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图叠加法的南宁城市叙事空间研究
注重地域文化的康养社区设计策略研究——以南宁泰康“桂园”为例
1892023.08 /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设计实践延续了对地域性的思考,对南宁“地域文化”的发掘和提取成为设计过程中的主要策略。
2当地地域特征与文化2.1山水情怀南宁地处华南,位于广西南部,三面环山,北为高峰岭低山,南有七坡高丘陵,西有凤凰山。
整个城市地貌分为平地、山地、丘陵、台地等类型,其中平地占比约57%,其余地貌占比约43%。
邕江作为珠江水系支流,自西往东流经市区,是南宁主要的城市水源,干支流航道也是重要的运输线路,被称为南宁的母亲河。
可以说山水情怀在南宁人的生活中已根深蒂固,宋代评出的“邕州八景”——望仙怀古、青山松涛、象岭烟岚、罗峰晓霞、马退远眺、弘仁晚钟、邕江春泛、花洲夜月,就是对这座山水城市的山、河、湖、溪与绿树鲜花的描述和概括。
2.2夏热冬暖当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长冬季短。
夏季受东南向海洋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西北向寒风影响温和少雨。
伴随大量的降雨,炎热潮湿是夏季的常态,用“背汗湿如泼”来形容也不为过。
适应当地气候的传统建筑民居特色鲜明,其中以“干栏式”建筑最广为人知。
2.3民族融合南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以壮族为主体,居住着壮、汉、苗、侗等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比超过一半。
这种现状的形成与历史长河上“中原汉文化”和“百越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直接相关。
虽然各个民族风俗习性各异,但也有共同点,例如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注重稻作文化和传统礼序等。
这些风俗文化催生了注重交往、社交、集会的聚落形式。
3设计策略3.1场地策略——借用地形地势、打造山水社区场地位于南宁市东部副中心核心区,三塘镇城市绿带摘要 “泰康康养社区”是由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泰康之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布局全国的“候鸟式”康养社区。
社区引入CCRC 养老模式,以活力养老、文化养老、医养结合为核心服务特色。
“桂园”是泰康在南宁布局的第一个康养社区,文章结合设计实践,从场地、布局、建筑三个层面解析了注重地域文化的康养社区设计策略。
城与人的对话--浅析广西南宁“成长中的城”当代艺术展
置、 雕 塑和影像 作 品。艺术展 品散落在 商 将假期视 为休 闲、 娱乐 与购物 的最佳 时期 , 济 密不 可分 , 商业加持 下 的 当代 艺术是 否
墓倍镦唷 开 充
城 与人 的对话
浅析广西 南宁“ 成长 中的城’ ’ 当代艺术展
口马 贤
摘 要: 笔 者通过分析“ 成长 中的城 ” 当代 艺术展 的场域特 色, 探讨 当代 艺术与公众的 交流 与沟通。艺术展 览与 商业环境 的结合
能够缩短 当代 艺术与公众的距 离, 打破公众与 当代 艺术在 空间上 的隔阂。 关键 词: 当代 艺术 商业 展 览 更利 于大众对 当代 艺术 的 2 0 1 3 年5 月 1日上午 , “ 成长 中的城 ” 乌、 不断变换 的动 画图像 、 被 书本淹 没的男 融入生 活场 景 , 理解 。关注度越 高对 于艺术家的创造也会 当代 艺术展在 广西 南宁华润 万象城开 幕。 女 等都是 此次 当代 艺术展 中的视 觉对象 ,
众 与艺术 品的距 离, 然 而 视 觉 场 域 外 的 展 消费 了精 神与 文化 , 何 乐 而不为? 开放的 业环境 中展 示 当代 艺术作 品, 为普通观众
品恰 与被 隐藏在 时间潮流中悠久的传 统文 展 示 环 境 , 近 一个 月 的展览 时 间 , 诠释 了 提供 了接 触现 当代 艺术更广 阔 的场 所 , 实
处、 呼应展 览主题 的装 置作 品《 城》 是 由艺 众在观 看展览 时同样可 以观看到背景 中来 韦少东在采访 中表 示应先看作 品再 看作 品 术 家尹天石创作的。现场观众可 以在这件 自世界各 地 的商业 品牌 , 这 些 品牌 在无形 题 目, 从 而发 现艺术作 品中的思想 , 体会这 由发 泡砖组成的城墙 式艺术 品上 留下签名 中刺激着人们 的消费欲。 艺术 与商 业的结
南宁城市空间扩展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时相影像中所提取的城市建成区信息进行 统 可以看出:1 6年来,南宁市的城市 扩展非常明显 面积由1 9 9 o年的4 7k 57 增长到1 9 9 8年的9 3K 2 0 6 8 1 m、2 0 年的 1 7 m ,每8年城市扩展—信 年净 81 7K 2
增率达到了8 5 %,相当于1 6年来新建了 近三个原南宁市城 区。
I 日『 n 删 T nz i ̄ o Nan ig h sIc e s d a nan a mt o 85% fo 455 k heuba ieda' f r E nn a n r a e t a nu l e f rm 7 m l 9 ,o081 i n1 90 t 3km n
