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中的中锋运笔
书法中什么是“中锋”、“侧锋”、“偏锋”?
书法中什么是“中锋”、“侧锋”、“偏锋”?古⼈对⽤笔⼗分重视,明丰坊在《书诀》中说:“古⼈作篆、分、真、⾏、草书,⽤笔⽆⼆,必以正锋为主,间⽤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侧锋居⼆,篆则⼀毫不可侧也。
”不过,这亦仅⼤概⽽⾔。
根据笔锋在笔画中所处位置的不同,⽤笔⽅法有中锋、侧锋、偏锋之分。
⽤笔的技巧就在于调节笔锋,使其恢复、保持圆锥体状态。
中锋,亦称正锋,指运笔作书时笔锋处于点画中间。
为使点画圆润,历来书家多主张“笔笔中锋”。
因笔锋在点画中间运⾏时,墨汁顺笔尖流注⽽下,均匀渗开,达于四⾯,点画也就⽆上重下轻、上轻下重、左重右轻、左轻右重等缺点。
因此,中锋乃书法之根本笔法。
偏锋,即运笔时将笔之锋尖偏在点画之⼀⾯。
写出的点画往往有轻重不匀,⼀边光⼀边⽑等弊病。
⼀般书家以偏锋为败笔。
侧锋,指运笔时笔锋所处的位置在中锋与偏锋之间的⼀种⽤笔⽅法。
这时,接触纸⾯的笔毫⽅向与笔的运⾏⽅向呈约45°左右的夹⾓。
这个夹⾓越⼩越接近中锋运笔;越⼤,越接近偏锋运笔。
侧锋运笔时所书线条的形态和质感效果介于中锋与偏锋运笔之间,中锋⽤笔的必要补充。
由于侧锋运笔较随意,有利于承接上⼀个笔画的笔意,有利于书写速度的加快,侧锋⽤笔是在以中锋为主的前提下,适当运⽤侧锋,可使点画痛快淋漓,跌宕多姿,富有变化。
古今书家均⼤量采⽤侧锋运笔。
因此,侧锋运笔仍是“合法”的运笔。
正如古⼈所说的“正以取劲,侧以取妍”、“正以主⾻,侧以取态”。
综上所述,“正锋取⾻,侧锋取妍”就是在书画运⽤笔锋时,以正锋为主、以侧锋为辅的原则。
侧锋与正锋相对,也是属于运笔的⼀种形式和⽅法。
侧锋,在前⼈的⼀些书法论著中屡见提及,但对于它的性质,却有不同看法。
朱和羹《临池⼼截》说:“正锋取劲,侧峰取妍,王羲之书兰亭取妍处⼗代侧锋,余每见秋鹰搏兔,先于空际盘旋,然后侧翅⼀惊,翩然下擢,悟作书⼀味执笔直下,断不能因势取妍也。
”这段话强调了侧锋⽤笔的重要性。
但冯武在《书法正传》中却指出:“今以侧锋取妍者,皆异端也。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一、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是指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称为中锋运笔,亦即接触纸面的笔毛的运动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相一致。
中锋运笔时,由于蓄于笔毛间的墨汁能随着笔的运行而顺利地注入纸内,因此能写出圆润浑厚,丰满充实的笔画线条。
蔡邕《九势》中云:“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说的九势中锋运笔。
毛笔笔锋呈圆锥状,接触纸面时,其中部最厚,贮墨多,所书线条能给人一种立体感。
但是毛笔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于排笔刷子一样的“扁笔”现象,这时虽然仍属“中锋”范围,但所书线条薄怯枯扁,缺乏“圆笔属纸”的那种圆润感。
因此,用笔的技巧就在于调节笔锋,使其恢复、保持圆锥体状态。
一旦笔毫已开又到无法调节时,就需要用“舔笔”的办法使其变圆。
由于中锋运笔能写出浑圆有力的线条,使其产生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因此它是一种主要的用笔方法。
二、侧锋运笔侧锋运笔是指介于中锋与偏锋之间的运笔方法,这时接触纸面的笔毫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呈约45度左右的夹角。
这个夹角越小越接近中锋运笔;越大,越接近偏锋运笔。
侧锋运笔时所书线条的形态和质感效果介于中锋与偏锋运笔之间。
由于侧锋运笔较随意,有利于承接上一个笔画的笔意,有利于书写速度的加快,古今书法家均大量采用侧锋运笔。
因此,侧锋运笔仍是"合法"的运笔。
但是,历代书家仍主张以中锋运笔为主,侧锋运笔为辅。
当然,是否采用侧锋运笔与所书的字体及书风有一定的关系。
明丰坊在《书决》中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测也”。
