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急性脑缺血性病变,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静脉溶栓疗法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可以迅速恢复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减少患处脑组织的缺血损伤,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
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其严重程度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本文旨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提供临床治疗的参考。
一、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定义和分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是指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在原发脑梗死区内或外出现新的脑出血性病灶。
根据出血灶的位置和体积,可以将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小量出血:出血灶体积小于30%原发梗死区;②大量出血:出血灶体积大于30%原发梗死区;③颅内出血;④颅外出血。
二、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1. 年龄:年龄是影响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老年患者由于动脉硬化、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和脑血管脆性增加等原因,更容易发生出血转化。
2. 既往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脑动脉瘤等疾病的患者,由于其血管已有基础性病变,因此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风险更高。
3. 血压控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与患者的血压水平密切相关。
血压过高会增加出血的风险,而过度降低血压又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增加患者的脑缺血损伤。
4. 治疗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是指患者发病后开始治疗的时间,通常认为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时间窗内的延长也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5. 溶栓药物:不同的溶栓药物对出血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如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的出血风险相对较低,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对出血的影响较大。
三、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后影响1. 出血转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例如致命性脑疝、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在急性脑梗塞病人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该院2020—2021年度1月间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100例进行治疗,并根据静脉溶栓后是否产生出血不良事件,收集整理其临床病理数据,以50例出血组和50例未出血组为基础,将两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对其临床病理数据进行整理。
并以多元逻辑回归的应用来研究出血不良事件产生的危险要素。
结果:单因子研究,年龄,吸烟史,房颤,发病到溶栓时间,住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血糖水平,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的降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NLR),NLR的变化率都是这类病人出血的不良因子(P[0.05)。
多因子分析表示,在这类患者的出血不良事件中出现的年龄、住院时NIHSS评分和NLR都是独立的危险因子,NLR的改变原则是其独立的保护因子(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生静脉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对这些因素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事先进行预防,有效降低病人发生溶栓后出血不良事件的危险性。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出血;不良事件;危险要素近一段时间以来,急性脑梗死越来越容易发生,脑梗死发病时的病情进展比较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都很大。
溶栓治疗是以缺血半暗带理论为前提,急性缺血性卒中局部缺血区域可分为中心区域和周边区,缺血出现后几分钟内,中心区域的神经细胞就会死亡,则周边区的脑血流处于形态损害和性能损害缺血指标范围内,临床上称为缺血半暗带。
根据相关医学临床分析,当中风病人最初神经性能受到损害时,缺血半暗带中的神经组织并不会全部坏死,将在RT-PA溶解血栓的帮助下,减少患者死亡和致残的机会,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但溶栓治疗中并没有处理一些重要的问题,其中脑出血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死亡的概率较高。
现就其脑出血发生后溶栓治疗及其影响要素探究医院接诊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DOI:10.16096/ki.nmgyxzz.2021.53.01.032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张凤英,陈素格(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急诊科、神经外科,河南郑州450003)[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行溶栓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结果86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脑出血转化14例(16.28%);Logistic回归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前NIHSS216分、发病至溶栓时间>3.5h、合并糖尿病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V0.05且OR21)。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以降低脑出血转化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4-0951(2021)01-0085-03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病,是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造成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改变,造成神经功能缺损所致,具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低治愈率、高病死率等特点⑴刀。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公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手段,能促进脑血流灌注恢复,改善病情⑶。
但溶栓后易并发脑出血转化,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脑组织损害加重,病情恶化,增加死亡风险。
本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行溶栓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男50例,女36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1.32±4.85)岁。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raction,ACI)患者行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行溶栓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发病至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头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溶栓药物、溶栓方式等一般资料,按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HT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
