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彻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合集下载

机械效率考点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机械效率考点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关于“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这一节主要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有用功与总功的区别、如何计算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

属于基础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有用功:对人有用的功。

实例:从井中打水时提水所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实例:从井中打水时提水桶和绳子所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实例:从井中打水时手的拉力所做的功。

区分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关键是看做功需要达到什么目的。

在同一做功过程中,目的不同,功的性质就不一样。

例1李玲玲同学用水桶从水井中提水做清洁,她在把水从井底提上来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B.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C.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D.对水所做的功是总功【试题解析】考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本题题意情景中的目的是提水,故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

用桶提水,故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对水和桶一共做的功是总功。

【答案】C【总结】判断有用功必须知道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什么,判断额外功必须要知道需要克服的有用阻力是什么例2如图,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匀速向右运动的距离为L,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则额外功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答案】W额=(4F-f)L【总结】滑轮水平放置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有用功1.工人用滑轮组把一箱箱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机械效率提高了,则加润滑油后工人提升同样的重物时,做功的()A.有用功减小,总功不变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C.有用功减小,总功减小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2.组合机械的斜面长4m,高2m,将重为100N的物体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如图所示,需用的拉力为40N,需要的时间是5s.那么,将物体从底部拉到顶部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____J,拉力做的总功的功率是_____________W.3.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在20s内将重为540N的重物匀速提升,所用拉力为200N.则他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额外功是________J,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答案】1.D【解析】(1)将物体从底部拉到顶部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100N×2m=200J;(2)斜面长L=4m,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2L=2×4m=8m,总功:W总=Fs=40N×8m=320J,总功功率:320J64W5sWPt===总3.1620 180 9090%。

八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功(二)人教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功(二)人教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第十四章功(二)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十四章功(二)二. 重、难点1. 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 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和公式,理解机械效率总小于1,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3.理解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4. 知道功率的单位,能利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三. 知识点分析(一)机械效率1. 三个功:(1)有用功:机械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2)额外功;机械克服额外阻力做的功(3)动力功:动力对机械做的功,也称总功(4)关系:W动=W阻=W有用+W额外2. 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叫机械效率。

(2)公式: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100 % 。

①求η应用百分数表示②η与使用机械省多少力无直接关系(3)机械效率的取值X围:η总小于1(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额外功或增大有用功(二)功率1. 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 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1)公式:功率=功/时间(2)单位:瓦特(W)、千瓦(KW)、兆瓦(MW)1MW =103 KW =106 W3. 导出式:(1)P=Fv(v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速度)(2)η=(P有用/P总)×100 %(对于同一台机器:P总为输入功率,P有用为输出功率)【典型例题】[例1] 下列分析和判断中,正确的是()①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②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值越大③做功时间越长的机械所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不一定高④功率相等的两个机械,所做的有用功相同,机械效率就相同⑤两个机械效率相同的机械,功率大的机械所做的总功多A. 只有②是正确的B.①③⑤是错误的,其他正确C.②和⑤是正确的D.①④是正确的,③不能确定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和功率的理解。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因为P=W/t,而W=Pt 。

做功的多少与时间有关,还与功率大小有关,因此可以确定③是错误的。

【物理课堂笔记】12.3 机械效率

【物理课堂笔记】12.3 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12.3 机械效率一、机械效率1、有用功:使用机械时,为了达到目的而必须做的功,叫做有用功。

用W 有用表示 (有用功相当于不使用机械时,人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

) 当提升重物时,W 有用=Gh =W 总-W 额=W 总η2、额外功:在工作时,人们不需要的但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使用机械时,由于克服摩擦以及机械自重所做的功就是额外功。

) W 额=W 总-W 有用在忽略绳重、摩擦的前提下,滑轮组的额外功W 额=G 动滑轮h 斜面的额外功W 额=fs ,f 为摩擦力3、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

W 总=W 有用+W 额外=Fs =ηW 有用斜面的总功W 总=fs +Gh =Fs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它表示做功的有效程度。

公式:总有用W W =η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小于1。

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① 减小机械自重;② 减小机件间的摩擦,保持零件间的润滑。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还有一种方法是在绳能承受的范围内增加物重。

二、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忽略绳重、摩擦)(万能公式)动动动额有用有用总有用总有用GG G G G h G Gh Gh W W W W W FnG Fnh Gh Fs Gh W W +=+=+=+======11ηη2、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动滑轮重、摩擦力的大小、物重等因素有关。

