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合集下载

《古诗》说课稿精选十篇

《古诗》说课稿精选十篇

《古诗》说课稿《古诗》说课稿「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三篇古诗,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

这三首诗都是宋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古代乡村的生活风貌,充满景趣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结合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本课是三首古诗,也是本学期的第一课。

学习古诗,要多读,朗读时除了读准字音外,还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读准诗歌的节奏与断句。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重点是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古代生活画面之美,教学时对于诗歌的关键句要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

本课课后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因此要让学生准确了解诗歌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将古诗改写成小短文。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课堂上主要是能把古诗读得流利、顺畅,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师:童年的生活都是充满乐趣的,我们一起看看千年前,儿童们天真烂漫的生活吧。

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说课稿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通过古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它们分别是《登鹳雀楼》、《春晓》和《静夜思》。

通过对这些古诗的读诵、理解和赏析,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王之涣所作,被誉为登高之作,楼中有百鸟朝凤的景象。

首先,学生通过欣赏老师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进行诗句分析,了解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例如,“百鸟朝凤”的形象描绘生动形象,用来比喻人们的奋发向上。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春晓》《春晓》是唐代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美好景象。

课堂开始,老师可以播放一段轻快愉悦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情感。

然后,通过带有韵律感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接着,与学生共同解读诗句,理解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例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引导学生感受到诗人对春雪的赞美和形象的生动描绘。

三、《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李白的名诗,每个人都十分熟悉。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课堂开始,老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黑板,展示诗歌的文字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通过带有思考和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在夜晚中的思考和孤独。

与学生交流讨论,引导他们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并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联想与感受。

总结:通过对三首古诗的学习和赏析,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例如朗读、讨论、联想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课堂的氛围应该轻松活跃,老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让他们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和启发。

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21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包含三首经典古诗: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王昌龄的《出塞》主要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

王翰的《凉州词》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的场面,表现了守边将士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旷达胸怀。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古诗特点及四年级的教学重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塞、秦”等8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其中,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教学难点是: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二、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叶嘉莹先生曾在一个有关古诗吟诵与教学的讲座中说:“古人写诗,都是先吟后写的。

学诗,必须学习吟诵。

”古诗的平仄与押韵使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音律美,只有通过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吟诵,才能对古诗有列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吟诵,让他们体会古诗音律的美感。

2.说学法。

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在教师重点教读《出塞》的基础上,学生习得学法,总结古诗的学法,进而在吟诵的基础上分四大步骤自主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1)解诗题,知诗人。

(2)懂诗意,悟诗情。

(3)巧背诵,多积累。

(4)读写结合,培养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品读《出塞》,理解诗情。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

包括《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

1、《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在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的。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经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2、诗人刘禹锡在《望洞庭》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

故名为“望洞庭”。

3、《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

《忆江南》是诗人的绝唱之笔。

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

同时,“词”这种体裁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选编这三首古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根据课标和教参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六上古诗三首说课

六上古诗三首说课

以下是一篇关于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说课稿,供您参考: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四篇课文。

本组课文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三首古诗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经典之作。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和唐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这三首诗中,既有描绘深秋美景的《山行》,也有抒发思乡之情的《夜书所见》,还有表现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泊船瓜洲》。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2. 通过品读、比较和吟诵等方式,体会三首诗的不同风格和情感表达。

3. 借助诗歌文本,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2.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比较和吟诵等方式,体会三首诗的不同风格和情感表达。

3. 突破方法:通过讲解、演示、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味和风格。

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采用“读、想、议、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即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读、思、议、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即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

同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五、说教学程序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诗,引出本课的三首古诗。

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学习《山行》: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会欣赏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难点:欣赏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能够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新课《古诗词三首》。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文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5.拓展运用: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或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古诗文的格式、韵律、意境等关键信息展示出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阅读文章,属于课文阅读篇目。

文章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词:《满江红·登高》、《静夜思》和《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诗词的解读和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本文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掌握《满江红·登高》、《静夜思》和《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歌中的部分词语,领会其中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3.了解古诗词的作者及他们的文化背景;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文素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古诗词,领会其中的情感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对学生理解和理解《满江红·登高》、《静夜思》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歌中涉及到的历史、文化和意象。

四、教学方法本文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其中,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语文老师的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领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同时,朗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中的节奏、韵律和情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和情感。

讨论法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交流和分享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并促进学生思考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老师可以通过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你们喜欢读古诗词吗?你们知道古诗词的作用吗?”,引导学生参与到本次课堂中来。

2. 学习《满江红·登高》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遍《满江红·登高》这首古诗词,再解释其中不明白的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起朗读,感受一下古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时目标】1、第一课时:⑴学会前两首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⑵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2、第二课时:⑴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⑵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⑶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⑷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重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说课稿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互动式教学法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和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启发式教学法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五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可以理解和感悟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习惯也在逐渐形成,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把握有一定的困难。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包括:1.背诵三首古诗,要求准确无误地背诵并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2.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解读,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并写一篇简短的解析文章;3.创作一首古诗,可以是以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灵感,也可以是自己的原创作品,要求有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我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但他们在理解古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以及古诗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朗读、背诵和创作方面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1.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3.设置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自己创作古诗,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4.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登高》唐代杜甫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词,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古诗词的解析,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和分析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音乐,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 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2) 逐句解析《登高》。

