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压强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九章压强复习教案

第九章压强复习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本章的重点是压强概念的建立,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我们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我们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1.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概念2.压强的计算方法3.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以及托里拆利实验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一只鸡蛋在碗口上轻轻一磕就碎了,可为什么用手捏它就捏不碎呢?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雨天,如果你在泥地上走路,脚踏在烂泥上就很容易陷下去;但是,在烂泥上垫上木板,即使你挑着重担在上面走,也不会陷下去。

这是因为没有垫木板时,压力是作用在脚掌那么大的面积上;垫上木板以后,压力就作用在木板那么大的面积上了,由于受力面积增大,把压力分散了,所以不容易陷下去。

同理,用手捏鸡蛋时,由于手上的力分散到整个鸡蛋的表面上去了,压强很小,所以不会把鸡蛋捏碎;如果用两手指捏鸡蛋时,情况就不同了,由于它的接触面积小,压力集中在手指用力处的蛋壳上,因此,压强也就大,鸡蛋就容易被捏碎。

考点/易错点1、压强1.压强:(1)压力: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

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考点/易错点2、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__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压强》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压强》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压强》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采集实验数据。

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

观察现象。

收集数据。

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

松软的沙滩。

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

第九章《压强》复习教案

第九章《压强》复习教案

第九章《压强》复习老师时间课题《压强》单元复习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重点压强概念以及固体压强的计算难点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压力与压强联系起来,并能解释环节复习过程知识梳理、基础巩固知识网络和知识点:一、压力:1、定义:___垂直作用在物体_____表面____的力2、压力的方向:总是__垂直___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3、压力的作用点:作用在被压物体的表面4、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力与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方向、作用点均不同。

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它们的大小才相等二、压强:1、定义:物体在__单位面积____上受到的压力2、物理意义:表示压力___作用效果_____的物理量,压力的__作用效果_越明显,物体受到的压强越大。

3、计算公式:P=____F/S___(适用范围:这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物体间的压强计算,无论气体、固体、液体) ;对于在水平面上的柱型物体,p=_ρgh__4、国际单位:1Pa=___1N/m^2______5、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还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举例说明)6、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_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还可同时增大受力面积和减小压力(举例说明)一、压力、压强概念公式1.物理学中,把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的大小有关系,还跟的大小有关系,所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应比较。

3.叫压强,压强的公式是;单位是,也叫,符号。

二、改变压强的方法1.你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吗? 写下来,并举出例子。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①②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①②三、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画出下列物体(水杯、手指、木块)产生的压力的示意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复习教案【推荐】.doc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复习教案【推荐】.doc
多媒体展示:通过 应用多媒 体,来展示生活中很多流速影响压强的实际例子,为学生提高实验研究的平台。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展示三个生活情景1.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2.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3.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例 3】已知人体的密度与水相近,若将人体近似看作为一个圆柱体,由此可估算出身高为1.7m的人直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Pa.
高h.圆柱体重力G=ρShg,对地面压力F=G=ρShg,对地面的压强p= F/S=G/S=ρgh
若人体密度与水相近,近似看作圆柱体.则人对地面压强p =ρgh=1×103kg/m×1 0N/kg×1.7m=1.7×104Pa.
对于“野人”的质量测量,可通过F=p.s算出“ 野人”对地面的压力得到重力,算得质量.
“野人”对地面的压强测量,可以利用“现场同样的土质条件下,泥土被压下深度相同,泥土受到的压强相同.”将正方体铝块放在脚印旁的泥土上,在上面加放重物,直到铝块压入泥土中的深度与脚印深度相同,算出此时铝块对泥土的压强.【解答】脚印的面积是369 cm2,身高大约1.89m,质量约95.9kg (也可取96.2kg)
液体压强的公式:P=pgh
6、连通器:定义:上端,下端的容器。特点:静止在连通器内,各液面。
应用:船闸、等就是利用的原理来工作的。
7、帕斯卡原理:内容:加在液体上的压强,能大小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应用:是液压系统和液压机工作的基础。人们利用帕斯卡原理发明了技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九章《压强》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九章《压强》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压强概念,如解释为什么石头比棉花重、为什么吸管能吸饮料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演示等直观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动画等,展示压强的计算过程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九章《压强》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复习课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为主题,旨在巩固学生对压强概念、计算及其应用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压强”为线索,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压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物理素养。
课堂导入环节,我以一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学生对压强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我精心设计了多个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2.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和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目标导向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压强概念,理解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

