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详细阐述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原理
详细阐述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原理微胶囊造粒技术是一种将药物、香料、食品添加剂等物质包覆在微小的胶囊中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控制释放速度和提高生物利用度,同时还可以改善食品口感和防止香料挥发。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原理。
一、微胶囊造粒技术概述微胶囊造粒技术是一种将核心物质包裹在外壳中形成微小颗粒的方法。
这些颗粒通常具有直径在1到1000微米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制备微胶囊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壳层材料;选择合适的方法将核心物质包裹在壳层中;对所得到的微胶囊进行表征和评价。
二、壳层材料选择1.聚合物聚合物是最常用的壳层材料之一。
常见的聚合物有明胶、乙基纤维素等。
这些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因此可以用于制备药物缓释剂和食品添加剂。
2.脂质脂质是另一种常用的壳层材料。
脂质包括磷脂类、甘油酯类等。
这些材料可以形成稳定的微胶囊,并且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度。
3.天然高分子天然高分子如明胶、海藻酸钠等也可以作为壳层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因此可以用于制备药物缓释剂和食品添加剂。
三、核心物质包裹方法选择1.乳化法乳化法是一种常用的核心物质包裹方法。
该方法将核心物质溶解在水相中,将壳层材料溶解在油相中,然后通过搅拌或超声波处理将两个液体混合起来形成乳液。
随后,通过调整pH值或加入交联剂等方法使得乳液中的壳层材料凝聚成固体颗粒,从而形成微胶囊。
2.凝胶化法凝胶化法是一种将核心物质包裹在凝胶中的方法。
该方法将壳层材料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将核心物质悬浮在溶液中,最后通过加热或添加交联剂等方法使得溶液凝胶化形成微胶囊。
3.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是一种将核心物质包裹在壳层中的方法。
该方法将核心物质和壳层材料混合成溶液,然后通过高速旋转的喷雾器将溶液喷向高温的气流中,使得水分蒸发并形成固体颗粒。
四、微胶囊表征和评价制备好的微胶囊需要进行表征和评价。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等。
微胶囊造粒技术
微胶囊造粒技术微胶囊是指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装物。
微胶囊造粒技术就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这样能够保护被包裹的物料,使之与外界不宜环境相隔绝,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持物质原有的色、香、味、性能和生物活性,防止营养物质的破坏与损失。
此外,有些物料经胶囊化后可掩盖自身的异味,或由原先不易加工贮存的气体、液体转化成较稳定的固体形式,从而大大地防止或延缓了产品劣变的发生。
微胶囊内部装载的物料称为心材(或称囊心物质),外部包囊的壁膜称为壁材(或包囊材料)。
微胶囊造粒(或称微胶囊化)的基本原理是,针对不同的心材和用途,选用一种或几种复合的壁材进行包覆。
一般来说,油溶性心材应采用水溶性壁材,而水溶性心材必须采用油溶性壁材。
一、微胶囊技术处理食品的优点(一)将液体转变为固体液态物质经过微胶囊处理形成细粉末状产物,称为拟固体,在使用上具有固体特性,但仍然保留液体内核,能够在需要的时间破囊而出,重新恢复液体状态,使食品在运输、贮存等方面都得到简化。
(二)保护不稳定成分微胶囊可使被防护物质免受环境中的氧化、紫外辐射和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有利于保持物料特性和营养。
例如,大蒜所含挥发性油中的大蒜辣素和大蒜新素在光线、温度的影响下易被氧化,并对消化道粘膜有刺激性。
将大蒜挥发油制成大蒜素微胶囊后,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增加贮藏稳定性,并掩盖强烈的刺激性辣味,而其生理活性不变。
由于微胶囊化后隔离了各成分,故能阻止两种活性成分之间的化学反应。
(三)改变物料相对密度可根据需要将物料微胶囊化,使其质量增加,下沉性提高;也可将物料制成含空气的胶囊而使物料相对密度下降,让高密度固体物质能漂浮在水面上。
(四)降低挥发性对食品香料、香精进行微胶囊化,制成粉末状的香料不易挥发,可防止因光化学反应和氧化反应而形成的食品变质,并能控制香味的释放速率。
如普通香料加在口香糖中,其效果是入口时很香,但短时间内香味便释放完全,口中仅有辛辣感;而使用微胶囊化处理后,入口时不会过香,仅在咀嚼时微胶囊破裂而释放香料,因此可长久留香。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研究生导师名目及简介.