不过,这亦仅大概而言。
清金农曾自创“漆书”,横画居然笔笔偏锋,扁如排刷,突破了书家只用中、侧锋运笔的禁区,并自创新貌,就是一个特例。
行草书运笔时用偏锋过渡,紧接着以中、侧锋相承,既可省去笔笔换锋的麻烦,又可以变换一下趣味。
笔画过于单一纯正反会显得单调。
三、露锋起收(一)露锋起笔。
所谓露锋起笔是指起笔时笔锋表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亦称为直下起笔、搭锋起笔。
书法中的中锋
书法中的中锋、藏锋、露锋、顺锋、逆锋、折锋、带锋等毛笔的笔头中心一簇长而且尖的部分名为锋,周围包裹着短一些的毛名为副毫。
毛笔这样制作,是为使笔头中间便于含墨,笔锋在点画中行动时,墨水会随着在他所行动的地方顺着尖头流注下去,不会偏上偏下,偏左偏右,而是均匀渗开,四面俱到。
中锋用笔是指:中锋又称正锋,是指书写时笔锋始终在点画中运行,笔毫铺开,笔画两边如界,笔画圆润饱满。
中锋行笔是传统书法的不二法则。
但是笔锋一直走在点画中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如果笔锋偏向一侧则称为侧锋。
中侧互为一对概念。
古人说:“正锋(即中锋)取劲,侧笔取妍”。
藏锋是指:“欲左顾右,欲上先下”,即行笔之初相反方向行笔将笔尖藏在笔画之中。
露锋正好相反,将笔锋外露,体现顾盼呼应连绵之势。
古人说:“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波”;“有锋则耀其神,无锋则含其气。
”藏锋笔画圆劲、厚重;露锋笔画,锋利、精神。
顺逆之说谓:逆乃使笔杆向行笔之反方向倾倒,砥砺而行谓之逆,顺则相反笔杆倾倒的方向与行笔方向一致。
顺锋:一般指笔锋的运行和笔杆的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洁、挺拔。
逆锋:笔锋逆行(也就是说和习惯的运笔方向相反),其效果干涩、稚拙。
折锋意为运笔调节行笔方向,使得行笔方向发生改变。
传统一般称为折笔,与转笔相区别。
转笔时应有绞转动作即捻管。
尖锋、带锋乃笔画形态,观察书迹便可知之。
方圆、转折笔法的方圆,是指运笔书写所形成的笔画形态(不是结构形态)。
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般运笔过程中,运用中锋写出的笔画圆浑,有圆形钢筋一样的立体感,就谓之“圆”。
运用侧锋写出的笔划,所呈现的形态,谓之“方”;另一个方面则明显地表现在转折处。
转则成圆,折则成方。
除了篆书纯用圆笔外,一般来说,写字都是方圆结合的。
内圆外方,内方外圆,亦圆亦方,不方不圆,变化万千。
提、按古人往往称运笔为行笔。
所有的笔画都是提与按的连续。
驻行、徐疾:驻,就是停、留的意思。
如果说提、按是笔的垂直运动的话,那么,驻、行就是笔的水平运动。
中锋用笔
所谓中锋用笔,就是在书画行笔时,应该使笔锋随时和纸平面保持垂直,笔尖时刻保持在线条的中心部位,如蔡邕所说的“令笔尖在点画中行”。
在宣纸上,墨迹向两边渗透的宽度相同,这样的笔画看起来有立体感,对着光线看,笔画的色调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有的地方淡,有的地方浓的感觉,线条厚实,凝练,有力透纸背的感觉,这就是高质量的线条
清代书法家刘煦载提出“逆入,涩行,紧收”的观点,这六个字高度的概括了书写的全部用笔技巧。
就是说,入笔时用逆锋,中间的运笔阶段涩行,笔画的末端收笔时使用回锋。
折钗股:是笔画转弯处行笔的一种比喻。
以“右转”为例,行笔至转弯处腕部先朝右上方转动,此时笔管略向左下方倾斜,至转角时,微挫笔锋,顺势转换笔锋,腕部也同时向左下方翻转。
在这个过程中仍以中锋运笔,笔画要浑圆,如金钗一样宛转流畅,毫无凝滞,一气呵成。
“左转”理同。
锥划沙:是中锋用笔的一种比喻。
当锥锋往沙子里划的时候,两边的沙子必然均匀隆起,中间则深深凹成一线;线条的起止形状与中间相比,也并没有明显的尖形,而呈圆状。
这非常准确地体现了书法的中锋笔法,以及如此写出的浑厚饱满、具有立体感线条的形象。
屋漏痕:屋漏痕是用笔的一种比喻,是颜真卿提出的。
比喻竖画用笔在运笔时,行笔不能一泻而下,须顿挫运笔,显得入纸三分又圆活生动,才能使笔墨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
故“屋漏痕”用笔的境界更高!。
怎样用锋?中锋行笔究竟指什么?
