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薛法根

合集下载

薛法根田忌赛马观课感

薛法根田忌赛马观课感

薛法根田忌赛马观课感
薛法根老师的《田忌赛马》观课感如下:
首先,薛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独特,他采用了“思维帽”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

这种方法不仅新颖有趣,而且非常实用。

通过不同的思维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薛老师的课堂氛围非常轻松愉快,他采用了大量的游戏和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三,薛老师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他不仅讲解了课文中的知识点,还拓展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薛老师的教态非常自然大方,他的教学语言清晰流畅,非常容易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薛法根老师的《田忌赛马》观课感非常好。

他的教学设计独特有趣,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态自然大方。

如果你对语文教学感兴趣,或者想要了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的方法,那么这节课一定值得一看。

听薛法根老师课有感

听薛法根老师课有感

听薛法根老师有感fntsize="6">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9小河中心小学周纪新XX年6月3日,我和中心小学的五位老师一起到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听。

这次活动安排:有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的老师上观摩,有特级教师的展示,还有大学教授的讲座。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一是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的老同学的盛情款待,二是特级教师薛法根的风采。

——为人的谦和坦诚,治学的严谨求真,教书的智慧艺术。

听薛老师教《爷爷的芦笛》,薛老师第一时的教学,读字、写字、读词、读文,环环相扣,行云流水,巧妙点拨,扎实训练。

一节下来,学生生字词掌握了,书也读通读顺了,最难得的是,还有了些自己独特的体会,有了自己准备深思探讨的问题。

我不由得感慨,在看了太多“浮躁”的语文后,能欣赏到如此平实、高效的语文,真是一间幸事!欣赏薛老师的“倾听”:那是真正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或肯定并深化,或更正并引导,促进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有所提高,让更多的学生分享思考的快乐。

欣赏薛老师的“评价”:那是对教材的深刻把握,是对学生的无限期待和鼓励,是教学智慧和艺术的积淀。

“你说的很好,也很有自信,大家都要向你学。

”“你别挤牙膏,我在等你呢?”“请你再想一想,一会儿还请你回答。

”……学生笑了,很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欣赏薛老师的“点拨”:不着痕迹却又恰到好处,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一个方向,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

无论是提问或讲解,读书或想象,薛老师在用不同的方式,点拨不同的学生,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真正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欣赏薛老师对学生足够的等待;他在堂上等学生读书,等学生发言,等学生写话……薛法根老师曾说过:要让学生真正得到长进,教师得有足够的耐心。

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和耐心的等待,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

我们应该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他们一样能学得很好。

走进名师,学习中成长——听薛法根讲座有感

走进名师,学习中成长——听薛法根讲座有感

走进名师,学习中成长——听薛法根讲座有感在众多的名家大师中,我对薛法根一直情有独钟。

每次听他的课都让人如沐春风。

朴实的课堂看似随意,却处处有预设,处处有惊喜。

滴水不漏的设计,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无痕地点拨引导,无不透露着薛老师的睿智。

他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就如他所说他是“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

他的语文课堂“教得轻松,学得扎实”。

“清简、厚实、睿智”是他的教学风格。

他主张“组块式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重组整合,形成板块进行教学。

如阅读教学内容的三大组块:1. 语言素材的积累;2. 阅读方法的学习;3. 言语形式的迁移。

例举人教版二年级的《小猴子种树》一文,教学时他把课堂分成四大板块。

板块一,词串朗读。

教学时老师列出课文中的几组关键词,这些词不仅仅是生字词,串联起这些词就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反复地诵读,学生自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就一清二楚。

板块二,听故事,知结构。

老师先示范讲小猴种树中的第一个故事,接着学生学着讲,而后又在内容的提示下进行填空式讲。

反复地讲,学生不仅对故事内容了如指掌,也对故事的结构了然于胸。

在这基础上,老师进行板块三教学,讲故事,用结构。

学生运用讲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将课文中小猴种树的其他故事。

板块四,编故事,化结构。

学生能在熟悉了整个故事的结构后,结合生活经验编故事。

整个教学流程学生不仅认识了生字词,了解了故事内容,也得到了写话的训练。

每每听这些名师的课,都会让我们不断地感叹他们对教材的解读是如此的深刻透彻,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这样水到渠成,没有半点做作和牵强,总是拿捏得当,恰到好处。

在崇拜大师的精彩之余,我们要看到他们在成名之前的厚积。

反省自身,虽然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应该要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

不断学习是必经之路,就如“80后”名师张玉栋说:“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自我教育的人,就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

”“改变学生,就先改变自己。

”很深刻的话,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成长,成熟,在教育教学之路上不断前进。

基于教材 因文而教 为了学生--观薛法根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

基于教材 因文而教 为了学生--观薛法根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

基于教材因文而教为了学生--观薛法根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树林和鸟》是薛法根老师执教的一门课程,课程
主要涉及到父亲,树林和鸟三个核心素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父亲,在这门课程中,薛法根老师带领学生反思孩子们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深刻的爱,温暖的关怀还是无尽的牺牲,都被薛法根老师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们体会父亲的爱。

