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外渗(特选借鉴)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式,可以给予患者及时的药物、液体等重要物质,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常常会遇到输液外渗的问题,使得静脉输液效果受到影响,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影响和风险。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比较多样化,从患者本身因素到医护操作过程中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输液外渗的发生。

下面就对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原因1、患者因素:患者的静脉血管状况是影响输液外渗的重要因素。

如果患者血管脆弱、血管壁弹性不足、血管周围组织水肿等情况都会增加输液外渗的风险。

2、液体渗漏:输液管路或连通器等装置破裂或脱落。

或者是输液瓶或袋等容器的密封不良,导致液体泄漏。

3、操作因素:操作不规范或粗暴也是导致输液外渗的一个原因。

如造成穿刺部位溃疡、炎症,或容量过大等反应,这样会破坏静脉包膜或带来炎症等不良反应,增加输液外渗的风险。

4、气泡:输液袋或瓶内残留空气泡,可以使液体内部压力增大,促使血管内液体向周围组织渗透,导致输液外渗。

二、护理对策1、加强护理技能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正确的操作技巧和程序,降低输液操作失误率。

2、认真进行患者查房:及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和输液部位,如有异常现象及时处理并记录。

3、注意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消毒是防止感染和降低输液外渗的关键,医护人员应认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监控输液系统:每次输液前都应将输液装置的电子秤调零,确保准确计量,防止输液超量。

5、正确闭合输液细管:每次接换药物或检查输液细管时,都应当正确闭合,在放气后翻转细管使药物液体充满细管,避免空气较多导致输液外渗。

6、定时更换输液容器:实施输液的容器一般在 24 小时内是需要更换一次的。

在更换时医护人员应确保输液瓶或袋的密封性,如果发现破损或泄漏,应及时更换。

7、减少压迫时间:穿刺点压迫的过程应逐渐减少,避免过度压迫造成血肿和引起静脉扩张,增加外渗的风险。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1. 引言1.1 静脉输液外渗的定义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液体发生渗漏至血管外组织、间隙或浮肿等现象。

外渗的发生可能导致药物浪费、局部组织损伤甚至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外渗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则局部肿胀、皮肤变硬、渗液外溢,重则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坏疽等严重后果。

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其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有效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事件。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严密的监测,可以有效减少外渗的发生率,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定义及危害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1.2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输液管道中药液流入组织间隙,而不是进入血管系统的情况。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浪费:由于药液流入组织间隙导致药物无法发挥应有的疗效,造成药物浪费。

2. 降低治疗效果:药物在血液中无法达到目标浓度,治疗效果降低,延长患者治疗时间。

3. 组织损伤:药物流入组织间隙可能导致组织损伤甚至坏死,造成患者疼痛和并发症。

4. 感染风险增加:静脉输液外渗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对患者造成健康威胁。

5. 导致其他并发症:如静脉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便。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来预防和减少外渗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液体从静脉内逸出至组织间隙或皮下造成的不良反应。

造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如果护士技术不熟练或者操作粗糙,容易导致血管损伤,进而造成输液外渗。

2. 输液速度过快:当输液速度过快,超过了患者的承受范围,血管内的压力会增大,这样容易导致液体通过静脉管逸出至组织间隙。

3. 静脉管插入不当:静脉管插入位置不准确或者插入过深也容易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输液外渗原因及整改措施

输液外渗原因及整改措施

输液外渗原因及整改措施
输液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药液从输液器或输液袋之外渗出。

输液外渗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1. 输液器或输液袋故障:输液器或输液袋的连接不牢固或损坏,造成药液渗漏。

2. 输液管路故障:输液管路连接不牢固、接头松动、输液管路老化等原因,导致药液渗漏。

3. 患者血管状况:患者血管受损、血管脆弱或血管壁炎症等,使药液渗透出血管。

4. 输液速度过快:快速输液会增加输液压力,导致药液外渗。

为了减少输液外渗,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 检查输液器和输液袋:确保连接牢固,没有损坏或漏液的情况。