怎样⽤锋?中锋⾏笔究竟指什么?历代书法家在讲⽤笔时都强调中锋⾏笔,什么叫中锋⾏笔呢?⽑笔笔头的尖端部分叫笔锋,⼜叫笔⼼,四外较短的⽑叫副毫。
中锋⾏笔是经典笔法。
就是在写字时,笔⼼必须在点画当中运⾏。
这样顺着使⽤笔⽑,笔⽑平铺在纸上,写出的点画看起来浑厚圆润,有⽴体感。
偏锋是典型的笔病。
偏锋⾏笔就是在写字时,笔锋不在点画中间运⾏,⽽是偏在点画的⼀侧,写横画时常偏在上边,写竖画时常偏在左边。
侧锋⾏笔,起笔处易见棱⾓,但点画往往缺乏⽴体感,⽽且由于没有顺着笔⽑的⽅向⽤笔⽽是横着刷,容易出现笔画⼀边整齐,另⼀边不整齐的现象。
我国历史上擅长楷书的书家众多,他们的书法作品各具风格,初学楷书的同志,应该先学习点、横、竖、撇、捺、钩等基本点画的写法,然后再根据⾃⼰的爱好,选择⾃⼰喜爱的碑帖临摹,经过⼀段时间的练习,写出的点画和结构就能逐渐接近所临的碑帖。
现将基本点画的写法列表说明:撇的藏锋法:落笔、折笔与点的写法⼤致相同,然后向左逐渐提笔撇出,速度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
太快了,尾部过尖过细,这样会形成病笔“⿏尾”,并旦笔画的长短也不易控制;太慢了,尾部⼜会钝⽽⽆锋。
露锋法是笔锋直落,然后调整笔锋成中锋撇出。
横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右先左,到左端时折笔下顿,再轻提笔⽤中锋向右⾏,⾄长短合度时先轻提笔⽤侧锋写出右上端的棱⾓,然后顿笔,⾄右下端时转笔左收。
露锋法是笔往右下⽅⼀落在纸上,⽴即⽤中锋往右⾏,其余提笔、顿笔、收笔都与藏锋法同。
⽤露锋法写横时,特别要注意落笔不可过于往右下⽅切锋,否则横的左端会菲薄虚浮。
点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下先上,到顶端折笔,不能⽤转笔法,转则顶端不尖锐,然后往右下⽅⾏笔,⾄底部左下⽅转笔,最后往左上⽅收笔。
点的形状是上尖下圆,腹(左边)平背(右边)圆。
露锋法是顺锋直下笔——这种⽤笔法⼜称切锋,其余⾏笔、收笔都和藏锋法相同。
捺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有先左,然后向上转笔(如⽤圆规画圆,⼜像⽤⽑笔画半个⼩圆点),再⽴即往右下⾏并逐渐按笔使笔画逐渐加粗,将出锋时驻笔,最后顺势提笔出锋。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
摘要:
一、引言
二、逆锋起笔的内涵
三、藏而不露的笔法特点
四、中锋用笔的原则
五、总结与启示
正文:
一、引言
中国书法,作为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书法的技艺千变万化,其中,笔法的运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书法笔法的魅力。
二、逆锋起笔的内涵
逆锋起笔,是指在书写时,笔尖首先朝与笔画方向相反的方向行笔,然后再回锋转向,继续完成笔画的书写。
这种起笔方法不仅使得笔画更加丰富多样,还增加了书法的艺术性。
逆锋起笔要求书法家在书写时掌握好力度和速度,才能使笔画既富有变化,又保持和谐统一。
三、藏而不露的笔法特点
藏而不露,是指在书写过程中,笔锋藏于笔画之内,使笔画显得含蓄、内敛。
这种笔法既能突显书法家的个性,又能表现作品的韵味。
藏而不露的笔法要求书法家在书写时注意笔锋的运用,保持笔画的丰满与力度,避免笔画过于
臃肿或瘦弱。
四、中锋用笔的原则
中锋用笔,是指在书写过程中,笔尖始终处于笔画的中心位置,使笔画显得端正、稳定。
中锋用笔是书法中最基本的笔法,也是书法笔画质量的关键。
中锋用笔要求书法家在书写时掌握好笔锋的运用,保持笔画的垂直和水平,使笔画既富有变化,又保持平衡。
五、总结与启示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是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
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这三者,以展现出书法的独特魅力。
对于我们来说,书法的学习和欣赏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人生哲学的感悟。
书法的中锋运笔技巧如何掌握?
书法的中锋运笔技巧如何掌握?
书法家沈尹默说:“用笔之妙,无非笔笔中锋……笔笔中锋,点画自然无不圆满可观。
所以历代书家的法书,结构短长疏密,笔画肥瘦方圆,往往因人而异,而不能不相同的,就是‘笔笔中锋’。
由此知道‘中锋’乃是书法中的根本方法,必当遵守的笔法。
”中锋行笔就是要使笔锋保持在点画中间行笔。
中锋行笔是用笔的关键,是书法的生命。
要能达到中锋行笔,就要在行笔时掌握好掌竖、腕平、笔杆直,同时还要随着墨液缓缓下流而不断调正笔锋,“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篆、隶、楷书是这样,行书亦如此。
1、捻管:这种方法强调通过捻管来调尖锋位置。
调锋时候,笔尖位置不变,手指转动笔杆,调整笔锋走向,将尖锋调整到点画中央。
2、转腕:这种方法强调转腕调锋。
