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科书与大陆部编历史教科书示意图比较

合集下载

台湾学生言行教育与书本教科书教育大相径庭

台湾学生言行教育与书本教科书教育大相径庭

台湾学生言行教育与书本教科书教育大相径庭台湾学生言行教育与书本教科书教育大相径庭台湾学生言行教育与书本教科书教育大相径庭从上周开始,台湾的中小学结束寒假陆续开始新学期。

在这个学期,岛内的高一学生拿到了新版历史教科书第二册――《中国史》。

在这本由台独势力操纵修改的教科书中,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改为了中国;著名的武昌起义变成了武昌起事;日据时期成了日治时期;而有关台独的论述更是大行其道。

这本荒唐的教科书引起了岛内绝大多数教育家、老师的痛斥与担忧。

那么,除了历史教科书,台湾中小学国文、地理一类的人文学科教材又是什么样?它们又被台独的黑手浸染了多少呢?一纲多本引出诸多问题1995年以前,台湾中小学教科书一直实行统编制,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各科教学大纲,其下属的国立编译馆负责编撰教材。

1995年,时任中研院院长的李远哲主持教改,他认为统编制教材会导致学生思想刻板化,因而将中小学教材改为审定制。

除国立编译馆,岛内民间出版机构也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纲要编撰教材。

不过,这些教材必须经过国立编译馆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才能出版发行。

各学校则选聘教师、专家和家长代表,组成委员会自主选用教科书。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同一科目多种教科书的现象。

比如,争议很大的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台湾史》,就有8个版本的教材,而寒假后开始启用的《中国史》也有5个版本。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出版机构可以自行编辑教材,可生杀大权依旧掌握在教育部手中,如果教材观点与其相左,审定委员会就可以技术性封杀。

尤其是近年来,民进党当局更是借教育部的审定权在教科书中宣扬文化台独。

去年,台大历史系主任吴展良在其主持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像往常一样依史实将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时期称为日据时代,可审查委员会却强迫他修改为日治时代。

吴展良坚持不改,结果,在与当局的僵持下,该版本虽然最早送审,却最终错过了高中选书日程,被封杀出局。

与此同时,一纲多本造成的教材多样化、内容不规范,也令教师无所适从,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阅读多种教科书,更是苦不堪言。

两岸高中历史教科书“辛亥革命”编写特色比较——以“岳麓版”和“南一版”为例-论文

两岸高中历史教科书“辛亥革命”编写特色比较——以“岳麓版”和“南一版”为例-论文
力, “ 岳麓 版 ”则侧重于从 不 同的阶层来叙述 ,也
二 、两版教科书 “ 辛亥革命”内容的比较
高 中历史教科书一般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 以体现
内容 为主的课文系统部分, 二 是以体 现方法为主的课
文辅 助系统部分 。两版教科 书涉及到 “ 辛 亥革命 ” 内容 的教 材 不止 一 册 ,但 由于 “ 辛亥 革 命 ” 内容
从此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 通过 比较看出 ,
两版 教科书对于辛 亥革命推翻帝制 ,建立共和 的叙
2 . “ 辛亥革命”课文内容叙述的比较
( 1 )“ 辛亥革命”的背景 “ 南一版 ”对背 景叙述 篇幅较大 ,包括三个 子
述 是比较一致 的 ,但 “ 南一版 ”更强调革命对孙 中
( 实验 )》规 定 ,高 中历史必修包 括政治史 、经济
史和思想文化 史三大模块 。在三大模块框架 下 ,确 立了2 5 个古 今贯通 、中外关联 的专题 ,形成 一个 视 野广 阔 、联 系紧密的历史 学习体系 。选修课 程提供
给文科生有 选择 陛地学 习 ,包括 :历史 上重大改革
回眸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六个模块。 “ 岳 麓版 ”采取中外合编方式 ,以人类社会发 展进程 为主轴 ,以时间为经 、空 间为 纬 ,把 中国置 于世 界 中叙述 。这样 ,学生不仅可 以加深对某个领 域历 史发 展脉络 的认 识 ,而且可 以在 全球史观下加
两岸高中 历史教科书 “ 辛亥革命”编写特色上
以 “ 岳麓版 "和 “ 南一版”为例
◎林 涵 汕头市第一中学
2 0世纪 9 0年代以来 ,世界许多 国家和地 区都
( 二 )两版教科书的内容编排 比较 1 .“ 南—版 ”内容编排 根据 台湾 《 普 通 高 级 中学 课 程 纲 要 ( 历 史

两岸历史教科书的差异

两岸历史教科书的差异

翻开高中课本的古代史部分,两岸的不同立刻彰显。

因为立场不同、政治视角不同,两岸对于一些历史史实的判断、定论也不同。

李自成是闯王还是流寇?太平天国运动是具有先进性的农民起义还是祸乱?曾国藩作为打击太平天国运动的将领,究竟该如何评价?本报记者选取了几处中国古代史中体现两岸观点碰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结合两岸学者的观点,为读者一一解读两岸文化的差异。

