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1

制度经济学1
制度经济学1

1,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三个假定

(1)人的行为动机的双重性;追求财富最大化和最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这种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

(2)人的有限理性;完全理性、直觉理性、组织理性

有限理性的假设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复杂的、事物是发展的、人的行为能力是有限的、

搜集信息,处理及计算行为本身的执行是有成本的。

理性有限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应正视为此付出的各种成本;

计划成本、适应成本、对外实施监督所付出的成本。

(3)人的机会主义倾向

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倾向。

行为不确定的根源就在与动机,机会主义的存在是交易费用产生的根源。

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机会主义动机或行为往往与冒风险、寻找机遇、创新等现象有一定的联系,机会主义的对立面就是保持联系。另一方面机会主义又会对他人造成一定的危害。从这个方面看,机会主义的行为也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损人利己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私利的时

候,“附带地”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如,化工厂排废气。另一种则纯粹是“人为的”“故意的”,如偷窃。

2,理性的无知

在知识搜寻成本高昂,而成果又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只获取的特定的部分信息,并保留对其他信息的无知是合乎理性的。

3,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1)与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

(2)与特定交易;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的频率

(3)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是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

4,资产专用性

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它与沉淀成本概念有关,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5,交易费用的应用领域

(1)纵向联合理论

纵向联合问题的关键在于“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越高,市场的潜在费用越大,纵向联合的可能性越大。

(2)技术转让理论

两种转让方式;市场交易,内部转移

技术;物化技术和非物化技术(操作先进设备的方法)——内部转移

物化的技术容易转化,交易费用也低,但非物化技术转让越来越不那么简单。

(3)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所具有的优势大多体现在它拥有的“无形资产”上,这些无形资产包括;先进的技术,掌握信息的能力,知名度,公众关系,市场经验等。

6,公用地悲剧

公共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所有的公共资源。

7,科斯定理

第一定理;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会导致最佳的资源配置。

第二定理;在正交易费用的条件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

科斯定理揭示了在正交易世界,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的关系构成了科斯定理的核心内容。

第三定理;在正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8,现代公司产权结构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

问题;

(1)股份公司通常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之间,以及三种不同的角色;承担风险的所有者,发挥战略决策作用的董事会,执行和承担经营管理的总经理及高级管理层;

(2)现代公司表现;股份公司中经营者与所有者目标偏离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1)现代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也称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

(2)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

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是包括一般少数股东以及潜在股东,资本市场,股票交易所等以及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监督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

外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治理结构的补充,其作用在于使经营行为受到外界评价,迫使经营者自律和自我控制。

9,产权制度安排的最优目标

(1)产权最为清晰,权利与责任完全对称

(2)管理监督成本最低,监督最完善有力

(3)人的内在动力最大,自我约束性最强

案例;非洲大象的产权制度

大象这种产权客体存在资产可分性较强,但资产属性的保护,监督难,捕杀的短期收益很高等特征。三种可利用的产权制度;

公有产权(政府所有)——监管难,权利与责任不对等

私有产权(私人所有)——个人保护力度小

集体所有(村民共有)——权利责任对称,互相监督,保护力度大,饲养大象的资源加大,

大象的活动范围加大

比较结果;对于大象这种产权客体,私有产权,共有产权下的交易成本高——监督成本过高和保护方面的有效激励不足,而集体产权下的交易成本较低——激励机制较完善,经济绩效教理想。

10,制度均衡

人们对既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一种满足状态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制度。实质上是指制度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11,制度非均衡

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或不满足,意欲改变而尚未改变的状态。制度变迁是制度非均衡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12,制度非均衡的类型

(1)制度供给不足

制度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对新制度的需求,而导致制度的真空存在或低效制度的不能被替代

诱致性制度变迁中因外部效果、搭便车等问题的出现制度供给不足;在强制性制度变迁中,由于上层统治者利益方面的原因而出现制度供给不足;体制性制度供给不足,在压制创新体制中政府处于垄断地位,垄断了制度的供给。

(2)制度供给“过剩”

相对于社会对制度的需求而言有些制度是多余的,或者是一些过时的制度以及一些无效的制度仍然在发挥作用。尤其在供给主导型或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中,显得特别突出。

产生原因;

第一;从制度供给角度来看,一般来讲,供给主导性制度变迁(或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容易产生制度供给过剩问题;

(1) 供给主导性制度变迁是在一定的宪法秩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

下,权力中心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而这种能力和意愿主要决定于一个社会的各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结构或力量的对比。

(2)制度供给过剩还与政府行为中的“政治创租”和“抽租”有关。所谓“政治创租”是指政府政客利用行政干预的手段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创造租金,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进贡”作为得到这种租金的条件。所谓“抽租”是指政府官员故意提出某项会使私人企业利益受损的政策作为威胁,迫使私人企业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与政府官员分享。(3)政府政策干预的延续性也容易导致制度供给过剩。过度扭曲的政策容易形成一种努力维护这种政策的既得利益集团。因为过度扭曲的政策会形成更大的租金,这对于该政策的受惠者来说,他们可以付出更大的寻租成本来维护这种政策。对于寻租者来讲,只要寻租的净收益大于零,即寻租收益大于寻租成本,那就是划算的。寻租者在长期的寻租过程中他们会形成一种对寻租的“路径依赖”。

