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小学数学课题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趣味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趣味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改变模式体验成功——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趣味教学模式的初试【内容提要】拓展儿童“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种国际趋势。

“空间与图形”是教师觉得学生最难理解,难掌握的知识,能较好地灵活掌握的学生一般不到三分之一,其大部分学生学得死,学得苦,成绩不理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以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关健词】几何图形趣味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是新课标指明新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和途径。

那在课堂中如何教学呢?《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实施多种策略,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现状与原因分析在这之前,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和老师对几何教学的看法。

这是一份就目前的几何教学情况向学生和老师的问卷,在我校的师生中随机抽取了近100个样本,旨在从一个层面上了解学生和老师对几何学习、教学的态度。

问卷的主要内容如下:1、数学教学(学习)内容的选择本次调查给予了学生和老师一些可以选择的内容,内容1是代数问题的教学(学习),如:四则混合运算;内容2是几何图形的教学,如:圆锥的认识。

调查结果图示如下:从统计结果来看,有接近70%的老师、学生选择了内容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老师对几何图形的教学都有一些畏难情绪2、原因分析:选择内容1的学生、老师继续答卷,就几何图形的教学(学习)难谈自己的看法和希望,统计如下:差扇面 4从统计结果看,老师(学生)认为几何图形的教学(学习)枯燥无味,对空间的形象感知能力差,而在小学,不失时机地学习一些几四则混合运算圆锥的认识一样何初步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影响都是积极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第一篇: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点击数:35 时间:2010-6-6 作者:李飞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之《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把“空间与图形”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

几何知识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掌握必要的形体知识,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是认识、改造人类生存空间的需要。

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知觉即形体直观认知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小学,不失时机地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影响都是积极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

而空间形式的基础知识都是以概念的形式来表达的,概念又是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的基础。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之《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符合《心理学》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该课题的实践价值,一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课改;二是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的数学本质,系统的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灵活的运用几何概念解决问题;三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课标修订版指出:几何教学关注的是实验几何,经验几何,直观几何,要让学生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由于几何概念具有复杂性、抽象性等特点,小学生的思维又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在以往的概念教学中存在本质揭示不透彻、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略概念的综合应用发展等问题,导致学生要非常透彻地理解掌握几何形体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难。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有效教学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有效教学案例研究”
例 如,在 学 习 三 角 形 三 边 的 关 系 的 整 个 过 程 当 中,如 果 教师不做正确的引导,小学生根据自己的 认 知 状 态 以 及 经 验 不会想到两边之和以及两边之差与第三遍的关系.所以应 该准确把握时机,让学生拿铅笔或者其他 的 木 棍 进 行 实 际 操 作,在比拼三角形 的 整 个 过 程 当 中,就 会 形 成 几 何 概 念. 定 向操作也是非常重 要 的,保 证 操 作 的 具 体 效 果,教 师 应 该 做 好定向的指导工作.在学生实验的过程当中能够明确自己
例如,在向同学们讲述长方体以及正 方 体 的 相 关 知 识 的 过程当中,作为小学 数 学 教 师 可 以 提 供 丰 富 的 感 性 材 料,这 样帮助学生建立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表象.具体可以引 导学生进行观察,提供长方体的食物,以 及 正 方 体 的 实 物,在 选择这些实物教具的过程,当中也应该注 意 选 择 不 同 属 性 的 教具非常重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呈现 出 来,学 生 通 过 仔 细 地 观察以及概括,能够注意到长方体和正方 体 本 身 的 形 状 以 及 相关本质 属 性.保 证 所 提 供 感 性 材 料 的 完 整 性 非 常 重 要. 例如,在学习角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 感 知 直 角,钝 角 以 及 锐 角几种不同类型的角.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角度的概 念. 另 外 在 学 习 三 角 形 的 时 候,让 学 生 自 主 去 辩 论 ,逐 步 的 判 断 能 够 帮 助 学 生 更 好 的 理 解 内 涵 和 概 念 . 二 、动 手 操 作 有 助 于 形 成 概 念
周刊
������������������������������������������������������������������������������������������������������������������������������������������������������������������������������������������������������������������������������������������������������������������������������������������������������������������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题研究参总结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题研究参总结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课题研究参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种国际趋势。

作为《标准》的四个领域之一,“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空间与图形”课程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空间与图形的课程目标:(1)获得必需的知识与技能;(2)培养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觉;(3)在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测、建立数学模型等数学活动.并指出正确认识空间与图形的课程目标,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关于“空间与图形”在教学中既有优势之处,也有劣势之处。