定期更换老化的输液器和输液袋。

2. 规范输液管路操作:在插管和连接输液管路时,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连接牢固。

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输液管路。

3. 细心观察患者血管状况:对于血管状况不佳的患者,如需进行输液,应减慢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液导致血管渗漏。

4. 控制输液速度:遵循医生的嘱咐,不要超过规定的输液速度。

慢速稳定的输液可以减少药液外渗的风险。

5. 定期监测输液情况:对于营养输液、药物输液等长时间进行的输液,要定期观察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外渗并采取措施。

6. 加强护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输液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药液外渗。

总之,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事故,给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通过加强操作规范,定期检查输液器和输液袋,合理控制输液速度,以及注重患者血管状况的观察等措施,可以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效果。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插管位置出现渗漏,输液液体外泄到组织间隙。

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 立即停止输液:当发现静脉输液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避免继续液体外泄。

2. 拔除导管:将导管从患者的静脉插管处缓慢拔出。

注意不要迅速拔出,以避免在拔出过程中进一步破坏组织。

3. 防止感染:外渗液可能使周边组织感染,应及时清洗皮肤,消毒并涂抹消毒药物。

4. 给予处理:根据液体外渗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般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冷敷、升高患肢、局部按摩等。

5. 监测观察: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观察局部渗漏情况,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6. 重新插管:必要时可以选择重新插管,确保输液途径通畅。

若静脉输液外渗较为严重或无法处理,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帮
助。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对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措施。

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对静脉输液外渗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在静脉输液中应当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对于外渗情况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结论通过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及主动服务意识等,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有效降低,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274-02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1.1患者的因素1.1.1患者的体质老年患者的血管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硬化现象,血管壁狭窄,静脉回流不通畅,同时,老年人难以忍受长时间躺在病床上,经常翻身容易导致静脉输液外渗。

另有部分肥胖患者、吸毒患者因血管细不容易穿刺也增加了输液外渗几率。

1.1.2患者的病情①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时间的血管营养障碍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药物外渗。

②癌症患者。

癌症患者因多次化疗也会对血管造成很大的损伤,增加了穿刺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药物外渗的可能性。

③微循环障碍的患者。

当患者失血过多、脱水或出现休克等状况时,患者血管的饱满程度会大大下降[4],这种情况也会引发药物外渗。

1.2护理人员技术因素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因素,专业知识不过硬,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选择血管失当,穿刺技术不熟练,这些行为将会造成机械性损伤。

1.3理化因素包括输液时环境的温度,溶液中不溶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1.4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引起,主要药物包括: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这些药物一般会影响血管周围渗透压,输液外渗的几率和风险大大增加。

1.5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血管壁损伤大,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5)凝血机能有障碍的病人,血凝块对穿刺针周围于血管壁之间的间隙封闭不足,导致药物、血液渗漏。

药液外渗的处理措施

药液外渗的处理措施

冷敷、热敷、药物外敷等。
04
应急处理方案
Chapter
发现药液外渗立即停止输液
立即关闭输液器
在发现药液外渗时,应立即关闭 输液器,停止输液,避免外渗情 况进一步恶化。
拔针并压迫止血
迅速拔针,并用无菌棉签或纱布 压迫穿刺点,防止出血和药液继 续外渗。
评估外渗程度和范围
观察外渗部位
仔细检查外渗部位,了解药液外渗的程度和范围,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背景
药液外渗是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其发生率较 高。药液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炎症、坏死、瘢痕 形成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 程。因此,及时处理药液外渗至关重要。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护理院等 ,涉及静脉注射或输液的患者。
药液外渗处理措施适用于各种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 物、营养液等。
本文所述处理措施适用于成人和儿童患者,但需注意儿 童和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如皮肤薄嫩、血管脆弱等,处 理时需更加谨慎。
02
药液外渗原因及危害
Chapter
药液外渗原因
药物因素:与药液酸碱度、渗透压梯 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 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碳 酸氢钠,葡萄糖酸钙可发生血管壁增 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 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必要时可以使 用丝裂霉素以及长春新碱等化疗药物 ,多次使用,容易引起静脉管壁变薄 ,皮肤变黑,从而出现药液外渗的情 况。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轻度外渗可采用局部冷敷、抬 高患肢等方法;重度外渗需使 用解毒剂、局部封闭等方法进 行处理。
观察与记录
处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症状 变化,记录处理措施及效果,
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

