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一、力和运动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能够改变物体的状态。
力的单位是牛顿。
2.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阻力,会减缓物体的运动速度。
3. 什么是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和其他运动状态。
4. 什么是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由力的作用引起的。
牛顿定律包括惯性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加速度定律。
5. 什么是滑动摩擦?滑动摩擦是物体表面之间发生运动时的摩擦力。
二、电学1. 什么是电?电是由带电粒子产生的物理现象。
2. 什么是导体?导体是指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例如金属。
3. 什么是绝缘体?绝缘体是指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例如橡胶、木材。
4. 什么是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5. 什么是电阻?电阻是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力,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阻。
6. 什么是电压?电压是指在电路中电荷运动时所产生的电势差。
三、光学1. 什么是光线?光线是指光传播时沿着直线的轨迹。
2. 什么是反射?当光线照射到光滑表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
3. 什么是折射?当光线通过光密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4. 什么是色散?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光密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发生分离的现象。
5. 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能够聚焦光线的透镜,有助于近视者的矫正。
四、能量转换1. 什么是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状态和位置而拥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2. 什么是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拥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1/2mv²。
3. 什么是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拥有的能量,例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形式,但总能量的量不会改变。
5. 什么是能量转换?能量转换是指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例如动能转化为电能。
初二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运动与力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2.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3. 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单位、测量4. 合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平衡力的概念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力学解释6.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二、机械能与功1. 功的概念:功的定义、功的单位、功的计算2. 功与能量的关系: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3. 功与力的关系:功率的定义、功率的单位、功率的计算4.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三、简单机械与杠杆原理1. 杠杆原理:力臂、力矩、平衡条件2. 一类杠杆:力的运算、平衡条件3. 二类杠杆:力的运算、平衡条件4. 三类杠杆:力的运算、平衡条件5. 滑轮组:滑轮组的作用、力的改变、平衡条件四、压力与浮力1. 压力的概念:压力的定义、压力的计算、压强2. 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3. 浸没体与浮力:浮力与物体的浸没、浮力的应用五、静电学1. 电荷的概念:电荷的性质、电荷的守恒2. 电荷分布:导体与绝缘体的电荷分布、电场的产生3. 静电力:库仑定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4. 静电感应:静电感应的定义、静电感应的应用5. 静电场:电场的概念、电场线、电场强度六、电流与电路1. 电路元件:电源、导线、电阻、开关2. 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定义、电流的方向、电流的计算3.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电阻的计算4.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5.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的特点6. 简单电路的分析:电流的分布、电压的分布、电功率的计算七、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2. 光的成像: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3. 光的色散:白光的组成、光的折射角与色散4. 光的干涉与衍射:干涉、衍射的定义、干涉、衍射的条件八、声学1. 声的传播:声波的产生、声波的传播2.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强度、音调、音速3. 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声音的反射、回声的原理4. 共鸣:共鸣的条件、共鸣的应用以上为初二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热学1.温度:物体的温度是反映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的平均运动程度的物理量,用温度计测量,单位是摄氏度(℃)或者开氏度(K)。
2.热量:热量是能量的一种,表示物体间能够传递的一种能量,单位是焦耳(J)。
3.热传递方式:主要有导热、对流、辐射三种方式。
4.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了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即能量的总量在任何一个封闭系统中都是不变的。
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在均匀物质中,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2.反射定律: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所在的平面相同。
3.折射定律: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法线所在的平面相同。
4.全反射:当光线从密度高的介质射向密度低的介质的折射角大于90度时,发生全反射。
5.色散: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经过折射后会产生不同的折射角,形成色散现象。
6.光的衍射:光线穿过一个小孔或者被遮挡的物体时,会产生光的弯曲和扩散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力学1.力和它的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力有万有引力、电磁力、弹力、摩擦力等。
2.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3.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静止时会保持静止,物体运动时会保持偏直线运动状态,直线运动的状态变化是由外力引起的。
4.牛顿第二定律:它表明物体受到的净力越大,其加速度就会越大,反之亦然。
公式为 F=ma。
5.牛顿第三定律:它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电学1.原子结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电子会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运动,有特定的能级。
2.电流和电荷: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流经的电量,单位是安培(A)。
电荷是电荷的大小,单位是库仑(C)。
3.电压和电阻:电压是两个点间的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电阻指的是物体对电流流过的阻碍,单位是欧姆(Ω)。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包含哪些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包含哪些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3、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1、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全1. 力与运动•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单位和测量2. 力的作用•平衡力和非平衡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空气阻力•浮力•向心力•引力3.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匀加速圆周运动4. 动能和机械能•动能的概念•动能的计算•动能的转化•动能守恒定律•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5. 能量与功率•能量的概念•能量的种类•能量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6. 静电学•静电现象•电荷的性质•静电场•电场力•电场强度•静电感应•电容器•单位电量的电容器电压7.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电流的计量•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量•串联与并联•定流电路•电压的概念•电压的计量•电阻和电流的关系8. 磁学•磁现象•磁场的产生•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力•磁感应强度•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9. 光学•光的传播特性•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成像•凸透镜•凹透镜•光的干涉•光的衍射10. 声学•声的产生与传播•声的特性•声的反射•声的折射•声的干涉•声的衍射•声的吸收•音速的影响因素以上是初二物理的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大家按照教材的要求认真学习,不断巩固和扩展自己的物理知识,为将来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愿大家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物理初二知识点归纳