调锋时候,笔尖位置不变,腕部灵活转动,将笔锋向外或向内推送,调整成中锋走向。
3衄锋:指将笔锋上下、左右来回揉转。
行笔过程中,笔锋可逆势上下而行,或左右轻挤,为点画转向做准备。
具体来说,横画可用指关节灵活地使笔锋不断上下微微提按扭动,以便将笔尖锋调到点画之内。
4、立锋:这种方法强调通过“立锋”来调锋。
所谓“立锋”,就是保持笔锋弹性,让“笔锋时刻站立着行走”!也就是说,每次转换笔势和走向时候,都通过“提、按、使、转”等笔法把笔锋提起,相对中正、垂直纸面,为下一个点画的中锋运笔创造条件。
5、分笔:分笔就是将较复杂的点画分笔来写,以便更好地转向中锋。
比如“横折”可写完横后断笔,再写竖,分笔写成。
这个方法被前人称为“笔笔断而后起”。
“断”指分开、收笔,即前一笔收笔写完后,再起笔写下一笔。
怎么样正确使用中峰行笔
怎么样正确使用中峰行笔书法任何笔画皆从“点起”或叫“点出”,从侧锋落下形成的“点”转化为行笔的中锋是讲述的重点。
方法一:捻管转锋(纸张平面范畴内运笔)。
调峰时保持笔尖位置不变,通过手指转动笔杆调整笔锋走向。
“横、提”逆时针转动笔杆,“竖、撇”顺时针转动笔杆,促使笔肚与行笔走向同。
“捺”画不用转动。
此过程走笔使用的锋面,与起笔点画使用的锋面相同。
此法优点是:转换方便,容易掌握。
缺点是:由于不停转动笔杆,影响笔力和速速,笔法也显单一。
以长横画为例。
起笔用A面向右下做顿,用C面切出斜边做点,保持笔尖位置不变,然后逆时针捻动笔杆,使A面转向右边,用A面中锋行笔。
其它笔画书写方法理同(略)。
简单的说,就是切笔后侧锋带笔,然后转动笔杆走向想去的方向。
简称:点,带,转。
方法二:提笔折锋(纸张空间范畴内运笔)。
落笔成点后将笔锋原地略提,保持笔尖位置不变,然后迅速“顿笔折锋”向走笔的方向。
“横”折向正右,“竖”折向正下,“撇”折向左下,“捺”折向右下。
从而达到采用不同的锋面中锋走笔。
此法优点是:用笔有力,转换迅速。
缺点是:提笔的程度难以把握,容易出现类似横画笔头出尖或落肚的现象。
以长横画为例。
起笔用A面向右下做顿,用C面切出斜边做点,保持笔尖位置不变,然后于点画原处(不离开点画)略提笔,再迅速顿笔折笔向右(H面),用H面,向右中锋行笔。
其它笔画书写方法理同(略)。
简单的说,就是提笔后使笔锋没有任何方向,然后再顿笔折向想去的方向。
方法三:腕转调锋(纸张平面范畴内运笔)。
利用腕部的灵活转动,保持笔尖位置不变,不用提笔原地将笔锋向外(笔杆倒向怀部)或者向内(笔杆倒向反之)推送,让笔肚回到笔画中间,笔锋自然变化成中锋走向。
“横、提”笔锋向外(或上)推送,“竖、撇、捺”笔锋向内(或下)推送,从而达到采用不同的锋面中锋走笔。
此法优点是:行笔干净有力,转换迅速。
缺点是:行笔开始部分容易形成侧锋用笔。
以横画为例。
起笔用A面向右下做顿,用C面切出斜边做点,保持笔尖位置不变,然后自点画原处向外(右上)推送笔锋,让笔肚回到笔画中间,促使笔锋自然向右(H面),用H面,向右中锋行笔。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整好“中锋”书法就好闹了。
“令笔⼼常在点画中⾏”,整好“中锋”书法就好闹了。
写⽑笔字运笔的要求是中锋铺毫,既要让笔毫在点画中间运⾏,⼜要灵活⾃如。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四点。
1.逆锋起笔。
指起笔时笔锋要“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做到起笔藏锋。
2.回锋收笔。
指写横和竖到尽头要收笔时,将笔略微提起,使笔锋回转。
3.中锋运笔。
指⾏笔时锋尖始终从笔画中间运⾏,使写出的字笔韵光洁,⾻⾁匀称,饱满⽣神。
4.⽑笔在蘸墨时,要不断地转动笔杆,使笔⽑保持正直,四⾯吸匀墨汁。
谈起⽑笔的运笔,⽆论是起笔、⾏笔和收笔,转锋(圆笔)和折锋(⽅笔),还是提笔和按笔,或者是疾锋和徐锋,都应遵循⼀个重要法则,这就是中锋运笔,它是中国书法⽤笔的传统技法,是⼀切运笔技巧的根本和灵魂。
正如清代笪重光在《书筏》中所说:“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
优劣之根,断在于此。
”啥叫中锋?汉代蔡邕在《九势》中说:“令笔⼼常在点画中⾏。
”这就是说,中锋运笔时,让笔头的中⼼锋芒(笔⼼、锋尖)始终在笔画的中⼼移动,这样墨汁能均匀地从笔锋的两边渗到纸上,四⾯俱到。
写出的笔画充实、圆满,具有⽴体厚实感,产⽣“引筋⼊⾻”“⽟润珠圆”的效果。
古⼈常以“如锥画沙”来形容中锋运笔的⽅法。
试想,当⼀根铁锥在平整的沙⾯上划过去后,会产⽣⼀道中间深凹,两边渐浅的锥槽体形。
由于光线作⽤,深的地⽅就显得暗,⽽浅的地⽅就显得明⼀些,这种深浅明暗的作⽤,就会产⽣⼀种⽴体感,这与中锋⾏笔的情境有异曲同⼯之妙。
由于笔锋处吃墨较多⽽⾊深,笔锋的两侧相对的吃墨较少⽽⾊浅。
由于深浅明暗的作⽤,书写出来笔画的效果必然产⽣⽴体感。
不妨拿起笔试⼀试,按中锋运笔⽅法写⼀笔画,晾⼲后从纸背⾯看,⽽隐约见到在笔画的中间有⼀道颜⾊较深的墨线,这就是中锋运⾏的路线。
由于中锋运笔写出的字沉着有⼒,四⾯势全,所以古⼈提出要“笔笔中锋”。
这就是说,中锋运笔要贯穿运笔的全过程和全部技能技巧中。
要做到中锋⾏笔,关键在笔直,笔直则锋正,锋正即为中锋。
什么是中锋、侧锋用笔?
