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打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品牌
建设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思路与对策
建设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思路与对策〔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制;建设;对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体制”到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成效的逐步显现,农村小学教育已经并将持续面临生源逐年减少、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办学、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校际之间发展差距日益拉大等非常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稳妥地建设寄宿制学校,前瞻性地配置教育资源,是彻底摆脱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面临的困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重大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农村义务教育经历了拨乱反正、实现“一无两有”、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普九”成果等几个历史阶段。
在每个历史阶段,县(区)根据政策规定和当地实际,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小学“五改六”学制改革,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满足学龄人口就近入学需要,比较稳妥地解决了与入学高峰期相伴而来的各类困难和问题,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巩固了“普九”成果。
但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农村大量存在的走读制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学生少、规模小,国家规定课程开设难,师资配置难,办学经费困难,设备更新难等突出问题,既难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与日俱增的需求,也进一步加重了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的城镇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
生源趋势——农村学龄人口整体性减少。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坚持至今,成效初显,农村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学生入学的高峰逐渐回落,小学学生数整体性逐年减少。
新形势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研究与对策思考获奖科研报告
新形势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研究与对策思考获奖科研报告农村;寄宿制学校;困境;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和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农村寄宿制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倡举办寄宿制学校,2004-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了100亿元组织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截止到2014年,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寄宿生人数已经达到2643.03万人,占农村地区在校总人数9423.8万人的28.0%,并且还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其中:农村小学寄宿生总数达到947.61万人,小学阶段寄宿率为14.6%,农村初中寄宿生总数达到1695.42万人,初中阶段寄宿率达58.1%。
在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寄宿生比例高达21.4%,初中寄宿生比例高达66.7%。
寄宿制学校已成为农村教育最重要的办学形式之一,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意义1.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基础。
中国有13亿多人口,目前近半数生活在农村,近七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在农村,八成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在农村。
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有特殊意义:一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
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每一个父母的愿望。
二是农村文化传承的需要。
教育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历史上许多位于山野乡村的书院、私塾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当前的农村学校不仅承担着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任务,也发挥着传播知识、播种现代文明的重要作用。
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不管城镇化怎么发展,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坚守,要有农村,要有土地,要有种田的人,那么农村学校就不可或缺。
所以,我们说农村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必须加强建设。
2.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选择。
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调查与分析
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调查与分析随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选择在寄宿制中学接受教育。
然而,由于农村寄宿制中学的发展相对滞后,学校的适应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教育改革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农村寄宿制中学的发展历程农村寄宿制中学是为了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而设立的一种学校形式。
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入,寄宿制中学逐渐成为农村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村寄宿制中学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为广大农村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学习环境1. 人文环境农村寄宿制中学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教学设施、教师队伍、学习氛围等方面。
由于学校经济条件限制,一些农村寄宿制中学的教学设施比较简陋,教学设备不完善。
而且,一些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的不同,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不够浓厚,学习积极性较低。
2. 生活环境除了学习环境,农村寄宿制中学的生活环境也备受关注。
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一些学生在返校和放假时存在困难。
同时,由于学校宿舍条件有限,学生生活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
三、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1. 学习适应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在学校适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在适应学校的教学节奏和难度上存在困难。
此外,由于学生背景不同,学校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存在差距,造成学习适应不足。
2. 生活适应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在学校生活适应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学校生活条件有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住宿等方面存在不便。
同时,由于学生家庭条件不同,一些学生在适应学校的生活规律和管理上存在困难。
四、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1. 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学校应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寄宿制学校在农村地区越来越普遍。