静脉输液外渗的研究进展

静脉输液外渗的研究进展

静脉输液外渗的研究进展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输液液体通过输液管道外溢至皮下组织或肌肉组织的一种情况,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并发症。

静脉输液外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引起感染和组织损伤等严重后果。

对静脉输液外渗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相关研究进展、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相关研究进展1. 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病机制:静脉输液外渗是由于输液管道的损伤或输液液体渗漏所导致的。

输液管道损伤可能是由于输液管的质量问题、不当的操作或不适当的配药所引起的,而输液液体渗漏则可能是由于输液液体与患者的循环系统不适配或输液液体渗漏所导致的。

要预防静脉输液外渗,首先需要加强输液管道的管理和操作规范,其次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输液液体。

2.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输液部位红肿、疼痛、浮肿和渗液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皮肤坏死、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等严重后果。

一旦发现患者存在输液外渗的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进行相应处理,以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3. 静脉输液外渗的治疗方法:对于已经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停止输液并进行局部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及时清洁和消毒受影响的部位,并给予局部抗炎和保护治疗。

对于严重的情况,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处理。

二、影响因素1. 输液管道的质量:输液管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输液外渗的发生。

一些低质量的输液管道可能存在材料缺陷、焊接不合格或设计不当等问题,容易发生管道损伤而引发输液外渗。

2. 患者的循环系统状态:患者的循环系统状态也是影响静脉输液外渗的重要因素。

如患者存在血管远端阻力增加、心输出量下降或静脉回流障碍等情况,都容易导致输液液体与患者的循环系统不适配而引发输液外渗。

3. 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输液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是影响输液外渗的重要因素。

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或不熟练的护士操作技能都可能引发输液外渗。

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和加强操作规范有助于降低输液外渗的发生率。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或液体注入患者的静脉中来达到治疗目的。

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危险。

对于护士来说,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原因:1. 静脉穿刺技术不当:如果护士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未能准确找到静脉,并且没有正确插入输液管,就会导致输液外渗。

2. 输液管连接不严:输液管连接不严或者密封不良会导致输液液体渗出。

3. 静脉通道受损:患者的静脉通道受损或者有血栓形成也会引起输液外渗。

4. 输液液体过多或过快:过多或过快的输液液体也会引起静脉输液外渗。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采取护理对策来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

1. 静脉穿刺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确保静脉通道完整无损。

在穿刺前,护士还需要提醒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如放松身体,保持信任等。

2. 静脉穿刺时需要注意仔细操作,避免多次穿刺或抽取过多血液,以免造成静脉通道受损。

3. 输液管连接要求紧密牢固,确保密封不漏,护士需要定期检查输液管的连接情况,并及时更换损坏的输液管。

4. 静脉输液液体的速度和量需要得到医生的确切指示,并且在输液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的输液液体。

5. 如果出现了静脉输液外渗的情况,护士需要及时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管,调整输液速度和量,以及给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处理。

在处理静脉输液外渗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及时停止输液,避免继续渗出。

2. 通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处理。

3. 对渗出的部位进行护理,清洁渗出部位,保持干燥。

4. 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注射部位有肿胀、疼痛、发红等症状,及时处理。

5. 了解患者的过敏源,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护士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静脉输液外渗的风险评估,提高警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输液外渗是指液体药物或输液液体从输液装置、输液管路或患者静脉注射点外泄的情况。

造成输液外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输液装置故障:输液器、输液管路、针头等输液装置的连接不牢固或损坏,导致液体泄漏。

2. 静脉注射点插管不当:插管插入不深或插入时损伤血管壁,使液体渗出。

3. 静脉注射点血管壁损伤:注射时针头移位或移动,损伤血管内壁,造成液体外渗。

4. 静脉压力异常:静脉压力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液体不正常流动或外渗。

为了预防输液外渗,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输液:操作人员应掌握正确的输液技术和操作规范,确保输液装置的连接牢固,输液管路无损坏。

