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1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备课资料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二课时 集合的表示 新人教A版必修
A)
4.(列举法)方程组
x x
y y
2, 0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答案:{(1,1)}
5.(两种表示方法的转化)集合 A={x∈N| 6 ∈N}用列举法表示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x
答案:{0,3,4,5}
课堂探究·素养提升
题型一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 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
}”括起来
探究:我们知道,R表示全体实数集合,那么R={全体实数集}={R}={x|x∈R}
是否正确?
答案:不正确,由于R表示全体实数构成的集合,而“{ }”这个符号已经
含有“所有”的含义了,如果将全体实数集表示为{全体实数集}就是重复
表述,应改为{实数},而{R}表示只含有实数集的集合,它也可以理解为该
想一想 导入二中哪些能构成集合?通过阅读课本我们能否表示出这些集合? (能构成集合的有(1),(2),(3),分别表示为{6,7,8,9},{x∈R|5<x<10}, {(x,y)|y=x2+2x+1})
知识探究
1.列举法
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
一一列举 出来,并用花括号“{
表示集合的方法.
2.描述法
解:(4)只有当 2x-1=0 且 y+1=0 同时成立时,等式才成立,
所以
x
y
1, 2 1
为方程的解,即
D={(
1 2
,-1)}.
(5){14,16,18,20,…}.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表示自然数集,N*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e M,或者a电M,两者必居其一.(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0).【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7)已知集合A有>个元素,则它有n个子集,它有n一个真子集,它有个非空子集,它有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交集AQB{x I x e A,且x e B}(1)AA=A⑵An0=0⑶AnB匸AAQB u B并集AUB{x I x e A,或x e B}补集{x I x e U,且x电A}(1)AUA=A(2)AU0=A(3)AUB-AAUB-Bi An(C A)=02Au(c A)=UU U(AA B)=(C A)U(B)UUU【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I x I<a(a〉0){x I一a<x<a}I x I>a(a〉0)x I x<-a或x>a}I ax+b l<c,I ax+b I>c(c〉0)把ax+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丨x I<a,I x I>a(a〉0)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A=b2一4acA>0A=0A<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I\11V1111I tIV °卜\yO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x=-1,2(其匸bx=x=—122a无实根1±Jb2一4ac2ahx<x)112ax2+bx+c〉0(a〉0)的解集{x I x<x或x〉x}「b、{x I x丰一——}2aRax2+bx+c<0(a〉0)的解集{x I x<x<x}1200〖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A T B.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b是两个实数,且a<b,满足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b];满足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b);满足a§x<b,或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b),(a,b];满足x>a,x>a,x§b,x<b的实数x的集合分别记做[a,),(a,),(—g,b],(—g,b).注意:对于集合{兀1a<x<b}与区间(a,b),前者a可以大于或等于b,而后者必须a<b.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⑤y=tan x中,x丰k兀+—(k G Z).2⑥零(负)指数幕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x)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g(x)]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g(x)§b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二f(x)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a(y)x2+b(y)x+c(y)二0,则在a(y)丰0时,由于x,y为实数,故必须有'二b2(y)-4a(y)-c(y)>°,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叫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f:A T B.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aG A,bG B•如果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x ,当x<x 时,都12•1••2有f(x)〉f(x),那么就说•••12•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yo(1)利用定义y=f(x)(2)利用已知函数的 f(x )N. 单调性1f (X )(3)利用函数图象(在f(x)某个区间图 xx x象下降为减)12(4)利用复合函数(2)打““”函数f (x )-x+x (a >0)的图象与性质(3) /(x )分别在(一a 厂、2]、W'a ,+8)上为增函数,分别在S ,°)、(0,2]上为减函数.q 石£最大(小)值定义V -24a\② 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二f [g (x )],令u 二g (x ),若y 二f (u )为增,u 二g (x )为增,则y 二f [g (x )]为增;若y 二f (u )为减,u 二g (x )为减,则y 二f [g (x )]为增;若y 二f (u )为增,u 二g (x )为减,则y 二f [g (x )]为减;若y 二f (u )为减,u 二g (x )为增,则y 二f [g (x )]为减. ①一般地,设函数y 二f (x )的定义域为1,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任意的x e 1f (x )<M ;(2)存在x 0e1,使得f (x 0)-M•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x )记作f (x )二M .max②一般地,设函数y 二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e 1,都有f (x )=m ;(2) 存在x 0e1,使得f (x 0)-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x )的最小值,记作f (x )-m .00max【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性质定义图象 判定方法 函数的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a-(a,f (aj)KT .(1) 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 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jy(-a.0K/(j)-xi-—(d>0),都有如果对于函数f (x)定义域内(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轴对称)h、°左移h个单位>y=f(x+h)y=f(x)m>y=f(x)+k ②伸缩变换y=f(x)°<吧1申>y=f(①x)®>i,缩y=f(x)°申申申>y=Af(x)A>1,伸③对称变换y=f(x)原点>y=-f(-x)y=f(x)直线y=<>y=f-1(x)去掉申轴左边图象保留y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y轴对称图象>y=f(I x l)y=f(x)<保留x轴上方图象<将x 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②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在x=0处有定义,则f(°)-°.③奇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化解函数解析式;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④画出函数的图象.