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6昆明的雨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一等奖公开课教案《昆明的雨》优秀说课稿
昆明的雨一等奖公开课教案《昆明的雨》优秀说课稿以下是有关昆明的雨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的10篇相关内容分享。
旨在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昆明的雨,探索它在文学、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你们对昆明的雨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中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汪曾褀(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二、检查预习情况解决生字和新词:辟邪鲜腴篱笆格调吆喝暮年情味苔痕密匝匝连绵不断张目结舌三、整体感知课文(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1、要读出声来。
2、朗读时思考以下4个问题:(1)文章用赠送一张画开头,写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2)文章为什么大量写昆明雨季的植物?(3)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划分文章层次,把写得好的语句用横线标注。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我给宁坤画一张画,引出“昆明的雨”;3-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昆明雨的特点昆明的一些植物;10-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昆明的雨引起了作者的一点淡淡的乡愁。
)(二)请学生看教材上的插图,然后在全班交流。
1、图上画的是什么?(昆明人家的大门)2、图的右上角有什么?左下角有什么?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右上角有一片倒挂着的仙人掌,末端还开出了花;左下角有青头菌和牛肝菌;图的中间画的是两扇门。
)四、精读课文。
请1、2组同这齐读第一部分(一)文章开头写给宁坤的画,有什么好处?画上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等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为下文作铺垫。
请3、4组同学读第二部分(二)如何理解“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不是连绵不断,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所以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作者喜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昆明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留意过雨天的景象?”(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昆明的雨》中的美好景致。
-文化背景的把握:学生对昆明及其雨季的地理、文化背景可能了解有限,难以深入体会课文的文化内涵。
-写作技巧的内化:学生往往能识别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但难以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举例解释:
-对于词汇的理解与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语境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菌子”是指昆明雨后长出的野生蘑菇。
-在处理文化背景难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昆明的自然风光、民俗习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主题时,可以强调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如文中“昆明的雨,是世界上最美的雨”一句,表达出作者对昆明雨的深情。
-在分析写作技巧时,可以指出作者如何通过“雨点打在瓦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这样的具体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雨中。
2.教学难点
-词汇的理解与应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地方特色词汇,如“翠湖”、“菌子”等,学生可能不熟悉,需要教师解释并指导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的主题与情感: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昆明的雨》中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情感表达,以及这种表达背后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写作技巧的运用: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来表现雨的形态和氛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平淡有味的语言,学习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中和谐美好的景象的喜爱、怀念之情。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凡景语皆情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从“景语”中感悟“情语”,体会作者用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作者对昆明雨季中和谐美好的景象的喜爱、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到雨,我们并不陌生,请同学们说说你对雨的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昆明的雨》就是一篇关于雨的文章。
不过,它不是写雨本身,而是写昆明的雨季中的人和事,写昆明的雨给作者带来的欣喜、多情、感慨、回忆。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感受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更要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字音的朗读情况。
3.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给昆明雨季描绘了哪些画面?指名概括。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昆明的雨季是明亮、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让人梦牵魂绕的。
可概括为: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苗族女孩子,各类花及人们赏雨。
三、研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昆明雨季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感情是什么?划出相关词句。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讨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丰满的”,可以从“明亮”这个词中看出昆明雨季的特点是明丽的,“丰满”则表达出昆明雨季的丰润、充足的特点。
而“倒也是”则流露出作者的幽默情趣,似乎有一种调侃的口吻在里面。
同时,“也怕忘却昆明的雨季”则表达出作者对昆明的思念之情。
4.昆明雨季既然如此美好,作者在昆明期间的感受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5.品味语言文字:本文的语言朴实自然,却饱含深情。
结合具体的语句来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本文的语言朴实自然,却饱含深情。
例如:“被砖块瓷瓦楞起的硬伤渐渐平复了”,“砖块瓷瓦”点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硬伤”则用非常形象的说法描述了昆明多雨带来的伤痛,“渐渐平复”则饱含着作者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昆明的雨(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雨相关的自然现象或情感体验。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尝试模仿作者的笔触,描绘一种自然现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昆明的雨》是汪曾祺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昆明雨季的美景和情感。这种描绘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记录,更是作者对生活情感的抒发。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昆明雨季之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昆明的雨》教学难点与重点-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作者汪曾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昆明雨季的特点,以及这种描绘所传达的情感。
-修辞手法分析:学生应掌握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分析其表达效果。