绕线方法不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使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原因:使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额外功不变,而物体变重,有用功变大,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变大,机械效率提高。

4、使用滑轮组时,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当被提升的物体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三、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1、斜面的机械效率fsGh GhW W W W W FsGhW W +=+====额有用有用总有用总有用ηη斜面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斜面的光滑程度及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2011年中考复习物理第11课时机械效率计算 ppt课件

2011年中考复习物理第11课时机械效率计算 ppt课件

2、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即
(1)由上式可知,要提高机械效率,必须减小额外功在 总功中的比例,即:①减轻自重;②减小摩擦。 (2)在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时要注意:①机械效率没有 单位(因为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②机械效率的 大小总小于1(额外功的存在)。③机械效率的大小取决于W 有与W总的比值,即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不能理解为: 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总功大,机械效率低。④省力的机械 不是机械效率高,而是更低。⑤功率大小与机械效率高低无直 接关系!功率大机械效率不一定高,功率小机械效率不一定低。
因此,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要 求出动滑轮的重G动:一般用动滑 轮(或滑轮组)省力的特点比较简 便。
• 4.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动重500牛的物体在水 平支持面上以2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且物体所受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问: • ⑴半分钟内物体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 ⑵若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则 拉力F是多大? • ⑶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0%, • 则F的大小是多大?
9.如图所示:用40牛的 拉力,使物体A匀速上升, 不计绳重和摩擦,整个装 置的机械效率为75%.求: ⑴物体A和动滑轮重各是 多少牛?⑵若绳能承受的 最大拉力为50牛,此装置 的机械效率可提高到多少?
提升200牛重物的拉力
1 ' 1 F (G 物 G动 ) (200牛 24牛)=112牛 2 2'Fra bibliotek于是,由
W总 F ' h P拉 F ' 得: t t
说明:凡涉及物重发生变化的动滑轮 (或滑轮组)的问题时,其机械效率是变 化的:随物重的增大而增大。
本题提升200牛重物时
(3)拉力的功率是多大?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十二章 第3节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观点,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含义。

2. 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意义。

3. 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观点,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干系,运用机械效率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演示器、实物展示台等;2. 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问题,用于教室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观点,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观点,学会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机械,如吊车、开掘机等,让学生思考这些机械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引出机械效率的观点。

2. 讲解观点: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观点,并诠释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观点。

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观点。

3. 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可以提供一些实验器械,如滑轮、测力计、绳子、钩码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记录数据,最后计算机械效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如何应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机器的磨损、机械的选择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

5. 反馈评判: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实验数据,评估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如改进机械的结构、选择合适的机械等,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究。

7. 作业安置:让学生回家完成一些与机械效率相关的作业,如计算机器的机械效率、分析生活中的机械效率问题等。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观点,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中考专题训练《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ppt课件

中考专题训练《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ppt课件

机械效率公式:
G物 h F动力 S动力
W有用 W有用 W额外
W有用 W总
W总 W额外 W总
基本类型
(1)举高重物时:
W有=G物· h
(2)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物体时:
W有=f摩擦· S
三、典型题例,示范启迪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 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 、摩擦不计。 求:(1)W总=? (2)W有用=? (3) W额外=? F (4)η=? (5) G动=? .
中考物理总复习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一节,既是力 学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在 “机械效率”的学习中,关键是 要能够准确地判定有用功、额外 功和总功。如何判定呢?
我们的目的
从井中打水
对水和桶 做得功
但又不得不 借助水桶
在提水的这一过程中人总共所做的功 我们的目的,对我们真正有用的功 不是我们的目的,对我们无用, 但又不得不做的额外增加的功
F总

7.5kW
=3m/s
250 0N G 3.6N 6000 N F V 1.2N =2500N 总 3m/s n 4 3 × 0.75 80% V物= = 270N 3 = 1m/s n 1m 当物体在力F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
F物
600kg
运动时,可得:P=W/t=FV G
说明:对涉及滑轮组的速度的 问题,关键是抓住“重物上升或 移动”与“绳子自由端拉动”的 同时性,再将对应物理量用对应 的符号代入公式进行推演和代数 变换,问题即可解决。
A.104N 70% 7.5kw B.1.5x104N 70% C.7X103N 100% D.1.05x104N 50%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3篇)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二、教学重、难点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械效率的概念。

