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肿瘤疾病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一、引言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针对国家基本药物清单中的常用药物,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方针。
该指南旨在提供临床医生和药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时的指导原则,促进合理用药,优化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文将介绍指南的要点和主要内容。
二、指南的主要内容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2.1 临床应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国家基本药物清单中列出的药物的使用。
这些药物是基本的常用药物,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许多疾病领域的治疗。
2.2 临床应用原则本指南明确了国家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包括药物的选择、用药剂量与用药时机、疗程与疗效评估等方面。
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和个体差异,提出了合理用药的具体建议。
2.3 不良药物反应管理本指南对国家基本药物的不良药物反应进行了详细的管理方案,包括不良反应的预防、监测与处理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不良反应管理,减少不良药物反应对患者的危害,提高治疗效果。
2.4 药物相互作用提示本指南提供了药物相互作用的提示,包括与国家基本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出现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提醒临床医生和药师在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时应注意的相互作用问题,以避免药物疗效的降低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2.5 特殊人群用药建议本指南对特殊人群的用药进行了特别的考虑,提供了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的用药建议。
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特点,给出了个体化的用药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三、导读和使用方法本指南为国家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以提高临床医生和药师在使用这些药物时的专业水平和临床决策能力。
使用本指南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特定的药物进行查询,按照指南的建议进行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使用本指南时,应仔细阅读各章节的内容,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用药方法和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四、结语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临床医生和药师合理用药的重要参考,对于提升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优化疗效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导言: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用于指导医师合理应用药物的技术规范,旨在提高医师在药物治疗方面的水平和健康服务质量。
该指南对于医师正确、安全、合理地使用基本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一、指南的目的和范围二、指南的内容和特点1.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根据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标准,对各类疾病进行分类和定义,并给出了相关的诊断标准。
2.药物治疗原则:依据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提出合理用药的指导原则。
3.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用药方法:对各种基本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用药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医师正确使用。
4.药物剂量和用法:给出了各种基本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包括儿童和老年人的用药特点和注意事项。
5.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对各种基本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进行说明,以便医师防止和应对不良反应。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特点是科学、权威、规范和实用。
该指南是基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果,经过专家的评审和多次修改后最终确定。
指南中提供的药物信息都是基于严谨的临床试验和药理学研究,并以大量实际临床经验为依据。
因此,医师在使用指南时可以放心依据其推荐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
三、指南的应用和推广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指南提供的药物信息选择合适的基本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医院和药店等医疗机构也应该将指南的内容推广给医务人员,并加强对其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基本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应用。
四、指南的意义和展望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出台对于改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医生的药学知识和用药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指南的推广应用,可以规范医师的用药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指南的进一步完善和不断更新也是很有必要的,应根据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的经验不断更新指南的内容,以确保指南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指针对基本药物的使用,制定的具体操作和管理规范。
它为医生提供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指南,并指导其在基本药物的应用上进行临床决策。
本文将针对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遵循指南进行临床实践。
一、指南的背景和意义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并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指南所依据的数据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并结合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遵循指南进行临床实践,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二、指南的主要内容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适应证和禁忌症:指南列出了基本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2. 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指南明确了基本药物的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来确定具体的用药方案。
3. 不良反应和预防处理:指南详细列出了基本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预防处理方法,医生需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并在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安全。
4. 药物相互作用和注意事项:指南中提及了基本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特定患者群体的使用注意事项,医生需在临床实践中遵循这些指导。