曾国藩是地主还是“卫道士”?台湾教材摘录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深受儒家传统的熏陶,为一位讲求义理、崇尚经世济用的学者与官员。

咸丰二年,他奉命帮办湖南团练,因痛恨洪秀全的残暴与破坏礼义人伦,决心创建一支有理想、有训练的新武力,以卫乡、卫道与卫国。

经他振臂一呼,许多书生与乡农起而响应,便组成了湘军。

曾国藩辈奋斗的动机在此,其制胜的关键亦在此。

至其影响,则主要为汉人政治地位提高,满人势力减弱,与民族意识的再度兴起。

观点台湾:曾国藩打破了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不败神话,台湾的课本对他充满了赞许,认为他讲求义理,且崇尚儒家思想,一心想恢复被迫害的人伦。

另外,课本还在太平天国运动一节的最后部分,划出单独的小标题,讲述和曾国藩同期的,以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主的地方督抚、士绅,对太平天国攻击儒家、民间信仰等行动的回应,并以此延伸开,讲述了他们为主的汉人势力的崛起。

大陆:大陆在太平天国运动这一章里提到过曾国藩,只有一句话、一幅图,且给他下了定论:“汉族地主武装”,与洪秀全等所代表的“农民阶层”完全对立。

除了此处,课本还在必修第二册的经济史中提到了他,他和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建起军械所、制造总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北京市101中学的历史老师孙淑松认为,大陆略去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的介绍,以及后来地方势力的崛起,是因为大陆教材在古代史的处理上,始终着眼于中央集权是如何形成的。

而督抚、士绅是地方势力,属于统治阶级的下层,并且还是汉族势力,与朝廷的满清势力不同,所以不在主要讲授的范围内,没有着重处理。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初中科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初中科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初中科学教材的比较研究摘要在对比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科学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对中国大陆浙教版《科学》和中国台湾《自然与生活科技》中初中化学部分从呈现方式和知识体系2个维度进行比较,为科学教材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科学教材初中化学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栏目设置知识选取我国大陆第八次课程改革于2001年正式实施,初中科学教育综合课程“科学”由此正式建立。

目前按照国家《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编写的科学课程国家级实验教材有好几个版本,其中由朱清时主编的《科学》是大陆现行的主流教材之一,浙江省除了宁波市之外的地区都使用该教材,所以选择这个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科学》从对自然认识的角度,以“存在的自然——演化的自然——自然与人”为线索将科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创造性地实现了科学课程的综合。

在我国大陆课改开展之际,我国台湾也集中大量的教育专家学者、教材出版商及一线教师规划着九年一贯课程改革,并于2001年正式展开。

我国台湾课改提出了7大学习领域,其中在自然与生活科技学习领域开展的“自然与生活科技”课程就相当于大陆的“科学”。

由牟中原主编的《自然与生活科技》初中科学教材以几大课题总揽自然——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方法,不再特别强求各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而是从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基本认识出发进行编写。

所以《自然与生活科技》有较明显的分科现象,初中化学内容就主要集中在八年级上册。

本文将在对比我国大陆与我国台湾科学课程理念的基础上,选取牟中原主编的《自然与生活科技》八年级上册和浙教版《科学》中的化学内容,从知识的呈现方式和知识体系2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比较研究。

1.课程理念《课标》指出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清晰罗列5项基本理念具体说明——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

我国台湾《课程纲要》提出3项基本理念——以探究和实做的方式来进行、培养科学与技术的精神及素养、以学习者的活动为主体,强调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国民的科学与科技素养。

台湾历史教科书和大陆比有什么不同-推荐下载

台湾历史教科书和大陆比有什么不同-推荐下载

台湾历史教科书和大陆比有什么不同核心提示: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台湾教科书也比较吝啬地用了320个字,“中共在大陆的统治”这一节中称大陆人们“等于被关在一个大铁幕之中,以致造成大陆的贫穷与落后”。

而这320个字是什么概念?台版教科书在讲述七七卢沟桥事变时用了270个字,讲述四大会战用了400个字。

而大陆60年的变迁,竟然浓缩在这么一点情绪化的字眼里,不难想象冲破双方的认知隔阂要靠多少个320字?摘自《看世界》杂志2010年5期作者:毛春初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古代史由于较少牵涉当下,双方的叙述都有一种轻松感,甚至豪迈感。

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叙述历史的角度可以揣摩出双方的政治生态。

大陆和台湾在叙述中国史最大的不同可以说是在农民起义的评价上。

台湾对于农民起义有种特别的敏感,基本上评价都是负面的,而大陆对此往往高唱凯歌。

例如对于陈胜、吴广的起义,台湾版只是简单地用几个字叙述,而大陆版对它非常赞颂,花了较多的篇幅来叙述此事,充分突出农民起义的伟大意义,“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

”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台湾的历史书中是这样评价的,“其政治制度为文武合一,极端专制,形成历史上罕见的恐怖统治。

”而大陆版对太平天国运动极其推崇,不仅肯定它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而且下面还详细分析了它的五点意义。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在台湾叫做“义和团之乱”。