物理初二知识点归纳1. 基础概念1.1.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国际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常见物理量的单位换算1.2. 运动和力•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弹力、重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与特点•力的合成与分解1.3. 能量和功•动能、势能的定义和公式•功的定义和单位•能量守恒定律•功率的定义和单位2. 热学2.1. 温度和温度计•温度的定义和单位•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2. 热量和热传递•热量的传递方式和特点•热传递的方式和特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2.3. 物态变化和气体压强•物物理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气体压强的定义和公式•简单气体状态方程3. 光学3.1. 光的传播和折射•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总反射和临界角3.2. 成像和光量测量•成像的类型和特点•球面镜和透镜的成像规律•烛光定律和光强测量4. 电学4.1. 静电场和电场力•静电场的定义和特点•静电场的产生和性质•电场力的定义和公式4.2. 电路基础和欧姆定律•电路基本元素和符号的含义•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势差•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4.3. 磁感线和电磁感应•磁感线的定义和特点•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和电流表5. 散步运动和简谐运动5.1. 散步运动•受力分析和受力平衡的条件•弹性系数和胡克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5.2. 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一般简谐运动的标准形式•振动的能量总结以上是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基础概念包括物理量和单位、运动和力、能量和功;热学包括温度和温度计、热量和热传递、物态变化和气体压强;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和折射、成像和光量测量;电学包括静电场和电场力、电路基础和欧姆定律、磁感线和电磁感应;散步运动和简谐运动则是初步的力学知识。
希望以上知识点的整理能够对大家学习初二物理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能量、物质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初二阶段是学习物理的起点,主要围绕基本力学、热学和光学等内容展开。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归纳初二物理的所有知识点。
1. 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常用单位为牛顿(N)。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常用单位为千克(kg)。
质量和重力之间存在关系,可以通过重力公式计算。
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置变化。
速度是描述物体移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常用单位为米每秒(m/s)。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可以通过速度变化量和时间变化量的比值求得。
2.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物体的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之和为零。
平衡有三种状态: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和力矩平衡。
静态平衡指物体保持静止的状态;动态平衡指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力矩平衡指物体处于绕一个轴的旋转平衡状态。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时,可以按照力的合成原理求得合力。
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
同时,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分别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力的正交分解法。
5.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可以通过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计算。
冲量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时间积分,与物体动量的改变量成正比关系。
根据冲量定理,物体受到外力的冲量等于其动量变化量。
6. 压力与浮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与面积的比值计算。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被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7. 热学热学研究热能和温度的传递和转换。
温度是描述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常用单位为摄氏度(℃)。
热能是物体内部颗粒运动的总和,可通过热量传递方式改变物体的温度。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值得收藏学习)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值得收藏学习)初二物理全部学问点汇总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讨论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构造的一门科学2、观看和试验是猎取物理学问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根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 lcm=l0mm1mm=1 000μn lμ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精确值、估量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缘由: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肯定避开;但错误是可以避开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周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纳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屡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根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指定规划与设计试验、进展试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其次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顿,声音就停顿;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凹凸叫音调;音调的凹凸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运动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3. 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4.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5. 弹力和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6. 简谐振动的特点和计算公式7. 开普勒三定律的基本内容二、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 杠杆原理及其应用4. 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5. 扑水板的原理和应用三、波1.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2. 波的类型及其特点3.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测速原理4. 光的产生、传播和反射原理5. 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四、热学1. 热量和温度的概念2. 物质的热传导方式3. 热量与功的关系4. 热量和功的计算公式5. 热量的传递和测量原理6. 物体对热的吸收和释放五、电学1. 电荷和电流的概念2. 电场和电势的特点及其计算公式3. 电流的产生和测量原理4. 电阻和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5. 