-文化内涵体会:学生应体会到课文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理解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厚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并表达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昆明的雨》这一章节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反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6、昆明的雨》教案一. 教材分析《16、昆明的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景,通过作者对昆明雨季的观察和体验,展示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昆明地区的雨季特点和气候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课文语言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难点:欣赏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欣赏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老师要提前熟悉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解释。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原文、生僻词汇解释、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描绘和赞美的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昆明的雨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朗读结束后,老师解释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教案:《昆明的雨》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昆明的雨》。
文章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色,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中描绘的昆明雨季景色的理解和描绘。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自身经历表达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昆明雨季的景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3. 课堂讲解(15分钟):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解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述手法和表达情感。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文章中的精彩句子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色,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讲解,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文章《昆明的雨》。
2. 板书描绘昆明雨季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板书作者表达情感的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文的描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描绘你所在地区的雨季景色的文字。
2. 作业答案:(示例)我所在地区的雨季景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课后阅读其他描述自然景色的文章,欣赏并学习其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 大赛获奖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大赛获奖教案一. 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昆明地区的雨景以及雨中的人文景观。
通过作者对昆明雨的细腻描绘,使学生感受到昆明雨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散文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昆明地区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多,可能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补充昆明地区的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昆明雨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所描绘的昆明雨景及雨中人文景观的理解。
2.突破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形象地展示昆明雨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昆明雨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昆明雨景。
2.准备相关背景知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展示昆明雨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昆明雨景。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昆明地区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所描绘的昆明雨景及雨中人文景观。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有些学生过于内向,不太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更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4.体会作者通过描绘昆明的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5.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思考和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散文作品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课文所学的描写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认为什么样的描写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课文中一些较为抽象的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如“悠闲的生活节奏”、“雨的吝啬与慷慨”等。
-学生在讨论和表达时,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和阐述。
举例解释:
-对于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诸如“雨,给了昆明一种别样的美”等句子,体会作者对家乡雨季的深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2.教学难点
a.词汇理解与应用: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地方特色词汇,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举例:“泛滥”一词在课文中的使用,需要学生理解其在文中的具体意义,并学会在其他语境中恰当运用。
b.文学鉴赏能力: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课文中深层次的文学价值,如作者的情感态度、文章的构思布局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雨季景象的散文,它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家乡雨的喜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昆明雨的景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举例: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段落展开对昆明雨的描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c.情感共鸣:学生需要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昆明雨的感情,这对于一些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举例: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雨的怀念和喜爱,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d.创新思维:在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中,学生需要运用创新思维,这对于习惯于模仿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大挑战。
-举例:在描述自然景色时,如何引导学生跳出课文框架,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词汇游戏等,以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昆明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雨后的景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昆明雨季的独特魅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三篇】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说诗情,导入新课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
嘻嘻哈哈,边吃边聊。
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
然木香花会有的。
猪头肉也会有的。
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二、读文本,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昆明的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昆明的雨》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为: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景象,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2. 领悟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描绘的昆明雨季的特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昆明的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找出课文中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描绘的昆明雨季特点,讲解生字、新词。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自己家乡的雨季特点,并进行分享。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作者为何如此怀念昆明的雨,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昆明的雨》2. 主要内容:昆明雨季特点:湿润、清新、舒适作者情感:热爱、怀念3. 生字、新词:湿润、清新、怀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昆明雨季的特点。