粮油食品学院学科组团及研究生导师(副导师)简介(一)油料科学与工程1、油脂加工理论与技术刘玉兰(张振山)李桂华魏安池汪学德侯利霞2、脂质化学与品质毕艳兰(孙尚德刘伟彭丹)马传国杨国龙梁少华徐学兵(外聘)张虹(外聘)3、植物蛋白质化学与利用郭兴凤陈复生(布冠好刘昆仑)田少君(李海旺)杨宏顺(二)谷物科学与工程1、谷物加工理论与技术温纪平卞科(师超关二旗)周显青郭祯祥王凤成2、谷物化学与品质郑学玲(刘翀)王晓曦安红周田建珍韩小贤3、粮食资源利用与转化赵仁勇(王新伟)刘亚伟(刘洁)苏东民(三)粮食储运科学与工程1、粮食储藏理论与技术王若兰(赵妍渠琛玲宋永令黄亚伟)张玉荣张来林2、储粮害虫与防治鲁玉杰(王争艳)王殿轩吕建华(四)食品科学与技术1、东方食品加工原理与技术陈洁(吕莹果)刘钟栋刘长虹(李志建)王春李雪琴张国治刘国琴2、食品工程与品质安全控制陆启玉(章绍兵席俊何保山李华卫敏赵文红)丁长河任顺成王岸娜谢岩黎金华丽刘玉兰,女,53岁,教授,硕士学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油脂工程系主任。
主要从事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的教学、科研、新技术开发推广及工程设计工作。
河南省重点学科《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第二学术带头人。
近年主要研究方向:油料和油脂精深加工新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油脂生产工艺及生产条件对产品及副产品质量的影响,油料资源综合利用和新产品,特种油料和小油料的研究开发等。
近年主要研究成果:编写出版有《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等十几部教材和著作;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有“霉变受损大豆对其加工产品质量的影响”、“利用高温豆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的研究”等20多篇学术论文;取得《大豆浓缩蛋白联产技术研究》等十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
参加制修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有《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食用油散装运输技术规范》、《油菜籽储藏技术规范》、《粮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现代粮食物流园区总平面布置规范》等10多项。
光皮梾木籽油微胶囊化及其制品的理化性质
1.2 仪 器 与设备 SC5+1L超 临 界 CO2萃 取 装 置 ;FW 一100高 速
万能 粉碎 机 ;ZILI一8—100实 验 型高 压均 质机 ;YC一 015实验 型 喷雾 干燥 机 。
是 由于其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的 含 量 较 高 ,使 其 具 有 一 定
的 医疗保 健 作 用 ,经 临 床 应 用 能 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预
基金项 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 研项 目(16A550016),南 阳市 2017科技发展计划项 目(2017KJGGO86)
收 稿 日期 :2018一O1—29 作 者 简 介 :李 斌 ,女 ,1984年 出 生 ,讲 师 ,食 品 生 物 技 术
1.3 方 法 1.3.1 超临界 CO:萃取光皮株木籽油
微胶 囊 化 技术 是 利用 天然 的 或者 合 成 血 压 等心 血 管 疾 病 的
成 膜材 料作 为 壁材 ,把 分 散 的 固态 物 质 、液 体 甚 至 气 发 病率 。用 合 适 的壁 材 包 埋 油 脂 ,通 过 微 胶 囊 化
关键 词 光 皮株 木籽 油 微胶 囊化 喷 雾干燥 理 化性 质 中图分 类号 :TS224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03—0174(2018)10—0058—05 网络 出版 时间 :2018—07—18 15:06:13 网络 出版地 址 :http://kns.cnki.net/kems/detail/11.2864.TS.20180718.1505.032.html
2018年 10月 第 33卷 第 10期
中国粮油学 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微胶囊造粒原理
微膠囊造粒的分類與步驟
微膠囊造粒的分類
依原理分類可分為
物理方法
噴霧凝凍法、靜電結合法、多孔離心法
物理化學方法
水/油相分離法、複相乳液法、粉末床法
化學方法
介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輻射包囊法
用於食品用產中的微膠囊機理
主要利用包埋與吸附
心材包埋於不定形體的壁材內 壁材的包埋。 將心材包埋於糧的晶體中。 通過聚合物的交聯或凝聚包埋。 物理/化學吸附。
由包埋在內部的心材與包裹在外部的壁材所組成
心材:微膠囊內部裝載的物料。 壁材:外部囊的壁膜。 理想壁材的特點:
高濃度時有良好的流動性 能乳化心材形成穩定乳化體系 易乾燥及易脫溶 良好溶解性 可食性與經濟性
微膠囊化功能
液態轉變成固態 改變重量或體積 降低揮發性 控制釋放 隔離活性成分 良好分離狀態
乳製品
果味奶粉、薑汁奶粉、可樂奶粉、發泡奶粉
糖果
調色、調香、調味、營養強化和品質改善
食品添加劑
酸味劑 風味與調味料 甜味劑
色素
在食品微生物中的應用
食品微生物應用
乳酸菌的微膠囊化 避免受到腸胃道中胃酸、膽鹽的破壞 提升冷凍處理的耐受力 存活比率:80~95% 多元化產品:晶球優酪乳、香材分散入微膠囊化的介質中 將壁材放入該分散體系中 將壁材聚集、沉漬或包在已分散的心材周