树林,薛法根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探讨树林的特点,让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研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树林和父亲之间的联系。

鸟,薛法根老师通过让学生研究鸟的特征和行为,让学生们感受鸟的飞翔,了解鸟与父亲和树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生态意识。

此外,薛法根老师还带领学生们研究一些社会主义本质,如团结协作、互助共赢和公平正义,让学生们认识到父亲、树林和鸟三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生活常识。

研究《父亲,树林和鸟》,让学生们从中受到许多启发,
明白父亲的爱,重视大自然,团结协作,懂得珍惜生活。

薛法
根老师不但传授了学生们关于父亲,树林和鸟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让学生们在研究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温暖。

薛法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组块教学实践观后感

薛法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组块教学实践观后感

薛法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组块教学实践观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观薛法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组块教学实践有感》一哇,薛法根老师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组块教学实践,就像一场神奇的魔法之旅呢!在我看之前,我都想象不出语文课堂还能这么有趣。

我记得我自己的语文课堂,有时候就感觉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老师今天讲生字,明天讲课文,感觉很零碎。

可是薛老师的组块教学就不一样啦。

他把好多知识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超级有趣又有用的大城堡。

就比如说,他在讲一篇课文的时候,不是只看这篇课文里的字啊词啊句子啊。

他会把和这篇课文有关的好多东西都联系起来。

就像我们玩拼图,不是只看这一块小拼图,而是要看到这一块和其他好多块的关系,最后才能拼出一幅完整又漂亮的大画。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要是我的语文老师也这样上课就好了。

我们班的同学肯定都会像小蜜蜂看到花朵一样,紧紧地围着老师转,争着回答问题呢。

我同桌就老是觉得语文很枯燥,他说那些生字就像小怪兽一样,总是来捣乱,让他觉得学习语文很头疼。

可是要是用薛老师的方法,说不定他就会觉得那些生字是小天使,是来帮他打开语文这个神秘花园的大门的呢。

二薛法根老师的这种教学实践,让我想到了我们平时玩的乐高积木。

每一个小积木块就像是一个小的语文知识点,单个看可能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当我们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就能变成各种各样超级酷的东西,像城堡啊、飞船啊之类的。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

就像我们踢足球,不是只有守门员和前锋在动,而是所有的队员都在积极地跑位、传球。

每个学生都像是球场上的球员,都在为了完成这个语文学习的“比赛”而努力。

我看到有个片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那些同学们的手就像小树林一样,都举得高高的。

他们的眼睛里都闪着光呢,就像黑夜里的小星星。

他们都特别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一点也不害怕说错。

不像我们有时候,答错了问题就感觉像做了错事一样,低着头不敢说话。

我想这就是薛老师教学的魅力吧。

薛法根与组块教学读后感

薛法根与组块教学读后感

薛法根与组块教学读后感
在阅读了薛法根先生的关于组块教学的研究之后,我对这一教学方法产生了深
刻的感受。

薛法根教授通过对组块教学的研究,揭示了它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组块教学是一种以词组为基础,注重词块语法和语境的教学方法。

薛法根教授的研究表明,通过培养学生对常用词组的熟练掌握,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流利度和表达能力。

薛法根先生在研究中指出,传统的语言教学将重点放在了独立的单词和语法规
则上,但这种教学方法常常使学生感到无法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而组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和运用词组,尤其是那些在真实语境中频繁出现的词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的整体性和流利性,特别适合提升口语能力。

通过薛法根教授的研究,我认识到组块教学的优势不仅仅停留在语言流利度上。

它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习惯表达方式。

此外,组块教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常用词组,从而更加流畅地阅读文本。

总的来说,薛法根先生的组块教学研究给了我很多启示。

组块教学的方法可以
使语言学习更为有趣和高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语言应用问题。

我相信,通过采用组块教学方法,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加流利、自信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薛法根《手指》心得体会

薛法根《手指》心得体会

薛法根《手指》心得体会将比较进行到底——观薛法根《手指》有感观薛法根老师的《手指》一课,给我留下最深的一点则是将比较进行到底,整堂课都是在不断的比较中进行,三个板块层层递进,既有知识传授,又有学生能力的提升。

可谓是聚焦一点,研究透彻。

就如薛老师在《文本解读的六种方法》讲座中所说的:“从语文要素入手,我们发现每篇文章的要素的一个个落点,我们就能教的集中,学的透彻。

这一个个的要素的落点,就像一艘船上停船的锚,锚一放下去,这艘船就停住了。

”那么,比较就是这篇文章的落点,这篇文章的切入口,由一点深入进去,让学生能够一课一得。

在这个环节,薛老师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先有一个整体认知,手指都干哪些活,作者丰子恺作为一名画家他语言的幽默。