寄宿制学校为农村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将针对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教育资源不足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教师队伍不足、教材、实验室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也不够完善,这给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2. 学校管理不规范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管理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学校教学秩序混乱,学生管理不善,甚至出现了学校安全事件。
3. 生活条件不佳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一些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条件不佳,食宿条件差、卫生条件不够理想等问题依然存在。
4.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自偏远地区,由于长期与家人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孤独、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二、应对策略1.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政府部门应当增加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包括加大师资力量补充力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善教学条件,提供更多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
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政策支持,促进教育公平。
3. 改善生活条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条件,提高学生的食宿条件,改善学校的卫生条件,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4.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同时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5. 发挥家庭作用学校和家庭要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学校要积极营造家校合作的氛围,及时沟通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增强家庭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关爱和关注。
6. 加强教师培训农村寄宿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关于办好我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议.docx
关于办好我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议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9月下旬,区政协组织主席会议组成人员,开展了关于“办好我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专题视察。
视察组在区政协朱祖新主席带领下,深入双黄小学和黄村乡严鸟中心小学进行实地调研视察,听取了区教育局、黄村乡、双黄乡政府和学校校长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情况的介绍,并对办好我区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了座谈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我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XX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为大力推进我区教育事业整体发展,营造一个均衡、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规模办学”的原则,确定了“一个乡镇保留一所小学和幼儿园,初中向城区和中心镇集中”的布局规划和目标任务,积极实施了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数量急剧上升。
全区现有农村学校29所,其中寄宿制学校28所,占96.55%,有寄宿学生6652人。
大部分寄宿生来自偏远山区,离校路途远。
寄宿学生分小学段与初中段,年龄从六、七岁到十五、六岁。
XX年开始,我区寄宿制学校相继实施了“三改一基地”、“爱心营养餐”、“学生周末班车”、“食宿改造”等一系列民心工程,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较好地解决了师生吃住行问题,为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
XX年,吕祖善省长就欠发达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现状进行专题调研,深入我区双黄乡中心小学实地视察和指导,对我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寄宿制学校建设对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看到,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与困难。
1、农村寄宿制学校专业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后勤工作中存在明显区别,寄宿制学校需要炊事、保育、保卫、保健、心理辅导等专职工作人员。
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弱,生活技能与习惯往往要从零开始培养;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也需要特别引导与监管。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缓解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本文将首先回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历程,梳理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农村寄宿制学校在管理、教学、生活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包括政策支持不足、资金投入不够、教育观念落后等因素。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政策、资金、管理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例如,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硬件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推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健康发展,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的认识,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农村教育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在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的研究中,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寄宿制学校的起源与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
关于寄宿制学校的起源与发展,有研究者指出,寄宿制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寄宿制学校逐渐从城市向农村延伸,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现状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农村寄宿制学校在规模上不断扩大,但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修订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的通知-教基一〔2019〕39 号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修订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的通知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修订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的通知教基一〔2019〕39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2016年以来,各地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意见》(豫政〔2016〕71号)要求,制定了“十三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布局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充分肯定。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见》(豫政办〔2018〕74号)要求,现将修订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原规划”)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目标任务按照豫政办〔2018〕74号文件精神,对原规划进行修订完善。