圍 利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使初成之微膠囊達
到一定的機械強度
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
飲料工業
白砂糖→粉碎 ↓
原料→乳化→混合→造粒→乾燥→冷卻→成型 ↑
添加劑 →檢驗→包裝→出廠
食品應用
何謂微膠囊化技術?
详细阐述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原理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原理引言微胶囊造粒技术是一种将液体或固体药物包裹在微小胶囊中的方法。
这种技术在药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用于延缓药物释放、改善药物稳定性、保护药物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等。
本文将详细阐述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原理。
什么是微胶囊造粒技术?微胶囊造粒技术是一种将药物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的方法。
这些胶囊可以由天然或合成材料制成,常用的材料有明胶、纤维素、聚乳酸等。
通过微胶囊造粒技术,药物可以在胶囊内形成核心,从而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和药理特性。
微胶囊造粒的原理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包裹微胶囊造粒技术首先需要将药物包裹在胶囊内部。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例如溶剂蒸发法、沉积法、浸渍法等。
其中,溶剂蒸发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药物和胶囊材料溶解于共溶溶液中,通过溶剂的挥发,形成胶囊内部的药物核心。
2. 胶囊形成在药物包裹后,需要形成胶囊来包裹药物核心。
胶囊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例如喷雾干燥法、沉积法、固化法等。
其中,喷雾干燥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胶囊材料溶解于溶剂中,通过喷雾器将溶液雾化成微小颗粒,颗粒与热空气接触时快速干燥,形成胶囊。
3. 胶囊特性调控微胶囊造粒技术可以通过调控胶囊的特性,实现对药物释放速率和稳定性的调控。
胶囊的特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节,例如改变胶囊材料的性质、调整胶囊的结构等。
这样可以实现药物在胶囊内的控释,延缓药物的释放速率,并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应用微胶囊造粒技术在药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延缓药物释放微胶囊可以通过调控胶囊的特性,实现对药物释放速率的控制。
这种延缓释放的特性使得药物可以长时间持续释放,减少用药频率,提高治疗效果。
2. 改善药物稳定性一些药物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光、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降解。
通过微胶囊造粒技术,药物可以被包裹在胶囊中,避免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什么是微胶囊(造粒)技术
什么是微胶囊(造粒)技术
微胶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是微量物质包裹在聚合物薄膜中的技术,是一种储存固体、液体、气体的微型包装技术。
具体来说是指将某一目的物(芯或内相)用各种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连续薄膜(壁或外相)完全包覆起来,而对目的物的原有化学性质丝毫无损,然后逐渐地通过某些外部刺激或缓释作用使目的物的功能再次在外部呈现出来,或者依靠囊壁的屏蔽作用起到保护芯材的作用,微胶囊的直径一般为 1~500μm,壁的厚度为 0.5~150μm,目前已开发了粒径在1μm 以下的超微胶囊。
微胶囊粒子在某些实例中扩大到 0.25~1000μm。
当微胶囊粒径小于5μm 时,因布朗运动加剧而不容易收集;当粒径大于300μm 时,其表面摩擦系数会突然下降而失去微胶囊作用。
一般胶囊膜壁厚度为1-30μm。
化妆品中用的多为32μm 和180μm 。
超薄壁微胶囊膜壁厚度为0.01μm。
微胶囊能够提高产品的稳定性,防止各种组分之间的相互干扰。
微胶囊造粒技术就是将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
微胶囊可呈现出各种形状,如球形、肾型、粒状、谷粒状、絮状和块状。
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可作为微胶囊的壁材,但最常用的是高分子的有机材料,包括天然和合成两类。
微胶囊可以改变物料的存在状态、质量与体积;隔离物料间的相互作用,保护敏感性物料;掩盖不良风味,降低挥发性;控制释放;降低添加剂的毒理作用。
食品的微胶囊造粒技术
色素的微胶囊化
将色素包覆在微胶囊中,可以防止色 素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降解,保持 食品颜色鲜艳。
营养强化剂的微胶囊化
维生素的微胶囊化
将维生素包覆在微胶囊中,可以保护维生素不被氧化,同时控制 其在食品中的释放速度,提高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
矿物质的微胶囊化
