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日昌全人教育模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日昌全人教育模型

教育贵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然何谓素质教育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窃以为,素质教育的真谛是全人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能独立生存的个体,造就体魄俱健、身心俱健的一代新人。

人是身与心的统一体,身是“硬件”,心是“软件”,好比“人”字的撇和捺,二者缺一不可。几年前,笔者曾用一个“人”字模型来图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的素质可二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亦可二分为体育和心育。这里仅讨论心理素质和心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完善的智能和健全的人格。

人的智能可分为实能和潜能(体能亦如是)。实能是一个人现在懂得什么和能干什么,即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潜能是由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条件决定的完成某种活动的可能性。

知识与能力不是对立的,一个无知无识的人必定低能。对知识的掌握可分为知道、理解、应用、评价四个层次。知道表现为能再认或再现(记忆的两种水平);理解表现为能解释和说明;初级的应用表现为迁移知识到不同情境解决书本问题,高级的应用表现为通过分析综合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评价表现为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立的价值判断。我国传统教育的一个误区是过分强调记忆,忽视较高水平的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在发达国家,无论教学或考试均弱化对记忆的要求。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是我国学生负担过重的一个主要原因。

技能不单指动手能力,而是体脑的结合。许多技能是人的生存所必须的,如生活技能、学习技能、工作技能、运动技能、娱乐技能等。技能的培养主要靠练习和实践;光说不练,学不会任何技能。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是传统教育的又一误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活动,是知识与技能、智能与体能的有机结合。实践不但可锻炼能力,而且可陶冶人格。

人的潜能表现在很多方面,几乎是取之不尽的。潜能的一个源泉是学习能力。在心理学中,有时把学习能力等同于智力,即聪明程度。聪明的人通常学得快,学得好,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儿童来说,开发智力的最好方法是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职,是儿童的实践活动。广泛多样的游戏和玩耍,不但能锻炼儿童的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陶冶儿童的情绪、性格,培养兴趣和意志品质,提高挫折承受力。儿童的群体游戏往往是成人社会的模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遵守规则,促进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另一个含义是会学习,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类知识在不断膨胀和更新,靠生硬灌输和被动接收永远赶不上科学的飞速发展,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鱼。学会学习,终生学习,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的第三个误区。

潜能的另一源泉是创新意识。学习是吸收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创新则是为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增添新的财富。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人是无所作为的人,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落后的民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力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重视学习,忽视创新,是我国教育的第四个误区。从家庭、学校到社会,一以贯之,实施的都是我说你服的“听话教育”。鹦鹉学舌,照本宣科,头脑僵化,墨守陈规,是这种教育的必然结果。让学生为考试而背书,终日淹没于题海之中,为追求所谓正确答案而不许越雷池一步,这样的教育能不扼杀青少年的创造力吗?又怎么能培养出象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才呢?

人格是比智能更重要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包括良好的性情和高尚的品德。性情指的是个人的情绪、性格和兴趣。品德涉及的是同他人的关系,是将社会规范内化所形成的心理品质。

情绪是人的心理状态。稳定乐观的积极心态,既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有益于个人身体健康。所以有人提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所谓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或社会性智力,指的是能否正确地认识和表达个人的情绪,调整或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人的情绪,并与人进行良性而有效的情感交流。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的打骂和唠叨,恨铁不成钢的老师的过多批评训斥甚至讽刺挖苦,这种过重的精神负担比过重的课业负担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更大,使他们长期生活在压抑、焦虑的消极情绪中,很少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最终导致性格的扭曲。

性格是一个人较为稳定的心理特性和行为风格。性格的核心是自信心。成人对孩子期望过高,保护过度,管制过严,特别是负性评价过多,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挫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或者胆小退缩,经不起挫折,或者凶狠残暴,对他人和社会充满敌意,表现出极大的攻击性和破坏性。性格决定命运。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很难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但在学习和工作上难以取得成功,在生活上也很难有幸福感。

兴趣指的是人认识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性。兴趣与情绪特别是美感关系密切,既有强弱之分,又有雅俗之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兴趣广博或专一,都能激发人的热情,促进学习和工作,改善生活质量。一个对任何事物和活动都不感兴趣的人,会觉得一切都没意思,一切都毫无意义而悲观厌世,甚至走向绝路。

片面强调思想教育,忽视良好性情的培养,是我国教育的第五个误区。性情不良非但个人痛苦,而且危害家庭和社会。人的某些过失行为并非思想问题所致,而是心理障碍使然。如果说,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品德培养,是许多家庭教育的误区的话,晓之以理多,动之以情少;说教灌输多,倾听启发少;斗争哲学多,以人为本少;强调觉悟多,依靠法制少,则是学校和社会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误区。

世上之人,大抵可分为四种:无私奉献,造福人类,为理想和信仰奋斗终生的是伟人或圣人,他们代表的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讲文明,懂礼貌,爱国家,爱亲人,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恪守社会公德的是好人;碌碌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大错误不犯,小毛病不少的是凡人或庸人;违法乱纪,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是坏人。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按理想模式要求所有的人,而应根据不同道德水平因人施教。要将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使教育要求与人的现有水平差距适度。人们对大而无当的目标不但会因无法达到而放弃,甚至会因空话、假话泛滥而反感。对青少年学生来说,首要的是法制教育和公德教育,当然,信仰教育亦不可少。维护法纪靠强制,维护公德靠舆论,都要借助于外力控制。信仰是将外在价值准则内化所形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才是自觉的内控的行为。信仰有好坏善恶之分,人不能没有信仰,更不能信仰邪恶。

在素质教育的讨论中,经常涉及到德育和心育的关系,有人将二者并列,有人将心育包含在德育中,提法有些混乱。依笔者之见,心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开发智能、塑造人格是广义的心育。狭义的心育单指培养良好性情,预防心理疾病。作此区分之后,心育和德育的关系便可一目了然。

要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识之士已呼吁多年,然收效甚微,直到高层领导发话,红头文件下达,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在舆论大哗,媒体热炒中,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看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某些人至今仍采取鸵鸟政策,闭眼不看现实,否认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或把心理健康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缺乏法制观念等,面对新时期的新问题,坚持老一套作法而不顾其效果。

有的学校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建立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设施上作文章,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采取医学模式的治疗取向,而不是教育模式的发展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