三、指南的应用挑战和解决办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以下挑战:1. 缺乏医生的知识和理解:医生对于指南的知晓程度和理解程度不一,有些医生可能没有充分了解指南的内容和意义。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医生进行持续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其对指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医疗资源不足:有些医疗机构条件有限,药物供应不足或不全面,可能限制了指南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投入,提升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3. 患者遵从性不高:患者可能对指南中规定的治疗方案存在疑虑或误解,导致不愿意按照指南进行治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大纲一、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一)培训目标。
掌握各系统、章节疾病概述、诊断要点、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及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和需要现场及时抢救的急诊与危重症应用基本药物的处理。
熟悉较为复杂疾病应用基本药物的初步处理。
了解复杂或疑难疾病应用基本药物的有关处理。
(二)授课学时及重点内容。
1.第一章急诊及危重症和第十一章急性中毒掌握:猝死和心肺复苏、高血压危象、急性左心衰、动物咬蜇伤、中暑、淹溺、电击伤、鼠药中毒、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性酒精中毒。
熟悉:休克、破伤风、亚硝酸盐中毒、苯二氮卓类中毒。
了解:糖尿病急性病发症、氰化物中毒、阿片类药物中毒、瘦肉精中毒。
2.第二章感染性疾病掌握: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猩红热、肠道寄生虫病。
熟悉: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霍乱、阿米巴病、败血症、百日咳、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
了解:急性脓胸、肺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布鲁菌病、炭疽、黑热病、绦虫病、囊虫病、包虫病。
3.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掌握: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咯血。
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呼吸衰竭。
了解:肺血栓栓塞症。
4.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掌握: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食管返流病、消化性溃疡、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
熟悉:药物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
了解:食道喷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幽门梗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胰腺炎。
5.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掌握: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一、引言1.1 背景国家基本药物是指适应中国人民基本医疗需求、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并有利于重点疾病防控的药物。
为了推动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本指南制定了国家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2 目的本指南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合理、科学地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推动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和优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基本药物的定义和分类2.1 基本药物的定义基本药物是指具有质量可控、确切适应证和疗效方面需要的药物,应包括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治疗所必需的药物。
2.2 基本药物的分类基本药物按照药物作用机制、治疗领域和药物利用指导原则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药物A类、药物B类、药物C类、药物D 类。
三、基本药物的使用原则3.1 基本药物使用原则的指导思想基本药物使用原则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临床必需、安全有效、合理用药、限制使用和合理储备。
3.2 基本药物使用的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确保使用必需、按疾病谱使用、合理定价、避免滥用和浪费、加强临床药剂学实践。
四、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4.1 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应符合以下原则: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个体化治疗原则、科学合理用药、加强药物治疗监测和评价。
4.2 基本药物的治疗应用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本指南对各类基本药物的治疗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指导。
五、附件详见附件1: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详见附件2:国家基本药物价格目录详见附件3: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监测报告六、法律名词及注释6.1 药事法律药事法律是指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6.2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办法是指国家对药物临床试验进行管理的规定。
7:全文结束。
最新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最新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为了规范国家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医疗质量,国家药监局最新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该指南详细规定了基本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等关键信息,以指导医生和患者正确使用基本药物,并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指南概述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根据最新的医疗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制定的,旨在提供权威、准确的临床用药信息。
指南内容由多个专家小组进行编写和评审,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基本药物的定义与分类国家基本药物是指对人民基本医疗需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药物。
根据其临床应用范围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国家基本药物分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等多个类别。
三、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1. 适应症:基本药物的使用必须符合其所适应的疾病范围,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2. 用药剂量:基本药物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3. 联合用药: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将基本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但必须注意其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4. 疗程与调整:基本药物的疗程和用药调整应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情进展进行综合评估。
