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高校强势学科科研团队结构分析——以某地方性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地方应用型高校校企联合共建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的思路——以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教育管理JI A O Y U G U A N L I地方应用型高校校企联合共建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的思路——以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例魏强1陈松1冯松宝1凌倩21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2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摘要:以宿州学院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为基础,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软硬件的分析,明确了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的思路。
主要包括构建GIS课程教学和课程实践等教学资源平台,完善师资培训、大学生创新训练和竞赛培训等机制,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等方面。
旨在为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提供参考,为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条件、培养过程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方型高校;联合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产学合作引言宿州学院是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于2015年获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近几年国家对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指导上的加强,以及社会和市场对其认可度的提升,为该类高校带来了较为充足的发展动力[1-2]。
一方面,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的立项建设和地质工程专业青年博士教师队伍的壮大,虽然使地质工程专业呈现出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也加重了相关教学任务,仅依靠财政拨款和学校支持已无法满足师生对实验室的需求。
另一方面,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苍穹数码)实力雄厚,可为地质工程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建设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软件支持。
校企共建GIS实验室能实现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目标和服务面向定位的更新和优化,成为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点。
一、校企合作共建GIS实验室的基础(一)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现有基础条件地质工程专业面向安徽立足并服务皖北,依托专业专任教师及其软硬件条件,结合学科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这符合我校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定位,也有利于我校实现服务地方、服务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除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外,有关地质方面的相关企业还包括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和第三勘探队、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等共计数十家单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砌体结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以太原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4)3-0121-03DOI:10.16330/ki.1007-7359.2024.3.0431引言随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及就业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的进一步变革,社会各个岗位所需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已明显不足[1]。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及输出的主要源泉,逐步开始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也成为了“新工科”建设的中坚力量[2]。
如太原学院,本着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相一致的学科专业体系的专业定位,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应用能力突出、创新能力较强,作风朴实、积极进取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为契合相应培养目标而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发掘新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相应课程特点,开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以适应新的时代潮流。
与此同时,这也促使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导致相关专业“砌体结构”课程的课时大幅缩减,甚至存在将该课程合并为“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一部分的趋势[3]。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并按授课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这对高校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太原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砌体结构”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改革与实践措施,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升,并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课程特点“砌体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专业课。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砌体的力学性能,理解砌体结构构件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各类砌体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熟悉混合结构房屋的墙体设计,初步掌握砌体结构设计中的构造要求和构造措施,了解砌体结构的发展动态、前景与方向,为后续开展毕业设计及从事结构设计、施工和科研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专业队伍建设方案
建筑专业队伍建设方案建筑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建筑项目中,一个强大的专业团队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个有效的建筑专业队伍建设方案。
一、优化团队结构建筑专业团队由多个角色组成,包括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水暖工程师、项目经理等。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职责。
为了确保团队的高效协作,应该优化团队结构,明确每个角色的职责和权责,避免职责重叠或交叉不清的情况。