1引言
Hale Waihona Puke 应、酸雨明显,灾割 生 天气增多、生物多样生减少 水体萎缩 环境容量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 遥感是监测城市空间扩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的热点之 _ _ 。它建立在城市集聚和规划能力不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 12 ]] 断提高的基础上,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空间上 了良好的进展【e sl - 本文从利用遥感影像八手,分析
城市空间扩展主要有三种类型,即
“ 圈层式 辐射式 和 啊暾 式”扩展1 、“ 翼
式。南宁市城市空间扩展主要表现为前两
种模式:
() 9 0年 ~1 g 年,南宁市城市 11 9 98
扩展处于比较平缓的发展时期,空间扩展
呈现出 城区为中心,沿东西南北 4 个方
目1 市 (9 0  ̄ 0 年 ) I 9 -206 扩 目
向全方位发展的 “ 辐射式”扩展模式。以 东西轴向为主轴,向东沿着民族大道扩展,
—
向西顺着大学路扩展,形威沿邕江东西向 化差异建筑指数(D I 、改正归—化差 发展带;以南北轴向为攻级轴,向北沿邕 NB ) 量良好 研究区域无云遮盖,适合作建成 区用地信息的提取,然后利用2 0 0 5年南 异水体指数( N W ) M D I 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 武二级公路扩展,向南循南d -级公路发 r
相关规划分析
相关规划分析城市发展层面1.总体规划中心城空间结构分析图1.1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中心城区应突出“一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沿邕江两岸串珠式展开、沿其支流纵深发展的城市布局形态。
“一轴两带多中心”是指:“一轴”:以邕江及两岸为发展轴线。
“两带”:邕江两侧形成南北城市发展带;北发展带以综合服务、教育研发、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等城市功能为主;南发展带以产业服务、工业及物流等产业功能为主。
“多中心”:以城市中心为极核、组团中心为主体、片区中心为骨干、社区中心为基础的多层次、网络型的城市公共中心体系。
从城市空间结构上来说,地铁1号线的建设加强了“一轴”和“两带”的形成而2、3号线的建设则加强了轴与带之间的纵向联系,使南宁市的“多中心”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1.2.城市分区与功能组团分析中心组团结构分析与地铁线的关系图根据城市空间结构拓展与调整要求;功能的相对完整性;地形地貌的自然分割;铁路、主要交通干道的隔断;行政区划的因素等原则,将南宁市划分为以下八个组团:中心组团、城北组团、江南组团、青秀组团、城西组团、邕宁组团、仙葫组团、良庆组团。
其中一号线途经城西组团、中心组团和青秀组团;二号线途经城北组团、中心组团和良庆组团;三号线途经城西组团、城北组团、中心组团和良庆组团。
2.公共交通规划2.1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期内建设3条轨道线:一号线石埠至南宁东站,2号线西津至玉洞,3号线鸡村至那黄。
轨道交通区间线路两侧各30米,车站周边100米范围,以及各车场、控制中心、主变电站用地红线外侧10米为轨道交通用地保护区控制范围,同时应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做好用地规划整合。
2.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规划城市道路网络分为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支路四个层次。
其中快速路为174.1公里,主干路为392.8公里,次干路为398.7公里。
干路总长度为965.6公里,干道网密度为3.2公里/平方公里。
“诗话邕城”校本课程留住南宁城市记忆——“诗话邕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诗话邕城”校本课程留住南宁城市记忆——“诗话邕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摘要:本校以“城市记忆”为引领,以“传承创新发展”为宗旨,师生共同学习南宁发展历史,共同理清南宁城市脉络,共同构筑中山校园文化。
将“诗话邕城”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和实施,不仅让学生增长文化知识,接触南宁文化,了解本土特色,启迪心智成长,而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诗话邕城校本课程实践结合我校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B类课题《以南宁城市记忆构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开发和实施“诗话邕城”作为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接触南宁文化,了解本土特色,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