规划时间延长到2022年。
到2020年,无寄宿制小学或不能满足寄宿需求的乡镇,至少改扩建或新建1—3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小学。
到2022年,每个乡镇寄宿制小学的数量和规模能够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和需寄宿学生的需求。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1.结合城镇化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对2017年以来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分析情况,查找不足,确定各县(市、区)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目标任务。
2.根据当地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寄宿的实际需求情况,确定哪些是需要新增的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哪些是需要调减的建设项目。
3.修订和完善2019-2022年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主要是寄宿制小学,并形成各年度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库,作为中央和省安排支持资金的依据。
农村中学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研究计划
农村中学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研究计划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农村中学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研究计划。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计划是什么。
简单来说,这个计划就是要让家长和学校老师一起努力,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那么,这个计划到底有多重要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二、家校共育的重要性1. 家校共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咱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而家校共育就是要让家长和老师一起监督孩子,确保他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慢慢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在学习上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2. 家校共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品德除了学习之外,品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校共育就是要让家长和老师一起教育孩子,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3. 家校共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寄宿制学校里,孩子们需要与同学们相处,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家校共育就是要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在人际关系上更加得心应手,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实现家校共育1.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要想实现家校共育,首先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家长和老师要经常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家校之间的合作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
2. 举办丰富的亲子活动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亲子活动。
比如,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做手工、画画,或者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汇演等。
这样一来,家长就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增进彼此的感情。
3. 加强家长培训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家长培训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家长可以学到更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农村寄宿制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模式探索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农村寄宿制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模式探索一、申报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广大农村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使命。
然而,受限于多种因素,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此,本课题旨在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模式,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 梳理国内外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3. 探索适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模式,并提出实施策略。
4. 通过实践验证所提出的全面发展模式的有效性,为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实证支持。
三、研究内容1.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
2. 全面发展理论体系与实践案例研究。
3. 农村寄宿制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模式的构建。
4. 全面发展模式实施策略研究。
5. 实践验证与效果评估。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政策、论文、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梳理国内外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
2. 现状分析: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现状数据,并进行分析。
3. 模式构建与策略研究:在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适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模式,并提出实施策略。
4. 实践验证与效果评估: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提出的全面发展模式,通过对比实验等方法,验证模式的有效性,并对效果进行评估。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开展现状分析,收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现状数据。
裕安区顺河镇顺河初级中学学校发展规划
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顺河初级中学发展规划2018年3月顺河初中学校发展规划一、学校发展现状分析(一)学校基本情况顺河镇顺河初级中学始建于1940年,1967年7月改为顺河初中。
学校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7708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楼、餐厅各1栋,音体美功能室各一个。
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绿化面积3600平方米。
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324人,是一所寄宿制的农村初级中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专职教师36人。
教师学历: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
本科学历3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94.4%;专科学历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6%。
教师职称:高级教师1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7.7%;一级教师2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3.9%;初级教师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3%。
信息技术装备: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一个,配有计算机60台,班班通8套,教师办公电脑12台,基本实现了教师之间网络资源共享。
