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价值、分析其现实意义并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
(2)古诗词的词句理解:古诗词中的某些字词和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举例:《登高》一诗中的“落木”,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教师要解释其意为“落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古代诗人在诗词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表达情感,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领会。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登高》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了解古诗词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针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对古诗词的难点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解析,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词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和讨论,我发现他们对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参与诗词朗读,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流溪沙》《相见欢》,体会两首词的优美意境,感悟词人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2.通过比较阅读《淀溪沙》《相见欢》两首词,学生能在诵读中品味宋词的古典美,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能够多角度赏析古诗词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走过春秋1.教师导人:苏轼曾赞王维的诗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够做到诗画合一的不仅有王维的诗,还有很多古典名画。
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一组意境优美的中国山水画。
2.配合教师导入,多媒体播放古典音乐,并展示一组描绘春景与秋景的山水画。
3.词人简介: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
他的词语言绮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练,意境清新。
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
朱敦儒,字希真,宋代词人。
早年隐居不仕,其词语言清畅但俗,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适。
《相见欢》写于靖康之难后,汴梁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
这首词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时所写。
《流溪沙》《相见欢》均为词牌名。
1.听读(教师配乐范读)。
2.自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结合注释读通词意)。
3.互读(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读成果,交流诗词大意)。
4.展读(在全班个性展示朗诵成果)。
点拨: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徘徊pái huái 簪缨zān yīng 试倩qìng三、伤春怀旧,初解愁语1.再读两首词,说一说这两首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哪些内容?明确:《浣溪沙》:唱一曲新歌举起美酒一杯,依旧是去年的景象旧时的亭台。
夕阳西下,何时再回来?无可奈何纷纷落花已飘去,好像曾经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了回来。
在小园里充满幽香的小径上,我独自徘徊着。
《相见欢》:在南京城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长江在夕阳的余晖下缓缓流去。
中原战乱,官贵流散,何时才能收复国土?试请西风将我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扬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流溪沙》《相见欢》,体会两首词的优美意境,感悟词人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2.通过比较阅读《淀溪沙》《相见欢》两首词,学生能在诵读中品味宋词的古典美,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能够多角度赏析古诗词中的名句。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走过春秋1.教师导人:苏轼曾赞王维的诗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够做到诗画合一的不仅有王维的诗,还有很多古典名画。
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一组意境优美的中国山水画。
2.配合教师导入,多媒体播放古典音乐,并展示一组描绘春景与秋景的山水画。
3.词人简介: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
他的词语言绮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练,意境清新。
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
朱敦儒,字希真,宋代词人。
早年隐居不仕,其词语言清畅但俗,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适。
《相见欢》写于靖康之难后,汴梁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
这首词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时所写。
《流溪沙》《相见欢》均为词牌名。
1.听读(教师配乐范读)。
2.自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结合注释读通词意)。
3.互读(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读成果,交流诗词大意)。
4.展读(在全班个性展示朗诵成果)。
点拨: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徘徊pái huái 簪缨zān yīng 试倩qìng三、伤春怀旧,初解愁语1.再读两首词,说一说这两首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哪些内容?明确:《浣溪沙》:唱一曲新歌举起美酒一杯,依旧是去年的景象旧时的亭台。
夕阳西下,何时再回来?无可奈何纷纷落花已飘去,好像曾经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了回来。
在小园里充满幽香的小径上,我独自徘徊着。
《相见欢》:在南京城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长江在夕阳的余晖下缓缓流去。
中原战乱,官贵流散,何时才能收复国土?试请西风将我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扬州。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教案
1.声情并茂诵读诗歌。
(重点)2.结合背景及诗人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 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难点)3.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
(难点)1 课时一、导入新课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
第十三课我们学习了五首唐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宋词,一起来感受飞扬着轻灵、蹁跹着缠绵、氤氲着温柔的宋词之美。
二、走进课堂环节一:初读,把握节奏特点。
1.请同学们自读四首宋词, 朗读下面的字词。
大屏幕出示:短棹(zhào) 逶迤(wēiyí) 涟漪(liányī) 簪缨(zānyīng) 试倩(qìng) 鸥鹭(lù)2.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大屏幕出示: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环节二:探究发现,完成梳理。
师:这四首宋词,抒发了四位词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下面请各小组自主学习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
大屏幕出示:见PPT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合作,解决不能完成的内容,最后反馈,并明确答案。
大屏幕出示:环节三:各小组做好笔记,背诵诗歌。
小组长检查组内学生完成情况并汇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每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词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熟练背诵默写。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词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词的美点。
教学难点:把握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浣溪沙》晏殊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
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转,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他的名作《浣溪沙》。
指导朗读《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品词明意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诗词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第三句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