二、加强团队协作建筑专业团队需要密切协作,确保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顺利进行。
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分享信息和交流意见。
可以使用一些协作工具,如在线共享平台、项目管理软件等,提高协作效率和质量。
三、注重人才培养在建筑专业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团队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可以组织内外部的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培养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另外,还应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工作。
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筑项目中,质量是关键。
团队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项目的质量符合要求。
可以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方案和流程,并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进行质量监督。
团队成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五、创新设计理念建筑设计是建筑专业团队的核心工作之一。
为了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团队应该具备创新的设计理念。
可以通过参观其他高水平建筑项目,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引入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设计的创新。
六、加强团队管理团队管理是确保团队运转良好的关键。
团队应该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明确团队的任务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进度。
项目经理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合理调配资源,高效组织团队工作。
七、培养团队文化团队文化对于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至关重要。
团队成员应该共享共识,共同追求团队目标,形成团队的价值观和文化。
国家优秀教学团队介绍
国家优秀教学团队介绍
国家优秀教学团队是指由全国高校中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组成的团队,旨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以下是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的一些介绍: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该团队由10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
该团队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
清华大学“材料力学”教学团队:该团队由8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
该团队注重教材建设,编写了多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材,同时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该团队由9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
该团队注重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了多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并开展了多项教学改革和课程研究项目。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团队:该团队由7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该团队注重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编写了多本具有影响力的教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开展了多项教学改革和课程研究项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教学团队:该团队由10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
该团队注重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编写了多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材,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和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这些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以“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为主题,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我国地方性高等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面临的挑战、现状分析、优化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研究旨在为提升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科研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促进地方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开篇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背景的梳理,明确了地方高校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此基础上,指出师资队伍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社会服务等各项功能的发挥。
本文详细剖析了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队伍结构失衡、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现象,并通过数据调研和案例分析,揭示这些问题对高校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同时,对比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与先进经验,提炼出可供借鉴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与策略。
研究重点转向提出针对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性策略与改进措施。
这些策略涵盖了政策引导、制度设计、资源投入、环境营造等多个层面,如优化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强化教师职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多元化评价与激励机制、推进校企合作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等。
每项策略均结合具体实施路径与预期效果进行阐述,力求方案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展望未来,本文探讨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可能的发展趋势,如数字化转型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跨学科交叉融合对师资结构的重塑、以及全球化的视野下国际师资交流与合作的深化等。
同时,强调了持续关注并应对这些新趋势对于保持地方高校师资队伍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性。
本文以全面、客观、前瞻的视角,对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旨在为相关决策者、管理者及教育研究者提供深度思考与行动指引,助力我国地方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
专家团队介绍
职称: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物联网、嵌入式系统
03
团队成就与荣誉
重要项目成果