接着,薛老师则让学生划出五根手指的姿态,圈画关键词让学生去比较。

为什么在这里,薛老师是从比较入手,而不是说直接概括文章内容,逐段逐段分析?这则是薛老师的高明之处,他能够以“比较”一词挑起文章的大梁,串起整节课。

一词立骨,形成一节行云流水的独特的课。

先比一比谁最美,这是学生刚读文章后能很自然地找到答案,从手指的外貌体态,很快地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但,在处理学生答案的过程中,薛老师能够很自然地处理生字词,比如堂皇和窈窕二字。

这两个字不仅仅是要了解词意,更是对文章内容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薛老师在学生找出关键词句的时候,顺势处理生字非常的巧妙,而且这两个字也有着比较之义。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勤思考:比一比谁最强由美的比较,根据文章内容,自然就进行到了这一环节:比一比谁最强。

薛老师让学生划出手指干的活去比较。

此时,这个比较就更有意思了。

既有着内部的比较,比如谁干的活最苦最多,谁干的活最轻松或者不干活;又有了外部的比较,联系第一个环节就形成了外部的比较:美丑——强弱。

就像大拇指,长的最丑,但又是最强的;中指长的最美但又是最不干活的。

通过外部比较,学生对文章内容就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薛法根灰雀听课心得

薛法根灰雀听课心得

薛法根灰雀听课心得
在薛法根老师的《灰雀》一课中,我收获了很多。

薛老师的教学风格非常亲切,他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以下是我听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1. 注重文本细读:薛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通过逐段逐句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这种细读文本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 引导学生思考:薛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他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教育贯穿始终:在薛老师的课堂中,情感教育始终贯穿其中。

他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种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总之,薛法根老师的《灰雀》一课让我受益匪浅。

他的教学风格亲切、自然,注重文本细读和情感教育,让我深刻
体会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和意义。

我相信,在薛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进步。

薛法根《小蝌蚪找妈妈》听课感受

薛法根《小蝌蚪找妈妈》听课感受

薛法根《小蝌蚪找妈妈》听课感受
薛法根的《小蝌蚪找妈妈》是一本充满温情和教育意义的儿童绘本。

通过一个小蝌蚪的冒险旅程,书中告诉孩子们要勇敢、坚持和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在听课时深深感受到了这些教育理念。

首先,故事中的小蝌蚪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过寻找妈妈的希望。

这给了我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我明白只要有决心和努力,我们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其次,书中强调了相信自己的重要性。

小蝌蚪在遇到其他动物询问妈妈长相时,始终坚信自己的妈妈是最漂亮的。

这种自信和坚持的态度给了我很大启发,让我明白自己应该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最后,这本书注重了感情和家庭的重要性。

小蝌蚪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对他的宽容和爱让人感动。

这让我意识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也提醒我要珍惜与家人的相处时光。

总的来说,薛法根的《小蝌蚪找妈妈》给予我积极向上的力量,让我明白要坚持、相信自己,并珍惜家庭的重要性。

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富有教育价值的儿童绘本。

风娃娃薛法根教学观后感

风娃娃薛法根教学观后感

风娃娃薛法根教学观后感
薛老师一上来就像是个超级魔法师,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给牢牢抓住了。

他的声音就像有魔力一样,不紧不慢地,带着一种很自然的亲和力,孩子们就像被吸引的小蜜蜂,眼睛都紧紧盯着他。

在讲解字词的时候,薛老师那方法可真是妙。

他不是干巴巴地让孩子们读啊写啊,而是把字词放到很有趣的语境里。

比如说讲解“抽”这个字,他可能就会一边做着动作,一边引导孩子去理解风娃娃是怎么“抽”水的,就好像把这个字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小动画在孩子们眼前播放。

这可比死记硬背强多了,孩子们一边笑,一边就把这个字的用法和含义给记在小脑袋瓜里了。

薛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也特别让人舒服。

不管孩子回答得怎么样,他总能找到闪光点,鼓励孩子。

就像给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颗颗小太阳,让孩子们充满了自信。

我想那些孩子在这样的课堂里肯定感觉特别幸福,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有趣的冒险。

而且薛老师的课堂节奏把控得非常好,就像一个音乐大师在指挥一场交响乐。

什么时候该快,像风娃娃呼呼跑起来的时候;什么时候该慢,像风娃娃思考自己做错事的时候。

整堂课下来,流畅得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河,一路欢快地流淌着。

看完薛法根老师的这堂课,我就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好课。

不只是把知识教给孩子,更是把学习的乐趣、思考的方法种到孩子的心田里。

我就想啊,要是我小时候能有这样的老师给我上课,那我不得天天盼着上学啊!这堂课也给我这个看课的人不少启发,以后我要是当老师或者辅导孩子学习,也要像薛老师这样,把知识变得好玩儿起来,让孩子们真正爱上学习。

