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
常用数学公式
常用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符号表达式。
在常用的数学公式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常用数学公式,一起来看看吧。
常用数学公式:基础代数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 ab+b2)3. 同底数幂相乘: am×an=am+n(m、n为正整数,a≠0)同底数幂相除:am÷an=am-n(m、n为正整数,a≠0)a0=1(a≠0)a-p= (a≠0,p为正整数)4. 等差数列:(1)sn ==na1+ n(n-1)d;(2)an=a1+(n-1)d;(3)n = +1;(4)若a,A,b成等差数列,则:2A=a+b;(5)若m+n=k+i,则:am+an=ak+ai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d为公差,sn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5. 等比数列:(1)an=a1q-1;(2)sn = (q 1)(3)若a,G,b成等比数列,则:G2=ab;(4)若m+n=k+i,则:am·an=ak·ai ;(5)am-an=(m-n)d(6) =q(m-n)(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q为公比,sn为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常用数学公式:基础几何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常用数学公式
常用数学公式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常用数学公式汇总一、基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 ab+b2)3. 同底数幂相乘: am×an=am+n(m、n为正整数,a≠0)同底数幂相除:am÷an=am-n(m、n为正整数,a≠0)a0=1(a≠0)a-p=(a≠0,p为正整数)4. 等差数列:(1)sn ==na1+ n(n-1)d;(2)an=a1+(n-1)d;(3)n =+1;(4)若a,A,b成等差数列,则:2A=a+b;(5)若m+n=k+i,则:am+an=ak+ai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d为公差,sn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5. 等比数列:(1)an=a1q-1;(2)sn =(q 1)(3)若a,G,b成等比数列,则:G2=ab;(4)若m+n=k+i,则:am·an=ak·ai ;(5)am-an=(m-n)d(6)=q(m-n)(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q为公比,sn为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2+bx+c=a(x-x1)(x-x2)其中:x1= ;x2= (b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 ,x1·x2=二、基础几何公式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三角形中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数学所有的公式大全
数学所有的公式大全
以下是一些数学公式:
1. 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 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3. 乘法公式: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4. 除法公式: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5. 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公式:体积V=棱长^3,表面积S=6×棱长^2。
6.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S=底×高÷2。
7. 圆柱体体积公式:体积V=底面积S×高h。
8.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S=2πr^2+2πrh(其中r是底面半径,h是高)。
9. 圆周长公式:周长C=2πr(其中r是半径)。
10. 圆面积公式:面积S=πr^2(其中r是半径)。
11. 指数公式:a^n=b(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b是结果)。
12. 对数公式:log_a(b)=n(其中a是底数,b是对数,n是指数)。
13. 三角函数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等。
14. 代数公式:x^2-bx+c=0(其中x是未知数,b和c是常数)。
15. 几何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S=底×高,梯形面积S=(上底+下底)×高÷2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数学公式,它们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解方程的六个公式
解方程的六个公式
常见的解方程的公式有六个,分别是:
1. 一元一次方程ax+b=0的解法公式为x=-b/a。
2. 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的根的求法公式为x=[-
b±√(b²-4ac)]/2a。
3. 对于n元一次方程组,使用高斯-约旦消元法进行解法,也称为简化阶梯型求解法。
4. 对于某些特殊的方程式,例如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三角方程等需要运用其对应的公式进行解法。
5. 在解题过程中,不要忘记应用基本的代数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化简、整理等。
6. 对于一些复杂的方程式,需要借助计算机或者各种计算器等工具进行求解,这些工具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
高中必背88个数学公式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2.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一个角的余弦等于与该角相对的边的平方和减去另外两条边的平方的差再除以两倍的另一条边与该角相对的角的正弦的乘积。
3.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一个角的正弦等于与该角相对的边长和另外两条边长的比例的乘积。
4. 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5.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
6. 梯形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乘以高再除以二。
7. 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等于底边长乘以高再除以二。
8. 圆面积公式: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