01
成功研发出高效能新型电池,为电动汽车行业带来突破性进展 。
02
主导完成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推动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领
先地位。
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航空发动机,提升我国航空工业的
先进的技术研究
团队持续关注行业技术动态,不断引入和采用最新 的技术研究成果,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创新能力
80%
创新思维
团队成员具备开放的思维方式和 创新精神,能够不断提出新的思 路和解决方案。
100%
创新实践
团队不仅在理论上创新,更注重 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 务,为用户创造价值。
80%
创新成果
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 和专业技能,能够满足客户的 不同需求。
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 完成项目任务,为客户提供优 质的服务和支持。
02
团队成员介绍
首席专家
职称:教授
姓名:张三
01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机器
学习
02
03
研究成果:发表论文XX篇, 其中SCI论文XX篇,EI论文
XX篇,获得专利XX项。
专家团队介绍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
CONTENCT
录
• 团队概述 • 团队成员介绍 • 团队成就与荣誉 • 团队优势与特色 • 未来发展规划
01
团队概述
团队背景
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涵盖了多个领域 ,包括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龚维,黎阳,付海(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以贵州师范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开展了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期望能对一流专业建设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通过项目组前期构建的“学科特点—高校的软硬件条件—本科生兴趣”三位一体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导师制培养体系进行四年的实践。
实践表明:该培养体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业、保研等方面作用明显,其成果为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对导师制培养体系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基金项目]2018年度贵州省教育厅“理工科类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2018]SJG第11号)[作者简介]龚维(1974—),男,贵州毕节人,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黎阳(1982—),男,四川安岳人,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先进陶瓷研究;付海(1979—),男,山东利津人,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12-0021-04[收稿日期]2020-07-20在一流专业建设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样化和更高标准的要求,希望能够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推动高校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生导师制的兴起与实践探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是我国高校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同时也是我国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2,3]。
近年来借助国外高校的本科导师制培养模式,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虽然培养模式和实施方法不同,但我们相信,导师制的实施对促进我国一流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
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1999.07被评为年度系处级先进个人
2000.03被评为包头钢铁学院99年度“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2000.12荣获包头钢铁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12被评为包头钢铁学院优秀学生工作者
2002.09被评为包头钢铁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2002.03获包头钢铁学院女教师科研论文二等奖
完成以下资源的上网工作:
2003~2004:课程描述:资格和目标、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
2004~2005: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及多媒体教学课件(9章,80学时)上网;
2005~2006: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网,进行授课录像的制作;
(2)先进性:既保留了结构力学的学科体系,又有实质性的改革和发展,顺应并符合新世纪专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把其它院校的先进方法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并具有一定先进性的课程体系。
(3)针对性: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培养目标要求,在课程体系安排、教材选取、课件制作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做到了能力差的同学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力强的同学向深和广的方面发展,达到了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2)贯彻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原则,妥善处理德智体诸方面、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关系。
(3)强化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方向”的培养思路。在培养方案中,适当增加了专业基础课学时和专业选修课门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余地。
讲师
参加工作时间
2000.07
最终学历(学位)
学士
专 业
结构工程
高校教龄
7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收稿时间]2023-02-20[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9〕291号);湖南省教育厅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22〕357号,编号:2022JGYB126)。
[作者简介]王皓磊(1981—),男,湖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教学。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但目前仍存在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与新形势下经济发展不适应等问题。
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基于OBE 教育理念,重新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架构、内容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了“林—土”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覆盖全要素的持续改进机制,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OBE 教育理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12-0027-04June ,2023University Education“交通强国”是我国十二个强国战略之一,交通运输部提出,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