第二,从制度需求的角度来看,制度供给过剩与管制需求密切相关。经济管制主要不是政府对公共需要的有效和仁慈的反应,而是行业中的一部分厂商利用政府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一种努力。

制度供给不足与制度供给过剩是制度非均衡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度供给不足表明潜在利润的存在,制度创新能弥补制度供给不足,并能增加经济效率,即产生帕累托改进;制度供给过剩也表明潜在利润的存在,不过此时不是增加制度供给而是要取消一些制度,减少规章制度也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13,制度变迁的原因

(1)制度的稳定性(2)环境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3)利益极大化努力

14,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锁定

路径依赖是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演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路径依赖强调了这样一个经济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动态经济过程中,存在的是多重均衡而非传统经济学分析结构赖以存在的单一均衡,相应地,经济系统中存在着传统经济学以外的影响因素(即在传统经济学中被忽视的偶发的,微小的历史事件),它们成为影响和决定系统最终将走上哪一条发展路径的重要因素。15,制度环境

基础性制度安排,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如支配选举、产权和合约权利的规则就是构成经济环境的基本规则。

16,帕累托改进

一种制度变迁的过程,如果至少使一个人的福利得到改善,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受损。

17,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如果一种变革使受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所失,这种变革就叫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18,国家起源分类

(1)契约理论;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它要为公民服务。霍布斯、洛克、卢梭。

(2)国家掠夺或剥削论;国家起源于阶级对立和暴力掠夺。

马克思与恩格斯;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奥尔森;流寇与坐寇——土匪与军阀政府的产生不是由社会契约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自愿交易,而是由于那些有能力组织大规模暴力的理性自利者。

(3)暴力潜能论;诺斯认为,国家的契约论与掠夺论都是片面的。

暴力潜能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工具,也包括权威、特权、垄断权等“无形资产”。

19,诺斯悖论

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但是,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衰落。

实质;没有国家办不成事,但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

理解诺斯悖论注意问题;

(1)关于统治者的双重约束问题交易费用约束和竞争约束

(2)关于无效率产权结构形成的原因

统治者偏好的多元性与有限理性不同集团利益的冲突

20,产权失灵

产权不存在或者产权的作用受到限制而出现的资源配置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三种情况出现产权失灵;(1)范围不明确的产权(2)有限制的产权(3)作为产权的法定权利

21,影响制度供给的因素

(1)宪法秩序

A;宪法秩序可能有助于自由的调查和社会实践,或者可能起根本性的压制作用。

B;宪法秩序直接影响进入政治体系的成本和建立新制度的立法基础的难易。

C;宪法秩序为制度安排规定了选择空间并影响着制度变迁的进程和方

式。

D;一种稳定而有活力的宪法秩序会给政治经济引入一种文明秩序的意识——一种关于解决冲突的基本价值和程序上的一致性,这种意识会大大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2)制度设计成本制度的设计成本取决于设计新的制度安排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要素价格。“双轨制度”减少制度设计成本。

(3)现有知识积累及其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

(4)实施新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

制度从潜在安排转变为现实安排的关键就是指制度安排实施上的预期成本的大小。

(5)现存制度安排。现存制度安排影响制度提供新的安排的能力。规范性行为准则。(7)上层决策者的净利益。

22,强化市场型政府

一个政府如果有足够的权力去创造和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利并且能够强制执行各种契约,与此同时,它还受到约束而无法剥夺或侵犯私人权利,那么这个政府便是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

包括四项内容;(1)创造个人财产权(2)保护个人财产权

(3)执行各种契约(4)政府的权力受到制约

23,李约瑟之谜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一直远远领先于其他文明?为什么中国现在不再领先于外部世界?

关键就在于没有建立有效的、刺激人们创新的并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的产权体系(包括私有产权、专利制度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4,制度移植

制度(或规则)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推广或引入。产生制度移植的原因

(1)国与国之间的差距(2)制度移植可以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

(3)一些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有共同性,能够移植就没有必要再去创新了。

案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婚前产权公证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多篇范文)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新制度经济学 2. 完全理性 3. 交易费用 4. 市场型交易费用 5. 产权 6. 私有产权 7. 共有产权 8. 完全契约 9. 不完全契约 10. 不完全契约 11. 道德风险12. 逆向选择 13. 剩余索取权 14. 剩余控制权 15. 公司治理 16. 正式制度 17. 非正式制度 18. 路径依赖 二、判断说明 1. 斯密看到了人的利己心,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利己心,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2. 技术进步既会降低交易费用,也会提高交易费用。 3. 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唯一作用就是界定产权,因为,有了产权的初始界定,当事人可以通过产权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 4. 私有产权意味着所有与资源有关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5. 永远不可能清楚界定所有权。 6. 在学校食堂就餐后餐具必须由同学自己送到残食台,而在校外餐馆就餐后餐具由服务员收拾,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校外餐馆的饭菜比学校食堂的更贵。