四、常见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1. 心血管系统药物:如降压药、降脂药等,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2. 消化系统药物:如抗酸药、肝脏保护药等,适用于胃溃疡、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3. 呼吸系统药物:如抗过敏药、支气管扩张药等,适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4. 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等,适用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五、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风险基本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医生和患者应充分了解并且注意潜在的风险。
在使用基本药物过程中,如出现药物过敏、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六、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为了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国家药监局将加强基本药物的管理,包括药品质量检查、用药评价和监测等措施,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__答案完整版
()为肺癌影像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其对肿瘤分期、定位,了解肿瘤侵犯的部位和范围,搜索位于隐蔽部位的病灶等具有重要意义A.CT()仍是目前公认的肝癌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A.外科治疗()适用于无须肌松的各种表浅、短小手术。
不合作儿童的诊断性检查麻醉。
全身复合麻醉,亦可用于吸入全麻的诱导,或作为氧化亚氮或局麻的辅助用药A. 氯胺酮()适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是目前复合全麻中常用的药物A. 芬太尼()对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淡漠木僵及焦虑激动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用于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D()可通过胎盘屏障,故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能增加,分娩后6周须减量C()可以作为一项危险因素预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进展,也是鉴别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A.血清PS()可迅速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症状,是解除症状的首选用药D()可以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具有缓解疼痛和排石的作用B.α受体阻断剂()青春期后女性腮腺炎患者可并发卵巢炎B.7%()的肝癌患者具有HBV感染的背景B.95%()的适应证是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A. 秋水仙碱()的镇静作用较强,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性或激动性抑郁症A. 阿米替林()不得与利福平合用C. 硝苯地平()是恶性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D.病理诊断()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金标准B()不可压碎或咀嚼服用D. 荼碱()是目前筛选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主要方法,该法简便易行,准确率可达95%D.宫颈细胞学()禁用胶体果胶铋D.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是胃癌根治的前提,也是当前我国防治胃癌的关键D.胃癌的早期诊断()除用于治疗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旋毛虫等线虫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囊虫和包虫病D. 阿苯达唑()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D.直肠指检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D.组织病理检查()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的关键B.早期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A.B型超声检查()是阿片受体拮抗剂,能逆转阿片类药物所致昏迷、呼吸抑制、缩瞳等毒性作用B.纳洛酮()是获得肺癌病理学诊断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阳性率在60%~80%D.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首选药D.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躁狂的首选药物B()单剂可治疗单纯性淋病C. 头孢曲松()患者禁用碳酸锂B.妊娠的前3个月以及缺钠或低盐饮食()是最有效的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药物B.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与多种食物和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禁止与其他抗抑郁药合并使用B.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首选药物A.糖皮质激素()用于手术结束时拮抗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的残留肌松作用,用于重症肌无力,手术后功能性肠胀气及尿潴留等A. 新斯的明()严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BA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属于()类型抗微生物药A. 氨基糖苷按照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指南分级,高血压1级是指()mmHg A.140~159或90~99艾附暖宫丸在下列哪类情况下禁用()B.孕妇和感冒患者阿苯达唑治疗囊虫病特别是脑囊虫病时,主要与囊虫死亡释出异性蛋白有关,多于服药后()出现头痛、发热、皮疹、肌肉酸痛、视力障碍、癫痫发作等,须采取相应措施A阿莫西林与甲硝唑联合用药治疗冠周炎的不良反应,以()反应最为常见B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静脉给药极量为() CB鼻窦炎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可选用针对()的药物A.球菌苯巴比妥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用药期间避免驾驶车辆、操作机械和高空作业,以免发生意外苯海拉明禁忌证包括()C.闭角型青光眼苯海索对中枢纹状体胆碱受体有阻断作用,外周抗胆碱作用较弱,为阿托品的(),因此不良反应轻D丙戊酸钠常见副作用为()C.胃肠刺激症状以及镇静、共济失调、震颤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当一日用量超过()mg时应分次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D病毒性肝炎属于我国()类传染病,需要报告疫情C.乙巴氏腺脓肿患者首选治疗药物是()160万单位,肌内注射,一日2次C.青霉素别嘌醇的适应证不包括()D.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保胎主要目标为争取促胎肺成熟时间()小时,次要目标为争取宫内转运时间A.48C垂体后叶注射液用于治疗产后子宫出血,一次()单位B.3~6成人滴注阿米卡星时,应在()分钟内缓慢滴注D.30~60出血是应用肝素类药物主要的危险。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最完整版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最完整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指导医生开展临床工作的重要文件,旨在提供关于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建议,确保基本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最完整版内容。
第一章:前言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旨在推动基本药物的科学合理应用,促进基本药物的普及和使用,提高国民的医疗保健水平。
该指南是基于国内外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合,经专家多次论证和修改而形成。
第二章:基本药物概述2.1 基本药物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基本药物是满足社会公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的药物,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价格可负担、适应病种广泛。
