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种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

古往今来教育一直是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熟悉和关注的一个热点。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是时代的呼唤。

21世纪已经到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突破增多,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资金、技术、和物质资源不足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为了更好地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每一个都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调整、提高、发展自己。

在终身教育观、大教育观下,基础教育阶段具有特殊的意义,每一个人在基础教育阶段都要打好基础,养成基本素质,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地发展自己。

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国民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所指就是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而且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民族素质。

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所谓义务教育,指的是依据法律,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一定年限的教育。

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要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但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为“应试教育”倾向,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困扰,违背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原则,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不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利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更不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应试教育”的倾向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也正是在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中逐步明确、逐步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课题。

素质教育是我们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也是我们克服“应试教育”影响的总对策。

可是怎样实施素质教育这一问题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

首先是要改变教育观念。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化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同时也是“人”的现代化,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

我国目前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腐败、道德滑坡、法制观念淡薄等现象,与部分国民的素质不高有着直接的联系。

同时,我国的现代化不可能离开国际大环境孤立地进行,我们将长期面临激烈的挑战和竞争。

中华民族要振兴、要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素质教育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普及。

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淡化选拔意识,要承认受教育者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自身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其次转变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

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精神,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本。

基础教育应对儿童实施全方位的素质培养。

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

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松学校的组织纪律。

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再次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一种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来进行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一是要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来审视过去的教学方法;二是要研究文化传统问题;三是要吸收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必须以实现内外转化为路径,即引导大学生将
此外,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对工业文明扬弃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在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上的深刻变革,其核心价值就是"和谐"。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阵地,承担着弘扬与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校园环境与文化对于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应把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及时纳入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中,并以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为宗旨,引导学生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关系,使他们确立以和谐的自然价值观、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崇高的精神价值观为一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将生态文明知识内化为自身生态文明素质,再将生态文明素质外化为生态文明行为。

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贯穿在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不断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建立“生态、绿色、道德、生命”的生态行为,以提高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培养原则,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的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当漫步校园时,那温馨的提示语让美丽的校园变得如此灵动: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谢谢你对我的爱!”等等这些温馨的提示语以儿童化的语言多角度地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无言地纠正着学生的不良行为,达到环境育人的整体效果。

赋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以丰富的生命力,并努力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从而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抹绿意、一片阳光、几缕清风、几声鸟鸣……”出现在校园时,对于某些素质的形成,往往比课堂教学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校园环境更优化,育人成效更加明显。

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文明校园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所以要坚持“学校园林生态化,师生活动环保化、环保行为经校园环境更优化,育人成效更加明显常化”。

以美的环境、美的教育、美的行动实现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打造适宜学生学习、生活的“美丽校园”,并将不断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