一、“诗话邕城”校本课程的提出。
“南宁白话”,是粤语的一个分支,是南宁代表性的地方语言。
根据对本校学生的随机调查,已经很少有学生会说南宁白话和童谣,究其原因:首先,随着城市的发展,南宁涌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南宁本地人在生活中,也越来越少用南宁白话进行交流,而南宁本地的学生们在学校里交流时讲的都是普通话,能说南宁白话的学生人数正在逐渐减少。
其次,在网络时代和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学生听和唱几乎都是从电视媒体和网络上获得的,南宁白话和童谣在学生的世界中逐渐消失。
因此,结合课题,我们把“诗话邕城”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南宁印”中的一项课程来开发和实施,旨在让学生感受南宁白话的趣味性,在学会南宁白话基本发音的基础上,会用南宁白话朗诵关于南宁文化的童谣和古诗,体会童谣和古诗描写的意境和所蕴含的道理,接触南宁文化,了解本土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南宁的情感。
1.“诗话邕城”校本课程的实践。
(一)收集资料,编写读本。
我们通过网络、书籍,收集南宁白话的相关资料,包括南宁白话的发音、俗语、童谣。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有生活气息的、富有趣味的、与时俱进的内容,使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南宁城市空间格局探究
I w ̄rs l n s a e e ol y; r a p t l ra g m e t a d m o a c a c ; i a : a d c p c og u b n s a i r n e a a n ;l n s i ;p t h c rior or d
区 、那 兰鹭 乌保 护 区以及正 在建设 的横县 九龙 山 自
然保护 区和 邕宁凤亭 河水源 林 自然保 护 区。 自然保 护 区总 _积 4 6 5 向 2 6 公顷 ,占全市辖 区面 积的 19 %。 .3
此 外 ,还 有 市 区 西 部 的 龙 潭 水 库 水 源 地 保 护 区 斑
2 2 主 要廊 道 -
主 要 廊道 包括 河 谷 廊 道 、交 通廊 道 及 植 被 廊
道。
保 护区 、森 林公 园以及主 要河流 湿地组成 ,包 括青 秀 山J 景 胜区斑 块 、大 明 山 自然保护 区斑块 、石 × l 门森 林公 园斑 块 、 良凤 江 国家森林 公 园斑 块等 ,大 明L 自然保护 区 、隆安龙虎 山 自然保 护 区 、上林 龙 L J
法。
11 斑块及 斑块 形式 .
斑 块可 以视为景观 结构 中最简单 的一种形 式 , 大小 各异 的斑块有 不 同的性 质和功 能。在整个 区域 范 围内 ,大型 生态斑块 具有完 整的景观 结构 ,保 持 有完整 的植被 ,足 以保 护水源 及溪流廊 道 ,维护 斑 块 内生 物多样 性 ,为生 物提供栖 息地 。从景观生 态 学 的角度 出发 ,原始斑 块 的保 护并不一 定是维护 生 态多样性 的最佳 方案 ,因为许 多小型 的斑 块或小 斑
> 城 镇 规划
中 心 城 位 于 邕汀 地 , “ 山环 抱 、 邕 汀 穿 绕 、水 青
城市功能分区(修正版)
D 区。 7、在A、B、C、D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_____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②建筑物高大稠密; 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④内部分区明显;
CBD的标志就是 摩天大楼。建筑 高度代表了技术, 同时也象征着财 富,此外建筑高 大密集可以节约 用地,提高土地 利用率,也提高 了CBD的商业和 服务功能。
读图2.4,常州市的工 业分布有什么特点? 原因?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探究活动: 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主要功能区
够房组:巧寻宜居环境 ——分析住宅区特点, 分布区
商业组:慧眼识别旺铺 ——分析商业区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布区
工业组:精选最佳厂址 ——分析工业区特点, 分布区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的特点
功能区 形态 占地较大,划 分为高级住宅 区和低级住宅 区 占地较小,呈点 状或条带状 集聚成片 位置
活动
读图:分析香港功 能区的空间分布特 点。 1、找出商业区的 主要分布地区。 商业区的外围主 要是哪一类功能 区?
商业中心集中分布 在尖沙咀和中环, 香港的中心地带。 商业区的外围主要 是混合土地利用带。
活动
读图:分析香港功 能区的空间分布特 点。 2、高级住宅区和 工业区是否相邻? 为什么?