优势之处:这部分内容大多数以几何图形为基础,教学时能通过图形找到生活中实物进行替换、比较并得出结论,学生不是简单的感知,凭空的想像。

劣势之处:受小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制约,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恰恰也是儿童空间知觉,即形体直观认知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

所以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目标。

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小学生“空间与图形”部分的知识掌握的不太理想,研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怎样帮助学生学好“空间与图形”呢?我们泗孟小学开展了“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学生错题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的课题。

经过初步研究,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针对知识点方面进行总结。

1.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学生错题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1概念不清。

1.1.1错例:(如图1)如图1如图2错因分析:该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清晰,只是凭感觉判断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其次她对梯形的定义里的“只有”与“有”的意义没有理解透,以为是一样的意思,而判断失误。

空间与图形中的几何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空间与图形中的几何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空间与图形中的几何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现状:(1)目前有部分教师在概念的教学中存在概念的本质揭示不透彻、僵化教条地讲授概念、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综合应用发展等问题,导致学生要非常透彻地理解掌握几何形体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难。

(2)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几何概念本身较为抽象、乏味,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能动性不强,被动的学习产生了对概念理解不透彻,概念的表象不清晰的后果,学生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选择等练习时往往不知所措。

而教师教学中常常为传统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的不便深感烦恼,尤其是几何概念教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如旋转、平移等思想方法的教学使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目的开展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揭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加深对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系统的了解,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带动我校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具有重要的意义。

3、内容(1)整理出“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中几何基本概念以及概念间的联系。

研究《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学生获得几何概念的基本方式。

(2)研究《空间与图形》中几何基本概念的数学本质或核心意义。

建构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及教学模式。

(3)研究在几何概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

(4)研究在几何概念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4、方法1、问卷调查法;2、行动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4、个案分析法5、研究价值:(1)、本课题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能真正解决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课堂教学中效率低下的问题。

通过课题研究,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方式转变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2)、本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课题的界定“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是新的课程标准下四个领域内容之一,它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大领域之一,是小学数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落实新的课程目标,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革。

以往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把重点放在形态特征认识和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上,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练习在这些方面下的功夫也最多。

新课标扩展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范围,注重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受等体验,提高具体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出具体建议,指出“在教学中需注重学生探究现实世界中的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需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需注重观察物体、认识方面、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些目标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就将研究的目标锁定在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上。

二、课题的界定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指:针对《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课程目标的拓展变化,教师如何调整教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直观体验,认识基本图形。

突出探究的主动性,搭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设置情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日常经验,使学生通过认识多姿多彩的图形,把“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三、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一)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小学数学学习需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正确导向。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知识框架中,才能成为有效的知识。

3、差异性原则:学生在发展上是存在差异的,要求没有差异就意味着不要求发展。

我们尊重这个差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4、激励性原则:通过构建有质量的问题情境,让每位学生都有可能应用既有知识和经验,甚至是新知融入到讨论中,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尊和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唤起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研究的意义“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同时,时代的进步使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传道、授业、释疑、解惑”的教师观,显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因此,广大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积极投身到教改实验中,特别是课题研究工作中。

二、该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该课题的实践价值,一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课改;二是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的数学本质,系统的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灵活的运用几何概念解决问题;三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具体措施:1、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2、加强业务学习。

3、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专题研究会、经验交流会、示范课、竞赛课)并有记载。

4、认真抓好阶段性总结和结题工作,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要有实验情况记载、总结报告。

5、组织教师总结经验,撰写好相关论文、教学案例等。

6、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呈报课题研究成果。

五、主要工作安排。

3月份:1、以年级为单位制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课题计划。

2.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本学期教材“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各个阶段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3.建立好博客,按时上传各级各类的资料。

4、5月份:1、认真贯彻执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学习。

2、以“大胆创新,打造快乐高效课堂”为主题开展“课题研究汇报展示课”活动。

各级课题组结合“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根据各小组研究主题,选定教学内容,集体备课、研课,集思广益,对比改进,形成比较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汇报展示(研究过程要有详细的记载)。

各种资料学期末上交。

6月份:1、学习有关综合课堂教学的理论书籍,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数学(心得)之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心得)之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论文之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把“空间与图形”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

几何知识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小学几何教学是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几何概念的教学对于引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对一些几何概念背得相当熟练,但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更不用说灵活运用这些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此现状,我们提出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