台湾版对它的看法较为负面,认为它怪力乱神、经常对外人滋事,故又称为“庚子拳乱”。

大陆则没有谈及义和团的局限性,主要篇章描述义和团的勇猛和无助。

对于农民起义的原因,两岸在解读上也存在大分歧,大陆版强调多是官方原因,例如由于官吏摧租逼税、统治残暴等原因造成,而台湾湾则多以流寇、饥民、破坏等负面的词语相称,似乎农民闹事是下层人的自主行为,与统治阶级关系不大。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差异分析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差异分析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差异分析语文,在台湾称为“国语”。

由于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分析两岸在语文教材编写上的差异,了解台湾在语文教材编写方面的独特做法,对于我们强化语文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本文以台湾国民小学选用比较广泛的台湾翰林出版公司的《国语》(以下简称台湾版)五年级上、下两册与大陆凤凰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以下简称苏教版)五年级上、下两册进行对应比较,了解两者的差异。

一、编写体例方面差异众所周知,台湾书籍为右侧装订,竖排,自左往右翻页,自右往左阅读,这与中国古代典籍的装订和阅读习惯完全一致,也算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坚守。

台湾版教材的基本编写体例是,教材采用“单元组织”的方式统整编写,以每3~4篇课文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课文内容结束后,以较大篇幅组织“统整活动”。

其具体安排顺序有6个方面的内容,即单元主题介绍→单元导读→问题讨论→课文3~4篇→统整活动→试一试或想一想。

以第一单元为例,其按照先后顺序编写的情况如下。

第一单元:生态与环境单元导读:本单元通过三篇记叙文和一篇议论文来谈论生态与环境的关系,让我们一起爱护地球,维护自然环境。

问题讨论:1.我们要怎么做,才是真正的爱护动物?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可以怎么做?课文:第一课:湖边漫步(刘克襄)第二课:带箭的花凫(夏婉云)第三课:珍珠光彩的蝴蝶梦(王洛夫)第四课:迈向低碳生活统整活动:1.词语的运用。

(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绍“笼统”用语和“精确”用语的区别,并提出问题,要求读者“想一想”)2.概览式阅读。

(介绍什么是“概览式”阅读方法,最后提出问题,要求读者“试一试”,概读下一单元的一篇新课文,然后自己说出课文大意)3.凸显主题的“对比技巧”。

(介绍“对比”这一写作手法,并要求“想一想”,学生个人在暑假前后心理活动的不同)4.国字(汉字)的由来——象形字、指事字。

(介绍汉字的两种构词方法,并要求学生分析具体字形)5.认识书法的字体——篆书、隶书。

大陆和台湾历史教科书的区别 让人真的不忍直视

大陆和台湾历史教科书的区别 让人真的不忍直视

大陆和台湾历史教科书的区别让人真的不忍直视一、夏商周三代【台湾版p12~15】尧和舜都是大公无私的人,他们都把帝位传给贤能的人,不传给儿子。

这种传贤不传子的方式,很受后世的赞美,史称禅让政治。

禹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他不仅消除水患,而且大兴水利,使百姓过着安定的生活。

禹年老时,也想效法舜,把帝位禅让给帮助治水有功的益。

但他死后,四方诸侯不拥戴益,而拥戴禹的儿子启。

这是因为禹有治平洪水的大功,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加上启也很贤能,所以获得诸侯的拥戴。

从此,君主成为世袭,开了传子或传弟的局面。

夏朝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与后来的商、周,合称三代。

【大陆版p8~10】相传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都是由部落推举生的。

这种公共推举首领的制度,后人把它叫做禅让制。

传说的尧、舜、禹时期,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

那时候部落首领逐渐取得了特殊地位,贫富分化明显。

传说舜的家里有了储藏粮食的仓库,禹的父亲曾筑城来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

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建立和发展时期,共1300年左右。

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第一阶段。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的人。

他本人是由各部落共同推举的首领,但已经拥有凌驾于各部落之上的权力。

有一次,召开部落联盟会议,一个部落首领迟到了,禹竟然把他处死。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自称为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国家-夏朝。

【异同比较】对于禅让政治的解释上,台湾版与大陆版有很大的不同,台湾版是说「把帝位传给贤能的人,不传给儿子」,而大陆版却强调「由部落推举产生的」,由此可以感觉出大陆版认同这种共同推举的方式。

台湾版则非常赞扬这一种政治概念。

台湾版对于夏、商、周三代都以正面的叙述,并认为尧、舜、禹是历代不可多得的明君,肯定他们的重要性,但大陆版却说夏、商、周是我国奴隶制的王朝,其中对禹更是大肆批评,例如:台湾版「禹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使百姓过着安定的生活」,而大陆版「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的人……有一次,召开部落联盟会议,一个部落首领迟到了,禹竟然把他处死」台湾版认为启的继位是,因为百姓感念禹的恩德,加上启也很贤能,所以获得诸侯的拥戴,但大陆版却说启是自称为王,并在小字的部份说启和益为王位相互战争,结果启胜利了。