其他教学设备:图书室,阅览室,音乐、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体育活动室,广播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准备室和实验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功能室一应俱全。
较为标准、规范的篮球场2个,运动场一处。
(二)学校发展优势学校以“厚德远志、勤奋求知”为校训,以“团结守信、自强求真”为校风,始终坚持“奠学生发展之基,构教师成长平台”的办学理念,开齐开足各门课程,严抓学生行为、品德教育,施“素质教育”,立“成人成材”之道,严格办学、严格管理、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呈现出健康、和谐、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1、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学校初步提出了“奠学生发展之基构教师成长平台”的办学理念,并形成了学校精神、教育使命、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系的逐步形成,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2、校内风气正,教师干劲足,社会声誉好。
为打造一流优质农村初中而努力-----
为打造一流优质农村初中而努力-----晋中市标准化建设验收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来到张庆中学指导工作。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校园占地面积45016平方米,建筑面积17897平方米,八轨建制,26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96名,在校学生1401人,食宿师生1152人。
学校本着创建“高质量、现代化、特色明”的一流名校,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民主理校”的办学理念,在“管理精细化、教师专业化、教学有效化、学习自主化”上大做文章:三级课程的系统实施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教学环节的科学管理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六大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营造了一流的教育环境;“八大习惯”养成教育造就了文明时尚的礼仪之校;“三步五环节”导学模式的推广打造了有效快乐课堂。
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我校真正成为了师生“发展的空间,成长的天地”。
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晋中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扎扎实实开展了“八大任务创建”活动,活动中我们把标准配套和内涵发展有机结合,挖掘潜力,抓住特色,扎实推进。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今年6月28日,我校承担了山西省义务教育均衡现场会的部分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使得我校成为晋中市农村教育对外交流的窗口,相继有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督导组、教育部基教司、教育部法规处、省教育厅、江苏省、安徽省、新疆自治区、晋城市的领导来我校进行工作调研,7月4日,晋中市中小学校长500余人来我校参观学习。
针对本次晋中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工作,我校对照《晋中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指标体系》,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准备,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重视教育设施设备建设,提升教育装备水平我校是2009年政府投资3300万元新建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新校落成后,原怀仁、永康两所初中撤并,张庆乡初中阶段的布局调整工作全面完成。
不忘初心投身农村教育 牢记使命提高办学水平
不忘初心投身农村教育牢记使命提高办学水平——在虞城县教育工作会上的发言沙集初中王松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沙集初中的王松涛,非常感谢组织给我这次汇报的机会,我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和大家分享沙集初中的工作思路,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能够多多指导。
沙集初中目前在校生1132人,教职工90人。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半寄宿制学校,同大部分兄弟学校一样,“生源流失”、“生源素质摊薄”、“留守儿童比例大”等挑战近年来愈加突出,面对严峻的办学形势,我们沙集初中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凝聚共识:社会在快速发展,新时代、新常态、新形势容不得我们有任何等一等、停一停、观望一下的心态,我们身上肩负着父老乡亲的期待、更把握着孩子们的未来!我们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力争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凝心聚力办一个让孩子成才、家长放心、乡亲称赞的学校。
也是再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四个坚持”的办学理念:第一,坚持提升办学条件,为学生营造家的氛围。
我们倡导勤学苦读的同时,竭尽全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从改善硬件入手,尽最大努力提升伙食质量、全力改善住宿条件,校园实现饮用纯净水免费供应、生活区实现热水洗漱,让孩子们吃好住好,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教学氛围。
学校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选派专人教师负责,守护孩子们的心灵家园。
让孩子们喜欢留在学校,愿意在学校成长成才,更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
2016年我们的留守儿童教育案例被省文明委在全省推广。
第二,坚持提升教研质量,持续提升教学成绩。
学校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牛鼻子,扎实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性提升教师队伍职业素养,通过教学比赛、模范课评比激发教师团队的活力,引导教师队伍专注于教学、投身于教学、精心于教学。
此外,学校着眼于长远,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学生自学态度。
在2017年中招考试中,学校成绩全县第三名,2位同学考入河南省实验中学。
第三,坚持丰富课余生活,坚持抓好素质教育。
在2008年全县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08年全县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吴忠恒(2008年7月7日)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省教育厅黄俭副厅长2006年12月13日在全省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暨后勤工作现场会上讲话指出: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数量逐年增多,估计三年以后,全省农村中初等学校在校寄宿的学生将达到70%以上。
学校后勤工作的任务日趋繁重,学生食宿及安全管理问题日趋突出。
因此,抓好中初等学校食堂伙食管理和食品卫生、宿舍管理及防火安全为重点的后勤管理工作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的头等大事。
那么要抓好这一头等大事的前提必须是要有基本合格的设施作保障,而我们自去年开始实施的“七大工程”之一的合格学校建设工程正是为了解决头等大事的保障问题。
这项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快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群众满意的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推进,寄宿制学校不断增加,在校寄宿学生比例不断加大,寄宿学生低龄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合格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既是改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的有效之举,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对学校的殷切期盼。
完成这一历史性工程,是人民群众寄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
同时,我们也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国家和省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政策。
“十一五”期间,省里正在组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饮水、改厕项目建设,中央和省还组织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
