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多少(第1课时)

合集下载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单元学习目标总览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及5以内数的加减法;6~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运算的起始。

对于运算的学习,一般从三个线索展开: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计算的方法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分别对应认识加法和减法,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应用。

在内容安排上,教材又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是理解加与减的意义,然后是掌握有关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技能;同时,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的学习有机融合作为一条主线。

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教材按照“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的思路来呈现教学内容,在相对丰富的具体情境之中完成运算的抽象过程。

0~10的数的运算,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通过0~10的数的运算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二、知识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加法和减法问题并解答,能用加法与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情境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正确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1.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新北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主备:王XX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24,P25“练一练”第、2小题。

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验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数数、数学符号等方式,初步体会加法(合并在一起的)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细长身体黑心肠,穿着木头花衣裳。

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二、探究学习,体验意义1、有几支铅笔(1)(课件出示图一)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2)(课件出示图二)现在笑笑怎么做了?(突出“合起来”)让我们跟着笑笑做一遍这个动作。

(3)做完这个动作,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4)揭示课题:一共有多少(5)现在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你用什么方法得出是5支的?2、有几只熊猫(1)同学们还想不想猜谜语呢?猜一种动物:“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

”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大熊猫(课件出示情境图)。

(2)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3)谁能用数学图形来表示这3只吃竹子的熊猫呢?生:用3个圆形表示3只在吃竹子的大熊猫。

(板书)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生:3(板书“3)”能不能也用数学图形表示这2只大熊猫呢?生:用2个圆形表示2只在玩皮球的大熊猫。

(板书)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生:2(板书“2)”(4)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大熊猫?为什么是5只,说说你的想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把用红色的圈圈起来。

师:一共是5只。

(板书:5)把3和2合起来,我们可以用这个符号“ ”来表示,我们把它读作“加号”。

(2024秋新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PPT课件

(2024秋新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PPT课件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
2
一共有多少(1)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有几支 ?说一说,数一数。
图中的小女孩在做什么?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有几支 ?说一说,数一数。
3支铅笔
2支铅笔
一共有几只铅笔?
点数法
123
4 5 共有5支铅笔。
有几只 ?说一说,数一数。
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
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一共有几只熊猫?

谁能把这两个数学故事用一个简单的算式表示出来呢?
3 + 2 =5 读作:3 加 2 等于 5。
3 +2 = 5
3 +2 = 5
说一说“3 + 2 = 5”表示的意义。
画一画,算一算。
1+3= 4
2+ 2 = 4
4 + 1= 5
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选自教材P31 练一练 第2题】
314
接数法
先记住原来的 3 只。 在 3 的基础上接着往下数。


图示法 先画 3 个○(表示 3 只吃竹子的熊猫); 再画 2 个○(表示 2 只玩皮球的熊猫)。 合起来一共有 5 个○,就是一共有 5 只 。
谁能把这两个数学故事用一个简单的算式表示出来呢?
3 + 2=5 加号 读作:3 加 2 等于 5。
325
2.摆一摆,算一算。
4 + 1= 5
1 + 2= 3
课堂小结
学到了解决“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就是 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计算得数是 5 以内的加法时,可以采用点数法、 接数法和图示法等。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表示两个数量的總和。

这一课时是学生初步接触加法运算的关键,为后续的减法、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法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加法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在幼儿园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加法,但对加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意义。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的认知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数的认知和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表示两个数量的總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表示两个数量的總和。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能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法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理解加法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教材、PPT、实物教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数学书、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片中有几只小鸟?有几朵花?”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数学模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科书第22页例1、例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2. 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

3. 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的第1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知道加法算式的结构,会读加法算式。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磁性黑板,磁性学具小圆片。

2. 学具:小圆片、小棒每人一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复习旧知: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人,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

b. 提问:怎样列式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 7=12,12-7=5,12-5=7)c. 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数学的方法研究“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2. 探究新知a. 教学例1:让学生拿出小圆片,按照书上的要求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2个盘子里各有3个圆片,合起来一共有6个圆片。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 3=6b. 教学例2:让学生继续用小圆片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个盘子里有4个圆片,另一个盘子里有2个圆片,合起来一共有6个圆片。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 2=6c. 教学例3: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左边有3根小棒,右边有3根小棒,一共有6根小棒。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 3=63. 巩固练习a. 完成教科书第22页“试一试”。

b. 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一练”。

c. 完成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

4. 总结全课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一共有多少3 3=64 2=63 3=6七、作业设计1. 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的第1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一、课程背景及教学目标1. 课程背景在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概念、比大小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堂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关注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词语“共”、“一共”的含义;2.能够通过观察实物,对物品的数量进行简单的统计;3.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物品的数量;4.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一共有多少?”、“比哪一组多?”等。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词语“共”、“一共”的意义;2.实物比较和统计;3.数字的读法和书写方法;4.一些简单的问题。

2. 教学步骤2.1 导入新课•小组合作游戏: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分配一些实物,并要求学生统计实物的数量。