2.2 基本药物分类根据药物的临床治疗价值、药物费用和社会需求等因素,将基本药物分为优先、常用和次要三类。
优先类药物是指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社会需求较大的药物;常用类药物是指临床常用、且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次要类药物是指对疾病治疗有一定作用的药物。
2.3 基本药物评价标准为了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制定了基本药物评价标准,包括药物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考量。
第三章: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3.1 基本药物清单根据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结果,列出了国家基本药物清单。
该清单包括不同疾病的基本药物推荐使用范围、适应病种、剂型和用法用量等详细信息。
3.2 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在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时,医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个体化用药原则、合理用药原则、系统用药原则等,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3.3 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详细列出了基本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医生在使用基本药物时要注意这些信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4 基本药物的合理用药提示为了提高基本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给出了一些合理用药的提示,例如避免滥用抗生素、节制使用激素药物等。
第四章:基本药物的管理与监督4.1 基本药物的采购和供应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明确了基本药物的采购和供应方式,以确保基本药物的价格可负担和供应充足。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处方管理办法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处方管理办法1.为贯彻国家基本药物政策,规范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2.基本药物指本指南所列的必需药物,医务人员应优先选用基本药物进行治疗。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和合理使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药品。
二、基本药物目录1.本指南基本药物目录包含处理本指南实施的基本药物名录、编码、规格、备注等内容,医务人员应按此目录进行处方和使用。
2.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需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及时通知各级医疗机构。
三、基本药物的处方和使用1.医务人员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基本药物进行治疗,慎用病情不明确的药物。
2.患者应按照医嘱和处方要求正确服用基本药物,不得私自更改药品使用方式或用量。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监测和评价制度,确保基本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四、基本药物供应管理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基本药物的采购管理制度,确保供应充足、质量可靠。
2.涉及基本药物采购的活动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杜绝违规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正常使用。
五、其他规定1.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关于基本药物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的水平和质量。
2.对于违反本指南规定的行为,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严厉查处。
本指南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当经过相关程序,并报国家卫生部门备案。
附件列表:1.基本药物目录2.基本药物采购管理制度3.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监测和评价制度4.医务人员基本药物培训和教育记录法律名词解释:1.基本药物: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对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且在诊疗中常用的必需药品。
2.医疗机构:指具备医疗资质和条件,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包括医院、诊所等。
3.违约行为:指在合同约定的义务和期限内未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所承诺的义务行为。
4.认定:指根据相关证据和规定,对违约行为进行确认并做出相应处理的行为。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药物在疾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药物应用过程中,由于药物广告宣传的影响、医疗费用的负担以及药物选择的困难等原因,患者常常面临着不合理用药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制定并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旨在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由相关权威部门负责制定和发布的,它综合考虑了药品的疗效、安全性、成本效益以及临床实际应用情况。
指南根据不同病种、病情阶段以及患者特点等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原则。
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权威的参考依据,使医生在用药选择上更加科学合理。
在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对药物使用的范围、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使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具有经济、有效、安全的基本药物,避免因为不合理用药造成的药源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
同时,指南要求医生在用药过程中进行临床监测和评价,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还可以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指南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药物使用评价系统,加强对基本药物的管理和监测。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用药规范和管理制度,加强药品库存管理,防止药品浪费和滥用。
此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还强调了患者的药物教育与管理。
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应当了解自己所使用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内容,并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效果和安全的监测。
同时,患者还应当主动向医生报告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实施对于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应当严格按照指南规定进行用药选择和监测,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药物管理和使用评价,患者应当主动参与药物治疗过程。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我国公布的一项重要指导文件,旨在规
范和指导医生在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上的行为。
该指南对于提高基本药物
的合理使用,降低药物治疗成本,改善患者用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