就我县而言,我们已经或正在实施的有:7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17个“农村初中改造工程”, 3个“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
这些建设项目是我们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的良好机遇,也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
寄宿制学校建设顺民心,合民意,使命崇高,任务艰巨,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懈怠的心理。
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载体,以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状况为主旨,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农村寄宿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能力。
首先,在人力资源方面,农村寄宿学校的师资水平较低,大多数老师仅具备小学、初中水平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对高等教育水平的教学是不足以胜任的,也就导致农村寄宿学校中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和思维能力。
其次,在管理方面,农村寄宿学校提供了宽松的活动管理,而学校组织活动却缺乏有效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无法积极投入到学习知识的探索,从而使教育教学成效受到影响。
基于上述情况,要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的问题,应采取以下诸多措施:首先,提高师资水平。
不断加强师资水平培训,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师资队伍中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吸引拥有一定教育背景、丰富教学经验的师生加入,从而更好地提高农村寄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其次,用奖励有效管理。
督促学校实现对于活动管理有权威性和有效性的管理,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有效教学计划,丰富学校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以良好的激励措施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知识的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学习成绩。
最后,要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师资水平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育,充分发挥教学指导探究式教学的作用,更好的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提高,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获得应有的教育成果。
综上所述,要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师资水平,发挥教学指导探究式教学等有效措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有效推进农村教育落后状况的改善工作。
普古乡奢烹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情况汇报
普古乡奢烹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情况汇报材料普古乡奢烹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山区学校,辖区内村落分散,学生上学平均距离有4公里以上,最远的厂上村学生离学校有近16公里之遥,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必须在校寄宿。
近几年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有许多农村家庭出现空巢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因此,办好一所管理规范、收费低廉、教学优质、食宿一条龙服务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
我校从2010年起至今,已初步按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运行2年了,现就本校近两年农村寄宿制办学的一些管理经验以及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特向上级领导作以汇报:一、学校基本情况:普古乡奢烹小学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321人;在岗教师20人,教育保卫1人,食堂从业人员4人,其中专任教师20人。
全校现有1至6年级学生267人,其中寄宿生210余人;学校建有多媒体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二课活动室等各一间,学生宿舍2层12间,男女生各居住一楼,可容纳260多名学生就寝。
本期又为学生配备了餐盘及洗漱用品摆放台和就寝学生一览表。
学生食堂的必须设施相比较也基本筹备齐全,但就是无法克服偶尔停电无法为学生提供就餐的困难。
二、学校寄宿制特色管理经验:尽管我校寄宿制建设方面的硬件条件有限,各类配套设施也参差不齐,但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俭办事,使学校寄宿制建设和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努力实现了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特别是近年来,我们行政一班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特色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1、坚持集中办学的原则。
创办寄宿制学校的社会背景与初衷就是解决辖区内人口分散,区位偏僻,交通不便,学生难以做到早出晚归等问题。
因此,为集中优势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中心校和我们根据辖区内学生人数的变化,结合本片实际,对学校布局进行了大幅的调整,仅保留了总体离我校较远的厂上村一个村级游戏室,其余的全部归并到我们学校来集中管理,积极为管理农村寄宿制学校探索和实践。
寄宿制办学情况汇报材料
寄宿制办学情况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及各位老师:我是某校的校长,很荣幸能向您汇报我们学校的寄宿制办学情况。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村学校,位于山区,学生大部分来自较为贫困的家庭,因此我们实行寄宿制教育,确保学生可以在学校里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学习机会。
自寄宿制办学以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学生们每天都可以在学校里有规律地学习,无论是在上课还是在自习时,他们都能够集中精力地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次,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了大幅度的改善。
在学校里,学生们能够每天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和作息时间,并且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健康的饮食。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的身体状况明显得到了提高。
此外,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通过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学生们的社交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在学校生活中还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理能力。
尽管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寄宿生活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他们需要适应更长的时间脱离家庭,而且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因此,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帮助,鼓励学生们逐渐适应寄宿制生活。
其次,寄宿制教育存在管理难度。
我们需要安排更多的学生宿舍、有令人信赖的寄宿家庭和适宜的设施,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最后,我们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校园环境的改善。
最后,我想总结我们学校的寄宿制办学情况。
寄宿制教育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身体健康和成长能力的教育方式,但也需要解决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我们学校会积极采取措施,以进一步推进寄宿制教育,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关注!谢谢!。
凝心聚力共奋进,同心逐梦谱新篇——县域高中家校协同育人现状及对策分析