7. 在计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赶速度的动机,由此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相比之下,在计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强烈的偷懒动机,必须对工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8. 公共物品一定是公共财产。 9. 公司的股权合约是为了节省度量企业家对企业利润贡献的费用。 10. 人们常说的“朝令夕改”就是说任何制度都可以在一天之中形成,也可以在一天内废除。 三、简答题 1.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交易费用的性质 3. 科斯第一定理 4. 产权的激励与约束功能 5. 如何根据交易的维度对交易进行分类 6. 简述按剩余收入索取结构划分的企业类型 7. 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 8.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 四、论述与案例分析题 1. 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类型 2. 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机制是什么 3. 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各具有哪些特征

新制度经济学理解

新制度经济学理解 一、新制度经济学概貌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倡导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引起人们广泛注 意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1年和1993年,该学派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斯分别荣获诺贝 尔经济学奖,使得新制度经济学声名鹊起。目前,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势头迅猛,理论影响波及世界各国。 新制度经济学近十年来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基于三点原因:第一、与时代背景契合:首先是经济体 制转型浪潮的兴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绝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转型,理论上需要对计划经济制度下经济低效率作出说明,对于如何构建有效的经济制度,以及如何完成这样制度变迁作出设计。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其次,市场经济运行所表露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许多困扰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老问题,如市场的外部性问题,市场的失范问题,企业的发展问题,在既有的经济学那里已找不到更好的解是,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而新制度经济学恰好有一套新颖的理论见解和政策主张,满足了人们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尤其是在公司制企业的治理问题上,关于如何设计有效的制度处理委托代理关系,完善公司治理,成为七十年代以后的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深化了企业制度的研究。再次,具有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特色:从全新视角研究经济社会各种问题。以往的经济学都是研究既定制度的具体经济问题,即研究既定制度下厂商谋求利润最大化行为、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研究市场配置资源机理,以及政府调控经济的经济政策,对于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涉及。新制度经济学对于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全面揭示,特别是提出制度能提高经济绩效这一命题,无疑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给人们以新的启示。 2、制度分析的理论演变 严格说来,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关注和研究,是对制度学派的历史传承。早在19世纪,以凡勃伦、康芒斯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就开始倡导对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他们看来,经济研究不能撇开包含生产关系的社会制度,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结构存在种种弊端,需要改造和纠正。凡勃伦主张进行一场社会变革,实现经济控制权由资本家向技术管理阶层转移。凡勃伦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旧制度经济理论。他所开创的对社会制度结构分析,被称为“凡勃伦传统”。由于凡勃伦的旧制度经济理论 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因而被斥为“异端邪说”,长期受到排挤和打击。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总结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 2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马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吧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制度分析的三种方法:①科斯,诺思的交易成本方法②布坎南托利森,塔洛克的寻租方法③奥尔森的分利集团方法。 4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①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来研究人。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②第二个假定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由于参加者很多,同一项交易很少重复进行,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人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的,人不肯能无所不知。③威廉姆森把理性分为三个层析一是强理性,即预期收益最大化,二是弱理性,即有组织的理性,三是中等理性,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5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一是人的因素:①有限理性②机会主义。二是与特定有关的交易因素:①资产专用性②交易的不确定性③交易频率。三是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 6总量交易与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的变化趋势: 7产权的功能:产权不是一项权利,而是一组权利,产权并不意味着享有者可以为所欲为,他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驶其权利,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各项交易实质上都是产权交易。①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②激励和约束③资源配置 8科斯定理:①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有利状态②在正常交易费用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③在正常交易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9企业制度的三种组织行形式:①业主制。②合伙制。③现代公司制 10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①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股份公司不同于业主制和合伙制的最主要差异在两方面一是所有权归属是典型的集体所有,即股权(所有权)结构分散化二是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②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1股份公司通常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之间,以及三种不同的角色承担风险的所有者,发挥战略决策作用的董事会,执行和承担经营管理的总经理及高级管理层。2股份公司中经营者与所有者目标分离问题解决:两种途径①激励(年薪制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管理层收购)②约束-公司治理(内部通过设计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形成相互配合,协调制衡的机制。外部: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 11公用地悲剧:公共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所有的公共资源。实质上是产权界定不清情况下每个人都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出现的集体悲剧 12寻租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一是把企业家引导到非生产性活动中,从而大大降低了一国科技竞争力二是产生了寻租成本,导致社会资源的无谓损失。(寻租社会成本;①为获取和保持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持,即这些企业和个人向政府开展各种各种游说活动的支持费用,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②政治创租所需的费用,即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所作反应的努力。③寻租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三是把社会精英集中到非生产性活动中,大大降低了一国未来的竞争实力 13为什么少数人的利益集团一般处于有利地位:大集团由于成本难以分担,个人贡献难以监察而造成的普遍搭便车行为阻止了集体行动的实现。小集团容易实现集体行动,一是成员数量少,相互之间易于监督,而且个人的行动对实现集体收益影响明显,有利于克服搭便车的行为。二是因为成员人数少,联系机密,社会激励与社会压力能有效控制搭便车行为,三是成员人数少,较之实现的集团总利益,集团的总成本更小,个人在集团收益所占的份额可能大到足以弥补由他个人提供全部集体收益所付出的成本,从而激