将矿物质包覆在微胶囊中,可以提高矿物质的稳定性,使其在加工 和储存过程中不易损失,同时提高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
增加食品安全性
微胶囊技术可以掩盖食品中的不良味道或气味,提高食品的接受度, 同时还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的载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降低生产成本
微胶囊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挑战
技术难度高
微胶囊造粒技术需要精确控制各种参数, 如颗粒大小、壁材选择、工艺条件等,
以达到最佳效果。
食品的微胶囊造粒技术
目录
• 引言 •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原理 • 微胶囊造粒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微胶囊造粒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食品加 工技术,通过将食品成分或活性物质 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以改善食品的 品质、口感、稳定性及延长保质期。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 品等领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 美味的食品选择。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定义
01
微胶囊造粒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或 化学手段,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包 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形成微小颗 粒的技术。
02
这些微胶囊通常由天然或合成的 高分子材料制成,直径通常在微 米级别,可以包含液体、固体或 气体。
微胶囊造粒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微胶囊造粒技术在食品行业中广泛应 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品质和稳定性, 以及延长保质期。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喷雾干燥机
喷雾干燥机简介
工作原理
产品特点
技术参数
工作原理图
喷雾干燥机用特殊设备将液料喷成雾状,使其与热空气接触而被干燥。用于干燥有些热敏性的液体、悬浮液和粘滞液体,如牛奶、蛋、单宁和药物等。也用于干燥燃料、中间体、肥皂粉和无机盐等
空气经过滤和加热,进入干燥器顶部空气分配器,热空气呈螺旋状均匀地进入干燥室。料液经塔体顶部的高速离心雾化器,(旋转)喷雾成极细微的雾状液珠,与热空气并流接触在极短的时间内可干燥为成品。成品连续地由干燥塔底部和旋风分离器中输出,废气由引风机排空。
喷雾干燥的基本流程
喷雾干燥微胶囊化包括两个基本过程:
01
制备心材和壁材的混合乳化液,保证心材能够 均匀地分布在壁材的溶液中。
02
将心材分散于壁材溶液 中,适当地加入乳化剂,制备成油水型乳化液。把这种乳化液置于高温的干燥器内, 通过喷雾头雾化成微小的液滴,这些小液滴与热空气接触时,溶解壁材的水分受热迅速蒸 发,使壁材凝固,从而将心材包裹起来。这样制备出来的微胶囊颗粒一般呈球形。
界面聚合法 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原理是通过适宜的乳化剂形成油包水乳液,使水溶性反应物的水溶液分散进入油相,在油包水乳液中加入非水溶性反应物以引发聚合,在液滴表面形成聚合物膜,这样含水微胶囊就会从水相中分离。
界面聚合法优缺点
优点:包封率高,能很好地保护活性物。
01
缺点: 要求被包裹物能耐酸碱性,不能与单体发生反应。
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是用单一工序将溶液、乳液、悬浮液或浆状液加工成粉状干燥制品的一种干燥方法。喷雾干燥法使用的微胶囊化材料主要有液体石蜡、醋酸纤维素、柠檬油和羟基化糊精。
壁材在遇热时形成一种网状结构,起着筛分作用。小 分子物质如水或其他溶剂,因热蒸发而透过“网孔”顺利地移出,而分子较大的心材则滞留 在“网”内。通过选择不同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作为壁材,可以人为地控制“网”孔的大 小,达到包裹不同分子大小物质的目的。
小米多酚微胶囊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小米多酚微胶囊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小米多酚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为了更好地利用小米多酚,我们进行了小米多酚微胶囊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首先,我们选用壳聚糖和明胶作为壁材,采用乳化-凝胶化法制备小米多酚微胶囊。
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得到了小米多酚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壳聚糖和明胶的质量比为4:1,乳化时间为5min,凝胶化时间为30min,微胶囊粒径为1.5μm。
接下来,我们对小米多酚微胶囊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小米多酚微胶囊在常温下储存30天后,小米多酚的保留率仍然高达90%以上;在高温(40℃)下储存7天后,小米多酚的保留率也达到了85%以上。