2、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张图片。

提出问题:生活中听过关于效率的词语,学生能够回答出: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机械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生成概念】组织学生完成书中“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这一实验。

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定滑轮和动滑轮拉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相同。

实验:(1)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一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再让另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提问两次拉力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后开始实验,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提问,两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为什么不同?提问后总结:尽管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动滑轮拉动钩码,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

环节三:巩固提高【深化理解】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机械效率是否能够达到100%。

通过总结学生回答得到机械效率不能达到100%。

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如何提高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工作效率。

机械效率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功的原理 知识讲解

功的原理 知识讲解

功的原理【学习目标】1、知道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3、理解机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4、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及公式。

【要点梳理】要点一、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要点诠释:1、 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2、 使用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方便等好处。

要点二、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有用功: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必须做的功。

如提沙子上楼时对沙子做的功就是有用功。

利用机械工作时对工作目的物做的功叫有用功。

2、额外功:对人们完成某件事情来说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如提沙子上楼时对桶、滑轮等做的功就是额外功。

3、总功:使用机械时,动力做的功,例如:用桶从井中打水。

由于工作目的是水,所以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人在整个提水过程中做的功是总功。

要点诠释:1、总功是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即W 有+W 额外=W 总2、额外功的产生是因为利用机械做功时,除了对工作目的物做功外,还要克服机械本身的摩擦力或重力做功。

要点三、机械效率为了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物理学中引入了机械效率,它等于有用功W 有与总功W 总之比,符号为η。

要点诠释:1、公式为总有W W =η,式中η表示机械效率,它是一个百分数。

η的值越大,表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做功的效率越高。

2、η的值总小于100%,由于机械本身的摩擦力或重力不可能为零,所以额外功总是存在的,即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

要点四、机械效率的几个推导公式求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问题。

由于计算中涉及到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等抽象概念,特别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题目中,同一滑轮组在不同负载情况下机械效率不同,有用功在具体情况中的形式不同,隐含条件的渗入,以及特殊形式的滑轮组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常感觉困惑,易造成错解。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同学们要搞清楚以下几点:要对机械效率公式进行归类细化根据对、、的具体理解,可以将机械效率的定义式进行如下归类:要点诠释:1、在竖直方向上,G是物体重,G动是动滑轮重,h是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也是动滑轮被提升的高度。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学习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定义、大小范围、表示方法、公式、影响因素;3、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关系式;4、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及公式。

【要点梳理】要点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有用功:利用机械工作时对工作目的物做的功叫有用功。

3、额外功:对人们完成某件事情来说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4、总功:使用机械时,动力做的功,例如:用桶从井中打水。

由于工作目的是水,所以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人在整个提水过程中做的功是总功。

要点二、机械效率1.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 公式为:3.使用滑轮组竖直提升货物S= h V绳= V物有用功 W有=额外功 W额= (不计摩擦)W额= (计摩擦)总功 W总=机械效率η= = = (不计摩擦)不计绳重及摩擦n动)G+物G(F4.使用滑轮组水平移动货物S= L V绳= V物有用功 W有=额外功 W额= (不计摩擦)W额= (计摩擦)总功 W总=机械效率η= = =5.使用斜面拉升货物有用功 W有=额外功:W额= (不计摩擦)W额= (计摩擦)总功 W总=机械效率η= =【典型例题】1、做值日时,小阳将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

此过程中,关于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B.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C.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D.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是总功举一反三:【变式】工人用滑轮组把一箱箱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机械效率提高了,则加润滑油后工人提升同样的重物时,做功的()A.有用功减小,总功不变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C.有用功减小,总功减小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2、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B.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C.机械做的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越大,机械效率越高D.使用机械时,所用动力跟物重的比值越小,机械效率越高举一反三:【变式】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越省力的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B. 有用功多的机械,效率越高C. 额外功少的机械,机械效率高D. 总功一定时,有用功多的机械的效率高3、在不计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情况下,分别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其机械效率分别为η定、η动、η组,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η组<η动<η定B.η定<η动<η组C.η动<η定<η组D.η定<η组<η动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

如何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

如何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

如何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DIV.MyFav_1326676292200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326676292200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326676292200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326676292200P.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center}DIV.MyFav_1326676292200 LI.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Times NewRoman"; TEXT-ALIGN: center}DIV.MyFav_1326676292200 DIV.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center}DIV.MyFav_1326676292200 P.MsoFooter{FONT-SIZE: 9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326676292200LI.MsoFooter{FONT-SIZE: 9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Roman"}DIV.MyFav_1326676292200DIV.MsoFooter{FONT-SIZE: 9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Roman"}DIV.MyFav_1326676292200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机械效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浅议概念引出的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程式——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为例