品词明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诗词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包含五首古诗词,分别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对诗词意象的理解、情感的把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2.难点:对诗词意象、情感的深入把握,以及对诗词审美价值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词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的美。
2.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古诗词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古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诗词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词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介绍五首古诗词的作者、内容和背景,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教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词语注释①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金陵:南京。
③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④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⑤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⑥簪缨(zān yīng):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⑦收:收复国土。
⑧倩:请。
⑨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能准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品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诗人情感,感受朱敦儒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反复吟诵,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中。
难点:感受朱敦儒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岳飞《满江红》导入,引出写作背景。
使学生对当时作者写这首诗的心境有所了解。
《满江红》当中的“靖康耻”指的是靖康年间(1126~1127),金兵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两个皇帝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在仓猝南逃的这部分人当中,有一个名叫朱敦儒的人。
他靖康之难后南渡避难,客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后做了这首词——《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点评:慷慨激烈,发欲上指。
(二)知诗人,解诗题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河南洛阳人,人称岩壑老人、洛阳遗民、伊川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等。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朱敦儒家境优越,以清高自许,颇有西晋名士风度。
一直生活在山水、醇酒、诗歌与美人之间。
那时他已有“词俊”之誉。
部编版八上语文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把握词作大意,感悟词人表达的哲理和情感,学习鉴赏词的技巧。
2.诵读品位,感受宋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悟词人表达的哲理和情感,学习鉴赏词的技巧。
2.教学难点:感受宋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四首词的作者及其赏析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
第13课我们学习了五首唐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宋词,一起来感受飞扬着轻灵,氤氲着温柔的宋词之美。
板书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出示课件1)二、学习宋词浣溪沙(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教师:布置预习这首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这首词的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3)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同叔,谥号元献。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今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二)新词学习,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听读这首词,注意停顿、语调,然后疏通本词,注意画线词的意思。
预设:(出示课件4)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语解释:【落】凋落。
【香径】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路。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这首词大声朗诵一下,然后疏这首词的意思。
(学生朗读词句,出示翻译词句。
)预设:(出示课件5)【译文】吟罢一曲新词饮一杯酒,(往事涌上心头,)(眼前)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也和去年毫无二致。
夕阳虽然美好,但终归要西沉下去而不能返回。
花的凋落和时光的流逝,都是令人惋惜而毫无办法的,只有归来的燕子,似乎是去年的旧相识。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独自在弥漫着花香的小路上走来走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通用课件
总结词: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知识掌握程度
详细描述: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课后的作业反馈,可以 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的古诗词诵读较为熟练,对诗 词的基本含义和意境有了初步的理解。
教学方法改 进
增加互动环节
详细描述: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 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 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结词:加强对古诗词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内容。
诗词的美。
教学手段
01
02
03
04
多媒体课件
利用PPT等多媒体课件,展示 诗词内容、背景资料等,提高
教学效率。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 料,拓展学习视野。
实物展示
展示与诗词相关的文物、图片 等实物,增加学生对诗词的感
性认识。
互动教学平台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实现师生 互动、生生互动,及时反馈教
通过描绘杜少府赴蜀州上任的场景, 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同时,诗歌中的豪情壮志也展现了作 者的胸怀壮志和豁达情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总结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的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政治生活 的感慨。
详细描述
通过对洞庭湖的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 之情。同时,诗歌中也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生活的感慨和对张 丞相的敬意。
02 教学内容
《采薇》
总结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详细描述
通过描绘士兵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深厌倦和对家乡亲 人的思念。诗歌中通过采薇这一象征,暗示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总结词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一、教材分析这首词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诗歌阅读与分析能力,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首词写得恬静优美,读来令人心情愉悦,学生有阅读的兴趣,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掘景物背后人物的心情,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词意,初步了解欧阳修词风婉约、深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涵,讨论理解诗词的意蕴,品析琢磨诗词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词人的恬淡心境和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热爱诗词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涵,讨论理解诗词的意蕴,品析琢磨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游玩时的恬淡安适,以及写景手法的细腻;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句,这么一位醉情山水的欧阳修还能写出什么样的山水之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人晚年创作的组诗《采桑子》中的第一首。
2.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晚年退隐至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记游写景词,本节课所学为组诗第一首。
3.写作背景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