是关于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一些介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基本药物是满足基本医疗保健需求的药物,可以惠及全人类的公共卫生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发布旨在
明确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适应症、用药原则等内容,促进基本药物
的合理应用。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实施对于医生合理开展诊疗活动具有重
大影响。
指南明确了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和要求,医生在临床实践中
必须按照指南的规定来进行药物选择和使用。
这将有效避免盲目使用和滥
用药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与此同时,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还强调了多学科协同合作的重
要性。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指南鼓励医生与其他专业人员(如药师、护士等)共同参与,形成合理的诊疗方案和药物使用策略。
这有助于综合治疗
的实施,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一项重要文件,对于规范医生的临床行为、提高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改善我国卫生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用药效果,
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这将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的提升提
供坚实的支撑。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处方集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处方集在当前医疗保健领域,药物的应用与处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人们可以获得必要的药物治疗,国家针对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制定了指南和处方集。
本文将对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处方集进行详细介绍。
一、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制定的,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时正确应用基本药物。
这些指南整合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依据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科学准确的评价。
指南内容涵盖了基本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剂量、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禁忌症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临床医生可根据指南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并据此调整剂量及给药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是为了规范医生开具基本药物处方而制定的。
该处方集详细列明了各个基本药物的药名、剂型、规格、剂量等信息,确保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可以准确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规定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基本药物处方集还规定了医生开具处方的格式和要求。
处方中应包含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明确注明病人的诊断情况和药物的使用目的。
同时,处方应清楚地表明每种药物的剂量、频次和使用方式,以便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三、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与处方集的意义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的制定对医疗保健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们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规范,确保药物的应用合理、安全、有效。
其次,指南和处方集的推广与实施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药物的可及性,从而实现公平和可持续的医疗保健。
此外,指南和处方集还可以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督。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必须遵循指南的要求,药物使用不恰当或过度使用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种监督机制可以有效遏制滥用和虚假宣传,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总结: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以及保障患者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doc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doc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揭示了中国医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一指南的重要性、内容和对公众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回顾过去的实践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一本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重要工具。
国家基本药物是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公众需求、疾病负担以及药物可及性等因素来确定的一类药物。
这些药物被认为是满足公众基本健康需求、安全有效且价格合理的药物。
这一指南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对于提高药物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标准化的指南,医生可以更加规范地进行药物治疗,减少误诊误治的风险。
其次,这一指南还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基本药物的认识和认可度。
公众可以根据指南了解到哪些药物是国家认可的,在需要时可以更有信心地选择使用这些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内容丰富,覆盖了多个疾病领域。
例如,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指南提供了对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定义、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基本药物的使用原则。
在感染性疾病方面,指南提供了对不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和用药禁忌等相关信息。
此外,指南还包括了对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疾病领域的指导。
过去的实践经验表明,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实施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偏远地区的医生可能缺乏对指南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由于药物治疗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杂性,指南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个体情况,医生在实践中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挑战,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面,指南的出台增强了医生对基本药物的认识和使用意愿,提高了基本药物的使用率。