2. 注意静脉注射点的选择和插管技术:选择适当的注射点,插管时要准确把握插入深度和方向,避免损伤血管壁。

3. 定期观察输液情况: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输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控制静脉压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合适的输液速度和压力,避免静脉压力异常。

5. 加强培训和质控措施: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输液相关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建立质控机制,及时纠正问题。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常常用于给予患者输液、药物或营养液。

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并发症。

本文将讨论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一、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1. 静脉穿刺技术不当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的第一步,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静脉损伤,进而引起输液外渗。

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该具备专业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减少静脉损伤的发生率。

2. 输液管路不畅输液管路如果出现梗阻或者漏气,可能会导致输液外渗。

护士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要定期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及时更换输液管路,避免漏气或梗阻导致的外渗。

3. 输液速度过快静脉输液速度过快会增加静脉内压,使得静脉壁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导致静脉外渗。

在给予静脉输液时,护士应该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输液速度,以避免出现外渗现象。

4. 静脉血管状态不佳一些患者由于静脉血管状态不佳,如静脉硬化、静脉曲张等,可能会导致静脉输液外渗。

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士应该充分评估患者的静脉血管状态,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避免因为静脉血管状态不佳而导致的输液外渗。

5. 输液部位局部炎症、浮肿如果患者输液部位局部存在炎症、浮肿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导致外渗。

护士在给予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应该仔细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避免因为局部炎症、浮肿引起的外渗。

二、护理对策1. 提高护理技能护士应该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静脉穿刺,避免静脉损伤的发生。

护士应该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减少因为技术不当而导致的输液外渗。

5. 定期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并发症。

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该充分了解外渗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外渗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输液外渗

输液外渗

静脉输液是防病治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给药途径,但输液外渗在临床上很难避免,这与药物的刺激性、病人血管的通透性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我们的穿刺技术和巡视病房是否及时等一些主观原因有关。

因此,及时观察和处理渗漏问题,是保障病人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

治疗液体外渗的目的是加速消肿的过程,减轻局部组织损伤,提高静脉利用率。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1、患者因素(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2、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

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3、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4、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1)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

(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4)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

输液外渗演讲稿

输液外渗演讲稿

输液外渗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关输液外渗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输液外渗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作为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输液外渗的认识,提高预防和处理的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输液外渗的定义、原因、预防和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输液外渗是什么。

输液外渗是指静脉输液液体从静脉血管内渗漏到周围组织中,形成局部浮肿和压痛。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输液外渗的原因。

输液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部位压迫不当、静脉血管损伤、静脉通道不畅等。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这些原因,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输液外渗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输液操作的规范化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确保输液速度适中,避免速度过快导致外渗。

其次,我们要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避免压迫不当造成外渗。

另外,我们还应该定期检查静脉通道,确保通畅无阻。

最后,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当输液外渗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我们需要停止输液,将患者的受影响肢体抬高,并给予局部冷敷,减轻局部浮肿和疼痛。

其次,我们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更换输液部位或进行其他处理。

最后,我们要做好记录工作,包括外渗的时间、部位、处理措施等,以便于日后的追踪和分析。

总之,输液外渗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对于它的预防和处理,我们需要重视起来。

通过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输液外渗的认识,提高预防和处理的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谢谢大家!。

简述输液渗出外渗分级及简单处理

简述输液渗出外渗分级及简单处理

简述输液渗出外渗分级及简单处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输液渗出是指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血管内液体渗出至血管外组织的现象。