选取一个你喜欢的季节,描绘出你心中的景象,并表达你的情感。
作业答案:1. 昆明雨季特点描述:昆明的雨季湿润、清新,让人感觉舒适宜人。
2. 季节描绘及情感表达:(示例)我喜欢春天。
春天里,万物复苏,阳光明媚。
走在田野间,看着绿油油的小草,闻着花香,心情愉悦。
春天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对这个季节充满了热爱和期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16《昆明的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16《昆明的雨》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16《昆明的雨》16 昆明的雨【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体悟作者清新的语言风格。
3.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4.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体悟作者清新的语言风格。
2.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授课类型】讲授课【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白板【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能说出一些描写雨的古代诗句?(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啊,那么你们谁能说出一些关于雨的著名散文?(学生自由发言)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平时都非常喜欢读书、喜欢积累。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雨的散文——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看一看在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去体会一下,他为什么会想念昆明的雨。
(板书课题《昆明的雨》)二、预习检测(活动一)检测预习情况,小组互相听写生字词。
三、讲授新课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本文通过对昆明雨季的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卖杨梅小姑娘、缅桂花、房东和她的养女等人和事物以及在昆明生活时的一段往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本文的结构:第一部分(1~2):开篇点题,“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二部分(3~10):具体写昆明雨季给作者的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及雨季中的景、物和人,表达自己对昆明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第三部分(11):照应开头“我想念昆明的雨”,深化主题。
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段落进行赏析,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活动二)示例: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句中“张目结舌”用得很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其次,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技巧。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提高讨论的效率。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同学们在写作练习中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同学们敢于表达,勇于创作。
-文化理解:了解课文所涉及到的昆明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举例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讲解文章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如“我想念昆明的雨”,并分析这些句子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
-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关键词汇,让学生在课堂上造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昆明的雨》这篇课文在学生心中引发的共鸣。通过这篇文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欣赏散文的美,还体会到了地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然而,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发现部分同学在把握作者情感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体会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写作技巧: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习如何通过具体描绘表现事物的特点。
4.文化背景:了解昆明雨季的地理、气候特点,以及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昆明的雨》的大意和主题。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材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 能够准确运用本课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思考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和正确、健康的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珍惜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昆明的雨》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形成的效果。
3. 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深层意思。
2. 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活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介绍本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师生互动,让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有关雨水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Step 2: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共同阅读课文《昆明的雨》。
2. 教师用PPT或课件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课文理解的问题,如: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了昆明的雨?为什么作者喜欢昆明的雨?4.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语言知识运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描述雨水的形容词,让学生判断其意思,并运用它们写一段关于雨水的短文。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互相评价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昆明的雨》最新优秀精品教案
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 朗读并且补 充批注。
是他一系列回忆昆明往事的散文中最具有
代表性的作品
培养学生 筛选信息的能 力;有助于理 解课文内容。
四、检查预习,积累生字新词。
1.给加初 字注音
八卦( ) 绿釉(
)辟邪
(
) 鲜腴( ) 密匝匝
(
)气闷(
)
晕倒( ) 饱涨(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上册)
课题 16.昆明的雨 课时 2 课时 主备
副备
1、积累生字新词;
教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
目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标
4、学习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5、品味作者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 情。
难点:品味作者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能说出哪些描写雨的诗文?(学生 师问生答。
自由抢答)
由雨的诗文引 出本文的课 题,既丰富了 学生的诗文积 累,又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 趣。
二、明确目标
教师展示学 习目标。
明确目标。
三、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培养学生搜集 信息的能力; 有助于理解课 文内容。
质朴、自然,饱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美
学价值。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 7 年,
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
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 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 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2.辨读品味,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养成热爱美、热爱生活的习惯。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今天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二、资料助读有关昆明: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
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
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