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基本原理6. 计算电压、电阻和电流的关系六、磁学1. 磁场和磁力的特点2. 磁感线的性质及其应用3. 磁场的产生和测量原理4. 磁性的分类及其特点5. 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的影响6. 磁场的测量方法七、原子物理1.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特点3. 原子核的组成及其特点4. 放射性和辐射的特点5. 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原理6. 物质的能量变化和能量守恒定律以上就是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一、物理基础1.1 物理实验及测量•什么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的作用和意义?•常见的物理实验设备有哪些?•物理实验中常规的物理量有哪些?•物理实验中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如何减小实验误差?1.2 物理量和单位•什么是物理量?•物理量的种类有哪些?•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常见的物理量和单位有哪些?•怎样进行换算?1.3 运动学•什么是运动学?•什么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什么是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运动的描述方法以及各自的应用场景?•求解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各种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1.4 力学•什么是力学?•牛顿三定律是什么?•力的概念和种类有哪些?•什么是受力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二、热学2.1 热学基础•什么是热力学?•热量传递有哪些方式?•热平衡是什么?2.2 热力学第一定律•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的原理是什么?•内能的概念和意义?•内能守恒定律是什么?2.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动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是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场景有哪些?三、光学3.1 光传播•光的概念和性质?•光线和波面的概念?•光传播的直线特性和折射规律?•光的反射和色散现象?3.2 光成像•光学成像的概念和原理?•光学成像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光学成像的公式是什么?•光学成像中的异常现象?3.3 光的测量•什么是光的波长?•光的波长的测量方法?•什么是光的偏振现象?•偏振的概念、种类和效应?四、电学4.1 电学基础•什么是电荷和电场?•电量的概念和单位是什么?•什么是电流和电阻?4.2 电路分析•什么是电路?•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有哪些?•什么是欧姆定律?•什么是基尔霍夫定律?•如何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势差和电阻?4.3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基本规律是什么?•电磁感应的应用有哪些?•什么是电磁感应定律?•什么是感应电流?五、物理学家和物理实验5.1 物理学家•牛顿、伽利略与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分别对如何认识物理学有何贡献?•奥斯特与法拉第是磁电学的开拓者,他们分别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发现?5.2 物理实验•惠更斯、亨利、丹尼尔等人是现代物理学之父,他们分别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实验?•哈雷、库仑、法拉第等人是电磁学的奠基人,他们分别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发现?总之,初二物理共涉及了物理基础、热学、光学、电学和物理学家和物理实验等多个方面,相信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1. 物理量与单位- 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等- 单位:米、千克、秒、摄氏度等2. 物理量的测量- 直接测量:使用直接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间接测量:通过其他已知量的关系计算出需要测量的量3. 运动-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位移- 加速度:速度改变的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的影响下进行的运动4. 力与压强- 力:物体对物体或系统施加的作用-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弹力: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允许恢复原状的力- 摩擦力:两个物体在接触时相互阻碍运动的力5. 能量-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是守恒的6. 热学- 温度: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强弱程度-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物体而传递热量- 转移: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来传递热量- 膨胀:物体升温时体积的增加7. 光学-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直线传播,遇到介质时可能折射,反射或散射- 反射: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发生的折回现象-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和速度 - 凸透镜:使光线经过后向一侧汇聚的透镜- 凹透镜:使光线经过后向一侧发散的透镜8. 电学- 电荷:带电物体-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数量- 电压:电流通过电路时作用在电荷上的力的大小-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受到的阻碍- 电路:电流路径- 并联电路:电流在分支中分流的电路- 串联电路:电流在各个元件中流动的电路这只是初二物理的一部分知识点,但它们构成了课程的基础。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理解物质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的转化等基本概念,为进一步学习高级物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9. 声学-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中的分子振动传递-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回声和共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声音与物体的固有频率匹配时发生共鸣10. 火焰与燃烧- 火焰的组成:包括明火、暗火与烟气-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温度- 营火的燃烧:通过加热可燃物质使其释放出可燃气体,氧气与可燃气体发生燃烧产生火焰11. 静电学- 静电荷:物体带有静电的状态- 静电场:由于静电荷所产生的电场- 静电力:由于静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12. 压强和浮力-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浮力: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重量相等13. 简单机械- 斜面、轮轴、滑轮、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4. 音光电信号的传递与转换- 信号的传递:通过电线、光纤和无线电波传递信息- 信号的转换:通过信号转换器将信号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15. 物理实验与实践- 实验设计:包括确定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步骤和选择实验装置与材料- 实验操作:包括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观察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分析与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以上是初二物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二物理知识点梳理
初二物理知识点梳理
1. 物理基本概念
- 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和离子
-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物质的性质:可压缩性、伸缩性和不可创建性
2. 运动学知识点
2.1 运动的描述
-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
- 等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图像表示
2.2 力和运动
- 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 物体的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 力的合成和分解
2.3 地球物理和天文物理
- 重力和物体的重量
- 行星的运动规律和太阳系的组成
3. 物理实验和测量
-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 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和精确度
4. 声光电知识点
4.1 声学知识
-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影响
4.2 光学知识
- 光的传播和折射
- 光的反射和成像
- 镜子和透镜的种类和原理