另一方面,指南的实施也推动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服务的优化,提高了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未来,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方向。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1000字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一份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南,出版于2012年,最新版本更新于2018年。
此指南旨在规范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平,减少临床误用药物的风险。
下面,我将向您介绍此指南的主要内容。
一、指南的范围此指南主要适用于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基本药物,包括中西药物、生物制品、化学药品和中成药等。
此指南的应用对象为临床用药医师和临床用药管理人员。
同时,此指南也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药品监管机构等单位。
二、指南的内容1. 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标准:包括药品的适应症、疗程、剂量、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
2. 基本药物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对于基本药物的禁忌情况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解释。
3. 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案:对于基本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包括用药期间的监测和评估。
4. 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附录:包括各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计划用药量表、特殊人群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剂量计算、药品不良反应处理等。
三、指南的作用此指南的发布对于提高基本药物的正确使用率和减少临床误用药物的风险非常重要。
此指南对于医务人员进行药品治疗时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同时,此指南可以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对基本药物的管理,提高药品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指导工具,可以规范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医务人员的治疗水平。
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此指南的要求进行药品治疗,确保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与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与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与临床应用指南,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一项重要规范性文件,旨在规范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与临床应用,提高药品合理使用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
下面我们将从内容、作用和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与临床应用指南的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的定义、分类和范围、适应证、用药原则、使用方法与剂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
其中,药物的定义、分类和范围明确了国家基本药物的范围和分类,为医务人员在临床应用时提供了指导。
适应证明确了药物的适应症,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应用时明确药物的适用情况。
使用方法与剂量的规定有助于医务人员正确使用药物,并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引发的不良反应。
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说明有助于医务人员在应用药物时注意禁忌情况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与临床应用指南的作用是规范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与临床应用,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首先,该指南明确了国家基本药物的用途范围和禁忌情况,帮助医务人员明确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其次,该指南详细规定了基本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帮助医务人员正确使用药物,并及时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再次,该指南还提供了基本药物的分类和适应证等信息,有助于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时选择适合的药物,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效果。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与临床应用指南的意义在于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通过规范药品的处方与临床应用,可以减少滥用和不合理使用药品的情况,避免由此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问题。
该指南的发布还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医务人员在临床中的规范操作和正确用药意识,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与临床应用指南是一项重要的规范性文件,它对国家基本药物的处方与临床应用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该指南的发布对提高药品的合理使用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管理日益重要。
为了确保社会公众能够正确认识和正确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国家制定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全面的基本药物目录使用指导,以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一、基本药物目录的作用和意义基本药物指的是社会公众在各级医疗机构能够获得的、符合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且价格合理的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甄选和管理旨在合理使用药物,减轻患者药物负担,提高用药效果,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
因此,正确理解和应用基本药物目录对于临床医师而言至关重要。
二、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原则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经济性原则:选取药物应优先考虑拥有相同疗效的低价药物,以降低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
2.疗效原则:药物应拥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满足临床诊疗需求。
3.安全性原则:药物应具备较低的毒副作用,对患者安全无害。
4.适应症原则:药物应在广泛的病种范围内有应用价值,以满足多样化的临床需求。
三、基本药物目录的临床应用指南1.合理用药宣导临床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宣导,提醒患者基本药物目录中药物的使用价值和副作用风险。
患者应积极参与医生的治疗决策,确保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基本药物目录的临床应用范围临床医师应熟悉基本药物目录中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在合适的病情下推荐使用基本药物。
同时,对于目录之外的用药需慎重考虑,并在必要时向患者解释原因。
3.不良反应及处理临床医师应对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有所了解,以便在患者服用药物后及时进行干预。
同时,应鼓励患者主动报告不良反应,以便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选择。