2021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推荐资料

2021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推荐资料
注射方法:推荐5点式注射法,即在渗漏区域边缘平均分5个注射点进行注射,每 个注射部位30u(0.2ml),一般15-30min 后肿胀会明显减轻,也可增加剂量或加入利 多卡因或普鲁卡因以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问题。
第十七页,共34页。
② 酚妥拉明: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主要用于缩血管药物渗漏引 起的组织(zǔzhī)(zǔzhī)损害。5-10mg 酚妥拉明稀释于10ml 氯化钠溶液局部注射,酚妥拉明的应用 越早越好,最迟不超过渗漏事件发生后12h 。
液过程中幼儿好动,输液部位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 ②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皮肤松弛、静脉血管脆性增加、情绪易
出现失控,可导致针头移位,发生药液外渗。
第七页,共34页。
(4)疾病(jíbìng)因素 ①患者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痉挛、通透性改变等,均与药液外渗
有关; ②静脉压增高,如右心衰致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易发生外渗; ③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zhàng ài),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第三页,共34页。
皮损的临床(lín chuánɡ)分期
分期
临床表现
早期
常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灰白期
在局部或其附近出现单一或多数大小不等的砂白色斑 块,边缘清晰,触之冷硬;
青紫早期 在灰白色斑块出现较浅的青紫色改变,压之不退色;
晚期
青紫晚期 坏死期
青紫区域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内含渗出液,界限清 楚;
持续输入血管收缩药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 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输注高渗性药物时宜局部热敷,使 血管的通畅性增高(zēnggāo);输注刺激性大的药物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 内才能滴入药物。
第九页,共34页。

输液外渗案例分享

输液外渗案例分享
由一例输液外渗患者 所想到的
高青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李菲
定义分享:
➢ 药物渗出:指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 进人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 药物外渗: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 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 药物外溢:指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 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 地面等
➢ ECG示:1、心房纤颤 2、非特异的ST-T改变
➢ 初步诊断:心房纤颤

高血压病(2级,高危组)
事情发展经过
8.2下午
7.31
1、吸氧、心电 监测 2、抗凝、营养 心肌 3、纠正心律失 常 (胺碘酮持续 泵入) 4、完善相关辅 助检查
8.1 18:00
18:00左右遵医 嘱停胺碘酮组 持续泵入,并 及时拔除留置 针,持续硫酸 镁外敷
第十天
原因分析
衣袖过紧 排除 时值盛夏,患者着宽松半袖上衣
上肢外伤 排除患者无外伤史,且入院后也未发生
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
低蛋白血症排除多 且为 患对 者称 血性 生, 化凹 白陷 蛋性 白水 球肿 蛋, 白疼 正痛常不明显,
上肢静脉血栓排除临 浅床 静表 脉现 曲以 张上 为肢 主肿 ,胀 首、 选疼 彩痛 超、 检皮查肤青紫和
护理体会
➢ 整体护理:一方面把护理对象视为一个整体,即把 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生物学的病人与社会及 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从入院 到出院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另一方面,把我们提 供的护理视为一个整体,即对病人的护理是系统的、 连续的,要保证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不间断; 对病人的护理是主动的、积极的,按照护理程序, 有计划进行,做到防患于未然;对病人的护理是全 面的、整体的,即包括身心两方面,也包括疾病的 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输液外渗的应急预案

输液外渗的应急预案

输液外渗的应急预案
《输液外渗的应急预案》
一、事件概述
输液外渗是指液体透过输液管道或封闭系统之外,导致液体渗漏至周围组织,有可能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情况。

输液外渗可能是由输液管道破裂、针头脱落或局部压力过高等原因所引起的,一旦发生,需要及时的应急处理。

二、预防措施
1. 定期检查输液管道、封闭系统和针头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无破损或老化。

2. 在进行输液前,确保患者的静脉通畅,避免因静脉瘤或其他原因导致压力过高。

3. 针对特殊情况,如高压输液或长时间输液,应选用专门的高压输液管道和封闭系统。

三、应急处理步骤
1. 立即停止输液,并关闭输液器。

如有必要,将患者的静脉通路拆除。

2. 根据渗漏液体的性质,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

若渗漏液体为化学品,应及时将受污染的组织清洗干净并采取中和措施。

3. 检查受影响的区域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如红肿、发热等,及时进行消毒和抗感染治疗。