什么是中锋、侧锋用笔?
1古人讲笔有八面锋,只要利用好了,自然就可以在书法上有所造诣!
2中锋用笔,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因为中锋用笔是书法中的大法。
既然是书中大法,什么是中锋用笔,也是颇有争议的。
赵孟頫曾经讲过: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其中的用笔千古不易就是中锋运笔。
那么什么意思中锋呢?就是“常使笔尖画中行”。
只要书写的时候毛笔的笔尖一直在笔画中行走,那就是中锋运笔!中锋运笔可以使笔画写出来饱满,有立体感,所以向来被书家所重视
3侧锋用笔,顾名思义就是书写的时候笔尖未在笔画中,而是偏向一侧。
这种用笔写出来一边整齐,一边锯齿状,给人视觉上是片状,经常使用就是病笔。
宋代大书法家姜夔曾说“中锋取骨,偏锋取妍”。
也就是偏锋利用好了,可以给作品增加美感。
4所以说我们学习书法的朋友要正视中锋和偏锋,二者只要利用的好,都能给作品添加美感,增加好处。
书法技法的重要核心:中锋运笔
书法技法的重要核心:中锋运笔无论是哪一种艺术,都要运用一定适合于它的工具去工作,而这种工具的用法,也必有它一定适合的规则,遵循这种规则,经过认真的练习,到了能够活用这种规则时,才能产生出较好的作品。
中国书法也是一种艺术,自然不能例外。
书法中唯一重要的就是中锋,就是把这笔锋放在每字的一点二圆当中,必如此,点画才能圆满美观。
中锋运笔亦即常令笔锋点画中行,锋毫在中心线附近运行,副毫分铺两侧,使线条两侧吸收墨汁相对均等,形成比较圆润、温和的线条边沿,笔锋墨迹被隐藏、融合于边沿圆润、温和的墨线之中,使笔画线条内含遒劲笔势、外裹饱润墨色,易呈现筋劲血盈、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
书法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锋运笔的技巧与娴熟程度。
明清以来的知名书家大多主张中锋运笔。
清笪重光说:“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
”认同中锋运笔在笔法中的核心地位后技术问题就简单了些。
其次不要对中锋运笔神秘化,对中锋运笔本质及多样性要有清醒的的认识:从书写的实际情况看,侧锋运笔随处可见。
除秦篆外的诸体的书写,要达到“笔笔中锋”或严格的“锋行画中”是不可能的。
需要认识到侧锋运笔在书法笔法中存在的合理性。
清代朱和羹说:“王羲之《兰亭》取妍处时带侧锋。
”侧锋的创造运用开始了一个破圆为方的书法艺境。
因此在运笔常规状态下,尤其是书写楷、行、草时,中锋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技巧、变通,是书法情怀的表现手段。
掌握中锋运笔的基本技巧有:一要善于用锋。
书法是笔锋的舞蹈。
中锋运笔主要是指毛笔笔锋的书写状态,笔腹以上一般不接触纸张,所以,用锋的关键在竖锋(提)和铺毫(按)。
这样才能做到“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
二要学会调锋。
由于汉字笔画的多样性,中锋行笔必须渗透到各种点画中,调峰是不可缺少的。
可以说,没有调峰,就不能保证中锋运笔。
调峰是手段,保持中锋运笔才是目的,运笔过程中所运用的提、按、转、折等笔法,大多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调锋以保持中锋运笔,或为了将当下的侧锋运笔回归为中锋运笔。
如何保持中锋用笔?