凝心聚力共奋进,同心逐梦谱新篇——县域高中家校协同育人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学校、家庭、社会是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关联,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工作如果没有家长的关注与支持,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高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寄宿在学校,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他们的身心发展仍然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
笔者就自己先后任职的两所高中展开了调研,发现一些家校合作方面共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以期探索高中阶段家校共育新的模式。
关键词:高中;协同育人;调研报告一、调研的背景:我县的高中基本都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
家长在上学期间难以掌握学生在校园的情况;周末,教师也难以准确摸清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现代家庭普遍重视教育,但不可否认,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完全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比初中小学,高中生的家庭教育缺位得更加严重,家校共育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同时,当代高中生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他们怀揣着“只要考上重点大学就成功了”的信念,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日复一日过着苦行僧一般完全违背生理规律的生活,日子枯燥且单调,缺乏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少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导致很多高中生尤其资优生,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差、学校适应不良、情绪易失控、人际交往困难、亲子关系紧张、自我价值迷失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调研的结果: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当下县域高中家校共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囿于低下的经济文化水平,家庭教育存在责任缺位我县地处山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青壮年就业不充分,很多家长只能去外地谋生,导致很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即使放假回到家里,也只有自己孤身一人,无以为家,何来家庭教育?即使有爷爷奶奶,因为文化水平的限制,不会使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缺乏教育经验,给到孩子最多只是生活上的照顾,难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少有深度的陪伴,更难以顾及孩子的学业……2.家校合作方式、内容单一近年来,各个学校勇于探索,家校合作已然初见成效,却也存在着教育水平较低、资源短缺等问题。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 武廷增
作者机构: 高台县巷道中心小学,甘肃高台734300
出版物刊名: 甘肃教育
页码: 16-1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寄宿制学校 标准化建设 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的加大,合班并校、联村办学后,相继组建了一些寄宿制学校,这是党和国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制度,提高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推行寄宿制学校标准化管理则是当前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心聚力打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品牌-----三元区岩前中心小学学校工作汇报 学校概况:三元区岩前中心小学是省首批农村示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1499平方米,现有小学生362人,其中寄宿生75人,幼儿158人,设有小学教学班11个,幼儿园班6个。
教职工49人,其中在编在岗教师34人,到城区交流6人,城区到我校支教教师6人,外聘职工15人,专任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16人,有24名教师已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是一支结构优化、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
自2007年学校实施撤点并校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教育局关心支持下,学校紧紧围绕农村寄宿制品牌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适时调整办学思路,确定并坚持了“一个理念、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两个重点和四个两手抓”的工作思路,即: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抓好寄宿制管理为主题,以教育教学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育教学,一手抓师德师风;一手抓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手抓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一手抓全部学生的学习进步,一手抓品牌学生的重点培养。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岩前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先后被评为三元区文明学校、平安校园。
学校办学效益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岩前中心小学正逐渐成为三元教育的一个新亮点。
主要做法:(一)加大投入,向学校标准化建设要品牌。
1.完善学校基础设施。
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我校修建教学综合楼840平方米、新建食堂110平方米,学生公寓340平方米。
学校建有学生餐厅、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学生电脑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建有标准化篮球场、标准化排球场、体育器械活动场、标准化塑胶跑道等体育活动设施,为师生提供优良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
2.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2004年以来,我校先后投入10多万元,用于信息技术硬件建设,加入“三元教育城域网”,与全区城乡学校实现“校校通”。
2006年9月,我校以“三元教育城域网”为依托,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学校都共享中央电教馆的优质教育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为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最新的信息提供均等的机会。
(二)加强管理,向优质的后勤服务要品牌。
为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我们下大力气抓优质后勤服务,形成良好的寄宿制品牌特色。
1.积极落实寄宿生补助优惠政策。
一是学校结合区、镇财政每年拨出的专项经费补助学校办学经费缺口,给予学生一定的补助。
如:学生周末班车票价优惠;所有寄宿生统一办伙食,每人每天只交5元伙食费,全面落实特困生生活费补助工作;二是全面落实“免费营养早餐”工程,学校制定免费营养早餐实施方案,设立经费保障机制,实行专款专用。
坚持每名学生一个蛋、一杯豆浆(或稀饭)、一份牛奶、二至三两馒头的合理搭配,组织每天统一发放。
专项经费“到校、到人、到肚子;三是扎实开展基地建设,学校依据农村特点,组织建立学生课外活动实践基地,开辟养殖基地进行生猪养殖(年生猪出栏达10余头),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丰富食堂菜谱;四是大力推行营养配餐,学校食堂认真制定学生营养配餐菜谱(每周由学校审核通过),做到营养均衡、粗细均有、荤素搭配、品种多样(同时为学生的午、晚餐免费提供一定数量的营养配餐),保证学生得到各种营养。
2.建立健全机构,增强规范管理能力。
为了确保学生吃、住、行等方面的健康安全。
学校建立了寄宿生管理制度,配备了校医;建立了专职的生管教师队伍,实行封闭式管理;开通了学生周末班车,组织安全护送。
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学校重视从饮食卫生安全、人身安全两个层面加强管理,家长普遍感到放心、满意。
一是落实寄宿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宿舍管理。
一是实行生管教师负责制。
责任到人,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既分工又合作,做到认真检查、耐心辅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定期组织学生结合宿舍文化建设,开展系列活动。
二是实行常规检查制度。
由生管老师带领生活督导员开展和各项评比的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
三是实行寄宿生互帮互助制度,低、中、高年级学生搭配入住,以大帮小,让寄宿生充分感受学校大集体的温暖。