随着相关政策出台,优化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新形势下适应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地方高校是土木工程人才的重要“输送者”,人才培养质量关乎地方高校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其专业设置和构架体系已逐步得到优化,但仍存在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与新形势下经济发展不适应等问题。
如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当前产业发展要求,是地方高校在进行专业建设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
教学团队介绍
教育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团队
03
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渠道。
05
团队未来发展规划
教学方法改进计划
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利用多媒体和在线资源
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团队介绍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contents
目录
• 团队概况 • 团队成员介绍 • 团队教学方法与理念 • 团队研究成果与贡献 • 团队未来发展规划
01
团队概况
团队规模
团队成员数量
本教学团队共有20名成员,包括10 名教授、5名副教授和5名讲师。
团队规模变化
近年来,本团队规模不断扩大,吸引 了更多优秀教师加入,提高了整体教 学和科研水平。
情境模拟法
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 践操作,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注重个性化和差异 化教学。
培养综合能力
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强调素质培养
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包括品德、人格、价 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和塑造。
团队成员组成
成员背景
本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 厚的学术背景,多数成员拥有博士学 位和海外留学经历。
成员分工
团队成员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各有专长 ,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各项教学 和科研任务。
团队历史与成就
成立时间
本教学团队成立于2010年,经过多年的 发展,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教学团队。
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一、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立背景及目的:近年来,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竞赛,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
安徽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日趋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日益完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提前准备,广泛发动,精心组织,争取在以后的比赛中创造更好的成绩。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十分重视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竞赛的平台,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赛。
2015年、2015年、2011年共有3位学生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2015年荣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在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中,多人多次获得国家奖和省级奖。
2015年荣获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两项“金奖”。
2015年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三等奖”等等。
然而科技创新竞赛必须依靠团队力量,组建学术科技创新团队,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的学习效果,氛围和竞赛成绩。
二、如何组建学术科技创新团队:1、团结是创新团队之灵魂一支优秀的创新团队应以团结为核心灵魂,必须能够凝聚思想的和谐氛围和善于形成合力的团队精神,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果,而且能有效缩短磨合时间,便于尽快形成团队合力,不断开拓进取。
团结的学术科技创新队员要不计名利、不计分内分外,不计个人得失,任何时候,尤其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都要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相反,一支精神涣散、各自为政的团队不可能在科技创新的探索中披荆斩棘,更不可能取得辉煌耀目的突破性成绩。
所以,学术科技创新团队的组队应以团结为前提。
2、团队人才的层次结构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是一个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梯队应形成核心突出,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组织架构。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 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教师队伍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地方 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科研实力
和社会服务能力。
问题提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教师 队伍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 如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 不尽合理,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优化地方本科院 校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 影响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学校可以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来打造特色学科 和品牌专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满足社会需求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高 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可以更 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 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
谢谢您的观看
年轻教师培养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本科院校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教师队伍学历结构
学历层次偏低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 低,高学历教师比例较低。
博士化程度不足
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地方本科院 校教师的博士化程度仍然不足,缺乏 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教师队伍职称结构