浅议概念引出的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程式——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为例

V 〇1.50 No .4Apr .2021•’jMf 教学参考教学设计浅议概念引出的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程式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为例张杰(盱眙县第一中学江苏淮安 211700)文章编号:1002-218X (2021)04-0045-01中图分类号:G 632.41 文献标识码:B笔者听课发现,“机械效率”一节中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等概念的教学设计可分三种,下面逐一介绍。

一、活用教材情境,问题驱动式利用教材素材情境再现,提出问题:小明家住在 四楼,装修时,长木料无法通过楼梯运上楼采用图1我的目的是什么?生把水提上来。

师我仅仅把水提上来了吗?生还提了桶,也提了绳子。

师哪个是我想要的,哪个是不想要却不得不 做的?所示方式运送木料,此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拉木 料做的功相等吗?问题驱动:(1) 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 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测 量工具分别是什么?(3) 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4) 若要记录实验数据,你能设计 一个表格吗?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得出答 图1案:(1)探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 拉木料做的功是否相等”。

(2)绳受到的拉力F 、绳端 移动的距离^木料所受的重力G 和木料上升的高度 /!。

(3)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改变木料的数量多次实 验。

(4)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表1所示。

表1实验记录实验次数绳受到的拉力F/N绳端移 动的距 离s/m木料所受的重力G/N木料上 升的高 度 /z/m手拉绳 所做的 功iVJ动滑轮对 木料做的功 Gh /]123学生小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得出两功不相等,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原因。

归纳三种不同类型的功: 将木料提升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作 有用功。

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除需克服摩擦力做 功外,还要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功,这两部分功虽然并 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称为额外功。

手拉 绳所做的功叫作总功。

二、巧用生活经验,交流激趣式 利用生活经验导人,提出问题。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正确理解,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学习的。

一、通过事例认识有用功、总功、额外功1、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想想议议,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问题一:图中三种方法做功哪个多?问题二:图中哪种方法额外功多?问题三:图中哪种方法好,为什么?如果让你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图中的三种办法,你选哪种?对于上面现象的分析,不难发现每种方法中都只有一个是我们所需要做的功,对沙子做的功既有用功;在分析二、三种方法发现对于桶、克服重力、动滑轮口袋等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即额外功;最后引出总功,并且这三者的关系不言而喻。

2、举例提问加深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提问,人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各是什么?回答:提升水做的功是有用功;提升水桶做的功是额外功;二者之和为总功。

再问:水桶掉进水井中去了,要把水桶打捞上来,水桶中带了一些水,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各是什么?回答:提升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水做的功是额外功、二者之和是总功列举生活中的种种实际情况,学生体会并真正理解什么叫“我们需要做的功”和“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进一步明确对三种功的理解。

视学生理解程度可再举几个例子。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加深对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的理解。

学生活动内容:将钩码提升一定高度活动方式:(1)直接用测力计将钩码提升一定高度,记下测力计的示数,计算此时拉力做功W1(2)用测力计通过滑轮组将钩码提升相同高度,记下测力计的示数,计算此时拉力做功W2学生讨论:(1)在以上两个过程中,总功、有用功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W1 小于W2,他们的差值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值?教师总结:我们的目的是把钩码提升一定高度,所以直接提钩码的力所做的功,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这是有用的功。

用滑轮组将将钩码提升一定高度,在将钩码提升一定高度的同时,还不得不对动滑轮做了功,此外还要克服各种摩擦做功,这部分对钩码提升高度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巧用生活事例,讲透有用功、额外功与总功三个概念》

《巧用生活事例,讲透有用功、额外功与总功三个概念》

巧用生活事例,讲透有用功、额外功与总功三个概念正确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

帮助学生建构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这三个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学生很容易混淆有用功和总功。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从生活中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入手,引用学生理解这三个概念。

首先安排学生活动:甲、乙、丙三名同学活动展示,甲搬一块特沉的石块但是没搬动,乙把一块石块从地面搬到讲桌上,丙把一桶水从地面提到讲桌上。

二、进行新课(一)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师:甲同学对石块做功了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石块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这种情况叫劳而无功。