如何保持中锋用笔?中锋用笔是写好毛笔书法的关键,但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很不好把握,笔锋如何调节,这是书法训练的一个基本功。
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一是提,在提笔的过程纠正笔锋,颜真卿的楷书就是这种写法。
二是转,在书写的过程中轻轻转动笔杆,使其由侧锋变成中锋,这个要难一点。
据说刘墉就是用这种方法,有时甚至把笔都转掉了。
当然,这种调锋技巧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去体会、练习,要做到熟能生巧。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把字写好,首先要过技法关。
技法最重要的是笔法,一个人如果笔法掌握不了,练字枉费功夫。
那么什么是笔法呢?笔法,顾名思义,就是讲用笔的方法,包括执笔法、运笔法等。
掌握执笔法是进入书写阶段的第一步,提笔写字即要对执笔法有一定的把握,对于执笔法这里不再赘述。
书法最重要的是讲究运笔之法,我们称之为用笔法。
有人将用笔法分解为起笔法、行笔法、收笔法等,较繁琐。
章祖安先生将用笔要领归结为两个字:用锋。
所谓能用笔,就是能“用锋”,体力转化为笔力,即转化为用锋之力。
如何用锋?1、要学会中锋用笔也就是笔锋始终在线条中间运行,这样写出的线条既圆润又厚实,即前人所讲如屋漏痕、锥画沙的效果。
中锋用笔首先执笔要稳,行笔要静(这里的静,不是静止,是指行笔要神情专注,凝神静气)。
出现偏锋及时调整,不然即使是中锋,写出的线条也容易扁薄。
所以,中锋用笔在笔法中占重要位置。
等到中锋用笔熟练了,也可用侧锋、逆锋等书写,以求线条有所变化。
2、要学会提按用笔提按之法能表现出书写者对毛笔的控制能力,掌握了提按技巧,可以说对用笔法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提,指用笔能提得起来,既要有往下压笔的力量,更要有往上提的力量,提也要力到笔锋,不可如强弩之末。
按,最能体现用笔的力度,但控制不好,一味下按,往往使线条粗钝,形成墨猪。
有人下笔就用笔肚,按笔有余,提笔不足,书写起来僵、结、板,这是对提按笔法缺少体会与实践的结果。
3、要学会调锋笔锋在书写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果不及时调锋,便会出现偏锋、绞锋、散锋等现象,这样既影响线条的质量又给运笔带来很多困难。
中锋运笔诀窍
中锋运笔诀窍
中锋运笔是书法中的重要运笔技巧之一,它关系到书法线条的质量和表现力。
以下是一些中锋运笔的诀窍:
1. 控制毛笔下按的程度:在书写时,需要控制毛笔下按的程度,尤其是在笔画的粗细变化时。
下按程度越大,笔画越粗,反之则越细。
2. 运行过程中,不时将散卧软弱的笔毫扶立起来:在书写过程中,毛笔可能会变得散卧软弱,导致线条变得疲软无力。
这时需要及时将笔毫扶立起来,以保持中锋状态。
3. 笔头要正:在书写时,笔头要正直,不能弯曲或偏斜,否则会导致笔画变形。
4. 保持笔锋方向一致:在书写时,要始终保持笔锋的方向一致,这样可以让笔画更加流畅和连贯。
5. 快速行笔:在书写时,需要快速行笔,以保持笔画的流畅和连贯。
中锋运笔是书法中的核心技巧之一,需要不断练习和掌握。
什么是中锋、偏锋、侧锋用笔
什么是中锋、偏锋、侧锋用笔
【书法百科】什么是中锋、偏锋、侧锋?
中锋,也叫正锋。
是用笔时将笔锋保持在笔画中间运行。
正如蔡邕在《九势》中所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中锋用笔,墨水顺笔尖流注而下,均匀渗透于纸上,使笔画避免出现上重下轻、左重右轻等毛病,两边如界,呈现均衡。
古人所说的“锥划沙”“印印泥”“屋漏痕”都是比喻中锋用笔所表现的效果。
历来书家主张“笔笔中锋”,可见中锋是书法最主要的笔法。
偏锋,也叫侧锋。
是指运笔时笔锋偏在笔画之一边。
偏锋写出来的笔画一边充实、光滑,一边虚弱、枯涩。
历来书家认为偏锋是书法之弊,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有时偏锋人纸,锋棱显露,犀利明快,使书作增添了几分生动。
侧锋,是指笔毫运行时,笔锋在笔画里的位置是先偏而后中。
侧锋是偏锋转向中锋的过渡,是介于中锋和偏锋之间的一种用笔方式,一般常在起笔时使用。
对于“侧锋”的提法,历来各有所论,有的以为侧锋就是偏锋,还有的认为侧锋是中锋用笔的一种。
其实二论都各有偏颇之处。
侧锋就是侧锋,既不是偏锋,又不同于中锋,是常用的重要笔法之一。
侧锋用笔,有以侧取势的意思,它既有利于承接上一个笔画的笔意,又有利于书写速度的加快。
如果精到地把握侧锋的使用,就会写出有气势有变化的好字。
#书法爱好者# #青岛#
长图。
毛笔的中锋行笔怎么做到?
毛笔的中锋行笔怎么做到?