职称层次偏低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 优化问题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引言 •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现状 • 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 •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 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策略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地 方本科院校数量不断增加,成为
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传承受阻
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针对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中面临的各类问题,结合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组织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搭建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平台,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等方式,解决了工程型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型教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3-0035-01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①周俊,张纯,汪彩文,李好(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湖南益阳413002)随着建筑业增长形势趋缓,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显。
2015年3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1]:中国当年大学毕业生有699万人,但统计就业率仅达到77.4%,约有158万大学生未能及时就业,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的工程教育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工程技术人员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而地方本科院校此类问题尤为突出,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型教师严重不足,因此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需要一支相应的专兼职结合、教师与执业工程师有机结合、工程实践与学术研究并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工程实践教学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一)队伍现状近年来,学院引进了不少博硕士,这些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很少有参与工程项目的实际经验,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二)存在问题1.内在动力问题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学校以人才培养为己任。
校企合作的目标存在不一致,导致企业为高校培养工程型教师队伍动力不足。
另外,学校主要采用学术性评价指标,考察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师的工程实践成果并未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的意愿不足[2]。
2.工程型师资培养问题从企业技术队伍中遴选出的兼职教师,在教学技艺上比较短缺,而从高校选派的青年教师,需要在企业培训后才能具备较好的实践教学能力。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重视。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一学科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体系问题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的教学体系相对庞杂,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
但目前的教学体系往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一定的技能储备,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
尽可能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
同时,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基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师资队伍问题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但目前存在着师资队伍水平不均衡、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
一些教师过于关注理论研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加大对师资培养的投入,鼓励教师参与实际工作、工程项目等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
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激励其积极参与实践和工程项目。
此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学术与实践的结合,为教师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资源。
三、课程设置问题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的课程设置应该与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要求相结合。
然而,目前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开展需求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课程和实践环节。
同时,引入行业专家和从业人员参与教学,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科研水平问题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的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然而,在科研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科研项目不够紧密与实际工作结合、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难度大等。
现将土木工程学科学术团队介绍如下
现将土木工程学科学术团队介绍如下,供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选择老师:1、张永兴学术团队(1)负责人:张永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已经完成科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与其他专家合著公开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2)主要研究方向山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整治等成套关键技术锚杆―围岩结构系统智能检测技术高层建筑复杂地基稳定性分析研究山地城市浅埋隧道与地面结构相互作用(3)团队主要成员阴可教授(博士后)、靳晓光副教授、周小平副教授(博士后)、许明副教授(博士)、王桂林副教授(博士)、文海家副教授(博士)、吴曙光讲师(博士生)、张波讲师(博士生)、徐晓核讲师2、李正良学术团队(1)负责人:李正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工程力学学报编委、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持和主研包括“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1994年获“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称号,1996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1997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主要研究方向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及地基基础分析和设计的新方法、新理论结构灾变行为与损伤诊断理论及方法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及维修决策方法大跨度桥梁结构的抗震与抗风(3)团队主要成员邓安福教授(博导)、陈朝晖副教授(博士)、干腾君副教授(博士)、李正英讲师、熊辉讲师(博士生)、黄超讲师3、李英民学术团队(1)负责人:李英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高层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建筑物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世界地震工程》编委、《工程抗震》编委。