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外 缘,环境优美; 低级住宅区位于内城, 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 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集中市区外缘, 交通干线两侧
商业区
工业区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收入阶层 建筑质量 中高级 高收入 住宅区 阶层 低级住 低收入 宅区 阶层
位置
多在城市外
公共设施 环境质量 完善,生 优美 活方便
基于EPS的南宁市1∶2000地形图缩编方法及研究
1: 5 0 0 1: 1 0 0 0 1: 2 0 0 0地形 图图式》 。不仅 要将要 素代码 进行转换 , 实体类 型对照后 , 在表 达方式上也要 进行转换 工作 。
随 着 南 宁 市城 区范 围 的扩 大 , 城 市 规划 和 建 设 部 门对 基 础 测 绘 数 据 的 尺 度要 求 越 来 越 高 。 目前 来 看 , 动 态 实 时 更 新 的地 形图只在 1 : 5 0 0比例 范 畴 , 而其 他 大 比例 缩 编 只 停 留在 定 期 更 新 阶 段 。 由此 看 出 , 目前 我 国地 形 图 缩 编 技 术 处 于 不 成 熟 阶 段, 这 对 多 尺度 的联 动 更 新 工 作 是 个 很 大 的挑 战 。所 以 , 当 前 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就 是 把 1: 5 0 0的 地 形 图 缩 编 成 l: 2 0 0 0地 形 图并 加 以更 新 。 可 先 建 立 一 个 地 形 图 缩 编平 台 , 全 自动 处 理 1 : 5 0 0的 所 有 数据 , 并 对 各 要 素进 行 删 除 合 并 , 也 可 以对 这 些 要 素 施 行 夸 大 和移位等 , 操 作 时用 人 机 交 互 式 和 手 工 编 辑 两 种 模 式 结 合 , 可 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
映射模板 实现数据转换 , 实现 E P S平台 V B S e r i p t 脚本语言二次 开发 , 实现统一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由 6位数字 码组成 的 E P S 地形要素被分成九 大类 , 依照技术标 准将 原图上 的线 型比例和
地形符号进行 改 变 , 包 括改 变 文 字 注记 , 改 变 图 形 元 素 的 尺 寸等 。
基于景观“叙事语法”与“层积机制”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研究
基于景观“叙事语法”与“层积机制”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研究一、概述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历史城镇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保护方法往往局限于静态的、孤立的保存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城镇动态发展的需求。
本文提出了基于景观“叙事语法”与“层积机制”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旨在从动态、整体的角度出发,探索历史城镇保护的新途径。
“叙事语法”是一种解析景观元素之间关联与组织的方法,它将历史城镇的景观对象视为承载城镇发展演进过程内在价值信息的“文本”。
通过对这些“文本”我们可以提炼出城镇中建构筑物、人群活动、环境绿化、场所空间等景观叙事的要素语汇,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叙事文本”的篇章结构。
而“层积机制”则揭示了历史城镇景观在演进过程中延续、调适、更替、融承的规律。
它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城镇景观是如何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积累、演变和更新的,从而为我们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基于景观“叙事语法”与“层积机制”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强调对历史城镇景观的整体性、动态性和连续性的保护。
它不仅仅关注于某个单一的景观元素或历史时期,而是将历史城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对其内在价值信息的深入挖掘和解读,来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保护策略。
本方法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对历史城镇的全面、科学的保护,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它也将为其他类似地区的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历史城镇保护的重要性与现状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地方特色和民族记忆的载体。
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对于研究人类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城镇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它关乎到文化遗产的延续,关系到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历史城镇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历史城镇面临着被拆除、改造的命运,其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逐渐消失。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措施,一些历史城镇在保护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商业化、过度旅游化等问题,导致城镇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
从空间认知到虚拟再现:数字化党史地图的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TU-0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05-0001-05 收稿日期 2022-06-04摘 要 数字时代,如何借助新兴技术完成地理图示绘制以满足人类社会不断涌现的空间认知需求已经成为建成环境领域的重要命题。
《数字化党史地图》项目基于地图与空间认知理论,从内容选题、数据搜集、模型制作、呈现表达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以城市红色空间为主题,基于三维扫描、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了面向数字时代人本尺度城市空间认知需求的地理图示实践框架,为城市空间认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空间认知 地图 红色空间Abstract Digital era, how to complete geographic illustration drawing to meet the emergence of spatial cognitive demand for human society, Digital Party History Map project is based on map and space cognitive Key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Spatial cognition, Map, Red space从空间认知到虚拟再现:数字化党史地图的实践探索Exploration of Digital Party History Map地图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1]。
随着计算机算力提升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交互设备进步,人类的空间认知需求与地图的制图模式技术正在深刻变化,地图正向着实时动态交互、三维空间模拟的表达方向发展[2]。
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的背景下,人类在实体空间中的活动受到限制,空间认知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但各类线上平台用户量“爆炸式”增长,虚拟空间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因此,如何借助新兴技术完成地理图示绘制,以满足新时期李 煜 | Li Yu 冯 昊 | Feng Hao 徐跃家 | Xu Yuejia 刘平浩 | Liu Pinghao 陈奕彤 | Chen Yitong人类社会不断涌现的空间认知需求,成为建成环境领域的重要命题。