宋代颍州为东京汴梁的畿(ji)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
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于文人笔端。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文体特点,诵读并默写四首词,感受词的韵律美。
2.感悟四首词的内容,欣赏词中所展现的画面,理解其主旨。
3.品味词中意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升鉴赏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词的文体特点,感受词的韵律美。
2.欣赏词中所展现的画面,品味词中意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的主旨。
【课时安排】4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任务:诵读《浣溪沙》一、导入新课2000多年前,孔子站在大河边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00多年前,李白面对黄河疾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现代,朱自清也在急切地寻找答案“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面对时光流逝,无数文人墨客发出过这样那样的感慨。
时光是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感叹;是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劝勉;是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无奈。
今天,我们看一看“宰相词人”晏殊面对时光流逝,又有怎样的感慨,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二、知识简介1.文体知识词: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浣溪沙:词牌名。
词牌,有规定作品形式与字数的作用。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què)依据各词调的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2.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婉约派词人。
景德初年,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
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转,历有“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晏殊有“宰相词人”之称,以词著称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为“晏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采桑子》的诗意、艺术特色及其在表达美好愿望方面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应用古诗词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语文上册第6单元《采桑子》: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感受古诗词的韵味,提高审美情趣;2.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古诗词,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3.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古诗词的文学特色,培养创新思维;4.增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并运用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口头及书面表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核心素养在语文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的韵律和意境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对仗和平仄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采桑子》中的一个诗句,探讨其表达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2.诵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诵读体验。通过诵读,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中的自然描写”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自然美,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并启发他们如何将这些元素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目标:本次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每首古诗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诵读和品味古诗词,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每首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初步鉴赏品味古诗词的美点。
教学难点:把握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研究《浣溪沙》XXX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尤其擅长写长短句,被誉为“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
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浣溪沙》。
指导朗读浣溪沙》XXX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XXX归来。
XXX径独徘徊。
品词明意这首词描述了一个人在饮酒听新词的时候,回忆往事,感慨时光流逝的心情。
词中通过对XXX凋落和燕子归巢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惋惜之情。
诗词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一句词描绘了一个人孤独的情感状态,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接下来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则通过旧景新词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三句“夕阳西下几时回”,则既描绘了夕阳的美景,又反映了词人的心情。
最后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则通过对XXX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
整首词以“独”字为线索,写出了词人的孤独落寞之感。
总结:通过这首词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通过诵读和品味古诗词,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XXX一样,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作者通过描写静态的水面和动态的船儿,以及被惊起的水鸟,营造了动静互衬的意境。
水面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有细小的波纹才能感知。
而涟漪微动,却惊动了沙滩上的水鸟,使西湖愈显幽静。
此词写于靖康之难时期,描写了词人南逃金陵时的心情。
上片通过描写凄清的秋景和残破的山河,表现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四首古诗词的学习与鉴赏:
1.《登高》——唐代杜甫
2.《望岳》——唐代杜甫
3.《春望》——唐代杜甫
4.《月夜》——唐代杜甫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通过课外古诗词诵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具体包括: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课堂总结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为了帮助他们巩固记忆,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如诗词鉴赏、创作练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总之,今天的课堂教学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让古诗词教学更加高效,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诵读、分析和讨论,他们能够逐渐领会到古诗词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修辞手法的理解,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讲解,运用更多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3)诗词背景与作者生平: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举例:杜甫的生平及其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创作背景。
2.教学难点
(1)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排比等,提高文学素养。
-举例:《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使用的对偶修辞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教案)
-例如:《钱塘湖春行》通过描绘早春钱塘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诗词的表现手法:分析五首诗词的修辞手法、构思特点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例如:《赤壁》运用了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展现了战场的悲壮氛围。
2.教学难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包括以下五首诗:
1.《望岳》——杜甫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赤壁》——杜牧
4.《泊秦淮》——杜牧
5.《夜雨寄北》——李商隐