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脑H11的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病史阳性率、溶栓药物及溶栓方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心房颤动(atrial fibrrillation,Af)病史及脑梗死病史阳性率、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大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f 及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脑HT的危险因素。
结论Af及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是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现脑HT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需对存在这些情况的患者予以重视。
标签:脑梗死;溶栓;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及特异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控制体温、血压、血糖、吸氧及营养支持等,特异性治疗指针对脑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某一特定环节进行的干预,核心为改善脑血循环,包括多种措施(如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及神经保护的多种药物。
脑梗死急性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n-PA)和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主要目的为开通堵塞的责任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有较多报道部分患者溶栓后出现HT,影响预后甚至危及生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是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静脉溶栓是通过溶解血栓,改善脑血流,保护患者的脑组织,但在治疗过程中,出血转化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溶栓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外层脑血管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的作用,导致血管壁的破坏;二是患者本身的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机制的异常,使得溶栓后易发生出血。
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1. 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研究表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年龄越大的患者出血的风险越大,女性患者相较于男性患者出血的风险也较高。
2. 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包括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接受过相关手术治疗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静脉溶栓后出血的风险和预后。
3.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是影响静脉溶栓后出血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如果在规定的时间窗内进行治疗,可以降低出血的风险,并且提高患者的预后。
4. 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如高血压、血糖控制不佳、脑梗死体积较大等,这些并发症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并影响患者的预后。
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这些药物在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也会对出血转化和预后产生影响。
三、预防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策略1. 严格控制溶栓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2. 加强对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机制的监测,及时调整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3. 加强对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的评估,及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降低出血的风险。
4. 采取规范的脑卒中急救流程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结论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但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对出血转化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并且加强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
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脑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脑出血性转化的发生因素,为减少脑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有无脑出血性转化分为出血组〔n=13〕和无出血组〔n=67〕,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脑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80例患者中发生脑出血性转化13例〔16.25%〕;出血组糖尿病比例、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24h后收缩压、溶栓24h后舒张压、血钠、血糖、CT 低密度病灶检出率均高于无出血组〔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24h后收缩压〔〕为发生脑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结论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24h后收缩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脑出血性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of brain.Methods 8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according to whether there was no cerebral hemorrhage, the conversion was divided into hemorrhage group and non hemorrhage group.The general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erebral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by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urokinase.Results In 80 patients,13 patients had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of brain(16.25%);The proportion of hemorrhage, onset to thrombolysis time, before thrombolysis NIHSS score, thrombolysis 24 h after contraction pressure, 24 hours after thrombolysis i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blood sodium, blood glucose and CT low density lesion detection rate in DM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hemorrhage group (P<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the Onset to thrombolysis time (OR=2.258), NIHSS score (OR=2.671),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fter 24h thrombolysis(OR=2.426)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P<0.05).Conclusion Onset to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treatment time, NIHSS score before thrombolysis and thrombolysis after 24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Key words】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Intravenous thrombolysis;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of brain;Influencing factor;Analysis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当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患者脑动脉硬化进而导致出现血流变化、血管病变、血液成分变化,对血流流动造成严重阻碍,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或者坏死,严重患者可出现痴呆、精神错乱、偏瘫、失语等症状。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 康 复 论 著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年2月第28卷第1期 ChinJCardiovascRehabilMed,February2019,Vol.28No.1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出血溶栓治疗后出 血 转 化 (HT) 的 独 立 危 险 因 素.方 法: 收 集 在 我 院 就 诊 的 184 例