4.3 电学知识
- 电流的产生和电路的基本要素
- 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欧姆定律
-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以上是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需详情或补充内容,可以进一步咨询。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一、力和运动1. 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单位为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有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2. 运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F=ma,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该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力,都会产生与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6.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与物体质量和表面类型有关。
7. 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由于空气阻碍物体运动产生的力。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可以用公式K=1/2mv²表示,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力,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4. 功:力在物体上做功的过程,可以通过力和物体位移的乘积表示。
5. 功率:功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多少,可以用公式P=W/t表示,其中W为做的功,t为时间。
三、压力、浮力和密度1. 压力: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可以用公式P=F/A表示,其中F为压力作用的力,A为作用面积。
2. 浮力:物体部分或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上升的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4.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可以用公式ρ=m/V表示,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四、声音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也振动,进而传播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震动的空气分子形成机械波,从声源向四周传播。
3.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和共鸣。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初二物理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F=ma)。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5. 动量:物体的动量是质量乘以速度,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6. 转动:当物体绕固定轴旋转时,有关的力矩与转动惯量会影响其旋转状态。
7.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二、运动和力学1. 速度: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是矢量量值。
2. 加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量值。
3. 位移:物体由起始位置到末位置的位移,是矢量量值。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
5. 速度的变化:加速度可以使速度增大、减小或改变方向。
6.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的运动。
7. 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8. 摩擦力:两物体之间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光线遇到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平面时会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4. 光的色散:光经过折射后,会分解成各种不同颜色的光。
5. 光的阻挡: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被吸收或反射,无法穿透。
6. 凸透镜:凸透镜可以使光线收敛,成像规律可用薄透镜公式表示。
7. 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望远镜用于观察远处物体。
四、电学1. 电荷: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物体具有电荷。
2.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目,单位是安培(A)。
3. 电阻: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Ω)。
4. 电压: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也称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初二所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所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科学课程。
初二时期,学生开始接触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为日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将对初二所有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和加深记忆。
1. 运动与力1.1 运动的描述- 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相关公式:v = Δs / Δt,a = Δv / Δt1.2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改变速度、形状或状态- 力的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1.3 力的效果- 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作用力对-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1.4 质量和重力- 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千克(kg)- 重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F = m * g,其中 F 表示重力,m 表示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2. 力的效果2.1 物体的静力学平衡- 条件:合力为零,力矩为零-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将保持下去,直到有外力作用改变它的状态2.2 物体的动力学平衡- 受力平衡和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F = m * a2.3 物体的运动特性-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 加速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 自由落体运动:受重力作用,垂直向下运动,竖直方向上速度越来越大3. 颗粒模型3.1 压力的概念-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 压力的计算公式:P = F / A,其中 P 表示压力,F 表示力,A 表示面积3.2 浮力的概念- 浮力的存在条件:物体浸没于液体中或气体中-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有关4. 电学基础4.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概念: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场的概念:电荷周围存在一个电场,影响其他电荷4.2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阻- 欧姆定律:U = I * R,其中 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R 表示电阻4.3 电功与电能- 电功的定义: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功率- 电能的概念:电流经过电阻时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5. 磁学基础5.1 磁场与磁力- 磁场的概念:带电物体周围存在一个磁场,影响其他带电物体 - 磁力的概念:磁场对带电粒子产生的力5.2 磁铁与电流的相互作用- 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电流大小、磁感应强度和导线长度有关- 索尔交流法则:右手握规则,确定电流通过导线方向与磁力方向之间的关系以上是初二阶段物理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1. 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可用数值表示的具体物理性质或现象,如长度、时间、质量等。
- 单位:衡量物理量的标准,国际单位制中常用的基本单位有米、千克、秒、安培、摄氏度等。
2. 运动学- 位置、位移和路径:位置是物体所处空间的标志,位移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改变,路径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该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物体某一时刻的速度。