南宁市城市桥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
南宁市城市桥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摘要]:城市桥梁在城市范围内,跨越江河湖泊,跨越城市道路和铁路等交通线,服务现代化立体交通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空间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桥梁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也形成了大面积可利用的桥下空间,但一直以来,人们较多地关注立交桥的交通功能,对桥下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设计却缺乏足够的关注 ,使其成为了城市中的一个“灰色空间”。
[关键词]:城市桥下;空间开发;合理利用城市建设由土地的粗放式使用、外延式发展向集约化、精细化发展转变。
由于在高效率容纳城市功能、集约化使用土地.建设节约型城市等方面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和特色。
城市桥梁在城市范围内,跨越江河湖泊,跨越城市道路和铁路等交通线,服务现代化立体交通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空间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桥梁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也形成了大面积可利用的桥下空间,但一直以来,人们较多地关注立交桥的交通功能,对桥下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设计却缺乏足够的关注 ,使其成为了城市中的一个“灰色空间”。
南宁市作为一座邕江穿越而过的现代化城市,随着城市用地发展的延伸和交通方式的更新,相继建设了大量的桥梁。
伴随着桥梁的建设,桥下空间也随之形成并迅速增多,成为城市范围内一种新的土地立体化开发路径,其利用与传统的平面空间既有联系,更有联系,如何对其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是考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课题。
1、南宁市桥下空间的利用现状国内立交、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一般以绿地为主;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停车场的利用形式开始得到重视,但比例不大;其他形式的利用不多。
根据南宁市已建立交桥的调查情况并结合立交桥的现状,总结出南宁市桥下空间存在以下问题:(1)大量空间浪费。
(2)利用形式单一。
表现为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一般以绿地为主。
下面右图还是一个比较连续的立交桥底空间,长度约有150米,宽25米,空间可利用程度非常大。
(3)空间灰暗压抑。
高架桥底部大面积裸露混凝土,且市区内多数高架桥接近建筑物,阳光无法直接照射高架桥桥下空间,使得城市整体基调呈灰暗,空间使人们感到压抑难受。
多样性城市事件及事件空间研究_以南宁历史城区为例_刘乃芳
3.1 南宁历史城区的多样性城市事件要素分析 南宁历史城区的主体范围为中华路、北大南路、江滨路、
临江路、桃园路、新民路和公园路围合的区域。我们首先利 用文献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南宁历史城区所发生的多样性 城市事件进行梳理,在整理这些城市事件的同时,尽量找到 这些城市事件发生的空间载体。鉴于南宁历史城区缺乏宋朝 以前的城市事件方面的资料,我们对城市事件的梳理从宋朝 开始到 2010 年止,总共梳理了 55 项城市事件。
每一个事件总有其发生的空间场所,多样性城市事件空间就是承载多样性城 市事件的空间,也可以说是事件与空间绕合、叠加的空间。事件空间的大小常常 取决于事件在空间中的辐射度。就像一颗石头投入水中,石头就是事件,而水面 上漾起的圆形的波纹就是事件空间。通常来说事件的强度越大,事件空间的辐射
国际城市规划 2012 Vol.27, No.3 75
刘乃芳 张楠
(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江洁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案例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案例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江洁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含义,能利用地图说出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其分布特点。
②掌握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采用乡土地理学习方法,学生调查研究获取数据,合作探究分析数据,提高地理分析理解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学生所处城市的实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树立有用地理的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②通过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展示成果【学习方法】调查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结合我校研究性学习课题——邕宁高中梦想秀,学生自由组合为四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商业家、购房者、企业家、调查组,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在课前完成研究性学习内容,并选好在课上展示成果的发言人。
详细分组及各组内务如下:商业家(我的旺铺我做主):如果你有数额不等的创业梦想基金,要在南宁选一地点开铺面,购房者(我的房子我做主):如果你有数额不等的家庭梦想基金购买房子,请了解南宁各个地[导入新课][教师讲诉]我们人类的身体有着一定的结构,而我们的城市,也像我们一样,有着它自己的内部空间结构,我们生活在城市,但“不识城市真面目,只缘身在城市中”。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城市的内部,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
[板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展示视频《南宁城市形象宣传片》提问:结合课文第一段,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看到了南宁市的哪些城市用地?学生回答:休憩及绿化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等。
教师:不同的城市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土地利用的类型也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主要有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即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
一座新区的诞生--南宁五象
城市·现场 City Site 规划进行时 60 - Citi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in GuanGxi - 广西城镇建设yizuo xinqu de danshenG nanninG wuxianG一座新区的诞生——南宁五象文字整理_赵劲杨策划/设计_梁颢蓝五象·你知道吗?五象新区,是南宁城市规划中一个全新的城区,是邕江之南的辽阔平原区域,包括了北起邕江,南至那马,西起良凤江东侧连片丘陵,东至邕宁老城区和八尺江,以良庆区的蟠龙小区、良庆镇、玉洞经济园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龙岗新区、邕宁老城区和那马组团为主的175平方公里的土地。
五象新区规划让南宁南部这片未开发的土地成为南宁未来的建设区域,成为与埌东、朝阳齐名的南宁第三大核心区域,也是南宁未来城市形象的代表区域之一。
规划中的五象新区核心区,是一个功能复合的城市中心区,以文化体育、行政办公为主,集居住、物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以融入自然的生态城市典范为目的。
五象新区,作为广西城市新区的代表,他的开发,赋予了南宁这座城市无限的可能性。