(2)能用公式、进行基本计算。

(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梳理、归纳知识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课前准备:学生自己对本章内容的小结。

(2)通过展示学生《压强》小结,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3)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通过练习和应用掌握压强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压强概念的应用。

2、难点:(1)帮助学生学会小结一章内容。

(2)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

三、教学任务分析(1)学生起点:基本掌握压强知识,知道固体、液体、大气压强的特点和一些应用实例(2)学习支架:运用压强知识分析实例,会用公式定性(定量)解决基本问题。

(3)教学媒体:教具、自制教具、多媒体、网络信息等。

四、教学模式归纳-应用-分析-讨论五、教学流程1、分析中考此类题型在中考总分所占比分引入本节教学目标,再复习与压强有关的知识。

2、复习:让学生说出压强的概念、计算压强的公式。

教师总结:计算压强的公式有两个,并要注意应用公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典例分析及跟踪练习: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上台板演再讲解解题思路。

4、教师总结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并指明解题方向的突破口。

5、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压强:1、压力: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概念:4、公式:5、符号的意义及单位:6、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的压强:1、定义:2、规律:3、计算公式:4、连通器:三、大气压1、首先测量大气压值的实2、一个标准大气压:3、大气压的影响因素: 4 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规律:2、飞机的升力:五:典型例题:六:跟踪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本章的重点是压强概念的建立,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我们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我们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1. 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概念2. 压强的计算方法3. 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以及托里拆利实验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一只鸡蛋在碗口上轻轻一磕就碎了,可为什么用手捏它就捏不碎呢?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雨天,如果你在泥地上走路,脚踏在烂泥上就很容易陷下去;但是,在烂泥上垫上木板,即使你挑着重担在上面走,也不会陷下去。

这是因为没有垫木板时,压力是作用在脚掌那么大的面积上;垫上木板以后,压力就作用在木板那么大的面积上了,由于受力面积增大,把压力分散了,所以不容易陷下去。

同理,用手捏鸡蛋时,由于手上的力分散到整个鸡蛋的表面上去了,压强很小,所以不会把鸡蛋捏碎;如果用两手指捏鸡蛋时,情况就不同了,由于它的接触面积小,压力集中在手指用力处的蛋壳上,因此,压强也就大,鸡蛋就容易被捏碎。

考点/易错点1、压强1. 压强:(1) 压力: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 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 公式:p=F/S 。

式中p 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 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 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Pa=lN/m 2,其物理意义是:lm 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

2.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 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考点/易错点2、液体的压强1.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 液体压强的特点(1)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 液体压强的大小(1)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⑵公式:p= p gh。

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 p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 3); 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1) 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 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4、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F=G F<G F>G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 p gh ;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 F 用p=F/S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考点/易错点3、大气压强1.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 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方法:在长约1m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

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度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差约为76cm 。

⑵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 o=p 水银=P水银gh=13.6 x io3kg/m 3 X9.8N/kg X0.76m=1.013 x10 5Pa 。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 x l05Pa=760mmHg 。

(3) 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 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 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

在海拔3000m 以内,大约每升高10m ,大气压减小100Pa 。

4. 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

5. 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6 、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7 、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考点/易错点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 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