大陆与台湾语文课程的比较

大陆与台湾语文课程的比较

大陆与台湾语文课程的比较我国大陆与台湾阻隔多年,虽然由于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不同,两地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规范和要求也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但两地又毕竟同宗同源,同文同语,两地的课程文件都反映了对中国人学习汉语文基本规律的认识,借鉴台湾语文课程文件的优点,对促进大陆语文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笔者想从台湾与大陆高中语文文化课的比较谈谈这个问题。

台湾一直沿用过去的说法,将“语文”称作“国文”。

台湾的高中国文教科书包含三种:《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

前两种要求必修,《国学概要》则是供高二文科选修之用,每周两节,内容是关于国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文字学、经学、史学、子学、文学的概要性介绍,分上下两册。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选读,与《高中国文》一样,三个学年共六册。

在台湾国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比例占到百分之六十。

内地高中语文共六册,按一定的体例收古文40篇。

教法还是串讲为主,要求学生掌握与现代文不同的文言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知识。

对文言文思想内容的分析退到后台,有的老师甚至串讲就算完成任务,将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的分析人为删去,因为无关高考。

我们的文言文课后练习主要以考查字词为主。

也有类似台湾的开放性题目,但往往被忽略。

学生也因为其与生活联系不紧或与高考无关而毫无兴趣。

课文的题解、注释、分析、比较和讨论等整个阐释系统一直沿袭不变,机械琐碎的分解式讲授和训练,大大削减了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

更谈不上对教材文化内涵的把握。

语文教材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性传统篇章都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如果看不到它的文化内涵,不能充分挖掘其文化意蕴。

语文教材的功能和价值就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学不能从文化语文的视角考察和阐释课文,不能在文化传统、思想道德、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更深层次上寻求文化的审视点,阐扬课文中的传统文化意蕴,传承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特质,进而开掘作品内在的思想和趣味。

当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研究

当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研究

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各地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陆地区的教科书通常会 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叙述,重视史料的搜集与考证。而香港、台湾地区的 历史教科书在描述历史事件时,更侧重于从本土视角出发,本地区的历史事件和 人物。
综合来看,当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各具特色, 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为了进一步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改进:一是加强各地区历史教育交流与合作,互相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 科书编写经验;二是学生需求,优化教科书的结构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加强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教学方法
中国大陆的幼儿园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导,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 索。教师通常会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来学习新知识,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香港的幼儿园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活动为主导,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和合作学 习。教师通常会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新知识,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合 作学习能力。
台湾的幼儿园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互动为主导,注重幼儿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学 习。教师通常会引导幼儿通过互动交流来学习新知识,培养幼儿的互动交流能力 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评价方式
中国大陆的幼儿园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观察为主导,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教 师通常会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反应,评估幼儿的能力和发展水平。
香港的幼儿园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表现为主导,注重幼儿的全面表现和实际应 用能力。教师通常会评估幼儿的表现和实际应用能力,以确定幼儿的能力和发展 水平。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在不断演变。 本次演示将比较这三个地区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了解其异同点。
一、大陆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海峡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比较研究

海峡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比较研究

海峡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比较研究一、教材主要内容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的内容。

从叙述方式、知识点、视角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在教材内容方面存在以下异同:1. 叙述方式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在叙述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

台湾教材则以故事性叙述为主,运用大量具体的事例和实例,生动有趣。

而大陆教材则更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知识的分类和规范。

2. 知识点在知识点方面,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也存在不同。

台湾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技巧和创作力培养。

而大陆教材则更注重美术的文化内涵、美学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

3. 视角在视角上,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也有所不同。

台湾教材更注重个人视角和思想情感的呈现,强调学生的创造性。

而大陆教材则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文修养的培养,强调学生对社会和文化的认识。

二、教材组成形式除了内容的差异外,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在组成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1. 体例形式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的体例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册形式,即不同内容依题材划分成不同的教材册子,每册往往涵盖不同的知识点。

另一种则是统编形式,不同内容则按相同的知识点分编在同一册中。

这种形式常常体现出教育部门的教学管理理念以及不同的教育文化传统。

2. 设计风格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在设计风格方面也有所异同。

台湾教材在设计风格上更强调视觉效果和美感,以艺术品时尚设计为主导。

而大陆教材则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侧重于知识点的表述和功能性的表现。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是领导教育教学的关键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在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也有所不同。

1. 教学方法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在教学方法方面也有一些不同。

台湾教材更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发挥,强调创意和创新的艺术,在知识讲述上也贴近生活。

而大陆教材则注重品味艺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力求达到一种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浅析

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浅析

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浅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包括异同点、教学方法、内容设置、价值观传递以及对学生的启发等方面。

通过对比发现,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在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在对学生的启发和传递的价值观上也各有侧重点。

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共同点,都体现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结合这些分析,本文得出了对未来历史教育的启示,指出应该借鉴两岸历史教育教材中的优点,促进历史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通过深入研究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可以为历史教育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异同点、教学方法、内容设置、价值观传递、学生的启发、共同点、差异性、未来历史教育、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方面,当前我国和台湾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在内容、教学方法、价值观传递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更体现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