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一系列临床指标,并探讨其与 HT 发生 的 相 关 性. 结 果:184 例 接 受 溶 栓 治 疗
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 HT47例,发生率25������5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高脂血症、糖尿 病、 发
病至溶栓时间、心房颤动、溶栓前血糖、溶栓前高敏 C 反应蛋白、卒中分型、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
压≥149mmHg是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 HT 发生 的 独 立 危 险 因 素 (OR=1������752~6������108,P<0������05 或 <0������01). 结 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应给予充分重视.
关键词:脑梗死;血栓溶解疗法;危险因素
cutecerebralinfarction/YAN Hui,ZHAO XueGman//DepartmentofNeurology,People'sHospitalofYuchengCity,
Dezhou,Shandong,251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independentriskfactorsof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 (HT)afterthrombolytic therapy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 (ACI).Methods:Atotalof184ACIpatientstreatedinourhospiG talwerecollected.AseriesClinindexesbeforethrombolysiswererecorded,andcorrelationamongaboveindexes andHToccurrencewereexplored.Results:Therewere47 HTcases(25������54%)amongthe184ACIpatientsunderG goingthrombolytictherapy.Singlefactoranalysisindicatedthatgender,age,smoking,hyperlipidemia,diabetes mellitus,onsetGtoGthrombolysistime,atrialfibrillation,levelsofbloodglucoseand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 beforethrombolysis,stroketyping,scoreofUnitedStates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ore (NIHSS)beG forethrombolysis,doseofrecombinant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 (rtGPA),levelsofD dimeranduricacid beforethrombolysis,andSBPon2hafterthrombolysiswereinfluencingfactorsforHTafterthrombolytictherapy inACI,P <0������05or <0������01������ MultifactorLogisticanalysisindicatedthatage ≥69years,bloodglucoselevel≥ 7������2mmol/Lbeforethrombolysis,onsetGtoGthrombolysistime ≥3������5h,cardiogenicstroke,NIHSSscore >16scores beforethrombolysis,SBP ≥149mmHgon2hafterthrombolysiswereindependentriskfactorsforHTafterthromG bolysisinACI(OR=1������752~6������108,P<0������05or <0������01).Conclusion: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afterintraveG nousthrombolysisinACIpatientsistheresultcausedbycomprehensiveeffectsofmultiplefactors,whichcallsfor
中国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
中国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近期在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SVN)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中国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
背景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中国的静脉溶栓率远低于国际水平,仅为1.6%,因中国溶栓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发生率为4.87%~7.3%,高于西方水平,对溶栓后HT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顾虑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有限的研究发现了一些中国人群溶栓后HT的高危因素,但尚无统一意见。
对中国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行系统评价有助于增加溶栓安全性及提高溶栓率。
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中国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八个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房颤、既往卒中史、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卒中严重程度、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血糖水平。
其中房颤及既往卒中病史是有别于西方人群的HT高危因素。
研究方法及结果以“脑梗死”、“溶栓”、“出血转化”、“危险因素”及“中国人”为检索词,搜索了PubMed、EMBASE、CNKI及万方数据库自2010年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发表的所有语种文章,纳入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4.5小时内接受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出现HT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脑梗死发病时间>4.5小时或不确切、桥接血管内治疗及颅外出血等未纳入研究。
共检索出504项研究,经筛选后最终纳入14项研究。
分析结果显示:高龄(WMD=3.46, 95% CI 2.26-4.66, I2=47),房颤(OR 2.66, 95% CI1.85-3.81, I2=28),既往卒中病史(OR 1.68, 95% CI 1.08-2.60, I2=14),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OR 1.67, 95% CI 1.17-2.38, I2=0),NIHSS评分高(OR 1.10, 95% CI 1.05-1.15, I2=36),收缩压高(WMD=4.75, 95% CI 2.50-7.00,I2=42),舒张压高(WMD=2.67, 95% CI1.08-4.26, I2=35)以及血糖水平(WMD=1.44, 95% CI 0.62-2.26, I2=66)是脑梗死溶栓后HT 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临床分析
S HANG nj n,wU ,HONG a De a t n f Ne r lg We —i Qi Hu . p rme to u oo y。teFis fiitd h rtAf la e Ho p t lo s ia f
SUN YA T e Uni r iy ,G u gdo g u gz ou sn ve st an n G an h 51 08 0 0,Chi na