制度经济学1

1,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三个假定 (1)人的行为动机的双重性;追求财富最大化和最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这种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 (2)人的有限理性;完全理性、直觉理性、组织理性 有限理性的假设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复杂的、事物是发展的、人的行为能力是有限的、 搜集信息,处理及计算行为本身的执行是有成本的。 理性有限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应正视为此付出的各种成本; 计划成本、适应成本、对外实施监督所付出的成本。 (3)人的机会主义倾向 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倾向。 行为不确定的根源就在与动机,机会主义的存在是交易费用产生的根源。 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机会主义动机或行为往往与冒风险、寻找机遇、创新等现象有一定的联系,机会主义的对立面就是保持联系。另一方面机会主义又会对他人造成一定的危害。从这个方面看,机会主义的行为也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损人利己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私利的时 候,“附带地”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如,化工厂排废气。另一种则纯粹是“人为的”“故意的”,如偷窃。 2,理性的无知 在知识搜寻成本高昂,而成果又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只获取的特定的部分信息,并保留对其他信息的无知是合乎理性的。 3,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1)与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 (2)与特定交易;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的频率 (3)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是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 4,资产专用性 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它与沉淀成本概念有关,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5,交易费用的应用领域 (1)纵向联合理论 纵向联合问题的关键在于“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越高,市场的潜在费用越大,纵向联合的可能性越大。 (2)技术转让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是制度与经济的关系。其中,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包括: 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产权理论的主导思想:产权分配方式决定个体行为,因为它决定对个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是中国最大型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1999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行了约14.31亿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公司于2005年初在境内成功发行了7.65亿A股,并于2005年2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公司总股本为60.21亿股,其中包括H股约14.31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3.77%;内资股(A)约45.9亿股,约占总股本的76.23%。 产权比例情况: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为47.21%,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76%,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1.83%,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26%,青岛国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18%,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03%,山东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98%,航天神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84%,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0.59%,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0.53%。 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个公司持持有不同的股份,当然也拥有着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再例如其中的收益权,各公司根据持股比例不同,因而收益也不同,但都享有其中的收益权。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 产权的好处为可以迅速地实现资本集中。股份公司的资本划分为若干股份,由出资人认股,出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能力认购一股或若干股。这样,较大的投资额化整为零,使更多的人有能力投资,大大加快了投资速度。产权界定清晰是产权交易的前提。上例则体现了一种经济效率,不同产权结构经济效率不同。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主要内容是揭示交易费用的含义、决定因素和性质等问题。其主动思想为为各种交易类型找到合适的控制和监督结构。 其中交易费用由搜寻和传递信息成本,价格谈判的成本,拟订合同的成本,监督和执行合同的成本,防止第三方侵权的成本构成。

新制度经济学(仅供参考)

新制度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科斯定理:在正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及制度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P74 【科斯中性定理:若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 2.交易费用:是一系列制度费用,其中包括信息费用、谈判费用、起草和实施合 约的费用、界定和实施产权的费用、监督管理的费用和改变制度安排的费用,即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费用。P44 3.搭便车:是一种发生在公共财产上的问题。是指经济中某个体消费的资源超出 他的公允份额,或承担的生产成本少于他应承担的公允份额。指一些人需要某种 公共财产,但事先宣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 4.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P66 5.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影响不能通过市场来解决。P63 6.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的信息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由于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7.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 8.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P182 9.路径依赖: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P187 10.资源诅咒:指的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自然资源丰 富的经济体反而呈现出令人失望的经济发展绩效的现象。有以下解释:贸易条件 波动、荷兰病、挤出效应、政治制度弱化效应。P288 11.寻租:是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活动获得比通过市场活动更多的报酬。P109 12.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 13.道德风险:也称道德危机,是指参与合同的一方所面临的对方可能改变行为 而损害到本方利益的风险。从受损主体来划分,“道德风险”可分社会(包括他人)道德风险与个体道德风险。经济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应该是指社会道德风险。具有潜在性、长期性、破坏性和控制的艰巨性等特点。 14.逆向选择:逆向选择,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经常 存在于二手市场、保险市场。虽然“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超出了这两者所能够涵盖的范围之外,“逆向选择”是制度安排不 合理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现象。 15.委托一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研究“所有权和控制权

制度经济学 笔记

制度经济学 第一讲导论 一、什么是制度经济学、 1、名称: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NIE)。 2、定义: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制度的学科。 (1)研究对象:制度。分为三个层次。 ①、微观:企业、公司治理,劳资关系。(企业文化) ②、中观:市场制度。(股市) ③、宏观:国家一级的宏观制度供给。(标的物产权) (2)视角:经济学视角——效率。(帕累托:集体总效用的增进) (3)方法:两种方法 ①、主流制度经济学方法——主流经济学,即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和个人主义。 堡垒:理性经济学,理性经纪人假设。 缺陷:假设理性、稳定的,建立模型,使用数学方法,但易出现教条主义,当现象与事实不符时,应改进理论而非现实。 ②、马克思——历史方法。 第二讲交易成本 一、科斯对交易成本理念的发明。 1、亚当斯密《国富论》:推崇分工和市场协作。 分工的好处:①、学习曲线(微观):熟练便能多快好省地生产,从而促进效率。 ②、集中处理工序,产生规模效应。 协作:协调的方法: ①、市场交易:通过市场,A—B—C。 ②、行政指令:大公司多为科层制,档次分明。任务分配A—B—C。 亚当斯密:拆分分工,支持市场交易。 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更有效率——市场经济。