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幕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①平移变换(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幕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①如果x n=a,aGR,xGR,n>1,且nGN,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当n是奇数时,a的n次方根用+③根式的性质:(na)n=a;当n为奇数时,n an=a;当n为偶数时,(a>0)(a<0)符号n'a表示;当n是偶数时,正数a的正的n次方根用符号na表示,负的n次方根用符号一n a表示;0的n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次方根.②式子na叫做根式,这里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当n为奇数时,a为任意实数;当n为偶数时,a、0.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m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幕的意义是:a n二nam(a>0,n e N,且n>1).0的正分数指数幕等于o.+m1m f1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幕的意义是:a一n=(一)n=n:(—)m(a>0,n e N,且n>1).0的负分数指数幕没a¥a+有意义.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a r-a s=a r+s(a>0,r,s e R)②(a r)s=a r(a>0,r,s e R)③(ab)r=a r b r(a>0,b>0,r e R)【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指数函数函数名称指数函数定义函数y-a x(a>0j i a丰1)叫做指数函数a>10<a<1V八y-ax/\y-a x y图象丿\y-1(0,1)(0,1)—”鼻,O x0x定义域R值域(0,+如过定点图象过定点(0,1),即当x=0时,y二1.奇偶性非奇非偶单调性在R上是增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①加法:log M +log N 二log(MN )aaa③数乘:n log M =log M n (n e R )aa②减法:lo g M -lo g N 二lo gaaa N④a lo g a N =Nn⑤log M n=logM(b 丰0,n e R )ab a〖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若a x 二N (a >0,且a 丰1),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x 二log N ,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真数.a②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③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x=lo g N o ax =N (a >0,a丰1,N >0).a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log1=0,log a =1,log a b =b .aa a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l g N ,即lo g N ;自然对数:l nN ,即lo g N (其中e =2.71828...).10e(4)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 >°,a丰1,M >0,N >0,那么log N⑥换底公式:log N —b (b >0,且b丰1)a log ab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设函数y二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C,从式子y二f(x)中解出x,得式子x(y).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y),x在A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y)表示x是y的函数,函数X=9(y)叫做函数y=f(x)的反函数,记作X=f T(y),习惯上改写成y=f T(X).(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f(x)中反解出x=f T(y);③将x=f-1(y)改写成y=f-1(x),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y=f(x)与反函数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②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y=f-1(x)的值域、定义域.③若P a b)在原函数y=f(x)的图象上,则P'(b,a)在反函数y=f-1(x)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y=f(x)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二x a叫做幕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a是常数.关于y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②过定点:所有的幕函数在(°,+8)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i,i).③单调性:如果0,则幕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8)上为增函数•如果0,则幕函数的图象在(°,+8)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轴与y轴.④奇偶性:当a为奇数时,幕函数为奇函数,当a为偶数时,幕函数为偶函数.当a=-(其中p,q互质,p和q GZ),p若p为奇数q为奇数时,则y=x p是奇函数,若p为奇数q为偶数时,则y=x p是偶函数,若p为偶数q为奇数时, ■q则y=XP是非奇非偶函数.⑤图象特征:幕函数y二x a,xG(°,+8),当a>1时,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下方,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上方,当a<1时,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上方,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下方.〖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f(x)二ax2+bx+c(a丰°)②顶点式:f(x)二a(x-h)2+k(a丰°)③两根式: f(x)二a(x—x1)(x—x2)(a丰°)(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b 需,顶点坐标是②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函数在Z ,-冷上递减’在[--2a ,+Q 上递增’当x 一2a 时' 2a 4a M (x ,0)M (x ,0),MM 曰x -x I 二I a I ① 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③ 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 (x )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①二次函数/(x )二ax 2+bx +c (a 丰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x 二一b4ac -b 22a'4a4ac -b 2bb 、min (X )=石;当。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整体设计教学分析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抽象的数学语言.教材将集合的初步知识作为初、高中数学课程的衔接,既体现出集合在高中数学课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又体现出集合在数学中的奠基性地位.课本除了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结合实例给出元素、集合的含义、性质、表示方法之外,还特别注意渗透了“概括”与“类比”这两种常用的逻辑思考方法.因此,建议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概括出集合的含义;多创设让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以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逐渐熟悉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和图形语言各自的特点和表示方法,能进行相互转换并且灵活应用,充分掌握集合语言.与此同时,本小节作为高一数学教学的第一节新授课,知识体系中的新概念、新符号较多,建议教学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号的使用.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自我阅读、共同探究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三维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熟记常用数集专用符号.2.深刻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3.能选择不同的形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集合.