c s st e t d w ih i r ve ou hr b yss wa u m a ie e r s c i ey,i c u ng m e ialhit is, ci c l a e r a e t nta n s t om ol i s s m rz d r t o pe tv l n l di d c s ore lnia pr s n a ins, lbor t r e m i to e e t to a a o y xa na ins, te t e t o c e nd o plc ins Rik a t r r l t d o r a m n , utom a c m iato . s f c o s e a e t H T f l ig hr b yss ol ow n t om ol i w e e nay e r a lz d, i l ng a e, g nd r, hyp re i ncudi g e e e t nson, di e e ab t s, hit y s or of c dic ar a i s fce y,hit y f tok n ufiinc sor o s r e, e ry s he i c an s n a l ic m c h ge o br i CT , l ge e i an ar l son, c r i m b im , tm e o a doe ols i t
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C h i n J P u b l i c He a l t h , S e p 2 0 1 5 V o 1. 3 1
・ 1 9 7 ・
脑 梗 死 静脉 溶 栓 治 疗后 出血 性转 化 的危 险 因素 分析
秦 彤 , 余 乐嬉 , 王 亚 瑟
摘 要 :目的 观 察 脑 梗 死 患 者 脑微 出血 灶 ( c e r e b r a l m i c r o b l e e d s , C MB s ) 和 出血性转化( h e mo r r h a g i c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 H T) 的关系, 探 讨 磁 敏 感加 权成 像 技 术 (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we i g h t e d i m a g i n g , S WI )对 出血 性 转 化 危 险 因素 的预 测 价 值 。 方 法 对6 6 例 适 合 静 脉 溶 栓 的 急性 脑 梗 死 患者 溶 栓前 进 行 S WI 检查 , 根据 S WI 检 测出的 C MB s 情 况 将 患 者分 为 C MB s 组 和 对 照组 , 溶栓 4 8 h后 再 次进 行 MR检 查 , 观 察 两组 H T 发 生 率 的 差别 。结 果 6 6 例 患 者 静脉 溶 栓 后 共 出现 HT 6 例, 其中 C MB s 组 出现 5例 , 发生率为 2 0 . 0 0 , 对 照组 出现 1例 , 发生率为 2 . 4 4 , 两 组 比较 Y 一5 . 7 9 5 , P <O . 0 5 。 结 论 急 性 脑 梗 死 患者 静 脉 溶栓 前进 行 S WI 检查 , 可 明确 患者 的 C MB s , 预 测 溶栓 后 HT发 生 的 风 险 , 对 临床 有 指 导作 用 。 关键 词 : 磁 敏 感加 权 成 像 ; 静脉溶栓 ; 出血 性 转 化 急性 脑 梗 死 静 脉 溶 栓 是 最 有 效 的 治 疗 措 施 , E C A S S 一 Ⅲ研 究_ 】 显示 , 能否在 4 . 5 小 时 内 溶 栓 对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预 后 有 直 接 的影 响 。但 静 脉 溶 栓 后 会 增 加 出 血 性 转 化 即 梗 死 区 内 继 发 性 出血 的发 生 风 险L 2 ] 。脑微 出血灶 是反 映脑 部 小血 疾病 具有 出 血倾 向 的 预 测 指 标 , 分 布 位 置 和 HT 的 区 域 有 较 强 的 关 联 性[ 3 ] 。本 研 究 通 过 磁 敏 感 加 权 成 像 技 术 (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we i g h — t e d i ma g i n g , S wI ) 检测 C MB s 在 脑 梗 死 患 者 中 的发 生 率 并 比 较 C MB s 和非 C MB s 的 HT发 生率 差 异 , 探测 S WI 在 静 脉 溶 栓 患 者 术 后 HT 风 险评 估 中 的 价 值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 择 我 院 2 0 1 2年 1月 至 2 0 1 4年 1月 收 治 的 急性脑梗死静 脉溶栓患者 6 6例 , 其 中男 性 4 5例 , 女性 2 1 例, 年 龄3 3 ~7 5岁 , 平均 ( 6 2 . 2 3 ±5 . 3 7 ) 岁, 患 者 均 符 合 脑 梗 死 的诊 断 标 准 。 1 . 2 纳 入 和 排 除 标 准 纳 入标 准 : ① 患 者 发病 在 3 ~6 小 时内 , 符合溶栓条件 ; ②患者凝血 功能正 常 , 无活 动性 出血 ; ③ 患 者 或 家属对研究知 情 同意 , 并 签署 知情 同意 书。排 除标 准 : ① 患 者 有出血性疾病 或功能异常 ; ② 患 者 伴 有 颅 内肿 瘤 、 脑 出血 、 蛛网 膜 下 腔 出血 。 1 . 3 MR检 查 采 用 G E S i g n a HDx1 . 5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 , 8通 道 相 控 阵 头 线 圈 , 每个病例进行 常规序列 T 1和 T 2 、 F L AR、 D Wl , 并加做 S WI 序列 , S WI 主要参数 : 采用 3 D 扰 相 梯 度 回 波 ( s p o i l e d g r a d i e n t e c h o , S P GR) 序列 , F O V 2 2 c mX 2 2 c m, F A 3 0 。 , T R7 8 . 6 ms , TE 5 0 ms , 层厚/ 间距 1 . 5 ~2 mm/ 0 mm, 矩阵 2 5 6 × 3 8 4 , NE X 1 . 0 。所 有 患 者 均 溶 栓 前 和 溶 栓 后 4 8 h进 行 MR 检查 。 1 . 4 分 组 方 法 根 据 溶 栓 前 S WI检 查 方 法 , 2 5例 患 者 有 C MB s 归为 C MB s 组, 4 1 例患者无 C MB s 归 为对照组 。 1 . 5 治疗方 法 根据患者 情况进 行静 脉溶栓 治疗 , 其中 4 1例 采用尿激酶 , 2 5例 采 用 r t —P A溶栓 。 1 . 6 HT 评 价 标 准 根 据 欧 洲 中 风 学 会 ( E C As s ) HT 分 类 方 法[ 5 ] , 以 MR 图 像 资 料 为 依 据 分 为 出 血 性 梗 死 和 脑 实 质 血 肿 两类 。 1 . 7 统 计 学 处 理 本 研 究 所 有 数 据 均 采 用 S P S S 1 9 . 0进 行 统 计 处理 , 计数 资料采用率或百分 比表示 , 采用 卡方检验 。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溶栓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将出现脑出血转化者分为观察组,未出现脑出血转化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蛋白尿(57.78%)、脑白质疏松(64.44%)、溶栓前NIHSS评分>22分(40.00%)、糖尿病(62.22%)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22.22%、24.44%、11.11%、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发病与蛋白尿、脑白质疏松、溶栓前NIHSS评分>22分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尽可能的减少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情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onservation after th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thromboly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5 cases in each,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conserva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he patients without cerebral hemorrhage conservation,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onservation after th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ratios of proteinuria,leukoaraiosis,NIHSS score before thrombolysis >22 scores,diabe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57.78%,64.44%,40.00%,62.22% vs 22.22%,24.44%,11.11%,35.56%),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morbidity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onservation after th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s related to the proteinuria,leukoaraiosis,NIHSS score before thrombolysis >22 scores,diabetes,in clinic,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bove risk factors and try to reduce the cerebral hemorrhage conservation after th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Thrombolysis;Hemorrhage conservation;Risk factors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上的重大进展之一,而出血转化常是静脉溶栓后最为多见的并发症,出血转化不仅影响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还会加重脑组织损伤程度,极易形成医疗事件[1]。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出血性转化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常见并发症,这可能是高达40%~43%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自然进化结果,因此对其危险因素的研究尤为重要。