2、科斯的质疑:既然分工越细越好,那么英美应充满许多小公司。 ①、原因:交易成本的存在。 (购买:寻找合适的购买对象——鉴定:交易标的物——签约——违约成本:法律援助——违约的损失) ②、解决方法:(上下游)兼并/纵向一体化。以节约交易成本,这就是大企业存在的原因。 3、对科斯的质疑:为什么全世界不和成一个大公司? ①、原因:公司内部交易成本,管理费用。 ②、解决方法:比较市场(外部)与公司(内部)的成本,寻找均衡。 二、交易成本的成因——四个维度。 1、完美市场——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竞争,机会主义人。 (1)完全理性:要求计算系统科学完备,计算能力无穷大。 现实会出现系统偏差、计算错误。今天的前提:有限理性。 (2)完全信息:现实——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 (3)完全竞争:现实中长出现套牢的情况,然后据以讹诈租金,承担投资失败风险。 假设:即时交易——实际:延时交易 专用资本投资:时间专用化,场所专用化,设备专用化,人力资本专用化。 (4)机会主义人:(斯密的假设)卖方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赚钱,利用机会盈利。 而现在多采用经纪人假设。 以上四个条件任何一个不具备,就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存在。 第三讲产权理论 一、产权的新界定。 1、产权不是人队伍的关系,而是由人对物的使用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产权的界定。 1、界定:产权归谁所有。 2、维持:①、法律:国家强制力维持,交易成本太高。 ②、习俗:约定俗成的礼俗,个人势力(中国常见)。道德&集体放逐。 3、分割、弱化:产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割,可能是受法律或习俗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制度

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与流派 (一)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 马克思将参与主体看作是“一定阶级关系和经济利益的物质承担者”,超出了古典经济学对于“理性人”的假设,将其看作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下的“人”。马克思所研究的“制度”本质是经济主体参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以及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即上层建筑。在新制度经济学时期,诺思将意识形态列入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并认为“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二)以自发秩序理论为核心的旧制度经济学 凡勃伦以人的本能作为出发点,从本能-习惯-习俗-制度,认为制度是个人或群体普遍存在的思想习惯。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人们一些思想习惯被自然淘汰,又由于个人对环境的强制适应过程,而出现环境随社会发展和制 度变化而变化。康芒斯继承和发展了凡勃伦的制度分析。康芒斯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他在综合了“从洛克到20世纪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之后,提出了“集体对个人交易关系的控制”是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康芒斯的研究从“稀缺性”出发,说明了稀缺性“不仅产生冲突,而且产生因为相互依存而建立秩序的集体行动”,因此制度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康芒斯强调法律制度对经济制度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法律保护所有权,并提出了法制优先于经济的观点。康芒斯在我国曾被认为是代表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其代表作《制度经济学》也被认为是“为垄断资本主义辩护的错误思想”。但是,他对稀缺性和效率的分析,已经成为了分析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之一(james,1937),甚至对于反垄断法的建立影响颇深 (三)以产权和交易成本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williamson(1975)提出的。新制度经济学一直致力于回答“为什么正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我们在构建经济模型的时候必须将制度视为内生变量”,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即制度对于经济运行的绩效是至关重要的。 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性人物,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制度因此被理解成为降低交易成本而存在的规章、规则、法律、政策等等。之后的交易成本理论被广泛应用,arrow(1969)将交易费用看作是经济制度必不可少的费用、williamson (1981)通过交易成本界定企业和市场边界等对促进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诺思的研究起始于交易成本理论,但是其分析方法同上述研究有所差异,以诺思为代表形成了制度经济学中研究经济历史和制度变迁的分支。这一分支认为,新的交易制度的形成和延边促进了近代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变迁过程。制度安排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有助于降低转型费用。 1、产权理论 产权制度就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对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科斯认为,产权界定能使双方通过交易便可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状态. 产权是资产所有者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一定的而不是无限的.使用产权会带来收益,同时也会带来成本. 2、交易费用理论 最早是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他认为交易费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等。威廉姆森等人建立起交易费用完整的理论体系.。 3、企业理论 科斯认为,市场机制和企业都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且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的. 但是要采用哪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则完全取决于交易成本的比较. 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1答案