比较后,哪一组统计准确,哪一组获胜。

2.2 新课讲解1.引入课题,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例如果汁盒、铅笔等),引导学生说出“共”、“一共”的含义;2.向学生展示一组实物,让学生估算物品的数量,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3.让学生比较两组实物,并说出哪一组更多;4.引入“数量”的概念,并让学生用数量表达出两组实物的数量;5.向学生展示一个数字,并让学生说出数字的读法和书写方法;6.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3 练习与巩固在本节课的后半部分,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例如:•让学生互相估算一些物品的数量,并相互核对;•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问题;•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在上面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4 课堂总结教师在此部分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学生需要继续关注实物,并能够用数量和数字表达出实物的数量。

三、教学评价及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以下方面:1.是否能够正确地说出“共”、“一共”的含义;2.是否能够通过观察实物,对物品的数量进行简单的统计;3.是否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物品的数量;4.是否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一共有多少”、“比哪一组多”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计算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比较陌生。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实物操作、图片观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计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实物操作法: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计算方法。

3.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聚会,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共有多少”。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有哪些小动物,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2. 5以内加法的计算: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卡片等。

2. 学具: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新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板书设计1. 一共有多少2. 内容:加法的意义、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练习题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反思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何改进。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注:由于篇幅限制,以上内容仅为框架性描述,实际教学设计和内容需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一部分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生动的场景,例如小朋友在公园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荡秋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三 加与减(一)
一共有多少(建议两课时完成)
BS 一年级上册
1 课堂探究点
(1)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河里来了一群鸭,昂首展翅叫嘎嘎。 两只前面有两鸭,两只后面有两鸭。 两只中间有两鸭,游东游西忘回家! 小朋友,算一算,算出鸭数顶呱呱。 方法简单最有效,画出图来便知鸭!
(讲解源于《典中点》)
夯实基础(教材P25练一练)
说一说,填一填
235 3 2 5
说一说,填一填
224
说一说,填一填
23 5 325
5
235
探究点 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共有多少?
314
一共有多少?
213
说一说。
小试牛刀(源于《典中点》) 4.摆 一摆,算 一 算。
2+( 3 )=( 5 )
知识点 2 5以内的加减法
2.照样子画一画,填一填。
2+1= 3
1+4= 5
△ △△△△
2+2= 4
△△ △△
3+2= 3
△△△ △△
易错辨析
3.
(1)
(2)
3+ 1 = 4 1+ 3 = 4
3+ 2= 5 2+ 3=5
辨析:结合情境写加法算式时不能说出算式的意义
提升点 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4.计算并画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6.看图列加法算式。 (1)
2+ 1 = 3
1+ 2= 3
(2)
3+1= 4 1+3= 4 辨析:不能理解一幅图片可以列两个算式。等
号前的两个数字位置顺序是可以互换的。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加与减(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材从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图片和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的图片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加减经验,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加减运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知道加法的运算规则,能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能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故事、直观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

3.练习巩固: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应用拓展:设计生活情境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新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一共有多少》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小节的内容。

“一共有多少”是认识加法的第一课时。

教材将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并会用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材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为加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1的问题是“手中有几枝铅笔”,通过把左右手中的铅笔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说和数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表示“合起来”。

主题图2的问题“有几只熊猫”,有3只在吃竹子, 2只在玩耍,一共有几只。

通过学生的数数,知道了一共有5只。

可以用3+2=5这个算式来表示,渗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

接着,教材安排了认一认,认识加号,并且学会正确读算式。

第二板块“摆一摆,算一算”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的活动,如摆1个桃子图片,再摆3个,一共是几个?摆2朵花,再摆2朵花,一共是几朵花?摆4只小鹅,再摆1只,一共有几只?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能说出加法算式;第三板块安排试一试练习,一是通过看图求一共有多少车?一共有多少小鸟?加深学生对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就是合在一起的思维训练;二是说一说,通过四组图计算1+4=?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使其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第四板块教材安排了“练一练”练习。

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进行说一说和动手摆一摆,加深学生对“加法就是合在一起的计算”的认识,来进一步巩固加法算理.1。

教学目标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计算算式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8.安全措施:确保教室环境安全,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对实验器材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学生使用时不会发生危险。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加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加法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加法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的魅力或特点。
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提供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7.创新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提高了创新能力。
8.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提高了应用能力。
9.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10.评价能力:学生能够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提问,提高了评价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数学乐园》系列书籍,介绍数字和加法运算的趣味故事和游戏。
(2)视频资源:《数字与加法》系列动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动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用课后时间阅读《数学乐园》系列书籍,通过阅读了解数字和加法的趣味知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加法案例进行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1:说一说,数一数,有几支铅笔?
学生活动2:数熊猫
(1)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
(2)我能算一算一共有几只熊猫?(摆一摆,画一画)
(3)我能用加法算一算一共有几只熊猫?
☐〇☐=☐
学生活动3: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作业设计1.数学数25页第二题。

2.计算
2+3= 1+2= 3+1= 1+1= 2+2= 1+3= 4+1= 2+1=3.看图列式计算。

()+()=()()+()=()
学后反思1、我理解了加法的意思?把两个部分()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观察☐操作☐思考☐倾听☐合作☐提问☐答问☐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