4.患者监测和随访对于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中药物的患者,临床医师应进行相应的监测和随访,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修改版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修改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逐渐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医疗领域的需求,我们对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进行了修改,并在此予以呈现。
第一部分:前言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而制定的指南。
本指南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改:第二部分:修订内容概述1. 新增药物品种:我们根据当前医疗实践和临床研究成果的进展,对国家基本药物名录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一些新的药物品种,以满足现代医学的需求。
2. 药物使用剂量:根据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我们对一些药物的使用剂量做出了调整,以保证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
3. 适应症范围扩大:在原有的适应症范围基础上,我们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将一些药物的适应症范围进行了扩大,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的治疗需求。
4. 禁忌症和不良反应: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我们对一些药物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做出了相应的修改,以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
第三部分:具体修改内容1. 药物品种的增加:新增了若干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抗肿瘤药物,以满足不同疾病的治疗需求。
2. 药物使用剂量的调整: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研究结果,对一些常用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了临床实践的调整。
3. 适应症范围的扩大:根据相关临床研究,将某些药物的适应症范围扩大,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选择。
4. 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更新:结合最新的药物安全性评价,对一些药物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补充,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第四部分:指南的实施与评估为了确保本指南的有效实施,我们将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并进行周期性的评估。
通过明确责任部门、建立监测机制和开展相关培训,来提高医务人员对于指南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结语通过对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修改,我们旨在提供更加适应时代和医疗需求的指南,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并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原发性肝癌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肝癌在肿瘤中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位。
其发病率逐年增长,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亚洲国家的发病率高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在我国的不同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也不同,有普查表明多数地区在20/10万人口以下,但在江苏、广西、广东等地则较多见,其中高发区之肝癌标准化发病率达49.17/10万人口。
发病年龄在我国中、老年多发,但在高发区青、壮年发病的比例明显上升,男:女约为2:1。
我国新发肝癌人数占到全球总人数的50%以上。
我国肝癌发病率高是因为我国乙型肝炎患者人数众多,丙型肝炎的发病率近年来亦有明显上升趋势。
肝癌一般都来源于长期慢性肝病,主要是肝硬化。
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其他因素包括吸烟、肥胖、糖尿病及致癌物(如黄曲霉素等)。
此外,非酒精性脂质性肝炎也是较常见的危险因素,发病率约15%。
长期酗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硬化是西方国家终末期肝病(包括肝癌)的首位原因。
原发性肝癌从病理学分为肝细胞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einoma,HCC)、胆管细胞型肝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einoma,ICC)及混合型肝癌(mixed hepatocareinoma,MHC),其中HCC占到90%;从肿瘤的形态上可分为结节型肝癌,巨块型肝癌和弥漫型肝癌。
诊断要点肝癌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
即使有些症状,如右上腹不适、腹胀、乏力等,也只是肝硬化而非肝癌本身的症状。
直至出现腹部触及肿块、疼痛等症状,通常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影像学检查,并由组织病理学确诊。
1.流行病学史询问患者有关肝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遗传性肝病家族史。
95%的肝癌患者具有HBV感染的背景,10%有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
2.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随病灶位置及大小、是否伴发肝硬化及严重程度而有差异。
轻到中度的上腹痛、早饱感、可触及的上腹部包块或体重下降等,提示病灶较大。
梗阻性黄疸少见,或由于肿瘤侵犯胆道系统或胆道出血引起。
腹水则可能因潜在的肝硬化、腹膜疾病或门脉高压引起。
还可能由于转移性疾病出现骨痛、腹泻、咳嗽、胸痛及劳累性呼吸困难。
肿瘤破裂引发腹腔出血是一种严重并发症,通常发生于乙肝病毒感染但无肝硬化的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伴腹胀、急性血容量不足及低血压。
发热则可能与病灶中心肿瘤坏死有关。
3.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是目前常用且简单实用的检查指标。
我国60%以上的肝癌患者血清AFP>20ng/ml。
但并非所有的肝癌都分泌AFP,约有20%的患者血清AFP未见异常。
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患者AFP升高的可能性大,与酒精相关的患者血清AFP升高的可能性则小。
另外,妊娠、没有肝癌的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及生殖腺起源肿瘤(如睾丸癌、卵巢癌等)和极少数胃、胰、胆管、结直肠癌也可升高,但绝对值通常不如肝细胞癌高。
4.影像学检查现代医学影像学手段也为肝癌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肝癌的定位、定性、定量、定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超声:属非侵入性检查,可显示肝癌的大小、形态、部位,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
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超声检查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2)CT:是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腹部增强CT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及肿瘤与肝内重要结构的关系。
对于肝癌的明确诊断及与其他肝脏占位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同时可确定肝癌的分期,对于指导治疗及诊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CT的精准度高于超声,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MRI:能够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同时对肝癌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的鉴别有较大帮助,可以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
(4)PET-CT:可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肿瘤转移情况,更能全面地判断肿瘤的分期及预后,但价格昂贵,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肝动脉造影:属侵入性检查,可较明确地显示肝脏的小病灶及肿瘤血供情况,明确诊断后还可通过注射碘油来堵塞肿瘤的供养血管达到治疗目的。