迄今为止,五象新区尚未建设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还属于思维时空、规划时空。
但那些与“五象新区”关联的词句,已经构筑了一种南宁生活的“新时空”,而这个新时空也会一点点地融入南宁市民的生活中。
2006年4月28日,五象大道的开工、兴建,标志着五象新区建设正式启动。
五象新区的建设序幕已经拉开。
其建的不仅是一个新区,也是一个新南宁,一个造城传奇。
五象的发展建设周期虽然还很长,但其中的一切理念、设想,都将成为南宁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五象·时间2005年2005年4月,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刘奇葆,在视察南宁时提出,南宁市应该重视加大向南发展,江北主要是完善为主。
根据这一思路,南宁市委、市政府开始进行向南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经多方论证,自治区领导多次现场视察,最后确定五象新区为新一轮城市建设重点区域。
基于引力模型的广西城市空间联系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广西城市空间联系研究
韩健可;毛蒋兴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24(21)5
【摘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广西当前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对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选取相应指标,利用引力模型对广西城市的城市质量、城市
间综合距离和城市间的吸引力进行计算,评价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城市空间联系。
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各城市发展不均衡,南宁中心地位高;广西整体城市空间联系不够紧密,呈“西南密、东北疏”联系网络,南北区域的城市空间联系差距明显;受屏蔽效应影响的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城市。
【总页数】4页(P128-131)
【作者】韩健可;毛蒋兴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K902
【相关文献】
1.基于引力模型和城市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
2.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3.基于引力及要素流动空间模型
的空间经济联系研究——以海峡西岸城市群为例4.基于空间自相关与引力模型的
闽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5.广西北部湾城市间经济联系研究——基于引力
模型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根植南宁城市记忆的研究性学习探讨——以“多彩南宁”校本课程为例
根植南宁城市记忆的研究性学习探讨——以“多彩南宁”校本课程为例摘要:为了丰富校园文化,探索南宁城市记忆和校园特色文化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调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内驱力,文章以“多彩南宁”校本课程为例,分别从研究选题根植城市记忆、研究过程拓宽生活课堂、研究呈现凸显多元色彩三个方面基于南宁城市记忆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记忆;校园文化;研究性学习;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南宁市中山路小学以学校独特的地理文化资源为着眼点,以“城市记忆”为引领,以“传承创新发展”为宗旨,开发了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探索南宁城市记忆和校园特色文化实践相结合的各种育人功能,拓展和丰富学校的素质教育,从而形成独有的“邕文化特色学校”。
“多彩南宁”课程以探究南宁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展开观察,感受南宁良好的自然生态,激发热爱家乡之情,提高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1.研究选题根植城市记忆,感受城市风貌。
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市区绿化覆盖率近40%,因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园林风貌,被中外游人盛誉为中国的“绿都”,也称绿城。
课程初始阶段,老师让学生初步了解南宁的生态环境,知道“绿城”这一美称的由来。
我校学生80%为外来务工子女,尽管他们的家乡不在南宁,但他们随着父母来到南宁生活,南宁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教师在课程开设之初通过填写问卷,调查学生对南宁生态环境的了解情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并结合资料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南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南宁就是自己的家园,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1.研究过程拓宽生活课堂,提高文化认同。
(一)加强学科融合,培养核心素养。
在开展校本课程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注重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中山路小学是地处老街中山路入口,尽管校园面积不大,但校内并不缺乏自然观察的素材。
校门口伫立着一株百年老树哈氏古榕,栽种于1897年的大榕树,身上浸透着“脚踏实地、坚忍不拔、优雅自信、开放包容”等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中山师生。
《南宁市城市风貌规划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南宁市城市风貌规划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陈原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09(25)5
【摘要】2009年初,南宁市规划管理局组织召开《南宁市城市风貌规划研究》成果评审会,与会专家对规划研究编制单位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提交的《南宁市城市风貌规划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审议。
专家组认为:成果内容主题明确、鲜明,
【总页数】1页(P96-96)
【关键词】城市风貌;专家评审;南宁市;规划;工程设计;评审会;管理局;专家组
【作者】陈原
【作者单位】南宁市规划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F273.2
【相关文献】
1.基于行动规划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铜陵市城市风貌规划》为例[J], 李凤会;刘泉;王萍
2.建筑风貌的多元性与规划的操作性探讨——以南宁市建筑风貌规划研究为例 [J], 史大联
3.《南宁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J], 陈必壮
4.《来宾市城市风貌特色研究》通过专家评审 [J], 张协奎;
5.南宁市传统聚落布局特征对当地新农村规划的启示——以南宁市传统聚落建筑风貌研究为例 [J], 林志强; 黄天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地理设计的城市三维空间形态设计方法
基于地理设计的城市三维空间形态设计方法
薛梅;邱月;唐相桢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15(031)005
【摘要】地理设计作为将设计方案的形成和地理环境影响因素的模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设计方法,受到GIS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共同关注.针对大尺度、多因素影响的现代城市设计需求,研究提出了基于地理设计的城市三维空间形态设计方法,即在城市空间实体对象模型基础上,对城市骨架网络、建筑组群体量布局、重点建筑立面造型和景观小品进行参数化设计和渐进式优化;同时,研究结合重庆市钓鱼嘴半岛的项目实践,对比了该方法与传统的CAD设计方法的优缺点.