薛法根感受

薛法根感受

观看薛法根教学视频引发的思考冯村博爱学校王开基薛法根,国家特级小学语文教师,有幸能观看到他课堂教学的实录,认真观看之后,作为一名老教师,自己也思考了很多,下面就是自己的一点认识与感受。

一、教学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值得我们深思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是要让学生“学会相信”、“知道是这样的”,只是停留在知其然的角度上。

这恰恰有悖于我们的教学目标。

每一位教师都会说,我们要“授之于渔”而不要“授之于鱼”,引发学生的思考正是“渔”,是方法的基础。

我们没有让学生“学会思考”、更谈不上“学会质疑”。

我们的学生往往以为教材中、课文中所写的都是正确的知识,是应该学习的,从来少有怀疑和追问。

这样的教育培养的是顺从、听话的“良民”,而不是具有独立思考意识的“公民”。

如果我们的学生学习了知识,但不懂得从哪里来,怎样得来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改革就背离了教育的真正含义,教育是通过教达到育的目的。

二、巧妙的设置源于深厚的知识储备我们都知道教学是需要设计的,但是如何设计?一问一答、展示汇报、有的甚至是提前做好,课堂上表演。

仔细的品味一下就可以看出,很多教学知识停留在知识的表层,没有知识的挖掘,没有让听完一堂课以后的酣畅感觉,更谈不上精巧的设计。

薛法根的课堂教学课时简简单单,谈笑风生,但是每一个问题的引出,却叫你感觉到探寻到了自己没有发现的宝藏一样,如久旱逢甘露的感觉,细想原因在于深厚的知识储备,有了这些储备,才有的课堂上的精巧引导与点拨。

我们应该体会到精彩在课堂,功夫在课外。

三、如何设计互动?如何又能做到于无声处听惊雷?放手学生,这是课改的要求,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设计好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这时教师要做的“功课”。

如何做到“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这需要真正的从学生层面思考问题。

教学有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

联系理科也一样如此,不要做无边无际的拓展,以显示教师的博学,其实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什么是最好的教学?如果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要教的东西就很有限。

观薛法根《剪枝学问》有感

观薛法根《剪枝学问》有感

观薛法根《剪枝学问》有感观薛法根《剪枝学问》有感观薛法根《剪枝的学问》有感薛老师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幽默风趣的教学特色,无不彰显着名师的风采。

他的课平实中不失幽默,朴实中透出大气,扎实中充满智慧。

他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演绎着别样的精彩!平淡质朴是薛老师一以贯之的追求。

他的课堂亲切、自然,没有人为的事先雕琢,没有任何华丽的形式,一切都是朴实无华的。

陶行知说:“儿童世界要充满简约之美。

”《剪枝的学问》一课中,薛老师将课堂分为四大板块,第一部分听写生字蛋、番、靠、舞、熟、第二部分概括填写作者三次去王大伯家桃园看到的不同景象及心理变化。

第三部分朗读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第四部分领会剪枝的寓意。

每个板块清晰了然,与以往的公开课相比,少了些让人炫目的环节,着重于言语训练,学生在层次分明的课堂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整体的发展,真正实现了课堂的返璞归真,以简驭繁。

薛老师朴实无华的课堂是简单的,更是智慧的,只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带领孩子们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引得学生们妙语连珠。

语文课堂教师用语便十分重要,薛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用精妙恰当的评价点拨语言引导孩子理解感悟,他的课堂笑声不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听课老师也轻松愉悦,薛老师在课堂上允许孩子“偷看”,自嘲为“小老头”。

在表扬学生时,他笑着说:“你已经成熟了!”为了夸赞学生朗读,他反问道:“孩子们,你们看到他拿枪了吗?拿调了吗?说她拿腔拿调的同学说明你们还不成熟。

”课堂上孩子们不时会发出一阵阵笑声,他的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笑声之余,带来更多的是收获。

课堂上,薛老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有着深刻思考的价值,使学生完全活跃起来。

没有简单的读,也没有机械的记忆,而是注意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语文。

这样的课堂是凸显灵动的课堂,是充满智慧的课堂。

薛老师的课堂弥漫着淳厚的语文气息,朴实无华却又扎实有味,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

为“写(画)下来”点个“赞”——特级教师薛法根观摩课听后有感

为“写(画)下来”点个“赞”——特级教师薛法根观摩课听后有感

为“写(画)下来”点个“赞”——特级教师薛法根观摩课听后有感为“写(画)下来”点个“赞”——特级教师薛法根观摩课听后有感江苏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戈春华特别喜欢听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因为他的语文课“简约而深刻(扎实而灵动,朴素又充满智慧”。

他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值得细细咀嚼和学习。

利用假期(我找出薛老师在“现代与经典”观摩活动中执教的《匆匆》和在我校举行的特级教师展示课中执教的《埃及的金字塔》录像课,又认真学习了一遍。

从无意到有意,我发现有一个词语在他的课堂语言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写(画)下来”。