出血转化的定义出血转化是指急性脑梗死后梗死部位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出血,包括自然发生的出血(自发性出血转化)和采取干预措施后(包括溶栓、取栓和抗凝等)的出血(继发性/治疗性出血转化)。
出血的部位既可在梗死灶内,也可在梗死灶远隔部位。
静脉溶栓及溶栓后出血转化1.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IVT)是目前最主要的恢复脑血流的措施,溶栓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和替奈普酶。
rt-PA和尿激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现认为其有效挽救半暗带组织时间窗为4.5~6h内。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出现3-4.5h内的治疗,国际上建议静脉注射阿替普酶(0.9mg/kg,最大剂量90mg),初始10%的剂量1min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给药60min;对于没有溶栓禁忌的患者也可以选用替奈普酶(0.25mg/kg,最大剂量25mg),除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或替奈普酶外,不建议静脉注射降纤维蛋白原药物或纤溶药物。
2.IVT后出血转化没有接受抗栓或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其自然出血的转化率也可达15%~43%,但溶栓治疗后患者出血的风险可增加1.5~3.0倍。
IVT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1CH)的发病率为2%~7%,这种差异很可能是由于S1CH 定义的不同,使得其在不同的研究中差异为2.5~5.0倍。
目前国际指南推荐静脉注射rtPA作为一线治疗,我国指南推荐静脉注射H-PA和尿激酶作为一线治疗,但尿激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
3.溶栓后脑出血分类通常基于两个主要因素:出血的影像学表现或存在相关神经功能恶化的症状,溶栓后卢页内出血的影像学传统上分为出血性梗死(表现为梗死区域的点状出血)和实质性血肿(表现为有或无占位效应的清晰出血区域)(图1)。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 摘要 】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 ( A C I )患者静 脉溶栓治疗后 出血性转化 的影 响因素。方法 选 择 2 0 1 2 -2 0 1 4
年南京市 中西医结合 医院收治 的 A C I 患者 1 0 0例 ,均行静脉溶栓治疗 ,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 出血性 转化发生情 况分为
杨润华 ,范资芝 ,张龙海 ,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静 脉溶栓治疗后 出血性转化 的影响因素研究 [ J ] .实用心脑肺血 管病杂志 ,2 0 1 5 ,2 3( 1 2 ) :1 6—1 9 .[ w w w . s y x n f . n e t ]
Ya n g RH , F a n YZ, Z h a n g L H, e t a 1 .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b o l y s i s—i n d u c e d h e mo r r h a g i c
I n f r a c t i o n Y A N G R u n —h u a ,F A N Y u n— z h i ,z H A N G L o n g— h a i e t a 1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脉 溶 栓 治疗 后 出血 性 转 化 的影 响 因素 。 结果 本 组 患 者 出血 性 转 化 发 生 率 为 3 1 . O % 。单 因 素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两 组 患 者
性别 、年龄、既往史 ( 冠心病 、高血压 、心房颤动、高脂 血症 、吸烟 ) 阳性率 、既往 阿司匹林服用率 、舒张压 、收缩
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摘要:静脉溶栓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方法。
尽管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出血并发症的风险也不能轻忽。
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探究共归入了300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患者。
通过对患者基本信息、病史、治疗过程等因素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年龄是引起出血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年龄越大,患者的出血风险也越高。
2. 性别也与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有关。
女性患者的出血风险更高。
3. 患者的基础疾病也是影响出血并发症的因素之一。
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的患者,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4. 溶栓药物的剂量和溶栓时间也是影响出血并发症的因素。
若果溶栓剂量过大、时间过长,患者的出血风险也增加。
5. 术前危险因素评估不充分也容易导致出血并发症。
医生在治疗前应专注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6. 外科手术和遥离就医中断治疗也是引起出血并发症的原因。
在手术前后和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接受更为密切的监护和输入血制品、止血剂等药物。
本探究结果表明,静脉溶栓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与溶栓过程本身有关,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溶栓剂量等因素有关。
鉴于不同患者的状况不同,治疗过程也需要个性化。
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为患者制定更为科学、安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静脉溶栓,出血并发症,危险因素,个性化治疗,评估分7. 临床护理干预也是预防出血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液凝血功能等指标,准时发现异常状况并实行适当措施。
8. 患者教育也是预防出血并发症的关键。
患者应了解溶栓治疗的原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以便准时就医。
9. 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和监测指标也是预防出血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医疗人员应确保溶栓治疗的使用适应证、精通溶栓剂量和时间的把握,以及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凝血功能。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刘璇;李秀荣;闻红斌;付斌芳【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4年9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行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转化者为出血组,另选择30例同期行溶栓治疗后未发生脑出血转化者作为对照组。
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蛋白尿、吸烟情况、发病至溶栓治疗的时间等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出血组蛋白尿、糖尿病、脑白质疏松及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22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56.7%(17/30)比23.3%(7/30),60.0%(18/30)比30.0%(9/30),63.3%(19/30)比23.3%(7/30),40.0%(12/30)比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蛋白尿、脑白质疏松及 NIHSS 评分>22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结论尿蛋白、脑白质疏松以及 NIHSS评分>22分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需对存在这些情况的患者予以重视。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 ( H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Methods Total of 30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 after thrombolysis therapy in Xiangya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Jan . 