【总页数】6页(P49-54)
【作者】薛梅;邱月;唐相桢
【作者单位】重庆市勘测院地理信息所;重庆市勘测院地理信息所;重庆市勘测院地理信息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城市滨河区的空间形态设计方法探寻——以沈阳市浑河沿岸五里河公园一带的城市空间形态设计为例 [J], 吴丹;郭非
2.城市形态设计方法——以德国城市形态设计发展为例 [J], 孙凌;秦洛峰
3.基于地理设计的数字化城市设计技术方法研究 [J], 曹文;张曦
4.城市建成环境下的基于规则的城市形态生成设计方法探索——南京明城墙金川门至神策门区域城市更新设计 [J], 郭翰宸;李飚;唐芃
5.特大城市通风廊道的地理设计方法探索 [J], 黄焕春;马原;杨海林;邓鑫;周鑫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密级U D C 编号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基于地图叠加法的南宁城市叙事空间研究学科、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生姓名张平导师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张楠教授2011 年5 月20 日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空间叙事学的出现使叙事学与城市设计相关理论的结合成为可能。
根据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城市的建筑、广场、街区等要素都可以视为叙事的空间。
从宏观的层面来说,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叙事空间。
本文地图叠加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定量的叠加分析与定性的研究相结合,非常适合于城市叙事空间研究。
以南宁旧城中心区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南宁旧城中心区叙事空间的分析,把握南宁市旧城中心区叙事空间的特征和内涵精粹,挖掘出城市空间的深层内涵。
对城市叙事空间的理论进行深入和丰富,为当代的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至二章,主要是阐述地图叠加法和城市叙事空间的理论研究情况,重点评析研究地图叠加法对于城市叙事空间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研究意义与方法,并详细介绍城市叙事空间研究方法——地图叠加法。
通过对地图叠加法在城市叙事空间研究的研究中,发现在这一块的研究还不成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历史分期、地图选择和研究范围的确定,这些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是被忽视的对象。
文章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四章,主要是针对以上被忽视的三个部分:发展分期、地图选择和研究范围确定,以南宁旧城中心区为例展开分析研究。
文章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至第七章,主要是利用地图叠加法对南宁旧城中心区进行叙事空间研究,将各个时期叙事要素标示在相应的城市历史地图上,对其进行可视域分析,得到各个时期的城市可视域分布情况,然后在对其可视域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将所有历史时期的可视域进行叠加,得出城市历时性的可视域空间结构。
下一步,将城市重大事件要素标示在地图上,分析城市的事件叙事空间结构,最后将城市各个时期的可视域图及城市事件图进行叠加,即得到总体的城市叙事空间结构。
对此总体结构中叠加密集的区域进行研究,从而在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把握城市的叙事空间结构和特征。
第四部分即结论部分,总结提炼南宁旧城中心区在城市叙事空间营造上的特点,并指出叙事空间研究对我国旧城改造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南宁旧城中心区、可视域、重要事件、城市叙事空间、叙事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the spatial narratology may combines the narratology and the correlative theory of urban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patial narratology, the urban buildings, squares, blocks and other elements can be regarded as narrative spaces. From the macro point of view, the city itself is a big narrative space. In this article, the map superposition analytical method i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connection of quantitative superposition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quite suitable for urban narrative space research. The subject of study is old downtown of Nanning city, attempt by the analysis of old downtown of Nanning city to grasp its characteristic and essence and dig out the deep meaning of urban space. Enriching and studying the theory of urban narrative space in the deep-going way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temporary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main contents of first part including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chapter are following: elaborating the map superposition method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condition of urban narrative space, focusing evaluation on studying the meaning and method of map superposition method and introducing detailedly the urban narrative space research method-map superposition method. By studying this method of urban narrative space and found that this research is not mature, there are many defects often were overlooked in previous study can be improved, such as historical periods, map select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research scope.The second part of article includes the