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集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集合对我们来说可谓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用到“集合”这个名词;比如说,军训的时候,教官是不是经常喊:“高一(4)班的同学,集合啦!”那么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还未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集合,从数学的层面挖掘集合的内涵.那么,在数学的领域中,集合究竟是什么呢?集合又有着怎样的含义呢?就让我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一起揭开“集合”神秘的面纱.思路2.你经常会谈论你的家庭,你的班级.其实在讲到你的家庭、班级的时候,你必定在联想构成家庭、班级的成员,例如:家庭成员就是被你称为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妹妹、弟弟……的人;班级成员就是与你在同一个教室里一起上课、一起学习的人;一些具有特定属性的人构成的群体,在数学上就是一个集合.那么,在数学中,一些对象的总体怎样才可以构成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哪些特性?集合又有哪些表示方法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思路3.“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的例子,比如说:有理数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那么大家是否能够举出更多关于集合的例子呢?”(通过两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大家进行类比,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说出更多的关于集合的实例,然后教师予以点评.)“那么,集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又该如何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中国有许多传统的佳节,那么这些传统的节日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这个集合由什么组成?②全体自然数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这个集合由什么组成?③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这个集合由什么组成?④你能否根据上述几个问题总结出集合的含义?讨论结果:①能.这个集合由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有限个种类的节日组成,称为有限集.②能.这个集合由0,1,2,3,……等无限个元素组成,称为无限集.③能.这个集合由1,2两个数组成.④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那么是否所有的元素都能构成集合呢?请看下面几个问题.①近视超过300度的同学能否构成一个集合?②“眼神很差”的同学能否构成一个集合?③比较问题①②,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④我们知道冬虫夏草既是一种植物,又是一种动物.那么在所有动植物构成的集合中,冬虫夏草出现的次数是一次呢还是两次?⑤组成英文单词every的字母构成的集合含有几个元素?分别是什么?⑥问题④⑤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⑦在玩斗地主的时候,我们都知道3,4,5,6,7是一个顺子,那比如说老师出牌的时候把这五张牌的顺序摆成了5,3,6,7,4,那么这还是一个顺子么?类比集合中的元素,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3,4,5,6,7,另外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5,3,6,7,4,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么?集合相同吗?这体现了集合中的元素的什么性质?讨论结果:①能.②不能.③确定性.问题②对“眼神很差”的同学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到底怎样才算眼神差,是近视300度?400度?还是说“眼神很差”只是寓意?我们不得而知.因此通过问题①②我们了解到,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任何一个元素要么在这个集合中,要么不在这个集合中,这就是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④一次.⑤4个元素.e,v,r,y这四个字母.⑥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⑦是.元素相同.集合相同.体现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的排列是没有顺序的.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提出问题①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B表示所有的有理数构成的集合,a=1.58,那么元素a和集合A,B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②大家能否从问题①中总结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③A表示“1~20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那么3__________A,4__________A.讨论结果:①a是集合B中的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②a是集合B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B,记作a∈B;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因此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即属于和不属于.③3∈A,4∉A.提出问题①从这堂课的开始到现在,你们注意到我用了几种方法表示集合吗?②字母表示法中有哪些专用符号?③除了自然语言法和字母表示法之外,课本还为我们提供了几种集合的表示方法?分别是什么?④列举法的含义是什么?你能否运用列举法表示一些集合?请举例!⑤能用列举法把下列集合表示出来吗?小于10的质数;不等式x-2>5的解集.⑥描述法的含义是什么?你能否运用描述法表示一些集合?请举例!⑦集合的表示方法共有几种?讨论结果:①两种,自然语言法和字母表示法.②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除0的非负整数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③两种,列举法与描述法.④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例如“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用列举法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可以用列举法表示为{1,2}.⑤“小于10的质数”可以用列举法表示出来;“不等式x-2>5的解集”不能够用列举法表示出来,因为这个集合是一个无限集.因此,当集合是无限集或者其元素数量较多而不便于无一遗漏地列举出来的时候,如果我们再用列举法来表示集合就显得不够简洁明了.⑥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是: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例如,不等式x-2>5的解集可以表示为{x∈R|x>7};所有的正方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x是正方形},也可写成{正方形}.⑦自然语言法、字母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应用示例例1 下列所给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_.(1)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难题;(2)某一班级16岁以下的学生;(3)某中学的大个子;(4)某学校身高超过1.80米的学生.活动探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读题、审题,了解本题考查的基本知识点——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然后指导学生对4个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判断所给元素是否能构成集合,关键是看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解析:(1)不能构成集合.“难题”的概念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无明确的标准,对于一道数学题是否是“难题”无法客观地判断.实际上一道数学题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因而“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难题”不能构成集合.(2)能构成集合,其中的元素是某班级16岁以下的学生.(3)因为未规定大个子的标准,所以(3)不能组成集合.(4)由于(4)中的对象具备确定性,因此,能构成集合.