科研团队的结构及其工作分工
科研团队的结构及其工作分工一、科研团队的结构科研团队的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1 团队领导团队领导是科研团队的核心,负责团队的总体策划、方向把握、资源整合及对外协调等工作。
团队领导通常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1.2 研究骨干研究骨干是科研团队的中坚力量,负责具体的研究项目,组织开展实验、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
研究骨干应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1.3 技术支撑技术支撑人员负责科研团队所需的仪器设备维护、实验技术支持、数据处理等工作。
技术支撑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4 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负责科研团队的人事、财务、资料管理等行政事务。
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
1.5 研究生与本科生研究生与本科生是科研团队的重要辅助力量,负责协助开展实验、数据收集、文献查阅等工作。
研究生与本科生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二、科研团队的工作分工科研团队的工作分工应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与特长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以下为科研团队常见的工作分工:2.1 项目策划与申报团队领导负责策划研究项目,组织撰写项目申报书,协调内外部资源,争取项目资助。
2.2 研究设计与实验实施研究骨干负责具体研究方案的设计,组织开展实验工作,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与指导。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支撑人员负责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与处理,为研究论文的撰写提供支持。
2.4 论文撰写与发表研究骨干与技术支撑人员共同撰写研究论文,团队领导负责论文的修改与审核,确保论文质量。
2.5 学术交流与成果推广团队领导负责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团队知名度,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2.6 行政事务管理行政管理人员负责科研团队的日常行政事务,保障团队运行的顺畅。
三、总结科研团队的结构及其工作分工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明确团队结构,合理分工,可以有效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与成果质量。
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结构力学
刘香
1986----至今
2100
土木工程概论
刘香
2005-今
72
结构动力学
刘香
2003----至今
180
结构动力学
田志昌
2003----至今
60
结构力学
银英姿
1992----至今
1500
结构力学
刘书智
1997----至今
1000
结构力学
田志昌
1982----至今
600
被评为校庆工作先进个人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82.07~
在包头钢铁学院学习
工业与民用建筑
~
包头钢铁学院建筑工程系
工业与民用建筑
~
包头钢铁学院设计室
从事结构设计
~今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工学院
土木工程
~
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习
结构工程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7
姓 名
田志昌
结构力学教学团队倡导高标准严要求,团结协作,特别是在团队建设上,老中青年教师密切合作,形成了传、帮、带机制,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以及在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先后编写了《建筑力学》,《结构力学》等规划教材,编写并出版了教学参考书,发表了教改论文20余篇;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承担主持校级以上教改和科研课题10余项。1999年《结构力学》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2000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5年结构力学成为自治区首批精品课程,使结构力学课程的建设提高到了新的阶段。
土木工程人才结构分析方案
土木工程人才结构分析方案一、土木工程人才结构现状分析1. 教育培训方面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训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机构。
根据市场需求,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基础训练阶段,缺乏实践教学和创新训练。
另外,由于土木工程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需求,高校教育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2. 就业形势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人才的就业形势较为丰富。
但是,大多数就业机会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而对中小规模土木工程企业、地方政府和乡村基层工作机会则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流动性较大,不同规模的企业面临用人难题。
3. 专业能力目前,土木工程人才的专业能力主要集中在基本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
对于新技术、新材料和创新方法的应用能力不足,使得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速度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土木工程人才结构发展趋势分析1. 行业发展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尤其是随着智慧城市、绿色建筑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领域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2. 技术更新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行业将会面临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包括新材料的应用、智能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具备更高技术能力的工程师。
3. 国际化需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土木工程行业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将增加。
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工程领域规范、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将会受到更多的青睐。