third chapter and the fourth chapter aims at mostly three neglected parts above: historical periods, map select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research scope. The part takes the old downtown of Nanning city as the example to analyze and study.The third part includes the fifth chapter to the seventh chapter, the main content is to study narrative space of old downtown of Nanning city with the map superposition method, to indicate narrative elements of various periods in the corresponding urban history map and study their visible range and get the distribution situation of urban visible range in various periods, then analyze their visual structure and overlay visible range of all historical periods, and obtain the visible range of urbandiachrony. Next, indicating the urban major event elements in the map and analyzing narrative space structure of urban event. At last, overlaying the visible range maps of each urban period and urban event maps to get the overall urban narrative space structure. To study the superimposed intensively areas in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then grasp urban narrative spac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in two perspectives of macro and micro.The four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and extra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narrative space construction for old downtown of Nanning city and points out the guidance meaning of national urban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narrative space research.KEY WORDS: The old city center of Nanning, visual field, significant events, the city narrative space, narrative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1.1 叙事学的发展及空间叙事学的出现 (1)1.1.2 城市叙事空间研究的出现 (2)1.1.3 城市叙事空间研究方法——地图叠加法 (2)1.2 国内外叙事空间研究进展介绍 (3)1.2.1 国外叙事空间研究进展 (3)1.2.2 国内叙事空间研究进展 (5)1.2.3 研究进展 (6)1.2.4 叙事空间研究动态分析 (7)1.3 地图叠加法对城市叙事空间研究的意义 (7)1.4 基于地图叠加法的叙事空间研究现状评析 (9)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0)1.5.1 研究目的 (10)1.5.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0)1.5.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0)第二章基于地图叠加法对城市叙事空间研究方法分析 (11)2.1 地图叠加法对城市叙事空间研究过程简介. (11)2.2 地图叠加法对城市叙事空间研究各步骤分析. (11)2.3 应用地图叠加法分析城市叙事空间的主要理由 (12)2.3.1 体现在对各种要素的整合能力上 (13)2.3.2 具体的研究方法上的科学性 (13)2.3.2 平衡了城市空间研究视角 (14)第三章南宁市旧城中心区发展分期与地图选择. (16)3.1 南宁市旧城中心区发展脉络简介 (16)3.1.1 南宁城市建制沿革. (16)3.1.2 南宁旧城中心区发展追溯. (17)3.2 南宁市旧城中心区空间要素历时性研究 (20)3.3 南宁市旧城中心区叙事研究地图的选择与分析 (21)3.3.1 唐宋时期古城地图选择. (21)3.3.2 清朝时期邕州古城地图选择. (22)3.3.3 1943 年南宁市地图选择与分析 (23)3.3.4 1950 年南宁市地图 (23)3.3.5 2010 年南宁市地图 (23)第四章南宁市旧城中心区叙事空间研究范围的确立. (24)4.1 南宁市旧城中心区城市叙事空间要素类别研究 (24)4.1.1 标志物. (24)4.1.2 节点. (25)4.1.3 路径. (25)4.1.4 区域. (25)硕士学位论文目录4.1.5 边界. (26)4.2 南宁市旧城中心区不同时期城市叙事空间要素概览 (26)4.2.1 唐宋时期南宁旧城中心区城市叙事空间要素. (27)4.2.2 清朝时期南宁旧城中心区城市叙事空间要素. (27)4.2.3 1943 年南宁旧城中心区城市叙事空间要素 (28)4.2.4 1950 年南宁旧城中心区城市叙事空间要素 (29)4.2.5 2010 年南宁旧城中心区城市叙事空间要素 (30)4.3 南宁市旧城中心区叙事空间研究范围的确定 (31)第五章南宁市旧城中心区可视域空间结构与历时性分析. (34)5.1 南宁市旧城中心区不同时期可视域空间结构与特征分析 (34)5.1.1 唐宋时期可视域空间结构. (34)5.1.2 清朝时期可视域空间结构. (35)5.1.3 1943 年可视域空间结构 (35)5.1.4 1950 年可视域空间结构 (36)5.1.5 2010 年可视域空间结构 (37)5.2 南宁市旧城中心区总体可视域历时性分析 (38)5.2.1 解放路可视域群. (39)5.2.2 兴宁路可视域群. (40)5.2.3 中山路可视域群. (41)第六章南宁市旧城中心区城市事件叙事空间研究. (43)6.1 城市事件与城市叙事空间研究 (43)6.1.1 城市事件的相关定义. (43)6.1.2 从城市事件切入对城市空间的非物质要素进行深度挖掘. (43)6.1.3 利用地图叠加法对城市事件空间叙事进行整合研究. (44)6.2 南宁市旧城中心区城市事件要素整合 (45)6.3 南宁市旧城中心区城市事件叙事空间结构分析 (48)6.4 城市事件叙事空间研究小结 (49)第七章南宁市旧城中心区叙事空间研究. (50)7.1 南宁市旧城中心区叙事空间结构分析 (50)7.2 解放路可视域群分析 (52)7.2.1 新会书院. (52)7.2.2 两湖会馆. (53)7.2.3 安徽会馆. (54)7.2.4 南宁商会. (55)7.2.5 董达庭商住楼. (56)7.2.6 万利酱园. (57)7.3 可视域群研究小结 (57)第八章结论. (59)8.1 本文总结 (59)8.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60)参考文献. (61)致谢. (6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66)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叙事学的发展及空间叙事学的出现关于叙事,一方面可以从泛叙事角度去理解。