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的变态心理描写手法与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本科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论张爱玲的变态心理描写手法与

意义

摘要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通过白落梅对张爱玲的一生进行了剖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张爱玲的童年回忆,生活经历。让我们仿佛成为了张爱玲其中一位朋友,尽管张爱玲如此的“薄情”。但张爱玲的小说中的变态心理描写是对当时的时代以及社会加以关照,揭示了当时人类的精神和生存的状态。张爱玲的小说以人物变态的情欲、歪曲的心来解释产生痛苦的人性,她的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将变态心理描写与创作技巧紧密结合,巧妙的使用了现代创作技巧,将变态的人性通过写作手法来向广大读者展示,这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精神上的反思。变态心理的写作手法为她以后的写作生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角度,借助此手法,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深化了人的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变态描写人性精神

目录

引言 (1)

一、文学与变态心理的关系 (1)

(一)变态心理含义、种类与特点 (1)

(二)文学创作 (2)

(三)二者间的关系 (3)

二、张爱玲与变态手法描写切入的原因 (3)

三、变态手法描写的意义 (5)

参考文献 (9)

论张爱玲的变态描写与意义

吴柳春

引言

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人物变态心理的描写如果运用得当,恰到好处,往往能收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展示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内容。用变态表现常态,也可谓是艺术的辨证的运用了!从抒发的需要来看,幻觉所表达的常是不能表达的东西。艺术家当他们熟悉了自己的创作对象,进入艺术构思的,往往如醉如痴,产生幻觉,陷入变态,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即老子所说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以此来直接感知到所描写的东西,只觉现实生活和幻觉世界一起流逝,两者以最出人意料的方式交错。

一、文学与变态心理的关系

在不同的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变态心理描写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运用的方式也千差万别。但在运用时,必须根据特定的典型环境,遵守人物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描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内容。

(一)变态心理含义、种类与特点

变态的标准取决于社会,也就是说变态指的是行为和偏离了社会普遍认可的准则。这是心理学上对变态的解释。一般来说,变态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能找到。心理变态又称“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指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力、意念及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异常表现。变态或接近变态的心理有很多种,如幻觉、催眠状态、梦游、性变态以及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病等。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到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

如今在许多角度,如从医学、病理学等角度来分析变态心理是不能够更好的诠释文学与变态心理的关系,对于文学中的变态心理我们应该要以文学为基础,把作者的人生经历相结合来进行剖析。

因此,我们在人文基准界定下的得出三种变态行为心理:1.冲突过程中,出现阶段性和谐而最终不和谐的跳跃式变态。2.很少出现和谐性的行为,最终也不和谐的恒久性变态。3.冲突过程中出现阶段性不和谐而最终走向和谐的偶发性变态。变态心理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作为自然范畴的人的生命自由状态与作为社会范畴的人的感知失衡的相互作用、抵制的结果。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以人文基准来界定变态心理,才能恰切地分析如何把变态心理作为描写技巧,使审美视野得到更好的延伸和拓展;如何把变态心理作为审美关照的对象,使其成为审美情感的载体,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探索变态心理的精神文化价值。

变态心理的种类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人格障碍等。在文学中看重的则是情感,然而与情感具有一定联系的则是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

(二)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指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文学创作需要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个过程极为复杂,其中包含着诸如素材积累、艺术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它因时因事而异,变化无穷,但又有一定的共同规律可循。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应当从对生活的审美感受出发。他的生活积累越深厚,就越能培育出丰硕的果实。

因此,作家首先必须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文学描写的中心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对于文学创作来说,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工作,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观察人、剖析人的内心世界,关心人们的各种命运,设身处地地体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色彩和节奏,从生活中获得只有作家个人才能捕捉到的那种独特的感受,抓住最能代表人物性格的特征和行为。同时,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深入思考,透过生活现象探求生活

真谛,逐步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在深入生活中,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各种人和各种社会现象,这是文学创作的前提。

(三)二者间的关系

其实,文学创作的过程与作者本身的情感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个人情感愈加深刻,创作能力愈加的强烈。在中国文学史上,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文学成就,张爱玲不得不算是一个“传奇”。张爱玲作为一位以体验和敏悟写作的才女型作家,以擅长描写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而著称,她在小说《传奇》中较集中、深入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十里洋场中不同形色的女性,通过审视、剖析她们的爱情生活、家庭生活、社交生活以及其他社会日常生活,折射出女性视角中的以乱世与男权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西文化混合杂交的历史嬗变时期,更表现出在这种背景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包括她们的角色、职业、地位、人格、趣味以及细腻、复杂、深层的心理行为。尤其是对由于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的矛盾而产生的畸形、病态的变态心理作了细腻的描绘。

也只有张爱玲,才能把人文准基的变态心理描写的淋漓尽致,变态心理的手法通过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文章是手法的载体,让读者深思不已。

二、张爱玲与变态手法描写切入的原因

张爱玲之所以把变态心理的手法描写的如此深入人心,自然与她的人生经历脱不了干系。她所体验过的生活,通通都被通过写作手法描绘出来,具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或许这是导致张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与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认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张爱玲离开了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然而,母亲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而母女间的矛盾也在一天天地、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在慢慢地激化。张爱玲说:“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幼年的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