三、土木工程人才结构发展对策1. 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投入,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训练,增加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2. 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对土木工程行业的职业培训,推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工程能力,满足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 技术创新支持加大对土木工程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和共享,提高土木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
土木工程学科建设规划
构造工程建设与发展(2010-2012 年)建筑工程系构造工程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2012年)1.学科现状现有基础新乡学院建筑工程系是新乡市独一一所拥有土木匠程本科专业的院生1600余人,生源散布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现开设有一个本科工方向、道桥方向),四个专科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
自1986年招生以来已为社会培育出拥有较强着手能力,较余人,当今他们已成为新乡地域及河南省内各级工程建设及管理机构中的师资力量全系共有教师28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课老师15人,位教师22人;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 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省优异教师1人,国家注册执业师3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活力的院系。
表1 2010年建筑工程系教员工职称、年纪及学历层次构造统计一览表总职称年纪部门人正高副高中级初级≤3535~45~≥55博士数4555全系教员工人数2812154222000%)占全系比率(学科基本状况构造工程是土木匠程的六个二级(构造工程、岩土工程、市防灾减灾工程及防备工程、桥梁与地道工程)学科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究对象宽泛,均与国计民生亲密有关,它与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资料亲密有关。
最近几年来构造工程学科发生了打破性的进展,这个由传统理论与已变成由现代理论、试验及计算组成的科学。
省内陆位剖析全国设置土木匠程本科专业的院校有近400所,从河南省范科院校中有19所设置了土木匠程本科专业,此中共有6所院校各院校的学科实力区分,可将这19所高校分为三大公司。
第一公司为拥有土木匠程学科的博士点、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定影响的院校,这一公司只有郑州大学一所。
表2第一公司院校基本状况院校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1.郑州大学土木匠程、建筑环境2个一级硕士学位受权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土木匠程与设备工程、交通工点、7个二级硕士学位站、2个博士学位授学院)程受权点,1个工程硕士权点专业学位点。
第二公司是省内的老牌土木匠程院校,它们有着悠长的历史和雄厚3.河南大学(土木土木匠程、建筑学构造工程、资料学(建在47位专业教师建筑学院)筑资料方向)、设计艺人,70%以上的中术学(古建园林设计与士学位理论、建筑与城市设计艺术方向)4.华北水利水电土木匠程、交通工5个硕士学位受权点双聘院士。
建筑类高校学科交叉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
建筑类高校学科交叉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发布时间:2023-02-16T05:04:15.437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9期作者:王帅陈宗胜李宗泽吕晓杰[导读] 学科发展是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学科发展的一大趋势王帅陈宗胜李宗泽吕晓杰(1.沈阳建筑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2.沈阳建筑大学计算机学院,3.沈阳建筑大学保卫处,4.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院;辽宁沈阳110168)摘要:学科发展是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学科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建筑类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学科的交叉融合。
本文以建筑类高校沈阳建筑大学为例,该校学科建设工作虽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在学科交叉的视域仍属于实践探索阶段,本文从资源优化、制度建设、人才保障、平台构建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多个方面介绍该校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推动学科集群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实践经验。
关键字:高等院校建筑类学科建设学科交叉当前社会重大科学技术突破越来越依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高等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大力气组建交叉学科群,加强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1]。
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2]。
沈阳建筑大学作为辽宁省政府与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经过多年发展,学校在学科建设极具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短板。
从建筑产业发展环境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将加速融合推进智能建造的发展,传统优势学科发展的持续力、前沿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要开展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学科集群的建设工作。
一、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及面临问题1.遵循办学特色,初步建立三大学科群为贯彻中央和辽宁省委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和学科平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以建筑、土木学科为办学特色,为辽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同时整合学科资源,三大学科群初见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库时代 ·159·智库观察地方性高校强势学科科研团队结构分析——以某地方性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张明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摘要:本文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核心,深度挖掘当前高校科研团队合著网络情况,引入权重因子,基于带有的权重合著网络模型进行中心性、凝聚子群及核心-边缘结构等相关分析。
深入了解地方性高校科研团队之间的协作融合发展情况,揭示地方性高校科研团队科研合作的运行状态及其发展规律,提出合理构建科研团队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法;合著网络;权重因子;科研团队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12-0159-004一、引言国际科技合作,一般是指在共同的目标驱动下,来自不同环境的科研团队为实现共同的科技目标而进行的科学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学科的独立性和专业化程度愈发明显,更多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学科和人员的合作。
70年代初期,国外学者Beaver 等人在研究国际科技合作情况时首次将科技合著关系分析作为研究手段,而后的学者基于此研究对国际科技合作深度挖掘[1]。
Jennifer Xu 及Michael Chau 基于合著网络的结构特征展开论证,对合著网络的特征演化进行论述,提出网络的健康演化进程的观点 [2]。