教学过程中,薛法根老师时不时对学生提出要求——“写(画)下来”。

这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却是耐人寻味。

“写(画)下来”,针砭了教学时弊放眼身边的语文课堂,我们会发现(学生在整节语文课中动手少甚至不动手的现象比比皆是。

学生们眼看了,嘴动了,脑也思了,可是动手圈圈点点,画画写写的学习行为还是很少。

而事实上,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经常动手“写(画)下来”,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避免部分学生端坐听讲,貌似专心(实在“神游”的现象。

“写(画)下来”(最终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扎实。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它强调了“手脑并用”的作用,强调了“用手”的重要性。

“写(画)下来”恰是“用手”的具体落实,它定能为实现教学中的一次次创造服务。

“写(画)下来”,彰显了课标精神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洁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随时动手“写(画)下来”,恰恰是获得积累的好手段。

正如俗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蕴含的道理,“写(画)下来”会记得牢固,也为今后对知识点的反复记忆创设了条件。

“写(画)下来”,贯彻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指导思想“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倡导。

纪昌学射 薛法根 听课感悟

纪昌学射 薛法根 听课感悟

简述有方法,理解有深度——观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纪昌学射》《纪昌学射》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故事二则》中的第二则。

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内容,简要复述课文”,薛老师的课上,是如何落实这一学习要求的呢?寓言故事,除了读懂故事,还要读懂寓意,薛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寓意呢?带着问题,我反复观看了这节课。

这是一节40分钟的课,整节课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借助表格简述故事内容,二是通过讨论明白故事寓意。

故事内容,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读就懂,但是把读懂的故事内容简要讲出来,是有难度的,薛老师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支架——表格(训练单)。

学生默读故事填写表格(训练单),再根据填写的关键词简述故事内容。

这样做,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独立的思考过程,练习将自己的思考所得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填写表格(训练单)的过程中,薛老师巡视课堂,及时指导方法——边读边画,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填写表格(训练单),做到看仔细、找准确、写下来。

练习简述的时候,学生不能连贯地用一段话表述,教师提示表达结构“第一阶段,飞卫教纪昌什么,他回家之后怎么练,后来怎么样”。

在学生简述的过程中,不能连贯表达的时候,教师适时提示,帮助学生表达清楚,而且给了学生第二遍简述的机会,此时学生的简述已经比较连贯完整了。

这一教学板块,薛老师的课堂做到了训练有抓手,表达有支架,指导有方法。

“了解故事内容,简要复述课文”这一学习要求得以落实。

达成“简述故事”这一目标之后,薛老师带领学生通过讨论探寻故事的寓意。

课上进行了两次讨论,第一次讨论“神箭手神在何处”,第二次讨论“为什么现在的运动员练不到‘神箭手’的眼力”。

第一个话题的讨论旨在引导学生明白“学本领,要扎实练好基本功”。

第二个话题的讨论,旨在让学生明白“纪昌练眼力的方法不科学,不能学习,学习的是其苦练基本功的态度”。

两次话题讨论,让学生在思辨中读懂了寓意。

在学生每次讨论之后,薛教师都适度拓展资料。

第一次讨论之后拓展了相关名言警句,第二次讨论之后拓展了“纪昌学射害眼多”。

读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的体会

读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的体会

读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的体会第一篇:读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的体会观薛法根老师《黄果树瀑布》课堂实录有感一直以来,传统教学难以摆脱由教师充当知识的“权威”者,让学生较被动地“吸收”知识这一状况。

这也促使在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的实践研究探索中如何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等问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心和研究的对象。

及至读到薛法根老师的《黄果树瀑布》的课堂实录方如醍醐灌顶,如梦初醒。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解读课文,即把以教师为本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为了学生好学”、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而不是教师包办。

薛老师打破传统课堂单一讲授,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艺术效果。

薛老师没有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他珍视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方式,在此基础上以学定教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还没有初步掌握时,就给学生阅读定下框框,以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出现了教师挖井让学生往下跳的现象。

其实,作为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解开对他们思想的束缚,让他们自读自悟。

如课堂上,学生自读课文后,只由教师的一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就可以引出学生许多精妙的发现。

所以,教师应淡化“教”,根据学情来确定教的内容,而这个“教”更准确地说,应是指只重于在学生需要时的“导”:可以导思考方向;可以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把自身的感受同阅读结合;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观薛法根老师《鞋匠的儿子》有感

观薛法根老师《鞋匠的儿子》有感

观薛法根老师《鞋匠的儿子》有感薛法根老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特级教师,江苏吴江盛泽小学校长。

1999年起,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教学模式。

薛法根老师有个粉丝团,人称“雪花粉”,其中的脑残粉又被称为“雪花膏”。

一开始,我以为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有粉丝也是挺正常的,谁叫人家有名气呢!听了薛法根老师指教了《鞋匠的儿子》,之后又听了薛老师和《小学语文教师》的陈金铭编辑充满智慧与幽默的“掐架”似的访谈。