9. 圆周长公式: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圆周率。
10. 球体表面积公式:球体的表面积等于四倍的圆面积。
11. 球体体积公式:球体的体积等于四分之三的圆面积乘以半径的立方。
12. 一次函数方程: y = kx + b。
13. 二次函数方程: y = ax² + bx + c。
14.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 = a1 + (n - 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an为第n项。
15.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Sn = n(a1 + an)/2,其中a1为首项,an为第n项,n为项数。
16.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ⁿ⁻¹,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17.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Sn = a1(1 - qⁿ)/1 - q,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18. 三角函数正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正弦是指这个角的对边与这个角所在的斜边的比值。
19. 三角函数余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余弦是指这个角的邻边与这个角所在的斜边的比值。
20. 三角函数正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正切是指这个角的对边与这个角的邻边的比值。
21. 三角函数余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锐角的余切是指这个角的邻边与这个角的对边的比值。
计算单位公式大全
计算单位公式大全计算单位是使用单位来表示数量和量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各种各样的计算单位,而这些单位也可以用公式表示。
这里,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计算单位公式大全吧!1、长度单位转换:1米=100厘米=1000000微米2、质量单位转换:1千克=1000克=1000000毫克3、体积单位转换:1立方米=1000立方厘米=1000000立方毫米4、时间单位转换:1年=12个月=365.24天=8760小时=525600分钟=31536000秒5、能量单位转换:1千瓦时=1000瓦时=1000000瓦特6、力量单位转换:1牛顿=1000千克牛顿=1000000克牛顿7、速度单位转换:1公里/小时=1000米/分钟=1000000米/秒8、压力单位转换:1帕斯卡=1000千帕=1000000兆帕9、角度单位转换:1弧度=180/π度=200/π分10、温度单位转换:1摄氏度=1.8×1开尔文=1.5×1兰式根据以上10种计算单位的公式,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每一种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通过了解这些转换关系,可以在计算时准确计算出所需的结果,使得计算变得更加精准。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特定的计算方法来获取最终结果。
比如,采用科学计数法时,需要考虑各种单位折算关系;采用二进制系统则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的计算公式;而涉及到财务管理的应用中,需要熟悉各种金融计算公式。
计算单位公式大全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准确地表示、计算出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专业研究和实践中,计算单位公式大全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最后,在使用计算单位公式时,还要注意采用最简单的计算方法,以便于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有效地掌握各种计算单位的公式,并能以此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数学母题36个公式
数学母题36个公式1. 乘法公式:两个实数的乘积等于其中一个实数与另一个实数乘以实数的符号:a * b = ab。
2. 除法公式:两个实数的商等于其中一个实数除以另一个实数的倒数:a / b = a * (1/b)。
3. 平方公式:一个实数的平方等于该实数与自身的乘积:a^2 = a * a。
4. 平方根公式:一个实数的平方根等于满足平方等于该实数的非负实数:√a = b,其中b满足b^2 = a。
5. 对数公式:一个数的对数等于以指定底数为底的幂等于该数:log_a(b) = x,其中a^x = b。
6. 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正弦函数的和差公式为: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余弦函数的和差公式为: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正切函数的和差公式为:tan(a ± b) = (tan(a) ± tan(b)) / (1 ∓tan(a)tan(b))。
7.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为:sin(2a) = 2sin(a)cos(a)。
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为:cos(2a) = cos^2(a) - sin^2(a) =2cos^2(a) - 1 = 1 - 2sin^2(a)。
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为:tan(2a) = (2tan(a)) / (1 - tan^2(a))。
8.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为:sin(a/2) = ±√[(1 - cos(a)) / 2]。
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为:cos(a/2) = ±√[(1 + cos(a)) / 2]。
正切函数的半角公式为:tan(a/2) = ±√[(1 - cos(a)) / (1 + cos(a))]。
9. 欧拉公式:欧拉公式是数学中一条重要的等式,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e^ix可以表达为余弦函数cos(x)与正弦函数sin(x)的和:e^ix = cos(x) + isin(x)。
数学公式大全