但肝动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其他检查未能确诊和准确评估病情时,才考虑采用。
5.组织病理学诊断(肝穿刺病理)有确定诊断的意义,目前多在CT或B超引导下完成。
药物治疗肝癌治疗总的原则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切除及局部治疗(如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局部消融治疗和外科减瘤术)等。
全身化疗临床不常应用。
近年来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
1.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TACE包括肝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tion,HAI),主要适用于以肝右叶为主或多发病灶或术后复发而无法再手术切除的肝癌。
该手段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半数以上患者经治疗后肿瘤缩小,部分病例甚至可能重新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而被“二步切除”。
目前常用单药方案为多柔比星(ADM),具体用药方法为:药物用药剂量用药方法多柔比星(ADM)超液化碘油50mg/ m210-50mlIAIA2.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PLC的主要病因,高病毒载量是PL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各种抗肿瘤的治疗手段均有激活乙肝病毒的潜在可能性,影响抗肿瘤治疗的实施和效果,故抗病毒治疗是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最基本的病因治疗。
目前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癌的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有核酸类似物(NA)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α)两类。
NA通过抑制病毒而发挥作用,但易发生耐药;PEG-INF-α具有抗病毒与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机制。
PLC患者如检查发现HBV复制活跃,必须及时地积极地抗病毒治疗。
注意事项 1.AFP存在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
因此,对于AFP异常升高的患者,尚需结合流行病学及临床影响相关检查进一步确定诊断;对于常年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血清AFP正常并不能排除肝癌,应结合临床表现决定是否做进一步检查。
2. 外科治疗仍是目前公认的肝癌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多模式的综合治疗和多学科团队联合诊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3.目前一些新药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例如:吉西他滨[非]、α-干扰素[非]等,但疗效并不理想,效率低,生存时间改善不明显。
表柔比星[非](EPI)可代替多柔比星(ADM)应用于TACE当中,与10-羟基喜树碱(HCPT)、氟尿嘧啶(5-Fu)/顺铂(DDP)、丝裂霉素(MMC)等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常见的TACE联合方案有EPI/ADM+HCPT+5-Fu,EPI/ADM+DDP+5-Fu,EPI/ADM+MMC+5-Fu等。
4.肝癌的复杂的分子发病机制提示其可能存在着多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近年一些分子靶向新药在治疗肝癌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抗肿瘤血管生成制剂(贝伐珠单抗)及多激酶抑制剂(索拉菲尼)。
其中索拉菲尼通过国内外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其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2~3个月,延缓疾病发展时间为73%,但该药物价格较为昂贵,同时可能会伴有腹泻、皮疹、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5.以上治疗方案首选国家基本药物。
第五节胰腺癌概述胰腺癌(cancer of pancreas)是常见的胰腺肿瘤,恶性程度极高,近年来,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胰腺癌半数以上位于胰头,约90%是起源于腺管上皮的管腺癌。
诊断要点1.多数胰腺癌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最初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既有消瘦、体重减轻。
2.40岁以上有下列任何表现的患者需高度怀疑胰腺癌的可能性:①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②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10%③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④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正常;⑤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诱发因素,如家族史、肥胖;⑥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⑦自发性胰腺炎的发作。
3.胰腺癌患者出现体征时多为进展期或晚期:①黄疸,黄疸为胰头癌患者的常见体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大便颜色变白,小便发黄,皮肤瘙痒。
②腹部肿块。
4.B型超声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
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
5.CT增强扫描能够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物的大小、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
6.血液检查肿瘤阻塞胆管可引起血胆红素升高,伴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酶学改变。
胰腺癌患者中有40%出现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
肿瘤标志物检查:胰腺癌血清中CEA、CAI9-9升高。
7.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诊断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胰腺癌诊断,如有条件,应行内镜超声穿刺/活检。
药物治疗1.吉西他滨单药的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周1次,用2周停1周,21天为一个周期,总共4~6周期。
或者吉西他滨联合中药康莱特方案治疗。
2.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第1、8日,奥沙利铂85 mg/m2,静滴2小时,第1日,21天为一个周期,总共4~6周期。
3.止痛治疗疼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轻度疼痛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中度疼痛可在非甾体抗炎药的基础上联合弱吗啡类如布桂嗪片;高度疼痛应及时应用吗啡缓释片,或芬太尼透皮贴剂。
4.可间断口服酚酞或使用开塞露治疗因使用止痛药物导致的便秘。
5.改善恶液质,注意营养支持,及时发现和纠正肝肾功能不全和水、电解质紊乱。
注意事项1.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
综合治疗胰腺癌的基础是:有计划、合理的应用现有的诊疗手段,可以最大幅度地根治、控制肿瘤,减少并发症和改善生活质量。
2.疼痛治疗按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治疗,按时、足量口服阿片类止痛药,口服吗啡缓释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疼痛控制,按12小时给药1次,一阶梯药物和三阶梯药物可联合使用。
3.应用吉西他滨化疗期间,需密切关注血小板及白细胞波动情况。
每隔2~3日复查血常规,当化疗后发生血小板减少,或前一疗程化疗后发生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即血小板≤50×109/L)者,应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或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同时有白细胞减少(白细胞低于4.0×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应合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