4. 收集全部有关资料和记录,并及时向主管医生和质控部门报告。

四、预案审核和演练
1. 定期审核和更新输液外渗的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 开展定期的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处理输液外渗的能力和水平。

五、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卫生行政部门举报、报告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输液外渗事件的处置和报告有具体规定,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六、结语
输液外渗是常见的临床急救事件之一,医务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对输液外渗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静脉输液中如何处理输液外渗

静脉输液中如何处理输液外渗

静脉输液中如何处理输液外渗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溶液直接注入人体静脉,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输液外渗的情况。

输液外渗指的是输液液体突然从静脉通道中泄漏到周围组织中,这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中如何处理输液外渗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1. 察觉外渗在处理输液外渗之前,医务人员首先需要察觉外渗的存在。

常见的外渗迹象包括:渗出部位出现肿胀、淤血、渗出液体、患者出现局部疼痛等。

医务人员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时刻留意患者的反应,以及注意检查输液通路是否有外渗迹象的存在。

2. 停止输液一旦发现输液外渗的迹象,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输液。

停止输液可以有效避免进一步的液体外渗,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3. 维持静脉通畅在停止输液后,医务人员需要采取措施维持患者的静脉通畅。

他们可以使用药物或生理盐水来冲洗静脉通道,确保其中没有残余的液体,并及时清除输液外渗的部位。

4. 清洗外渗部位输液外渗的部位有可能会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及时、适当地清洗外渗部位。

他们可以使用适当浓度的抗菌药物或生理盐水来清洗,以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的可能性。

5. 观察患者反应处理输液外渗后,医务人员需要继续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

他们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局部或全身的不适症状,如外渗部位的疼痛、红肿、发热等。

如有需要,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 纠正输液技术输液外渗可能是由于输液技术不当引起的,因此医务人员还需要纠正输液技术,以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他们可以检查输液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输液速度是否适当、针头是否插得正确等方面,确保输液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7. 报告上级主管在处理输液外渗后,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该情况,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记录。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外渗的情况、处理过程和患者的反应等。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中的输液外渗是一种需要及时处理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是防病治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给药途径,但输液外渗在临床上很难避免,这与药物的刺激性、病人血管的通透性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我们的穿刺技术和巡视病房是否及时等一些主观原因有关。

因此,及时观察和处理渗漏问题,是保障病人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

治疗液体外渗的目的是加速消肿的过程,减轻局部组织损伤,提高静脉利用率。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1、患者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2、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

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3、疾病因素
(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4、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1)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

(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4)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

(5)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

(6)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

(7)使用输液泵,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

(8)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5、解剖部位
(1)远端小静脉容易发生外渗;
(2)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3)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

容易引起外渗的常用药物
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高渗性溶液:20%甘露醇、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碳酸氢钠、悬浮红细胞、硫喷妥钠、高渗盐水等。

静脉高营养:脂肪乳、氨基酸、高浓度葡萄糖等。

钙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钾盐
放射增强造影剂
化疗药物:长春新碱、顺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

液体外渗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a.留置针尖端刺破血管壁,导致输入液体进入血
管周围组织。

b.虽然留置针尖端在血管内,但是由于输入液引
起的静脉收缩或导致尖端对血管壁的刺激,产
生了向后的压力,使得输入液从置管时留下的
针眼处渗漏。

c.高渗性或其他性质的输入液刺激血管壁,引起
液体的扩散从而造成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

(3)液体静压增加。

(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静脉输液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1)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 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2)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3)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静脉输液渗漏对机体的危害
1、静脉损伤液体药物外渗,引起血管四周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或堵塞。

2、局部组织损伤局部组织肿胀,轻者引起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重者由于药物毒性作用,如:化疗药、钙剂等
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如处置不当,还可造成疤痕挛缩关节僵直,功能障碍等。

3、骨筋膜间隔综合症由于大量液体外渗,超过皮肤扩张限度,致皮下组织压力增高,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神经、肌肉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使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液体渗入骨筋膜间造成缺血水肿,最终造成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静脉输液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输液渗漏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渗漏,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组织的毒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