2002 to Sep.2014 were collected as hemorrhage group,and another 30 cases without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fter thrombolysis treatment were collected as control group.Age,gender,body mass index,proteinuria,smoking status and the onset-to-thrombolysis timewere collected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 after thrombolysis treatment were analyzed.Results Proteinuria,diabetes,leu-koaraiosis,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 NIHSS) score before thrombolysis >22 point of hemorrhag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56.7%(17/30) vs 23.3%7/30 ),60.0%(18/30) vs30.0%(9/30),63.3%(19/30) vs 23.3%(7/30),40.0%(12/30) vs 10.0%(3/30)],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leukoaraiosis,NIHSS scores>22 scores and proteinuria were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 after thrombolysis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Conclusion Leukoaraiosis,higher NIHSS scores and proteinuria ar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which calls for due attention from the clinician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06【总页数】3页(P1228-1230)【关键词】脑梗死;溶栓;出血转化;危险因素【作者】刘璇;李秀荣;闻红斌;付斌芳【作者单位】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襄阳441021;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襄阳 441021;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襄阳 441021;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襄阳 44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上的重大进展之一,而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是溶栓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易引发医患纠纷。
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112·2021年第5卷第8期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脑梗死患者rt-PA 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张婷婷(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泰州 225300)摘要: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经rt-PA 静脉溶栓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未发生组(50例)和发生组(30例)。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本研究中80例患者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37.50%(30/80);发生组年龄、早期CT 改变占比、基线血压、空腹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均高于未发生组,溶栓时间(DNT )长于未发生组(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70岁、早期CT 改变、溶栓后24 h 内的基线收缩压≥ 180 mm Hg 、基线舒张压≥ 100 mm Hg 、空腹血糖≥ 11.1 mmol/L 、NIHSS 评分>8分、DNT>3.5 h 均为梗死患者rt-PA 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不良的危险因素(OR =2.361、2.115、2.284、1.887、2.012、8.174、2.238,均P < 0.05)。
结论 年龄≥ 70岁、早期CT 改变、溶栓后24 h 内的基线收缩压≥ 180 mm Hg 、基线舒张压≥ 100 mm Hg 、空腹血糖 ≥ 11.1 mmol/L 、NIHSS 评分> 8分、DNT > 3.5 h 均为脑梗死患者rt-PA 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治疗前检测,并注意治疗时间、治疗后相关操作进行有效防治,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关键词:脑梗死 ; 出血性转化 ; 危险因素 ;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1.08.0112.03作者简介:张婷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HT 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结果:两组病人年龄、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心房颤动 病 史、美 国 国 立 卫
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多中心卒中 调 查 (MSS)评 分、血 小 板 计 数 (NLR)、空 腹 静 脉 血 糖 (
FPG)及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病人的致残和 死 亡 风 险 均 会 显 著 提 高 [6]。 目 前,临 床
示其发 生 率 为 8.
5% ~30.
0%
[
3
5]
根据 Log
i
s
t
i
c分析 的 危 险 因 素 构 建 预 测 模 型,旨 在 为
临床预防急性缺血性 脑 梗 死 静 脉 溶 栓 后 HT 的 发 生、
确保病人良好预后提出参考建议。
P75 )]表 示,组 间 比 较 采 用
秩和检验。以协方差分析(
ANCOVA)控制混杂因素。
定性 资 料 采 用 例 数、百 分 率 (% )表 示,组 间 比 较 采 用
生活习惯 史 包 含 饮 酒 史 和 吸 烟 史。NIHSS 量 表 中 包
χ2 检验。多 因 素 分 析 采 取 Log
i
s
对照组(
n=146)
项目
性别[例(% )] 男
95(
65.
07)
(
51 34.
93)
女
年龄(岁)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高脂血症
脑梗死
心房颤动
不良生活习惯史[例(% )] 饮酒史
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mi
n)
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mi
n)
NIHSS 评分(分)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3-04-28T10:01:05.1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加瑞何庆[导读] mSMS能显著预防棕榈酸损伤的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减弱,量效关系明显。
刘加瑞何庆(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血栓一科云南昆明 650042)【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发病6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可能引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85例患者中17例继发ICH,其中7例为HI,10例为PH,8例发生SCIH,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水平下降,肢体无力症状加重以及血压增高。
通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发现溶栓前ESS评分、心房纤颤以及CT早期缺血改变是继发ICH的危险因素。
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与患者的溶栓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早期缺血改变以及心房纤颤具有密切相关性。
【关键词】溶栓治疗脑梗死脑出血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173-02 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多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其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也会增加脑出血(ICH)的风险,因此治疗过程中识别可能引发ICH的危险因素,对于更好地选择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以及提高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