同时,小米多酚微胶囊在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研究发现,小米多酚微胶囊对光照、氧气和金属离子等因素的稳定性也很高。
在光照条件下储存7天后,小米多酚的保留率仍然高达80%以上;在氧气环境下储存7天后,小米多酚的保留率也达到了80%以上;在含有不同金属离子的缓冲液中储存7天后,小米多酚的保留率均超过了80%。
综上所述,我们成功制备了小米多酚微胶囊,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小米多酚微胶囊在常温、高温、不同pH值、光照、氧气和金属离子等条件下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
这为小米多酚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微胶囊造粒技术
微胶囊造粒技术
佚名
【期刊名称】《江西食品工业》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 微胶囊造粒技术也称微胶囊技术,应用在食品工业上,能解决食品工业的部分难题,极大地推动了食品工业由低级的农产品初加工向高级产业转变.它与超微粉碎技术、生物技术、膜技术和热压反应技术等相结合,为食品工业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总页数】1页(P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5
【相关文献】
1.微胶囊造粒仪制备青春双歧杆菌微胶囊 [J], 王欢;肖军霞;黄国清;杨剑
2.DCPD微胶囊的制备及EP/微胶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J], 洪晓东;秦昌强;赵娜;梁兵
3.新型硫磺造粒技术——山特维克硫磺造粒技术:从Rotoform到Rotoform SB [J],
4.微胶囊造粒技术 [J], 云云
5.触破式微胶囊与缓释性微胶囊制剂有何区别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生素B2微胶囊制备工艺的优化
维生素B2微胶囊制备工艺的优化
任顺成;陶华
【期刊名称】《粮油食品科技》
【年(卷),期】2014(022)005
【摘要】以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维生素B2微胶囊,研究了壁芯比、壁材浓度、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四因素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
正交试验得到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比为10∶1、壁材浓度为20%、进风温度为170℃、进料流速为3 mL/min,该条件下维生素B2微胶囊的包埋率为
86.12%.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任顺成;陶华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
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2+4
【相关文献】
1.维生素E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J], 敖慧君;黄清松
2.壳聚糖季铵盐/维生素E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J], 温青;刘晓锋;杨卓鸿
3.过瘤胃保护性维生素A微胶囊制备工艺的研究 [J], 张力莉;徐晓锋;闫素梅
4.维生素B2对蛋鸡产蛋性能和鸡蛋中维生素B2含量影响 [J], 陈雷;郭海燕;安军;
白江松;刘芳
5.维生素A醋酸酯微胶囊化的制备工艺研究 [J], 石立芳;刘香;周沫霖;张其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胶囊造粒技术mine
2、隔离物料间的相互作用,保护敏感性物料
减少敏感性物料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时间,提高物料贮存和加工的稳定性,延长 产品货架期。
3、降低或掩盖不良风味、降低挥发性
改善食品品质,如掩盖食品中的臭味、辛辣味、苦味、异味等。防止风味成 分的挥发,减少风味损失。
4、控制芯材释放速度
能延长活性物质的释放时间,如口香糖中的微化香精。
4、分子包埋法
分子包埋法主要是利用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β -环状 糊精(β -CD)作壁材,是一种分子水平的微胶囊技术。β CD是由7个葡萄糖分子以α -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具有环 状结构的麦芽低聚糖,其独特的环状空间结构,形成中心 部位疏水,外表面亲水的空腔。当客体分子尺寸和理化性 质与空腔匹配时,在范得华力、氢键作用下形成稳定的包 含物[4]。 优点:β -CD本身无毒、相对价廉易得;产品在干燥状态 下稳定,200℃下也不分解,湿润状态下释放对食品的加 香具有重要意义。 缺点:产品的载量低,一般为9%~14%,另外受物质分子的 大小和极性等因素也限制
3、挤压法
挤压法以海藻酸钠作为材料的固定化应用最多,其工艺 流程如下
将乳酸菌菌体细胞与0.6%(m/m)左右的海藻酸钠溶液混 合后滴入约1%(m/m)的CaCl2溶液中固化由于分散去凝 胶中打断了凝胶网络的均匀结构,小分子物质容易通过 壁材,导致产品不具有耐胃酸性。
近年来有学者对挤压法制备乳酸菌微胶囊进行了两次改进
2、微胶囊结构
微胶囊主要由芯材和壁材组成,即微胶囊内部 装载的物料囊心物质,外部包囊的壁膜包囊材料。 芯材可以是单核或多核,壁材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 以是多层。