感觉自己也要化身雪花粉了。

访谈结束后,天都黑了,一大群人冲上台把薛老师团团围住,请薛老师签名,我才明白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粉丝,这阵仗在其他特级教师那儿还真没见到过。

听了《鞋匠的儿子》觉得薛老师的课素朴、清简、洒脱、灵动,让一线老师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

我想这素朴清简背后蕴藏的是语文教育的大智慧。

《鞋匠的儿子》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通过“化解羞辱”和“化解分裂”两件事展现了林肯总统高超的话语艺术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学习就像旅行,目的地就是学习目标。

本堂课有四个目标:①学习并积累文中的词句;②抓住事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③揣摩林肯化解羞辱的话语艺术,体会人格魅力;④借鉴文本中的话语方式,学习化解交际问题。

第一个目标指向夯实基础,第二个目标指向概括能力,第三个目标指向阅读理解,第四个目标指向语言表达。

《鞋匠的儿子》由2个课时完成,薛老师采用组块教学的方式把80分钟的课分成了“学习字词→概括内容→揣摩语言→情境运用”四个板块,前后关照,一气呵成,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板块一:学习字词,把基础打牢薛老师通过谈话了解学情后直接进入了听写词语的环节,让学生听写6个词语。

乍看,这是很简单、很常见的形式,其实颇具匠心。

教师精心选择6个词语,分两类出现,尴尬、羞辱、傲慢、静默、赞叹等,这两组词语不是简单的提取,而是有词语归类、词语落实、词语扩展积累的安排。

观薛法根老师 李硕

观薛法根老师  李硕

观薛法根老师《水》心得体会观看了这堂课,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学生轻松地学,老师开心地教”。

我完全沉静在这样无比精彩的课堂中,“享受”其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使人回味无穷。

有句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虽然我的专业是数学,对语文教学不懂,但我觉得每门课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其教学的主旨是不会变的。

其中我对于薛法根老师这节课深受启发。

在语文教师看来,“教什么”是一个千古难题,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方面同样“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接下来我谈一下对《水》这节课的认识与感受。

我觉得这节课可以说是分为四部分进行的:第一部分是对生字、词语以及句子的处理;第二部分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第三部分是对每一段进行详细的讲解;第四部分是对整篇小说的总结以及突出文章的主题。

这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对我有影响的地方。

首先是第一部分,老师以幽默的方式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除去学生上课时的紧张心里,激发了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

在处理生字时,不仅仅是告诉这个字怎么读,更重要的是对这个字的引申以及相似字的辨别,将这些相似的字放在一起便于学生对字的区别;在词语的处理时,特别是对词序的辨析,不是直接将意思的不同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再将准确的意义讲解出来,并能用相应的例子去让学生加深记忆;在句子的处理上,让学生正确、流利的、反复地去读,最后达到熟练地程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其实在数学上相当于对概念的认识、区别及应用。

在对概念教学时,需要学生对概念理解,并能区别概念之间的不同及联系,达到做题时能区分各个概念,顺利地将概念题做好。

对于第二部分的讲解,老师让学生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在此过程中,老师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每一段落的大意,将意思一样的段落放到一块,并引导学生准确地表达段落意思。

老师在这里特别强调了“准确”二字,而这二字在数学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本来就是特别严谨的,“准确地”表达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对现在所学的数学缺乏表达的能力,所以在这方面一定要重视起来,让他们把“准确地表达”养成一种习惯,而不是只会做题的机器。

《《我最爱听的一句话》(薛法根)观后感》

《《我最爱听的一句话》(薛法根)观后感》

《《我最爱听的一句话》(薛法根)观后感》第一篇:《我最爱听的一句话》(薛法根)观后感《我最爱听的一句话》(薛法根)观后感今天我有幸观看了薛法根老师的一节作文课录像,长久以来我一直为学生作文时缺乏兴趣而苦恼,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感触。

现将其记录如下。

首先,薛老师的课我如何打破课堂上的僵局。

上课伊始,薛老师板书了作文的题目《我最爱听的一句话》,他对学生说:“请大家想一想,你最爱听的一句话是什么,把它写下来,只写这一句话。

”然而当时的课堂陷入了一片死寂,没有人应声。

我心想:冷场了。

然而薛老师话锋一转:“如果想不起来最爱听的一句话,那就写最不爱听的一句话。

写完了再想一想:这句话是谁说的。

什么情况下说的。

”如此一来学生们都精神一振,陆陆续续打开了话匣子,课堂气氛就逐渐热烈起来了。

如此的灵机一动就解决了课堂上的冷场尴尬,不得不让人佩服薛老师对学生反应的准确把握,这应该是建立在备课时精心备学生的基础上的。

其次,薛老师的课我如何让经典的老教法焕发新生。

作文教学中,用例文来引领学生掌握作文的方法是长年以来一直使用的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之一。