答案:(1)(3)(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活动探究:讲解例2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例2(1):①自然数中是否含有0?②小于10的自然数有哪些?③如何用列举法表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针对例2(2):①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哪些?分别是什么?②方程x2=x的解是什么?③如何用列举法表示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针对例2(3):①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即质数的定义是什么)?②1~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③如何用列举法表示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先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再把元素写入“{}”内,并用逗号隔开.解:(1)小于10的自然数有0,1,2,3,4,5,6,7,8,9,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A={0,1,2,3,4,5,6,7,8,9};(2)方程x2=x的两个实根为x1=0,x2=1,设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B={0,1};(3)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设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为C,那么C={2,3,5,7,11,13,17,1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表示法中的列举法,通过本题的教学可以体会利用集合表示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简洁性.(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活动探究:讲解例3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例3(1)——列举法①方程x2-2=0的解是什么?②如何用列举法表示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针对例3(1)——描述法①描述法的定义是什么?②所求集合中元素有几个共同特征?分别是什么?③如何用描述法表示所求集合?针对例3(2)——列举法①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有哪些?②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如何表示?针对例3(2)——描述法①所求集合中元素有几个共同特征?分别是什么?②如何用描述法表示所求集合?解:(1)设方程x2-2=0的实数根为x,并且满足x2-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A ={x∈R|x2-2=0};方程x2-2=0的两个实根为x1=-2,x2=2,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A={-2,2}.(2)设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为x,它满足条件x∈Z且10<x<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B ={x ∈Z |10<x <20};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有11,12,13,14,15,16,17,18,19,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11,12,13,14,15,16,17,18,19}.点评:例2和例3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逐步逼近答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帮助学生理清了解答问题的基本思路,又使得列举法和描述法在实例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课后练习1,2.【补充练习】1.考查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1)著名的数学家; (2)某校2013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 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5)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6)3的近似值的全体.答案:(1)(2)(5)(6)不能组成集合,(3)(4)能组成集合.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0__________N ,5__________N ,16__________N ;(2)-12__________Q ,π__________Q ,e__________∁R Q (e 是个无理数); (3)2-3+2+3=__________{x |x =a +6b ,a ∈Q ,b ∈Q }.答案:(1)∈ ∉ ∈ (2)∈ ∉ ∈ (3)∈3.已知集合A 是由0,m ,m 2-3m +2三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且2∈A ,求实数m 的值. 解:∵2∈A ,∴m =2或m 2-3m +2=2.若m =2,则m 2-3m +2=0,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若m 2-3m +2=2,求得m =0或3. m =0不合题意,舍去.∴m 只能取3.4.用适当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上所有点的集合;(2)一次函数y =x +3与y =-2x +6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3)不等式x -3>2的解集;(4)自然数中不大于10的质数集.答案:(1)描述法:{(x ,y )|y =ax 2+bx +c ,x ∈R ,a ≠0}.(2)描述法:⎩⎨⎧ (x ,y )⎪⎪⎪ ⎩⎪⎨⎪⎧⎭⎪⎬⎪⎫y =x +3y =-2x +6=⎩⎨⎧ (x ,y )⎪⎪⎪⎭⎬⎫⎩⎪⎨⎪⎧ x =1y =4.列举法:{(1,4)}.(3)描述法:{x |x >5}(4)列举法:{2,3,5,7}.拓展提升问题1:设集合P ={x -y ,x +y ,xy },Q ={x 2+y 2,x 2-y 2,0},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活动探究: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两个数集相等的条件——集合中的元素分别对应相等;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本题中集合P ,Q 对应相等时,其元素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并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计算;最后,应当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应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检验所求结果是否符合要求.解:∵P =Q 且0∈Q ,∴0∈P .若x +y =0或x -y =0,则x 2-y 2=0,从而Q ={x 2+y 2,0,0},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x +y ≠0且x -y ≠0;若xy =0,则x =0或y =0.当y =0时,P ={x ,x,0},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y ≠0;当x =0时,P ={-y ,y,0},Q ={y 2,-y 2,0},由P =Q 得⎩⎪⎨⎪⎧ -y =y 2,y =-y 2,y ≠0, ① 或⎩⎪⎨⎪⎧ -y =-y 2,y =y 2,y ≠0.②由①得y =-1,由②得y =1,∴⎩⎪⎨⎪⎧ x =0,y =-1或⎩⎪⎨⎪⎧ x =0,y =1,此时P =Q ={1,-1,0}.点评:本题综合性地考查了两数集相等的条件、集合中元素的性质以及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问题2:已知集合A ={x |ax 2-3x +2=0},若A 中的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a 的取值范围.活动探究:讨论关于x 的方程ax 2-3x +2=0实数根的情况,从中确定a 的取值范围,依题意,方程有一个实数根或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无实数根.解:(1)a =0时,原方程为-3x +2=0,x =23,符合题意. (2)a ≠0时,方程ax 2-3x +2=0为一元二次方程.由Δ=9-8a ≤0,得a ≥98. ∴当a ≥98时,方程ax 2-3x +2=0无实数根或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综合(1)(2),知a =0或a ≥98. 点评:“a =0”这种情况最容易被忽视,只有在“a ≠0”的条件下,方程ax 2-3x +2=0才是一元二次方程,才能用判别式Δ解决问题.问题3:设S ={x |x =m +2n ,m ,n ∈Z }.(1)若a ∈Z ,则a 是否是集合S 中的元素?(2)对S 中的任意两个x 1,x 2,则x 1+x 2,x 1·x 2是否属于S?