图1:微胶囊基本结构图
微胶囊的不同结构图
3、微胶囊造粒的步骤与分类
微胶囊化的基本步骤 (a)芯材在介质中分散 (b)加入成膜材料(壁材) (c)含水壁膜的沉积 (d)壁膜的固化
老面馒头风味微胶囊的制备
老面馒头风味微胶囊的制备
钱龙德;刘悦;张国治
【期刊名称】《粮食加工》
【年(卷),期】2023(48)1
【摘要】为探究风味物质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分子包埋法以老面馒头混合风味为芯材,改性淀粉为壁材制备老面馒头风味微胶囊,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
结果表明:老面馒头风味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超声时间13.33 min,超声功率447 W,水浴温度45℃,水浴时间60 min,芯壁质量比6.26:1,淀粉乳浓度7.88%。
在该制备工艺下,微胶囊的包埋率为70.93%。
【总页数】9页(P7-14)
【作者】钱龙德;刘悦;张国治
【作者单位】河南奥尼斯特食品有限公司;新乡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13.2
【相关文献】
1.响应面法优化酵子老面馒头生产工艺研究
2.老面馒头和发酵馒头大比拼
3.老面馒头、酵母馒头和面包哪个好
4.小酵母挑战老面头——老面头和酵母发酵馒头的对比研究
5.皮带机头部增设喷雾降尘设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5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96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97
59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60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61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62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63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64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65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66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67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50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51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52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53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54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55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56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57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58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41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42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43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44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45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46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47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48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49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3.3.2.1 喷雾干燥法
20
3.3.2.1 喷雾干燥法
21
3.3.2.1 喷雾干燥法
22
3.3.2.1 喷雾干燥法
23
3.3.2.1 喷雾干燥法
24
3.3.2.2 喷雾冻凝法 Spray Congealing
过程原理: 加热熔融芯壁混合液– 雾化微小液滴—冷凝微粒 特点:适合热敏物质;工艺简单;生产率高; 能耗高。应用广泛。 壁材:氢化植物油、脂肪酸酯、脂肪醇、蜡类、糖类、聚合 物。 芯材: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风味物质。 影响工艺效果因素:熔融芯壁混合液粘度、浓度、雾化方法、 进料速度、芯壁材的性质。
3.3 微胶囊造粒技术
3.3.1 概论
一、基本概念 微胶囊: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装物。 微胶囊造粒: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封存在一 种微型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