深入比较两岸历史选修教材的异同点,探讨其教学方法的优劣,分析内容设置的差异以及对学生的启发程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岸历史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的深入研究和比较,可以为未来历史教育的改革提出宝贵建议。

本文将以此为研究背景,探讨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的异同点,教学方法比较,内容设置比较,以及对学生的启发比较,从而为未来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

1.2 研究目的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最近在教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的比较分析,探讨其在教学方法、内容设置和教育价值观传递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以期能够为未来历史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如下:通过比较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的异同点,探讨其在历史事件、人物评价、历史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以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两岸历史教育的特点。

分析两岸高中历史选修教材的教学方法,探讨在教学理念、课堂活动设计、学生参与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兴趣的培养。

两岸小学“曹冲称象”选文编制比较——以统编版与康轩版为例

两岸小学“曹冲称象”选文编制比较——以统编版与康轩版为例

[摘要]两岸同宗同源,同属一个中国,大陆统编版、台湾地区康轩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都编入了“曹冲称象”这则历史故事。

在选文改编方面,两者课题不同,叙述顺序有别,语言表达同中有异。

在练习设计方面,两者均重视写字、造句训练,但阅读题的设计差异较大。

[关键词]两岸;统编版;康轩版;选文编制;比较[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9-0058-02“曹冲称象”的故事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大陆与台湾同宗同源,同属一个中国,均将这则故事编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记忆。

笔者择取代表性版本,一是大陆的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简称“统编版”),二是台湾地区康轩文教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国语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3课《小孩秤大象》(简称“康轩版”),比较两岸选文编制的异同。

一、选文改编互有异同《三国志》中的故事原文仅83字,若直译为现代汉语编入语文教科书,因平铺直叙,儿童读来必兴趣索然。

因此,两岸编者都在选文改编上费了心思。

兹将康轩版课文呈现如下(序号、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课题结局起因发展高潮小孩秤大象①“秤出大象有多重了········!”听到大家高声欢呼········,曹操开心的看着曹冲。

因为··连大人都不知道如何秤大象,小小年纪的曹冲竟然··可以想出办法呢!②有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很高兴,便带着儿子和亲朋好友····去看大象。

大象高大的身子像小山··,粗大的腿像柱子。

大家都想知道···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③曹操高声的问····:“谁有方法可以秤出大象有多重呢?”有人说:“可以··砍下大树做成大秤。

两岸三地教科书中的意识型态、历史图像和世界观(1)

两岸三地教科书中的意识型态、历史图像和世界观(1)

两岸三地教科书中的意识型态、历史图像和世界观(1)"中国"的版图究竟为何?大陆的说法是"老母鸡",台湾则采"秋海棠"之说。

同样是中国人,读的也是中国书,但两岸三地教科书中的意识型态、历史图像和世界观,都有显著不同。

夏禹的故事中国人都不陌生,台湾的历史教科书里他是位贤君,治水有功,百姓对他很感恩因为他的功绩,加上儿子启很贤能而受诸侯拥戴,开王位传弟、传子之局。

大陆则采反面说法,指因禹担任部落联盟首长後,权力增加,谁不服从他的领导就要受处罚,他的家庭因而取得特殊地位,禹死後、他的儿子启"破坏了部落联盟首领的惯例"继位,从此"世袭制度"代替了"禅让制度",有趣的是,香港方面将中国历代王朝的开始溯及到信史开端的商朝,夏朝不谈,大禹和世袭的关系自然不知。

但对大禹的治水的功倒是十分肯定中学一年级的课本中描述禹经过十三年的不断努力终于把洪水治平。

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深得人们的敬佩。

有关品德修养的课程,两岸三地的中国人又如何呈现?香港高中教师詹应南认为由于香港并没有"公民教育"课,有关品德修养的精神全融入各科教材内,比如说化学课本文中特别提到"做实验要注意节俭,不要浪费材料"。

相对于香港的教材走向,大陆和台湾似乎倾向将品德教育放在单一的课程中,但两岸的重点又不相同。

举例来说,孝亲敬长的道理两岸都重视,但究竟出于何因?台湾的公民教材说是为"表达由衷的感激及敬意"大陆则说为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不同的意识型态两岸三地的教科书内容有同有异,差异的部分,经过专家的比对,认为“远超过事先的想像”。

虽然是否应以政治来领导学校教育、掌控教科书内容,是个值得讨论的议题。

但台北师范学院教授欧用生指出,放诸世界各国,大量很少政治领导人能不重视学校教育内容,或不将政治意识融入学校教材中。

从语文教材看两岸语文教育之异同

从语文教材看两岸语文教育之异同

从语文教材看两岸语文教育之异同进入二十一世纪,两岸几乎同时开展教学改革。

同宗同源的语文教科书在今日会有哪些异同,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教版教科书和翰林版教科书的比较,管窥两岸课程价值观、语文观、学习观的差异。