2010年2月,我校数学组开始向有关单位申请《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立项。

在申请本课题之前,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一是调研省内外、州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动向;二是调研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三是调研数学教师的结构及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四是对我校以前结题的几个课题进行研究,借鉴成功经验。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一是有利于培养教师教育技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增强教师学习意识、合作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课改;二是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的数学本质,系统的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灵活的运用几何概念解决问题;三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将会使数学课堂更加的完善和科学,将会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增强,将更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研组“图形与几何”专题教研活动总结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研组“图形与几何”专题教研活动总结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研组“图形与几何”专题教研活动总结及反思本次专题教研活动持续了两个星期,共有9名教师参加了做课,他们来自一至六年级数学组。

从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中可以看出大家在数学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努力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为了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活动中有不同的收获”而勤勤肯肯的探索者,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一、所有教师都能组织生动具体的情境进行教学。

老师们在教学中所选用的课件都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这些素材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探索问题的欲望。

真实的情境架构了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学生感受到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师在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趋于多样化。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都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的思维方式“旁逸斜出”,而不是“墨守陈规”,鼓励他们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能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几何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看着一个统计图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且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古语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足以说明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因为,在数学中,我们要充分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恰当应用身边的生活中的数学范例,把“死”的知识应用到“活”的生活情景中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满足学生充分的研讨和探究的活动的空间。

纵观这几次活动,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创新性空间的时候,给的不够宽,那么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思维处于依赖状态。

如果教师相信学生,大胆放手,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激活,他们探索和研究的机会也就多,学习的方法也就掌握的更加牢固,学习效果就会最佳。

四、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教学的重要方法,从这几次的教研活动来看,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有的小组活动能起到真正的小组作用,高年级情况要好一些,而有的小组形同虚设作用寥寥无几;所以在今后的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的体验,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今后的阳光之路上越走越好、红红火火。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质是什么?当作了这些铺垫后,类比联想的时机便已成熟。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类比联想:既然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非常密切,而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请你猜想一下,比有基本性质吗?多数学生会主动进行类比联想,在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已有知识结构出发通过类比联想找出新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三)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培养思维的创造性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现阶段实施创新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教师要启迪学生创造性地“学”,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

例如:根据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

教师问:“同学们,你还想到些什么?”于是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积极发言。

有的说:柏树棵数是松树的1/4,松树和柏树的比是4:1;还有的说松树和两种树总棵数的比是4:5,柏树和两种总棵数的比是1:5……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广开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质疑、提问、启发诱导、学生实践、联想探究,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田延兰(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中心小学 湖北 巴东 444324) 湖北省教研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开题后,在县教研室的领导下,2010年秋季,野三关镇民族中心小学小学作为实验基地学校之一,正式承担了子课题《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教学论文:"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数学教学论文:"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结束。

这个学期的课题工作,我们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围绕《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个主题进行研究。

现将本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回顾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本学期,我们小组认真学习了有关“几何概念教学”方面的理论资料,以及《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等报刊杂志上有关“概念教学”的文章,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二)、落实研究过程,强化科研实效1、严格遵循上级“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认真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准备工作。

重点做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1、分析几何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2、研究学生获得几何概念的基本方法。

)并丰富了个人教育博客,把一些能体现课题研究情况的资料都进行了上传。

2、成功=经验+反思。

结合本校、本组或教育杂志上的课例,我们坚持写资料收集卡,重点对“几何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学生获得几何概念的基本方法”基本模式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摸索;我们组还精心设计、执教了课题研究课,并进行了教学反思;积极撰写、上传相关文章十多篇。

(三)存在的问题1、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还不够强,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没有在第一时间留下相应的第一手材料,尤其是学生方面的材料,为后面课题实施工作带来了困难,这是我们以后要努力做好的。

2、我们撰写论文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导致很多成果无法提炼为论文与同行交流、切磋。

下阶段力争有更多、更高质量的论文、案例诞生。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空间观念——“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孝感市开发区永爱小学余佳一、研究背景我校从2010年起进行“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探索,在研究中,得到了开发区教育办公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在我校全体数学教师的共同协作下,课题研究正在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对几何概念教学意义的再认识,并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还提出了几点实施策略。

并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轴对称》为例进行了尝试。

二、实施策略1.以游戏方式呈现学习任务2.以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构建新知3.以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得到发展针对以上实施策略,我们进一步思考:1.怎样才能将枯燥的几何概念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2.怎样才能培养学生使用规范数学语言来表述概念的习惯?3.数学活动的设计除了生动多样外,还应有怎样的追求?4.怎样将教学内容呈现出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5.对教材的使用,怎样才能不脱离教材,又能凌驾于教材之上?三、案例分析现以《轴对称》为案例进行分析。