毛笔的中锋运笔是书法的主要运笔技法。
实际上毛笔在书写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的中锋和偏锋行笔,而是在交互运行的,并且还是和其它运笔技法如提按顿挫等技法,根据点画线条造型的需要不断变化者的。
那么在如此复杂的运笔过程中,中锋行笔是如何做到的呢?调锋,是通过提按顿挫调整笔锋来实现,故中锋技法主要表现在书法点画线条的起笔调锋以后或收笔之时,还有转折的前后阶段。
当然在点画线条的中短也需要注意调锋动作,使得笔法一直保持在中锋行笔状态。
调锋,就是通过提、按、顿、挫技法使得笔锋因种种原因出现侧倒的笔锋复归于中锋行笔之轨道中去。
如横画的起笔,当逆锋起笔写出点画的左上角,再下顿(或驻锋)笔写出点画的左左下角后,准备向右行笔之际,就需要通过提按等技法将笔法锋调节到中锋运笔上去。
这时候毛笔的毛笔在提按或顿挫过程就可以在前面完成的起笔的墨点中将毛笔笔法调整之向右行笔的状态,至此向右行笔就可以使得笔锋处于中锋状态了。
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到毛笔的笔尖部分向着起笔的方向,笔杆向着行笔的方向略呈涩势行笔,并注意中锋行笔过程中线条的粗细变化,采取相应的提按技法,保持中锋行笔,来完成后面的运笔动作。
书法中常见的8种“锋”
书法中常见的8种“锋”很多朋友在初学书时,可能对书法中的中锋、藏锋、逆锋等术语不大理解,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锋”具体指什么。
一、中锋蔡邕(yōng)说“令笔尖在点画中行”,即指中锋用笔。
中锋运笔时,笔尖时刻保持在线条的中心部位,落纸后,笔尖的方向和笔运行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中锋行笔时,笔尖在笔画中间,两边的笔毫一齐用力,墨迹向两边渗透均匀,写出来的笔画厚实、凝练。
中锋在篆书、楷书、隶书中运用的特别广泛。
二、侧锋侧锋又叫做偏锋,与中锋相对。
侧锋用笔,笔入纸后,笔尖的方向与笔运行的方向往往呈一个角度。
如写“横”时,顺锋竖入,向右下顿笔,此时笔尖朝左上方,当我们像右稍拖带时,笔的运行方向是朝右的,笔尖方向和运笔方向就有一个夹角。
侧锋写出来的点画,往往一侧较厚实,一侧较单薄,这与侧锋是单侧笔毫用力有关。
“中锋取骨,侧锋取妍”,侧锋在行、草书中运用的很广。
三、藏锋藏锋指的是将笔锋收纳在笔画中间,使它不显露在笔画边缘。
在一些点画中,落笔和收笔会运用到藏锋。
也可理解为把笔尖藏在笔画中间,使它不显露在外面。
藏锋写出的笔画浑圆饱满,颜体楷书的点画中,藏锋运用的比较多。
四、露锋露锋与藏锋相对,指的是在书写时,笔锋显露在外。
露锋常常出现在起笔处,写出的点画棱角分明,在行、草书中运用广泛。
率真入笔,方棱有骨,别有风味。
五、逆锋逆锋指的是起笔时,入笔方向与行笔方向刚好相反。
“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说的就是逆锋用笔。
六、顺锋顺锋与逆锋相对,即顺着笔锋直接入笔,笔锋方向与入纸方向是相同的。
顺锋入笔后,是侧锋行笔还是中锋行笔,与下一步的行笔方向有关。
七、回锋回锋指的是锋往笔运行的反方向收回,往往用在收笔时。
八、出锋这里的出锋指的是与回锋相对,往往出现在点画的提笔收笔处,即直接顺着行笔方向收笔,最典型的是悬针竖中的提笔出锋。
还有撇、捺的收笔等,也常用到提笔出锋。
书法中什么是“中锋”、“侧锋”、“偏锋”?
书法中什么是“中锋”、“侧锋”、“偏锋”?
中锋
中锋是书法最重要的基本笔法,指的是在书写的时候,毛笔笔尖正好在所书写笔画的中间部分,笔尖的方向正好和笔杆行走的方向相反,笔杆基本保持垂直状态,或者稍微倾斜,这种用笔方法也可以叫正锋。
用中锋书写出来的线条两边的边缘线比较平滑、流畅,笔画的质感比较厚实,也很有力量感,它是书法的最基本的用笔方法,其它的用笔都是要在中锋的基础上进行,没有了中锋的书法作品也就称不上是书法了,中锋用笔在篆书里使用最为广泛。
侧锋
侧锋是指在行笔过程中,毛笔的笔锋有倾斜,这一用笔我们练习书法的时候也经常使用的,比如在楷书里,“点”的别名就叫“侧”。
点就是侧锋写出来的,另外写横画、竖画等笔画的时候,起笔一般都要切笔,这个切笔其实就叫侧锋。
侧锋在隶书、行书、楷书、草书中都会用到。
偏锋
一般认偏锋是一种笔病,属于涂抹类的一种,它的相对面是中锋。
但是,也有人认为偏锋就是侧锋,是侧锋的另外一种叫法。
我们书写的时候一般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偏锋尽量少用或
者不用。
“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关于三种不同的笔锋,你都写对了吗?
“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关于三种不同的笔锋,你都写对了吗?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一书中曾说:“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
用笔,就是对毛笔合理的使用,而毛笔的合理使用,古人已经经过千年的实践早已总结的很清楚,翻开字帖就可以看到。
问题是,有很多初学的朋友总是在问“帖中某一个点画是中锋还是偏锋”这样的问题,有些时候觉得怎么还在问这样的问题,但仔细一想,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学用笔,不就是研究如何玩转笔锋的过程嘛!毛笔在纸上运行时大致有以上这三种状况、不同的书体,对运笔的要求也不相同:篆书纯用中锋;隶书、楷书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行书、草书以中锋、侧锋为主,偏锋偶尔为之。
由于笔毫是柔软的,因此有时落笔处于偏锋状态,要在运行过程中将笔毫逐渐理顺调节成中锋。
线条形状、线质首先与用笔方式有关。
中锋用笔时写出的笔画两个边缘受力相等,线条圆浑而饱满。
相反,偏锋写出的线条,一个边缘受力,另一个边缘纯为副毫擦出,挺直的一边与瘫痪柔弱的另一边,两个边缘受力无法构成力量的均衡,笔画晃得扁平、单薄。
当然,这两种方法写出来的笔画外观形状也是不同的。
一、中锋中锋运笔的关键在于会使用中锋,会调节笔锋,令其保持中锋运笔。
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
毛笔在纸上运行时,笔腹处于运行的前方,笔锋紧随其后,笔锋始终重复在笔腹所形成的墨迹之上,为中锋运笔。
中锋运笔时,笔锋到笔腹的方向,与毛笔的运行方向一致,且执笔应当尽量使笔杆垂直于书写面。
篆书《白氏草堂记》中锋有两个好处:一是笔锋走在笔画的中间,墨水通过笔心流注到纸面,会自然地向线条的两边渗开,中间墨色略浓于两边,出现如锥画沙的立体感。
二是笔锋走在笔画中间,能够在点画的起讫之处,上下左右,八面出锋,带出细挺圆劲的牵丝,钱条圆浑而有质感。
用中锋运笔写出来的笔画由于书写力度、速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质感。
大致分为两类:(1) 笔画边线光洁平整,如刀切的一样,古称“古钗脚”;用来形容中锋转折的笔画,虽弯曲盘绕,而其笔致依然圆润饱满。
中峰行笔该怎么练习?