活动探究:针对问题(1)——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集合S 中元素的共同特征与构成方式;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题中所给的元素a 能否表示成m +2n 的形式;如果能,m 和n 分别是多少,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最后小结,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集合时,转化为判断这个元素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特征即可.针对问题(2)——首先引导学生将x 1,x 2分别表示出来,再引导大家根据正确的表示结果,推断x 1+x 2,x 1·x 2是否是集合S 中的元素.解:(1)a 是集合S 中的元素,a =a +2×0∈S .(2)不妨设x 1=m +2n ,x 2=p +2q ,m ,n ,p ,q ∈Z .则x1+x2=(m+2n)+(p+2q)=(m+p)+2(n+q),m,n,p,q∈Z.∴x1+x2∈S;x1·x2=(m+2n)·(p+2q)=(mp+2nq)+2(mq+np),m,n,p,q∈Z.∴x1·x2∈S.综上,x1+x2,x1·x2都属于S.点评:本题考查集合的描述法以及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1)集合的含义;(2)集合中元素的性质;(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4)集合的表示方法.课后作业习题1.1A组3,4.设计感想本节教学设计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结合高考的要求适当拓展了教材,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拓展,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真正做到了对教材的“活学活用”.备课资料集合论的诞生集合论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于19世纪末创立的.17世纪,数学中出现了一门新的分支:微积分.在之后的一二百年中这一崭新学科获得了飞速发展并结出了丰硕成果.其推进速度之快使人来不及检查和巩固它的理论基础.19世纪初,许多迫切问题得到解决后,出现了一场重建数学基础的运动.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康托尔开始探讨了前人从未碰过的实数点集,这是集合论研究的开端.到1874年康托尔开始一般地提出“集合”的概念.他对集合所下的定义是: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人们把康托尔于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合论思想的那一天定为集合论诞生日.康托尔把无穷集这一词汇引入数学.对无穷集的研究使他打开了“无限”这一数学上的潘多拉盒子.“我们把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简称作自然数集,用字母N来表示.”学过集合的所有人应该对这句话不会感到陌生.但在接受这句话时我们根本无法想到当年康托尔如此做时是在进行一项更新无穷观念的工作.在此以前数学家们只是把无限看作永远在延伸着的,一种变化着成长着的东西来解释.无限永远处在构造中,永远完成不了,是潜在的,而不是实在的.这种关于无穷的观念在数学上被称为潜无限.18世纪数学王子高斯就持这种观点.由于潜无限思想在微积分的基础重建中已经获得了全面胜利,康托尔的实无限思想在当时遭到一些数学家的批评与攻击是不足为怪的.然而康托尔并未就此止步,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继续正面探讨无穷.他提出用一一对应准则来比较无穷集元素的个数.他把元素间能建立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个数相同,用他自己的概念是等势.由于一个无穷集可以与它的真子集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无穷集可以与它的真子集等势,即具有相同的个数.这与传统观念“全体大于部分”相矛盾.而康托尔认为这恰恰是无穷集的特征.在此意义上,自然数集与正偶数集具有了相同的个数,他将其称为可数集.又可容易地证明有理数集与自然数集等势,因而有理数集也是可数集.后来当他又证明了实数集合也是可数集时,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无穷集是清一色的,都是可数集.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在1873年证明了实数集的势大于自然数集.有人嘲笑集合论是一种“疾病”,有人嘲讽超限数是“雾中之雾”,称“康托尔走进了超限数的地狱”.然而集合论前后经历二十余年,最终获得了世界公认.在1900年第二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布“……数学已被算术化了.从康托尔提出集合论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在这一段时间里,数学又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包括对上述经典集合论作出进一步发展的模糊集合论的出现等等.而这一切都是与康托尔的开拓性工作分不开的.因而当现在回头去看康托尔的贡献时,我们仍然可以引用当时著名数学家对他的集合论的评价作为我们的总结.“它是对无限最深刻的洞察,它是数学天才的最优秀作品,是人类纯智力活动的最高成就之一.康托尔的无穷集合论是过去两千五百年中对数学的最令人不安的独创性贡献.”。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集合的含义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1
0,
解得
a b
1, 0
或
a b
1, 0.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得 a≠1,
所以 a=-1,b=0.
即时训练4-1:以方程x2-5x+6=0和方程x2-x-2=0的解为元素构成集合M,则M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解析:对于涉及集合元素的问题,第一应想到其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两个相同的对象只能算作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方 程x2-5x+6=0的解为x=2或x=3;方程x2-x-2=0的解为x=-1或x=2,所 以M={-1,2,3}.故选C.
【情境导学】 导入 问题1:你能找出班级中比较高的同学,比较胖的同学吗? 答案:不能.比较高,比较胖没有明确的标准,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问题2:你能找出班级中身高在1米75以上的同学吗?体重在60 kg以上的呢? 答案:可以.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知识探究
1.集合的概念 (1)一般地,我们把 研究对象 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与元素的表示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 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 ,互异性,无序性.
探究:怎样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答案:(1)确定性:是指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能确定的对象 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 素是确定的. (2)互异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相同的对象归入同 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3)无序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是不考虑顺序的.如1,2,3与3,2,1 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3.集合相等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 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集合的含义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12
题型三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例 3] 集合 A 是由形如 m+ 3 n(m∈Z,n∈Z)的数构成的,试分别判断 a=- 3 ,b= 1 ,c=(1-2 3 )2 与集合 A 的关系.
3 3
解:因为 a=- 3 =0+(-1)× 3 ,而 0,-1∈Z,故 a∈A, 因为 b= 1 = 3 3 = 1 + 3 ,而 1 , 1 ∉Z,故 b∉A,
3x 32
故 A 中有元素 0,1,2,共 3 个.
答案:3
题型四 易错辨析
[例4] 方程x2-(2+a)x+2a=0的解集中元素的个数是( )
(A)1
(B)2
(C)1或2
(D)不能确定
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为x2-(2+a)x+2a=(x-2)(x-a)=0.所以x=2或x=a.故选B.
纠错:上述解题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字母a的取值具有不确定性. 正解:因为x2-(2+a)x+2a=(x-2)(x-a)=0, 所以当a≠2时,方程有两个解是2和a,当a=2时方程只有一个解是2.因 此应选C.
2
2
一题多变1:本题中若改为:集合A由元素a+2,2a2+a构成,求实数a的取值 范围.
解: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2≠2a2+a, 即a2≠1,所以a≠±1. 故a的取值范围是a≠±1.
一题多变2:已知集合A由元素3,2a2+a构成,若元素2+a∈A,求实数a的值.