为研究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我院选取收治的85例发病12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可能引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5例发病12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57例,女2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6.4±3.2)岁,病例入选标准:发病时间<12h,未处于昏迷状态,出现颈动脉系统卒中综合征,瘫痪肢体肌力为0-3级,头颅CT 检查可以排除颅内出血以及明显的低密度改变,血压可以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脑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脑出血相关因素分析方案,通过溶栓可以及时恢复脑血流灌注,纠正缺血缺氧状态,并为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3-4]。
但是静脉溶栓治疗可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加重患者脑组织损害[5]。
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脑出血性转化发生的因素,旨在为预防溶栓后脑出血性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ACI患者,其中男65例,女21例,均经核磁或CT确诊。
(1)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②发病时间均在6 h内;③有明确的肢体瘫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分;④经影像学排除颅内出血[6]。
(2)排除标准:①昏迷或伴有癫痫发作;②既往有脑出血史,消化道出血史,头部外伤史,手术史等;③血压高,降压后仍高于180/100 mm Hg;④血糖低于2.7 mmol/L;⑤其他身体疾患严重影响健康或依从性较差者。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进行此研究,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治疗方法给予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即注射用阿替普酶(商品名:爱通立,生产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规格:20 mg/支),用量按0.9 mg/kg体重且最高剂量不超过90 mg,其中10%静脉推注,剩余90%于1 h内静脉泵入。
1.3 观察指标收集患者年龄、性别、NIHSS评分、既往疾病史、血糖、血压、吸烟及饮酒状况等资料。
将溶栓后发生脑出血转化作为病例组,未发生脑出血转化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分析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井艳丽;薛海龙;周林甫;田秀丽【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年(卷),期】2022(17)12【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即继发颅内出血的相关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纳入自2018年10月—2020年3月(合计18个月)期间就诊于陕西省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ACI 并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患者(86例),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信息、既往病史、合并症以及检验检查等医疗信息,统计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对比分析相关因素,并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在86例ACI患者中有16例在阿替普酶溶栓处理后出现颅内出血,发生比例为18.4%;与未出血转化ACI患者相比,其一般信息(性别和年龄)、相关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吸烟史)以及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7个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发病至溶栓时间(ONT)、体质量指数(BMI)、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空腹血糖和既往房颤病史等7个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1、0.001、0.001、<0.001、0.003、0.036、<0.001)。
最后筛选出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因素,将其纳入ACI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存在心房颤动病史、溶栓前血压偏高尤其是收缩压升高为ACI患者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房颤病史和溶栓前收缩压为主的高血压。
上述两个因素对于溶栓后出血转化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密切监测并及时给予合理有效的干预可有效降低出血转化的发生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21卷第21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87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余凡,王小平(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陕西榆林,719000)关键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 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7)21-087-02 D0I: 10.7619/jcmp.201721029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首 选治疗措施,其通过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剂(rt-PA)以静脉注射的形式注入A C I患者体内,疏通闭塞血管及溶解血栓,使脑组织血供恢复正 常,达到降低脑损伤发生率的目的[1]。
静脉溶栓 治疗后A C I患者往往会并发出血性转化(HT),增加了脑损伤发生风险[2]。
本研究探讨行静脉 溶栓治疗的A C I患者治疗后发生H T的影响因 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分析2014年4月一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 静脉溶栓治疗的112例A C I患者的临床资料。
入 选标准:A C I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治指南2010》中的相关标准,并经颅脑MRI或 C T确诊;发病6 h内入院,且入院后1h内静脉 持续性滴注100 ~ 150万U含50 mL0.9%生理盐 水的尿激酶溶液行静脉溶栓治疗者;接受静脉溶 栓治疗过 重 血 及 率的物;静脉溶栓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 量表(NIHSS)评分至少为4分者;临床资料信息 完整者。
根据治疗后患者是否出现H T分成NHT 组7例(未出血)和HT组37例(出血)。
研究方法:主要试剂:阿替普酶(Boehrinnln-gel.heim公司,德国,注册证号为S2******* )。
入选者 接受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注射 0. 9 mg/kg rt-PA (阿替普酶),总剂量控制在90 mg以下,具体方法是:先在1m in内静脉推注 10%的阿替普酶,然后在60 m in内将剩余90%的阿替普酶静脉泵注入患者体内。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 的年龄、性别、既往吸烟史及高血压史等病史、既 往阿司匹林服用情况、SBP、DBP、血糖(GLU)、血 钠(Na)、血小板计数(PLT)、C T检查结果中低密 度病灶分布情况、起病至溶栓治疗的时间(0TT)、治疗前N I H S S评分及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 S S)评分、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脑栓塞发 生情况等临床信息。
N IH S S评分越低则说明患者 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越轻;S S S评分越低则说明 患者的意识越模糊。
2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2例A C I患者,行静脉溶栓 治疗后共有37例患者出现H T,发病率达33.0%。
H T组(出血性转化)的既往糖尿病病 史、N IH S S评分、N a、G L U及低密度病灶检出率及 0T T均显著高于N H T组(未出血性转化),而SSS 评分显著低于N H T组(P<0.05)。
见表1。
多因 素L o g is 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0T T、N I H S S评分 及S S S评分均是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 C I患者出现 H T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
见表2。