教科书;翰林版;课程观;语文观;学习观两岸语言两宗同源,其教科书编排有许多共同点。

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书(简称人教版)和台湾国文翰林出版的国民中学国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翰林版),是两地比较权威、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教科书,笔者阅读了这两版本教科书后,发现二者在整体编排、教材选文、练习系统、呈现方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由此隐见两岸语文教育主张的一些差异。

下文将就此作些比较。

一、课程价值观的差异:家国大义为主抑或个人情怀为重从选文看,大陆人教版选文涉及的主题从大类来分,“了解自我”“体悟社会”“人与自然”,三者比例相当。

台湾翰林版选文涉及的主题则多集中于“了解自我”与“体悟社会”。

(在台湾,“人与自然”这一话题的相关学习多放在科学学科中。

)那么,从“了解自我”与“体悟社会”两大主题的选文中,可看出一些什么呢?人教版选文中,谈家国大义之文不少。

如谈国运之文: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谈历史、战争之思: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都德的《最后一课》等。

从这些选文可看出,编选者力主培养学生展开个人与国家、民族和世界关系的思考。

对应到大陆的课程价值观,可以理解其依据:中国教育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段表述彰显大陆语文课程的思想性作用,其倡导高尚的思想道德,传递与弘扬爱国情怀、报国之志,主张在思想深刻的精品文中获得精神的熏陶与思想的升华,因此,“大爱、大义”成为大陆教科书传递情感的主旋律。

相较之下,台湾地区选文较关注个人情怀。

我国大陆与台湾地理教材图像系统比较分析

我国大陆与台湾地理教材图像系统比较分析

我国大陆与台湾地理教材图像系统比较分析【摘要】文章选取我国大陆人教版和台湾龙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部分为对象,从图像系统的数量、类型和设计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其图像系统的特点,以借鉴为导向,这将有利于优化两岸地理教材的编写。

关键词图像系统;大陆教材;台湾教材;地理图像系统是地理教材表层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地理教材中不可或缺的表述方式,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被称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合适的图像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与原理。

近年来,大陆与台湾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两岸基础教育的交流日见频繁。

本文选取两岸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教材——大陆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台湾龙腾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教材(必修部分),对其图像系统的数量、类型及设计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增进两岸地理教材的交流,达到互相借鉴的目的。

一、图像数量的比较将人教版与龙腾版教材图像数量进行统计并制作表格,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人教版3本必修教材图像总数达到555幅(297页),龙腾版4本必修教材图像总数达到1923幅(858页),两套教材都大量地使用了图像直观地表述地理信息。

由于两套教材必修部分在内容容量和总页数上有较大的差别,利用每页图幅数体现各教材对图像的重视程度,两套教材平均每页的图幅数分别是1.84、2.23,人教版地理教材平均每页约有2~3幅图像,而龙腾版地理教材平均每页约有3~4幅图像,反映龙腾版地理教材对图像较为重视,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感知地理信息,帮助理解、记忆地理知识,培养地理空间思维。

二、图像类型的比较对于地理教材图像系统的分类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标准,为了便于比较,本文根据两套教材图像的特点将其分为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表、遥感图等,并作简要对比,如表2所示。

1.两岸高中地理教材图像类型的相同点。

(1)图像类型丰富多样。

对于地理教材图像系统的分类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地理图像一般包括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表、遥感图等。

大陆、台湾小语教材知识呈现方式之比较

大陆、台湾小语教材知识呈现方式之比较

教学新论J iaoxuexin L un作为课程内容重要载体的语文教科书,以何种方式呈现语文知识,将直接制约和影响知识功能的发挥,进而制约和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不可等闲视之。

大陆和台湾教材的语文知识呈现方式差异明显,有必要来一番比较辨析,以期借“他山之石”,“攻”自身之“玉”。

一、目标提示的模糊化与明晰化以人文为单元主题的文选型教材最有可能出现两大问题:一是语文知识内容隐伏于字词句段、语修逻文组成的文章中,隐隐约约,捉摸不定;二是语文知识之间既不互为关联,又无前后递进,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

在这方面,大陆和台湾的教材一个散落暗藏,一个专列明示,差异巨大。

人教版教材的语文知识点主要分布在单元导读、课后“思考与练习”和“学习园地”(高年级是“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比如五下第一单元语文知识比较丰富:(1)有感情朗读;(2)背诵积累;(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4)句式仿写;(5)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表达效果;(6)认识文章写法;(7)“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手拉手’的活动”的口语交际;(8)练学写信。

参照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后四项应该是重点。

但问题依然存在,语言的优美和句子的含义深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是比喻还是借代(《草原》课后练习2、3要求)?文章的写法是《草原》的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还是《白杨》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难以定夺。

此其一。

同样是体会语句含义、交流文章写法,是把语句意义和文章写作当作学习内容本身,还是把其当作学习写作、说话、阅读技能的材料,目的在于掌握语句表达和文章写作的方法?也需斟酌一番。