解:因为2+a∈A,所以2+a=3或2+a=2a2+a. 若2+a=3,则a=1,此时,2a2+a=3,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若2+a=2a2+a,则a=-1或a=1(舍去). 经检验,a=-1满足条件,故a=-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2、教学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三.教学准备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用具:投影仪.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二)研探新知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8个实例:(1)数组1、3、5、7;(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4)所有的正方形;(5)太平洋的鱼;(6)衡钢中学的所有学生;(7)方程2560x x -+=的所有实数根;(8)不等式30x ->的所有解;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8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每个学生进行思索,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8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 b c d …表示.(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 (3)高个子的人;(4)小于2004的数;(5)和2004非常接近的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3. 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4.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第1题.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 组第1题.(四)例题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楚四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教案新人教A版
1.1.1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从实例中理解并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使学生逐步培养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解题习惯,达到感性向理性的升华.重点: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难点:集合的含义的理解.(1)重点的突破:由于集合是一个不加定义的概念,教学时,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如有关圆的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具体实例,概括集合具有的共同特征,引出集合的概念.这样以旧引新,知识的生成顺其自然,重点得以突破.(2)难点的解决:考虑到对集合含义理解的难度,教学时可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协作,通过组内讨论的方式找出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教师再适时点拨,必要时辅助典例教学,这样学生既对集合的含义有了了解,又对集合含义的应用加以深化,突出重点的同时化解难点.康托尔与集合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到1874年,康托尔开始探讨前人从未碰过的实数点集,这是集合论研究的开端.康托尔开始提出“集合”的概念.他对集合所下的定义是: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中的元素.人们把康托尔于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合论思想的那一天定为集合论诞生日.康托尔康托尔所创立的集合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创造.集合概念大大扩充了数学的研究领域,给数学结构提供了一个基础.集合论不仅影响了现代数学,而且也深深影响了现代哲学和逻辑学.1874年,康托尔在克列勒的《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无穷集合理论的第一篇革命性文章.数学史上一般认为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集合论的诞生,这篇文章的创造性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以后的研究中,集合论和超限数成为康托尔研究的主流.集合论是现代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它的概念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代数、拓扑和分析等许多数学分支以及物理学和质点力学等一些自然科学部门,为这些学科提供了奠基的方法,改变了这些学科的面貌.几乎可以说,如果没有集合论的观点,很难对现代数学获得一个深刻的理解.所以集合论的创立不仅对数学基础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现代数学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苏联著名数学家柯尔莫戈洛夫说:“康托尔的不朽功绩在于向无限冒险迈进.”德国数学大师伯特赞扬康托尔的理论是“数学思想最惊人的产物,在纯粹理性的范畴中人类活动最美的表现之一”.今天,集合论已成为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康托尔也因此成为世纪之交的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学案 新人教A版
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1.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重点)2.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重点、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列举法阅读教材P3“列举法”至P4“思考”以上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大于4并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可表示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集合中的元素为5,7,9,故用列举法可表示为{5,7,9}.【答案】{5,7,9}教材整理2 描述法阅读教材P4“思考"至P5“思考”之间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2.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集合0∈{x|x〉1}.()(2)集合{x|x<5,x∈N}中有5个元素.()(3)集合{(1,2)}和{x|x2-3x+2=0}表示同一个集合.( )【解析】(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
综上可知,实数a的值为1 .
3
解题时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认为a=0也符合题意,导致解题错误.
跟踪训练1( )已知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a-3,2a-1,求a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列出关系式,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析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a-3≠2a-1,解得a≠-2,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2.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对代表元素的理解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含有代表元素和共同特征两个部分,识别描述法表示 的集合时,不仅要看共同特征(元素满足什么条件),还要看代表元素,代表元素不同,表 示的集合不同,例如{x|y=p(x)}表示数集,{(x,y)|y=p(x)}表示坐标平面内的点集.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非负整数的集合;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四象限内的点的集合; (3)不等式2x+3>7的解集; (4)被3除余2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解析 答案不唯一. (1){x|0≤x<10,x∈Z}. (2){(x,y)|xy<0,x∈R,y∈R}. (3)解不等式2x+3>7,得x>2, 所以不等式2x+3>7的解集为{x|x>2}. (4){y|y=3n+2,n∈N}.
已知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a+1,3a,a2+1,若1∈A,求实数a的值.
解析 当a+1=1时,a=0,则3a=0,a2+1=1,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当3a=1时,a= 1,则a+1= 4,a2+1=10 ,符合题意;
3
3
9
当a2+1=1时,a=0,则a+1=1,3a=0,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1
【正解】若1∈A,则a=1或a2=1,解得a=1或-1. (1)当a=1时,集合A中元素为1和1,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 异性,故a≠1. (2)当a=-1时,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1和1,符合集合 元素的互异性. 综上所述,a=-1.
2.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某一元素a要么满足a∈A,要 么满足a∉A,两者必居其一.这也是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的根据.
3.集合中元素的三种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求集 合中字母的取值时,一定要检验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 性.
1.下列能构成集合的是( ) A.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B.我市跑得快的汽车 C.上海市所有的高个子中学生 D.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答案】D 【解析】A,B,C中研究的对象不确定,因此不能构成集 合.
【解析】(1)“高个子”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不能构成集 合.(2)任给一个实数 x,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 20 的 非负数”,即“0≤x≤20”与“x>20 或 x<0”,两者必居其 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 20 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3)“一 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 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 合.(4)“ 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 一个数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4)不能构成集合.