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

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三、例题精析【例题 1 】【题干】下列情况中,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大小的是( )A. 用手提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水桶,但没有提起来,水桶对地面的压力B. 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C. 用手握住水瓶,手对水瓶的压力D. 静止在斜坡上的汽车,汽车对斜坡的压力【答案】B【解析】解答:A 、用手提水桶时,水桶受重力、支持力及手对水桶的拉力,则重力应等于支持力与拉力的和,故支持力小于重力,而支持力与压力相等,故压力小于重力,故 A 错误;B、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静止,则人受重力及支持力,二力平衡,则人的重力与人所受地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而人受到的支持力与人对地面的压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可知人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故B正确;C、用手握住水瓶时,手对水瓶的压力是沿水平方向,大小与重力无关,水瓶只所以没动,是因为手对水瓶的摩擦力等于重力,故C 错误;D、停在斜坡上的汽车受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支持力小于重力,故压力小于重力,故 D 错误;故选B.【例题 2 】【题干】下图的实验装置中,能够探究说明液体压强特点的是( )【答案】D【解析】A.图中所示是测量大气压的托里拆利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B.图中所示是惯性的演示实验,弹击弹簧片,纸片被弹出,小球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掉入圆筒内,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是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所示的U形管压强计可以探究说明液体压强的特点(如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例题3】【题干】下列做法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A. 用手把图钉压入墙壁B.用吸盘贴在墙壁上挂物体C.用抽水机抽水D.用吸管吸饮料【答案】A【解析】A •用手把图钉压入墙壁,是利用人的压力,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 没有利用大气压,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 挤出吸盘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被紧紧压在墙壁上。

用吸盘贴在墙壁上挂物体,禾U用了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

C. 用抽水机抽水,通过活塞上移或叶轮转动,使抽水机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抽上来,利用了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 •用吸管吸饮料,吸管内的气压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到嘴里,利用了大气压,故D 不符合题意。

【例题4】【题干】“和谐号”动车停靠在泰州站的情景如图所示•当列车行驶时,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之外,这是因为列车行驶时速度较快,导致其附近的空气 ( )A. 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容易把人吸向列车B. 流速变大,压强变大,容易把人吸向列车C. 流速变小,压强变大,容易把人吸向列车D. 流速变小,压强变小,容易把人吸向列车 【答案】A【解析】因为列车行驶时速度较快,导致其附近的空气流速变大, 压强变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 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吸向列车, 发生交通事故,故 A 正确,符合题意为答案。

四、课堂运用【基础】1、一人先站在地面上,后又在地面上走动,则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是( )。

A.压力减小,压强不变 B.压力、压强都增大 C.压力、压强都不变 D.压力不变、压强增大【答案】D选项ABC 错误。

2、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答案】C【解析】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所以先站在地面上, 后又在地面上走动时,他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走动时受力面积减小,根据P 詣可知,压强增大。

故D 正确为答案。

A. 书包肩带做的宽大B. 铁轨铺设在枕木上C. 破窗锤一端设计成锥状D.载重车装有许多轮子【解析】书包带做的宽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故A错;铁轨铺设在枕木上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故B错;锤子的一端做成锥状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故C正确;载重车装有许多轮子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故D错;应选C。

3、课上,小华水平抛出一飞盘,快速前进的飞盘越升越高。

从侧面看,飞行过程中飞盘的形状应为下列图示中的()* 、— u 二E1A. -------B. ----------C.D.'【答案】A【解析】快速前进的飞盘越升越高说明飞盘受到了向上的力。

只有飞盘的上表面凸起,下面平直,飞盘升空时,流过飞盘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流过飞盘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这个压强差造成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快速前进的飞盘才会越升越高,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选项BCD错误。

【巩固】1、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从甲图位置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__ A对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_____ _ ___ 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变小【解析】解答:读图可知,在从图甲向图乙的运动过程中,物体A的重力不变,因此,对桌面的压力始终不变;而A与桌面的接触面由小变大,即受力面积变大、根据压强的公式可知它对桌面的压强变小。

2、如图所示的圆台状容器内充满液体,将它倒置过来放在桌面上,跟原来相比较,容器底部受到的()A.压力不变,压强增大B.压力增大,压强不变C.压力不变,压强不变D.压力变小,压强不变【答案】D【解析】因为容器内充满液体,所以倒置过来液体深度不变,又因为倒置前后液体的密度不变,所以由公式P= pgh可知容器底的压强也不变,所以A错。

倒置后,液体与容器底的接触面积减小,由公式F=PS可知,压强不变,受力面积减小,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减小,所以B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