5.三边治理:一种介于市场治理和专用性资产交易(双边)治理之间的中间形式。它不是直接诉诸法律来保持或断绝交易关系,而是借助于第三方(仲裁者)来帮助解决争端和评价绩效。 6.制度耦合:指的是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为了实现其核心功能而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来激励与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制度耦合的情况下,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矛盾,没有互相冲突和抵制的部分,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制度结构的整体功能。 二、问答题(5*10=50) 1.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治理? 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代理问题与代理成本。1’ 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有两条途径或思路:即激励和约束。对公司经理代理问题的“约束”思路,即“公司治理”。1’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客观力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叫做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另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外部的各种客观力量,叫做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2’ 加强内部治理,就是以更恰当的方式组织好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相关的审计委员会,争取有责任心的大股东对公司的关注,保证企业的报告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提供和披露系统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保证经营者很好地履行对股东的责任,尽到作为代理者的义务。3’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包括一般少数股东以及潜在股东、资本市场、股票交易所等,以及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监督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外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治理结构的补充,其作用在于使经营行为受到外界评价,迫使经营者自律和自我控制。3’ 2.威廉姆森是如何分析交易费用决定因素的? 威廉姆森主要是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的。1’ 1.人的因素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的人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人”,而是“契约人”。“契约人”的行为特征不同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而具体表现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正是“契约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交易成本的产生。3’

新制度经济学_知识点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概念: 制度(诺思):包括人类设计出来的用以型塑人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式规则(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规则(制度):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放弃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和确定性,继承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章 概念: 理性: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有哪些? (1)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2)有限理性 (3)机会主义倾向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1)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 (2)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 第三章 概念: 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联系或网络、准则以及信任,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它促进了协会成员相互利益的协调与合作,并最终能对经济绩效产生作用。 合作剩余: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合作、建立产权制度时的总产出与不合作时总产出之间有一个差额,也就是制度的红利。 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游戏中,有两个对策者,他们可以有两个选择;合作或背叛,每个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 不完全理论理性:诺思认为,人的理性不完全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经济活动交易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单选 BBBCDCB 简答题 1、新制度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2、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NIE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1) NIE对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研究所使用的是“经济学”方法。 (2) NIE重点研究的是“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NIE不仅要对所有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共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十分关注经济生活中对经济绩效至关重要的一些具体制度(如产权、契约、企业、国家等)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 5、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设有何修证和扩展? (1)对经济人假设的扩展——人既有利己主义的一面,也有利他主义的一面 (2)从合理利己到机会主义行为及诚信假设的提出 (3)从完全理性到不完全理性的行为假设 7、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有什么联系? A 新制度经济学坚持新古典经济学个人理性主义前提下的均衡分析框架,坚持偏好、技术、禀赋三大结构,坚持完全竞争的工具性假设。 B引入交易成本范畴,拓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C 运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作局不能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以效率为标准,解释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变迁根据。 概括为: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修正、有发展的运用。 威廉姆森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 8、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差别: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 创新:分析方法上的创新、理论体系上的创新、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 关系: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人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解释力;但直到本世纪的最后25年,经济学的解释力才开始使人比较满意。大概未来的经济思想史学家将会注意到这种情况的彻底改观是相当突然的,自从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精心构造了他的消费函数以来,人们更加相信这种进展对经济解释力所带来的冲击波。货币经济学,人力资本的投资,涉及风险的决策,产权和交易成本分析,这四个研究领域结合起来证明了这种冲击;这四个领域几乎是在同时发起冲击的(张五常,1983)。最后一个领域所关心的东西与契约和组织安排有关。几年以前,奥利弗·威廉姆森(Williamson)和其他人开始把这些制度安排的主体分析叫做“新制度经济学”。在瓦尔拉斯(Walras)范式中,所有的行动权利被隐含地假定为自由的、简单的、不受限制的,而且拍卖商和监督人的服务都被假定为不花任何费用的。因此就不存在律师,没有经纪人,没有银行,没有官员,没有企业家,没有警察,而且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类组织。与瓦尔斯同一时期的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完全清楚制度的重要性,但他用长期的与短期的概念、用均衡和不均衡概念回避了许多问题。在马歇尔以后的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回避他们无法解释的“不均衡”或“不完全性”问题。也有一些人用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考虑问题,为科学挽回面子。我们必然同意施蒂格勒(Stigler,1950)所说的,在寻求试验科学的意义方面,帕累托(Pareto)是新古典大家中惟一受人尊敬的人。然而,他所留给后人的被广泛应用的帕累托最优这个重要

概念,不是从试验科学的意义上来的,而是从福利命题中延伸而来。莱昂尼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谈到,传统经济分析主要是政策导向,这是正确的说法。即使是凯恩斯(Keynes)也抱怨马歇尔太急了,什么也做不好。在庇古(Pigou)以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也被教导说,如何轻易地改变世界。 所有这一切,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和20世纪60年代早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解释出现了这样一种发展势头,以致于福利经济学的影响从那时以来开始下降。新制度经济学是这种重要发展的组成部分。当然,这些观点不是在一个晚上出现的。奈特(Knight,1924)、科斯(Coase,1937)、哈耶克(Hayek,1945)、迪莱克特(Director)在这个领域很早就作了重要的工作[①].然而这些开创性的贡献,是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的,并没有突破原有的窠臼。1960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科斯出版了他的关于《社会成本》的论文,紧接着施蒂格勒发表了《关于信息》方面的论文(1961),阿罗(Arrow)发表了《可占用收益》(1962)的论文。它们充分支持了这个专业的发展,因为从那个时间以来人们对现实世界才产生了兴趣。共同的努力燃起了希望之光。 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我非常幸运,我的老师,阿门·阿尔奇安(Armen A. Alchian)正忙于这种行动。因为正是他引导我进入了一个时代,从那时以来它占据我的生活已30年了,我感激阿尔奇安的贡献,又充分证明这一切正是从他那里开始的。