第一部分: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V=πr h=π(d÷2) h=π(C÷2÷π) 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公式:V=a×a×a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第二部分:数量关系公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第三部分:其它数学公式一、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二、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三、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四、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五、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六、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七、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八、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九、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十、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十一、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第四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初中数学全部公式
初中数学全部公式初中数学常用公式:一、代数公式:1.两数相加的和等于它们反过来相加的和:a+b=b+a2.两数相减的差等于它们反过来相减的差:a-b≠b-a3.两数相乘的积等于它们反过来相乘的积:a×b=b×a4.两数相除的商等于它们分子、分母反过来相除的商:a÷b≠b÷a5. 两个数之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两倍的它们的积:(a +b)² = a² + 2ab + b²6. 平方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7. 平方和公式:a² + b² = (a +b)² - 2ab8.两个平方差的乘积等于两个数之和与差的平方差:(a+b)(a-b)=a²-b²9.一次方差公式:(a+b)×(a-b)=a²-b²10. 完全平方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11. 平方完全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12.两个完全平方的乘积等于两个数之和与差的平方差:(a+b)(a-b)=a²-b²13.四平方定理:任何一个正整数都可以表示成不超过四个正整数的平方之和。
14.二项式定理:(a+b)ⁿ=C(n,0)aⁿ+C(n,1)aⁿ⁻¹b+C(n,2)aⁿ⁻²b²+...+a(b+a)ⁿ⁻¹bⁿ⁻¹+bⁿ15.幂运算的乘法法则:aⁿ×aᵐ=aⁿ⁺ᵐ16.幂运算的除法法则:aⁿ÷aᵐ=aⁿ⁻ᵐ二、几何公式:1.线段等分点公式:已知线段AB,M为AB的中点,则AM=MB=AB/22.垂直平分线公式:已知线段AB,O为线段AB的中点,则AO⊥OB,并且AO=OB=AB/23.线段外一点到线段的距离公式:已知线段AB和一点C,以A、B为两端点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垂直平分线于点D,则CD为点C到线段AB的距离。
数学计算公式大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一、数学计算公式大全: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有预算的公式没。
数学公式大全
代数部分一、数1、正数和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负数;3、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4、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5、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6、数轴: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的一条直线叫数轴;7、任何一个有理数(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数轴上的点和实数是一一对应的;8、相反数: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则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相反数;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得0;0的相反数是09、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两侧,且与原点距离相等;10、数轴上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11、绝对值: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1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1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4、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相加,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的得0;绝对值不等的,符号和绝对值大的相同,然后绝对值相减;15、一个数加0,仍是这个数;16、加法交换律:A+B=B+A17、加法结合律:(A+B)+C=A + (B+C)18、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19、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20、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21、乘法交换律:AB=BA22、乘法结合律:(AB)C=A (BC)23、乘法分配律:A (B+C) =AB+AC24、有理数除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除;25、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26、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乘方,结果叫幂;a是底数;n是指数;n a 读作a的n次幂;27、有理数混和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28、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函数公式大全
函数公式大全
1. 幂函数:复数y=z^n,其中z为复数,n为任意正整数;
2.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指当变量x等于某一常数a时,
y=logax;
3.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指变量x等于某一常数b时,y=ax;
4.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指变量x等于某一常数c时,
y=f(x)=asinx+bcosx+d;
5. 几何函数:几何函数指变量x等于某一常数e时,
y=f(x)=ax^2+bx+c;
6. 多项式函数:多项式函数指变量x等于某一实数m时,
y=f(x)=anx^n+an-1x^n-1+...+a0;
7. 指数增长函数:指数增长函数指当变量x大于某一实数n时,y=f(x)=ae^kt,其中a为常数,k为指数增长系数;
8. 伯努利函数:伯努利函数指当变量x小于某一实数p时,
y=f(x)=ap;
9. 拉格朗日函数:拉格朗日函数指当变量x等于某一实数q时,y=f(x)=aq+b;
10. 线性函数:线性函数指当变量x等于某一实数r时,
y=f(x)=ar+b;