本节课将围绕这五首诗词进行深入解读,学习诗词的背景、意境、表现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古代诗词的美,提高文学素养。同时,结合教材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会。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意境、表现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诗词。诗词是汉语文学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精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望岳》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了解诗词如何描绘自然美景,传达诗人的壮志豪情。
(3)诗词创作实践:学生在创作诗词时,往往难以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如梦令》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2.搜集李清照的一些词,让学生在欣赏中多角度、多方位的了解其诗词风格以及性格。
3.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经典不只是用来仰望,而应该是被感知。
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中国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欣赏诗歌的能力。
但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往往存在程式化的理解,缺少结合文意的正确、个性解读。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教给学生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如梦令》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难点:结合文本多角度的了解李清照的诗词风格以及折射出的性格特点,明白经典神韵来自于原生态的感悟。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李清照典型诗词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宋词人物我来猜,清照款款入眼来有这么一个人:被称为第一女词人,婉约之宗,猜猜她是谁?预设答案:李清照宋代是词最繁盛的时期,形成了两大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引导学生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
(引导学生了解两大词派的特征)豪放派:视野开阔,气势恢宏雄奇,浪漫、豁达、积极向上。
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婉转含蓄,心思缜密,柔婉温和。
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欧阳修等。
二、课前美词我来读,诗词风格争相吐1.复习《渔家傲》,一名学生背诵,其他学生思考:《渔家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词的风格是什么呢?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预设:(风格:豪放,浪漫,雄奇等。
性格:丈夫气,上天入地,不被现实羁绊,不屈不挠、上下求索的执着精神等。
)(教师引导学生从词中感受李清照的诗词风格和性格特点,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
2.再齐声背诵。
3.联系:《夏日绝句》,印证李清照豪放的诗词风格。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体会诗词的音韵美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词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词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意境,积累优美诗句【课时安排】2课时《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教学目标】1.了解晏殊及词牌,理解词句含意,背诵全词2.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3.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4.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5.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2.理解诗歌蕴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教学难点】1.理解晏殊的思想感情,体会婉约派的艺术风格特点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流程】《一》《浣溪沙》晏殊一、创设情景,释题导入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
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晏殊的《浣溪沙》。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了解作者及作品1.作者:晏殊,字同叔,临川人。
北宋大臣,词人。
十四岁中进士。
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
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其词清新婉丽,“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
谥元献。
存《珠玉词》和清人辑《晏元献遗文》。
2.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后用作词牌名,属小令。
均双调,.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共42字。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3.背景资料: 《浣溪沙》这是晏殊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其语言疏淡闲雅,而意蕴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们哲理性的启迪。
任务二:品味语言,理解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2.点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3.齐读并思考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
二、品词明意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回顾
作业批改小结
领导审阅意见
第周2课时年月日制定
题
目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的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重点
难点
1、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教具
多媒体
教法
探究法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上片写泛舟湖上所见。这几句描写,词人运用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方法,并把形象与声音结合,营造出西湖飞。
译: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下片着重描写在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感受。“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这里”,以静写动,写出了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的景象。“惊起沙禽掠岸飞”却是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这样以动写静,使得西湖水面愈显其幽静。词作是以景结情,水鸟的飞翔不但增添了词作的情趣,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同时,更表现出词人追求如同水鸟一样的自由自在,闲情逸致的生活态度。
二、品词明意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三、总结:
在艺术上,词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出西湖之美景,犹如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同时,注重了动静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以动写静的方法,把西湖清新可爱之美表现得美不胜收,并寓情于景,令读者想象而思考。
板
书
设
计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教具
多媒体
教法
探究法
一、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浣溪沙》是他的名作。
第周1课时年月日制定
题
目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的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重点
难点
1、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四、总结: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纵观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板
书
设
计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教具
多媒体
教法
探究法
一、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宋代,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二、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教学回顾
作业批改小结
领导审阅意见
第周3课时年月日制定
题
目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的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重点
难点
1、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第三句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在无可奈何的凋敝消逝中,仍有令人欣慰的美好事物重现,被称为千古奇偶句。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三、思想感情: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