此其二。

如此一来,只能靠教师用“我以为”“我觉得”的个人经验来选择了,片面、谬误在所难免。

同样是以人文为单元主题,台湾教科书的语文知识明明白白地显示在“统整活动”或“语文天地”中。

台湾翰林版五下“统整活动三”安排了三项知识:一、认识文章结构常见的文章结构,有下列两种:(一)总分式(内容及结构图略)(二)顺叙式(内容及结构图略)二、阅读指导———预测策略要让自己对内容的猜测范围和作者的意图接近,除了要仔细观察、思考,努力找出文章中隐藏的线索外,下列几点是采用预测阅读可以参考的方法和步骤:(一)阅读前,先看看书名或篇名,只要多想、多问这个题目让自己想到什么,大概就可以推测出文章的主旨。

海峡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比较研究

海峡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比较研究

海峡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比较研究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不断加强,两岸教育体系也在逐步接近和融合。

在美术教育领域,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存在一定的不同。

本文将对两岸初中美术教科书展开比较研究。

一、内容比较1.题材选择方面台湾的初中美术教科书注重自然风光、生活景物、静物、人物、建筑等题材的选取,尤其强调线稿练习和素描技法的训练。

而大陆的初中美术教科书则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艺术史、名家作品的介绍,以及社会现象、流行文化等现代性题材的融入,强调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2.艺术要素方面台湾的初中美术教科书重视色彩、线条、构图等基本要素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技法的训练和提高。

大陆的初中美术教科书则更加强调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重视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和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形式比较1.版式设计方面台湾的初中美术教科书在版面设计方面比较简洁大方,内容排版清晰明了,注重突出重点。

大陆的初中美术教科书则更加注重版面设计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将艺术元素融入到版面设计中,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2.插图表现方面台湾的初中美术教科书注重插图和实例的呈现,大量使用图示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概念和技法。

大陆的初中美术教科书则注重美术作品的呈现,并充分展现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风格比较1.教学风格方面台湾的初中美术教科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大陆的初中美术教科书则更加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的深入探讨和思考,让学生在理性思考中提高艺术素养。

2.审美取向方面台湾的初中美术教科书强调视觉审美和情感沟通,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大陆的初中美术教科书则更加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强调学生应具有历史、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教科书与大陆部编历史教科书示意图比较
作者:牛文浩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第06期
2017年9月起,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版”)在大陆地区投入使用。

示意图是教科书中插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无专门研究部编版中示意图的论文。

台湾康轩版社会教科书(以下简称“康轩版”)中的历史部分的示意图很有特色。

本文对康轩版的示意图进行研究,以期推动部编版教科书的完善,并望有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部编教科书。

本文所述的历史教科书中的示意图,是指为了说明较复杂的历史事实或概念而绘制的插图,由文字、图形、符号和数字等构成。

历史教科书中的示意图按照其内容可以分为制度类示意图、关系类示意图、变迁类示意图和工程类示意图四大类。

本文中“关系类示意图”指非制度类的关系,以避免与“制度类示意图”有交叉。

本文区别“关系类示意图”和“变迁类示意图”的方法是,“关系类示意图”注重解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变迁类示意图”注重描述而非解释历史的变迁。

示意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简洁、直观地呈现课文内容中抽象、复杂的部分,帮助学生理清头绪,理解复杂内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与文字叙述相比,示意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机。

部编中国古代史上下两册,上册4个单元,下册3个单元。

每个单元由3至9课构成。

两册合计212页(不含目录和附录,下文比较的范围亦不含目录和附录)。

康轩版为综合课程“社会”,初中共6册,每册三个单元,三个单元依次分别为地理、历史、公民方面的内容。

其中,中国古代史为第三册的的第二单元,名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该单元共有6课,每课又包含3至6小节。

该单元共计71页。

康轩版虽然简短,但在示意图方面颇有可取之处。

两套教科书比较如下:
一、分布
数量两套教科书中,这段历史对应的总页数差别很大,但两套教科书的页面大小相同,因而页均示意图数是个更合理的对比指标。

两套教科书页均示意图数量差别悬殊。

经计算,康轩版页均示意图数量为0.296幅/页,部编版为0.047幅/页。

康轩版页均示意图数量为部编版的6倍多,远远超过部编版。

两套教科书各类示意图的页均数量差别也十分明显。

以页均数量来衡量,部编版中制度、关系、变迁类示意图都远远少于康轩版,只有工程类示意图与康轩版相接近。

对历史教学来
说,理解制度、关系、变迁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而部编版212页内容中,这三类示意图总共只有5幅。

相比之下,康轩版的71页中,这三类示意图有19幅。

位置从示意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各部分的分布来看,部编版教科书中示意图集中在第二、三单元,而康轩版中示意图在各课之间分布较为均匀。

更具体地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有6幅示意图,而其中3幅集中在第44頁,也就是说,这一页的示意图占据了部编版一册教科书全部示意图的一半。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共有4幅示意图,其中一半集中在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都反映出部编版中示意图分布十分不均匀。