中峰行笔该怎么练习?
中锋行笔该怎么练习?书法的核心是笔法,而笔法的核心则是中锋用笔,想要达到中锋用笔,则需要对提按顿挫熟练至极。
你在备注中对中锋行笔的理解基本上是没错的,简单来讲,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让笔锋在点画中行。
关于中锋运笔的练习,方法有很多种,一般来讲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就是通过对小篆书字体的学习来达到掌握中锋运笔。
我们都知道,小篆字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对文字改革后的一个结果。
它以秦篆为基础融入石鼓文等字体综合而成的一种规范、严谨的字体。
这种字体其形体以长方形为主,宽高之比约为2:3,点画上多以藏锋为起、收,线条粗细均匀,字体呈现对称、婉通的特点。
因此,通过对小篆字体的学习,我们是可以达到掌握中锋用笔这一重要的笔法。
第二类,就是目前在网上比较流行的那种俗称“画蚊香”学习法。
“画蚊香”只是对这种基础笔法学习的一个俗称,它其实包含着很多内容上的学习。
比如横笔画、竖笔画、转折笔画、粗细笔画等诸多线条方面的练习。
这种学习方法它针对性很强,我们在练习的时候,最好也是能够通过结合例字的方法来进行,这样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这种针对性练习,有着更深的体会。
除以上的这两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之外,当然还有其他的学习方法。
但整体上来讲没有像以上的这两种学习方法来的广泛。
中锋运笔是所有书法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技巧。
可以说它是一个基础,当你掌握了中锋运笔之后,你接下来还要学习八面出锋等笔法上的一些技巧。
因此,对于中锋运笔的学习,的确需要慎重严谨。
我是书法有云,一名书法爱好者,从事软、硬笔书法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锋弧线是线条改变方向时用中锋来控制的,从而在纸上书写出弧形线条。在书写时由于腕的动作,笔杆必然会左右前后的摆动,线条方向改变时,应控制笔锋的指向,笔锋始终对准前进的逆方向。右手执笔用手腕来控制笔,在做弧形连续运笔练习时要连续旋转,保持中锋运笔。手指、腕关节均放松,动作要连贯,速度要均匀。调整笔锋的指向,笔锋始终对准前进的逆方向。
。。。。。毛笔书法中的中锋运笔 。。。。。。。毛笔在纸上运行时,笔腹处于运行的前方,笔锋紧随其后,笔锋始终重复在笔腹所形成的墨迹之上,为中锋在外而骨在中”,为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蔡邕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的“笔心”就是指笔锋、笔尖。“常在点画中行”是指经常在笔画的中间运行。由于毛笔是圆锥状态的,因此中间的笔毫要比两边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写出来的笔画呈圆润浑厚的立体感觉,显得很饱满,这就叫“中锋运笔”。但有时候虽然笔锋在笔画的中间,可毛笔不是处于圆锥状,而是像油画笔那样呈扁平状,这时候写出来的笔画质感就会显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圆笔属纸”四个字。如果书写过程中出现了“扁笔”,有一种补救的方法就是将毛笔在砚池边上掭一下,使它回复到圆锥状态;另一种方法是以执笔的手指将笔杆转动一下,使落笔时扁笔交圆;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书写过程中用调节笔锋的方法使其变圆。
中锋横线在运笔时笔管要直,笔锋要保持在笔画的中间位置,笔尖的指向与行笔的方向相反,笔锋到笔腹的方向与毛笔的运行方向要一致。在保持正确的坐姿与执笔姿势的情况下,在纸上书写横线,并书写尽可能长的横线。从左到右,速度要均匀,肩部配合动作,各部分尽可能放松,并反复多次,直到线条平稳协调为止。
中锋竖线书写能够集中体现汉字笔画线条的“原生态”。其实,中锋书写一点都不神秘,毛笔在纸面朝着前进的方向稍按一下,笔尖就被弯着朝向相反的方向,这个状态就是中锋。在保持正确的坐姿与执笔姿势的情况下,在纸上书写尽可能长的竖线。从上到下,速度均匀,肩部配合动作,各部分尽可能放松,并反复多次,直到线条平稳协调。先起笔,在纸上写竖画,与纸的边沿平行,收笔时线条均匀、平稳,以写出不同宽度、不同速度的平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