符号
N
N*或N+
整数集 有_理__数___集
Z
Q
实数集
___R___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漂亮的花组成集合.( ) (2)2015年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组成集合.( ) (3)在一个集合中可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元素.( ) 【答案】(1)× (2)√ (3)×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备课资料素材 新人教A版必修1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备课资料
1.话说集合语言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也就是用集合的有关概念和符号来叙述问题的语言.集合语言与其他语言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构成如下:
集合语言的不同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符号语言比较简洁、严谨,可大大缩短语言表达的“长度”,有利于推理与计算;图形语言易引起清楚的视觉形象,它能直观地表示概念、定理的本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在抽象的数学思维中起着具体化和帮助理解的作用;自然语言比较自然、生动,它能将问题所研究的对象的含义更加明白地叙述出来,课本中的定理、概念等多以自然语言叙述.在数学解题中,如果数学问题以符号语言形式给出,解题能力强的人在审题时往往会先画出草图或把问题变为自然语言.如果问题以自然语言形式表达的,如应用题,为了便于计算和进行推理,则往往需要引进字母变量建立数学模型.尤其是几何问题,离开符号语言将寸步难行.这些都说明解题时各种语言间的互译是必要的,它可达到简缩思维过程的目的,摆脱思维受阻的困境,有时还能产生妙解.
2.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A.大于6而小于9的整数
B.长江里的大鱼
C.某地所有高大的建筑群
D.3的近似数
3.a,a,b,b,a2,b2构成的集合M,则M中元素个数最多是
A.6
B.5
C.4
D.3
4.设M={平行四边形},p表示某个矩形,q表示某个梯形,则p________M,q________M.
答案:2.A 3.C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逸夫中学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备课资料(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备选例题]【例1】判断下列集合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1)被3除余1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由所有小于20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3)二次函数y=x 2+2x-10的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4)设a 、b 是非零实数,求y=||||||ab ab b b a a ++的所有值组成的集合.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表示法和集合的分类.用列举法与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要分清元素是什么,二要明确元素满足的条件是什么.解:(1)被3除余1的自然数有无数个,这些自然数可以表示为3n+1(n∈N ).用描述法表示为{x|x=3n+1,n∈N }.(3)满足条件的点有无数个,则此集合中有无数个元素,可用描述法来表示.通常用有序数对(x,y)表示点,那么满足条件的点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y)|y=x 2+2x-10}.(4)当ab<0时, y=||||||ab ab b b a a ++=-1;当ab>0时,则a>0,b>0或a<0,b<0. 若a>0,b>0,则有y=||||||ab ab b b a a ++=3;若a<0,b<0,则有y=||||||ab ab b b a a ++=-1. ∴y=||||||ab ab b b a a ++的所有值组成的集合共有两个元素-1和 3.则用列举法表示为{-1,3}.分析:应用集合A-B={x|x∈A,x ∉B}与集合A 、B 的关系来解决.依据定义知N-M 就是集合N 中除去集合M 和集合N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观察集合M 、N,它们的公共元素是2,3.集合N 中除去元素2,3还剩下元素6,则N-M={6}.答案:{6}.(设计者:张新军)设计方案(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在初中代数不等式的解法一节中提到: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解集的定义中涉及到“集合”,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集合,引出课题.思路2.开场白: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它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这个词听起来比较陌生,其实在初中我们已经有所接触,比如自然数集、有理数集,一元一次不等式x-3>5的解集,这些都是集合.还有,我们学过的圆的定义是什么?(提问学生)圆是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接着点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实例,这5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4)所有的正方形;(5)北京大学2004年9月入学的全体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5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引导过程:①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②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③集合的表示法:a.自然语言(5个实例);b.字母表示法.④集合元素的性质:a.确定性:即任给一个元素和一个集合,那么这个元素和这个集合的关系只有两种:这个元素要么属于这个集合,要么不属于这个集合;b.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c.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⑤集合相等:如果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分别用“∈”和“∉”表示.元素确定性的符号语言表述为:对任意元素a和集合A,要么a∈A,要么a∉A.⑦在初中我们学过了一些数的集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包含零):N,正整数集:N*(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因此字母N、Z、Q、R不能再表示其他的集合,否则会出现混乱的局面.提出问题(1)请列举出“小于5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A”.(2)你能写出不等式2-x>3的所有解吗?怎样表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活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①在数学中,为书写规范,我们把封闭曲线简化为一个大括号,然后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写在大括号内来表示这个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②描述法:将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表示出来,写成{x|p(x)}的形式.其中x为元素的一般特征,p(x)为x满足的条件.如数集常用{x|p(x)}表示,点集常用{(x,y)|p(x,y)}表示.应用示例思路11.课本第3页例1.思路分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再写在大括号内.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表示法中的列举法.