用途:保护被包埋物质的活性、色香味到预定的时间。 微胶囊粒子大小:5~200μm。小于5 μm,布朗运动剧烈;
86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87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88
3.3.5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90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91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92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93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94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33
3.3.2.3 空气悬浮法 Air suspention
34
3.3.2.3 空气悬浮法 Air suspention
35
3.3.2.4 其它方法
36
3.3.2.4 其它方法
37
3.3.2.4 其它方法
38
3.3.2.4 其它方法
39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40
3.3.3 物化微胶囊造粒技术
77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78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79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80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81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82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83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84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85
3.3.5 微胶囊造粒技术应用
微胶囊化要考虑的因素
7
3.3.1 概论
8
3.3.1.6 释放控制
3.3-2 3.3-2
9
3.3.1.6 释放控制
10
3.3.1.6 释放控制
11
3.3.1.7微胶囊产品的质量评定
12
3.3.2 物理法微胶囊造粒技术
3.3.2.1 喷雾干燥法
液体– 雾化微小液滴—干燥微粒
特点:适合热敏物质;工艺简单;生产率高; 包囊率低;能耗高。应用广泛。
一、 喷雾微胶囊造粒原理 芯材+ 液化壁材 混匀 雾化液滴(壁材包芯材) 干燥成微囊粒(溶解壁材溶剂挥发)
13
3.3.2.1 喷雾干燥法
14
3.3.2.1 喷雾干燥法
15
3.3.2.1 喷雾干燥法
16
3.3.2.1 喷雾干燥法
17
3.3.2.1 喷雾干燥法
18
3.3.2.1 喷雾干燥法
19
25
3.3.2.2 喷雾冻凝法 Spray Congealing
• 例:100gVB1硝酸盐-200g熔融((棕榈酸+硬脂酸甘
油酯)(70-75℃)--离心雾化(15000r/min圆盘)--冷
却固化--50μm微囊粒。
26
3.3.2.2 喷雾冻凝法 Spray Congealing
27
3.3.2.2 喷雾冻凝法 Spray Congealing
四 微胶囊的功能
1. 改变物料的存在状态、质量和体积 液—固; 小--大; 2. 保护敏感性物料 隔离物料作用; 避光; 隔热; 隔空气(氧);隔水; 3. 掩盖不良风味, 减少挥发 4. 控制释放 5. 降低毒性
5
3.3.1 概论
五. 微胶囊造粒的步骤与分类
步骤
3.3-1
6
3.3.1 概论—方法分类
28
3.3.2.3 空气悬浮法 Air suspention
29
3.3.2.3 空气悬浮法 Air suspention
30
3.3.2.3 空气悬浮法 Air suspention
31
3.3.2.3 空气悬浮法 Air suspention
32
3.3.2.3 空气悬浮法 Air suspention
1
3.3.1 概论
微胶囊粒子大小:大于300 μm,表面静电摩擦系数会突 然减少,失去微胶囊作用。 微胶囊形态:球形、粒形、块形、不规则形等; 微胶囊结构: 单层、双层、多层。
芯材(单核或多核) +壁材( 一层 或多层) W/O,O/W
2
3.3.1 概论
二 芯材材料
3
3.3.1 概论
三
4
3.3.1 概论
68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69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70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71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72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73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74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75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
76
3.3.4 化学微胶囊造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