(一)关于学习内容《轴对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轴对称》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

在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中出现了轴对称图形,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

教材在编写时按照概念的引入、教学、应用三个层次来编排。

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并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为今后八年级进一步学习轴对称打下基础。

同时,在今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的性质中,也要用到轴对称的知识。

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二)关于学生1.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在知识及生活方面的基础、经验儿童时代是空间知觉即形体直观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数学(心得)之《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数学(心得)之《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数学论文之《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把“空间与图形”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

几何知识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掌握必要的形体知识,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是认识、改造人类生存空间的需要。

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知觉即形体直观认知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小学,不失时机地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影响都是积极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

而空间形式的基础知识都是以概念的形式来表达的,概念又是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的基础。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之《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符合《心理学》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该课题的实践价值,一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课改;二是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的数学本质,系统的掌握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灵活的运用几何概念解决问题;三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课标修订版指出:几何教学关注的是实验几何,经验几何,直观几何,要让学生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由于几何概念具有复杂性、抽象性等特点,小学生的思维又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在以往的概念教学中存在本质揭示不透彻、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略概念的综合应用发展等问题,导致学生要非常透彻地理解掌握几何形体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此,教师必须根据几何概念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研究:一、提供材料,帮助理解单个概念。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专题教研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专题教研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专题教研活动总结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专题教研活动总结戴祝芳关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我们进行了专题研讨。

在研讨时我们三年级数学组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有经验的共享,又有个性化的反思,通过这种交流,大家开拓了眼界。

校本教研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共鸣。

”本次研讨的议题我们展开了调查问卷,对于本次研讨议题作了认真的思考,现汇总如下:第1个议题:您认为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什么?80%的教师认为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经历探索的过程是最重要的,由此可见,教师们普遍认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应占重要的地位。

第2个议题:您认为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比较有效的措施?取得老师们共识的是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采取活动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讨论、合作交流、归纳等活动主动地获得新知,以教师的教授、引导为辅。

第3个议题:这几节研讨课中最成功之处在哪?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什么?主要成功之处:1、几节课都源于生活的情境、趣味的情境、如:周长的认识创设蚂蚁爬树等。

2、注重课堂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建构,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延伸到生活中。

3、注重操作和体验如:周长(圆的)设计动手测量周长、直径、填写报告单,探索直径与周长的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创设了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急着评价学生的回答,而且让学生之间先评价,老师不过早地握紧学生思维的火花。

不足之处:(1)如何选择情境:应为后面做好铺垫。

如:第二节确定位置的情境:出现的是单人组,没有和现实生活想结合,出现(2、5),是第二列还是第二组,教师应该把握住教材与生活实际矛盾、解决好,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替学生想,第一节确定位置,电影票的设计中特别有创意。

(2)小组合作,应该要有挑战性的内容,不要不加选择。

(3)在做实验时,圆桌用绳子如何缠绕,自行车轮滚动法的测量、如何滚动、应该加以指导,为后面实验法解决圆周长和直径关系埋下伏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京山小学数学课题组内容提要:本课题按照新课标要求,以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位置、观察物体、图形与变换三个方面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重点,围绕“有效的几何概念课堂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有效的几何概念课堂关键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等理论假设,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着力探索小学几何概念教育中优化教学策略、增强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是省级课题,在省、市、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我校对该课题的研究于2010年5月启动,已进行了两年多的时间的实验。

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完成了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目标。

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立项研究背景。

我国过去的数学教学大纲、教材经历过数次改革,但从过往“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看,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比较单一,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难以真正有效的发展。

又由于几何内容的过分抽象化和形式化,缺少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直观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空间与图形”(几何)的教育价值就不能得到全面、充分的体现。

因此,我国最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已把“几何”扩展为“空间与图形”,明确了“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正因为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图形变换等知识多是新教材中的新增内容,不少教师对编排这些内容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这些教学内容缺乏研究,或者对新编内容的不适应而难以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使教学不能得心应手。

针对这些新变化,如何更科学地、有效地实施教学,真正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如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注入新课程的新元素,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进行《空间与图形》中位置、观察物体、图形与变换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有助于加强教师理解新教材编排这些内容的重要意义和在教学中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正确把握教学的方向和尺度, 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创造力,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对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对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也有利于改变学生怕学几何知识,厌学空间知识,远离空间与图形的不良状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进行“空间与图形中几何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二、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被动反映,而是主体以已知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

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功能,没有主动参与的任何传授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有效学习环境,提供有效学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学习过程,以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