- 加速度: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称为加速度,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
- 自由落体: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称为自由落体,在同样时间内,自由落体物体的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 力:导致物体发生形状、大小或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力,单位为牛顿(N)。
3. 动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必须在外力作用下。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与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态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5. 压力和浮力- 压力: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称为压力,压力等于作用力除以作用面积。
- 浮力: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其大小等于排挤掉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6. 电学基础- 电荷和电流:带有正电荷的物体叫正电荷,带有负电荷的物体叫负电荷,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 静电和静电场:聚集在物体表面并且不流动的电荷称为静电,静电产生的电场称为静电场。
- 电阻和电压:电阻是指电流通过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电压是指单位电荷在电场中获得或失去的能量,单位是伏特(V)。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物理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一门科目,通过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下面是对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学习物理有所帮助。
一、力与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作用力量,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变形或停止运动。
3.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计来测量,力的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
4.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合成,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5.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垂直作用的力,大小等于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除以单位面积。
二、运动与力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2.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移,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率。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受力平衡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受力不平衡则产生加速度。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力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三、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功与功率:力对物体的作用引起物体运动时,力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功率是对物体做功的速度。
2. 势能与动能:物体由于位置、形状或状态的变化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3.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如动能转化为势能或热能等。
四、热与热传导1. 热与温度:热是物体间因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状态的度量。
2. 热传导:在物体或介质内由高温区到低温区的传热方式称为热传导,传热速率与温度差、导热性能和传热距离有关。
五、声与光的特性1. 声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的密度变化而传播,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初二的物理所有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的物理所有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等现象。
初二的物理学习主要涉及力学、光学和热学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初二物理的所有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力学1. 质量和体积:质量是物体内部核子的总和,通常用千克(kg)衡量;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通常用立方米(m³)或升(L)衡量。
2. 密度:物体的密度等于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密度的单位通常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或克每升(g/L)。
3. 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
4.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若不受到外力作用,则静止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物体继续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表明,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说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合成为一个力,合力的方向由力的矢量和确定;一个力可分解为多个力,分解的力的合力等于原来的力。
6.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7. 弹力:当物体变形后恢复原状时,物体所受的力称为弹力。
8.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由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9. 压力: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压力等于垂直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10.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所占体积的重量。
二、光学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以真空中的光速进行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表面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光速改变而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4. 光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在经过光的折射或反射后会发生色散,形成七彩光谱。
5. 镜子:平面镜是用平的、光滑的表面反射光的镜子;凸面镜使入射光线发生向镜子中心的方向的偏折;凹面镜使入射光线发生离开镜子中心的方向的偏折。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是一个涉及力、热、光、电、声等众多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初二物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
一、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 参照物的选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4. 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5. 比较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
-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6. 速度的概念: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
7. 速度单位:m/s、km/h。
关系:1 m/s = 3.6 km/h;1 km/h = 1/3.6 m/s。
8.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9. 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10.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二、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不一定需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2. 常见力:重力、弹力、压力、摩擦力、浮力等。
3. 力的分类:性质力(如重力、弹力等)和效果力(如压力、浮力等)。
4.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的区别。
5. 力的大小:线段长度表示,有时注意标上刻度值。
6. 力的方向:箭头指向力的方向。
7. 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的起始点(部分力为终点),一般为物体重心,有的如压力、摩擦力等为接触面。