昆明市是灵秀而迷人的,它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
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
三、初读课文,读中感悟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鲜腴(yú) 篱笆(líbɑ) 鸡土从(zōng)缅桂花(miǎn)绿釉(yòu)密匝匝(zā)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6,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摘要: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声调,2.思考: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第一部分(1-2段):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的话题16 昆明的雨【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写作的一篇散文。
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2.感受作者对几十年前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3.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寄托情感的载体,比如有“潇潇暮雨”“寒雨连江”的悲情与愁苦,也有“润物无声”“空山新雨”的喜悦和希望。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汪曾祺先生一起走进《昆明的雨》,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声调。
2.思考: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明确:不仅是写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
3.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黑红黑红的,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
4.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明确: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5.探究:可见,作者不仅写了昆明的雨,而且写了在昆明时所有与雨有关的记忆。
那么,作者仅仅只是记叙这些而已吗?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不只是单纯的记叙描写,在文中,作者在开头与结尾都很明确地表达了“我想念昆明的雨”,作者的一系列描述中,寄托着对昆明的雨的至深想念。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6 昆明的雨》优质教案_16
16 昆明的雨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语文(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有写人记事散文、托物言志散文、哲理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
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目标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2.体会作者平淡自不过饶有情味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不过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味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深情引入“忘不了”引入语:刘湛秋因为四季的雨给他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所以他赞叹道“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汪曾祺也对雨情有独钟,四十年后,他在《昆明的雨》中写下“我想念昆明的雨”,“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是什么样的情味让汪曾祺四十年都忘不了?忘不了的仅仅是“那天的”情味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昆明的雨》。
二、整体感知“忘不了”过渡语:作者忘不了什么?学生速读课文,找一找,填空。
明确:忘不了昆明的雨季,雨季中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
三、内容探究“忘不了”过渡语:作者忘不了昆明的雨及雨季中的物、人、事,这些在我们眼里都是平常的,但在作者眼里却别有一般滋味。
(一)、分组讨论:3分钟1.昆明的雨及雨季有什么特点?2. 昆明雨季中的物有什么让作者忘不了的?3. 昆明雨季中的人有什么让作者忘不了的?4. 昆明雨季中与友人小酌时哪些场景让作者忘不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_316
16 昆明的雨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导入(问题导入):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2.交流背景这篇文章本意不是写雨,而是从昆明的雨来写当时的生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
昆明之雨季,明亮,丰满,饱含感情,且为时长,以此可观昆明的雨的明丽,频繁而不连续,丰满却颇具柔情。
3.积累字词 (1)注音八卦.(gu à) 避邪.(xi é) 菌.子(j ūn) 黄焖.鸡(m èn) 绿釉.(y òu) 篱笆..(l í ba)鸡(zōng) 炽.红(chì) 密匝.匝(zā)鲜腴.(yú) 苔痕..(tái hén) 暮.年(mù)(2)解释词语①避邪: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②篱笆:又叫栅栏、护栏,用来保护院子的一种设施,一般都是由木头、棍子、竹子、芦苇、灌木或者石头构成,常见于我国北方农村以及欧美等地广人稀的国家,用于保护院子。
③吆唤:大声喊叫﹑呼唤。
④情味:情调、意味的意思。
⑤苔痕:苔藓滋生的痕迹。
⑥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⑦鲜腴:新鲜,肥美。
(一)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交流点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昆明的雨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
2课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jùn) 鲜腴(y ú) 篱笆(lí bā) 鸡 (zōng) 黄焖鸡(mēn) 扳尖(bān) 炽红(chì) 缅桂(miǎn) 绿釉(yîu) 密匝匝(zā)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对比。
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3.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交流点拨】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交流点拨】都与雨有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
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3.请用几个词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交流点拨】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跳读课文赏析语言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交流点拨】“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的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
(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交流点拨】“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2.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精练却内容隽永多味,请分析下面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交流点拨】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的动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等,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交流点拨】“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主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四、文本精读探究写法
1.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交流点拨】①画中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交流点拨】第3段从内容上看点明
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2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方第3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3.《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交流点拨】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读完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心灵仿佛被那细细绵绵的雨滴浸润得舒适熨贴,昆明仿佛顷刻间变成了一个让人无限神往的地方,他在画旁题下的那段文字虽长但很有诗情,是对昆明风俗世态的如实描绘,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在感受他所生活过的那片土地,不是故乡却胜过故乡,把全部的爱与真情都融进了那里。
作者在第⑪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
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字左右。
【交流点拨】“情味”有: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
(写作:略)
【附:板书设计】昆明的雨汪曾祺昆明雨的特点——丰满、饱和、旺盛与“雨”有关联的物、人、事仙人掌、各种菌、杨梅为宁坤作画,小酒店喝酒卖杨梅的苗族女孩送缅桂花的房东对昆明的怀念、喜爱 (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