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F的死亡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广泛感染、 未及时清创、血肌酐升高、酸中毒、多器 官损伤的程度等。既行的资料显示NF的死 亡率为75%,日前已下降至30%左右.死 亡率已较以前明显降低。首次清创10d内患 者多死于脓毒症.后期则多死于多器官衰 竭。
26
27
28
②中期:感染范围更加广泛,呈现鲜红色、
7
8
4 易患因素
糖尿病、肾病、肥胖、外周血管疾病、免 疫低下、营养不良、年迈、静脉吸毒等。 此外,皮肤擦伤、烫伤、刺伤、动物或昆 虫咬伤、皮下注射胰岛素,手术如剖宫产、 子宫切除术、小切口输卵管切除术、腹腔 镜、不全流产常常是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 诱因。
2、炎症反应 炎性肿胀压迫局部血管,细菌 10
6、诊断及鉴别诊断
1、伤口探查和清创时软组织活枪是NF诊断的金 标
准。同时行需氧菌及厌氧菌培养、革兰染色,以排 除少见菌如梭状杆菌、弧菌及真菌感染。 2、手指试验可帮助诊断。局麻下行2cm左右切 口。手指探入皮肤与筋膜之间。如发现无出血。 有恶臭味脓液,皮肤与筋膜易分离。则为手指试 验阳性.应高度怀疑NF. 3.实验室化验(下页) 4、影像学 :摄X线平片、磁共振成像(MRI)及 11
4
5
2、致病因素及分型
坏死性筋膜炎分为两型,Ⅰ型为多种细菌的 混合感染,包括革兰阳性的溶血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创伤弧菌、 脆弱拟杆菌和厌氧菌等;Ⅱ型多由β-溶血性 链球菌所致,常伴有休克及多器官衰竭,死 亡率极高。近年来发现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一株变种——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金 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有增多的 趋势。
18
19
20
21
22
2、抗生素的应用:在病原菌确定之前.应 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包括对革兰阳性及 革兰阴性细菌敏感的抗生素,同时兼顾厌 氧菌。治疗过程中要根据培养结果及时更 换抗生素。如存在真菌感染,则应及时应 用抗真菌药物。阿疑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时 应给予破伤风抗毒索。由于血管损伤及血 栓形成.药物很难到达坏死组织,应密切 观察局部反应。
2、气性坏疽:侵及深部或污染伤口,其特 点为肌肉迅速坏死,早期出现“咿扎”音, 局部疼痛严重,全身中毒征象伴中枢神经 系统改变。
16
7、治疗
NF是外科危重急症,治疗原则是早期诊 断.尽早清 创,纠正休克及多器官损伤,应用大量有 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治疗。
1、24h内清创者死亡率为6%,而延迟清创者 死亡率达到50%。皮肤、皮下及筋膜组织 高度炎性肿胀,组织压力异常升高,应尽 早切开减张弓l流,彻底清刨、绝不姑息。 17
12
13
14
Fisher提出六条诊断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
1.皮下浅筋膜的广泛性坏死伴广泛潜行的坑 道,向周围组织内扩散。 2.中度至重度的全身中毒症状伴神志改变。 3.未累及肌肉。 4.伤口、血培养未发现梭状芽胞杆菌。
15
鉴别诊断
1、蜂窝织炎:早期两者I临床签别诊断相当 困难,蜂窝织炎只累及皮下组织,筋膜正 常。
23
4、其他治疗包括
①抗凝剂:由于细菌毒素直接损害皮肤和 筋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微小血栓,应 用低分子肝素50~100U/kg皮下注射。
②免疫球蛋白:大量免疫球篮白静脉给药 治疗可以
封闭抗体,对于急性期的治疗具有重要的 作用。
③高压氧:高组织的氧分压,提高白细胞 24
25
8、预后
6
3、临床表现
①早期:皮肤表现为红、肿、热、痛.硬, 又称为“痛性红色肿胀”一与皮肤症状不 成比例的异常疼痛足NF的特征性表现.即 皮肤表现为光滑、发亮的弥漫性肿胀,肿 胀范围大于红斑,边界不清,患者可伴有流 感症候群,如发热、寒战、心动过速、肌 肉酸痛、腹泻及呕叶,血压和神智正常。 这-时期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天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发病机制
1、细菌内外毒素作用 链球菌、葡萄球菌 产生透明质酸酶,破坏结缔绢织主要成分 透明质酸,使得感染可存皮下组织迅速扩 散;A组B一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纤溶酶和 链激酶可致筋膜坏死;脂多糖内毒素、捷 氧菌合成的肝素酶、需氧菌产生的固定补 体物质均致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组织缺 血性坏死。
坏死性筋膜炎
1
1、流行病学
坏死性筋膜炎在美国的年发病率为4.3/10 万人。 澳人利亚坏死性筋膜炎存活者平均住院36d, 患者平均花费64517澳元,其中63%患者在 监护病房(ICU)。 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很高,且 易误诊并造成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
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以四肢为多见,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