我们的常规使用方法,往往都是出示例文,并带领学生逐步来分析例文的写作方法,最终总结出习作的提纲。

然而这样的方法往往缺乏新意,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导致缺乏写作热情。

但薛老师用的很自然、新颖。

“想知道老师最爱听什么话吗。

”就这么自然地一转,把与“老师,你真幽默”有关的两个故事娓娓道来。

故事真实,贴近孩子的生活,在老师的生动讲述下,学生听得入神,不时发出笑声。

范文把文章的结构形式以及布局谋篇的方法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薛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充分体现了薛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主张。

也让我认识到了,课堂教学不一定非要追求新颖、变化,扎扎实实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率的课堂。

赵丹xx年12月14日第二篇:《我最爱听的一句话------薛法根(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1、板书:我最爱2、请你用“我最爱”开头说一句话。

简约、平实、睿智听薛法根老师《鞋匠的儿子》有感

简约、平实、睿智听薛法根老师《鞋匠的儿子》有感

简约、平实、睿智听薛法根老师《鞋匠的儿子》有感简约、平实、睿智听薛法根老师《鞋匠的儿子》有感本学期,我们五年级组的教研活动——观看名师录像展示课依时进行。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是特级教师薛法根的风采。

听薛老师教《鞋匠的儿子》,薛老师两课时的教学,读字、写字、读课文,环环相扣,行云流水,巧妙点拨,扎实训练。

两节课下来,学生生字词掌握了,书也读通读顺了,最难得的是,还有了些自己独特的体会。

我不由得感慨,在看了太多“浮躁”的语文课后,能欣赏到如此清简、平实、高效的语文课,真是一间幸事!欣赏薛老师的“倾听”:那是真正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或肯定并深化,或更正并引导,促进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下,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有所提高,让更多的学生分享思考的快乐。

欣赏薛老师的“评价”:那是对教材的深刻把握,是对学生的无限期待和鼓励,是教学智慧和艺术的积淀。

“你说的很好,也很有自信,大家都要向你学。

” “请你再想一想,一会儿还请你回答。

”欣赏薛老师的“点拨”:不着痕迹却又恰到好处,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一个方向,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

无论是提问或讲解,读书或想象,薛老师在用不同的方式,点拨不同的学生,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真正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欣赏薛老师对学生足够的等待;他在课堂上等学生读书,等学生发言,等学生写话……薛法根老师曾说过:要让学生真正得到长进,教师得有足够的耐心。

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和耐心的等待,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

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等待,于学生“似解未解”时等待;于学生“灵光一闪”时等待;于学生“不愤不悱”时等待,在“等待”中营造氛围,让学生思考有活力;在“等待”中巧妙点拨,让学生思考有方向;在“等待”中精心设疑,让学生思考有深度;在“等待”中加强互动,让学生思考有广度……薛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了“简约之美”,即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

观看薛法根李燕萍

观看薛法根李燕萍

观看薛法根《水》的课堂实录有感从薛老师的课堂实录中可以看出薛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得轻松,学得扎实”。

如此的朴实无华的教学,使他的教学总是充满了智慧,让人回味无穷,下面我谈一下我观看视频的一点点感受:一、独特的开场薛老师常以幽默的谈话开场,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但此次的开场着实让我们耳目一新,只是简单的问了问“我叫什么?”很简单的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他,从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们也从这儿开始目睹了一个完完整整的教学过程。

二、和谐自然的课堂虽然他和学生只是初次见面,而且是在诺大的剧院里,可是孩子们丝毫没有害怕的心理,注意力也一直高度集中。

薛老师身上有种说不出来的亲和力,他总是微微地笑着,他的头和孩子的靠在一起,倾听着学生的发言。

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就在这和谐中进行。

学生也在他的引导下打开了话匣子。

似乎个个都是能言善辩的学生。

他的课堂总是设计精巧但又看不出一丝设计、充满艺术又不见艺术痕迹的课。

此次他执教的《水》又如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了孩子,也润泽了听课的老师。

三、充满智慧的课堂他的课堂节奏灵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的调整教学节奏。

课堂上的每一个步骤似乎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一切都是那么顺畅,自然,丝毫没有半点牵强,大概这就是名师的厉害之处吧。

无论是哪里的孩子,只要是薛老师课堂上的孩子,思维都是那么活跃,对于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总能说的头头是道。

当然这和老师的引导又是分不开的,薛老师总能紧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切入点巧触发,在堵塞点巧疏通,例如:吸吮和吮吸等词语的学习,在总结点巧回归,例如抓学生的话语总结。

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这是薛法根老师心中理想的课堂,因此在他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可以感受到智慧的指引,可以让我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李燕萍 2014-10-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薛法根《我和祖父的园子》有感
苏清敏2013-12-30分类:观课偶感
分享到: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二小学苏清敏
课堂实录:
听写词语十五个,指名三名同学板书,每人只默写一组。

