辛弃疾
婉约派 (以写闺情、离愁为主)
柳永、李清照
• 柳永(约987——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 庄;后改名永,字耆卿。与 兄三复、三接并有文名,时 称"柳氏三绝"。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 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 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 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 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 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 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柳词”,有《乐章 集》。
离 愁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 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 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 刺客列传》
• 除了以上的意象外,这首词还运用了哪些 意象?
寒蝉、长亭、兰舟、暮霭
内容检测
1、柳永是北宋时期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 作品大体可以分为 、 、 三 (都市生活和风光,男女恋情,羁旅行役之苦) 类? 2、“雨霖铃”的词牌源于唐玄宗的典故,这个词 牌多是表现离别相思的,所以词调往往及其哀怨 3、字词解析: 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无绪: 没有心绪 烟波: 念去去:想到将来行程遥远 经年:年复一年 4、虚实结合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法,那么 请问:何为虚,何为实?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的 苦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痛 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 融 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的无 入 期。 景 物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的 诗人通过写最具离别特征的意象“杨柳” 描 表现离愁,通过写晓风之凉、月亮之残 写 表现凄凉冷落之感。 中
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 觉得利害。听了这番话,心中虽然有 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 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 罢!”虽然后来黛玉终于说出了一句话,
但这段描写正可以说明为什么会“无语 凝噎”的道理。
•
怎样理解 “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这个 千古名句?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刻画心理: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
小结:实写的是面临分别时心里的依依不舍与苦楚, 虚写的是想到分别后千里的行程将一个人度过,年复 一年不能再见面的悲凉。虚实结合更加突出分别时的 不舍和难过。
武陵春① 李清照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非②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 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 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象 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 注: ①这是一首小令,作于南宋高宗五年,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 居于浙江金华。
②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
• 上阕首句点明时间和环境:傍晚,天放晴后 ,落花已化为尘土,令人惋惜,是实写。后 用“倦梳头”和“泪先流”描写了词人看到此 情此景又想到自己的遭遇后悲伤的心情,是 实写。 • 下阕连用“闻说”、“也拟”、“只恐”转 入虚写: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春光明媚, 也来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但又担心 舴艋“轻舟”太小,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 的忧愁。 • 本诗虚实结合,表现了女词人内心难以控制 的悲痛和满腹忧愁。
• 这两首的主题 与意象群极为相似:两位诗人都漂 泊异乡,栖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 上的树叶,发出凄清的声响。在作客他乡、旅途 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 到昔日朋友, 写诗以寄情。作为诗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 一孤舟”,后者是“孤舟兼微月”,都强调“月” 与“舟”的组合。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 自身 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 花》:“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 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柳永《雨霖 铃》“留恋处、 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 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 愁了 。
自主探讨
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各
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怎样理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这个千古名句?
上阕: 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离别环境 (实) 寒蝉 长亭 骤雨 凄切悲凉 离别场面 无绪催发 难分难舍 泪眼无语
此去行程 烟波 暮霭 楚天 (虚) 惆怅伤感
离 融 情别 入 景难
杨柳岸晓风残月
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 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 一幅鲜明的画面。
2.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
——“酒醒”之后
• 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象 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下阕: 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过 渡 伤离别 清秋节
因 情 造 景 情 景 交 融
今宵酒醒 杨柳 晓风 残月 酒醒伤情 此去经年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思 念 苦
竟 无 语 凝 噎
执 手 相 看 泪 眼
“流泪眼看流泪眼 断肠人对断肠人”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受贾 政鞭笞之后黛玉去看他时,有这样一段 描写:“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
• 【暮霭】是一种黄昏意象,杜牧《边上闻 胡笳三首》:“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 愁万里天。”“日暮愁云”就是诗人的离 别之情,在作者看来,离别是长期的而且 是万分痛苦的。秦观的《满庭芳》词: “山抹微云,天拈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掉,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 空回首、烟蔼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 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 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 幸名存。此去 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 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 这首词写于元丰二年冬天,秦观在会稽淹留数月, 与一位多情歌女有过亲密交往, 在离开之际,秦 观回想“蓬莱旧事”,借景抒怀:淡淡的云彩、 衰落的草木、隐约的烟雾、寥落的寒鸦、黄昏的 灯火、孤村、流水……所有凄迷暗淡的黄昏意象, 隐 隐透露出词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怅的心情。柳永 的《雨霖铃》是写江湖流落的代表作,写离愁别 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烟 波千里,暮蔼楚天——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 的物化再现。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 灰色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 别词 的千古绝唱。
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情况, 将 离 勾勒了离别的典型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凄切” 别 的感情基调,表现了离别时诗人的苦痛。
寓 情 于 景 , 情 景 交 融
——
离别前—勾勒环境: 寒蝉、长亭、骤雨
离别时—描写情态: 执手、泪眼、凝噎
烟波、暮霭、楚天
实写
实写 虚写 虚写
因情设景
离别后
杨柳、晓风、残月
•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初歇。”这长亭也就 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 别绪。
• 【兰舟】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 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 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 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 易触发无限的思绪。下面这两首诗中的 “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 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 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暝 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 夜仍越乡。”(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 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