2.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体现“有效”,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而优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3.知识需要。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是学生学习较复杂数学的重要基础。

例如,小学平面几何中的添辅助线,非常重要的要有一种对图形的切、拼构造能力和图形的对称、旋转、平移的几何变换能力。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关于位置以及位置间的关系是基于空间中的基本位置。

只有在空间观念的引领下,在空间直觉中,复杂才可以归结为简单。

这种能力一方面当然主要是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生成的,但另一方面也要依赖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几何的经验、感觉的积累。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1.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有效几何概念的基本特征,寻找导致课堂动态生成低效、无效的致命因子,建构一套课堂教学有效动态生成的分析框架,提出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动态生成的策略和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空间与图形几何概念有效性教学”的教学模式。

2.通过课题研究,推进教师回到研究状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通过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及有关有效教学理论,能够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

能够将课堂教学提升到生命的层次,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课堂教学,变学生为活生生的主体,变课堂教学为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生命发展的过程。

3.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将会拥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地构建知识,形成技能,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具备有效性。

四、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学习法:通过查阅学习网上的相关研究成果资料和文献著作,提高理论水平,为下一步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法:利用课余时间走访有经验的教师及学校教学骨干,以访谈和听课的形式进行我校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准确把握问题的根源,使实践研究更有针对性。

调查分析了解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个案研究法:用于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对“空间与图形”中概念的理解、概括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实验研究法:在常态的教学情况下,选取一定量的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经验后,再大范围地推广,围绕课题理论,设计,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5)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及时矫正,完成实验方案。

(6)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和定性分析。

五、课题研究范围和内容本校主要研究有关“位置”、“观察物体”和“图形变换”的三方面的概念教学。

1.教学内容的研究:a、位置,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方向和使用路线图。

两条基本线索是:确定物体相对位置的两种方式,即根据方向、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和用数对表示位置。

图形与位置需要用到角、距离等知识,此外还有数对、比例尺等知识。

b、观察物体,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正确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

c、图形与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基本的几何变换。

还有作图操作、利用比例知识进行放大和缩小。

2.相关内容中的基本概念、概念间的关系、某一概念的数学本质(核心意义)的研究。

3.关于这些概念的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的深入研究。

4.涉及的对象包括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和老师。

六、课题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5月——8月)。

确定一(1)、二(1)、三(1)、四(1 )、五(1 )、六(1)为六个实验班。

根据研究方案结合具体内容,着力研究解决以下二个问题:①对几何概念有效性教学进行合理分解,抓好个案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促进有效教学的管理评价方案和教师培训方案。

②学生初步体会到学习方法与策略的重要性,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有初步的改善与优化。

各实验班级以札记的形式总结实验结果。

主要工作: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领导班子。

2.分析存在的问题,完成实验前期准备,为实验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3.广泛收集资料,做好前测。

4.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请专家指导,做好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验证反思阶段(2010年9月——2012年12月) 。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启动课题研究。

2.加强理论和先进经验的学习,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一是组织相关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动机激发理论”使教师丰富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

二是学习《小学数学教师》、《湖北教育》等杂志上有“图形与几何”方面的文章,提高研究水平。

三是组织课题组成员观看新课程改革方面的课堂教学光盘,利用一切机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

四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在这几年中,我校多次请县里,镇里专家来作讲座,同时给实验教师更多的机会出去听课,使课题组成员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避免课题研究走弯路。

3.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实验研究过程。

4.切实上好每一节研究课。

以备课组为载体,在关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组织集体备课活动,每次集体备课,指定专人主备,其他教师评议,在评议基础上修改,同时采用专人上课,其他教师听课、评课,总结反思的形式。

力争活动形式多样,比如说:有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

研究课中要求体现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措施,着力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5.认真对待教学案例、反思和总结。

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形成资料,鼓励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案例,并对案例、论文进行评比。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1月——5月)。

主要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展示研究成果,组织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高度重视加强理论学习,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

同时实验教师作为课题实验与研究的主力军,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通过问卷形式(问卷见附件)对师生进行调查并分析。

调查显示:1、老师们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路”和“优化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上。

对“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的认识基本上达到了共识。

对于在教学中该如何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学生所希望的是一致的,即首先是希望“老师启发诱导直至把问题解决”,有效的提问,不仅要注意问题设计坡度,让学生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界,更希望当他们问题回答不出来时,老师能启发诱导他们把问题解决,同时学生要求比老师的要求更加迫切。

老师们对于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方法也是正确的,且基本上达到了共识,87%的老师认为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有障碍时给予指导”,也正如孔子所提倡的那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