提示:机会稍纵即逝,要好好把握。

蝴蝶、蚂蚱、蜂子、蜻蜓、自写一个同一类的:蚂蚁(同一类的事物,注意听记、书写速度)
玉米、倭瓜、黄瓜、谷穗、韭菜(偷看课文是可以的,关键是写对)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默不出,画一个大鸭蛋)
奖励默一个:这个词要归在哪一组下面?草帽
默不出的每个抄五遍。

点评:字是写给别人看的,你在这里再写一个清楚的。

强调谷穗的穗是形声字,这样记。

倭瓜:矮矮的,圆圆的,南方叫南瓜。

栽花的栽理解
拔、浇容易错
范写“帽”,右上方不要写出日字,结合古文理解。

辨析草帽归类的依据。

指名写第二类的种类是庄稼。

第三类的种类是农活。

草帽要写在边上,归类要正确。

会认、会写、会归类。

评价书写,表扬
读题,再读,三读,四读
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很多很多昆虫,很多很多……读懂了吗?
2、读第二自然段和倒数第二自然段,思考:怎样写具体?
3、读完要举手,举手的,都是好样的
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要求读完了要有表示,你读得这么好,有什么经验吗?(一边读,一边想象。

)指导笔记:想象。

再指名读,感情要自然,要控制好情感。

(指导学生矫正煽情的朗读)再指名读。

5、指名读倒数第二自然段,师评价:正确流利,最后一句不能读得快,指导学生想象读,读出有滋有味。

指导抑扬顿挫。

好玩在哪里?要有读书的表情!
6、在作者的眼里,无论是昆虫还是庄稼,这样园子给她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品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是自由的。

A、怎么写的?用拟人的方法,指名读。

既有拟人也有比喻。

B、句式:愿意……就……(自由)一会……一会……一会……
C、自由才有快乐,快乐才有幸福,板书:自由
D、指名读,指导最后一句又高又远。

理解谎花,标记结花的结多音。

句式要要变化,变化才有美。

四、学习课文
1、结合板书,梳理内容。

祖父栽花,我——;祖父拔草,我——。

为什么这样写?(祖父伟大,学着他;我是祖父的跟屁虫;我和祖父之间的感情很深。


2、祖父干农活,我是在干农活吗?默读,思考:我到底是在干什么?(乱闹、玩耍、瞎闹)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词表达。

3、指名读相关句子。

快速寻到到你所需要的语段,这要求你对课文要熟悉。

4、祖父对我的瞎闹什么态度?集中在一件事上,要求学生自由读铲地这部分。

体会:大笑。

指名读。

交流:笑、教,读书只看到课文里写到的东西,没有看到背后的东西,那就完了。

交流:宠爱、耐心、喜欢、视我为掌上明珠。

探讨:种稻子是为了养家活口,一个孩子把谷穗铲掉了,她犯的是大错,祖父只是大笑,还教我。

体会祖父的宽容。

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只有一种感受:自由。

为什么只写铲地?
小结
发现:自由,昆虫、庄稼和我在园子里都是自由的
写前面自由的事情都是为了抒发我的感情:自由自在。

我在这园子里是自由的,我愿意……就……,我一会……,一会……,即使……也……
生写,师巡视,强调注意句式变化。

作品展示,生读,师评价。

鼓励学生阅读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我的感受: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

著名的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那么,这篇课文入选为教材,老师该怎么教?学生要从中获取到什么知识呢?我在苏州市金阊区实验小学里聆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了这一节课,受益良多。

一是教师能从多角度去解读教材,薛法根老师能从读者、学生、老师三个角度去阅读教材,选择读者感兴趣的句子,选择学生的知识盲点,选择教师应有的教法,把整节课划分为词串板块、朗读板块、感悟板块、仿写板块,每一个板块的目的明确,内容充实,让学生得到梯度的训练。

二是教师能对学生察颜阅色。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为学生服务的勤务员。

当有一个学生拿腔拿调地去朗读的时候,薛法根老师能耐心地指导学生回归本真,用自然的语气读好一句话,一次,两次,三次地给予机会,让学生尝到朗读的快乐。

三是教师能有丰富的评价语言。

课伊始,学生是比较紧张的,但薛法根老师凭着自己风趣、幽默地语言,让学生放下了包袱,轻松上阵。

例如:学生不敢举手到黑板听写,薛法根老师就指明了三个孩子去,然后,对他们大开绿灯。

在座位上听写的孩子,要听十五个词语,错一个要抄五遍;而到黑板书写的,则是可以听一组(五个),错了不用抄。

让座位上的孩子不住惋惜,老师趁机要求他们积极一点,把握好机会。

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比高涨。

总之,薛法根老师对课堂的评价标准,我非常认同,课堂无非就是让学生获得愉悦感的地方,课堂无非就是让学生得到进步的地方,愿与广大同行一起进步,为了孩子的进步,我们更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提供长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