二、内容
制度类示意图部编版中只有2幅制度类示意图。

其中,上册第22页的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十分简略。

该图并无与图片相配合的图例或文字说明。

与下文康轩版中类似的示意图相比,部编版中这幅图内涵十分有限,只表现了分封制下贵族的四个等级,而没有表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与部编版相比,康轩版的制度类示意图的图片与文字说明结合得更紧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下面以康轩版中西周封建与宗法的关系示意图(图1)为例进行说明。

这幅图中,同样以金字塔的形式表示了四个贵族阶级,但与部编版不同,康轩版的这幅图中还在金字塔下端表示了更为广大的平民和奴隶。

此外,图中还用了三种图例来辅助说明。

图片旁还有与图片紧密结合的简要的文字说明,更进一步地解释了嫡长子继承制。

这样图片和图例、文字说明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十分清楚、直观地解释了分封制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的关系,补充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理解。

关系类示意图部编版中没有关系类示意图,这可能显示部编版不重视用示意图来呈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康轩版中的关系类示意图以东汉外戚宦官势力消长示意图(图2)较为典型。

这幅示意图概括地表示了东汉中期以后君主、母后、外戚、宦官之间一般的互动关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样在课文正文部分讲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历史,但只有文字叙述,没有示意图。

这一历史过程比较抽象复杂,单纯用文字叙述对初中生来说不易理解。

辅之以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示意图,对学生理解其中的多种关系有很大帮助。

变迁类示意图部编版有3幅变迁类示意图。

其中,人类进化示意图(上册,第2页)几乎只反映了人类外形的变化,而且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学生可能并不知道应该关注这幅图的哪些方面。

秦统一文字示意图和秦统一货币示意图(上册,第44页)则直观地反映了由七国文字、货币各异,到秦统一全国各地文字和货币这一变化。

其中,秦统一货币示意图是部编版中仅有的一幅图文并茂的示意图。

康轩版中变迁类示意图数量众多。

下面以东周至西汉的学术思想演变示意图(图3)为例进行分析。

康轩版中的东周至西汉的学术思想演变示意图出现在第2单元的第2课“秦汉帝国的兴亡”的第4小节——“思想文化与科技”。

这幅示意图总结了从东周到西汉时期中国学术思想主流的历史演变过程。

这幅图的内容没有局限于这一节的内容,而是按主题聚合了第2课的第1、2节,乃至第1课的内容。

不论是在康轩版还是部编版中,学生学习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很可能已经记不清之前学过的几次主流思想演变了。

这样的示意图一方面使几个小节的内容连为一体,使教科书的结构浑然一体;另一方面起到了帮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的作用,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思想与时代的联系。

相比之下,部编版中没有一幅将全书多个部分联系起来的示意图。

工程类示意图部编版中有5幅工程类示意图,是部编版示意图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也是四类示意图中部编版仅有的一类与康轩版页均数量接近的。

但这5幅图都十分简略。

都江堰示意图(上册,第34页)、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下册,第3页)、明长城示意图(下册,第79页)几乎与地图没有任何差别,含嘉仓示意图(下册,第2页)也十分粗略,这些示意图并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其原理、作用。

康轩版中只有2幅工程类示意图。

在内容方面,康轩版中的工程类示意图对部编版启发意义不大。

三、形式
与部编版相比,康轩版中的示意图形式上更加灵活多变。

以下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针对涉及到地位高低、比例或量的变化的内容,康轩版使用了柱状图式的示意图。

其中最典型的是元代的种族地位示意图(图4)。

这幅图用柱状图来定性地表示元代四等人的不同地位。

文字说明与柱状图紧密结合,概括了“四等人制”的内容。

精心绘制的卡通人物形象易于引起初中生的兴趣。

整体上看,这幅图将柱状图、文字说明和卡通人物形象紧密结合,将抽象的“四等人制”变得很直观。

部编版中则没有一幅这样设计的示意图。

部编版中的示意图都是相对孤立的,而康轩版中有些示意图与其他图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其中最典型的是隋代运河示意图(康轩版第105页)。

这幅图类似地图,内容上与部编版中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没有太大差别。

但康轩版的这幅图通过虚线与3幅相关的插图建立了联系:先是用虚线将这幅图中的城市江都与这页右上方的隋炀帝游江南图相连;又将示意图中的大兴(长安)与上一页右侧的唐代长安城平面图相连;再将唐代长安城平面图中的西市与左侧的长安西市想象图相连。

这样将4幅图变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给人一种将地图上的一个点逐渐放大的感觉,使这4幅图建立了空间上的联系。

部编版下册第79页的明长城示意图即可以借鉴这种形式与80页和81页的6幅插图建立联系。

综上所述,部编版插图丰富,但其中示意图类较为薄弱。

在分布方面,康轩版的页均示意图数量远多于部编版,且分布较为均匀。

在内容方面,康轩版图片和文字结合更紧密,更注重用示意图来呈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系全书的多个部分;两套教科书中的工程类示意图则不分伯仲。

在形式方面,康轩版使用了柱状图等形式,并用虚线在一些插图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值得部编版借鉴。

【注释】
江筱婷等编:《国中社会课本》(2上),台北:康轩文教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第77、87、90、12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