11. 集合函数:集合函数指当变量x等于某一实数s时,
y=f(x)=A(s),A(s)是一组实数集;
12. 椭圆函数:椭圆函数指当变量x等于某一实数t时,
y=f(x)=At²+Bt+C;
13. 对称函数:对称函数指当变量x等于某一实数u时,
y=f(x)=a(-u)+b(-u)+c(-u)+d;
14. 双曲函数:双曲函数指当变量x等于某一实数v时,
y=f(x)=Av⁻¹+Bv⁻²+Cv⁻³+Dv⁻⁴;
15. 逻辑函数:逻辑函数指当变量x等于某一实数w时,y=f(x)=Y,Y为取值范围{0,1}的布尔值。
数学十大最美公式
数学十大最美公式数学是一门奇妙而美丽的学科,它通过符号和公式来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
在数学的广阔领域里,有着许多被人们誉为“最美公式”的精妙等式。
这些公式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学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以下将介绍数学十大最美公式,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最著名的公式之一——欧拉公式:e^ix = cos(x) + isin(x)。
这个公式将自然对数的底e、虚数单位i、三角函数之间建立了一种神奇的联系。
欧拉公式以简短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数学中的深度和丰富性。
它将三角函数与指数函数相结合,使得数学中的几何、代数和分析有了奇妙的统一。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费马大定理:x^n + y^n = z^n。
这个公式源自数论领域的一个著名问题,它由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直到1994年才被著名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成功证明。
费马大定理引发了数学家们多年的思考和努力,也成为数学界的一个重大突破。
它揭示了数学中的无穷性和奥秘,体现了数学的思辨精神和探索精神。
第三个最美公式是高斯定理:∮S F·ds = ∫V (div F) dV。
高斯定理是物理学中电磁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学物理的重要内容。
它描述了电场或磁场通过一个封闭曲面的通量与其在该曲面内的散度之间的关系。
高斯定理使我们能够从微观角度去理解宏观世界中的电磁现象,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统一性。
第四个最美公式是黎曼猜想:ζ(s) = ∑(n=1,∞) 1/n^s = 0。
黎曼猜想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源自于对黎曼函数的研究。
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证明黎曼猜想的方法,但是它激发了数学家们对数论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黎曼猜想以其深奥的数学思想和悬而未决的性质成为了数学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伯努利方程:P + 1/2 ρv^2 + ρgh = 常数。
伯努利方程是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方程之一,描述了在不可压缩、无粘度的流体中,沿着流线的能量守恒。
十大数学公式[经典]
十大数学公式英国科学期刊《物理世界》曾让读者投票评选了“最伟大的公式”,最终榜上有名的十个公式既有无人不知的1+1=2,又有著名的E=mc2;既有简单的-圆周公式,又有复杂的欧拉公式……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厌恶数学?这些东西原本如此美丽,如此精妙。
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伟大的智慧曾耗尽一生,才最终写下一个等号。
每当你解不开方程的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想,暂且放下对理科的厌恶和对考试的痛恨。
因为你正在见证的,是科学的美丽与人类的尊严。
No.10 圆的周长公式(The Length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这公式贼牛逼了,初中学到现在。
目前,人类已经能得到圆周率的2061亿位精度。
还是挺无聊的。
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
如果用 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太阳系包起来的一个圆的周长,误差还不到质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
现在的人计算圆周率,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No.9 傅立叶变换(The Fourier Transform)这个挺专业的,一般人完全不明白。
不多作解释。
简要地说没有这个式子没有今天的电子计算机,所以你能在这里上网除了感谢党感谢GV还要感谢这个完全看不懂的式子。
另外傅立叶虽然姓傅,但是法国人。
No.8 德布罗意方程组(The de Broglie Relations)这个东西也挺牛逼的,高中物理学到光学的话很多概念跟它是远亲。
简要地说德布罗意这人觉得电子不仅是一个粒子,也是一种波,它还有“波长”。
于是搞啊搞就有了这个物质波方程,表达了波长、能量等等之间的关系。
同时他获得了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No.7 1+1=2这个公式不需要名称,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
No.6 薛定谔方程(The Schr?0?2dinger Equation)也是一般人完全不明白的。
因此我摘录官方评价:“薛定谔方程是世界原子物理学文献中应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公式。
数学公式大全
数学公式概述数学公式是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物与物之间时发现的一些联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法。
是表征自然界不同事物之数量之间的或等或不等的联系,它确切的反映了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是我们从一种事物到达另一种事物的依据,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一些基本公式(1)抛物线:y = ax^2 + bx + c (a≠0)就是y等于a乘以x 的平方加上 b乘以x再加上 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当然a=0且b≠0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还有顶点式y = a(x+h)* 2+ k (h,k)=(-b/2a,(4ac-b^2)/4a)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x^2=2py x^2=-2py(2)圆:体积=4/3π(r^3)面积=π(r^2)周长=2πr =πd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 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球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π*高(3)三角函数:和差角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 - sinBcosA ;cos(A+B)=cosAcosB - sinAsinB ;cos(A-B)=cosAcosB + 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2A=2sinAcosA=2/(tanA+cotA);另: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 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 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cos5A=16cosA^5-20cosA^3+5cosA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 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 tanA^6)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 *tanA^6+tanA^8)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 *tanA^4-84*tanA^6+9*tanA^8)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 ^2+5+16*sinA^4))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 A^2-210*tanA^4+210*tanA^6-45*tanA^8+tanA^10)·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cos(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 ;降幂公式sin²(A)=(1-cos(2A))/2=versin(2A)/2;cos²(α)=(1+cos(2A))/2=covers(2A)/2;tan²(α)=(1-cos(2A))/(1+cos(2A));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 -|a|≤a≤|a||a|≤b<=>-b≤a≤b|a|≤b<=>-b≤a≤b|a|-|b|≤|a+b|≤|a|+|b| |a|≤b<=>-b≤a≤b|a|-|b|≤|a-b|≤|a|+|b||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z1|+|z2|+...+|zn|一元二次方程的解x1= -b+√(b^2-4ac)/2a x2=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x1+x2=-b/a ; x1*x2=c/a判别式△= b^2-4ac=0 则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0 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0 则方程有两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 *h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π*r2圆柱侧面积 S=c*h=2π*h 圆锥侧面积 S=1/2*c*l=π*r*l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π*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秦九韶公式)(p= (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 南宋秦九韶)注:秦九韶公式与海伦公式等价|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c d 1|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 e f 1 |ABC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2 r圆的周长=πd= 2πr圆的面积= πr^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柱体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三角形 a,b,c-三边长其中s=(a+b+c)/2 S=ah/2h-a边上的高=ab/2×sin Cs-周长的一半=[s(s-a)(s-b)(s-c)]1/2A,B,C-内角=a^2sinBsinC/(2sinA)几何公理: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公式
圆的面积S=πr2
圆的周长C=πd或C=2πr
圆的直径 d=C ÷π d=2r r= d÷2 r= C ÷π÷2
环形面积计算公式:S=π×(R2-r2)
数量=总量÷单量转动周数=大周长÷小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C=4a S=a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C=(a+b)×2 s= ab
正方体的体积v =棱长×棱长×棱长
正方体的表面积S =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体积v=长×宽×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S =(长×宽+长×高+宽×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利息×(1-税率)
折后价=原件×折数原价=折后价÷对应折数
营业税=营业额×税率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款×税率
合格率=×100%出勤率=×100%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1、找单位“1”。
2、 判断:已知单位“1”用×(单位“1”的量×对应分数=对应量) 求单位“1”用÷,(对应量÷对应分数=单位“1”的量)
3、列式计算,写单位,答
1、圆有(无数条 )对称轴。
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2、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正方形 (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环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百分号。
分数化成百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百分数化成分数:把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Ch 或S =πdh 或S =2πr h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 + 两个底面积
S =Ch +πr 2 ×2 S =πdh +πr 2 ×2 S =2πr h + πr 2 ×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或v =πr 2h
(圆柱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
圆锥的体积v =31sh 或v =31πr 2×h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乘实除)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