师:乙和丙两位同学做功了吗?生:做了师转向丙同学:我让乙同学搬石块,人家就搬上来了。

让你把水提上来,你怎么把桶也提上来了?(故意刁难,激发生的求知欲)丙一脸委屈,片刻,小声道:不提也不行呀!。

“喔?不提不行!”师趁机引导学生答出:“要达到提水的目的,不得不把装水的桶也一并提上来”师:在这里我们需要的是?”生:水师:“那提水所做的功就是对我们是——有用的。

我们称之为有用功”(板书)师接着引导学生:“我们不需要的是?”生:桶师:那对它做的功就是额外的。

我们称之为额外功(板书)生:点头表示理解(二)设计意图——巩固提高师:根据同学们对这一事例的理解接着思考:“同学们每天都会背着书包来上学,你在马路上行走时你对书包里的书本做功了吗?”生:“没有,因为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师:“那当你背着书包上楼时,你对书包里的书本做功了吗?”生:“做了”师:在背书包上楼的事例中请说出对谁做的功称之为有用功,对谁做的功称之为额外功生讨论做答师:以上两个事例中我们所说的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和就称之为总功(板书)(三)反馈训练:接下来,我结合学生活动又提出了两个情景问题,加强学生对三个功的理解。

问题:1、当我们用钩绳提着水桶,从井中打水的过程中,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当水桶不慎落入井中,我们用钩绳把水桶捞上来,同时桶里带有一部分水,捞桶的过程中,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总结:整个的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生活中每天感受的实例出发,让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经历的行为进行科学分析,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生活化理解,并且能够将理论概念直接与生活实例相联系。

第7讲 机械效率-讲义

第7讲 机械效率-讲义

第七讲 机械效率小剧场可以播放视频观看哦!知识树一、机械效率1.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 有用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2) 额外功: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3) 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有额总总有额2. 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关于机械效率的公式,还有几个,分别是:①; ②; ③注意:它们的适用条件,当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方能使用.有总物物动3. 功率和机械效率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功是有用的.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物理意义不同也没有直接联系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项目机械效率功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功与时间的比表达式相关因素有用功、总功功、完成功所用的时间单位无单位,用百分数表示瓦()物理意义表示机械性能的好坏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结论机械效率与功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有总有总小试牛刀A.B.C.D.E.F.G.1.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机械效率大的机器,所做的有用功越多所做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做功越快的机器机械效率高在实际生产中,有用功永远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一定小于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小的机械效率越高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大有用功相同、总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H.额外功相同、有用功越大的机械效率越高反转课堂推荐题目A.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大B.甲的总功比乙的总功小C.做相同的总功,甲的有用功比乙的少D.做相同的总功,甲的有用功比乙的多2.甲的机械效率比乙的机械效率高,这表明( )二、机械效率公式应用1.竖向滑轮、滑轮组(1)(2)=(3)(n 为连接动滑轮绳子段数)(4) (5) (忽略绳重和摩擦情况下使用)(6)(被拉物体受到浮力作用且忽略绳重和摩擦情况下使用)(与、有关,与、、无关)增大的方法: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力;减小绳重及摩擦。

八年级物理 建立“三功”概念的四个思路素材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建立“三功”概念的四个思路素材 沪科版

建立“三功”概念的四个思路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

而这三个概念中,只要理解了有用功和额外功,那么总功就水到渠成了。

而对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点困难的。

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功的概念,对功的概念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而且我们是在一个事例中分解出来的三个功(三功一体),这个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所以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要从创设情景入手,结合生活实例,奇妙迁移和分析,将三功的概念夯实在学生的头脑里。

建立三功概念的方法一:1.情景创设1:上课前把一保温瓶热水放在讲台旁边的地面上。

教师:我的水杯没水了,小明同学,帮忙把热水提到讲台上来。

小明完成任务。

教师:谢谢,请问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做功了吗?学生:做功了。

教师:可他做的功有一部分我认可,有一部分我感觉不需要。

学生:为什么?教师:因为小明没有按我的要求完成工作,我的要求是将热水提到讲台上来。

可他不仅将热水提上来了,同时也将保温瓶提上来了。

提热水时对水做的功我认可,这是我的目的。

对保温瓶做的功我认为无用, 因为我没有请他提保温瓶。

学生:可是要将水提上去,不提保温瓶是不可能的。

教师:所以对保温瓶做的功不需要,但为了完成任务又不得不做,物理上把这种功称为额处功。

对水做的功是目的,为实现目的而做的功物理上称为有用功。

对水和保温瓶做功的和则称为总功。

物理上按功的作用不同分为三种:有用功:为实现目的而做的功。

额外功:对我们无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为完成任务做的所有的功,也就是有用功跟额外功的总和。