表1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一般资料HT 组(n = 37)NHT 组(n 二75)男/女26/1144/31年龄/岁63.1 ±4.262.3±3.8糖尿病17*15血1951冠心病615吸烟612局脂血症213心房颤动1726阿司匹林服用史318SBP/mmHg158.1 ±21.9157.3 ±19.2 DBP/mmHg87. ± 8.87.1 ± 8.8 GLU/ j mmol/L)7.9±12* 6.4±0.9Na/ j mmol/L)140.5 ± 4.8 *134.6 ± 7.3 PLT/( x l09)170.2±46.9184.7±47.10TT/h 4.1 ± 18 * 3.0±14 NIHSS/分12.8± 18*11.1 ± 14 SSS/分25.9± 3.9*42. 2 ± 3.8低密度病灶12*9大动脉粥样硬化2027心源性脑栓塞1727与NHT组比较,*P<0.05收稿日期:2017 -04 -22通信作者:王小平• 88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第21卷表2 A C I 患者治疗后H T 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因素(iS. E.WaldORPOR 95%CI 糖尿病0.5890.322 3.563 1.8110.060.968 - 3.351OTT 0.8910.3238.021 2.431<0.01 1.308 - 4.483NIHSS 0.8110.2818.771 2.264<0.01 1.314 - 3.872SSS 0.9780.528.0932.668<0.01 1.362 - 5.263Na 1.4170.778 3.297 4.1470.070.901 -19.223GLU0.0920.050 3.5911.1120.061.001 - 1.203低密度病灶0.7010.903.1772.0030.080.929 - 4.2833讨论目前,中国的急性脑梗死(ACI )患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致残率及致死率均逐年递增,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均造成了巨大的负担[3]。
此类患 者主要临床特征是脑供血中断或降低,导致位于 脑梗死中心区域的脑细胞短时间内坏死,且此过 程具有不可逆性。
此外,上述坏死部位结合正常 脑组织形成了缺血半暗带区域,该区域脑组织的 生存能力较为短暂,若可以及早恢复梗死部位的 血液灌注,则缺血半暗带区域的脑组织恢复正常 的可能性较大;若缺血时间太长或者缺血情况严 重,则缺血半暗带区域的脑组织则很可能出现不 可逆性坏死,从而致使坏死面积进一步增加[4]。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 )属于第 2代溶栓药物,其主要以使纤溶酶原激活的形式 来溶解产生于纤维蛋白的纤维蛋白产物和D -二 聚体,进一步溶解脑内血凝块[5]。
rt -P A 的半衰期 只有5 min ,但血管再闭塞风险较高[6],故临床 上通过rt -P A 治疗A C I 患者时需注意给药不能间 断,然而大剂量长时间持续用药会使出血性转化 (HT )发生率上升。
大量研究[7_8]结果显示,静脉溶栓治疗后HT 与A C I 患者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的关系还未明 确。
NIHSS 评分是神经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评估 量表,可以全面地评价脑卒中者的运动、感觉、反 应、高级神经系统功能及意识等;此评分系统分 值越高则患者的病情越严重,而脑组织严重缺血 会导致脑微血管管壁严重受损,从而增加H T 发 生率[]。
SSS 评分操作较为简便,是目前接受溶 栓治疗者转归评估工作中的一个常用预测因 子[1°]。
据报道,在A C I 患者行溶栓治疗后出现 H T 的预测工作中,NIHSS 评分的最佳临界点是 12分,SSS 评分的最佳临界点则是32分,此时二 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令人满意,即A C I 患者 NIHSS 评分高于12分或者SSS 评分低于32分时 出现H T 的风险较大。
本研究发现,接受溶栓治 疗的所有A C I 患者的H T 发生率是33. 0% (37/ 112); HT 组的既往糖尿病病史、NIHSS 评分、血钠(Na )与血糖(GLU )值及低密度病灶C T 检出率及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0TT )均显著高于NHT 组,而SSS 评分显著低于NHT 组(P < 0. 05),说 明临床上有糖尿病病史、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延迟、 治疗前NIHSS 评分较高、SSS 评分过低、GLU 过 高、N a 水平高及C T 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低密度病 灶者均需在溶栓治疗后动态观察患者的H T 发生 情况。
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〇TT 、NIHSS 评分及 SSS 评分均是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 C I 患者出现 H T 的独立危险因子(P <0. 01)。
参考文献[1 ]Wang Y X , Chen Y , Zhang C H , et 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urinary kallidinogenase after thrombolytic treatment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 J ].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5 , 19(6) : 1009 -12.[2] Kufner A , Galinovic I, Brunecker P, et al. Eariy infarctFLAIR hyperintensity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fter thrombolysis [J ]. Eur J Neurol, 2013 , 20 (2) : 281 -5.[] 赵志敏,郑希院.纤溶酶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陕西医学杂志,2015(8): 107/-1078.[4] Cho B H, Kim J T, Chang J, et al. Prediction of 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by micro- and macroalbuminuria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 J ]. Eur J Neurol, 2013, 20(8) : 1145 -52.[5] Jang M U , Hong J H , Kang J,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recanalization therap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occlusion in Korea[J]. J Stroke Cerebro- vascDis, 2014, 23(5): e339 -46.[6] Ong CT , Sung SF , Wu CS , et al. Eariy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after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fus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ged 80 years or older [ J ]. J Chin Med Assoc , 2014 , 7/(4): 179 -83.[7] Fuentes B , Cruz-Herranz A, Martinez-Sanchez P , et al.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hould not be excluded from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 J ].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14 , 38(4) : 522-7.[8 ] Lyeriy M J , Houston J T , Boehme AK , et al. Safety of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dministration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evidence of prior infarction [ J ].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 2014 , 23(6) : 1657 -61.[9] Tsuruoka A , Atsumi C , Mizukami H , et al. Effects of edara-vone , a free radical scavenger , on circulating levels of MMP-9 and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using low-dose alteplase [ J ] •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 2014 , 23(10) : 2894 -9.[10] Asuzu D , NystromK , Amin H , et al. Modes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discharge 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 and 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 2015 , 24(3) : 54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