四是实行女生保护制度,分层管理,加大投入,完善女生宿舍安全设施设备配备工作。
五是加强夜班值班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或处理学生偶发事件或安全隐患,及时做好各项记录。
六是定期召开生活督导员会议制度,听取学生对住宿生活的要求和意见,及时联系有关人员解决。
七是实行寄宿部点名制度,及时了解住校生就寝情况。
八是完善文明寝室评比制度,实行每周一评,促使学生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生活习惯。
九是实行宿舍日记制,老师每天认真记载本宿舍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
十是实行住宿生病、事假请假制度。
二是加强食堂就餐管理,确保饮食卫生安全。
一是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工作,把学校饮食安全工作抓紧抓好;二是坚持所有工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三是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四是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加强对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五是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通过努力2009年学生食堂顺利通过市级B级指标验收。
三是严格常规管理,落实学生安全。
寄宿部实行封闭式管理,净化宿舍小环境,努力切断外界对学生的一切不良影响,严格执行学生请假由家长告知老师的制度、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就寝考勤制度、出入校门持卡制度、违纪学生处理制度、自习课老师全程坐班制度等,有效掌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起床到就寝,从纪律到卫生,从课内到课外,从文明礼貌到仪表仪容等,所有环节一律纳入管理视野,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了“教育——养成——习惯”的良性循环。
四是加强学生周末班车的管理,学校成立周末班车管理领导小组,与平安公司签定安全责任状,生管教师组织全程陪护,杜绝超载现象,确保了学生高高兴兴来校,平平安安回家。
优质的后勤服务为新农村的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三)强化落实,向良好的教育质量要品牌。
为了让学生学得精、学得好,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按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艺术、品德等课程,各学科配备专任教师,同时还组织开展美术、书法、电脑、科技、田径、篮球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坚持德育为首,突出育人实效。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健康第一”的办学宗旨,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立志成才”作为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把“两风一文明”建设,即:“良好的班风、浓厚的学风和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贯穿于少先队、各年级和班主任工作的始终,坚持正面引导教育,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丰富多采的活动之中,坚持用国旗文化、传统文化、广播文化、节日文化、板报文化、橱窗及走廊文化等来实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
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做到了“三延伸、三到位、三督促、三及时”。
三延伸即:由教室向宿舍延伸、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学校向家庭延伸;三到位即:早、午、晚三个时间到位、课间操到位、集体活动到位;三督促即:督促学生遵规守纪、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督促学生注意安全;三及时即:情绪变化及时了解、突发问题及时处理、重大事件及时报告。
学校每年坚持对一年级寄宿生进行为期一周适应校园生活养成教育,抓好入学教育,打好学习基础。
第二课堂活动,如:篮球赛,田径运动会,校园歌手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周,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展示了学生才华,提高了实践能力,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学校每学年都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异者”进行表彰奖励。
这种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为优化校风、强化班风、浓化学风,提高质量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2.加强教学常规,抓好过程性管理。
认真贯彻《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和《三元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不定期督查省颁课程计划的落实,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听课评课等常规工作。
落实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以“双百工程”为载体,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一是围绕研究课题组织开展“说-上-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二是定期组织开展研讨活动。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力度,落实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加强课堂教学研讨,制定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提高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学校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3.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办学以来,学校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园美化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进一步重视环境的育人功能,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专栏、名言警句以及墙体、走廊、操场、马路、花草树木等载体,着力营造文化氛围,不断凸现和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特别是鼓励广大师生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华,面向广大师生征集文化建设的构想、名言等,让校园文化更贴近师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学校实际,体现文化的本土特点和人文关怀,实现环境育人的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
(四)加强建设,向优质师资水平要品牌。
1.狠抓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几年来,学校确定“育人为本、爱岗敬业”为师德教育主题,常抓不懈。
一是加强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形成师德建设的合力。
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了对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号召和组织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模范贯彻执行相关规范要求,起好带头和示范作用;行政领导班子着重抓好建章立制、考核奖惩、强化管理工作;工会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教师参加健康体检,定期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二是建章立制,规范教师行为。
我们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的意见》(闽教人[2007]43),结合学校各阶段师德师风状况,制定了切实可行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改、完善,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实效性。
在工作中定期分析师德师风状况,对症下药。
党支部实行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挂学科挂班级制度,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教师的团结合作意识,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反对“小团体”,建设“大集体”,让良好的师德精神更深入人心。
三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学校领导班子定期召开各种会议,分析、研究教职工的思想状况动态,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项教育活动,狠抓教职工思想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