通过对一个简单情景的分析,使学生对三个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形成初步的概念。

力图通过实例分析建立概念。

2.情景创设2:演示实验,用杠杆提钩码。

教师:同学们思考或讨论一下用杠杆使钩码提高时,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各指哪部分功?(注意思考问题的顺序)。

学生回答在此三种功的所在。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教师:在用滑轮等机械做功时,同学们应该把握好两个重要的力,拉杠杆(拉机械)的力F,杠杆(机械)拉重物的力F′,此力大小等于物重G(匀速拉动时)。

初中物理功知识点解析:怎样区分总功和有用功

初中物理功知识点解析:怎样区分总功和有用功

初中物理功知识点解析:怎样区分总功和有用功
判断有用功合总功的关键是:明确在具体问题中做功要达到的目的。

例如,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一定的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

而人在提升物体的同时,还要克服摩擦和动滑轮的重量而做功,所以此时人对滑轮组所做的功就是总功,它等于人对绳的拉力F与绳在拉力下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即W总=FS 又如,在用斜面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到某一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其中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而人在斜面方向拉动物体的过程中,还要克服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做功,所以人做的总功为人对物体的拉力F与物体在拉力方向移动距离S的乘积,即W总=FS。

再如,当用桶从井口提水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提水,所以人对水做的功才是我们的有用功,而提水时不得不提起桶,所以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打捞桶,因此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而附带提起的水对我们来说是没用的,所以这时候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彻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的几种方法
机械效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准确而迅速地求出机械效率关键在于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正确理解。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领悟到的一些方法:
第一种办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初步了解机械要做额外功,进而引出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

1、通过再探动滑轮初步了解“有用功” “额外功” 和“总功”。

例如起重机将砖块提升到楼顶,除了克服砖块重力做功外,也一定同时需要克服装砖的筐子、滑轮和钩子等辅助措施的重力做功;此外,由于物体之间总存在摩擦,所以起重机对砖块做功的同时,或多或少要克服摩擦做功。

起重机提升砖块做的功是有用功,提升筐子、滑轮、钩子以及克服摩擦做的功是额外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总功。

2、通过用桶从井里提水初步了解“有用功” “额外功” 和“总功”。

例如,用桶从井里提水时,除了克服水的重力做功外,也一定同时需要克服装水的桶、绳子等辅助措施的重力做功。

提起的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起水桶所做的功是额外功.如果从井里捞桶,那么提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提起桶里所带的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第二种办法:通过学生探究性实验和老师的适时引导
一、新课导入
1.提出问题: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四楼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
2.怎样探究这个问题?
二、活动:再探动滑轮
1.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

2.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h。

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4.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5.分析实验数据:
⑴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⑵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⑶引导分析,比较表中数据,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汇报实验结论。

W1=FS
W2=Gh W1>W2
师点拨归纳:手拉绳做的功大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引导学生思考W1 ≠W2且W1>W2的原因是克服摩擦力和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功,物理学上把它叫做额外功W额外,进而引出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所做功W2是有用功W有用
,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1是总功W总。

第三种办法:通过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引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用功可理解为一种“目的”功.例如,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时,使用机械的目的是提高重物,那么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即W有用=Gh;又如用滑轮组拉动重物在水平面上与速移动时,使用机械的目的是水平移动重物,那么克服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即W有用=fs.
额外功是指对人们无用但又不得不额外做的功,即克服机械自重和自身部件的摩擦而做的功,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总是存在的,因而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对任何实际的机械总有W额外>0.
总功是人们使用机械时动力总共做的功W总=Fs,这其中既有通过机械克服物体阻力做的有用功,又有克服机械自身重力和摩擦做的额外功,所以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是W总=W有+W额外.
第四种办法:通过同一个人使用不同方法运送质量相同的砂子上升同样的高度引出定义
让学生思考各种情况下做功有何不同?如果让你选择运送方法,你会选哪种方法呢?你的依据是什么?进而引出“有用功” “额外功” 和“总功”的定义及区别。

当然,以上几种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并用,视具体教学情况而定。

以上是我的一点教学愚见,敬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