制度经济学黄少安.doc

性、形成合理的预期非常重要,不管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如此。只要大家达成一个共识或者人为作出规定,形成一种制度,那么人们对于别人的行 为就 可以形成明确的预期。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的建立对于人们形成明确的预期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2、减少机会主义和促进合作人们有的时候会选择与别人合作,但同时有时候也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机会主义倾向。促进合作、避免行为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也成为人们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制度对于抑制人们的机会主义从而促进合作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一个熟人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合作可能常常能够达成,但要确保一个匿名社会中大家形成合作,则制度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制度常常能为当事人的合作提供条件或者提供保障,制度所提供的规则常常限制人们的选择范围,从而达到限制人们机会主义倾向的目的,促进人们的合作。3、降低交易成本制度具有抑制机会主义的功能,因而制度也同时具有了减少交易费用的功能。现实生活中,合同法律制度的存在为大量的交易制定了清晰的规则,这也为当事人之间减少了许多不确定性,同时与此相关的担保制度以及合同具有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执行的保障等等,这些都能够使得交易成本被降低。4、外部性内部化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外部性是这样一种现象,在现有制度或规则下产生了新的利益或损害,而现有制度却不能明确界定这些利益或损害。这是一个制

度问题,制度需要完善或调整。调整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实质上是明确新的利益或责任是谁的。明确了,也就是将外部性内部化了。通过调整和完善制度确实能起到将外部性内部化的作用。制度不仅能够对负的外部性进行内部化,也能够对正的外部性进行内部化。5、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度在确定规则时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这些规则实际上成为各种不同主体决策的约束条件,同样,这些规则也影响了不同主体行为的成本和收益状况,制度从而具有了激励和约束的功能。(四)财产和产权产权和产权制度在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极其重要的研究对象。1、财产所谓财产,是产权的客体,是与主体相分离或相对分离、能够被人们拥有、对人们有用的、稀缺的对象,是人们建立产权关系的客观基矗财产必须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必须是独立或相对独立于主体(人或人的群体)的意志而存在的对象。即财产必须是与财产主体分离开来的。必须是能够被人们所拥有的对象,即能为人们所控制和利用。必须对人具有使用价值,即必须有用。必须具有稀缺性。2、财产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如有形和无形财产,动产和不动产,实物和货币财产等等。 3、产权产权在英语中是propertyrights。对它的定义也不完全统一。将不同经济学文献关于产权定义的差异放在一边,从一般意义上给予产权一个定义:产权就是对财产的权利。对财产的完整的权利是一组权利,可以归纳为归属权(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这一组权利可以统归一个主体,也可能分离归不同主体。 4、产权的内容 对财产的任何权利都由两部分基本内容----权能和利益构成。产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第二章制度经济学概论5、产权的基本属性产权作为人与人之间围绕财产而建立起来的经济权利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1.科斯三大定理的内容,证明,意义。 科斯第一定理 内容:无交易成本时,法律上的初始产权界定无论如何界定,都不影响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化。 交易成本可以简单理解为生产成本之外的、为达成交易所要负担的成本。当然,你可以设想为谈判、上法院、请律师等为捍卫产权所要花费的成本 科斯第二定理 内容:在正的交易成本前提下,法律上初始产权的界定,会影响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化。推论:在正的交易成本前提下,法律或法院应当将初始产权界定给能够带来社会总产出最大化的一方。 例证:思想实验 假定农夫和养牛者在毗邻的土地上经营,耕种这块土地所收获的谷物的纯收益为2美元;再假定在土地之间没有任何栅栏的情形下,牛群规模的扩大就会增加农夫的谷物损失(具体说来,扩大牛群规模的边际收益为3美元)。 Case 1:假设养牛者拥有土地的初始产权 此时在这块土地上放牧牛群的收益为3美元。 若农夫赶走牛群来耕种这块土地,所收获的谷物收益为2美元,但由于他必须赔偿养牛者3美元,收益将为负值(2-3=-1),因此他将不会赶走牛群、侵入这块土地来种植谷物,土地产权的最终拥有者仍是养牛者。 结论:法律若将土地产权初始界定给产出较高的养牛者,社会总产出达到了最大化。 Case 2:假设农夫拥有土地的初始产权 农夫耕种的净收益为2美元。 若当养牛者在农夫邻近的土地上经营时,扩大牛群规模会带来谷物损失。依照法律规定,养牛者将支付损害赔偿费2美元。 那么,养牛者会不会扩大牛群规模呢? 养牛者或者通过没有成本的法律制裁,或者直接与农夫商议,拥有这块土地事实上的产权,获得1美元的纯收益。因此,扩大牛群规模是有利可图的。 结论:法律若将土地产权初始界定给产出较低的农夫,社会总产出仍达到了最大化 简化假定为诉讼费用4美元(败诉方承担) Case 3:假设养牛者拥有土地的初始产权 此时在这块土地上放牧牛群的收益为3美元。 农夫会考虑,若将牛群赶走、在这块土地上种植谷物,会获得谷物收获的纯收益2美元;但他必须支付养牛的净收益3美元、并承担诉讼费用4美元,损害赔偿费将是7美元,显然所获利润为负(2-7=-5)。因此农夫不会侵犯养牛者的土地产权。 结论:整个社会净收益为3美元,达到了最大化。 Case 4:假设农夫拥有土地的初始产权 农夫耕种的净收益为2美元。 养牛者若放牛进田,净收益为3美元,但将支付损害赔偿谷物纯收益2美元和诉讼费用4美元,所获利润为负(3-6=-3),因此不会侵占农夫的耕田。 结论:在正交易成本条件下,社会总产出的净收益为2美元(与前面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相比,没有达到最大化)。 科斯第三定理: 从效率角度看,并不存在普适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办法!