8. 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结构:称钩、指针、刻度盘。
量程、分度值。
9. 读数时注意:平视。
10. 弹簧测力计的应用:如果弹簧测力计两头都挂上相同质量的物体,则读数为一个物体的重力。
三、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质量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算题公式:v=s/t v:速度s:路程t:时间光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解释许多常见的现象,例如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
3、光在不同介质里传播的速度是不相等的。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是3×10的8次方m/s。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认为是3×10的8次方m/s。
4、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5、从光的入射点O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ON叫做法线。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i表示。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表示。
6、光的反射定律: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C、发射角等于入射角。
7、光滑表面把光线向同一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8、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9、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的反射都是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的。
1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上对应点的联机垂直于镜面(也就是说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1、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不能被屏幕承接。
1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也会发生折射。
光垂直于接口射入的时候传播方向不改变。
13、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1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光从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空气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是比较大的,即“空角大”)15、眼睛看到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16、凹面镜(反射)能使平行光会聚,利用它可以制作太阳灶。
根据光路可逆,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可以反射出平行光——手电筒的原理。
17、凸面镜(反射)能使平行光发散,利用它可以增大视野。
例子: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角处的反光镜。
18、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2、凸透镜(折射)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折射)对光有发散作用。
3、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可以认为光心在透镜的中心。
4、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用F 表示焦点,f表示焦距。
5、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6、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以及应用(重要)7、实像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系统(如凹面镜、凸透镜、透镜组)后实际的光线相交所成的像,是由真实的光点会聚而成的且与原物相似的图样。
实像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来,能用底片感光。
小孔成像、电影院屏幕上的像、照相机成的像、投影仪成的像都是实像。
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并且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8、虚像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光学系统(如凹面镜、凸透镜、透镜组)后,实际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光线,是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成的像。
虚像不能在屏幕呈现出来,也不能使底片感光,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物体在焦距内的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必须放在小于焦距的地方,这时凸透镜起放大镜作用,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9、凸透镜的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且比焦距大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0、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形成物体的像。
11、眼晴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靠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厚度,从而改变这架高级相机镜头的焦距。
1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可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来矫正。
1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弱,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可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来矫正。
14、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
来自被观察的微小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是把这个像再次放大,起放大镜的作用。
15、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由凸透镜组成。
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到眼前,增大了视角。
目镜的作用是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起放大镜的作用,相当于再次增大了视角。
16、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大小有关,还和距离有关。
视角越大,看得越清楚。
电学复习知识汇编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荷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二、两种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四、电荷量(电荷)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五、元电荷: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0×10-19;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六、摩擦起电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带负电;七、导体和绝缘体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八、电流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能够供电的装置叫电源。
干电池的碳棒为正极,锌筒为负极;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3、导线:输送电能的;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十、电路的工作状态1、通路:处处连同的电路;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起来的一个电路;十一、电路图及组件符号:1、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注意: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组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1、把电路组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2、把电路组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1、线路简其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组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十四、电流的强弱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1A=1000mA 1mA=1000µA3、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2、电流表的使用(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标是否指在临刻度在线,正负接线柱;(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标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