如果一个集合是有限集,并且元素的个数较少时,通常选择列举法表示,其特点是非常显明地表示出了集合中的元素,是常用的表示法;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步骤:(1)用字母表示集合;(2)明确集合中的元素;(3)把集合中所有元素写在大括号“{}”内,并写成A={……}的形式.变式训练请试一试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A ={x∈N |且x -99∈N }; (2)B={y|y=-x 2+6,x∈N ,y∈N };(3)C={(x,y)|y=-x 2+6,x∈N ,y∈N }.分析:本题考查列举法与描述法的相互转化.明确各个集合中的元素后再写在大括号内.(1)集合A 中元素x 满足x-99均为自然数; (2)集合B 中y 值为函数y=-x 2+6的函数值的集合;(3)集合C 中元素为点,抛物线上横、纵坐标均为自然数的点.答案:(1)A={0,6,8};(2)B={2,5,6};(3)C={(0,6),(1,5),(2,2)}.2.课本第4页例2.思路分析:本题重点学习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作为集合中元素的代表符号,找到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并把共同特征用数学符号来表达,然后写在大括号“{}”内.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步骤:(1)用字母分别表示集合和元素,(2)用数学符号表达集合元素的共同特征;(3)在大括号内先写上集合中元素的代表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写成A={…|…}的形式;描述法适合表示有无数个元素的集合,当集合中的元素个数较少时,通常用列举法表示.变式训练课本P 5练习2.思路21.下列所给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A.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点B.所有大于零的正数C.某校高一(4)班的高个子学生D.某一天到商场买过货物的顾客思路分析:本题考查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由集合的含义,可知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在A 中对于任何一个点要么在这个平面内,要么不在这个平面内,因而它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在B 中由于大于零的正数很明确,因此B 也能组成一个集合;C 中由于“高个子”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因而不能判定一个学生到底是不是高个子,故它不能组成集合;而D 中对于任何一个顾客在这一天是否到过某商场,以及是否买过货物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它也能组成一个集合.答案:C变式训练下列各组对象中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A.高一(1)班全体女生B.高一(1)班全体学生家长C.高一(1)班开设的所有课程D.高一(1)班身高较高的男同学分析:判断所给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问题,只需根据构成集合的条件,即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便可以解决.因为A 、B 、C 中所给对象都是确定的,从而可以构成集合;而D 中所给对象不确定,原因是找不到衡量学生身高较高的标准,故不能构成集合.若将D 中“身高较高的男同学”改为“身高175 cm 以上的男同学”,则能构成集合.答案:D2.用另一种形式表示下列集合:(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2){所有被3整除的数};(3){x|x=|x|,x∈Z 且x<5};(4){x|(3x-5)(x+2)(x 2+3)=0,x∈Z };(5){(x,y)|x+y=6,x>0,y>0,x∈Z ,y∈Z }.思路分析:用列举法与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要分清元素是什么,二要明确元素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答案:(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还可以表示为{x||x|≤3,x∈Z },也可表示为(2){x|x=3n,n∈Z }.(3)∵x=|x|,∴x≥0.又∵x∈Z 且x<5,(4){-2}.(5){(1,5),(2,4),(3,3),(4, 2),(5,1)}.变式训练用适当的形式表示下列集合:(1)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组成的集合;(2)所有被3整除的数组成的集合;(3)方程(3x-5)(x+2)(x 2+3)=0实数解组成的集合;(4)一次函数y=x+6图象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分析:元素较少的有限集宜采用列举法;对无限集或元素较多的有限集宜采用描述法.(2){x|x=3n,n∈Z }; (3){35,-2}; (4){(x,y)|y=x+6}.3.已知集合A={x|ax 2-3x+2=0,a∈R},若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对于方程ax 2-3x+2=0,a∈R 的解,要看这个方程左边的x 2的系数,a=0和a≠0方程的根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则集合A 的元素也不相同,所以首先要分类讨论.解:当a=0时,原方程为-3x+2=0⇒x=32,符合题意; 当a≠0时,方程ax 2-3x+2=0为一元二次方程,则⎩⎨⎧≥-≠.089,0a a 解得a≠0且a≤89. 综上所得a 的取值范围是{a|a≤89}. 4.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组⎩⎨⎧=+=82y 3x 14,3y -2x 的解集; (2)1000以内被3除余2的正整数所组成的集合;(3)直角坐标平面上在第二象限内的点所组成的集合;(4)所有正方形;(5)直角坐标平面上在直线x=1和x=-1的两侧的点所组成的集合.分析:本题考查集合的表示方法.所谓适当的表示方法,就是较简单、较明了的表示方法.由于方程组⎩⎨⎧=+=82y 3x 14,3y -2x 的解为x=4,y=-2.故(1)宜用列举法;(2)中尽管是有限集,但由于它的元素个数较多,所以用列举法表示是不明智的,故用描述法;(3)和(5)也宜用描述法;而(4)则宜用列举法为好.解:(1){(4,-2)};(2){x|x=3k+2,k∈N 且x<1000};(3){(x,y)|x<0且y>0};(4){正方形};(5){(x,y)|x<-1或x>1}.知能训练课本P 5练习1、2.拓展提升1.已知A={x∈R |x=abcabc bc bc ac ac ab ab c c b b a a ||||||||||||||++++++,ab c≠0},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符号,需分类讨论.解:题目中x 的取值取决于a 、b 、c 的正负情况,可分成以下几种情况讨论:(1)a 、b 、c 全为正时,x=7;(2)a 、b 、c 两正一负时,x=-1;(3)a 、b 、c 一正两负时,x=-1;(4)a 、b 、c 全为负时,x=-1.∴A={7,-1}.注意:(2)、(3)中又包括多种情况(a 、b 、c 各自的正负情况),解题时应考虑全面.2.已知集合C={x|x=a+b,a∈A,b∈B}.S;(3)联系高斯求S=1+2+3+4+…+99+100的方法,试求出(2)中的S.思路分析:先用列举法写出集合C,然后解决各个小题.(2)列举法表示集合C={5,6,7,…,2 013,2 014},由此可得S=5+6+7+…+2 013+2 014.(3)高斯求S=1+2+3+4+…+99+100时,利用1+100=2+99=3+98=…=50+51=101,进而得S=1+2+3+4+…+99+100=101×50=5 050.本题(2)中S=5+6+7+…+2 013+2 014=2 019×1 005=2 029 095.课堂小结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列问题:(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设计感想本节课是集合的起始课,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师生交流,最终形成概念,获得方法.作业1.课本P11习题1.1A组4.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本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