(3) 学生齐读《登高》,感受诗人的情感。

(4) 教师示范解析《夜书所见》。

(5) 学生自主解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例题讲解:(1) 《登高》中的意象分析。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分析。

4. 随堂练习:(1) 学生仿写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古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作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人简介和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三首古诗词的和重点词句。

3. 中间部分:诗词的解析和例题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背诵并默写《登高》。

(2) 分析《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 背诵并默写答案略。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对偶等。

(3) 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词,进行积累。

《短诗三首》说课稿

《短诗三首》说课稿

短诗三首
一、《菩提树下》
《菩提树下》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短诗,全诗只有四句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短诗所表达的思想深邃而又简洁明了。

作者通过对菩提树和明镜的描绘,
寓意一切事物本源空明,一切纷扰皆源自于人的心境,告诫人们应当洒脱豁达、追求清静。

二、《登高》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登高》是一首格律诗,共四十句。

其中,“五岳”和“四渎”等推崇自然的词语,描写了登高所见景象之宏伟壮观:
黄帝陵前依旧泉,绵绵思旧怀念全。

同心未老平阳守,群士终无领主颠。

全诗以“皆大欢喜,高谈阔论乃成诗”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崇敬。

三、《静夜思》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的《静夜思》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只有四句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异乡生活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简单而
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生动描绘了一种虽身处异乡却依然心系故土的情感,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性感人的情感。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三首经典的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及杜甫的《绝句》。

这些诗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会注重对诗词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此外,我还会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理解简单的古诗词。

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诗词,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引言概述: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介绍三首经典的古诗词,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与情感,感受古诗词的美妙与魅力。

正文内容:
一、《静夜思》
1.1 诗人李白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1.2 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1.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二、《登鹳雀楼》
2.1 诗人王之涣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2 描写楼和风景的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三、《春晓》
3.1 诗人孟浩然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3.2 描写春天的景象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3.3 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总结:
通过对《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三首古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深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些诗词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们对生活的思量和感悟。

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欣赏和研究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

3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三课,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

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诗人望月兴叹,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人过中秋节的习俗,引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

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会写“侯、章”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了解古诗大意,了解古诗中的传统习俗,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绝句》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所蕴含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2.难点:体会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音乐等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三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

5.欣赏拓展:欣赏与三首古诗相关的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古诗词三首(说课稿)(3)

3.古诗词三首(说课稿)(3)

古诗词三首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古诗词三首》。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古诗词三首》是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走进大自然”为专题展开,《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两首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诗词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熟读并背诵古诗词,感知古诗词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

三、说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所以教学本首诗,我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从以前学过的诗词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使学生集中精力来进行新课的学习。

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课堂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1.读正确。

5《古诗词三首》说课稿.doc

5《古诗词三首》说课稿.doc

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

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

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有描写春天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有写借明月而思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等等;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a、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b、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c、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4、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是本课的难点。

1《古诗三首》说课稿 精选1篇

1《古诗三首》说课稿 精选1篇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古诗三首》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这三首诗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教材内容本课教材共选取了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月夜忆舍弟》和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部分内容。

这些诗歌分别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思念亲人的情感以及秋天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如格律、韵律、修辞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说教法1.教法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法设计(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2)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朗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诵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古诗的画面和背景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诗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课所学的三首古诗及其作者,为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新知(1)学习《春望》1教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
《忆江南》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

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初衷: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

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四十首古诗需要学生学习、掌握,新大纲也提出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不得少于二十篇。

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同时我力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即: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依据单元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多的学习经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

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让“读”始终贯穿着学习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说教法和学法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如在开头以一首古诗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

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

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

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

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

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

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本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

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学习目标,学情等,着眼学生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

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
语文教材中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玩味其中因此我课前安排学生欣赏《忆江南》歌曲,并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

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板块:读出词中美景
﹝一﹞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和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和“词牌名”。

“词”这种体裁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

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连贯,读流利。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得障碍,关键的地方要反复地读。

在反复的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4、教师指导读好“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句子中间的停顿。

小学语文的古诗,语言十分简洁、精美,这也是古诗最大的特点之一。

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以及古诗语言的精炼美,凝练美。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是最能表现语言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理解、体悟、情感升华的基础,这一环节很重要,需要时间长,老师要巡视指导、点拨,不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

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引导学生弄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3)男女生合作读。

在理解内容阶段,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读,合作读、对比读仔细品味,才能让学生的现代生活、情感、理念和古代人的生活、情感、理念相融合,并得以升华,和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体验产生共鸣,进而获得美的享受。

2、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的意思。

3、读着“江南好”三个字,引导学生去回忆以往学过的关于写江南的诗句。

4、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体悟景中深情
1、引导学生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并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

最后,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此时教师出示资料,学生在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一定能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体会。

诗人忆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

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在理解了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齐诵本诗。

第四板块课外拓展赏词
推荐学生在课外读一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另两首诗,增强学生的课外积累。

五、说预期效果
学生是灵动活泼的,教师教学流程预设也许不太充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90%以上的学生能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整个课堂自主和谐,书声琅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