制度经济学-1

制度经济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资产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 改如下: “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首先要指出的是,这不是一个指代资产要素的词条,而是对资产要素转移难易程度进行评价的词条 英文为Asset Specificity,和Asset homogeneity资产通用性相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素品质、要素结构和特征,即资产具有专用性。因此资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的再配置必然涉及一定的费用而产生成本。某行业要素的资产专用性越强,说明改变旧资产的转换成本越高,于是行业的进入壁垒和垄断修程度越高。相反,资产同质性越强,则变更经营领域的成本越低。 2.代理问题 代理问题:受委托人的委托,代理人采取行动,为委托人达成目标。代理人和委托人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在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不能对代理人进行完全监督的情况下,代理人有动机为了自身利益,做出有损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由此造成的委托人利益受损的现象被称为(委托)代理问题。 3.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快速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以下不属于这一时代背景的因素是(D)。 A .全球化B.大量转型国家的存在对制度经济学的需求 C.西方发达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践所导致后果的反思和经济改革的尝试 D.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 2.按埃格特森的看法,下列不属于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硬核”的是(B)。 A.理性选择B.主体面临的环境约束C.稳定性偏好D.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构3.以下不属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的是(B)。 A.利他主义行为假设B.完全理性假设C.机会主义行为假设D.讲诚信假设4.在交易中,一方被另一欺骗而造成的损失,属于下列哪一种含义的交易费用(C)。 A.外生交易费用B.管理型交易费用C.内生交易费用D.政治型交易费用5.。在威廉姆森看来,以下三个因素对交易费用有决定性作用,缺一不可,但(B)除外 A.机会主义行为B.交易的不确定性C.资产专用性D.人的有限理性6.依据安德森和黑尔(1975)的产权起源模型,当一种资产价值上升或外界侵权的可能性增加的时候,会使(A)。 A.边际收益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增加。 B.边际收益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减少。 C.边际成本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减少。 D.边际成本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增加。 7.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与契约和治理结构匹配的理论,对于偶然进行的混合资产的交易,与之最匹配的治理结构是(B)。 A.市场治理B.三方治理C.双方治理D.统一治理 8.以下不属于威廉姆森所说的交易的维度的是(D)。 A.交易的不确定性B.资产专用性C.交易的频率D.交易的人格化特征9.经济主体的行为只对该区域内极少数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福利产生影响的外部性是(C )。 A.代内外部性B.代际外部性C.私人外部性D.公共外部性 10.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当人们一旦做出专用性资本关系投资后,担心事后重新谈判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契约条款或担心由于他人的行为使他的投资贬值的现象被称为(C)。 A.机会主义B.逆向选择C.敲竹杠D.道德风险

制度经济学论文

制度经济学期中作业 《对房地产业市场经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背影如狗学号:RX-78-0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浙江杭州邮编:310018

对房地产业市场经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背影如狗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浙江杭州邮编:310018)一、引言 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曾经和好友讨论过一个严肃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是未必有我师”。当时我们坐在超市对面的椅子上,两人激情慷慨,恣肆汪洋,谈天说地,唾沫星子满天飞。从最开始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是未必有我师”谈到人生与理想,制度与现状,未来的发展,民族的走向,真可谓挥斥方遒,睥睨众生。但是谈着谈着,我们还是谈到了最现实的也是最主要的话题——女人。我始终相信(我也经常这么做),一群男性们聚在一起闲谈时,话题的道德水准一般会呈指数性下降,而我们两个正处于思春期的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小处男之间的谈话,则是完全可以用无下限来形容。不过无下限归无下限,有些东西还是值得玩味的,当我们由女人最终谈论到房子时,话题里不可避免的多了一些严肃。——娶不起的媳妇买不起的房。 其实,说是娶不起媳妇,其实主要原因是买不起房。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又是二手房转让受限又是加收20%的税,目的就是控制房价。政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暂且不谈,至少这说明国家也认识到了,现在的房价是有问题的,而且根据托克维尔的理论,当事情发展到政府本身都下大力气解决时,说明这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房子价格这种事,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仅以沈阳为例,现在在沈北开发区的房子,一般都是8000一平米,差一点的也要6000一平米,若是市内繁华地段,价钱绝对过万,这还不算学区房。像杭州这种旅游城市我就不提了,北京钓鱼台新开盘的房子,一平米30万,那里一个厕所够在三线城市买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