Kretschmer 通过分析不同地域学者的科研产出率与某些特定网络结构特性间的影响关系,探索科研人员在网络中的地位及集群分布的距离大小[3]。
而国内学者贡金涛等人(2013)以风力发电技术的专利数为数据源,探索各节点之间的关系及网络的结构特征,通过凝聚性分析得出合著网络节点遵循反比函数幂律分布规律的结论[4]。
姚啸华(2011)对图情机构学者的合著网络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其中心性,构建凝聚子群关系模型[5]。
本文基于论文质量因子建立带有权重的合著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网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构建科研团队的建议。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本文选择中国知网《CNKI 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以“作者单位”和“发表时间”为检索关键项,以学院名称和论文发表时间为检索主题,最终获得1050条数据。
与该校官网的教职工名单为对比,剔除无效数据。
将论文出版物目前所处的期刊级别和复合影响因子作为数据清洗的标准,得到有效实验数据950条。
(二)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权重因子构建合著网络,以期刊影响因子为依据,构建权重算法。
根据权重算法综合量化学者间的合作强度,当节点中无合著关系时,权重系数为0。
最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对权重矩阵进行处理,可视化模型并分析中心性、核心边缘等,从而探索得到科研团队的最佳结构特征。
三、权重因子算法实现本文选取的数据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不完整性,由此选用粗糙集理论(Rough Set Theory)对数据进行分析。
粗糙集理论仅仅利用数据集本身进行信息提取,无需额外的数据处理条件,可以有效解决冷启动问题。
基于此方法确定权重比例,对不同等级的高校科研部门的科研工作量的计分标准进行量化,将核心期刊设定为1。
在此,我们收集了10所大学的科研团队对期刊论文的评判标准,最为主要的是科研人员在科研团队中的工作量(本文将选取最为细致的准则作为评判标准),其量化后的标准模型如下表。
表1 标准化后的不同层次科研论文的计分标准高校名称类型SCI 论文工作量EI 论文工作量核心论文工作量厦门大学211 6.67 1.671郑州大学2112081海南大学2111241…………..江苏师范大学省属1221西北民族大学省属531辽宁师范大学省属621在此设N k (g i )为各专家的评分标准,X(g i )为g i 的平均评分,w i 为权重值,P k 为专家的偏差。
理论上,偏差值越小,权重比例越准确,因此对权重值进行处理,具体算法如下:论文权重取值算法:(1) 输入数据:N k (g i ),k(k=1,2,…,10),i(i=1,2);(2) 输出数据:w i (i=1,2);w 1表示SCI 论文的权重,w 2表示EI 论文的权重。
(3) 初始化:w i =X(g i )=∑=101k X k (g i )/10;sum_D=0;(4) do (5) sum_D=0(6) For k=1 to 10(7) 根据公式(2),得到D k ;(8)sum_D=sum_D+D k ;(9) Endfor (10) For k=1 to 10(11) 根据公式(3),得到W(S k );(12) Endfor(13) new_w i =∑=101k N k (g i )×W(S K )(14) If (new_w1- w1)2+ (new_w2-w2)2<0.01(15) wi= new_w i ,break;(16) Endif (17) wi=new_wi (18) while(ture)论文权重取值算法的伪代码四、实例分析(一)数据源的基本属性和合著网络的生成通过在学院官网,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集该学院2014到2018年所发表的各类科研论文,依据核心边缘结构法对论文进行整理。
智库时代·160·智库观察以该学院的教职工名单为数据清洗的标准,汇总得出数量统计量:合著网络论文数量:950篇;学院员工:154名。
具体分类如下表所示:表2 年度论文数信息详表论文等级论文比率/ 篇EI 期刊核心期刊普通刊物论文总数201426824715520153094541782016319756184201736955818920184111784242表3 论文合著率详表论文等级论文比率/ 篇合著度合著率1人2人3人4人4人以上全部00.060.280.370.30 3.641EI 00.070.290.360.29 3.611核心0.060.720.160.304.121表2所示体现出EI、核心期刊等较高水平的论文数量亦呈上升趋势,说明该学院的科研水平能力处于逐年提高的状态。
表3中合著度和合著率是体现科研工作人员科学研究合作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该院科研人员间的合著率为1,合著度为3.64,说明该学院科研人员之间的科研合作交流非常密切。
从论文总体情况来看,独著和2人的所占比例较小,多数为3人,4人及4人以上的情况,科研独立撰写论文的数量比合作撰写论文的数量少很多,对比结果说明,科研团队结构可以影响论文质量。
科研团队成员之间合作情况越好,论文质量越高。
图1 合著网络可视化模型(二)合著网络中心度分析由degree 排序的前几位可以看出,点度中心度越大,对应人员在团队中的地位与贡献率越高。
中间中心度是指团队成员在网络的各个节点相互交叉的路径上,中间中心度越高,此人在团队中的地位越重要,在中起着连接与沟通的重要作用。
接近中心度是衡量团队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当接近中心度越大,说明其与其它成员的沟通较近,以此来衡量节点与其它节点的沟通顺畅性,下面分别从三个指标观察数据的可行性以及分析团队成员在研发中的作用。
表4 点度中心性分析排序序号DegreeNrmDegreeShare1马少坤51.7马少坤 1.229马少坤0.0812江杰51.0江杰1.214江杰0.0803陈宗平48.5陈宗平 1.153陈宗平0.0764苏益声43.3苏益声 1.030苏益声0.0685杨绿峰33.4杨绿峰0.794杨绿峰0.0526………………7廖丽萍19.9廖丽萍0.475廖丽萍0.0318陈立华16.4陈立华0.390陈立华0.0269莫崇勋16.3莫崇勋0.387莫崇勋0.02610周东15.9周东0.379周东0.025从以上表中可以分析得到, 点度中心度最高的是马少坤, 其绝对点度中心度是51.7 。
依据点度中心度的含义, 表明其与网络中其他52个节点有直接联系,通俗解释就是, 马少坤曾与52位科研人员合著发表过论文。
表5 中间中心性排序序号Betweenness nBetweenness 1赵艳林426.450赵艳林 3.6672杨涛354.763杨涛 3.0513燕柳斌279.267燕柳斌 2.4024马少坤237.167马少坤 2.0405陈宗平213.422陈宗平 1.8356吴波126.000吴波 1.0847梅国雄44.000梅国雄0.3788钱凯44.000钱凯0.3789 (10)王丽1.667王丽0.014通在上述表格终, 中间中心度最高的是赵艳林, 其次是杨涛、燕柳斌和马少坤等人。
科研人员的中间中心性越高, 拥有越丰富的研究资源,与其他科研人员有很多较多的科研交流和沟通。
经过对表格中的中间中心度分析总结, 发现有119位研究人员的中间中心度为0 , 占总科研人数的77.7 %,,且中间中心度比较高的科研人员非常少。
这也表明只有少部分的科研人员具有比较高的掌握资源的能力。
表6 接近中心性排序序号Farness nCloseness 1赵艳林16733.000赵艳林0.9142燕柳斌16744.000燕柳斌0.9143杨涛16745.000杨涛0.9144杨云川16750.000杨云川0.9135廖丽萍16751.000廖丽萍0.9136苏益声16759.000苏益声0.9137马少坤16759.000马少坤0.9138……………………9陈光强23257.000陈光强0.65810邓年春23257.000邓年春0.658接近中心性越小的节点在整个合著网络中越处于核心的地位。
由上表可知, 赵艳林的接近中心度值最小, 其人脉网是比较广阔,可以以最短的关系网络到达其他的科研人员。
接近中心性主要是针对网络中最大的成分分析,其结论与前两种方法分析出的结论是有比较大不同。
(三)网络凝聚子群凝聚子群是指在整个合著网络中的子网络,即小群体。
本小节从成分分析开始,在次合著网络中有88个成分,包含3个成分的有4个,3个以上的成分有2个,包含3个以上的成分的成员个数分别是46和12。
成员数为1(孤立点)有80个,由此推测学院大部分员工是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师生合作较多,教师之间合作较少,科研团队之间发展极不均衡。
然后使用k -丛方法。
根据k -丛的概念, 如果一个2 -丛的规模为n , 那么这个丛中的人员就至少与其他n -2 个人员有直接关系。
通过分析结果来看, 2 -丛的规模都比较小, 大部分2 -丛的规模都为3 ,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作者都只和其所属的丛中至少其他1 位作者有直接联系,绝大部分科研人员都只是与其他少部分科研人员有合著关系。
采用带权值的合著网络,给出聚类图,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科研人员都是单独的一个分支或者与其他很少的科研人员的分支汇合,即属于独立个体或者是小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